《給家鄉孩子的信》第一課時教學反思推薦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十八課,是巴金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書信,巴金,一個遠離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很有影響的作家,一個把一生的愛和熱情奉獻給文學的老人,在87歲的時候,在收到家鄉孩子的來信后,克服著年老體衰,給孩子們的回信。他的言語從容而舒緩,娓娓道來,一個仁者的風范從他的文字間彌漫開來,一種恬淡和溫情洋溢出來,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來。“讓生命開花結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對孩子們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質樸感人,散發著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
成功之處:
課前我就讓學生廣泛搜集巴金的資料,去感受巴金奉獻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愛的一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本文的文體是一封書信,在第一課時的講解中主要要求孩子們重點抓住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大意。讀一封信要明白寫信人為什么寫這封信,寫這封信想表達怎樣的意思?信中的語言是帶有情感的,是帶有溫度的。
以“信中講了哪些內容?請你用小標題總結每段內容”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和巴金爺爺對話,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跡。信中的語言并不難懂,高年級的學生通過靜靜地與文本對話,聯系課前搜集的信息,應該都能從信中讀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對祖國人民的愛,
或是如何寫作,或是關于奉獻的道理,或是如何對待活著的每一天,希望通過這樣的一次心靈的交流,去讀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樸素話語中的真情和真理。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圍繞著“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動你?”這根主線,組織學生或匯報讀書、討論的.所得,或提出沒讀懂的問題,教師從一旁適時加以點撥。采取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教學步驟,先整體默讀,找到信中最打動自己的地方,整體感知文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再分步去細讀文本,體會情感。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體會情感時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將文中重點語句,連起來朗讀,整體感受。
不足之處:
1.由于自身高效課堂業務水平較低,對高效課堂的理解不夠透徹,所以在課堂上給孩子們真正展示的時間太少,對課堂教學時間把握不足,前面作者的介紹,生字新詞的認知占用時間較長以至于后來理解課文梳理課文脈絡的時間有點緊迫,顯得頭重腳輕
2.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將課堂教給學生,互動還不夠,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過多,教學思維還局限在傳統課堂中。
改進辦法:
1.加強對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研修,多多學習,觀摩高年級老師高效課堂的教學優質課。
2.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適當融入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再實踐,從而做到師退生進,高效有序。
【《給家鄉孩子的信》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01-09
《給家鄉孩子的信》的教學反思07-04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02-18
語文《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03-12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范文07-05
【精】《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01-08
《巴金給家鄉孩子的信》的教學反思06-16
《給家鄉孩子的信》語文教學反思07-07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