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教學反思
《螞蟻》一課旨在通過對螞蟻這種大自然存在較多且學生容易尋找的小動物的觀察研究,使學生知道螞蟻身體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訓練他們能夠獨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同時在觀察中不斷改進觀察方法,解決問題。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由他們自己觀察,自己去發現。學生在互相研討、爭論的過程中進行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在互動中學習知識。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到了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了熱愛科學的情感。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課前安排組織學生“捉螞蟻”,觀察螞蟻的生活。
(二)以談話方式導入:同學們,找到小螞蟻的蹤跡了嗎?誰來說說你是在什么地方發現的?這自然地引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而且使同學們的興趣盎然。
(三)解決觀察螞蟻時碰到的問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清楚地觀察到螞蟻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難度,除了螞蟻體形較小外,到處亂爬也是學生難以觀察的原因。因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一種既能看清楚,又不會讓它到處亂爬的方法來進行觀察。
(四)組織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的身體,并把觀察結果寫在或畫在活動記錄上。
(五)比較螞蟻、蝸牛、蝗蟲的身體特點,這一比較和討論,是蝸牛和蝗蟲比較觀察的延續,使學生初步形成“昆蟲”概念。
(六)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螞蟻的食性。
(七)讓學生討論自己研究的項目,自主探究螞蟻的其他行為。(八)指導學生把螞蟻放回它家附近的地方,教育學生重視愛護
小動物,珍惜生命。
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
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課前進行了“捉螞蟻”活動,
看到了螞蟻的種類、大小,并發現了螞蟻一些有趣的生活習性。如:打架、搬食物、玩游戲等等。小小的'螞蟻,帶給了他們無窮的樂趣,使他們對螞蟻感興趣了,而興趣又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兒童一旦對所接受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必將會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執著地追求,勤奮地探索。上課后我又用談話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同學們,找到小螞蟻的蹤跡了嗎?是在什么地方發現它們的?”你在捉螞蟻時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這為是過后的探究式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觀察、實驗,自己探究科學秘密
觀察是指導低年級學生認識自然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課堂中的觀察活動是發展觀察能力的基礎。組織觀察活動,首先要準備充足的觀察材料,才能保證學生分組觀察。觀察材料具有典型性,才能使學生順利觀察。因此,上《螞蟻》這課,為了便于學生觀察,課前帶領學生拿著盒子采集螞蟻。上課時,由于螞蟻體形較小,學生用放大鏡耐心、細心、認真地觀察其外形特征,把螞蟻放在由蘋果、飯、饅頭、糖等圍成的一個圈子里,觀察它愛吃什么。最后通過“螞蟻走鋼絲”、“螞蟻過橋”等游戲,觀察螞蟻觸角的作用。這樣,通過精心選擇充足的觀察材料,就可以把學生對實物的好奇心理引導到求知上來,從而獲取新的科學知識有效地保持了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探索欲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德育教育滲透恰當。學生學習了本課以后,知道螞蟻是可愛的小動物,我們可以與它們和平共處,它們對于我們的益處大于害處,因而課后要為螞蟻找一個安全、舒適的家。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讓學生說話完整,注意條理清楚、簡潔生動。
【《螞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螞蟻》教學反思09-14
螞蟻教學反思08-20
螞蟻教學反思12-16
《螞蟻》教學反思01-07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06-15
《螞蟻搬家》教學反思01-08
《螞蟻做操》的教學反思07-01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08-20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