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反思范文
導語:教學工作就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從而得到提升。下面是教育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教育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已有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學習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反思。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虛心向經驗豐富和具有先進教學方法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力求使自己在較短的時間里縮短與他人的距離,不斷進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和點滴的教學進步。以下是我對本學期工作一年以來的教學工作所作總結和反思:
1、我認真備課,積極、細心地鉆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倡導教師要轉換教學角色,由老師的教變為學生主動地學。此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認認真真地備課,深入地鉆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即備教材又備學生,尋找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因材施教。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們逐漸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向40分鐘要質量。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素養及語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
2、做好中下生的課外輔導和優生的培養等各項工作,效果顯著。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反思》。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根據優生與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鼓勵他們多開展有益身心的讀書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多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在這兩個月的努力中,我班語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3、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為主,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積累大量的語匯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平日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余學生讀讀記記。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匯量大大增加,語句通順了,閱讀興趣濃了,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采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和反思。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及與各位同事相互切磋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反思2
這一學年,在教研員和學校領導的鼓勵及幫助下,我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我真切的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在自己的課堂上,真切的感受到了智慧火花的撞擊。教育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在教學中,我力求給孩子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語文是一個情感的產物,在課堂上,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富有情感。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富有激情的老師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在學習中充滿動力,在品味中充滿感悟。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美麗的窗花》這篇課文時,我用多媒體制作了窗花消融的現象,讓孩子們在詩句中感受到小作者在窗花消失時的那種渴盼的心里,指導孩子們體會,理解,感悟,朗讀……孩子們個個情趣飽滿,津津有味的朗讀,背誦。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在研修中,我聽了《烏鴉喝水》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中,學生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由此,我想到,相信孩子,才會收獲更大的驚喜。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三字歌”來展示是我一直實踐的,孩子只有讀懂,理解透徹才能夠把課文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課堂上的展示,無疑讓教材成了孩子們課下復習的資料。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教育教學反思3
近年來,有關青少年受傷害和傷害別人的報道屢見不鮮,每當有此類的惡性案件發生時,聞者無不感到震驚和痛心!可是在震驚和痛心之余,時常會懷疑,這些案件是真的嗎?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疑惑,因為這些案件在我們一般人看來是不合邏輯”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當然造成這種“不合邏輯”的事情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我國青少年缺乏法制思想是息息相關的。
我國中小學生大多處于7—15歲這一年齡階段,這是由兒童向青年過渡的生長時期,也是學生開始有獨立意識到獨立意識開始增強,有叛逆心里到叛逆心里加大,但同時又缺乏社會經驗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時期。因此,加強對這一時期學生的道德素養,包括法制思想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須的。但遺憾的是,我國中小學教育一向來唯分數論,很少真正顧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不用說法制思想教育了。即便是大談素質教育的今天,才剛剛對加強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重視起來,法制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方法是否適當,輕者關系到一個學生的未來,重者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法學家管仲就指出:“育幼無方,則民意絕,亂必滋生,而上位危也”。而今天,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法律思想教育也是其題中應有之意。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第十七條就規定:“實施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這也為我們加強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提供了政策,法規的依據。
加強學生法制思想教育不僅在理論上非常重要,在現實中也是非常迫切和必須的。因為,盡管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依法治國早已上升到國家治國方略的重要地位。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對廣大普通百姓而言,法治觀念,權利意識還是比較淡薄的。而學生,本身年齡尚小,生活圈子又較狹窄,生活基本上都集中于“學校和家”這兩點上。由于學校不重視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而大多數父母親本身法制思想就較淡薄,或忙于工作,無能力也無暇去關注子女的法制思想教育,而學生在他們同齡人那里,也幾乎不可能學到任何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但在日常生活中,具備一些必備的法律知識卻是必要的和有用的,它既能適當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學生做出一些明顯是犯罪的行為。更何況,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們的法制思想,給他們貫輸一種法律的權威意識,也有助于我們法治國家的真正實現。
因此,法制教育進課堂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法制教育,同學們可以深刻體會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學生會紛紛表示要用法律的知識武裝頭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符合時代要求的好學生。
教育教學反思4
滴灌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即使在沙漠化的地區,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取得優異的農業成果。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的腦力與體能也是有限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存在著漫灌式教育和滴灌式教育。因材施教地使用滴灌式教育法,可以使普通的`學生也取得優異的成績。
漫灌式的教育方法是對學生腦力與體能的極大浪費。許多老師根本就不懂得珍惜學生的腦力與體能,在教學上下大包圍,大難度,大題量,動輒就是把什么什么背了,把什么什么抄了,作文多少篇,字帖多少篇……肆意地揮霍學生寶貴的資源,除了極少數腦力與體能異常充沛的神童學霸,大部分的普通學生都筋疲力盡,疲于應付,根本就談不上整理與消化,不僅教學效果不佳,還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對后續的學習難以為繼,因此我極力呼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精準的滴灌式教育,利用有限的腦力與體能資源,取得優異的教學成果。
滴灌式教育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高標準要求,它廢除以前哪種不負責任的大包圍,大難度,大題量,超時限的超限度教學方法,要求教師精熟自己所授學科的學習總量,重點、難點,熟悉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體能情況,按階段,學期,學年制定精準的教學計劃,和提高講授的藝術,尋求授課量與腦力、體能的最佳平衡點,對學生進行精準的滴灌式教學。
老師如果做不到這點,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滴灌式教育,不要動不動就要求學生整齊劃一地接受自己的漫灌式教學,要求普通學生超過自己限度地去完成與神童學霸一樣的學習要求,請給普通學生一個空間,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條件,課后在其他懂因材施教的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滴灌式學習。
教育教學反思5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思意識人類早就有之。“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適時反思教育的得與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擔任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目前學期工作已基本結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于新教材數學教學的特殊性,我的講解基本上還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比例還較小。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有效地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中考熱點和中考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3、對中考的研究不夠,對中考的考試范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了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于復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教學反思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獲,有多大收獲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么”,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么”和課后反思“學生還想學什么”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二、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由于課堂教學中以上問題的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復習出現了許多問題。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愿意發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數學學科復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回歸課本,數學復習缺乏系統性,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復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復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4、基于以上情況,我認為作為學生中考的把關者,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有正確地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課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復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于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信息,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中考的信息,拓寬教學內容。
2、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為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復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3、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點內容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計算層面,要搜集材料,適當拓寬。
4、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復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是抓住課本,有效復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考前復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在復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學習并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統歸納,分清脈絡。在總復習時,要突出一個“總”字。面對上千的題型,通過復習,要使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有個總體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計算證明,小到具體的知識點,使學生腦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內容充實的“網絡圖”。
三是專項練習,有的放矢。對于以往總復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解與訓練,搜集、積累學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逐題突破。
四、復習提示和建議。
在復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整理錯題,把試卷和做過的練習題里的錯題整理出來,專門抄寫在一個本子上,及時訂正反饋。教師要加以選擇,并要求學生有選擇性地做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關于閱讀理解,現在出題內容越來越接近生活,因此,學生復習時應加強練習,廣泛接觸各種題型,拓展知識面,同時要有意識地積累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可減少中考時的答題失誤。
總之,中考數學復習階段非常重要,復習可以查漏補缺,能使知識達到系統、全面。雖然我們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數學課堂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和輕松面對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教育教學反思6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夢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經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小學音樂這短短的半年時間,便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于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我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本事(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本事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當首先放在聽覺本事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教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經過自我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日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于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么情緒的?你聽了有什么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資料等有初步了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必須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教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一樣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著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鑒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教師學能從中,引導學生興趣的去學習了解音樂的不一樣領域。如自我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明白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明白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系,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一樣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一樣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三、培養學生的能動性
學生隨著年齡特點及鄉鎮環境的等因素,造就當地大多的學生行為都十分被動,連提問都是極少數學生舉手這樣的情景,越到高年級就越嚴重。教師上課就像是一個人在自演獨角戲,別說是音樂課里律動和創編這些環節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首先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著手,讓學生興趣主動的參與進教學當中來。從這些音樂教學上讓學生明白音樂文化價值的所在。一齊探討流行音樂的發展路程,讓學生也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世界多元文化。從而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延伸到音樂教學資料當中來。再讓學生用自我所理解的情感來演唱自我最喜歡的歌曲,從而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音樂教學一向在不斷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為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反思7
用字母表示數是小學數學五年級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小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數的具體實例入手,引導學生循著用字母表示固定的數、不固定的數,表示加法的數量關系,再到表示乘法的數量關系,進而引出乘法的簡寫規則這樣一個思路展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經歷了數學探究活動的全過程。
教學中我首先通過撲克牌比大小這個游戲使學生感到用字母表示數就在我們的生活里,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接著我選擇了小學生喜歡的兒歌作為教學情境,由青蛙的只數與嘴巴數的關系,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字母n可以表示任意一個整數,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年齡,我通過我比xx大33歲這一數量關系告訴學生我的年齡,讓學生列式計算,通過幾次的列舉使學生感覺到這樣一一列舉下去會很麻煩,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概括地表示出學生和老師的.年齡,這樣學生自然地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數。在教學含有字母的式子能表示數量關系之后,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對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進行簡寫,而是把課本內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己發現結論。通過練習反饋,多數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都能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
1、本節課小組活動效率不高教師指導不得力,有一些同學在小組中還沒有得到交流機會活動便宣告結束。因此,我覺得必須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不能有趕的感覺,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同時增強自身的課堂控制能力,避免學生活動走過場、圖形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信息反饋不到位。課堂上教師要“耳聽四方,眼觀八路”,將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迅速納入下一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但我只是點了個別學生,沒有認真地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我想:回答問題的學生應既有自主的也有點將的,讓各類學生都有代表出來交流;學生練習情況也應既有互評,也有教師根據學生基礎適時抽查;優則按高標準要求與評價,差則按低標準要求與評價,并及時給予個別點撥,在課堂上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本課在反饋與評價上顯得不夠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夠鮮明。
3、自己對學生的認知了解不夠,“四年級沒學過小數”卻在數據中出現小數這樣明顯的錯誤。課前與學生接觸不夠,學生的知識基礎不了解,因此在課堂上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數“既可以表示數量,又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出現問題時也沒有能及時調整,課堂駕馭能力還需努力提高。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做到周密考慮和設計,使自己的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教育教學反思8
不知不覺,新課程的實施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間,新課程的理念一天天進入千萬所中小學,即使是最偏僻的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有所了解。
乘著這股春風,我利用工作之余不斷學習、摸索、實踐,并聽取各類的講座,以便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認識。新課程的實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強調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回顧這兩年,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策略以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覺得有喜也有憂。下面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一、教學觀念及師生之間的關系的反思。
千百年以來,教師總是讓人覺得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我
覺得在現代發達的現今社會里,教師的角色需要轉換,從學習的意義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生活上的益友,這樣,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配合學生,真正為學生的學習著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記得班上的詩嘉,她剛進入小學讀書時,學習上很多都不能領悟,她的膽子小,不敢向別人請教,這時我主動地接近她,幫助她,鼓勵她,慢慢地她走出學習的“困境”,獲得了成功。而她也把我當作是她的好朋友,我也為她的點滴進步感到高興。
二、教學策略的反思
教學策略一般是指教學當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如何讓學生積
累知識,運用知識,培養語感;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學當中注意培養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提高寫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并教會學生進行分類摘錄,然后讓學生們把精選的部分詞句先進行理解;接著在此基礎下再進行背誦,背誦一般通過堂上檢查或進行背誦競賽,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詞匯量大了,動筆寫作時就有話可說,有文可寫,不再像以往那樣“將朗才盡”,學生真的有收獲。
從這看來,我覺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三、對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反思自
己的教學行為時,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究竟學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決了什么問題。這樣可以從另一方面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例如:我在講第五冊《會搖尾巴的狼》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對狡猾的狼與老實的老山羊的五次對話的理解和認識像狼這樣的壞人是不會跟別人講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試教時,設計出比較多的問題,想讓學生尋著我的步伐去把課文理解,師生一問一答,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就比較熱烈,但其實教學的效果卻不太理想。后來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以及反思了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發揮教育機智,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只是限于個別學生來回答,學生沒有全部參與課堂的學習當中,沒有嘗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被我的教案中的問題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換為主動,我再認真地鉆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這堂課,這節課我首先讓學生整體了解課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通過讀書、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情況,自己去把課文讀懂,自己去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小組同學互相幫助去解決問題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組里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只作適時的點撥、指導,在讀懂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表演,有的學生朗誦,有的學生表演動作。這一節課我把課堂真正地交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真正地體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并學到了知識。
教育教學反思9
大凡在中國,只要說到課堂教學,大家腦海里便會映射出一群孩子循規蹈矩地坐在教室里很常虔誠地望著一個同樣是非常職業形象的老師在嘔心瀝血地講解。如今,人類在進步,教育觀念在更新,今天的教育,更加注重的心與心的碰撞,而非形式了。生命又是所有教育的邏輯起點和最高目的,一切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生命規律。因此生命教育更需要學生在自由空間進行。
首先,更新觀念。
我們要從樹立“生命教育不是一門課程”的觀念。“生命教育”它不能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等同起來,否則,我們就會走上照本宣科,甚至偏離以人為全的指導方針。生命教育不是一門課程,而是要滲透到學校所有的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科教學、專題教育、課外活動三大載體的作用。這是生命教育能有自由空間的有力保證。但這又不等于說生命教育是“老虎咬天無從下口”是大而空的了。這是在告訴我們每一次生命教育得與三大載體相聯系,能創設或是提供學生容易接收的情景。
其次,思想上依托教材,內容上不拘泥于教材,形式上不拘束于課堂。
學校的樹木常常被學生無情的攀折,尤其是到了桂花飄香的季節,那些殘枝斷葉更是比比皆是。剛好我教學四年級上冊《呵護生命》一課,我把握了教材的思想內容后,把學生們帶到花壇里,讓學生感受這些生命給人類帶來的美的享受,讓學生們坐在樹下,依著花叢,一起討論怎么樣保護他們呢?后來,聰明的孩子們想出了一個班管理一棵自己喜歡的樹,再后來我們想出了更人性化的名字“領養小樹”。這一活動經過孩子們用書面材料的形式報交到大隊部后立刻得到了響應,今天,您再踏進實時就會看到我們的孩子們精心設計的樹木領養牌了。就這樣,我的課落實了,孩子們也真正地用行動去呵護了身邊的小生命,這些企是課堂中枯燥的講解所能達到的?
最后,合理整合,高效教育。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我們這套教材的很多課可以有機地整合在一個生活情境里進行教育。今年六月上旬,我和我們班的同學參加了由學校大隊部組織了一次“走進無聲世界”的活動。當孩子們看到本是一群看在他們眼是殘疾人的同齡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時,他們的折服了。有的甚至發出感嘆“他們真了不起!”“原來殘疾人也可以比我們正常人更了不起!”當孩子們看到這些聾啞的兒童們為了回報社會對他們的愛而去社區里服務的宣傳展板時,他們一個個沉默著,我知道他們也在想自己是該學習這些同齡人小伙伴的時候了。
于是我突然想到了《生命教育》四年級上冊第4課《幸福的生活》和沈旎老師主編的六年級上冊第4課《“我”只有一個》這兩課的整合了。《幸福的.生活》無非是讓學生從小懂得我們是有他人的關愛中長大的,我們也要學會給予他人的愛;《“我”只有一個》是為以讓學生明白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要從小學會欣賞自己、悅納自我。這兩個方面的道理我們從小就知道,可是有過這方面心靈上震撼的經歷的孩子恐怕就不多了。因此我們應該創設更一些像“走進無聲世界”能鮮活地教育孩子們的活動,就可以把更多的課有機的整合了,可以大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和效果。
教育教學反思10
轉眼間,2xxx年即將結束一個學期又要過去了。一年的結束總是意味著的收獲,也意味著對一年的反思和總結。很多時候都會對自己的教學有一些想法,但是靈感一閃而過,我卻由沒有及時地抓住它。下面是我這學期感觸頗深的幾點課堂教學反思。
一、引導學生通過DailyReport進行自我實現。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現狀來著手DailyReport。要引導學生拓展DailyReport的內容(包括廣度和深度)。DailyReport的內容不僅是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匯報,如天氣變化,學校生活中的大事等。也可以是自己昨天或以前的某段經歷,某種對人對事的感受。還可以是學生對某門學科或技能或社會現象的看法及感受。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英語學習中碰到的某個不懂的語言現象是如何把它弄懂的。還可以是經驗介紹,如怎樣記單詞,怎樣練聽力,怎樣練會話,怎樣練寫作等。另外學生也可以通過DailyReport對教師的教學、作業和班級管理等方面提出個人的看法和建議。總之,DailyReport的內容沒有大小之分,沒有重要不重要之分;但要求內容有一定的真實性,要求用正確的英語語言表達一定的中心。這樣,通過對DailyReport的準備和進行,使學生達到一種自我定位和自我實現。教師也可以從他們的DailyReport中了解他們的學生。
二、通過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2、保證學生積極而有效的參與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閱讀奠定了基礎。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要讓學生養成及時總結錯題檔案(本)的習慣
教師要幫助并指導學生建立錯題本。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善于總結的習慣。特別是對于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做過后要有總結,如命題的思路、解題的方法及一些規則等。將每次做錯的題和不會做的題目記錄在本子上,并將作錯的原因和正確答案一并記錄在案。以后還要不斷地翻閱,加強記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之,提高高二學生英語成績的關鍵在于教師幫助學生并進行學法指導,只要我們面對現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加強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成績一定會提高。
教育教學反思11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發展的課程新思想與課改新理念。我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注重引用生活實際,讓學生們從身邊的生活中真正地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于本節課我的教學反思體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1、要依據新課程精神,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
教學過程中的激情、明理、導行等環節都來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導于生活。例如在激情這個環節中,我就利用課件播放學生搜集到的在街道、廣場等實地拍到的破壞環境的圖片。圖片的直觀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也讓他們發出了“真臟啊!”“太可怕了!”這樣的感慨。就這樣,學生在切身的體驗過程中熱愛生活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明白了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充分調動起來了,為學好本課的主題打好了基礎。
在明理這個環節中,我選取兒童最熟悉的“生活事件”——“吐痰”圖作為范例,先讓學生看圖,再思考小朋友為什么把痰吐在紙上。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就被調動了,他們自己體驗過吐痰,也見過亂吐痰的情形,因此談起自己的想法,說起隨地吐痰的種種危害也就得心應手了。
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生活出發談自己經驗、體會,構建一個真實互動的生活化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2、要以學生為本,全面落實新課程精神。
我首先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課程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把教材內容的重點確定為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通過圖例的辨析使學生明確愛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其次,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如在“延伸拓展、升華認識”這一環節,首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為了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還可以還做些什么呢?”這樣不僅課堂的參與面廣,而且活躍了氣氛。
通過反饋,有的學生要寫標語,有的要畫宣傳畫,有的要給鎮長寫信,有的要做手抄報……一時間,教室里熱鬧起來,學生宣傳環保的妙招果然不少,也都躍躍欲試,想為愛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就是主體,他們全面參與,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能力、行為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3、要注意聯系生活,讓學生具備參與自身實踐的能力。
在教學中,要交給兒童通向生活的鑰匙,要使他們成為生活的主人,不能僅僅把教育局限于書本上,還要把他們的書本學習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要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參與實踐,發展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過去,由于某些原因,我們的教育教學、逐步演變成以書本為主體,而忽略了生活的'實踐和社會的實踐。本節課中,當學生獲得要愛護生活環境的道德認識后,為了讓他們把這種認識轉化為行為準則,我把教學內容與教室環境有機聯系起來。首先,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室的環境,找找哪些做得還不夠好,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學生在觀察了一番后,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整理衛生角,想整理講臺桌,想給教室洗個澡……接著,我便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組成各種活動小組,并布置任務,安排大掃除活動。這樣,從口頭落實到行動上,真正地體現《品德與生活》課“源于生活,回歸生活”的主旨。
其次,在課堂的最后,我臨時增設了自己故意隨便丟棄紙張的環節,意在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真正做到:不僅自己保護環境,而且也敢于制止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
可能這節課我的應變能力欠缺,在處理一些課堂中的突發現象不夠靈活;活動面不夠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個別學生發言過多,還有少數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再次,課堂的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的回答十分精彩時,沒能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發揮我得長處,彌補課堂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教學反思12
抓好安全教育,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關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造福工程”,要確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識、自我防范和自護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工作的基礎。
在小學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安全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加上好動好奇,膽大心粗,不知危險,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從這樣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利用班會課,午會課以及平時課間看到不安全的行為及時加以教育,例如有時在思品課上共同探討安全問題,開展我是安全小專家等活動,配合學校開展看錄像等形式,從各方那個面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小學生逐步真正認識到安全確實重要。
其次,要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掌握安全知識,學會安全本領。在對他們“說”的同時,更要注重教他們“做”。例如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模擬的火災逃生活動中,讓他們真正掌握火災發生時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等知識;上活動課要先檢查器具;踢球不要踢到別人;上下樓梯不要擁擠;課間不要追逐打鬧等等。
第三,為了保證安全教育正常、持久地開展,學校也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我們應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好這一系列的工作。
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大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齊抓共管,社會是大環境,家庭是大后方,學校是主陣地,三方都有責任,都不能忽視。作為小學生,我們一定要教育他們遵守日常行為規范中的一系列安全方面的規則。校園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地方,它的'安全與危險只是一念之差,卻常常是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我們上下樓梯,游戲之時,往往會樂極生悲……并且,要把老師和父母的忠告,牢牢地記在腦子里。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我想,那樣的話,一定會將危險降到最小的程度。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安全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愿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安全與健康和我們一路同行。
教育教學反思13
許多人認為,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事實就是給孩子吃點苦頭,其實不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創造或利用某種情境,提出某種難題,讓孩子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困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孩子在沒有經歷挫折之前對遭受挫折的準備是不足的,我們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教孩子正確面對挫折。人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孩子們也是一樣。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鼓勵孩子親身體驗去解決困難,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染孩子們認識到生活中挫折的存在是非常客觀的,普遍的,當他們成功地解決問題時,從中獲得成功的經驗,會激勵他們今后勇于面對挫折。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科學家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來影響孩子。例如:我們今天用的電燈,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經歷了上千次實驗才研制成功的。引導孩子認識到凡事要取得成功,都會遇到挫折,如果能勇于面對,敢于克服,成功是會降臨的。
現在的大人們,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表現出過多的關心,過分的呵護,從而使孩子不能正確體驗挫折的過程,不能正視成功與失敗,導致孩子對自身產生較低的自信。自信心是成功的支點,是勇于克服困難的`前提。所以,我們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以培養孩子的耐挫力。
我們成年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審視孩子的行為,善于發現其長處,并給予及時的表揚,從而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在這個基礎上,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樹立起自信心。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解放孩子的手,腳,嘴巴,頭腦,時間和空間,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但目前許多家長和老師都不愿孩子玩這個,不敢讓孩子干那個,久而久之導致孩子形成性格柔弱,依賴性強的心里缺陷。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就要敢于放手,不過分地保護,過多地限制孩子,讓孩子大膽地創造,想像,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此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里普遍存在于家長心中,父母放任對孩子的所言所為報以很高的期望值。但孩子受年齡等所限,往往不能盡家長之意,家長便對孩子的能力產生懷疑,認為孩子是“失敗者”。批評打擊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因此,家長,當然也包括老師要正確估量孩子的水平,努力使自己的評估恰到好處,有效地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讓孩子知道,人生不僅有快活而且還有悲傷,痛苦和死亡,要使孩子從幼小年齡起,就通過親身體驗體會到生活里,有一個叫“困難”的概念。我真的希望我們能為孩子今后的成長,生活打下堅定的基礎。
教育教學反思14
我們班牟澤銘是一個有點內向,不太愛動,但很有主見的孩子。在班里老師讓孩子們搬起小椅子去墻邊圍坐時,總是會看到剩他自己坐在桌子旁邊。不說話,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鬧。
這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到了,我帶領孩子們來到院子里排好隊,準備玩小紙球。我告訴孩子們:“今天小紙球告訴我想讓三個小朋友為一組來陪它玩,小朋友分好組后就可以和它一起玩了。”說完,孩子們各自分好組玩起了游戲。在看孩子們開心的玩游戲的同時,我又看到了一個人蹲在沙池邊上的牟澤銘自己低頭玩著地上的小石頭。我得想個辦法改變一下,讓他開心的融入到大家庭里。這時我看到了正在旁邊玩球的田宜朔和李韻,我問他們:“你們怎么是兩個人呢?小紙球今天的愿望是有三位好朋友陪它玩,我們再幫它找一位好朋友好不好?”他們點頭說:“好”李韻看了一會兒,看到了自己一個人玩的`牟澤銘,對我說:“老師我找到好朋友了。”說著拉起田宜朔的手向牟澤銘走去,不一會就看到他們三個開心的玩起了游戲,也看到了牟澤銘暖暖的笑臉。對待孩子要采取適當的方法才能讓他們快樂活潑的成長。
教育教學反思15
早在正式授課的第二節以后,我就陷入了一種學生的反應和生活常識層面跟不上我的思路的矛盾境界。每次上課前都花很多時間去修改、調整思路和實例,希望能有所改變,然而總是事與愿違,上完課后都覺得效果很不好。由于自己把教學看得很重,遲遲未有定調的上課方式與日漸消疲的學生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總是糾結與此導致的心情不佳直接反映到備課、教學的低效,反過來更加劇了這種不安感。日子在這樣燥郁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
直到我開始放棄教學,選擇重新聽課,在一節指導老師傳統教學課堂和一節實習同事的日常黑板教學課堂之后,突然頓悟了一般:原來課堂氣氛成這樣就已經可以了。現實中每個老師的課堂大多數都是比較平淡的,有人講話、有人開小差、也有人發呆,但這應該才是最正常的課堂狀態。之前的我過于追求全神貫注似的愉快氛圍,一旦哪一點有所欠缺便會放大無數倍的自我責備,然后舊問題未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
突然想開之后的一切都默默的變得順暢起來,像是注入了新鮮活力般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情愉快。而備課也竟然變得簡單起來。最重要的是,開開心心上課的我也帶動著每個班級的課堂氛圍變得十分活躍。之前的一切問題在我對教學的態度改觀后竟然如此輕松的逐個解決了。覺得很是神奇,同時又倍感欣喜。
但是在兩節課后,我還是發現了新的問題。這問題來自于我的學習習慣。我總是習慣把課本的'內容按自己的思路圖形化或流程化,再按照自認較為順暢的邏輯思維連接起來,相當于用自己的話將知識重新模塊化后再輸出。這使我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有更好的把控,但缺點在于,這種方式較為脫離課本,一旦中途卡殼或是什么原因會存在遺漏重點的問題;而且順序不遵照書本,對于一些基礎差又不抄筆記的學生來說復習會比較困難。
可由于這種思維性的講解我認為會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維方式,因此不太舍得改用傳統順序教學法。后來發現,只要提前設計好筆記的版式,按照大綱的順序往下走,各節點再采用分散式導圖教學就能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上更便于記憶的思維性講解。在實驗了一節課之后,效果反響還不錯。而且后面的知識可以按照前一章的框架進行備課,即省時又高效。
經過這階段的經歷與思考,一直說態度決定成敗,這次開始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有的時候,擺正心態,輕松應對比什么都重要。當你調整到本初狀態,期望值合適的時候,往往回饋會變得更加賞心悅目。
教育教學反思16
心理教育課不同于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我逐漸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
面對從未正式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從情緒感染到情緒升華,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后要涉及的內容。
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并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于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并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發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三、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
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可以讓同學們聆聽同齡人的“故事”。
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
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沖突,在沖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
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更多、更強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教育教學反思17
一個班級能有良好的班級常規預示著這個班上的孩子能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或者能和孩子們很好地相處,交流,與老師的關系融洽,能與集體活動中的各個方面協調一致。所以常規的培養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也是比較難的一個步驟。初入園的小班孩子在幼兒園常規上是一張白紙,寫滿這張紙,我們得從白紙的左上角開始一行一行往下,一步步地慢慢地寫好,寫深刻,其實每一個常規的培養對于孩子們來說,都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那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覺得要注意以下三點。
1。用游戲的我方法。游戲性的情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令他們主動地參與常規的練習,并能使他們印象深刻,如排隊做操的常規,前排火車頭,后面的小火車車廂跟整齊,孩子們都很樂意去開小火車。
2。語言明確簡練。小班孩子耐心少。就比如,我們常用的`上課坐坐好的對唱就比較好: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起來!等等。
3。堅持每次的鞏固。堅持對于老師來說也許比較難,每一次去提醒孩子,說同樣的話,也會令人感到枯燥,但相對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正應了那句話:習慣成自然,那就是常規。
教育教學反思18
從事小學體育教學,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為我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掂量出我們的分量。我覺得課堂教學真的不簡單,所要應對的事情太多了,但從中也學到一些東西和一些經驗,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針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動作要領到底要不要講得那么細,課中的分解動作練習有沒有必要?因為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了動作要領之后,動作相反不協調了,變形的動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不利的。在課堂組織上,該充分地放手,還是要收?
怎樣才算是一堂好的體育課?記得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教研員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光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思考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提出了此刻的體育教學有些教師還是以競技項目為主,以增強體質為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與現代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煉身體的潛力。于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為“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為“重視體育潛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為“重視情感體驗”。于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樣學就怎樣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就說我們學校這次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兩堂體育課資料設計都合乎學生的興趣,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么,運動技能蕩然無存,教師和學生輕簡單松在歡笑中下了課。試問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了嗎?學生的體能得到鍛煉了嗎?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必須的距離。象我們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6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里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里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個性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我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經常六七個班在場地上。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項目。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范等等。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只有全盤接納,待到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不管怎樣,貼合學校實際狀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
教育教學反思19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施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越來越被重視.但是從初中升入高中時,學生的能力已經出現了差距.如果統一的按照一種能力水平去教學,去評價學生,勢必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能力基礎稍差的,接受起來比較困難.而能力基礎較強的學生接受比較快,感覺又太簡單,沒有什么挑戰性.這樣一來,會形成基礎好的學生能力提不上去,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會越來越沒有信心.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兩級分化非常嚴重.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從而使各個層面上的學生成績都有所提高.
分層教學,它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實行分層推進教學.基礎教育積極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新世紀人才的客觀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個大轉變,要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
一、學生要分層
要想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非常了解,這樣才能準確分組.可以通過使用一套難易適中的題目對所教班級進行測驗,然后按照學生的測驗成績進行分組,這里三組或四組較好,組別過多不好進行調度,組別過少又不能體現分組的意義,所以要適中.當然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是否受到傷寒,在這方面得讓學生感覺是為了他們學習成績好,千萬不能刺激到學生,對心理上有想法的學生要多說教,也可以做出微調.對學生的分層應由老師掌握,不宜對學生公開,防止優生自滿、差生自卑,盡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要隨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
分層教學中的分層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了解差異,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前期調查了解,內容包括學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數學成績、在學校表現、家庭環境等,并對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歸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好)、B(中)、C(滯后)3個層次,讓教師了解每個學生在某一階段所處的層次,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真正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尊重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在學習數學各項知識的同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部分,并可在這部分知識上超出課本最基本的要求,這是符合個性全面發展規律的.
二、授課要分層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在提問過程當中要有層次、有針對的進行提問,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備課要分層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各層次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的,這樣才能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備課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技能訓練,應注意層次和梯度.對學生進行分組后,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組別不同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必須在備課時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目標明確,不至于使分層教學留于形式.
四、作業要分層
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在對學生實施分層上課后對作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難度和量上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個模式,更不能學生做不了就鄙視、打擊學生,并且在實踐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的組別進行調整,讓學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加以提高.
五、輔導要分層
在教學中,學生并不是聽了就懂,懂了就會,會了就對,所以課下對學生的輔導是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我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后,在課外的輔導方面可以讓學生成績好的輔導成績差的,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到競爭意識,又能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好方法,以此來提高各層次上學生的學習成績,另外,教師自己可以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檢測和幫扶,讓學生感到危機和負擔.分層測驗。
六、測試要分層
課堂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應該設計多層次的練習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為了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測驗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方式.可以采用試題分類的試卷,供學生自己選擇,使不同的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都能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并在此基礎上若能做出更高層次的題目,則就是一種突破,要好好表揚其進步.
七、評價要分層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有所區別,對于A層次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采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展,對B、C層次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采用競爭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
分層次教學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它能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基礎教育積極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新世紀人才的客觀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個大轉變,要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科類課程教學中的問題不解決,活動類課程就不能正常組織,“面向全體”、“促進全面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分層次教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從最關鍵的環節上,解決“教育目標的短視性”、“教育對象的局限性”和“教育內容的片面性”,是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教育教學反思20
隔代教育幾乎成了 農村幼兒園的主力軍。但是天長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漸明顯:
一、祖輩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度溺愛。曾有專家做過一個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好,社交圈子寬,膽子大,能吃苦,許多事都能自己動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則不然,有的已經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都要別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嬌哭鬧,甚至和同齡孩子都難以相處。
二、祖輩為孩子“護短”,不講原則。一些老人帶孩子往往溺愛無度,任何規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變得任性頑劣。當父輩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祖輩老人卻反過來袒護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責怪他們的父母:“對孩子那么兇干嗎?你忘了你小時候啦?尿床、打架、逃學,還不如你兒子聽話呢!”
三、老一輩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落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
四、容易導致親子隔閡。時間久了,與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親,再者,父輩的嚴格管教與祖輩的過分寵愛已發展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點。
作為幼教工作者,很是替他們擔心,更是為孩子的未來擔憂,希望所有的爺爺奶奶該放手時就放手。
【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反思_教育教學反思03-08
教學教育反思06-14
教育教學反思06-28
教育的教學反思12-21
教育教學反思08-22
教育教學反思10-11
反思的教育教學08-30
教學反思教育01-23
教學教育的反思11-02
教育教學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