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容積換算教學反思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體積容積換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體積容積換算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理念
20xx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二、主要教學思路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
教材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的活動,交流物體的大小和容器盛放東西的多少,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觀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土豆和紅薯哪一個大” 的問題。用兩個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紅薯,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情況。通過觀察,發現兩個物體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說明它們都占了一定的空間;還能發現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兩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在學生有了比較充分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再揭示體積的概念。接著,教材又提出“哪個杯子裝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實驗方法是多樣的,如把兩個不同形狀的杯子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小杯子中,看哪個大杯子裝的小杯數多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容器容納物
體的體積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
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體積和容積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而且體積和容積又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在于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可能會受表面積概念影響,認為物體形狀發生了改變,體積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出體積概念的真正內涵。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手、眼、腦、口并用,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建立有關體積和容積的正確表象,從而切實掌握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三、教學得失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概念的重要載體。教材非常重視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它們的意義。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本著“依據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在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充分感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體積
課的開始,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烏鴉喝水》,從中提出蘊含的數學問題——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學生在觀察中初步感知烏鴉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擠壓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時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讓學生比較兩個容易分清的物
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大?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小?”進一步把“占空間”、“大小”這些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喚起學生對日常所見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較兩個難以分清的物體所占空間大小。
(二)、在觀察、操作、比較活動中,促進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 體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操作活動:一、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進一步感知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如讓學生猜想:把一個土豆和紅薯放入裝滿水的杯中會有什么現象發生?然后讓學生驗證猜想,培養學生對科學嚴謹的態度。通過驗證得出:“水面升高了”說明占有一定的空間。二、紅薯上升的水面比土豆上升的高,使“物體占有空間的大小”變得可觀察、可感受。師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邊表達,逐步建立起體積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練習中讓學生利用小正方體按要求“搭一搭”,讓學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對物體的體積的理解。
(三)、在觀察、操作、比較活動中,促進學生對容積概念的理解 對容積概念的教學,我還是采用實驗觀察的方法,在觀察中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容器”,在實驗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容積與體積的意義有什么區別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能讓學生區別體積與容積意義的不同,我讓學生充分觀察魔方和木盒子的區別,認識木盒子的體積和容積,讓學生在辨別中區別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四)、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提升概念
首先,我安排了“牛刀小試”:一團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兩個物體哪個體積大?為什么?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化對“形狀改變,體積未變” 這個比較抽象內容的認識。其次,為了加深學生對體積與容積的深層次理解,設計了“智力大闖關”:4個習題非常有針對性,進一步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意義,同時將“物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三者融為一體,讓學生在似乎探險的歷程中,進一步感受表面積、體積、容積三個概念各自不同的內涵,再次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這節課也有一點遺憾:1、教學體積、容積的概念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教師的語言平淡,提問欠缺有效性,導致學習氛圍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3、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生主體不夠突出,訓練不到位。
四、改進策略
1、通過創設情境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協作精神。讓學生親自投身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去活動,使學生在嘴說、手做、耳聽、眼觀、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
2、加強數學練習題的設計,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利于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要突出練習的趣味性、應用性、層次性、生活性。
3、進一步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熟悉教學各環節,并不斷實踐。合理分配時間,科學利用時間,少講多練,精講精練,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體積容積換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11-28
《體積與容積》的教學反思06-24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05-21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11-12
體積與容積的教學反思01-04
《體積單位的換算》教學反思01-06
《體積單位的換算》的教學反思01-06
《體積與容積》教學反思范文06-25
《體積與容積》數學教學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