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遷移教學反思
人口遷移是地理的一個知識點,各位,下面是人口遷移教學反思,請看下面:
人口遷移教學反思【1】
與之前的教材相比,最新版的魯教版教材本節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標題已經由《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改成了《人口遷移》。這也難怪,看一看課程標準就知道,這里只要求人口遷移(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另外原本的三個大標題(人口遷移、人口流動、人口移動的動因和效應)變成了現在的三個(人口遷移與流動、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人口遷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具體內容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我總覺得對于課標要求(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語焉不詳,至少不如人教版編得好。
今天恰好楊二俊老師也以本節開了一節非常成功的公開課,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不同的是,楊老師這一節用一課時完成,而我用了兩課時。結合我與楊老師的課,我覺得這一節有許多地方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首先是人口遷移的概念課本上說人口遷移是“人口在地區之間遷出或遷入,而發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長期性改變的人口移動現象”。相對于這個概念,我更喜歡老人教版的概念:“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永久性或長期性的改變!币驗樵隰斀贪娴倪@個概念中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人口移動”,而這個概念又沒有作進一步的解釋,與其如此,不如避免出現。另外,這個概念需要講到什么程度,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教學要求第一條是“知道人口遷移的概念”,現在的魯教版上另有人口流動的概念,所以可能需要比較這兩個概念。
對于人口遷移的概念,我還有一點想法,就是人口遷移與戶籍無關。首先在概念中沒有提到戶籍,其次在人口遷移的實踐中,也有許多人雖然遷移了(比如上大學)卻沒有轉戶籍。
其次是人口遷移的歷史回顧。我覺得這里需要強調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方向,二是原因,尤其是后者,因為這容易被忽略。前者已經說到課程標準對人口遷移原因的描述,在江蘇省教學要求上是這么說的:“運用案例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歸納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課本第二個大標題對此講得并不多,所以需要強化。而從人口遷移的歷史進程分析中,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而且自然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弱,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強。而這一部分內容正是教材所欠缺的。
第三是人口遷移的原因。楊老師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講人口遷移原因,具體案例即課本上的“小馬老師的家庭故事”,這個案例一共牽涉七次人口遷移,原因涵蓋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只是過于突出“政治掛帥”,真實性不夠強。楊老師分析完這個案例以后,進一步舉了其他例子讓學生合作討論,如“美國老人從東北部移民到‘陽光地帶’”、“沙漠地區人口外遷”等,使學生全方位地認識人口遷移的原因。
第四是人口遷移的影響。這一部分似乎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分析“影響”的一般方法。
在這一節,我想到了幾個人口遷移比較有意思的案例:
1、愚公移山——本身不是人口遷移,不過移山不明智,正確的做法是移人。
2、法國總統薩科奇、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格魯吉亞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美國總統的父親、加州前州長施瓦辛格都曾經參與國際人口遷移。薩屬經濟因素,穆、謝屬政治因素,奧父留學,屬社會因素。
3、楊振寧、章子怡和姚明都曾經到美國,但原因各不相同。楊振寧赴美留學,屬文化教育因素;章子怡嫁給美國人,屬婚姻家庭因素;姚明赴美打球,屬經濟發展水平因素。
人口遷移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很多內容學生課前大多有些感性認識,但是涉及到具體內容內容時就沒那么面面俱到了,有些認識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備課時比較充分,找了很多資料,盡量讓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充分掌握新知識。
第一部分“人口遷移”和第二部分“人口流動”在教材中是分開講解的`,我在備課以及上課時,將兩部分內容合起來用對比法進行講解。特別是對這兩者區別的講解,列舉了許多例子,如“打工仔去深圳打工屬于人口流動”,“小王考取了中山大學去求學屬于人口遷移”。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明確“人口遷移是長期的,永久性的以及變更戶籍的,而人口流動是短期的,暫時的以及不變更戶籍的”。
“世界人口遷移的路線和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出區別。比如“美國、大洋洲、歐洲、非洲”在15-19世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不同路線、特點及原因。學生在讀圖過程中,不但增強了讀圖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這部分內容涉及到些許歷史和政治知識,學生學習興趣較濃。
總的來說,這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較好,新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程度較高。不足的是,在第一個班級講課時,由于補充的內容太多,所以新課沒來得及講完,思路有些混亂,但接下來的班要熟練多了。相同的內容在晚些教的班級中講解時只是更加熟悉了,可見,以后第一遍教學切記要熟練——課前要更加充分的備課熟悉教材看透教材,而不是上課時還發現有很多未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調整教學思路,盡量更流暢更自然。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書本中的所有活動,這點以后也要努力實現。
人口遷移教學反思【3】
本節課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通過老師實例講解、任務分配,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個別指導,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其中采用小組制,充分發揮學生的協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精神,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去快樂學習,這樣既關注了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又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特長、體現個性特點。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樂于與學生對話,專心致志傾聽學生的發言,體驗學生的情緒,不失時機地抓住來自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精當點撥、精心喚起、精巧引導,才能讓課堂教學在“預設”的基礎上煥發“生成”的活力,讓教學閃動靈性的光芒。
。ㄒ唬┏晒χ
首先我覺得這節課我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質疑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歷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從而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如教材第11頁的探索,通過閱讀找出人口遷移的流向,以及新大陸發現前后人口遷移的特點。在“國內人口遷移”這一課題中,我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后人口的遷移的路徑,暗示人口遷移的意義。
。ǘ┬韪倪M之處
根據經驗,本節課內容較簡單。但是,要將引起遷移的原因全部區分清楚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必需要有后續練習,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應該安排學生多做練習。
本節課探究活動較多,應該注意課堂時間控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增減,調整;A差一些的可以把一些問題作為課后思考題,利用課外時間解決。
另外,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信息,我們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要敢于應勢利導,打破計劃,對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要善于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精妙點撥,讓教學充滿靈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人口遷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口遷移》教案12-25
人口遷移說課稿04-20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哪些09-23
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有哪些09-13
《中國人口遷移》教案12-09
人口遷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09-02
人口遷移對社會經濟的影響09-25
人口遷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09-10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