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情教學反思
一、導入。
1、利用三峽風光導入。
師板書:“三峽”,(讓生讀一遍)問:同學們,對于三峽,你知道些什么?(生答)
(師出示課件:三峽風光)師解說:這就是神奇的長江三峽,它長190多公里,它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峽這雄偉壯麗、險峻的風光像一條迷人的畫廊,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同學們,這畫面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答后)師:是啊,三峽不但美麗,而且還孕育了許多的優秀兒女,他們有的雖然離開了家鄉,(板書:情)但他們的情卻永遠留在了三峽,留在了家鄉。萬州詩人湛明明、湛泉中就寫下了這首優美的詩。(生讀一遍:《三峽情》)
2、過渡。
師:從題目上看,這首詩圍繞哪一個字在寫?(生答:情)師:那是怎樣的情呢?讓我們在下面的學習中去感受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盡量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三、檢查生字詞。
師:同學們,會讀了嗎?那好,我們來會會這幾個生字朋友。
師出示生字詞。1、指名讀;2、齊讀;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地記住生字;4、抽生說“篙”和“駕”用什么方法記住;(師在學生介紹后,說:這種方法好,很多字都可以用這種加一加的方法)5、師出示“癡”在字典中的三種解釋:(1)不聰明;(2)極度迷戀某種事物;(3)呆。師:你覺得詩中的癡是什么意思?6、“巫”的筆順。
四、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1、師:同學們做到了字字讀準,能否句句讀通呢?老師來檢查一下,誰愿意給大家讀讀?(師抽4個人后再讀)(師要及時給學生糾正讀錯的地方,如:喊一聲號子/駕船行)
2、同學們,我們一起讀課文,看看詩人想表達他的什么感情。
五、熟讀課文,理解感悟。
1、師:通過剛才的朗讀,你知道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什么感情嗎?(生答:思鄉情,師板書:思鄉情)
師:請同學們看看課文,哪些句子直接寫了詩人的思鄉情?(生答:“牽動兒女思鄉情”“恰似兒女思鄉情”)師:是什么牽動著他的思鄉情呢?(生答:三峽的雨和三峽的云,如果生答不出,教師就引導生讀第二和第四節)
六、歌曲欣賞。
師:三峽雨,如絲如玉,三峽云,如錦如銀,這優美的詩歌,曾打動著多少三峽游子之心,給它譜上曲之后,便成了一首家喻戶曉的民歌,想欣賞嗎?
七、激情朗誦。
同學們,詩歌優美,歌聲感人,讓我們在優美的旋律聲中,好好品誦這首詩吧!會背的最好背。
八、課堂延伸。
師:讀得多投入呀!同學們,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家都從舊城遷到了新城,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生答)師:是的,就是因為三峽電站的修建,讓三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知道今天的三峽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嗎?(師出示相關的圖片,并介紹:這就是氣勢雄偉的三峽大壩,是它,讓高峽出平湖;這就是浩浩蕩蕩的三峽移民大軍,他們為了三峽工程建設,舍小家,為國家,舉家外遷;這位雙手抱嬰兒的父親,他深情的回望著,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依依不舍之情,感受到了所有的三峽移民都和詩人一樣,都有著(指著板書,師:如癡的思鄉情,都有著濃濃的(生讀:三峽情));是的,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更加美麗富饒的三峽!)
師:是呀,三峽的變化太大了,它讓那些三峽游子更加思念,讓那些為支持三峽工程而移居他鄉的三峽移民更加留念。同學們,讓我們帶著他們的無限思鄉之情讀:(師引要低)
三峽雨 三峽云 細如絲 柔如錦 牽動兒女思鄉情
三峽雨 三峽云 潔如玉 白如銀 恰似兒女思鄉情
九、課外作業:
師:這美麗的三峽,古往今來,不知得到了多少人的'贊美,請同學們課外去收集有關描寫或贊美三峽的文章吧。
十、教學反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熱愛家鄉、思念家鄉是古往今來人們永遠吟唱的主題。《三峽情》正是反映了這個永恒的主題。三峽雨,三峽云,故鄉的景,故鄉的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也是一支旋律優美的歌曲,讀一讀,唱一唱,已讓人熱淚盈眶。三峽兒女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就寄托在那如絲的雨中,寄托在那如錦的云中。
詩歌共有四節,每一小節都以三峽雨,三峽云作為開頭,這樣反復出現,如同娓娓道來的故事,使情感表達更為真切、纏綿。第一節讓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口吹葉笛的孩子正行走在三峽的坡坡坎坎上,正出沒于三峽的風風雨雨中。第三小節又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老人正在異鄉面朝著三峽的方向老淚縱橫。而二、四小節借三峽的雨和云直抒胸臆。
今天反復吟唱這首詩,讓人感觸更深,三峽大移民工程中,不知有多少三峽兒女為了祖國建設離開了家鄉,但他們的根卻留在了三峽,三峽永遠牽動著三峽兒女的思鄉之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一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精練,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濃濃的思念之情;二是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并能美觀地書寫。
【三峽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峽情的優秀教學設計06-26
《三峽》教學反思06-02
三年級下冊《三峽情》優秀教學反思07-16
《巴東三峽》教學反思10-08
《三峽》教學設計與反思06-26
《三峽之秋》的教學反思06-13
三峽的教學反思范本06-12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02-22
三峽精品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