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導語: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整理關于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以供參考。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于后面內容有些快,前松后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
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系,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于: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為什么采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采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在確定探究方向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充分走進文本之后,思維活躍,主動質疑,老師整合問題,確定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不足之處:文章5—8節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生對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重點介紹,由于課前學生資料查閱不夠,閱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后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說話訓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3
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課前就覺得這節課的任務有點多,恐怕要拖堂。(這是我一貫的通病,每次作公開課,或是出于追求完美,或是為了制造亮點,總是設置過多的'問題,最終經常拖堂。這一點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全力心改變的。)可是,左思右想,斟酌了再三,哪一個問題也舍得不砍,總覺得砍去了這節課就不夠完美了。所以,一時僥幸地以為,如果課堂進行得順利,時間應該能夠。由于對學生的情況分析得不夠準確,教學中,對于文章結構的把握,學生一時沒有理清頭緒,這一環節就耽誤了時間。以致于下面的環節時間就緊張了,不知不覺語速也加快了。最終還是有一個問題不得不留作課后作業了。
本節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至少是課改以來,我所做的一次步伐最大的嘗試,希望在兩位教研員的指導下,在全校老師的幫助下,以后,我會做得越來越好!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4
回溯這節課,我感慨萬千:
成功之處:
在“自主探究”環節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集中的大問題:“請以‘太和殿 ______,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______。’的句式來評說太和殿的特點。” 在這里,我注意了對學生進行規范性的說話訓練,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與此同時我也注意了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等。中間插入了作比較的特別訓練,學生從中得到收獲,憑借自己的力量找出了關于一些說明方法的'特點、作用及規律性的東西,因為是自己發現的規律,所以我相信我的學生會因此學會觸類旁通。在這里我做到了立足于腳下,不擺“花架子”,實實在在教給學生一些東西,這也是我始終堅持的教學原則,即:讓一切教學設計都為教學目標服務。
不足與敗筆:
1、 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有些環節急于求成,沒能給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
2、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得不太好, 在學生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從很多角度談論太和殿,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并沒有針對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過渡,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從整節課來看在一定層面上對課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3、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自主探究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于后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松后緊。
4、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最后當堂寫導游詞沒能當堂完成。我最初的設計是先出示“寫作提示”,然后看視頻回顧校容校貌(邊看邊構思),接著給出數據做參考,隨后馬上寫導游詞,最后選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圍繞著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盡己所能,展示文采。本來這個環節應該將這節課推向又一個高潮,可惜的是選讀的環節還沒進行就下課了。反思其原因,就是因為前面有幾個問題耽誤了時間,有些重復或者說教師太過于追尋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實完全可以借同學們的精彩回答而靈活處理,馬上過渡到下一個問題。結果只能將此留為作業結束本課,實在留有遺憾!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組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5
在前不久進行的遼陽縣初中優秀課評選中,我執教的課題是八年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故宮博物院》。為了充分體現我校的課改思路、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并結合學科特點、文體特點、學生實際,整個課堂教學由“課前展示、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探究教材,合作交流、匯報展示、細讀感悟,體會特色、總結收獲,拓展延伸”六大環節組成。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1、能夠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組介紹課前搜集的關于故宮的知識,既為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宮不再陌生;也鍛煉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在課堂上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能夠學生自己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于語文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課堂不可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知識,我盡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比如:
①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征的語句。
②填寫課后練習一的平面圖,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③將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結構方式。三個問題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所以,我將它們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環節中,由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講解、組員的補充中予以解決。
4、巧妙利用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后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并全面了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在課前制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相同的圖片,于是,我動手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利用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理,并在各建筑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于課前粘貼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討論完這個問題后,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討論結果寫在小黑板上。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后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5、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比如,在概括了4——8段內容要點之后,我及時點撥:在說明文閱讀中,經常出現概括文章說明內容的題型,要在把握各段要點的基礎上,從說明對象的角度加以概括。適時地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再如,找出第6段使用的方位詞,進而把握立足點的內涵后,我又適時拓展,告訴學生立足點有兩種,一種是立足于某一點,另一種是不斷變換立足點。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6
上完公開課《故宮博物院》之后,我感覺在一節課內完成兩節課的教學任務,有點倉促。我之所以敢這么上,主要是想換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案。
讀過福州一中陳日亮老師的書《我即語文》,曾見書中談到若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不應該把一篇課文上得支離破碎,而應該相應設置若干種課型,這些課型分別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標,比如,有只給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課,有教師主持引領的新課教學,有集中鞏固舊課的復習課,還有作文專項值得的課型和學生修改的課型,等等。于是,我想嘗試將必須花兩教時解讀的課文,分成兩種課型來上。這種上法,肯定會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故宮博物院》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師布置預習作業,內容涉及生字詞正音和解釋,歸納課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脈絡,理清文章結構順序,了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在運用說明方法的字里行間做批注。此外,課后練習也都必須完成。在這一節課里,教師巡視班級,了解學情,對個別難點進行適當點撥,但不能給出答案,給學生留下懸念,以便第二節課吸引學生的關注。在第二節課(即公開課)里,多數問題跟第一節有關,意在讓學生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一旦回答正確,學生心中就能獲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開課上完,我在來個班進行了調查,好中差的層面都咨詢過這樣的問題:“《蘇州園林》那樣一節課教一半兩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而《故宮博物院》那樣前一節課預習后一節課教課,你說那一種教法你更喜歡、聽得更清楚?”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像《故宮博物院》這樣上比較好。”我再問:“可是,《故宮博物院》上的太匆忙,進度太快,你全聽明白了?”“聽得懂啊,不會太快!”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因為我這堂課沒有誤人子弟。
語文教改的口號喊了這么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為本”,以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為旨歸,這跟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不矛盾。了解學情、尊重學情,是教師進行校本教研并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當然,20xx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和廈門市中考說明,也是老師嚴格施教的主要根據。這里就不贅述了。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7
《故宮博物院》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本課是略讀課,作為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主要要求學生借助自讀提示運用閱讀策略。
因為是略讀課文,內容也比較簡單,所以備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說明方法的學習環節。覺得這應該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主要任務還是要求學生按照自讀提示完成閱讀任務。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卻讓我上成了兩個課時。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觀看《故宮》視頻短片,導入新課。
二、介紹題材“科普說明文”。
三、整體把握四個材料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第一個閱讀任務:繪制故宮游覽路線圖。
1、以小組為單位,參照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繪制游覽路線圖。
2、小組分享交流,如何繪制游覽路線圖。
五、完成第二個閱讀任務:介紹景點。
1、理清材料一層次。
2、抓住一個或兩個景點進行介紹。
六、梳理文中的說明方法。
在課堂上,前三個環節相對順暢,到第四個環節卻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時間問題。在小組內部,可以看到同學們都在邊看邊說邊繪制路線,但是完整路線圖卻遲遲出不來。我又耐下心來,想給同學們充足的時間去完成。我還特意提醒同學們,不能只看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也是比較重要的。特別是材料四,故宮布局非常清楚。眼看距離下課只有10分鐘了,同學們還沒有完成繪制。我一下子就著急了,開始越俎代庖在黑板上和同學們一起繪制。黑板上呈現完畢也已經下課了。第二個閱讀任務還沒有涉及呢!
到了第二課時,開始讓學生再讀課文,完成第二個閱讀任務。學生倒是非常積極,但是都是按照課本讀。我提示同學們不能簡單照書上讀,可以抓住重點語段講解,講解要簡單明了。可是學生還是不得要領。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穿插了一些說明方法的判斷。草草地,我們結束了第二課時。
總體來說,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很不滿意。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課件沒有整理好,沒有完全理清課件順序,導致教學思路不清晰。
二、課堂上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指導。如在完成第一個閱讀任務時,如果給學生出示“學習小貼士”,關注方位詞的變化,抓住關鍵句等,學生在繪制游覽路線圖時可能會事半功倍。如在完成第二個閱讀任務時,出示講解景點的注意事項,學生講解起來應該會有所側重。如果在著手閱讀任務前出示學習提示,在分享交流后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地方。
三、板書沒有設計好。平時在上課過程中容易出現兩個極端。運用課件時,板書較少,甚至板書只有課題。不用課件時,板書較多,比較無序,沒有美感。板書設計一直是我的'薄弱項,一直不能把握好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平衡。
四、學生預習。因為沒有提前布置預習作業,所以學生對課文比較生疏,對課堂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另外,第一環節《故宮》短片內容對本節課幫助也不大,可以刪去。或者在課后播放相關介紹視頻以激發民族自豪感。
在此我真切地體會到略讀課重在運用,但是并不是一味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教師還要為學生設置學習支架,讓學生在支架的輔助下自主學習,總結歸納。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8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說明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學習空間順序說明方法。文本學習起來并不難,我覺得除學習說明文的知識外,更重要是引起學生對祖國的歷史、傳統建筑藝術的興趣和自豪感,了解更多的與故宮相關的知識。雖然有部分學生去過故宮,但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了解并不充分、細致,為了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有更全面、細致的了解,我將這篇課文設計為網絡課,除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與故宮相關的知識外,還學習利用網絡信息查閱所需資料,擴大課文外延,并以課件形式反映學習成果。故宮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涉及到建筑、歷史、美術、工藝等方面,所以學習前要求學生對想了解什么、重點了解什么要有明確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查閱、學習。教師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如:你知道故宮為什么叫“紫禁城”嗎?狀元在什么大殿產生的.?有多少皇帝住過故宮?等等。學生在確立學習目標基礎上利用網絡查閱所需信息,并以課件形式反映學習成果。從課堂交流和學生作業看,達到教學目的和學習目標,學生涉及的知識面廣,入題角度新穎,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古代歷史、文化、建筑、美術的熱愛,對網絡課這種課型也非常喜歡。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9
本文教學設計首先回顧運用已經學過的關于說明文的知識和本文的“預習提示”,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本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并結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這樣既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又可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認識,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
因為本篇課文只用一課時講解全文,因此重點在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在講解過程時,能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作者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讓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實踐中,要學習作者這種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
本課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課件比較簡潔,結合課文內容講解,同時又不過分突出該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較好。在課后作業部分,讓學生當一回小導游介紹故宮博物院,這樣的課外練筆設計可讓學生復習課文內容,補足課堂上沒有講解的景點內容(如:后三宮等),另外又可鍛煉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0
1、讓學生搜集有關故宮博物院的資料圖片,運用《故宮的記憶》音頻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根據不同的任務閱讀材料,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出故宮參觀路線圖。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運用微課助學,從視覺、聽覺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內容,避免了說明文的枯燥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觀看后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1
課文是按照參觀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文本并不難,但說明文一向不太受學生歡迎,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不夠吸引學生。
回想這堂課教學設計還不夠精心。有些枝節,無關緊要,大可以刪去。課堂設置了讓學生代入導游身份來自學課文,雖然課堂看上去熱鬧,實際上學生沒有學到知識,沒有開動腦筋,不可取;要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里,想想他們可能有問題。再讓我上這一課,我想大刀闊斧,刪減枝節。初讀課文時,就應讓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不要那些簡單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找出故宮的整體特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以太和殿為重點,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征的語句,太和殿的特征就可以反映整個故宮的特征。
課后我反思,除了教學設計不夠完美,對學生的了解與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許多學生從未到過故宮,甚至對故宮了解十分有,這不可避免。回顧這堂課,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盡量予以評價,并盡量從細處著手。日后我需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想法,思考他們的重難點,分解問題,設置小問題,多培養自己的'引導能力和調控課堂能力。既然教授這一節課,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由衷的產生民族自豪感,要讓說明文生動起來,讓每個學生以故宮為驕傲,都想到故宮去,他們雖小,不能很好理解,但這種文化共鳴需要盡早培養。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2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為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
我將此文的授課環節設計為三個部分:導語引入,文本解讀,課后討論,時間為2課時。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 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
2、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3、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于后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松后緊。
教學環節與前設計稍有改動,因為時間關系,我沒有帶領學生對比“前朝”與“后廷”的詳略。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3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按照參觀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效果很明顯,有以下幾點:
1、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組介紹課前搜集的關于故宮的知識,既為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宮不再陌生;也鍛煉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于語文學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知識,我盡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比如:
①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征的語句。
②填寫課后練習一的平面圖,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③將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結構方式。三個問題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所以,我將它們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環節中,由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講解、組員的補充中予以解決。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我自始至終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展示匯報、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寫法、引導學生談收獲。整堂課,由我告訴給學生的只有兩點:一是怎樣概括說明文的內容要點;二是拓展了駐足點的相關知識。
2、巧妙行使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后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并全面了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在課前制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溝通的圖片,于是,我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用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理,并在各建筑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于課前粘貼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接洽完這個問題后,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接洽結果寫在小黑板上。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后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得不太好,在學生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從很多角度談論太和殿,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并沒有針對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過渡,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從整節課來看在一定層面上對課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進措施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組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有力于學生的學習。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不光備知識,還要背學生、背課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課堂更加完美。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4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少,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訓練學生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并且本文也是一篇解說詞,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為四個部分:導語引入,文本解讀,課外延伸,課后討論,時間為一課時。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和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自己感覺不錯的設計是課外延伸環節:我讓同學們設計一篇導游詞,并配以FLASH動畫,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課上同學們都積極踴躍,令我比較高興。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于后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松后緊。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5
一、從文本解讀到教學設計
《故宮博物院》是現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3單元課文。在多次的教材改編(版)過程中仍保留了下來,足見其有一定的“可教學性”。已多年未執教八年級,因此反復看了幾遍課文。這是本冊說明文單元的第4篇課文,屬課內自讀課文。教學要求主要是學會用空間順序來說明事物,這也是本冊說明文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來說明某一建筑物的課文。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有接觸,還寫過諸如介紹“我的學校”這樣的習作,似乎教學起來困難不大。但在第一遍閱讀時,我依然感覺到閱讀的難度——故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對一個假如從來沒去過故宮的學生來說,對眾多的宮殿、門樓和迷宮一樣的布局,一定還是會有很多的閱讀障礙。
比如文中提到的學生熟悉的“天安門”,就會誤為是故宮的大門,好像進故宮就是從“天安門”進去的。再比如“像一條玉帶”的“金水河”,在閱兵場景電視鏡頭里,它就在“天安門”的外面,橋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但文中偏偏就有一句“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后經查閱資料,才知道金水河有內外之分)對于在北京生活的作者來說這些都似乎是司空見慣,但對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生來說卻是憑添了不少疑惑。怎樣讓學生通過文本來清楚的了解故宮的布局,進而了解作品的介紹順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成了我備課時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
進入教學設計程序,我首先上網查找了相關課件,但從網上下載下來的課件,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毛病:打從第一張幻燈片起,就充斥著大量的故宮建筑的各類照片,似乎非這樣不足于展現故宮的面貌。我認為課堂閱讀教學首先在于感悟文字,如果一幅幅的圖片展示過去,那跟歷史課有何區別呢?怎樣找出教學的突破口呢?在《教學用書》中我看到了作者黃傳惕有這樣一段話:
人們介紹故宮,常常舉出三個引為驕傲的“九”,就是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要寫故宮,真有點像俗話說的:“老虎吃天,不知從哪里下口。”……我想,寫故宮,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宮的面貌、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和功能等,向聽眾和讀者交代明白,不要讓人像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形容的那樣“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是的,就可以從“還原故宮面貌、讀懂課文”為教學突破口來設計教學。由此確立了我的教學思路的`主要環節如下:1、預習解決生字新詞,課堂上由教師檢查和補充。2、學生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宮殿、門樓、花園等建筑物,既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又提醒學生學習本文選材的特點:從眾多材料中選擇適合表現中心的材料。3、讀課文第1-3、7自然段,畫出故宮外圍簡圖,以了解課文內容。4、完成故宮內部結構名稱圖(參考課末P114練習一圖),了解課文介紹的各主要宮殿的位置和功用,初步學習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5、結合說明文特點,認識全文結構。6、重點閱讀課文詳寫部分——太和殿,再次提醒學生學習本文選材特點——選取有代表性的材料,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劃出文段中的方位詞,明確空間順序說明中的“立足點”問題。7、小結:突出作者對故宮的情感。8、作業:采用階梯式作業方式。A、有條件的同學可利用寒暑假親游故宮;條件不成熟的同學可在網上先游覽,展示“網上虛擬游故宮”網址,并提醒學生重點延伸至本文沒介紹到的博物院中的故宮藏品。B、通過網絡等媒體,比較中外宮殿建筑的異同,或介紹其他國家如法國盧浮宮等建筑,下節課上課小組交流。C、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寫一篇介紹我校的小短文(300-500字)。
結論:從后來聽課老師的反饋來看,認為本課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和本課特點,教學設計能以學生的“學”為主導,教學問題設置難易適中,重難點突出,作業設計既能使學生鞏固知識,又能引導延伸學習。
二、從教實施過程反觀教學預設
教學設計再詳盡也終究是“紙上談兵”,它始終要靠教學實施檢驗。一節課下來,因為學生在環節3“畫出故宮外圍簡圖”消耗了較多的時間,致使環節5和6只能大體帶過,特別是環節6的精讀部分,只能放到第二課時進行了,不得不認為是相當遺憾。
改進:如果把環節3和環節4對調位置會更加有效。因為從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學生通過讀課文后,能較快完成故宮內部結構圖的填寫,而且,根據文字填寫圖上建筑物的名稱,遠比根據文字創造一個簡圖要容易多了,調換后也符合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能節約好多課堂時間。
在教學環節5,因為時間關系,并沒有留給過多的提問和研究的時間,而是由教師直接用幻燈片展示,始終覺得這樣教學不夠踏實。
改進:不管問題大小,只要是確定要給學生學習的問題,就要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
結論:本課時的備課階段,我已覺得對學生的閱讀給了很充分的考慮,但從實踐檢驗來看,教學預設還可以再詳細一點,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各個環節中學生完成所需的時間,畢竟課堂只有寶貴的40分鐘。當然,如果是上示范性的公開課,最好還是找另一平行班試上一節,再經過調整,就會更有把握。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6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故宮博物院》的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回顧今天這堂課,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為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分配任務,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預期目標。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2.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后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松后緊。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老師們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7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以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來寫的說明文。針對八年級的學生首次接觸說明文,于是我采用和視頻與文本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我由最近熱播的后宮劇來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宮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單看視頻,領略故宮的宏偉壯觀。這一整體感知的環節的完成將近用了十分鐘,接下來學生們就與我一起完成課后第一題,這一環節也完成得非常好。接著就引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詳細描寫的三段讓學生判斷這些又穿插了什么邏輯順序來寫。現在想來,本身學生對于邏輯順序就不大理解透徹,我應該在黑板上羅列出框架再詳細地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一部分是用了什么邏輯順序的,這是本課的一個預設失誤。
在詳細講道太和殿的外觀和內飾的時候,學生因為看到了我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興奮不已,他們做到太和殿是尊貴的象征,卻說不出文中為什么詳寫太和殿,這時,我在黑板的框架旁邊注釋了“權利、身份、威嚴”,并用箭頭指向了太和殿,學生從這一角度能夠說出太和殿對于封建帝王的`意義,但我國封建建筑的代表就想不到,這樣,我只能通過介紹“太和殿和其他宮殿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皇帝舉行大典的太和殿是當時建筑藝術的最高造詣”等話語來告訴學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筑中的代表性。這一環節,學生在后半部分有點被動了。或許我可以在預設中加入故宮博物院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來引導,會不會更好呢?
在最后,學生們興趣最大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地圖,因為它的大,因為它的氣勢宏偉,因為它的富麗堂皇。我在思考: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全部達成,課堂的高潮在何處,學生學懂了什么呢?
綜上所思,我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能夠通過本文的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理解文章說明順序的穿插使用,并激發他們對我國歷史文物的感情。前面兩個目標達成了,后面的情感目標從學生最后的反應來看還有欠缺。課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課堂最大的弱點,不過這堂課已經比之前的課有所進步了,(我自認為),還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來感染學生。學生懂了很多,他們不懂的還有更多。為人師者,當不懈為后生努力~!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8
這篇文章最初是一篇廣播稿,本來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說詞,設置情境教學,學生學得輕松,也更易于接受知識。
課前讓學生瀏覽網站,查找資料,搜集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于學生熟悉說明對象。這一過程,為學生理解課文作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聽”“讀”是學生接觸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學生聽配樂朗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對故宮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一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在研讀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設計了模擬導游的形式,這一環節不僅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和布局。并能鍛煉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筑物的能力,學生表現得也十分積極,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傳遞信息容量大、形象性強的作用。如:在研讀課文重點說明的部分——太和殿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太和殿外景圖片”“太和殿內景圖片”。然后,學生看著圖片對太和殿的外景進行描繪,對太和殿的內景進行介紹。學生在創設好的情境中主動去體驗和探究,完成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可感,化教師講解為學生體驗、感悟的教學過程。“感悟體驗”這一環節讓學生當導游或解說員,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訓練。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9
本課是一組非連續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組成,其中有對故宮博物院進行全景介紹的說明性文字,有關于太和門被燒的故事,以及來自官方網站的.游覽須知和平面示意圖。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提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課文前面提供了兩個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有針對性的展開閱讀。
在課堂上,為了完成閱讀任務一,引導孩子們重點閱讀了材料一,同時,對照材料四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布局結構進行了了解和認識,并讓學生在示意圖上畫出了故宮參觀路線。
其次,為了完成閱讀任務二,精讀了材料一中關于太和殿的介紹,并引導學生看示意圖。
在學習本課時,著重訓練了學生對于行蹤詞和方位詞的運用,并進行了寫話訓練,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詞不夠準確,表達不夠清楚,不能夠準確地描述位置與行蹤。
同時,在材料一的學習中,再一次鞏固復習了說明方法的運用,讓學生繼續找到文中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學習非連續性文本,所以學習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較長,部分學生不能夠準確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所以沒能完成閱讀任務,這足以證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弱,進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20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范的說明文,課文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學習這篇課文,既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強我們對祖國的傳統建筑藝術產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對我們學習、寫作說明文都具有指導性。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故宮博物院全貌,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首先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情況,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后故宮建筑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5分鐘過去了,令我無語,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示意圖。看來同學們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學生的腦海里沒能形成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印象,對一些方位詞的理解也不到位,看來課堂上只靠老師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導式的學習,該讓學生自己完成的老師堅決不能代替,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來完成,并且日后要經常復習鞏固。
2.重點在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在講解過程時,能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尤其從課文第五自然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六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七自然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作者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詳略結合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讓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實踐中,要學習作者這種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3.本課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比較簡潔,結合課文內容講解,同時又不過分突出該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較好。在課后作業部分,讓學生當一回小導游介紹故宮博物院,這樣的課外練筆設計可讓學生復習課文內容,補足課堂上沒有講解的景點內容(如:后三宮等),另外,又可鍛煉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為什么采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采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明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三、不足之處
文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地自然地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特點。學生對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重點介紹,由于課前學生資料查閱不夠,閱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后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說話訓練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腳印片段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接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中的結構層次。然后以小導游的形式介紹參觀順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學習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太和殿),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最后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間。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3-07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4-21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4-21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04-22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20篇)10-06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9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通用12篇)10-26
故宮博物院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1篇)10-19
六年級教學反思《故宮博物院》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