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節一年級的音樂綜合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充滿童趣的活動來進行教學,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參與,在玩中學習了歌曲,享受歡快的旋律帶給自己的快樂。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沒有借助過多的多媒體手段,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處處營造這首歌的音樂旋律背景氣氛,讓學生自然地感受歌曲,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歌曲,并體會到小青蛙迷路時與找到家時的不同心情,有表情地演唱好歌曲。
(一)成功之處:
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一節課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學生無暇分神,樂此不疲。課堂掌握住了學生興趣轉移的規律,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短暫、興趣轉移快的特點,加大信息量,多內容、多方法。實踐表明抓住了學生心理,適應了學生心理,形成對事物的專注力。這節課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邊動邊唱,以動作助記憶,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表現力。
(二)不足之處:
學生在參與活動時稍稍有些亂,在創編動作時,顯得擁擠、混亂。但我沒有刻意的要求他們整齊劃一,我想這些亂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動作存在著求異性,萌發著初淺的創造意識,必要時放手讓學生“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自信心。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繼續培養。
(三)感受:
在音樂教學中,常規上我們不習慣把事情交給學生做,怕“亂”。在這節課上我做了一些嘗試,讓學生自己編歌詞,編動作,使學生好奇心的到了滿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給了學生。教師不擔心學生出錯,盡管學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師的信任中產生的。一年級學生思維活,他們敢表演、愛提問、喜歡奇思妙想,他們更喜歡新穎、活潑、開放的音樂活動形式,大部分學生能自信、自由地通過音樂表現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只有區別于中高年級的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才是科學的、可行的、有效的。我們應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發揮創新精神和能動作用,勇于開拓、改革,以適應音樂新課改提出的要求。
通過以上反思和總結,我明確了今后應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常規工作,平時課堂的點點滴滴都要強化,規范。
二、以學生為本去設計教案教學。
三、多關注同學,多鼓勵表揚進而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2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于兒童情趣的歌曲,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2|4拍,五聲宮調式。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地尋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主題出現做了鋪墊。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歡快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
自從教了一年級,接觸了一年級之后,我才發現越是簡單的歌曲,越是低段的教學,越是不易!一年級的孩子們,剛剛踏入小學的門檻,真是所謂無知無畏,更有上課活蹦亂跳者讓人無奈。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引導,則成了我每節課苦苦思索的內容。正如師父所說,上一年級的課,每堂課都是一個故事一個情境,只要創設了這樣的氛圍,孩子們學習的興致才會濃郁起來。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很富含故事內容的歌曲,于是我決定采用講故事引入的`方式。果不其然,對于故事,孩子們的免疫力明顯降低了許多。也鑒于本人聲情并茂的描繪,小家伙們一個個聽得都全神貫注,看得都目不轉睛,著實讓我小小地得意了一把。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時,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小青蛙們到底找到家了嗎?”于是,帶著問題去聆聽這首歌曲,他們聆聽的效率明顯增加了不少。聆聽之后回答問題的環節,孩子們也都回答得很棒。由于這首歌曲中含有很多簡單的節奏,于是在歌詞教授之前,我嘗試讓他們先將歌曲中歡快的節奏打會。我有生動的語言激趣:“小朋友們,當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后,一定是非?鞓返模隳苡眯∏嗤艿姆绞絹肀磉_一下它內心的開心嗎?”很多孩子就學小青蛙的叫聲來表現,有的學小青蛙的跳躍姿勢來表現,于是我請小朋友進行模仿。或許是他們真的能感受到了小青蛙快樂的心情,又或許是簡單的節奏難不倒他們,孩子們一個個拍打的都十分準確生動,表現了小青蛙急切回家的心情。
在這首歌曲的處理中,我也是頗費心思的。為了讓孩子們將歌曲演唱地更靈動真切一些,我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它的心情是怎樣的?(急切、著急、害怕)”“小青蛙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它的心情又是如何?(高興、快樂)”有了這些問題的引導,孩子演唱的感情更加深刻了,仿佛自己就是那只迷路又找到家的小青蛙。 最后,利用了一點時間,也為孩子們講解了一些他們迷路的小知識。現實生活中的他們,如此稚嫩,更有不少小朋友也有過自己迷路的經歷,那種害怕與焦急是不言而喻的。利用這個小青蛙的話題,和小朋友聊一聊“我們迷路了怎么辦?”的話題也是十分必要的,將歌曲內容與精神聯系實際,也正是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相信通過這樣的一首歌,這樣的一次感受,我們的孩子可都不會成為那只找不到家而著急難過的“小笨蛙”了。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3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于兒童情趣的歌曲,由四個樂句構成,一段體,2/4拍,五聲宮調式。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小青蛙東奔西走地尋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的主題做了鋪墊。歌中“跳跳”、“呱呱”的獨白,刻畫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態。最后一句旋律平穩流暢,似乎表現了小青蛙歷盡艱辛,終于回家了的愉快,喜悅的心情。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歡快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12月17日,我以此為課題上了一堂對一年級的音樂公開課,經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一節課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學生無暇分神,樂此不疲。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同時也保證了課堂的“動”而不“亂”。實踐也表明課堂抓住了學生心理,適應了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他們形成對事物的專注力,并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ǘ┎蛔阒帲
1、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在情景表演時我就很擔心孩子會表演不出來,在他們上臺時就一直在教他們怎么演,但是他們的表現出乎了我的意料,他們表現的很好,在這里我就看出教師要不擔心學生出錯,盡管學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師的`信任中產生的,因此以后的課應放手讓學生去展示、表演自己。
2、自己表現的不夠好
在這節課上學生充滿了激情和快樂,但相對于他們自己表現的太過于拘謹,音樂課因是師生共同體驗,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也應積極的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學習。
3、少了一點音樂的美感
學生《小青蛙找家》這節課,故事情節的設置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如果不加控制的把積極性帶到歌唱里來,其結果就是:忽略到音樂帶給我們的美——只專注于青蛙的叫聲和動作(跳跳,呱呱)。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和演唱習慣,真正讓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藝術之美。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4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這一課,本人擬訂的目標是聆聽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并能理解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谶@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边@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并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5
首先本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根據歌曲內容,我以去音樂樂園為目的,隨歌曲伴奏師生有節奏的律動來創設音樂情境,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濃郁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學習休止符“0”這一環節中,我引用課本讀一讀,拍一拍中的節奏,以學習小青蛙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為主線,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休止符,為了讓學生較快掌握歌曲中“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節奏,我采用師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引導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情緒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來模仿,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這個重點。并為迅速學會歌曲做了鋪墊。
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我采用老師范唱旋律部分,學生唱念白來加深對歌曲旋律的記憶,在師生合作中會不自覺地學會歌曲,并引導學生體會小青蛙迷失時與找到家時的不同情緒,指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在這節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音樂戲劇表演和創編歌詞表演,使學生有參與、表現、創造的機會。通過扮演媽媽、小動物等不同的角色,使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通過創編活動,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拓展了思維,豐富了想象,不僅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本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是內容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就被激起,有了興趣后孩子們會跟著你走,迫不及待想學習后面的'。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了。你要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
在音樂的課堂中,每個孩子們都是快樂的小天使,只有老師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才能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殿堂里更加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6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緒歡快,活潑,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我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來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讓每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融入教學活動。
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聲音都惟妙惟肖,孩子們的表演都棒極了。因為只有當孩子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幼兒在學歌過程中邊動邊唱,以動作助記憶,這樣使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節奏感及創新能力也得以培養和鍛煉。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7
本人是本期才到東郡小學進行音樂教學工作的,由于我不是師范類院校畢業且沒有從事過音樂教學工作,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是在一個不斷學習和摸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疑惑,真誠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幫助。 當我拿到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材的時候,就已迫不及待地翻開課本,令我耳目一新,畫面感極強且非常的生動,與我小時侯的課本完全不一樣了,一下就激發了我對音樂教學的熱情,新課標對教師的音樂教學有了新的要求。
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小朋友對學習關于動物的歌曲非常感興趣,而且很喜歡聽故事。教授《小青蛙找家》這首歌的時候,我選擇從講故事開始入手,根據歌詞內容和課文畫面創編了一段關于小青蛙找家的小故事,激發孩子們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在講故事的時候我盡量做到語言生動,故事情節有趣和教育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他們能聚精會神地聽我講了,他們會因為故事小主人的聰明乖巧而哈哈大笑,并能積極思考問題,在故事結束的時候他們主動提出了問題和總結生活中的小啟示,這樣讓我感到很興奮,孩子們能更主動地去學習了,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適當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教授歌曲的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旋律部分出現的休止符號時侯,我告訴他們這個小圓圈叫休止符,遇到它的時候要停一停,于是他們都跟著我雙手拍節奏,遇到休止的.時候就雙手握拳,這一過程進行得很順利 。當我要他們演唱歌曲律動的時候,卻被我的再次強調遇到小圓圈的時候要停一停的話而不知如何跳了,所以我覺得我的失敗點就在于過分強調理論性的東西而讓孩子們失去了應有的自然的肢體語言表達。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8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地尋找自己的家,歌中“跳跳、呱呱”的獨白,刻畫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態。而我本節課也是以這段“跳跳、呱呱”的節奏型為切入點讓學生在掌握了節奏之后再進行本曲的教唱。過程中,我采用充滿童趣的活動來進行教學,用蛙鳴器和響板對小青蛙的叫聲進行模仿,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參與,在玩中學習了歌曲,享受歡快的旋律帶給自己的.快樂。 在本課教學中,我將樂器放在了開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一節課運用了演奏、演唱、表演等多種形式。使得學生無暇分神、樂此不疲。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短暫、興趣轉移快的特點,加大信息量。多內容、多方法,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唱會這首歌曲,但在活動中我過于注重整體性,沒有對歌曲的樂句進行分句教唱,使得學生在音準上有所欠缺,對歌曲的旋律不是很熟悉。但在節奏上卻很扎實。 在音樂教學中,常規上我們不習慣把事情交給學生做,怕“亂”。在這節課上我做了一些嘗試,讓學生自己編歌詞,編動作,使學生好奇心得到了滿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給了學生。教師不擔心學生出錯,盡管學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師的信任中產生的。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他們敢表演、愛提問、喜歡奇思妙想,他們更喜歡新穎、活潑、開放的音樂活動形式,大部分學生能自信、自由地通過音樂表現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注重“放”學生,讓學生自由地發揮,這樣的音樂課才有樂趣,會讓孩子們更加地有自信。多關注學生,發現更多學生之間的差異,抓住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亮點,多鼓勵表揚進而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9
優點:
1、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教學重點難點突出。
2、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的具體實施:在導入環節,我采用了一個《小青蛙找媽媽》的視頻故事,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在節奏學習的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在律動中學習節奏,最后的表演故事環節,我制作了卡紙頭飾,把學生帶入到故事情境中。
不足或改進之處(如有):
1、在導入講故事的環節,我的語氣很平淡,不夠繪聲繪色。
2、在學習節奏部分的時候,我設計了了一個“小青蛙捉蟲”的游戲,但只有少數的學生參與,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3、最后一個情景表演環節,因為沒有告訴學生們的`具體的表演要求,到了表演的時候比較的亂,學生表演完了之后,我也沒有做具體的點評。
跟進(如有):
1、節奏部分的學習我把“捉蟲游戲”改成分組拍手對話,效果就比較好了。
2 在故事表演環節我先帶學生預演了一遍,然后學生再表演就比較到位了。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 篇10
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簡練,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由四個樂句構成,一段體,2/4。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作為前奏,描寫了小青蛙在東奔西跑地尋找自己的家,也為歌曲主題出現做了鋪墊。歌中“跳跳”、“呱呱”的獨白,刻畫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態。最后一句旋律平穩流暢,似乎表現了小青蛙歷盡艱辛,終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悅的心情。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歡快流暢,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潑、幼稚可愛的形象。
根據這首歌曲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演、喜愛小動物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堂《小青蛙找家》的綜合課。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意圖:
一、以“趣”激“學”,自然引入。
音樂新課標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強調:只有學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并且參與音樂活動。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生活質量、生活品位的提升也有極大的幫助和影響。所以,我覺得:現在的音樂課,應淡化“雙基”,真正讓“趣”先行。在本節課中,我也有所體現。如: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角時,我使用了“猜謎語”形式,請出主角后,又通過小青蛙給大家講了“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然后讓學生帶著懸念聽歌曲,尋找故事的結局。對他們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覺得:一堂課最初的.導入一定要精彩,要能抓住學生的心,這樣,你的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創設情景,輕松學習。
現在的音樂課越來越倡導“玩”中“學”,“學”中“玩”,音樂課應該是輕松的,而不是有壓力的。尤其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就更為重要。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如:在語言的引導上,盡量給學生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投入進去。如朗讀歌詞,在語言上我換了種說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荷葉上的節拍,誰能幫助小青蛙踩著荷葉上的節拍找到媽媽?”這樣一說,比你老師直接說“我們先來朗讀荷葉上的節奏”更有效。因為小朋友喜愛小動物,并且愿意幫助小動物。在后面部分,體會小青蛙找家的心情可以說是歌曲的難點,我通過讓學生說,然后用表情表現著急、難過、害怕、傷心的心情,使學生體會了小青蛙找家時的心情。
三、層層鋪設,化難為易。
現在的新課程,還專門有了配套的教學光盤。課件制作畫面精美,實用性強。本課中,關于“荷葉上的節拍”課件中還專門有一幅圖畫,而且這一節奏也是比較重要的,在后面環節我還要求創編歌詞。但是如何自然的利用此圖呢?我想了又想,最后我在故事的創編中,加入了烏龜爺爺的話。所以在朗讀荷葉上的節拍時,就自然過渡了。把故事的內容和課件的圖片恰到好處融合在一起。后面的創編也基本上達到要求。
縱觀本課教學設計,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而且也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活動。但在表演音樂時也有一些不足:如青蛙媽媽和小草、荷葉的表現太死板,在課上我也缺乏指導。最后環節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木魚敲擊還可以。但在碰鈴和三角鐵加入時,因為已經下課,匆匆忙忙做得不太到位。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青蛙找家的教學反思08-16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04-08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04-08
小青蛙找家反思06-23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精選11篇)05-17
《小青蛙找家》教學設計06-10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5篇)05-24
小青蛙找家反思15篇(熱門)06-23
《小青蛙找家》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