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精選16篇)
反思,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于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教學故事。我非常榮幸的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有趣、動人的故事,有許多能夠引起我思考的瞬間,也有許多啟迪學生的情節,今天,我把我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小故事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掌聲》是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教學中我給了孩子們一個親和、陽光的課堂!墩坡暋返牡诙n時,我通過讓學生對小英前后的對比,在輪到小英上臺演講,及小英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時的同學們目光的對比,及同學們兩掌聲的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贊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來的自卑、憂郁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臺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著關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著眼圈,準備走向講臺時,同學們的目光為“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持和信任。這樣才有當小英剛剛在講臺上站定,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情況出現。教學中我抓住這些,引導學生理解,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并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準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
3、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但在讀的指導上不夠到位,這一直是本人教學的弱項,我需在這方面加倍努力。
4、在通過三次對比之后,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后發自內心的感慨。但我在教學時卻忘記了最后應讓學生通過文本,對同學們掌聲引起小英的變化進行整體的梳理把握,就像是前面已準備好了一顆顆的珠子,而最后未用紅線把它們穿起來一樣,終究成不了一串美麗的項鏈。
同時,我注重拓寬教材精神領域,把愛化做支持、鼓勵、表揚、贊許。
課后,布置大家寫了兩個小練筆《我要把掌聲送給……》和《愛的表達方式》。
“我要把掌聲送給我的'媽媽!薄拔野颜坡曀徒o同桌。”“我把掌聲送給我自己……”“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一個人身處困境時。讓我們珍惜他人給予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最需要的人!贝藭r課堂充滿人文性和生命力,人性與語言的魅力蕩滌著孩子們的心靈,你和我的心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
這就是我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小故事。在教學上,我永遠是一個攀登者。我期待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有更多的好故事、新故事發生。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2
學校是什么?學校是喚醒人性,親近善良,遠離無知,拒絕邪惡的場所,作為三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我們班的孩子是我從一年級帶上來的,我們有著三年的感情。老師什么脾氣,學生什么脾氣,大家都一清二楚。有時候看到老師生氣了,孩子們就自覺地學習,下課還跑到我辦公室,送好吃的,送自制的小禮物。這些都讓我感動不已。
人人都說教學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說法。確實,做一個老師挺苦挺累的,做一個好教師就更苦更累了,但這是我們選擇的職業,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慢慢的,我意識到了一個快樂的充滿溫馨的課堂,對孩子們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雖然他們有的可能學習成績有些不隨人意,但誰都希望自己學好呀!只是智力和后天的努力程度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學習的方法不同,造成了他們之間的差距,蕓蕓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克制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一定有輝煌的未來,可是誰說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于是我克制著自己,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無聲的教育換來了孩子們的上進心,他們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成績逐漸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健康很快樂地成長著。我感受到書本知識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但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在鼓勵學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長上,個性張揚的發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我時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我今天的教學中有遺憾嗎?孩子們的好習慣養成了嗎?我遺忘了那個學生了嗎?曾經觀看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只因老師離去前交代過“這些孩子一個也不能少”這樣一句話就能如此堅定執著地尋回每一位輟學的孩子,這部影片讓我非常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于是我常常找差生談話,抽時間補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進步了,對學習充滿了信心,也更快樂了。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師責任的重大。
做教師沒有能力點燃火種,但絕不能熄滅火種!我們不需要專家,更需要大家!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3
一節課下來,我真為孩子們的思維感到驚訝,孩子們突破了我以往的教學思維方式,提出有趣的問題,這是我預料之外的,由此我想,面對不同的學生,我的思維方式是否太單一,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是對他們最好的獎賞;也是在點點滴滴教學活動中,體現對學生獨特感受尊重的方式。
在這節課中,我沒有因為怕學生打亂了我的思路而終止他們的談話,而是故意用一種“恍然大悟”的'表情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自我教育的過程?梢哉f,這是一次始料不及的成功體驗。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4
為了更快地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盡快適應新形勢下新教材、新教法和更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的發展,在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指導幫助下,我于9月16日的教研活動上主講了《白兔與月亮》的公開課,特總結如下:
一、能夠較好地落實新大綱“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從備課到講解,我從多方面去把握新大綱的精神,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尋求新大綱精神的著手處,力求做得更好。如在備課過程中,為了問題的設置更合理,更能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我向同事、同行討教以及從網絡傳媒方面交流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問題“諸神之王為何將月亮賜給白兔”,一方面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能用課文語言來回答;另一方面卻是給學生更大自主的空間,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有所聯系,從而進行一種合理的.探索,使課文主題得到深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
二、能對課文進行一定層次的拓展和深化。對于初一的學生,課文的把握是比較重要的,但是也要培養一定的拓展性思維和聯想能力,問題“如果你是白兔,你會怎么做?”正是基于此才提出來的,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同學較好的交流意見,才能做出較成熟的看法和意見。
三、能很好的把握課文內容,教案設計較為合理。作為公開研究課,不僅僅要展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能力,更要提出新的問題,運用新的手法,因地制宜設計出符合實際的教案,才不失為一節合格的公開研究課。要本教案的設計中,我以問題相連式導入,通過環環扣住,形成一條鏈式體例,從一而終貫徹教學內容。這種設計既符合特區學生好動好想的特點,也是當前教學中較為流行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四、存在的不足和缺點。由于教案設計問題多,導致學生交流互動的時間過少,不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很好的運用多媒體設備,生動展示教案的內容;對課堂進程的把握也因教學經驗不足而沒有老教師老到、成熟。今后我將多聽課、多請教老教師們,多和學生交流,努力充電,改進不足。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5
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基本上是采用了討論與講故事的方式進行的。
首先我從發生在學生和老師身邊的故事說起,在我的提示下,同學們能夠去尋找班上的感人故事,從而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友愛和團結,增強了熱愛集體的`思想感情。
另外,道德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學生直接參與的道德實踐活動,因而要使學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交往中學會交往,在幫助他人和感激他人中建立我要關心他人的意識。于是我在每次的活動中適時地加以總結,從而促使學生的活動目標更加明朗化。
在最后的一個教學環節:制作感謝卡的時候,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以及我對于他們思路的引導,同學們明白了:感謝他人不是走形式,而是發自內心的情感的表達,除了制作感謝卡之外、還有其他的表達形式,比如:一句“謝謝您”“多謝您了”,既是禮節,也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他們也知道了,感謝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實際行動。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6
在區品德學科培訓活動中,我執教了一堂課,課后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認為在這堂課中,體現了以下教學思想:
1、教學是^對`話的過程,包括師與生的^對`話,生與生的^對`話,生與文本的^對`話等。本堂課是借班上課,課前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很少,學生對我很陌生,所以創設良好的^對`話情境,才能拉進師與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敞開心扉,樂于談話,樂于交流。上課伊始,我播放了學生喜歡的歌曲《可愛的家庭》,會唱的小朋友馬上跟著唱了起來,不會唱的小朋友也跟著拍起了手,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課堂氣氛很溫馨。讓小朋友大喊我的名字,猜我名字的含義,學生覺得很新奇,不知不覺消除了與我之間的陌生感。我又拿出我的全家福,敘述了我先生因為女兒半夜發燒急得哭了的真實是件,學生深受感動,不由自主地回憶起自己的爸爸媽媽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都爭著、搶著告訴大家爸爸媽媽為了“我”、為了這個家努力付出,不求回報。時間有限,不可能每個小朋友一一敘述,所以安排了四人小組互說,在這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激發了熱愛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
2、品德教學強調回歸生活。正如杜威所說:“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現存的社會情境,要培養對社會有益和有用的習慣,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北咎谜n學生說話的材料都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借助照片以及一些小物品激發起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激發起內在的真實的情感體驗。雖然說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但其中包含著家庭生活的歡樂,包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很真實。課外延伸中安排的兩個實踐活動(1、自己設計一張感恩卡,寫一句最想說的話,送給自己最想送的人。2、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件你能做而且能令他們高興的`事。)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家庭,使品德教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
3、評價注重過程性。在聽課教師的發言中,我感到老師們對我采用的評價方式特別感興趣。我是這樣做的:課堂上每發言一次得一顆星,學生自己用筆畫在課題的旁邊,發言聲音響亮、語言流暢、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再加一顆星;一節課得三顆以上星的可以畫一顆笑臉。這堂課沒能得笑臉的,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可以彌補。這種延時評價為更多不同特點的學生提供了多種展示自己的方式和途徑,讓更多的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挑子,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在我自己任教的班級,我每月、每半個學期、一個學期都小結一次,避免了評價的主觀性,學生非常開心。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7
過去,在校本成語故事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一個是一節課學兩個成語故事,時間總是不太夠用,有時只能完成一個故事的教學任務。再一個問題是我每次講完故事,就讓學生說出喻義。學生往往亂說,因為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還不到位,我就讓他們再復述故事,如果學生還說不準,我怕時間不夠用就給出現成答案。讓學生硬把答案記住。
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教法上不斷探究,終于尋找到了較好的教學方法。
過去我是讓學生全文復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這樣耽誤了好多時間,F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語原意和喻義的重點部分讓學上復述或表演,再設計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說出來成語的原意和喻義,真是水到渠成,又節省了時間,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如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于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較長,要是一遍遍去復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我仔細分析,發現故事當中客人對主人提建議的那段話,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賓客說的話就是故事中蘊藏的道理。我就把這兩段作為重點,讓學生復述,并畫圖加以演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義。而后我又通過設計問題:那些救火的人被燒得怎樣?他們的處境如何?引出了焦頭爛額這個成語的`愿意和比喻義。最后又讓學生用這兩個成語進行說話練習。由于問題設計精當,不拖泥帶水,只用了半節課時間便完成了這兩個成語的教學任務。
后半節課,我采用了猜畫謎的方法導入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的教學之中,由于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趁機讓他們分組表演,把鷸和蚌爭斗的場面再現出來,并讓學生說出誰贏誰輸,而引出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說出了這個成語的喻義。并通過聯系實例讓學生加深了理解,并能夠學以致用。
這次縣教研室老師來聽課,我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讓學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時,知道了成語的來源,了解了喻義,學會了使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8
本次活動是一個續編講述的語言活動,在本周這已經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對于這樣的續編繪畫和講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活動中小朋友能從圖片的內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他們也能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說出了自己對于小貓咪咪跑掉后的猜想。有的`說“爸爸說,抓到了我要打它一頓,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當幼兒看到幼兒用書的最后一張圖片,他們就說:“小貓又送了一盆花給爸爸”“那這盆花哪里來的呢?”“小貓又是怎么對爸爸說的呢?”我就及時的引導幼兒想象……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從自己的想象中進行簡單的繪畫表示,雖然有的幼兒繪畫的并不好,但她講的卻是很動聽,也有的幼兒繪畫的很好,但講的卻是不怎樣。不管如何從幼兒每一張圖片中發現每一個幼兒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顒有Ч^好。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9
前幾天我們班開展了我的情緒記錄活動,幼兒每天將自己的心情進行記錄,“我今天是開心的”、“我今天是傷心的”……使幼兒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有了也關心小朋友的心情,有時還會相互問一問:“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我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地屬于自己的心情故事,提高了幼兒的表述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幼兒大膽地用繪畫形式表達出來,從小朋友繪畫的畫面來看:有的.畫媽媽和我一起游戲、有的畫在節日的時候放很多氣球很高興的畫面、有的畫在床上抱著心愛的絨布娃娃很開心……一個個溫暖的故事讓我感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溫情。同時,我也感到在孩子們的心里也有著一些不那么開心的事情,孩子們也表達著令他們不快樂的情緒:沒有朋友了,做了惡夢等。陽陽小朋友在畫面上畫出了自己不開心的畫面,上面還畫了記號筆、蠟筆和膠水,他說因為他畫畫的時候,筆畫布出來,所以他生氣了。從而幫助他們學會表達舒緩不快樂的心情,通過活動,孩子們進一步提高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技能,學會了多種表達情感的方法。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0
今天,對大班情緒識別活動《我的心情》進行了執教,主要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能夠在觀察、感知中,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征。
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我設計的環節是這樣的:
一、出示表情圖片,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征——喜怒哀愁。
二、體驗情緒特征——情緒配對。
三、內化遷移情緒特征——幼兒分享與表情圖相對應的事情。
在設計此次活動的時候,我主要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小細節:
1.看表情猜心情。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后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通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后進行情緒配對,并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后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系,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并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并讓孩子們進行選擇并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為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為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么畫什么,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4.情緒巧轉移。當孩子們講述了自己的心情故事后,我用一個問題巧妙地轉移了孩子們的情緒:那你最喜歡哪種心情呢?為什么?孩子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喜”是他們最喜歡的事情。而且這時候我也巧妙地說了一句:“剛才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想畫自己開心的事情,看來,開心的事情最令你們難忘啊!”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情緒馬上就轉移到了“喜”。
5.巧編心情故事書。最后,我自己設計了一本心情故事書,尊重每個孩子的描述,將每個孩子的心情故事都放進了故事書里面,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也為整個活動進行了梳理。最后一句:“我們還會有很多其它的`心情,下次,我們也把它畫到我們的心情故事中里去!焙芎玫貫榇舜位顒舆M行了延伸,也讓孩子們明確到除了喜怒哀樂,我們還有其余的情緒,為下一個活動做好了鋪墊。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自己設計的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小結清楚,并且能夠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提升。教學重點把握較好,并且能夠耐心地等待孩子,幫助孩子主動學習。不過由于時間倉促,“心情故事書”制作不夠精細,以至于插入故事圖片的時候不是很順利,需要改進。
我覺得這個活動適合大班初期的孩子,隨著孩子年齡地增長,在大班下學期,可以加入情緒調節這一塊,讓孩子們在進行情緒識別的基礎上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繼而調節他人的情緒,讓整個活動更加飽滿。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1
彈指一揮間,一年的支教工作悄然結束。在南漳縣肖堰中學支教期間,我深深體會到支教扶貧的意義和責任,體會到山區孩子學習的不易,體會到山區教育人的執著。
肩負使命,一心撲在教學上。學生未到,我已經到校安營扎寨,全面了解肖堰中學八年級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通過分析上一年的生物學科測試情況和走訪師生,發現問題、找準原因后,我配合其他教師進行精準施策,努力提高全年級學生的整體水平。
奮斗有我,專心撲在提高上。轉化學困生是扭轉局面的關鍵,我堅持向課堂要質量、用“三優”促提高。所謂“三優”,一是優先課堂發言,多數學困生不喜歡舉手發言,有時可能因為沒有機會輪到他們發言,久而久之,他們對上課所學內容毫無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多給學困生提供發言的機會。二是優先課堂板演,學生一般都害怕到黑板上板演,我在課堂教學中會選擇一些學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難度不高的例題,配套例題中的基本題。三是優先巡視指導,當學生獨立解題或進行課堂練習時,我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巡視,對象主要是學困生,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并給予幫助。
以研帶訓,全心撲在傳幫帶上。山區教育較弱,一個重要原因是師資專業化配備不強,師資出現老齡化、不均衡化等現象,作為支教教師,開展傳幫帶是我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我積極上好示范課和研討課,在交流中積極發言,和肖堰中學教師一起探討新課程理念、教育教學對策、提高課堂教學技巧、學生日常管理的心得等,做到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我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四個:提高意識,加強訓練;注重方法,循循善誘;嚴格要求,多加指導;堅持不懈,循序漸進;表揚與懲罰相結合。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2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庇纱丝梢,學生的作文離不開生活,他們的生活越豐富,其作文內容也就越充實。
第一單元習作的主題是讓學生寫自己與書的故事,這是學生生活中親身經歷的故事,有真情實感,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很有生活的。因此,在課堂上我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你們從小到大看過書,買過書,借過書,可能還丟過書,也就是說,我們與書之間經歷過很多很多的故事,誰想把自己的.故事與大家分享一下?”學生經過老師的點撥,紛紛說出了自己與書之間的故事,有從不喜歡看書到通過看一本書喜歡上讀書的;有看書看得入迷廢寢忘食的;有為了看一本喜歡的書想盡辦法向同學借書的;還有為了看一本書不顧上課偷偷看書被老師收去書的等等。從同學們交流的看書故事中,可見同學們的看書故事真是豐富多彩。我甚至想象到同學們的作文一定會為我展現一個多姿多彩的讀書世界。
通過對同學們完成的作文來看,同學們上交的作文遠遠不是我所想象的結果,首先大多數同學的作文不夠字數,五年級了,大多數同學的字數只有三百多字,我反思了一下原因,我沒有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字數,這是我剛剛接手的班級,學生還不清楚我對作文字數的要求,我應該重新明確要求,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學生還是具有天然的惰性,能少寫就不會多寫;另外,還有一些同學沒有按照自己所說的故事來寫,尤其沒有抓住當時看書的動作、神態,以及當時的心理活動來寫,造成所寫作文空洞乏味;還有一部分同學純粹是口號的羅列,根本沒有寫自己與書的故事,而是看書如何增長知識等等。看來學生雖然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如何讓他們認真聽課,聽得進去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作文教學使我認識到,在下一步的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作文的進一步指導,尤其是要針對大部分學生和特殊一點的學生具體指導,充分說,并且,還要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3
一、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尤其是小學生,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的興趣。
二、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由于學生前面已經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整十數,所以對于本單元的內容完全可以運用遷移學習方法,通過自己嘗試計算,然后比較交流總結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課堂上,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盡可能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師給與肯定。只有在不規范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教師不必要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
三、題組訓練,以舊帶新,發現規律。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學,主要是利用題組,運用遷移的方法,總結出積的末尾的0的確定。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規律,并鞏固簡便的筆算方法。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4
兒童對童話故事有特別的偏愛,在作文起步階段,指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更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本次教學設計,我十分注重創設情境,師生共同漫游于童話王國,學生在情境中看故事,明白童話特點;編故事,練習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合作精神;寫故事,訓練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學生從讀到說從說到寫,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成為課堂的主人。
本節課教學設計體現出了趣味性、綜合性、創造性、自主性等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學生“快樂著有所收獲”。在課堂開始,我讓學生回顧讀過的童話故事,把學生帶入童話王國。接著通過排列句子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到寫好童話要按一定的順序寫,才能讓別人弄明白;在讀《狐貍和貓》的童話故事時,引導學生體會到要抓住了童話中的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進行描寫,而且用詞要豐富,才能把童話故事寫得生動、具體。
寫童話需要想象,童話中的事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則和科學的規律,但是要受它們的制約不可胡編亂造。因此要指導學生在構思童話情節時,符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符合生活常理,符合事物特點,使兒童的想象合情合理。所以我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幾種小動物,開動腦筋,展開合理的想象,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給小組同學聽,讓小組同學給自己提提建議。組織學生編寫童話,都按照先說后寫的順序進行。學生口頭編童話可以不受漢字的約束想象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說的能力提高了,就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樣由說到寫,學生編寫童話就不會感到困難了。同時同桌互說,既可以給每個小朋友說話的機會又能讓相對較弱的學生從同學的思維中得到啟發,從而擁有自己的童話。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評作文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學生作文老師評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自己講評價的準則,自己評作文,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評價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匯報時,我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讓三種不同程度的學生上臺匯報,這樣給在寫作方面相對較弱的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與人分享增強他們的信心。在寫好改好童話后,我發動學生編寫《童話集》,不僅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而且他們創造精神又得以展示。
不足之處:感覺本次作文指導存在的問題是預留給學生說、寫的時間少了。學生在品讀范文的精彩之處花了太長的時間,導致在分組編童話之后沒有時間再進行寫作了。看來,在授課環節設計上尚有欠缺。今后在作文備課時將多多錘煉。
總之,習作指導課老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老師在課上應通過各種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從作文指導來說,激發興趣和開拓思路這兩條是最主要的。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5
五上第一單元習作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角度,其中角度一“寫自己在讀書經歷中的故事”與單元專題“我愛閱讀”很貼近,大多數學生也非常感興趣,于是就決定以此內容習作。
學生習作時,可參考第一單元的《竊讀記》和《我的“長生果”》,但是近百年前的林海音因買不起書而偷偷躲到書店里讀書,對于今天物質條件優越的孩子們來說是不可能的.,更不會有滋味復雜的竊讀感受;著名作家葉文玲成年時情真意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讀書、作文的經歷,更是不接今天孩子們生活的地氣。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習作時有話可寫呢?我覺得開啟學生們的思路是第一要務?谡Z交際課上,首先交流分享自己讀書經歷中的故事,可是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沒人舉手,我只好拋出話題:我是一個小書迷。一次,在圖書館讀書竟忘了吃飯,害得媽媽著急地四處尋找……孩子們受到啟發,思路大開,一生說:我沒買到夢寐以求的書,懊惱地回到了家,以為再也買不到了,整天耷拉著腦袋,沒想到第二天媽媽竟買回來了,我心情大喜,急忙捧起心愛的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一生說:一次,一個故事沒看完,可是睡覺時間到了,于是我悄悄躲進被窩里打起手電筒看,沒想到讀到高興處開心大笑,被媽媽發現……另一生說:悄悄地將媽媽給的坐公交車的錢存起來,每天上學、放學都步行,終于訂到了自己喜歡的科普讀物……就這樣,互相啟發,大家爭先恐后急著分享自己的讀書故事,第一步水到渠成,接下來就是寫法的指導了。
首先,讓學生回顧第一單元課文作者熱愛閱讀的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總結得出:同一個主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大家給自己的習作命題不一定非得是我和書的故事,可以用概括事件的一個短語、貫穿文章的一個線索或是比喻命題等吸引大家眼球的均可。
文章要言之有物,可以描寫當時的環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作等。寫故事還要言之有序,就按記敘文六要素來寫,事情的經過部分要濃墨重彩來敘述。最后就是動筆習作了,看著孩子們急切的樣子,我好似暢游在他們熱愛閱讀的故事中,和他們一起品嘗著閱讀的快樂,收獲著閱讀后的滿足。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篇16
有的人當了一輩子的教師,卻留不下一個讓自己津津樂道的教育故事;而有的人當教師才幾個年頭,教育故事卻可寫成_部厚厚的書。為什么只有少數教師有著書的成就,而大多數的教師辛辛苦苦一輩子,當告別講臺時,卻隨著學生的連開而兩手空空、雙眼茫然呢?這種天壤之別是什么造成的?
是研究的意識
為什么我沒有教育故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沒有研究的意識,因為我有太多的照搬,我太少有自己的想法與嘗試,這怎會有奇跡蘊在其中?對學生,我們更多的是喜歡他們的循規蹈矩,對調皮的學生是討厭,對學生的犯錯是批評,從來沒有思考是什么造成孩子調皮,是什么原因讓孩子犯錯,我們沒有調查研究,而是擺平了就了事;我們害怕新教材,我們害怕學生的差異,更害怕學生的搗蛋;遇到煩惱我們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制止為目的;從來都是一刺激才反應,很少冷靜思索,深入研究。省略了這關鍵的研究,教育故事也被省略了。能與他人分享教育故事的教師是有研究意識的教師,工作的內容都是他們的研究對像,有研究的意識便有挑戰的精神,他們把學生的差異視為自己成長的機會,把搗蛋的學生視為研究的資源。同樣一個教育事件,缺乏研究意識的教師是追求結果,獲得一個結果就是了結了一樁心事,所見到的是事件的表面,所銘記的是事件本身。而有研究意識的教師,關注的是事件的過程,看到事件本身的同時想到的是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考驗的是自己專業化的水平,把疑難當寶貝,當自己研究的素材,當自己成長路上的財富。于是他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就有了查閱、訪問、調查、推斷、驗證等一系列的特別經歷,而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就有許多動人的教育故事,加上實施過程中的策略及反復性,感人的故事就應運而生,豐富無比。
是創新的精神
感人的教育故事常常來自于個人的探險、創新,是在新辟的研究路上的大膽嘗試,敢于創新者首先是勇于質疑。我們之所以難有自己的教育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過于迷信權威,懶于思索而常常.照本宣科,而質疑及取證的過程本身就是美好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缺失了這一素養也就失去了不少的教育故事。我們迷信權威的照本宣科而斷送了我們質疑的本領,也埋葬了我們的教育故事,以至于我們到老了才知道一無所獲。
創新精神還體現于不滿足于現狀,有著精益求精的強勁,有著另辟蹊徑解決困惑的思維,可以說每一步的創新都是一個動人的教育故事。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由于其長期的思維變通、流暢,在教學或處理教育事件上,常常有驚人的智慧,教育、教學機智就是美麗的故事篇章。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童話《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文中的雜草被噴霧器大夫用化學除草劑噴灑過后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笨墒牵晃恍∨笥炎x雜草說的這句話時,聲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氣”于是他開完笑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說完朝學生做了一個噴灑動作。全班的學生都哈哈大笑。那位小同學再讀時,耷拉著腦袋,真的有氣無力了。于老師表揚說:“你讀懂了”。孩子又笑了起來。這是多美妙的教學故事啊,這是他一輩子都值得自豪的教學故事。
創新是艱難的,但艱難的軌跡就是美麗的故事。若要達到不曾擁有的快樂,就得走一條令你不快的路。若要達到尚不具備的有知,就得走一條無知無識的路。若要到達不曾擁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條一無所有的路。若要成為不同于現在的你的你,就得走一條不是現在的你的路。”多么美女少啊,創新的艱難恰是迷人的風景。
是事業的理念
以何種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決定著自己收獲的多少。把教育當著自己的'職正則心里總是以完成任務為準則,投入的是固定的時間和有限的責任,應對的心是少有激情,少有靈性,少有發現,也少有新奇的。職業的眼睛捕捉不到感人的細節,看不到日常生活里的奇異,欣賞不到困惑背后的美麗。把教育當著事業,充滿樂趣的工作里是永遠沒有完結的追求,投入的不僅是時間和責任,更有情感專注和孜孜不倦的精神。進取的心是敏感的,事業的雙眼跟隨敏感的心而智慧。教育故事是從事業心里滋長出來的。我們沒有自己的教育故事,是因為我們沒有全心投入。眾多的教師都和我一樣,把教育當職業,感覺不到教育里有無窮的樂趣,從教育中看不到自己的靈光閃閃,甚至看不到自身的價值。幾十年的教育生活也就失去了精彩的話題,無法與他人分享自己獨有的教育趣聞。兩手空空、雙眼茫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是記錄的習慣
倘若當教師一個月只生氣一次,一個月只開心一次,或許這難得的一二次,我們能夠銘記,無須麻煩提筆。由一撇一捺構成的“人",就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可謂千人千面千種性格,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向‘的時期里也是有著極大的差異的。教育恰是以“人”為工作的對象,活生生的人會讓教師生萬種情,喜、怒、愁、樂在一天中會交替著光顧,稍縱即失的情感,沒有筆的勤快,它便隨時
光的流失而灰飛煙滅。再說,長期的教育生活中總有不少讓自己曾經感動過的人與事;也有不少讓自己傷腦筋、費氣力而最終失敗或成功的故事;也會有偶爾展現自己幽默、智慧或出丑、鬧笑話的瞬間。倘若有記錄的習慣,讓這些在自己的筆下定格,那不就是自己的財富嗎?可是我們少了記錄,丟失了生活中的這些感動與憂傷,留在大腦中的只是教室、書本、說教,單調而少生氣。能否擁有自己的教育故事,記錄習慣是前提,那些擁有很多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教師都是勤于動筆的教師。記錄是將生命的財富存人銀行,待要用時便去取出來,記錄是理生命的財。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曾說自己能在短短的兩個月里寫出一本暢銷的教育書,要歸功于自己每天的教育日記,從走上講臺就開始了教育的記錄。其實,這與其說是兩個月里寫的,還不如說是他一走上講臺就開始寫了。
我沒有記錄的習慣,大多數的教師也都沒有記錄的習慣,我們用生命度量著時間,卻不知用筆記下生命度量的足跡。有時也會與他人交談工作、生活中的趣聞,但那是腦海里暫時的儲蓄,時間的流失會把這些曾讓自己得意的談資拋得無影無蹤。初涉教壇那會不知記錄,在教壇呆久后卻不會記錄。不會發現,不會取舍,甚至缺乏記錄的語言和技能。于是所有的生命中的喜與憂,哀與樂,就在不自覺中流失,留下的是一臉的無奈。
當然,并非所有的教學經歷都能成為教育故事,教育經歷要成為教育故事要具備三個要素。首先是教育經歷要構成一個教育事件,這個教育事件具有情節性,具有吸引人的細節;其次是事件要具有教育價值,能給人帶來啟示;三是教育事件具有特殊性,但事件背后的教育意義卻包含著普遍性,事件能揭示教育的一些規律,能讓同行產生共鳴,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這三個要素看,似乎教育故事是難得一遇的,其實不然,教師的教育生活里.處處都潛藏著各式各樣的迷人的教育故事。而能否擁有,就看我們是否有事業理念、創新精神、研究的心態和記錄的習慣了。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相關文章: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02-17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4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2-02
故事的教學反思04-22
故事的教學反思04-22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2-05
講故事教學反思02-10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12-22
火車的故事的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