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必備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敢于直面生活的困難與挫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學習課文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指導從讀學寫。
二、教學重點:
領悟方法:從身邊小事入手,感悟愛心,選擇典型事例反映生活。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詞句所表達的感情。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通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課文記敘了一位母親為女兒準備“純凈水”的經過。女兒發現所謂的“純凈水”是涼白開,于是責備母親。母親對其進行教育,使女兒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2、小組開展學習,向同學大聲讀出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說說自己的'體會。
3、小組代表匯報、交流。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議,重點理解以下幾個句子:
(1)“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
第一個“窮”字指經濟上的貧困,是指物質或金錢的匱乏;第二個“窮”字指上的貧困,是指境界的粗俗。生活上的“窮”并不可怕,在“窮”的背景下,一個有志之人能有勇氣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并且勇敢地創造自己輝煌的未來。
(2)“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媽媽的‘純凈水’”。
這里的“純凈水”,既指母親為女兒準備的涼白開,也指母親對女兒進行的教育,這種教育就像“涼白開”一樣的質樸、純潔,可以滌蕩一個人上的“塵垢”。
4、反復朗讀母親對女兒說的話,體會其性。
5、反復朗讀女兒心理活動的有關句子,體會女兒的情感變化。
5、學習課文的開頭結尾。
(1)開頭:設置懸念,引起閱讀興趣。
(2)結尾:一語雙關,點題,點明中心。
6、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討論。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 創設課堂教學環境:
由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激趣導入。荔枝是這樣鮮美,很遺憾,今天我們不能品嘗,可我們可以通過白居易為我們留下的《荔枝圖序》來感受這人間美味。
二、 出示板書:
三、 荔枝外殼有瘤狀突起,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摘自《學生辭海》)
四、 板書課題:
《荔枝圖序》白居易
看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研究:
(1) 序;
(2) 白居易;
(3) 教師講述:顧況與白居易的故事。
(4) 老師為什么知道得這么多呢?其實并不是老師記憶力強,老師只不過善于查資料。
資料的來源:
利用身邊的資料:課本、字典、課外書等;
向同學借資料;
查圖書館資料;
五、 指導讀課文: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要求是:讀通、讀懂、讀好。
六、 學生讀課文,抽學生點評。教師指導讀課文的要求:咬準字音。
七、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1) 結合課文下注釋讀,不懂的'字問同學,還不懂的劃下來師生共同討論。
(2) 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3) 師生共同討論:還有不懂的地方嗎?趕快提出來,我們一起研究。
(4) 大家都讀懂了課文,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枝?
(5) 學生點評。
八、 討論為什么他給大家介紹得這樣清楚呢?為什么他介紹得這樣形象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按順序; 講方法.
九、 設疑:大家反復讀讀,動動腦筋,有問題嗎?
十、 同學們都喜歡吃水果,你給大家介紹 一種你喜愛的水果吧。
十一、 總結:
今天大家品嘗了鮮美的荔枝,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學會了怎樣讀書,還懂得向別人介紹事物要按順序:講方法,別人才能很清楚,印象才會深刻。但愿這對你今后的學習和交往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附:板書設計
《荔枝圖序》 (唐 白居易)
身邊的、朋友的、圖書館的
讀書步驟:讀通、讀懂、讀好
一 日
二 日
三 日
形 葉 花 實 朵 核 殼 膜 瓤 汁
整體 局部 外 內 按順序
打比方 講方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養想象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4、培養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養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看圖引入
1、看看樹林圖片說感受
2、這美麗的樹林引來了一位大詩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這片樹林里悠閑地散散步。散著散著還散出了一首詩呢,我們來看看他寫的題目——所見(指名讀)
二、初讀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見,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經見過了,告訴大家你在哪兒見到過?給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見”就是所見到的,那袁枚大詩人見到了誰?自己讀這首詩,仔細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學生字“牧”
4、這個牧童做了什么事讓袁枚大詩人那么感興趣呢?再讀課文,找一找,還要圈出剩下的4個生字,重點記一記。
三、理解詩意
1、牧童騎黃牛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會看到什么?看到這樣,他會禁不住想干什么?(會想放聲歌唱)
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寫出牧童的歌聲的,找出來讀一讀
2、歌聲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給“林” 組詞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來了一個木做伙伴,這說明“林”表示的地方樹木怎么樣?比如說樹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樓多叫——高樓林立。林還有什么朋友?
C、寫“林”
那怎樣才能寫好這有兩個木字的林呢?范寫——描紅——自己寫一個
D、牧童的.歌聲在樹林里怎樣?
這個“振”雖然在中間,但這是古人的寫法,我們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樹林里回蕩。
牧童的歌聲回蕩在樹林里,林子里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他的歌聲真響亮!你什么時候也會放聲歌唱?猜猜他為什么會那么開心?
E、引導朗讀,背一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適地讀
小牧童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風景真好,心曠神怡地讀
今天不下雨,稱心如意地讀
推薦一下誰的歌聲最悠揚
F、開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鳴蟬
A、除了牧童的歌聲,詩人還聽到了什么?
B、記一記“蟬”,說說你對蟬的了解。
C、詩中所指的蟬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樹上躲著一只小小的蟬,牧童怎么知道這棵樹上有蟬的?它老鳴叫所以詩人叫它“鳴蟬”。
D、學“捕”
牧童知道這樹上有蟬,這蟬可以玩,可以做藥,還可以賣錢,當然想把它(捉來),這里沒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義詞,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說捕——我說放
現在牧童已經捉到蟬了嗎?(理解“意欲” )
4、忽然閉口立
A、學“閉”
奇怪,牧童在放聲歌唱,又沒大聲喊:我想捕蟬了!詩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閉”)這是什么字?什么結構?誰來做一做閉口的動作(先唱著歌,聽口令閉口)
B、學“立”
看小朋友的樣子,不但閉了口,而且站直了,這叫“立”,給“立”找朋友
C、理解“閉口立”
像他這樣的就是“閉口立”,那書上的牧童就是這樣嗎?(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誰來邊做動作邊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寫寫“閉”和“立”
注意“閉”先寫門再寫“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橫最長。
5、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
瞧,這位牧童會騎黃牛,會讓自己的歌聲回蕩在整個森林,會忽然閉口去捉蟬,多可愛呀!所以詩人回到家馬上就把他記了下來,詩人是想把他告訴家人呢,誰來當詩人朗誦一下?(告訴朋友)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背誦
請小朋友上臺邊朗誦邊表演
6、機動: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四、小結
學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是個怎樣的人?(懂事,可愛,活潑)
詩人呢?(善于發現,及時記錄,)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填寫后三句。先背給同桌聽,再寫
語文教案 篇4
筆者曾聽過不少老師講《曼谷的小象》,大多數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小象的身上,不厭其煩地分析小象拉車、洗車的動作,以認識小象的聰明乖巧。但這一篇文章真的是在表現這頭動物嗎?筆者深入思考之后,覺得作者的表現對象并非小象,而是它的主人阿玲。再深入一想,又似乎不止阿玲。于是筆者細細地品讀了一次課文。讀完后,就掩卷,但未再深思,而是就全文去“感覺”,在那樣的環境中,地上、天上、眼前、耳邊,參與故事的人、物,事件本身的發生、發展、結束……總覺得那么富有詩意。怎么回事,一個突然產生的直覺告訴我:美!——處處洋溢著美的一篇充滿畫意的詩;又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于是我明白了,美,是這篇課文的靈魂!
抓住了最根本的東西,教法也就隨之而來了,于是,產生了這個課例。因此我認為,上述的這一點“覺悟”,是這個課例之所以能有一些新意的關鍵。
教師對這篇文章的認識得益于“感覺”,所以上課時,也引導學生去感覺。這個“感覺”聽起來似乎有些玄妙,有些不可捉摸,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去感性地理解體會。不要搞那么多理性化的分析,讓學生去“悟”。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就是這樣感覺、想象、讀悟過來的。
著力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憑借,當然還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學生在大量的默讀、朗讀中去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不但培育了審美的情趣和能力,也非常自然地實踐了語言學習,提高了閱讀鑒賞能力。在閱讀中,學生對“點綴”“顛簸”“瀟灑”等詞語的理解過程,對阿玲沒說一句話,作者沒寫她的外貌,汽車陷入泥坑美不美這些問題的討論,不但風趣,幽默、靈活、巧妙,而且深化了對美的理解。最后歸結到的“生活美”、“愛心美”,是對課文的內涵最深刻、最有分量的認識。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做到節奏分明,讀準重音,讀出感情,并能背誦。
2.了解聯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3.通過復述,運用比較法揣摩語言,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背誦詩歌,運用比較法揣摩語言,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合理地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過程:
1.師生互動,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
老師激情導入,設計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兩手大母指按在太陽穴,閉上眼睛,靜靜地輕揉。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有表現自己才智的欲望,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現在請一位同學有節奏、有感情的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問:詩人看見了什么?(月光)詩人由月光聯想到什么?(白霜、故鄉)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鄉、親人);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
3.放錄音,整體感知
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朦朧的寧靜的靜夜中,仿佛見到了模糊的天河岸邊有鮫人對月流珠。
4.模仿聲音,齊聲朗讀
老師糾正字音、重音、節奏。
附板書:模糊(mó)(hu), 鮫(jiāo),怕會有/鮫人在岸
5.學生自由朗讀
分組討論,自由、合作、探究地學習,想想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像的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師生討論歸納,板書
6.配樂范讀,領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老師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讀。
問:①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學生討論、歸納:憂傷、迷惘、追尋……)
②哪些詩句充滿了憂傷?(學生討論、歸納: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③請同學們用散文筆法敘說書中的靜夜景,(學生討論、歸納: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憂愁,故鄉的松林啊,依稀在夢中,點點落在筆下,可能身處他鄉的緣故,仿佛看到了故鄉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因此,這幾句要念得充滿了淡淡的`憂愁)
請同學們帶著淡淡的愁傷齊讀第一節
④哪些詩句充滿了迷惘、追求?(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老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凄婉的鮫人流珠。
討論、歸納:異鄉的月光令人思接萬里,故鄉的印象充滿了淡淡的愁傷,為什么?詩人聯想到那銀亮壯觀的天河被海霧籠罩、隔斷、感到困惑、迷惘、追尋,這里的天河指銀河嗎?不,是詩人所熱愛的美麗的祖國。祖國災難深重,令詩人痛心憂傷,詩人怕祖國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霧似有泣——遠遠的海霧模糊,由此,又產生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想象——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⑤鮫人真的是指魚嗎?這淚為什么而流呢?
師生討論、歸納:鮫人指的是詩人這類愛國青年,他們看到祖國的現實,天河的無處尋覓,只能遙望茫茫的大海,像傷心的鮫人佇立岸邊,對月深思,思鄉淚、愛國淚、憂心淚,化成一行行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這也可視為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投射吧?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感朗讀第二節,讀出聯想的迷惘追求。
7.學生范讀,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學生領悟了詩的旋律,意境,張開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讀得入調,體會親切,在反復的誦讀中,欣賞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詩中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怎么說呢?(學生討論、歸納)
板書: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8.全班齊讀全詩,賞析寫作特色
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揣摩作者的語言。疊韻詞“淡淡”“團團”寫出景物的朦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傷;動詞“籠罩”,以動襯靜,寫出動態、柔和、寧靜、朦朧的夜景;“疏”與“漏”的照應,寫出了幾顆星透過云層無意而自然顯露出來,讓人看到一絲光明;“怕”字寫活了海霧似有情似有泣,詩人的憂與愛感動海霧中的鮫人,使人領悟到鮫人流的不是淚,而是心血、真情,語言精練、含蓄、深刻,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詩人修辭的妙用,第二節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令人懸念在心,言盡而意未盡;詩人引用鮫人的典故,顯得凄婉動人,真切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情。
9.全班齊讀第一節,領悟寫景美
學生練習:模仿第一節寫景,寫一段《校園月色》,用比喻、擬人、對比、疊字等修辭手法,發揮想象、聯想。
寫作之前,老師范讀《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輕紗,是動態的,柔和的,朦朧的,花和葉籠罩在夢的意境中,楊柳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0.抽幾個學生朗讀自己的寫作,師生共同點評。
五、 作業:收集信息,拓展學習
讓學生課外收集郭沫若的詩集,如《女神》、《星空》等;賞析他的《夕暮》;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孫莉的小說《荷花淀》,體會現代作品中寫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筆。
六、 板書處理
板書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高度概括,反映教學思路,突出教學重點,以文中的主要詞句為點,文章脈絡為線,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寫景抒情,聯想豐富,以求自身的情感體驗去領會全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
附板書:
月光 海霧
寫實 松林 聯想 天河 想象 表達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白云 鮫人
疏星
教學反思:
一、情景創設是導引
學生所處時代畢竟離郭沫若所處的特定時代遙遠,不可能設身處地去體驗郭沫若的復雜心境。因此,這首詩所含的深刻內蘊和愛國情懷,必須由我來點破。如何巧妙為之?我選用了絢麗的圖畫,幽雅的古箏,通過視覺、聽覺,調動學生的感覺,將學生引領進郭沫若所處的靜夜之中。如此情景的創設,對學生朗讀感受音樂美,對賞析詩歌意境美起到了導引作用。
二、反復朗讀是基礎
如果詩歌不反復朗讀,那么情景創設也只是徒勞無功。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在某種意義上比賞析詩歌還重要。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才會在腦中不斷加深印象,不斷完善認知,從而為賞析詩歌打下堅實基礎。
三、語言凝練是難點
賞析詩歌可以看內容,析寫法。但關鍵是讓學生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學生如何體會并言說,重在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我在引導學生賞析《靜夜》語言凝練時,用《春》中一個“鬧”字來拋磚引玉,啟發學生來欣賞詩中“漏”一字之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由已知推未知,由熟知解決不知。
四、想象聯想是目的
本單元、本詩的重點就是要學生體會想象聯想的作用,進而培養其想象聯想的能力。我在引導學生賞析第二詩節時,抓住詩眼“鮫人對月流珠”這一景象展開想象,試圖激發學生想象聯想之潛力。在拓展訓練這一環節上更是鞏固強化這種能力。
五、板書簡潔是亮點
我的板書設計是在簡潔的原則上,追求重點突出,學生一目了然,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詩歌描寫的重要景物和手法,亦可以幫助學生背誦全詩。
這五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不足時明顯的:
1、在教學環節的銜接和過渡上還不夠嫻熟、自然,幻燈片放映時,因為手誤,把本應對學生預習情況的考查內容提前顯示。學生欠缺思考、回答得過程。
2、在詩歌教學情景的引申和體會上還做得不夠。“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是全文的詩眼,也是意境升華、拓展部分。但我在教學中卻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對詩歌“情景交融”這一特點,講解太突然。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量詞短語,認識“輛、匹、冊、支、鉛、棵、架”7個漢字,體會量詞在生活中的使用。
2、進一步鞏固26個字母大小寫的區分,能熟練地對應大寫字母與小寫字母。
3、拓展相同部首的漢字,并比較相同部件在不同結構漢字中的寫法。
4、在其他課本中識字,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春曉》,大致理解詩意。
6、通過“和大人一起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課外閱讀量,理解陽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1、圖片、錄音和視頻結合。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2、積累古詩,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好。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量詞學習,積累新字新詞,學會在生活中運用。
2、進一步鞏固26個字母大小寫的區分,能熟練地對應大寫字母與小寫字母。
教學難點
1、積累古詩,培養閱讀和積累古詩的習慣,感受春天的美好。
2、體會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點讀、齊讀,借助拼音,把字詞讀正確。同桌之間你讀我聽,我讀你聽。老師個別指導。
(1)朗讀指導:“輛”的聲母是邊音,“冊”是平舌音,“支”是翹舌音。
(2)書寫指導:“匹”第一筆是橫,第二筆是撇。寫的時候要注意筆順。
“冊”上面的部分不能連寫在一起。
“架”是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想一想:這些詞語我們平時說過嗎?
(1)這些詞語在生活中經常出現,我們把這樣的詞語叫作數量詞。
(2)明確“量詞”的含義,學會運用。
量詞是表示人、事物或動作的單位的詞,如“尺、斤、個、支、只”等。量詞經常和數詞一起用,如一個人、一輛車、一匹馬等。
3、看一看:引導學生發現量詞運用中的不同。
明確:我們發現,車、馬、書、鉛筆、樹、飛機等事物前所使用的.量詞都不一樣。
4、說一說: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練習說話,達到正確運用量詞的目的。
示例:一個人、一臺電視、一把茶壺、一扇門、一塊黑板、一把椅子、一碗飯、一個文具盒、一塊橡皮。
二、字詞句運用
1、找一找,連一連。
(1)背一背:引導學生復習背誦字母表的內容,點名背誦,按順序背誦,鞏固大寫字母表。
(2)讀一讀:點名學生讀或是齊讀,分組讀,把題目中上排和下排的大小寫字母讀正確。
(3)連一連:讓學生自主學習,試著自己先連一連。看看下排的小寫字母與上排的哪個大寫字母是對應的,然后連起來。老師在這一過程中適當指導。
(4)看一看:對照大寫字母表檢查是否連正確了,不正確的要馬上改正。
明確:N-nR-rD-dT-tA-aB-bG-gH-hE-eQ-q
2、讀一讀,想一想。
(1)讀一讀:點名讀生字,引導學生把這些生字都讀準確。
(2)看一看:觀察左右兩組生字,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或是特點。
明確:左邊一組字都含有“日”,“星、早”兩個字中的“日”在上面,“明”字中的“日”在左邊,而“陽”字中的“日”在右邊。可見,“日”這個字和其他偏旁部首或字組成生字時,可以在字的上邊、左邊、右邊。右邊的一組字都含有“寸”,可見,“寸”和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不同的生字,意思也不一樣。
3、說一說:引導學生多說幾個帶有“日”和“寸”的生字,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示例:日--晨、暖、晴、旺、易、旦、春、顯,寸--付、討、忖、射、尋、導、奪、封。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初步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3、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養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內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達方式。
三、教法設計
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回環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
2、課堂討論: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說話多維交流。
3、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四、課前準備
提供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讓學生走近戲劇,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生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交流有關感受。
教師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涌的沅水岸邊的仰天長問,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板書課題。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出國人。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秦國吞并六國的野心,力勸楚王聯齊抗秦,后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國。楚國被攻占后,自投汨羅江而死。
郭沫若:現代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的現實斗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著斗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屈原》寫于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統治最黑暗的時候。蔣介石消極抗日,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軍民。
(二)檢查預習
預習作業詳見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前熱身”部分內容。
(三)整體感知
多媒體課件展現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并談整體感受。
1、你覺得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2、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3、與以往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是屈原的內心獨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內心深處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戲劇藝術表現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內心深刻而復雜的矛盾。本文充分展開藝術聯想,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戲劇沖突中激化人物的內心情感,逐漸推向高潮,最后以長篇抒情獨白的'方式噴瀉二處,以達到限度的戲劇和抒情效果。
4、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兩層: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神力,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問題探究
《雷電頌》是屈原的內心獨白,我們能夠從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庭,并說說這里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感情。
1、學生誦讀,以讀帶品,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2、小組交流、討論品讀感受。
3、學生就文章的內容和形式談有所感的句段,并讀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人。
5、在朗讀中不難發現作者將很多事物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么特別的含義?這是一種什么手法?
風雷電:象征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無形的長劍: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征: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體)。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6、討論:《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從句式、修辭等角度。
運用擬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愛憎。
運用排比、反復,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7、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五)練習鞏固
完成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內深化”部分內容,并評講。
六、布置作業
1、完成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外拓展”部分內容。
2、拓展延伸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深夜,當你睡得正香時,突然聽到咚咚咚的敲門聲。會是誰呢?請你展開想象,把故事寫下來。
2、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聯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想象豐富、合理
教具:兩篇同類佳作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討論、讀議、寫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課前導語:深夜,當你睡得正香時,突然聽到咚咚咚的敲門聲。會是誰呢?是你最崇拜的人?還是你最不想見的人?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神秘的外星人?還是可愛的卡通人?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明確目標:展開想象,以“深夜,有人敲門……”為題,寫一篇作文。
三、習作構思
你想象的故事是你確定的人物與你之間發生的事,這件事要符合你確定的這個人物的特征。故事的內容具體,有條理。
四、資料共享
1、聯系《網上呼救》中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具體描寫。
2、孫悟空帶我去游天宮、外星人帶我運河游他們的`星球,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一起玩耍……
五、習作方法
1、要把想象的故事寫具體,必須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描寫入手。
2、先把你想象的故事在小組內講給其他同學聽,讓同學們互補。
3、把你講得故事寫下來,注意段落層次分明、語言流暢。
六、佳作賞析
重點關注:
1、別人是如何展開想象的?
2、別人是如何把想象的故事寫具體?
七、開心練筆
指導學生寫開頭或精彩段落或結尾。
八、交流探究
1、學生以四人小組交流所寫作的片斷。
2、小組推薦寫得好的學生在全班交流。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琥珀》教案04-24
語文寫作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