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言字詞
3.從古人身上學習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學習重點】
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疏通文意。
【學習難點】
學習古人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情境導入】
看著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老師不由得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詩,來,請同學們大聲齊讀:“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是呀,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七歲讓梨的孔融、智救友伴的司馬光,他們的故事,至今還在流傳。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聰穎機智的少年——陳元方。
出示課題《陳太丘與友期行》
出示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言字詞
3.學習古人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學生大聲齊讀
銜接:同學們朗讀整齊洪亮,希望繼續保持。
【初讀課文】
正字音
劃節奏
1.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要求注意朗讀停頓,人物的語氣語調。
板書提示:不通否,讀fu
2.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
(1)聲音洪亮;
(2)讀準字音,停頓恰當;
(3)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3.注意人物的語氣。(PPT展示)
a.客問元芳:“尊君在不?”(疑問語氣)
b.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尊君”是對對方父親的尊稱,
展示敬辭和謙辭PPT,提示尊稱和謙稱。
指導學生分角色演讀,特別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再讀課文】
解字詞通句意
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釋,標注重點字詞,試著了解句意
2.重點字詞
與友期行約定相委而去離開
太丘舍去舍棄入門不顧(回頭)看
3.重點句子翻譯
a.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b.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c.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三讀課文】
析人物明事理
1.默讀課文,用原文回答問題:
客人發怒的原因是?客人不守信的表現是?
2.我最喜歡(或不喜歡)————————,因為————————。(結合人物動作語言進行分析)
同桌之間互相討論友人有什么優點?板書:
元方:明禮剛直不阿友人:無禮無信知錯能改
3.從這兩個人身上,你學到了什么道理?板書:信禮
【拓展延伸】
1.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說你該怎樣做到“信”“禮”。
【課堂小結】
你掌握了哪些字詞?
2.你學到了什么道理?
【課后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收集關于誠信、禮貌的名言警句,抄寫到你的摘抄本上。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2
一、導入
1、同學們平時喜歡看故事書嗎?
教師今日給大家推薦一本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世說新語》,這是由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晉代名士言談、行事的一本書,今日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陳太丘與友期》。
2、陳太丘,就是陳寔,因曾任太丘縣令,所以稱陳太丘。期,就是約定。整個題目連起來的意思就是“陳太丘和友人約定”。陳太丘和友人約定什么,發生了什么故事?我們一齊來讀讀全文。
二、讀文釋義
(一)初讀課文——出示無句讀全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全文,你能讀準字音、讀對停頓嗎?
2、請一個學生讀,讓另一生從字音、停頓進行評價
3、打開課本,齊讀課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學們剛才自讀的時候,能看懂這篇文章的意思嗎?有哪些字、詞、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來,
2、結合課文下頭的注釋,放開聲音翻譯全文
3、師讀一句,生齊翻譯一句
4、字詞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讀了這篇短文,
8、大家覺得,這篇短文為什么要安排一個才七歲、把喜怒都還擺在臉上的孩子來指責友人的遲到失信呢?(更能突顯“信”的重要)
9、剛才同學們讀友人和元方的對話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所使用的稱謂?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日的“您”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尊”是敬詞,用于稱跟對方有關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對人稱自我父親的一種謙稱;“家”是謙詞,用于對別人稱自我親屬中年長于自我的人,比如“家父”
中國乃禮儀之邦,古人在人際交往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貧民百姓,都有許多謙辭和敬辭,體現了對人的尊重。恰恰今日人際交往中沒了這些禮貌用語,見面必呼職位,充分體現官本位社會的特點。元方這個七歲小兒,即便是在生氣狀態下,也仍然尊稱對方為“君”,而沒有爆粗口,說臟話,更加顯示出“禮”的重要。
四、課堂回眸
1、陳太丘嚴格遵守約定,決不姑息不守時守信的人,是一種正直;
友人應對一個孩子合理的批評,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錯能改,是一種正直;
元方不因對方是大人,有理有據地指出對方過錯,對自我的愛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種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講了一個關于信和禮的故事,塑造了三個正直的形象,告訴人們:要做一個守信講理的人,要做一個正直不阿的人,這恐怕就是編者要把這篇文章收錄在“方正門”的意圖了。
2、這么涵義豐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來總覺得有點缺憾。我們一齊背背這個小故事把,教師背旁白,同學們背友人和元方說的話。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
3、課外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書
七、反思
本次教學比較順利地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基本落實了教學目標,在朗讀中解決字詞積累與運用,經過分析三個人的語言、動作描述,體味人物內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貼合劉義慶把這個故事收入“方正門”的意圖。課堂總會有一些遺憾,時間把握上還有一點欠缺,還要努力加強自我的課堂駕馭本事,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還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引導他們更多元化地理解。自我再盡量少講一些,讓學生再多講一些。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3
教材分析
1.新課標要求形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能力,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 ,感悟親情,知道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內容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這節課老師想領同學們再次走進精典故事,去認識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時空,沿著中華文化的長河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去見見他好不好?[引出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讀懂它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 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 落實重點詞句
3、 學生講故事
4 、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通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內容,形成自己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結合課文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并理解文意,爭取背誦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與態度: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誦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請發表你的看法。(開放性)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通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將學生分小組討論,集合小組智慧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發放學案,學生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的時候,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有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船家說:“船小負載重,客官必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舍不得丟,船家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才有得。”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這個年輕人,你會舍棄哪個背囊呢?你會留下哪幾個背囊呢?為什么?好的,既然大家都覺得誠信應該留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誠信的一則文言文,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既聰明又講誠信的小朋友陳元方,請大家翻開書129頁,一起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二、初讀感知
1、首先,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對照課文下面的注釋自由朗讀課文。
2、在黑板左邊抄下來,思考題:
(1)文中主要講了哪幾個人,講的一件什么事?
(2)題目為“陳太丘與友期”為題而正文主要寫的卻是陳元方與友人,丘與友期,題目是否合適,為什么?
3、點兩個學生當堂朗讀,讓其他同學點評。(優缺點,你最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有讀好,該怎么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注意:不通否,讀fǒu通假字
4、全班朗讀
要想把課文讀得好,我們還要明白課文的內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字詞順的翻譯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就在課堂上一起解決,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借助課本注釋和工具書,把難點字音提出來先在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小組代表提出后全班一起解決。重點詞句:
尊君、家君、君
君: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期行”和“期日中”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不是期行:約定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三、譯讀課文:
清楚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我們請一位同學把全文翻譯一遍。點名回答
(1)譯:陳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約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門外玩。客人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沒來,(他)已經離開了。”客人便發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出行,(卻)丟下人家而離去。”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一同出發),中午(到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的徑直走入家門。
(2)解決思考題:(1)主要講了陳元方和友人,相約日中,友人失信,友人罵元方父親,元方反駁,友人知錯的事情。(2)古人很多文章是沒有題目的,這個題目是后人加上去的,一般題目與課文主題相扣,而這篇文章是將事件發生的原因擬為題目,不是事件的內容和事件結果,體現了人們的另一種擬題思維。
四、分角色朗讀:
我們把元方與客人的對話讀一遍。左邊組讀客人的話,后邊組讀元方的話,老師讀旁白。
(一)師: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客的兩處語言分別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生:第一處:詢問,很客氣。第二處:憤怒,音調很高。
師:元方會用什么樣的語氣回答呢?
生:第一處:很有禮貌,客氣的說。第二處:聲調不高,但是義正嚴詞。
師:非常好。
下面,老師請幾個同學用這種語調讀一下,注意讀出自己的感情。
(二)師:對于元方的回答,客人的反映是什么?
生:“慚”,“下車引之”。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友人為什么會羞愧?
生:元方說的話很有道理,有說服力,客人知道自己錯了,要表示歉意。
師: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沒有,他頭也沒回就進自己家門去了。
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友人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元方:聰明,誠實,剛正不阿(入門不顧)
友人:不講信用,無禮,知錯能改(友人慚,下車引之)
五、品悟課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學到了什么道理呢?點同學回答,引用名言來回答,在右邊寫上學生所說的名言,邊說邊寫。要求學生抄在積累本上
有關誠信的名言: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
民無信不立——孔子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三)師:你對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是怎么看的?贊成還是反對?我們先來舉下手,贊成的舉手,反對的舉手。
看來,大部分的同學支持元方,不過也有一部分的人認為元方做的不好,我們先來聽聽反對的意見。
生1: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友人已經放下架子主動認錯了,元方就應該原諒他,不應該不給別人臺階下
生2:我不同意,客人做得很過分,古代講究孝,友人在兒子面前罵父親就是不對的,所以不應該原諒。
生3:我們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歲,心里是不能原諒就怎么樣做,我們應該為他的元方的坦誠,率真而鼓掌!
師:我應該為你們的精彩辯論而鼓掌,大家一起給自己一次響亮的掌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元方的做法,符合了他年齡的特點,也反映出了他的坦誠,率真。當然,我們也希望元方能夠原諒友人,給他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對嗎?老師想用一句名言來表達:比陸地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雨果師:讓我們帶著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把課文再讀一遍,一定要讀出感情。
六、背誦課文:
這篇百來字的課文,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把它背下來呢?有沒有信心,大聲的告訴我。好,現在,我們全班一起試著把它背下來好不好?
七、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表明了誠信的重要。而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擺正自己的立場,信守諾言,把誠信美德發揚光大,成為一個文明的好學生。
八、作業設計:
課文中的陳太丘一直都沒有出現,我們假設這樣的一個場景,這位友人某天遇見了陳太丘,他將對陳太丘說什么呢?發揮你們的想象力,續寫這個故事的結局,字數要求一百字內。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到學校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成為具有高尚、高雅氣質的人。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自讀課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并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1)關鍵實詞:
期:約會、約定時間。(今:日期,期限)
舍:放棄、舍棄。
去:離開。(今:到...去)
過:超過。
至:到。
戲:嬉戲、玩耍。
委:放棄、拋棄。
引:拉,這里是表示友好的動作。(今:領,帶)
顧:回頭看。(今:照顧)
2)關鍵虛詞:
乃:才。便:于是、就。則:就。之:代詞,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異義:去,離開。例句:“去后乃至。”
2.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代語言復述。
3.學生復述課文;對比復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明確: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于)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君)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一學生復述課文,其他的學生聽,提出不同的意見,老師指導點撥,明確統一意見,再請一同學復述,加強理解。)
4.集體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漢朝陳寔(shì),曾做太丘長。長,掌管。元方的父親。
“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諾,守時。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不講信用,遲到了不知檢查自己的過失,反而當著元方的面責罵他的父親且言語粗野,不講禮貌。
“友人慚,下車引之。”——知錯能改。
元方:七歲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為人的不足,表現了元方明白為人要講誠信,要講禮貌的處世原則;也反映了他的機智和思維的敏捷。(懂禮識義,聰明機靈的小孩。)
“入門不顧”——對不講誠信,不講禮貌的鄙視;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饒人、年少氣盛和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
三、質疑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明確:“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小知識:“家大舍小令外人”(謙稱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稱別人用“令”字)。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明確:
1)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應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
2)否。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元方怒氣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還有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不能對他求全責備。
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爭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四、學習體會
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明確: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6
學生分析:
這篇文言文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初一的學生畢竟才接觸文言文,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思考質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任務分析:
學生在第一、第二兩個單元中已經學過兩篇文言文,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識。本文將繼續積累文言文的詞語,學習翻譯文言文的辦法,調動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并爭取能背誦。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與態度: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誦讀背誦課文,以寫名言的形勢加深學生對“守信”的感悟。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
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激趣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打印好的學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發放學案,學生做好預習。
課程過程:
一、導入新課: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為之知,
不知為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為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為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進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古文,讓我們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間。共享學習古文的樂趣。
學習文言文老師推薦五字法:讀、譯、背、悟、寫。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按這五字法進行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然后同學評議朗讀情況。(優缺點。你特別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讀好,該怎么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聯系以前學過的通假字:“項為之強”中“強”通“僵”,“誨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讀。
過渡:要想讀得更好,還要明白課文內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字詞句的翻譯還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三、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詞語要勾畫出來。如重點詞語:“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推舉一個中心發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課件展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
翻譯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稱要保留。
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
補:補出省略的詞語。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更符合現代漢語的意思。
2、課件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翻譯,以搶答的形式作答。
重點詞句:
期:約定至:到去:離開行:走舍:放棄乃:才委:丟下舍棄則:就,便,那么引:拉顧:回頭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學生質疑。(讓學生學會交流,敢于提問。)
4、再次朗讀。讀出語氣,重音,節奏。可以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按組來讀。別的同學讀的時候,自己可以想象課文中的情境,為背誦作準備。
5、找一名學生復述課文,看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過程,為背誦作準備。)
四、背誦課文。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于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成長!
五、品悟探究。
1、讀了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不求意見一致,只要能說明理由。
六、讀后思辨:聯系當今談談你對“信”的看法。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守信的名言。
課件展示:有關誠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無信不立。——孔子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2、學生寫或交流自己寫的名句。
七、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愿同學們從今天的文言文學習中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八、作業布置。
繼續背誦全文。讀讀《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7
陳菲老師執教《陳太丘與友期》,本節課的目標設定全面合理、可行奏效,能以學生為本,知識與技能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并重,切合文本內容、切合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審美情趣,尤其是能注重發揮語文課文以載道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倡導的五德,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的核心因素,而本篇課文麻雀雖小,不過區區百字,卻涉及到其中的禮智信三個層面,是一篇難得的.正己、修身的范例。尤其在課堂回眸這一環節既道出了本文收入“方正門”意圖,又升華了本課的主旨。陳菲老師授課時,始終沒有脫離這一思想內核,這無疑是正確的、到位的。
朗讀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陳老師在本節課中非常重視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文章情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體會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審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時也有利于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本課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若處置不當,容易內容單薄、效率低下,而陳老師的內容安排卻能做到開合有度、收放自如,既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更能顧及文言文教學的一般規律。本節課循著這樣一條內在的主線漸次展開:感知——認知——評價——鑒賞——生發,滾雪球般動態生成。既有反復誦讀,也有識記理解。
另外,陳老師的教態自如親切樸實,課件設計也簡潔明快、形象質感,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整節課給人的感覺是精、實、細、活,效果顯著。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8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講故事,以宋慶齡小時候信守諾言的故事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三、課文學習
1、你讀我念:
(1)聽讀課文,注意停頓;
(2)指名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你翻我譯:
自學課文,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3、搶答題:
(1)解釋加點文言詞語:
①與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門外戲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⑧下車引之
⑨元方入門不顧
(2)翻譯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還不見朋友來。
②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門連頭也不回。
(3)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你)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你背我誦:3分鐘背誦比賽
5、你扮我演:
再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同桌或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對話。
6、你思我想:
(1)對文中的三個人,你有何看法?
(2)問題探究
①陳太丘未能堅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夠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7、你收我獲:
從這則故事我們學到了什么?
四、小結與延伸
1、詞語積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點字的含義,并寫出帶該字的一個成語例子: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成語:三令五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動手試一試:解釋加點的的詞語
①陳太丘與友期②太丘舍去
③下車引之④入門不顧
3、中外名人講誠信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志。
——[法]諺語
4、教師寄語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講誠信——懂禮貌言必信——行必果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9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我們品味了兩個少年關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處。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則小故事,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啟示。
板書課題: 陳太丘與友期 到底講了什么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一生復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 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1)聯系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借助下面注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為——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陳太丘:太丘舍去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為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
① 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0
【教學目標】
1. 讀懂課文,能講譯,能理解課文的主旨。
2. 積累文言詞語,提高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文中主要贊頌的人物是誰?(東晉才女謝道韞)贊美了她什么呢?(聰明有才學。)我們現在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二.老師范讀,學生齊讀,然后再叫一個學生單獨讀,讀后讓學生評論正誤優劣。
三.學生自學課文并討論。(可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1.讀懂課文并翻譯。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一、二兩題中屬這課的內容。
3.學生提問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若學生沒有提出以下問題就由老師提問: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
○3在《世說新語》中《詠雪》列入“言語”,《陳太丘與友期》列入“方正”,這是為什么?
四.先讓學生讀無標點的原文,再叫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先背誦。
五.學生課堂做練習,如有時間就課內訂正。(或留作課外作業。如有時間可讓學生即興表演。)—————下課!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 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無奕(yì)⑤友人慚(cán)
⑥雪驟(zh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風起(乘著,趁著)
○3過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丟下)
○5講論文義(講解)(討論)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驟(不久,一會兒)(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棄,即不再等候)(離開,就走了)
○9與友期行(約定)(同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兒當“子侄輩”講)
○11下車引之(牽,拉)○12入門不顧(回頭看)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翻譯:不如(比作)柳絮乘著大風飄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譯:(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譯:真不叫人哪!和別人約
好一起走,卻把別人丟下,獨自走了。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翻譯:(父親的朋友感到慚愧,便從車上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家門。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劉義慶(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義”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 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無奕()⑤友人慚()⑥雪驟()⑦非人哉()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2未若柳絮因風起()
○3過中不至()○4相委而去()○5講論文義()()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驟()()
○8太丘舍去()()○9與友期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11下車引之()○12入門不顧()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翻譯并且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時的語氣、停頓,并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白“做人做事講誠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翻譯并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人物語言從不同的標準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分析。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聰明機智的孩子,同學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嗎?(同學回答,教師總結)有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沖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這些都是大家的榜樣,今天就讓我們伴著古人的腳步走進另一個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二、讀古詩,品詩味
1、了解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小說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本文選自“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2)作者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洲)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洲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朗讀課文,然后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對同學的朗讀進行點評,由教師總結,讀的時候不僅僅要把字音讀準,同時還要注意停頓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齊讀。(暫設5分鐘左右)
課堂細節:為什么同學們“尊君在不”要讀成“fǒu”?指出這是通假字,請同學們思考下,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還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項為之強”,《論語十則》中“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是知也”。(重新讀一遍,男生、女生、教師合作,讀旁白、元方、友人)
3、根據文章注釋和工具書,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翻譯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詞圈出來,全班解釋。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太丘舍去:舍,放棄;去,離開。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丟下、舍棄;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下車引之:拉;顧:回頭看
4、請同學翻譯全文。(暫定八分鐘)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后友人沒有到達,陳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嬉戲。客人問元方說;‘你的父親在嗎?’元方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的說:“真不是人啊!與人約定同行,丟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說:“您和家父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您還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的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三、品句子,評人物
1、當友人知道陳太丘已經離開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文中是用哪個詞表示的`?(學生集體回答)友人便怒
2、縱觀整篇文章,在整個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嗎?(不是)那么還有誰也怒了呢?(學生答)陳太丘、元方請根據你的理解來談談他們分別是為什么怒?
友人:因陳太丘沒有等他已經先離開而怒。
陳太丘:因友人沒有按照約定準時赴約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僅失信而且還責罵自己的父親而怒,或者說因友人不但無信而且無禮而怒。
3、友人怒后對著元方責罵他的父親,對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樣看待的?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你是怎樣看待的?
①我反對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沒有遵守約定就沒有權利去責備別人;作為一個長輩不應該在元方面前對陳太丘不尊重,這影響了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僅沒有信用而且沒有禮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無禮: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而且當子面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禮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認得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知錯能改的人,不正體現了一個人的胸襟寬廣和修養嗎?
4、在你看來,友人是個怎樣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結果“不至”,說明友人言而無信,不講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先離去時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說明他是一個缺乏教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義正言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較為誠懇,說明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養,懂禮識義;“入門不顧”,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同‘方正’相聯系)
四、散思維,表立場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遺憾,陳太丘無聲的抗議,元方因“入門不顧”而使知錯就改的友人尷尬,這樣在無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面對遲到的友人陳太丘應該怎樣做呢?面對友人的道歉,元方應該怎樣做呢?
①陳太丘應該等一會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張紙條讓元方帶給友人,讓元方成為化解矛盾、傳遞友誼的使者。
③元方應該說話婉轉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聯系生活實際,同學們之間發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誦課文,悟哲理
1、請同學們背誦課文。
2、布置作業:做完《智慧大課堂》。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2
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批評父親的朋友“無信”“無禮”,自己卻“入門”“不顧”的行為。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講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幼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傳開了。據說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九寒冬,他總捧著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2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二 簡介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三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3
一、情景導入(2分鐘)
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就認識很多這樣的少年英雄。比如說砸缸救友的司馬光,四歲學畫的王冕,六歲稱象的曹沖,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翻到課文《陳太丘與友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少年。[打開ppt](板書:陳太丘與友期)請跟著老師把課題齊讀兩遍。
二、檢查預習(五分種)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打開ppt)[過渡:課前,老師已經要求大家進行了預習,現在我就要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請給下面的字詞注音)
2、解釋下列重點字、詞。(打開ppt)
三、朗讀課文,體味情感(十分鐘)
(過渡:朗讀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點,現在就請大家先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注意老師朗讀的停頓與節奏。)
1、翻下ppt,老師范讀課文。
2、(聽老師讀完了,我就要檢查一下你們剛才有沒有認真聽了。所以,現在角色互換,由你們把課文齊讀一遍,我來當聽眾。(按下ppt)朗讀時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學習齊讀課文。
(老師點評:嗯,讀得真整齊,聲音也很洪亮,有點那種感覺了,但停頓還欠明顯,如:客問元方。還有后面,友人便怒,發怒的友人,語氣應該有點急,所以朗讀時,語速要稍微快點。)
3、點讀。(現在,哪位勇敢的同學,愿意再來給我們讀讀課文,一定比剛才讀得更好了。注意老師剛剛講的幾個細節處)(老師點評: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吧,大家給點掌聲。停頓處處理得很到位,朗讀很清晰。不過老師希望你下次朗讀時聲音再大聲點
四、疏通文意,講故事。
1,所謂“書讀百變,其意自見”。我們已經把課文朗讀了四遍,而且本文比較淺顯易懂,同學們應該已經能大致翻譯文章內容了。那現在你們還有沒有哪些不懂的字詞或語句的意思不懂的,就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學生反饋,師生共同解答。)(三分鐘)
3、請同學們翻譯下列句子。(放ppt)(八分鐘)
(1)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沒有回頭看。
4、分角色朗讀(過渡:很好,大家學得很認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一定讀得更有感情了。為了讓同學們讀得有味,我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老師當敘述
者,女生扮演元方,男生扮演友人。)【一分鐘】
五、整體感知課文(放ppt)
1、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過渡:讀得真好,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呢?)板書:元方
(老師:除元方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友人。)板書:友人。
2、(過渡:都說人物語言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別具有哪些性格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探討人物性格。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就改。
元方:聰明,懂事,正直不阿,勇敢
六、合作探究
(過渡: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問題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放ppt
1、文中“君”“尊君”“家君”稱謂在意思上有何不同?
2、本文結尾處“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
3、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4
教學地點:溫州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
一、 課前閑聊:
學生入坐,老師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
小女生:老師,你是幾班的老師?是十一班的?
老師笑笑,
另一女生:老師,你教哪個級段的?是初二的吧?
一男生:老師可能不是我們學校的。
師:你們猜猜看,猜測也是一種思維活動,也是聰明的表現。
小女生:老師,你會吸煙嗎?把手給我看看。
老師笑著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師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師,你會吸煙!
師:我二十來歲的時候吸過,現在不吸了。
女生:難怪還有一股淡淡的香煙味,我對煙味有敏感。
師生大笑。
男生:老師,你喝酒嗎?
師:喝,但中午沒喝,怕上課時你們敏感。全堂大笑。
師: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
二、 情景導入:
師:剛才與同學們聊天,很開心!同學們對我這個新老師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況。看來同學們很聰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們,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詩句,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課件一)
師生齊讀。
師:是啊,自古以來,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至今流傳,成為人們的美談。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機智少年兒童的故事呢?
生紛紛舉手回答:“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丕稱象”、“王冕畫畫”
一生:“陳太丘與友期”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看的。
師:很好,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哎,你是這么知道今天我來上這一課的?
生:我們老師說的。
師:噢,原來你們是有備而來的!預習是個好習慣,這位同學已經養成了,是位好學者!
好,我們來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
師:要注意停頓,“陳太丘/與友期”,再讀一遍。
三、 朗讀指導:
師:好,《陳太丘與友期》中講的是哪位機智少年呢?請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課件三(1))學生自由朗讀。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作好點評的準備。
一生朗讀。
生:這位同學翹舌音讀的不太準,總體還可以。
生:有些地方停頓太長。
生:這位同學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讀得很好。
師:我也覺得這位同學讀得不錯,特別是“不”字,他怎么讀?
生齊聲說:fǒu
師:為什么讀“fǒu”?
生:它是個通假字,通“否”。(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在初一剛學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個字,就讀哪個字,很了不起!字音沒有困難的了。我覺得,節奏方面要注意。你們覺得哪個句子的節奏難處理?
生:“陳太丘與友期行”。
師:該怎么讀,誰說說看?
生:“陳太丘”后面停頓一下,“與友”后面停頓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認為“陳太丘與友”一拍,“期行”一拍。
師:很好,兩位同學都對,只是一位分得細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師:誰來讀讀。
一生讀,師: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頓,同學們說對不對?
生齊聲答:對。師:好,我們一起把這兩句難讀的讀一讀
學生齊讀。(課件三(2))
師:現在請幾位同學再讀課文,一定讀的更好了。誰來試試?
一生讀。
一生再讀。
又一生讀。師:這位同學有點緊張,有兩處讀得顛三倒四。但語氣語調節奏讀得很好!
師:大家齊讀,好不好?
生齊讀全文。
四、 疏通文意:
師:接下去請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書,口譯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組里討論,討論不了的,提到班級里集體討論。要求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給重點詞語加點,疑難句子畫橫線,并寫上評注,疑難問題在旁邊打個問號。
圈點勾畫示例:(課件三(3))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五、
到師解說:我認為句子中這三個字是重點詞語,所以加點,并寫上它們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會翻譯,所以劃橫線,并打個問號;對于“去后乃至”,就這樣翻譯,說得不夠明白,我就產生疑問,誰“去后”?誰“乃至”?
師:好,就按照我舉的這種方法,請你們開始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氣氛活躍。
三四分中后,師:好,請把你們遇到的疑難的字詞句,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生:“非人哉,與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與人約好一起走的,卻不再等待就走了。
師:你覺得這個句子中哪個地方難翻譯?
生:本來是“相委而去”,因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師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難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丟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離開的意思。
師:這個詞,古代的意思跟現在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比如:古代說“去溫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離開溫二中。師:現在說“去溫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到溫二中去。
師:可見,這個詞古今異義。還有疑難的嗎?
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生: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師:我認為你翻譯時,還沒有把省略的補充上去。你認為什么地方有省略?
生點點頭。
師:請你再翻譯一遍。
生:你中午沒到,就是沒有信用;你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師:很好。誰還有問題?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親等你,等了很久,你還沒到,他已經離開了。
師:這位同學現學現用,把省略的都補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師樹起大拇指)
師:好象同學們沒有疑難的了,起先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時候,有同學在爭論“下車引之”的“引”字。根據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齊聲答:拉
師:有同學說,拉什么啊?是拉車嗎?
生:拉元方。
師:這個“拉”字,說明客人怎樣的心理?
生:有慚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師:所以翻譯這個句子,最好把這個意思補充上去,說起來,容易讓人理解。哪位同學試一試?
生: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師:很好,大家學得很認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一定讀得更有感情了。為了讓同學們讀得有味,我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誰當敘述者?誰當元方?誰當客人?
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讀。
五、 探究人物:
師:讀得真好,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文中主要講了哪個機智少年呢?
生齊答:元方
師:除元方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客人。這兩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為依據進行分析。
生:從“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缺乏教養。
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
生:“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師:那么元方又是怎樣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說明他很有教養,是個知書達禮的人。
師:這句話還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質嗎?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氣。
生:這句話說明元方很尊敬父親,當他人辱罵父親時,他據理反駁。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師:是啊,我們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親情。
生:我認為元方很勇敢,面對父親的朋友,只有七歲的他,敢跟大人講道理。師: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僅是父親的朋友,是元方的長輩,而且是坐著車來的,可見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據我的了解,客人當的官,比陳太丘還大。對了,陳太丘是他的真名嗎?
生:不是,真名是陳shi 。
師:太丘是地名,是他在這個地方當過縣令。可見,客人的官大于縣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現在哪里?
生:面對長輩,面對權貴,他據理反駁,直言不諱,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師:體現元方品質的還有嗎?
生:“元方入門不顧”,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禮了,客人已經知錯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這不也失禮嗎?
生:我認為這是元方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應該!
師:哦,人家對粗野,你也粗野對他;人家對你失禮,你也失禮。是這樣的意思嗎?
學生覺得自己說得不妥,說:對粗俗無理,品質惡劣的友人就應該這樣。
生:元方畢竟只有七歲的.孩子,好惡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體現他的童真童稚。
師:文末的最后一句,讓我們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見解,我認為這兩種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對的。
六、 創編表演:
師:對人物形象,我們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現在給你們一個表演的機會,給你們一個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要求: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 ,盡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 、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通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3、學生自由組合,演員人數自定,不準帶書,可用現代語言,也可用文言。給你們五分鐘準備。
學生各自排練。教師巡回指導。
五分鐘后,請一組學生登臺表演。表演結束后,
師:請同學們點評。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語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動,粗野無理的時候和慚愧歉意的時候各不相同,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生:他們的表演很有創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現出來了;有些是他們自己的創造的
師:的確,表演很出色,這幾位演員都有表演的天賦。但,有一處,我覺得不妥,陳太丘與友人相約,表演成相約去什么風景優美的地方游玩,你們支持他們相約去游玩的說法嗎?
生: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游玩遲到了,陳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夠朋友了。
生:根據文意,他們相約應該是去辦很重要的事,時間遲了,就會耽誤大事。所以,陳太丘不等他。
師:言之有理。我贊同你們兩位的看法。我們感謝這一組同學精彩的表演,讓我們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讓我們記住一句話:“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師:最后,讓我們最書聲朗朗中下課,大家一起朗讀全文,會背的同學,試著背。
七、 課后交流:
下課時,哪位小女生又問:老師,你到底是哪兒的?
師:是甌北的,與你們學校正好隔江相望。
男生:我就知道不是我們學校的。
師:怎么?老師的課上的不好,讓你們失望了?
生:不,不。我們覺得很好,學得很輕松。
老師扶著小女生說:你真有趣,很可愛,也很聰明。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3、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成為具有高尚、高雅氣質的人,并計劃為同學們開設禮儀課。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并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2、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并通過交流解決問題。
明確:
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發言提出一些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并總結一些解決字詞的方法和途徑等,如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組詞法等。
1、多媒體顯示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1)、與友期行:約定。
2)、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3)、太丘舍去:舍,舍棄;去,離開。
4)、尊君在不:通“否”,讀“fǒu”
5)、相委而去:委,丟棄;去,離開。
6)、下車引之:拉。
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去后乃至:才。
3、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代語言復述。
4、學生復述課文;對比復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5、集體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1、思考問題:
(1)友人為什么“怒”?元方怎樣反駁“友人”的?
(2)從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三、質疑探究。
四、學習體會。
五、字詞積累練習。
六、課后作業。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相關文章:
《陳太丘與友期》的教案03-07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2-31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優秀02-23
《陳太丘與友期》試題11-03
《陳太丘與友期》改寫03-01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4篇03-29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5篇03-17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及譯文10-12
《陳太丘與友期》的原文及翻譯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