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四年級教案

時間:2024-06-28 09:57:05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詩四年級教案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四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四年級教案

古詩四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了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送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⑵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

  名樓送

  ⑶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

  盛景送

  ⑷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⑵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①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

  目光送

  ②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③討論: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

  心隨送

  ④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布置作業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布置作業。

  【教學總結】

  《古詩兩首》是一篇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于使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因兩首詩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設計教學時,我運用整合的理念,讓學生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理解提升。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反復誦讀,使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直入課題,通過兩首詩題的對比,找出共同點,初步了解詩的要點,把握詩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別詩題目的共同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有層次的誦讀訓練,即初讀讀正確,再讀讀出節奏,三讀想象畫面,四讀在對比中體會詩情。

  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三和第四個環節。在我看來,詩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詩教學的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借助古詩來想象畫面,將無聲的文字想象成有聲的畫面。因此,我創設了各種情景,在情景中去想象畫面,這樣即降低了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個環節為對比升華,即在對比品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這一環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同中求異,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異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寫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蘊含其中。

  整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生為本,重視孩子的想象、誦讀和感悟,將古詩教學以一種更為簡易的學習方式呈現給學生,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但整堂課和學校倡導的對話課堂理念還相距甚遠。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沒有被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十分明顯。可以感覺的到,在課堂上,始終還是我在主導課堂。無論從提問還是到環環相扣的步步深入,都是我在前面牽著學生走。課堂氣氛比較壓抑,孩子們沒有充分表達意見的空間和機會,很多孩子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其次,我的基本功還不扎實。真正上好一堂課真的要從備好一堂課開始,好課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上出來的,應該樹立“磨它(教材)千遍也不厭倦”的治學態度!這節課更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教學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上去考慮,學生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師要教什么。也許這樣的教學才是更具實效的。

古詩四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畫面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嘗試自讀,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中的生字、新詞和重點詩句。

  2.通過吟誦,體會《楓橋夜泊》所描寫的景,體會作者心情。

  3.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高峰;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你們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適、李白、杜甫、張繼等都是唐朝大詩人。有不少同學會背誦不少唐詩,誰愿意背一首?

  2.簡介三位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預習課文

  1.按照預習要求分小組進行預習。

  2.說說這兩首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作最喜歡哪一首?哪一句?說說為什么?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讀古詩,正音。

  2.理解詞語。

  3.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4.質疑問題。

  四、學習《楓橋夜泊》

  1.理解題目。

  楓橋交代了什么?(地點)

  夜:夜晚;泊:停泊;楓橋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2.教師配樂范讀。

  3.反饋預習情況。

  4.指名朗讀。

  5.引導學習全詩。

  (1)齊讀。

  (2)逐句重點理解詞語。

  (3)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詩人因何而愁呢?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5)引導學生看圖,說說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6)詩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么從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會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組討論)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別董大》

  根據學習《楓橋夜泊》的學習方法,掌握自學方法,自學《別董大》。

  1.小組討論后,教師指導,師生共同總結。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3.弄清題目的意思,準確地理解詩意。

  4.先同座互相讀講,再指名逐句讀講,有講得不準確的,老師酌情指點。

  5.把四句詩連起來講,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7.練習背誦。

  六、總結

  1.這兩首詩分別寫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理解,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楓橋夜泊》和《別董大》。

  3.根據詩意,發揮想象,進行情境描寫或繪畫。

  附: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暮江吟》內容,認識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2.讀準字音,理解詞意詩意。

  3.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楓橋夜泊》和《別董大》。

  2.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學習《暮江吟》

  1.按以上方法小組自學。

  2.交流討論

  (1)作者及寫詩背景。

  (2)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你最欣賞哪一句?

  (4)通讀全詩,逐字逐句讀懂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5)思考并討論:這首詩哪幾句是寫景?哪幾句抒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筆在書上把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畫下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4.根據詩人描繪的意境,小組共同討論畫一幅畫。

  三、課堂討論

  1.自由朗讀這三首詩,思考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處?

  2.你最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四、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3.根據詩意,進行情境描寫、續寫或繪畫。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針對這個重點,首先從解題入手,理解題意,接著引導學生一句一句進行解釋詞義,理解詩句的訓練,然后把四句詩意串聯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境,從而悟出作者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的難點是:嘗試自讀,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運用朗讀、解釋、理解、串聯等閱讀程序嘗試自讀,老師適當點撥、講解,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內容。學習后,再讓學生根據詩意,發揮想象,進行情景描寫或繪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古詩四年級教案3

  教材簡析

  《楓橋夜泊》《烏衣巷》是第6單元“快樂讀書屋”中的內容。本單元以“名勝古跡”為主題,這兩首古詩也都是描寫我國江南名勝古跡的。《楓橋夜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繼夜泊楓橋時所寫,通過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自己深沉的愁緒。《烏衣巷》是唐代劉禹錫所作,通過寫烏衣巷這個原來東晉王導、謝安等豪門貴族居住之地的今昔對比,抒發了詩人的懷古之情。

  兩首詩都是七言絕句,都是寫所見景物,寓情于景,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感慨,在結構、寫作特點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前者直抒情懷,寫景有靜有動,有明有暗,江邊江上,以夜景的寧靜清冷與作者愁懷相融合,完美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后者頗含深義,以“野草花”“夕陽斜”的景物描寫出朱雀橋北烏衣巷的殘破,以“堂前燕”極其精練含蓄的今昔對比,讓人回味無窮。

  設計理念

  古詩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意味雋永,很多詩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課堂教學要做的是架起一座通向詩境的橋梁,粗通詩意,激發閱讀興趣,通過誦讀讓學生品賞佳句,體味情感,進入意境,增加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基本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課后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背誦兩首古詩,體會其旅愁與懷古的.感情和意境,兩首古詩同時教學,要把握其相同與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

  相應音樂、掛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通讀,鋪墊詩情

  1.引入新授,感知詩味。

  古詩言簡意豐,往往一個詞、一個句子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場景、一段心路歷程,甚至一段人生,讓人遐想,引人深思。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千年之前的唐朝,到楓橋邊,到烏衣巷口,透過詩句來體會詩人那如煙的旅愁,那無窮的感慨。

  2.讀通詩句,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利詩句。

  (2)指名來讀兩首詩,大家訂正。

  3.對照注釋,粗通詩意。

  (1)同桌間對照注釋,進行交流,說說詩句的意境。

  (2)指名說還有哪些句子聽不懂,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說詩意,集體訂正。

  二、反復吟讀,感知詩韻

  出示詩的節奏,學生反復吟讀詩句,要讀出節奏和韻味,自由讀、指名讀、組合讀、齊讀。

  三、用心品讀,體會詩境

  1.楓橋邊的旅愁。

  旅途的鄉愁,是每一個游子心中永久的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的鄉愁;“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王安石的鄉愁;“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范仲淹的鄉愁……那么,詩人張繼旅途思鄉之愁又是通過詩中哪些詞句表現出來的呢?請大家用心品讀《楓橋夜泊》來回答。

  對學生回答進行點撥,說明作者通過景象描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恰當運用對比和襯托的寫作特點。

  2.烏衣巷口懷古。

  懷古,是詩人對人生變化的一聲嘆息,深遠而沉重。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感慨,而劉禹錫憑借一句“舊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懷古的絕唱。看似平常,卻不尋常,詩中哪些是尋常之事,卻又因時光流逝而變得不尋常?請大家品讀后說一說。

  同學交流。教師指出“野草花、夕陽斜、堂前燕”是詩人所見之物,物是人非,表達出詩人對社會變遷、人生變化的無限慨嘆。

  四、音畫誦讀,把握詩眼

  1.通過配樂、出示畫面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兩首古詩。

  2.同學交流其他借景抒情的詩文。

古詩四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朗誦伴奏和相關圖片)。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法觀察想象講解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

  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

  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配樂范讀古詩)

  好,下面的時間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課件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自學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現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中讀懂的講一講。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有感情地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播放繁花的圖片)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來贊嘆這欣欣向榮的春天。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和著音樂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三、總結學法:(課件出示)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情。

  下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游園不值》。

古詩四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作業4中帶點詞語的意思。并初步體會詩中對仗句的特點。

  4、通過誦讀這兩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體會《贈汪倫》后兩句詩比喻、夸張運用的巧妙和詩人強烈的感嘆之意。

  2、體會《過故人莊》中的意境美、結構美和音樂美,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準備:

  1、預習古詩,查閱相關的資料。

  2、配套光盤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理解《贈汪倫》,體會李白和汪倫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25、古詩兩首,其中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贈汪倫》,這是一首送別體古詩。

  板書:贈汪倫

  李白

  2、關于這首詩的來歷,里面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想不想聽一聽?

  (教師講關于《贈汪倫》一詩的來歷)(教參201頁)

  二、學習《贈汪倫》,理解詩意。

  1、自讀古詩,了解詩歌大意。

  學生自主讀詩,思考詩中說的是誰送誰?誰別誰?

  2、指名朗讀。

  3、說說“汪倫是怎樣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樣別汪倫的?”

  4、理解詩歌意思

  (1)交流詞語的意思。

  欲:將要

  贈;送

  踏歌:一種用腳步敲打節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詩句的意思。(說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突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啊,你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情誼深。

  三、體會意境,了解修辭手法。

  1、朗讀古詩,想想當時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畫來說一說。

  (1)指導說出詩的意境。他們之間說了些什么話。

  (2)指名表演離別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嗎?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作者用什么來說明汪倫和“我”的情誼?

  (用桃花潭的水來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詩人與汪倫間的感情怎么樣?

  四、朗讀、背誦古詩。

  1、教師總結。前兩句詩敘事,后兩句抒情,全詩表達了送別情深的感情。

  指導朗讀全詩。

  2、背誦古詩。

  五、拓展練習

  1、《贈汪倫》是一首送別體詩,你知道的送別體詩還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輕聲讀。

  3、說說這兩首詩分別講誰送誰,誰別誰?用什么來相送?

  (《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別孟浩然,《別董大》一詩作者高適是用語言送別董大)

  4、朗讀兩首古詩。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抄寫古詩。

  3、收集有關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古詩《過故人莊》,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贈汪倫》

  2、《贈汪倫》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情景?表達了什么感情?

  (描繪了詩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了送別情深。)

  二、學習古詩《過故人莊》

  1、這是一首講朋友間情誼的古詩。

  2、解題

  故人:老朋友

  莊:村落,田舍

  過故人莊:經過老朋友的村舍

  3、簡介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

  4、輕聲讀古詩,想想古詩意思。

  5、指名讀課文。

  6、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二行詩

  a、輕聲讀詩句,理解:

  具:準備,置辦。

  雞黍:雞和黃米。

  至:到。

  田家:農家。

  b、意思: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

  (2)、詩人來到農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美景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跟詩人一起走進農家吧?

  (3)、理解第三、四行詩

  a、輕聲讀,思考:來到農家,詩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樣的景色呢?

  b、結合圖理解:

  合:合攏

  斜:原指不正。這里指群山連綿起伏。

  郭:城墻。

  c、意思:只見綠樹將村舍環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

  d、這里展現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畫卷。

  e、講解對仗句的特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綠樹”對“青山”是寫景物的,“村邊”對“郭外”都是寫地點的,“合”對“斜”都是寫事物特點的。

  (4)、理解五、六兩行詩

  a、讀詩,理解:

  軒:窗戶。

  面:向著。

  場圃:谷場和菜園。

  話:談話。

  桑麻:這里指農家的生活。

  把酒:舉起酒杯(看圖理解)

  b、意思:打開窗戶面對著谷場和菜園,舉起酒杯閑談農家的生活。

  c、他們可能會談些什么?

  d、這兩句詩是否也是對仗句?

  e、詩人和好友沉浸在農家生活的恬淡、舒適里,舉杯暢飲,真是好不愜意。

  (5)、理解第七、八兩句詩

  a、讀詩,理解:

  待:等。

  重陽日: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

  就:欣賞、觀賞。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還會來觀賞菊花的。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老朋友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農莊做客。村邊,茂密的綠樹連成一片,村外,隱隱橫斜著一抹青山。打開窗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杯飲美酒閑談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陽佳節那一天,我們一定會再來觀賞菊花。)

  三、總結全詩。

  1、這首詩通過詩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話家常的場面描寫,展現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優美畫卷,體現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農家生活的恬淡舒適。

  2、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古詩。

  2、填空。

  《過故人莊》反映的是詩人_________應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話家常的感人場面。詩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一幅優美畫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釋帶點的詞語,再理解詩句。

  (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家中。

  4、組詞

  黍( ) 邀( ) 郭( ) 圃( )

  黎( ) 激( ) 諄( ) 鋪( )

古詩四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2.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策略/方法

  第一課時

  一、目標導學,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課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什么問題嗎?(此處可讓學生質疑)

  二、精講點撥,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讀準課文,不錯、不添、不漏。同時,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指名領讀齊讀:

  明麗 釀造 煩惱 羊腸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韌 井井有條

  4.提問: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寫錯的地方?我們怎樣記住它們?

  5.嘗試聽寫,并交流反饋。

  6.齊讀。

  7.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秋天?

  8.小結: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三、有效反饋,布置作業:

  1.小結:讀了這一首詩,你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2.布置作業:

  ①熟讀詩歌,背誦全詩。

  ②聽寫生字詞,描紅習字。

  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根據內容畫一幅秋天的畫。

  ④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課后詞語,并反饋。

  2.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①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此處可讓學生質疑)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畫畫談談自己的理解。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②指導學生重點品讀:其中,你喜歡什么呢?把描寫這一景物的語句勾畫下來圈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批注上你的體會。

  組織交流,相機指導: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組織討論: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談話“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出示分組活動內容: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1-1揭題,生齊讀課題。

  1-3生自由談

  2-1生自讀全詩

  2-4教學易錯字

  2-7生思考

  3-1創設情境,學生發言。

  3-2引導學生在圖畫中、從身邊景物、人物、事物的變化中找秋天,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現秋天的特點。

  1-2學生質疑

  2-1讓學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進行品析,產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2組織學生討論。

【古詩四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教案03-08

《古詩》的教案05-31

古詩《春雨》的教案08-25

古詩《相思》的教案08-29

《古詩誦讀》教案03-06

古詩絕句教案03-19

古詩《牧童》教案08-28

古詩蜂的經典教案07-21

古詩《詠柳》教案08-26

語文古詩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