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新教案

時間:2024-06-17 13:58:3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數學新教案【優選】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新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新教案【優選】

數學新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6頁例4、練一練,第48頁練習七第9~14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

  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使學生在探索分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

  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口算。

  23÷214÷4512÷10310÷6

  9÷3104÷452÷3141÷32

  2.揭示課題:分數除以分數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列式。

  提問: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追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怎樣列式?

  2.引導探索:分數除以整數怎么算呢?

  (1)請大家畫圖探索一下這個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書上的長方形里分一分,畫一畫。

  (2)指名到黑板上畫一畫,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討論:分數除以整數,能不能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來計算呢?

  請大家計算一下它的'積,看得數與我們畫圖的結果是不是一樣?(一樣)

  得數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3.練習,驗證猜想

  完成練一練第1題:先再長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幾個,有幾個,再計算。

  你發現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聯系前面學習的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你能說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嗎?

  根據學生的討論,板書:

  三、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各自練習,并指名板演,練習后評議交流。

  2.完成練習七第10題。

  獨立計算后,引導比較,啟發思考:什么情況下,除得商比被除數小?什么情況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數大?

  3.討論練習七第11題。

  引導:你能不計算,運用已經發現的規律直接填空嗎?

  4.討論練習七第12題:

  指出:交換被除數和除數,所得的商與原來的商互為倒數。

  四、作業:

  練習七第9、13、14題。

數學新教案2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實情景,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物體的位置,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地表達。

  2、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3、進一步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是重點;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是難點。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室掛圖。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組織學生觀察“教室”掛圖。

  1、小明和我們一樣大,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在另一個學校上學,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樣子?(出示“教室”掛圖)

  2、你認為他的教室怎么樣?

  (干凈、整齊、有電視……)

  3、和我們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4、想像自己站在圖中,面向黑板,請你說出物體的位置。

  (教室的前面是塊黑板,黑板上面有紅旗,紅旗的兩邊有字,在我的左邊有窗戶,右邊有門,我的后面……)

  二、活動二:說說自己的教室

  1、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紅旗、講桌、老師……)

  2、再看看教室的左邊、右邊分別有什么?(左邊有窗戶、暖氣……右邊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燈……下面有地板……)

  三、活動三:說說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順序說說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樣擺的?(同桌互相說,指定幾名學生給大家說)

  四、活動四:說說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說一說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個面。

  五、活動五:

  指定一個座位,請同學們說說從講臺到指定座位的路線,怎么走?有幾條?

  六、活動六:畫一畫

  教材69頁 練一練第2題

  板書設計:

  教室

  教學反思:

數學新教案3

  設計用意:

  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小孩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與教師一塊兒安排著新的一年的環境。因此融合新的一年長輩送禮品這一個場景,使小孩在充滿童趣的氣氛中開展學習,激起孩子對珠算式心算教學的興致,讓小孩在瞅瞅、點數、算一算的教學中溫習 “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啟發孩子教學的踴躍性,快樂的參加教學當中。

  教學目標:

  1、溫習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加強準確的撥珠方式。

  2、在瞅瞅說一說新的一年禮品中體會新的一年帶來的愉快。

  教學預備:

  1、幼兒教師幼兒教學大算盤一個、新的一年長輩的手偶一個、自制禮品盒5個(內有5-9數目的禮品)、字孩子數

  2、孩子小算盤每個人一個3。禮品盒每個人一個。

  教學過程:

  一、基本思維練習:

  (1)看數報數:

  (2)看珠報數:

  二、溫習帶5的直加直減:

  (1)新的一年長輩帶來了很多禮品,請孩子幫助他算一算有幾盒?(按順序展示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橙五個禮品袋)

  (2)盒里有幾件禮品?我們算出上方的題目便可明白啦。

  三、溫習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

  (1)新的一年長輩先打開橙色的禮品袋,是啥?a。有幾輛小車子?b。理解題意:展示6-5=1,6表示啥?5表示啥?減號放于哪兒?1表示啥?c。在算盤上怎樣撥?(孩子嘗試,幼兒教師指導)個別孩子到大算盤上撥。d。講清算理:6減5、撥入6,要減5、減看框珠,夠減直接減5,等同于1。e。孩子集體練習,邊撥邊講。練習從實撥-空撥-想撥。

  (2)探究(要求:身體坐正腳放平,左邊這只手扶住算盤框,從右側第一檔開始撥)

  四、加強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練習:

  教學游戲《新的一年禮品》新的一年長輩告知我一個好訊息:他另外還有禮品要贈送給我們孩子,每個人1份。(展示禮品盒)可是你們要把禮品盒旁的題目算出來,告知客人教師請客人教師幫助你查驗,做對啦,你便可打開盒子把禮品拿出來。

  五、擴展教學:

  與小伙伴、教師一塊兒一同分享新的一年長輩的禮品。

  教學反思與提議:

  這一次教學是主題背景下的一個珠算式心算教學。以新的一年長輩的禮品為主線,將珠算式心算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當中,充足調動了孩子學習的興致,在瞅瞅說一說新的一年禮品中充足體會新的.一年帶來的愉快,整個教學各過程比較明了。在溫習帶5直加直減時,也重視了模式的多元化,例如新的一年長輩背了個大布袋,讓孩子猜一猜里頭有多少禮品?孩子講,很多禮品哩,會是多少哩?在猜想中,我及時展示珠算式心算的題目,孩子明白了是5件禮品。

  當他們看見很多漂亮的色彩時,忍不住感慨講,好漂亮呀,這樣非常自然的講出了紅色黃色綠色藍色橙,且展示了字孩子,當他們對橘紅色、橘黃色有不同的意見時,教師及時講出了橙,在整合的與此同時改善了的他們的經驗。以后,教師使用看準備、聽準備、實撥、空撥、想撥等數種模式展開溫習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的練習。因為興致比較高,個別孩子也可以勇敢地表現自個兒,而教師及時候的勉勵給了小孩更加大的自信,使小孩為后方的做好練習及請客人教師查驗做了非常好的伏筆,小孩的相處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進一步提高。整個教學重視集體與個別、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且重視小孩的日常生活經驗與感情體會。教學內容的溝通探討都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在他們已經有經驗的前提上構成、組合新的經驗。教學中也使用了Open式的提出問題,啟發孩子自個兒觀測和察看與認知世界,進而創立起嶄新的師幼互動方法。例如“禮品盒里會是些許啥禮品哩?”小孩們依照已經有的經驗開展回答。但教學中也有些許欠缺:假如將5個禮品盒所有打開,孩子會更快樂,可是由于思考到時間的關系,因此只打開一個禮品盒。而在打開禮品盒時,例如果請孩子自個兒來打開,小孩踴躍性會更加高。

數學新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習題中,針對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等知識點進行鞏固。

  2.百以內加減法的豎式計算鞏固。

  3.結合所學內容嘗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鞏固基礎知識,通過習題的練習能靈活運用知識點

  教學難點:

  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嘗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掌握了許多數學知識,我們先來對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作一個簡單的回顧: 1.在小兔請客一節里學習了算式30+20=50和50-10=40,還知道了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2.在采松果一節里,我們能看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我們用到了算式25+4=29。

  3.在青蛙吃害蟲一節里,我們會用計算器演示計算過程,在計算56+30=?時,我們知道十位和十位相加,個位和個位相加。

  4.在拔蘿卜一節里,學了用豎式計算百以內加減法,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5.這一單元我們學得很有趣,小兔、松鼠、青蛙成了我們的好朋友。

  二、習題鞏固:

  第1題,用計數器撥一撥動手操作后再進行計算,對于口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豎式算。第3題,直接寫出得數,對于口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豎式算。

  第10題,提醒學生注意數位對齊,教師可以再多出一些類似的練習。第6題,給出了結果,請學生寫出算式,如:27+10=37 49-12=37等。教學時可以多出幾個得數請學生做。

  第11題,引導學生有條理思考。如:

  先取4,看53元的褲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只要3;再取5,看41元的褲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有2和3。這樣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第10題,男孩: 22+6=28(元)女孩:買一個游泳圈還差3元。23-20=3(元)或20+3=23(元)鼓勵學生看圖提出問題。

  如:買一個足球和一個籃球需要多少錢?足球比游泳圈便宜多少錢?……

  第11題,(選作)其中后兩題答案不唯一。鼓勵有能力的學生想出更多的算式。第13題,數學游戲,神奇的.算式。11+11=22 22-11=11 12+21=33 33-21=12 13+31=44 44-31=13 14+41=55 55-41=14 15+51=66 66-51=15 16+61=77 77-61=16 17+71=88 88-71=17 18+81=99 99-81=18 鼓勵學生發現算式更多的特點。如在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十位和個位上的7位置顛倒,各是由兩個重疊7組成;在減法算式中,減數個位都是1,差的十位都是1,板書設計:

  練習三

  神奇的算式所蘊含的規律:

  1、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十位和個位上的7位置顛倒,各是由兩個重疊7組成;在減法算式中,減數個位都是1,差的十位都是1。

  2、第一組第一個加數,后一個算式比前一個算式多1;第二個加數,后一個算式比前一個算式多10,因此,后一個算式比前一個算式的得數多11。

  3、第二組算式與第一組算式有密切的聯系,是逆運算。

數學新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頁~3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彩,彩旗招展。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出示教材例1場景圖)師: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我們一起看這一幅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燈、彩旗),說一說你都發現了什么?(彩燈、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說一說排列的規律。

  師:象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排列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過渡語:你們觀察得特細致,說得很好,找到了他們排列的規律,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1、首先我們先看盆花(點擊出示盆花小圖)

  初步提問:在圖中,我們能看到幾盆花?如果繼續照這樣擺下去,從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顏色的?(藍色)第10盆花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2、深度提問: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的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

  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猜測就一定正確嗎?還得驗證?還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決過程畫在或寫在紙上嗎?[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夠時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試著解決;

  ②待大多數學生形成初步的認識之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

  [教師注意每個小組交流情況,發現不同的策略,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調整。]

  3、全班交流。

  引導:同學們已經在小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意見介紹給全班同學?[學生站在位置上口頭說,教師適時展示、寫算式、追問][不打斷]

  學生小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隨生適當板書:畫圖推想計算]

  (1)畫圖的策略:○●○●○●○●○●○●○●○(○表示藍花,●表示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教師提問:你一共畫了多少個“圓”?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藍花,第2、4、6……盆都是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教師提問:其他同學明白這種想法的意思嗎?(引導說出位置是單數的都是藍花,雙數的都是紅花)

  (3)計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學生說,師板書:15÷2=7(組)……1(盆)答:第15盆是藍花。]

  針對算式,教師提問:能說說2是從哪里來的?7什么意思?1呢?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結合前面學生畫的圖解釋:點擊演示

  ○●○●○●○●○●○●○

  師述:像這樣,每2盆花看作一組,把15÷2=7,那就有這樣的7組。

  注意7的單位是“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為什么?

  強調:第15盆花的顏色和每組中的第幾盆花相同?

  三、欣賞、感受規律之美

  1、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現象。(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春夏秋冬…)

  2、生活中規律。(紅綠燈、霓虹燈、室內布置、服飾刺繡等)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規律呢,也是這樣的呀。課后請你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生活的更多的有規律的現象,并且用我們的所學到數學知識美化我們的生活吧。

  四、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規律反復出現的現象,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有規律現象,等待著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五、課后作業

  補充習題

  【教學反思】

數學新教案6

  學習目標

  1.通過給小明過生日這個故事情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

  3.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開放題的教學

  學習資源

  掛圖

  導學流程活動過程

  呈現目標

  任務導學

  1、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動探究

  合作求解

  一、活動一:創造情境

  (一)出示圖片:生日圖1

  教師談話:今天是9月24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給他過生日來了,小明不僅準備了生日蛋糕,還準備了小朋友們愛吃的東西.他知道小朋友們最愛吃的'是魚,于是,他就去做了一盤魚。(出示圖片)  

  二、活動二:觀察思考學習新知識

  (一)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們猜想到什么?

  (二)根據盤里魚的條數和小貓吃的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哪個組列的算式多,并說一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三)小結:我們通過猜想畫面的意思列出了這么多的算式,那么這些算式都是減法算式,利用減法我們解決了還剩下多少的問題,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于思考問題的結果。

  (四)教師:每一組同學都有×-×=0這個算式,這個算式表示盆里沒有一條魚了.

  (五)教師談話:這時小明和小朋友們下樓做游戲去了.(出示圖片:套圈圖)

  (出示圖片:吹泡泡)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他們在做什么游戲?在這些游戲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教師:我們在玩游戲中也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活動三:結合實際鞏固啟發思維

  小朋友們正玩的高興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想去打氣球。

  從這幅畫面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強化訓練

  當堂達標現在我們去檢查一下我們學得怎么樣:

  5-2=3+2=4-4=5+0=

  4-0=5-3=4+1=3+0=

  問題指向

  預習先行完成本課練習冊。

  課后反思

數學新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第二課時P P23 例2、P24練一練,P25~P26練習四第2、5、6題。

  ●設計說明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促進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體會統計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統計意識。

  情感態度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教材23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談話:我們已經學習過哪些統計圖?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地圖,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所以氣候也是變化多樣。今天我們來看看兩個地方的降水情況!

  (一)復習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出示例圖1

  (1)仔細觀察這幅折線統計圖,說說: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知道青島市20xx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多嗎?哪個月最少呢?

  (2)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

  2.出示例圖2

  (1)觀察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2)比較: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共同點?

  師指出:像這樣的只對某一項目的數量進行統計的折線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單式折線統計圖”。(板書:單式)

  3.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你覺得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

  師相機補充: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就是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板書:易看出變化趨勢)

  (二)復式折線統計圖。

  1.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

  (1)比較:你能快速地比較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像這樣把兩張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你們覺得方便嗎?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

  (2)對,如果要把這兩張折線統計圖中的內容進行比較,我們可以把這兩張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在一起,這樣比較方便。(出示青島市、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統計圖)

  你能給這張統計圖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

  2.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怎樣才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呢?

  對,我們可以在右上角加一個圖例。(出示圖例)現在知道了嗎?這幅統計圖完整嗎,還差什么?

  (2)你能找出和單式折線統計圖不同的地方嗎?

  3.綜合處理信息

  (1)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以及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板書:便于比較)

  (2)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4.自學例2

  ⑴出示例2統計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⑵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⑶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三、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在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復式折線統計圖。看來它在我們生活中作用還真不小呢!

  四、自主探索,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

  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完成練習四的第2、5題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完成練習四的第6題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提問: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師相機補充:完成復式統計圖時,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同樣,要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看看老師是怎么畫的!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相機板書:描點、標數、畫線、統計時間)

  4.出示某地區7~15歲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統計圖,回答問題。

數學新教案8

  教學內容:課本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數)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能力和主動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紙條,圖釘,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么長。

  師:為什么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數字、厘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厘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厘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四.鞏固反饋

  五.發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么?

數學新教案9

  教學內容:

  1.分數的乘法

  2.分數混合運算

  3.用分數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學習分數除法和百分數的重要基礎。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同樣貫徹《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的理念,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并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豐富練習形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單元將解決一些特殊數量關系問題的內容單獨安排。

  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學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體驗歸納概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進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過程中,能夠感知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領會數學美。

  教法和學法: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授課時數:10課時

  第1課時

  學期總第1課時

  教學課題 分數乘整數

  主備教師 使用教師 授課時間 20xx年 xx月 xx日

  20xx年 xx月xx 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法與 學 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準備及手段 課件

  教 學 流 程 二次備課

  教學內容:

  第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3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3)計算:

  計算 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

  師:每人吃 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 塊,三個人吃了幾個 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 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訂正時教師板書: + + = = = (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 圖片)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 。再啟發學生說出 表示求3個 相加的'和。

  (3)比較 和12×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 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

  問: 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 的和。板書: + + 。學生計算,教師板書: 。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 (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 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

  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 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匯報結果:(多找幾名學生匯報)使學生得出 是用分數 的分子2與整數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 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后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 按簡便方法計算。

  【啟發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⑴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2題。

  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⑴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1、2、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思路。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數學新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我們的動物朋友》中的主題二《可愛的小動物》。本單元以引導兒童注意通過實際的調查、訪問、飼養等活動發展愛護動物的情感和對生命的珍愛,并由此樹立動物是人類好朋友的觀念,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愛心和責任心。同時,讓兒童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飼養小動物的能力和技能。

  二、學情分析

  本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外來生,生活住所的不安定,使得大部分學生家里沒有飼養過小動物,而本地學生卻也因為父母工作較忙沒有時間喂養小動物而很少與小動物接觸。于是我在一個月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小動物,并獲得了大多數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學生能飼養如小金魚、小烏龜、蠶、小鴿子這樣的動物。與此同時,我要求學生在家長、教師的幫助下,對自己飼養的動物進行觀察,寫觀察日記。并通過看電視、上網等進一步了解與收集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居住環境和生長條件等情況,學生通過飼養和探索,獲得基本的飼養技能和知識,激發學生喜歡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目標

  1.增強兒童對小動物的情感,熱愛生命。

  2.通過交流與觀察,使兒童學會一些飼養小動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識。

  3.在多種活動中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

  四、活動重難點

  通過交流與觀察,使兒童學會一些飼養小動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識。

  五、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宣傳板、固體膠、小魚、小烏龜、小兔子、鴿子、蠶……

  六、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與小動物“見面”

  師:上階段我們已經去飼養小動物了,瞧(播放課件:學生在家飼養動物時的照片)。

  播放課件,生觀看。

  師:是什么讓你們笑得這么開心呀?

  生答。

  師:小動物們讓你們這么快樂,快跟老師聊聊你養的小動物吧!

  生介紹自己養的小動物。

  師:這些小動物真是太可愛了,這節課就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可愛的小動物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時直接呈現學生和小動物的生活照,然后讓學生說說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將自己喂養小動物的感受和同學一起分享,真實情景的再現與課前獲取的信息交流,把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又促使學生了解了小動物的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豐富學生有關動物的`知識。】

  (二)玩一玩,親近小動物

  師:小朋友們這么熱情,老師可高興了!我今天還真為大家請到了幾位神秘的小客人。它們是誰呢?大家先把眼睛閉上,我數到3,大家再睜開眼睛,看看它是誰?

  請出小動物:小魚、小烏龜、小兔子、鴿子、蠶……

  師:哇,它們是誰呀?

  生答。

  師: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師:這些小寶貝真是太可愛了,讓我們和它們一起玩一玩怎么樣?不過,小寶貝這么小,玩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回答,師總結。

  師總結:小朋友們真細心,老師想的跟你們一樣,請看老師送給大家的溫馨小提示(出示課件):

  (1)我不傷害小寶貝,我的動作很輕,聲音很溫柔。

  (2)小寶貝不懂事,我要注意不被它抓傷。

  (3)小寶貝很可愛,我要睜亮眼睛,看看它是怎么吃東西的,怎么活動的,過一會兒把這個發現告訴老師。

  師:好,記住這三點了嗎?那就讓我們和這些小可愛們玩吧!

  生活動。

  匯報發現。

  師:大家這么細心地照顧小寶貝,讓我們的教室都充滿濃濃的愛意了。我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們和小寶貝玩時看到了什么,誰來告訴老師呀?

  生匯報。

  【設計意圖:將小動物請進了課堂,學生與真實動物親密接觸,從活動中通過了解動物的可愛特性,培養了他們親近動物、熱愛動物、與動物分享快樂的情感,初步體驗了人與動物建立和諧關系的價值。在活動中學生通過體驗、感知、感悟,提升了自我,從而為他們構建了一個真實互動的生活化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生活。】

  (三)說一說,交流飼養知識

  1.交流飼養知識

  師:同學們真厲害,能夠在玩中用明亮的眼睛觀察小動物,獲得知識。感謝小寶貝們給我們帶來快樂和知識。嗯,小寶貝也累了,得讓它們休息休息了。(將小動物放回后臺)老師看出來了,小朋友們很喜歡小動物!而小動物也喜歡你們,需要你們的照顧。不過飼養小動物也是門學問呢。小朋友們在飼養小動物的時候收集了很多飼養動物的資料,拿出來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吧!

  生小組活動,說飼養知識。

  全班反饋,并完成飼養宣傳欄。

  師: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我也悄悄地聽了一下,發現你們收集的知識有趣極了。可惜我只聽了一點點,不過癮,誰快來告訴老師飼養小動物的知識呢?

  師:飼養小動物也有這么多學問呢,讓我們把這些知識貼到宣傳欄里面,讓更多的同學和我們一起分享飼養動物的快樂好不好?

  學生回答完后,在老師的指點下將收集的資料貼到宣傳板中。

  2.認識“動物周期表”

  師:我們一起看一下(課件),就像他所說的,小雞是從雞蛋里孵出來的,慢慢地它又長成大的雞,然后母雞又下蛋,蛋再孵小雞。像雞這樣的生長過程,我們把它稱為雞的生命周期。(跟老師讀一下:生命周期)你知道你養的小動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樣的嗎?

  學生回答。

  師:小朋友們都很關心自己飼養的小動物,知道它的生命周期,課本上也畫了雞和魚的生命周期了,我們去看看。打開課本15頁,大家請看,(展示臺展示)動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長周期是一樣的。正是因為這樣,自然界才能不斷地繁衍下去。而在動物界里面,有的動物是生小寶寶的,有的動物生下來的卻是蛋。

  3.哺乳動物和卵生動物

  師直接引出:像小兔子這種生小寶寶而不生蛋的動物是哺乳動物。(板書:哺乳動物)反過來,像雞這種生蛋而不生小寶寶的動物是卵生動物。(板書:卵生動物)

  生跟讀兩遍。

  師:你知道你養的小寶貝是什么動物嗎?

  全班反饋。

  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哺乳動物,哪些動物是卵生動物呢?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報紙、電視、電話、網絡等途徑搜集資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學生將課前飼養的和搜集的小動物的有關資料與小伙伴相互交流,不僅分享了飼養動物的勞動成果,增進了彼此關于動物的飼養知識,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動物的喜愛的真摯情感。】

  (四)分一分,與動物交朋友

  師:可愛的小動物看到大家這么喜歡他們,都跑過來要跟我們做朋友呢!咦,它們在哪呢?(學生好奇地猜測)就在小組長的書桌內!請小組長把書桌內的動物卡片拿出來,小組內分一分,誰是哺乳動物,誰是卵生動物。分好后,把它們送到黑板上各自的家中。(在黑板上貼上兩座大房子)

  學生為動物分類。

  師生一起訂正。

  【設計意圖:給動物分類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自由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將知識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愛學樂學之情由此產生。】

  (五)總結提升

  師:今天和可愛的小動物們一起學習,高興嗎?是啊,老師也很高興,我們不僅從小動物身上獲得了快樂,還收獲了知識。瞧大家笑得多開心呀!那我們如何讓小動物們也像我們一樣開心、快樂呢?

  生答。

  師總結:是啊,動物和我們人類都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就是我們生活的大自然,就讓我們一起去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和它們一同成長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即尊重每一位學生,又給予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收獲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更加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多得。】

數學新教案11

  學習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10-11頁《跳傘表演》。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3、培養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重點:

  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學習難點:

  1、初步學習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學具準備:

  小棒和圓片。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藍天白云,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蝸牛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生答)現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蝸牛的“跳傘表演”(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屏幕。

  (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飛落的降落傘)

  二、探究解題策略

  1、學生仔細觀察圖,提取數學信息。

  3.學生匯報:看到了大森林里在舉行跳傘表演;天上有紅色降落傘、黃色降落傘和藍色的降落傘在比賽;紅色降落傘有14個、黃色降落傘有6個,藍色降落傘有7個。(師板書:蝸牛的數目)

  4.學生根據剛才說到的數學信息跟同桌提個不一樣的數學問題。

  5.學生匯報所提問題并嘗試解答。

  生1:紅色降落傘和藍色降落傘一共有多少個?)

  生2: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

  同學們觀察得真認真,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

  4、剛才同學提出了“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三、學生操作,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小棒和圓片,先擺14個紅色的圓表示紅色降落傘的個數,再擺6個黃色圓片表示黃色降落傘的個數。注意兩種顏色一一對應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的個數。

  教師巡視、指導。

  點名匯報。(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8個)

  根據所擺學具列出算式。板書:14-6=8 讓學生說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學生試完成的“藍色降落傘比紅色降落傘少幾個?”,教師評價學生。

  4、這節課通過學習“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知道用減法計算。

  四、鞏固練習。(出示)

  完成試一試第1、2題,點名回答,學生評價。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怎么樣,有什么收獲?

  學生A:對于多少的題目我會做了。

  學生B:我學會了“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可以用減法計算。

  學生C: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關系。

  學生D:兩數相差用減法計算。

  板書設計:

  跳傘表演

  (解決減法問題)

  紅色:14個 黃色:6個 藍色:7個

  14-6=8(個) 14-7=7(個)

數學新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首先讓學生說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并通過舉例說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通過實例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最后通過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征,加深學生對這兩種運動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重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中,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與用8個方向描述地圖上兩地的相對位置作為重點復習的內容,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圖形的運動及位置有關的問題,發展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剪刀 彩紙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圖形的運動的相關知識。

  (1)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第1題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軸對稱圖形,請大家看大屏幕,誰能說一說圖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獨立匯報。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軸對稱圖形,第四幅不是)

  師: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前三幅是軸對稱圖形,而第四幅不是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學生個體匯報:

  生:因為前三幅圖通過對折,折痕兩邊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圖無論怎樣對折,折痕兩邊的圖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預設

  師:大家能從學習過的圖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軸對稱圖形嗎?

  生1:我們學習過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2:有的京劇的臉譜是軸對稱圖形,還有媽媽過年時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軸對稱圖形。

  生3:……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凡是對折后折痕兩邊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這個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圖形的對稱軸。

  (2)復習平移和旋轉。

  師: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運動是旋轉。

  學生互相交流后個體匯報。

  預設

  生1:推拉窗戶的運動是平移。

  生2:風車的運動是旋轉。

  生3:電梯的升降是平移,自行車車輪的運動是旋轉。

  生4:……

  師:平移和旋轉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與同桌交流后個體匯報。

  生1:物體平移的特征是沿著一條直線的方向運動。

  生2:物體旋轉的特征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軸運動。

  生3:……

  師小結。

  2.復習圖形與位置。

  (1)用方位詞描述相對位置。

  師:在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說一說物品之間的相對位置。

  學生個體匯報。

  師:同學們還能在操場上找出東、南、西、北嗎?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個體匯報。

  師:這四個方向按順時針的順序應該是什么?

  生:東、南、西、北。

  師:按逆時針的順序又應該是什么呢?

  生:東、北、西、南。

  (2)在地圖上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師:除了認識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外,大家還認識哪些方向呢?

  生: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數學新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讓學生經歷1時、1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概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2、鐘有什么用處?

  3、出示圖,小朋友什么時候上學?你們每周一什么時候到校?小結:我們生活里經常需要知道時間,每天按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生活。要知道時間就要學會看鐘。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認識鐘面

  1、出示鐘:觀察鐘面上有什么?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

  2、鐘面上有幾個大格?集體從1數到12

  3、每個大格有幾個小格?一共有幾個小格?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涉及幾個5)

  三、認識時分

  1、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

  2、分針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針走過一大格是幾分?從12走到3是多長時間?,到5呢??到9呢?到12?

  3、體驗一分鐘:1分鐘做些什么?(1)從1開始數數,看能書到幾?(2)看人的.脈搏1分鐘能跳幾下?(3)1分鐘能做幾節眼保健操(4)1分鐘能做幾道補評:

  口算題(5)1分鐘能寫幾個字?(6)1分鐘能跳幾下繩?

  4、時針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時,走2大格呢?從12走到4是多少時間?走到7?

  5、時與分進行走路比賽:老師示范,分針和時針在同一起跑線12上,學生也動手撥一撥,你們發現了什么?時針走了多長時間?分針走了多少時間?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1小時=60分)

  6、體驗一小時:(1)一節課是()分鐘,課間休息()分鐘,再加上()分鐘是1小時。(2)晚飯同學們從在5時進食堂吃飯,然后洗澡結束時針指向6時,請問用了多少時間?做了哪件事情?

  四、聯系實際

  媽媽早上8時上班,到中午12時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幾小時?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們認識了什么?有關時間的名句有很多:時間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你們還能說出有關的嗎?

  板書設計: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

  時針走1大格是1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

  1時=60分

數學新教案14

  教學內容

  1千米有多長

  教學目的

  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體驗1千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準備

  米尺、表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長嗎?

  同學們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沒關系,請每組選一位同學上來走一走,再請一位同學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嗎?

  二、玩中學。

  1、走一走。

  通過實際測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長時間。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100米大約有多少步,分別用了多少時間,并做好紀錄。

  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步測結果,在說一說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過剛才學生的親身感受,猜測思考1千米的長度。

  (1)剛才我們測量出100米大約有多少步,思考: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

  (3)(課件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2分鐘)

  那么沿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

  3、想一想。

  進一步體驗感受1千米有多長。

  (1)中街你們一定熟悉吧?請看課件:從文化大樓道光陸電影院、商業城、新瑪特、沃爾瑪之間的距離,約1千米。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小結:1千米=1000米

  4、讀一讀。

  揭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1千米=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任意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2)講解:千米也稱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樣用字母表示出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我們知道1千米有多長,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呢?看圖選擇正確答案。完成數中42頁填一填。

  (2)(課件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學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①公路邊的里程碑

  ②摩拖車的速度表

  ③限速標志

  ④指路標志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有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證實?學生發表個人意見。

  (2)師小結: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呢?

  三、學中做

  完成43頁的第1題、第2題。

數學新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并辨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了解各種三角形的特點。

  2、通過觀察、比較、歸類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學過哪幾種角?什么是銳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鈍角?

  根據學生匯報,師歸納:銳角:大于0且小于90;直角:等于90;鈍角:大于90且小于180。

  2、課件出示下面三個角。

  提問:怎樣把這三個角轉化成三個三角形?

  學生回答:只要將角兩邊分別添上一個端點,再將這兩個端點連接起來就轉化成三角形了。

  3、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角的分類,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樣進行分類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分類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82頁例題5。

  2、組織學生觀察課件中的6個三角形,指名說出每個三角形的3個角分別是什么角。

  學生觀察后得出:

  (1)②號和④號這兩個三角形的3個角都是銳角。

  (2)①號和⑥號這兩個三角形中都有1個直角,2個銳角。

  (3)③號和⑤號這兩個三角形中都有1個鈍角,2個銳角。

  3、小組合作交流,嘗試分類。

  提問:你能根據角的特點把這些三角形分類嗎?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討論,完成分類。

  小組內再互相分別說說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小組討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4、組織全班交流。

  (1)通過學生交流得出:3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有1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2)啟發思考。

  提問:一個三角形中可能有2個直角或2個鈍角嗎?為什么?

  引導交流得出:一個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個直角或2個鈍角,因為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追問:一個三角形最多有幾個銳角?最少有幾個銳角?

  引導學生交流得出:一個三角形最多有3個銳角,最少有2個銳角。

  5、認識三類三角形的關系。

  教師介紹: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都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

【數學新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新伙伴的教案03-20

新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優秀教案09-28

《新鄰居》語言活動教案01-08

大班我們的新班級教案10-27

數學協會招新策劃書11-08

市小學數學新授課聽課體會09-20

數學的教案10-16

新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數學《假設的策略》教案07-14

新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數學《圖形的平移》教案07-14

小班教案-小兔家的新門簾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