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07-13 10:18:03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紙繩力量大》是一節生成活動。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開始增強,為了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有機會探索,我們在科學區投放了各種類型的紙,讓幼兒嘗試進行折、卷、撕、捏等活動,從實踐中發現紙的特性和玩法。順應《綱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 的要求,《紙繩力量大》通過設疑、實踐,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在反復實驗、動手操作的游戲中,讓孩子們發現衛生紙里存在“纖維”這一有趣的現象。孩子們在探究游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目標預設

  1.通過實驗,萌發探索紙繩承受力的興趣。

  2.大膽嘗試,學習制作有力量的紙繩。

  3.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活動重點是探索、感受紙繩的承重力。

  難點是學習制作有力量的紙繩。

  設計理念

  在玩紙時,一個孩子偶然做成的紙繩拉不斷,引起了同伴的關注和模仿。我把握契機,生成了科學活動《紙繩力量大》,鼓勵幼兒學習做有力量的紙繩,并進行拎水桶的嘗試,在游戲操作中感受紙繩力量大。

  設計思路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發現。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衛生紙”和“水桶”,讓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游戲(如撕面條比賽、制作有力量的紙繩、紙繩拎一個水桶、紙繩拎兩個水桶、合作用紙繩拎水桶等),依托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的活動中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正方形衛生紙若干,籃子若干,裝滿水的小油桶16個。

  活動過程

  1.玩“撕面條”的游戲,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衛生紙)衛生紙可以干什么?

  (2)今天,我們用衛生紙來玩“撕面條”的游戲,比一比,在規定的時間里誰撕的面條又快又多。快行動起來吧! (幼兒操作)

  (3)聽好哦,時間馬上就到了:5、4、3、2、1,停!互相看看,誰撕的面條又快又多!

  (4)小結:有的小朋友撕的面條很多,有的小朋友撕的卻很少。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來找找衛生紙上藏著的.小秘密吧。

  2.觀察衛生紙的紋路,再次嘗試玩“撕面條”。

  (1)請你們拿一張衛生紙看一看、找一找,發現了嗎?這一條一條線就是衛生紙的紋路。試著用手摸一摸它的紋路,然后放回籃子里。(教師巡視檢查)

  (2)好,誰來幫我找到這張衛生紙的紋路?畫一畫,按照這個方向撕一撕。撕成又細又長的面條了嗎?換個方向再試試,把上面的紋路撕斷。

  (3)出示兩張畫好紋路的紙,讓幼兒明白豎線方向不容易撕,橫線方向容易撕。

  (4)幼兒重新拿一張衛生紙“撕面條”。

  3.玩“紙繩拎水桶”的游戲,初步體驗紙繩力量大。

  (1)剛才我們用衛生紙玩了撕面條游戲,我還想把它變成紙繩來玩游戲呢,你們會把它變成紙繩嗎?誰來試試?(請一幼兒示范)

  (2)他用了什么方法把衛生紙變成了紙繩的?(先卷后擰)

  鼓勵幼兒做紙繩,嘗試提水桶。

  (3)(出示油桶)衛生紙做成的紙繩能拎起這桶水嗎?

  (4)有人說可以,有人說不可以,到底怎樣,我們來試試吧!

  (5)請小朋友用剛才的方法將衛生

  紙做成紙繩,然后來到這里拎起水桶。

  注意,手不能碰到桶。做好了就可以上

  來試一試了!將兩邊的水桶拎到中間。

  4.討論紙繩的秘密。

  (1)請拎起水桶紙繩沒有斷的小朋友站這邊,紙繩斷了的小朋友站那邊。

  (2)我給你們準備的是同樣的衛生紙,為什么有的紙繩沒有斷,有的紙繩卻斷了呢?

  拿兩根松緊不同的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尋找原因。

  (3)什么原因呢?大家討論一下。誰來說說?

  (4)究竟什么原因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從兩組幼兒手中各拿一個紙繩)

  (5)你們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同?出示兩根紙繩(一根沒有斷,一根斷的)。

  (6)我們試著按卷的方向撕一撕。

  斷的紙繩撕一撕,怎樣?這樣做成的紙繩,看,1、2、3,紙繩斷了。

  沒有斷的紙繩撕一撕,沒有斷。這樣做成的紙繩怎樣?不容易斷。

  原來,容易撕的擰成紙繩就容易斷,不容易撕的擰成紙繩就不容易斷。

  (7)現在你們會做有力量的紙繩了嗎?誰來告訴大家。(再次鞏固)

  (8)知道了這個秘密,我們再來試一試。記住,找準方向,擰得越緊紙繩力量就越大。

  (9)和好朋友拉一拉,看你的紙繩是不是夠力量。如果紙繩斷了,趕快找出原因,重新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請幼兒用有力量的紙繩把水桶拎到活動室的兩邊。)

  5.嘗試拎兩桶水。

  (1)小小紙繩可神氣啦!它說還能拎起兩桶水呢!行不行?誰來試試?

  (2)一幼兒用一根紙繩拎兩桶水。(如果沒斷,說明紙繩力量大;如果斷了,說明什么?)

  小結:是啊,一根紙繩的力量有限,團結起來的紙繩力量會更大!

  6.經驗拓展,玩“運水桶”比賽。

  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將幼兒分成兩隊,運水桶接力比賽。

  可以增加難度——合作運水桶。(找一個好朋友,把兩根紙繩變成一根,兩人合作運兩桶水。)

  7.活動延伸。

  師:紙繩雖小,它的力量卻很大!我們帶它到外面去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拎起比水桶更重的東西,好嗎?

  帶上你的籃子,撿起地上的垃圾,拎起水桶,出發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了解池塘周圍環境的構成,以及它們與池塘的關系。

  2、體會圖畫的多重線索。

  3、 能按照由近及遠、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1、了解郊區與城市之間的區別,見過郊區的美麗風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了解青蛙是兩棲動物。

  3、遮擋文字的大書。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1、與幼兒聊聊郊區與市區風景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風情一位住在郊區的`幼兒介紹自己家周圍環境特點。最后,告訴幼兒,有些地方,即使我們沒有去過,但也可以通過看照片、交談等方式來了解相關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讀書名后,請幼兒說說圖畫中是什么地方呢?有誰?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圍還有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呢?

  閱讀圖畫

  圖文共讀:遮擋文字,請幼兒描述圖畫信息。在描述后,出示文字進行閱讀。

  1、分別閱讀1——14頁。

  2、齊分享。

  3、帶領幼兒再次瀏覽一遍大書,請幼兒回顧池塘邊分別來了哪些動物,它們跟小青蛙說了些什么?現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嗎?

  教學反思

  本書中每幅圖上都有與下一頁相關聯的部分,動物的身上的果實暗示著它們來自何處。在景物的那一頁里,畫面的角落里都畫有下一場景,也預示著下一頁會出現什么動物,這是這一讀本的一條主線。于是,我在活動中先提問:“誰來了?它身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細節。隨后又進一步拋出預測性的問題:“它可能從哪兒來?你怎么知道的?”讓幼兒根據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如此反復出現兩三次之后,幼兒就明白了,每一頁都有通往下一頁的線索,他們就開始主動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頁,他們就能說出:“熊來了,它最愛吃蜂蜜了,下一頁一定有蜂窩。”“蜂窩后面是蘿卜地,等下小兔子要來了。”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后,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 教幼兒學會詩歌,讓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 豐富詞匯:熱鬧、湊、腦、瞧、捧、懂、翻。

  3、 幼兒能正確地判斷出一些不良的習慣。

  準備:

  字卡、掛圖

  過程:

  一、 學習兒歌

  1、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書嗎?”“那你們都是怎么看書的?”(幼兒自由回答)

  2、 “有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看書,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樣看書的?”(出示兒歌)

  3、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兩遍。

  4、 提問的形式,讓幼兒討論、回答。說說詩歌里說了一些什么?

  1) 小珍是怎么看書的'?小貓看見了怎么樣?

  2) 小寶是怎么看書的?小狗看見了說了一些什么?

  3) 你們喜歡誰?為什么?

  5、 認識詞匯:熱鬧、湊、腦、瞧、捧、懂、翻

  1) 認識詞匯:熱鬧、湊、腦、瞧、捧、懂、翻

  2) 讓幼兒給字寶寶找“家”,讓它們住回自己的“家”里

  6、 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詩歌,要求幼兒朗誦時不要拖音。

  二、 游戲:

  游戲:我知道

  規則:教師把幼兒平時的一些好習慣和不好的習

  慣寫下來,讓幼兒看了字條后,說出是好習慣或不好的習慣,如:吃飯挑食(壞習慣)、自己收拾玩具(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左邊和右邊。

  2、能遵守活動規則,聽到信號后及時做出反應。

  3、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讓幼兒認識左右。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數學用書第七頁,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

  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

  二、區別以自己身體為中心的左右

  1、區別左右手。

  (1)請小朋友舉起拿筆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請伸出左手搖一搖。

  (3)游戲:聽口令舉手

  (游戲中增加難度,說相反:我說左手,你舉右手等。)

  2、區別左右腳。

  (1)交流身體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腳)

  (2)競賽游戲:點鼻子。

  (游戲中增加難度,說相反:我說左眼,你點右眼等。

  (3)小結:知道左和右,左手這邊是左邊,右手這邊是右邊。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1)你的左邊是誰?在活動室里你的左邊有什么?

  (2)你的右邊是誰?在活動室里你的右邊有什么?

  2、改變方位再交流左右邊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1、教師用左手拿一本書,請幼兒說說書在老師的哪只手。

  2、討論:書是在老師的左手,為什么許多小朋友會認為書是在老師的右手呢?

  (讓幼兒知道:當自己和別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的左邊和別人的'左邊不在一個方向)

  3、請個別幼兒拿書,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書的。

  五、幼兒操作

  1、打開幼兒用書,說說圖畫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書的。

  2、將用左手拿書的小朋友圈出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水娃娃漫游記"的主題正在進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記"的游戲時,積累著關于水的經驗,也生成了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孩子針對“鐵在水里會沉下去的”經驗,提出了“為什么鐵做的船會浮在水面上呢”的問題,于是,就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個大玻璃缸和若干個大水桶。’

  過程與指導

  一、在幼兒園里收集5種東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園中、操場上尋找,并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如看見別人在花園里撿鵝卵石,自己就去撿樹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東西,豐富多樣。

  二、假設沉沉浮浮

  老師:前一陣子,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水的游戲,昨天,我們每個人又在幼兒園里找了5樣東西,現在我們來告訴大家,你手上的5樣東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來的?幼兒講述,老師記在白紙上,記錄方式是幼兒認同的。

  ——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復。有不同意見的在旁邊打個問號“你們同意嗎?"“有人反對嗎?’’引發孩子的思維沖撞。

  三、驗證假設

  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把這些問號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嘗試有問號的物品的沉與浮)

  幼兒:(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來)你讓它灌滿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來)啊,它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積木)啊,是浮起來的。用手撳到水底……啊,還是浮上來的。是的呀,木頭積木就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樣子就浮上來了。(我來試試)啊,浮起來的。擦掉問號……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師(小結):其實啊,有的東西在水里,這個樣子是沉在水里的,那個樣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鐵和船……

  ——傳達相對的觀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

  1、老師:你有沒有辦法將你手中的1件東西在水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嗎?想辦法改變它在水里原來的樣子(重復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思維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也可以一個人去試試,然后把它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無意識的行為。

  3、說說自己的實驗,并展示自己的記錄。

  ——其間,老師不斷總結。如:××泡沫板原來是浮起來的,在它上面加了鵝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魚兒:我的塑料袋本來是浮起來的,我加了鵝卵石,又加了積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塑料袋積木會沉下去嗎?我們試試。

  眾幼兒:沒有用的。為什么?

  幼兒1:那是因為,幫忙的東西和它是一個樣子的……對,就是浮的東西一定要請沉的東西幫忙。

  老師(小結):是啊,要改變一件東西在水里的樣子,一定要請一件和它不一樣的東西幫忙。

  ——在得出一個結論的基礎上,再引發一個更深而正確的認識。

  老師:拿一個紙盤,(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塊橡皮泥幫忙(把一塊小的橡皮泥放在紙盤里,紙盤沒有沉)它沉了嗎?怎么回事?

  幼兒: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

  老師:(輕輕地重復,以反問的語氣,引發孩子對這句話準確性的質疑)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重音放在“盤子"兩個字上),.

  幼兒:放上去的東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盤子)浮上來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同意嗎?很好。

  4、比較熟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沉浮現象。

  ——了解沉與浮的另類現象中,認識更廣闊沉與浮的現象。

  老師:你們剛才讓一樣東西改變它原來的樣子,都請別的東西幫忙的,我現在……

  幼兒:(搶先)我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幾個洞。

  老師:哦,她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嗎?

  幼兒: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進去了,水很重,水幫了忙了。

  老師:啊,你還是請水幫忙了。我現在不請東西幫忙。這是一同事互動

  很喜歡應老師將“郵票”作為一種文化,來傳遞給幼兒知識。的確“郵票”的功能是明顯的,其內涵則更豐厚,所以將其作為一種學習資源來開發,從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可以值得探討的問題,如郵票上的圖案、郵票上的數字、郵票的使用過程、郵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郵票"為線索,將引出的眾多問題,設計成教學活動,并以主題系列形式展開,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多途徑地培養幼兒綜合學習的能力。

  看了應老師的活動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動也是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機會與之切磋。

  由于本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欣賞郵票、嘗試制作模擬紀念郵票,我們就將活動分成四個步驟來完成:

  1.收集郵票以及相關物品一觀賞郵票及相關物品一尋找我們的問題一展開討論、征集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解決一些爭議小的問題)

  2.欣賞集郵本一集體討論一共享經驗

  這里教師預設的問題有:.

  我們看到的郵票和平時信封上的郵票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從郵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圖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圖案?

  孩子們補充提問可能有:

  這些郵票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為什么有的郵票是四張連在一起的?

  為什么沒有把它貼在信封上?

  為什么爸爸讓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討論之后,師生共同小結:很多郵票是將一些有意義的人和事作為圖案,把它設計在郵票上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它。人們把前階段域學習中,幼兒個別探索實踐,有了較多的感性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幼兒產生了強烈的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師組織了集體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選材料、自帶問題開展“假設沉沉浮浮"的活動。教師采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從孩子中來,回孩子中去",創設積極互動的好時機。時而幼兒接納同伴的想法;時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兒爭執,思維的碰撞在此萌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質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養;一個互動學習的契機也在此產生,向同伴學習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最后,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采用集體驗證的方法,這為后面個別試驗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變物體原狀"這一環節,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挑戰。幼兒帶著新任務,有的幼兒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記錄方式;有的幼兒則自己創造;也有的幼兒觀察模仿同伴,幼兒個個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再次交流分享時,教師嫻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組織策略,能根據幼兒的特點及時地調整與應對,較好解決點面問題,一個幼兒介紹,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再次創設生生互動,有效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接近尾聲,教師預設“熟雞蛋的沉浮”,是教師再次尋求突破,引發幼兒更多創意的又一舉措。

  應該說“沉沉浮浮"是一節傳統常識課,但此次活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活動自始至終都呈現出高度的動態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的素質、教育藝術讓觀摩者贊嘆,幼兒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學素養同樣讓觀摩者感到欣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靈敏度。

  2、鍛煉幼兒的思維和觀察能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風的能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1、觀察幼兒今日穿著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相應問題

  2、準備好少于今日人數一人的椅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規則介紹

  1、所有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圍成一個圈

  2、站在中心的一個小朋友說:“大風吹”,其他小朋友回答:“吹什么?”

  3、中心的小朋友就提出條件(例如:吹走紅色衣服的小朋友)

  4、符合條件的小朋友就要離開自己的座位去搶別人的位子

  5、多出來的小朋友進行下一輪的提問

  二、游戲問題設計

  1、觀察小朋友的特征,例如衣著、發飾等

  2、發揮出更多的想象、思考,不僅在衣著,也可以在名字等方面提出條件

  活動提示:

  1、要注意少一張椅子

  2、再幼兒提出重復條件的時候,給予一些提示和引導

  活動分析:

  1、大班孩子觀察的能力相對很好了,他們能夠發現不同幼兒之間的相同點

  2、但是有些幼兒為了提問或者好玩,不去搶位子,導致了一定的混亂

  3、有些幼兒的`能力相對不足,輪到自己提出條件的時候就有些遲疑

  反思調整:

  1、通過引導大班的孩子能夠對自己的同學進行觀察并且提出很多的問題,但是也有出現混亂的時候,此時需要老師去引導,勸說一些幼兒遵守秩序

  2、每個幼兒在觀察和表達能力上也是有差異的,因此老師需要提供一定的引導和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標:

  1.能初步用排比方式創編兒歌,體現對標志的認識。

  2.積極參與班級討論,嘗試共同創編兒歌,體驗創編兒歌的樂趣。

  準備:

  1.幼兒對各種標志顏色和作用有了了解。

  2.標志卡片。

  3.紙、筆。

  過程:

  1.鞏固對標志的了解。

  出示標志卡片,說說標志卡片的顏色和含義,進一步知道標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創編兒歌。

  a.教師念兒歌上半部,激發幼兒創編下半部的愿望。

  媽媽告訴我:標志是我們的好朋友。

  它雖然不會說話。

  卻能告訴我們:這是什么地方?

  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標志,真能有這么神奇嗎?

  b.幼兒集體創編兒歌。

  c.啟發幼兒從標志的顏色、作用入手來創編兒歌。

  d.從一方面入手(如:黃色的標志是警告……),共同來創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對物體的簡單特征進行概括

  2.建立"10"以內數字的守恒概念

  活動準備

  1.紅金魚,黑金魚各八條,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各九個,顏色,排列形式不同),數字卡"8,9,10",各種印章。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入:池塘圖片。

  提問:請問這幅圖是什么地方?夏天快到了,這個地方會有什么小動物呢?

  2.初步感知數的守恒。

  (1)出示紅金魚和黑金魚各8條,引導幼兒分別點數紅金魚和黑金魚的數量。

  提問:游來了兩群金魚,請問是什么顏色?數量多少?一樣多嗎?

  小結:雖然他們顏色不同,但都是八條,數量是相同的。(出示數字卡"8")。

  (2)出示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引導幼兒分別點數每張圖片中物體的數量。

  提問:這三張卡片有什么不同?(從顏色,形狀,排列上引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什么地方相同?

  小結:雖然他們顏色,形狀,排列形式不同,但都是九個,數量是相同的。(出示數字卡"9")。

  3.做實物卡(1)教師出示數字"10",示范用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2)幼兒操作,用不同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4.幼兒交流,討論,從做的實物卡中,發現了什么規律。教師選出3個幼兒印章實物卡,進行總結:物體數量不因為他的排列,方向,位置等發生變化而變化。

  活動反思:

  1.圖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師展示印章"10"的實物卡時,應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樣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感恩》 大班感恩教案03-03

幼兒園大班d的教案大班l的教案03-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2-05

《幼兒園大班》教案08-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5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9

幼兒園體育教案大班教案11-22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8

大班綜合教案:幼兒園樹木統計_大班綜合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