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社戲》教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八年級《社戲》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社戲》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構想】
學生在學習魯迅的這篇篇幅較長,內容較深,時代氣息不濃的文章時,老師能否找到一種辦法來喚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和熱情呢?又怎樣讓這堂課開放而有活力呢?于是我考慮到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注重對文本的閱讀,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在閱讀活動中,讓學生展開思維,體會、理解、感悟、思考,這樣才能理解材料,理清層次,體會作品的深刻內涵,這樣本文的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2.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積極探索,主動實踐,大膽表現自己的感悟、心得,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就會注重學生的個性檢驗,凸現新課標的倡導精神。
3.語言的品味,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是重點,讓學生在已有的閱讀基礎上細細品味,引導學生從字句、修辭等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不光品味到其中的景色美,還能品味到其中的人性美等。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受文中的思想內涵。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難點:正確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準備]
1.查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查閱有關紹興“社戲”的資料,了解這種鄉村戲劇。
3.搜集魯迅的有關文章,并將優美文段摘抄下來。
[教學安排]
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發興趣,導人新課
(播放《童年》的音樂)師: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惜和回憶的美好時光,童年的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這兒有一首詩是這樣來寫童年的:“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床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啊,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冬,永在我記憶的深處。(音樂停止)
是啊,人們回憶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像魯迅這樣的斗士,回憶起童年的往事,筆調也是溫馨的,這可從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看出來,今天我們就一起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富有詩意般語言的導語,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可迅速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教材,引發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自選一個角度,概括一下全文的內容,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表達。分四人小組合作解決。(提示:可從“時間”、“事情”、“懷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生1:圍繞課題,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全文這樣安排的:看戲前——看戲——看戲后。
生2:從事情的角度來看:隨母歸省——釣蝦放!獞蚯安ㄕ邸囊剐写峡磻颉獨w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師:歸納得非常準確,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生1:文中寫“消夏”。
生2:掃墓完畢之后。
生3:羅漢豆成熟。
生4:兩岸的豆麥。
師:那么準確地說應該是什么季節?
生齊答:春末夏初。
師:本文的詳略是怎樣安排的?
生1:詳寫的有: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略寫的有:隨母歸省、釣魚放牛、六一公公送豆。
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生1:因為從題目來看課文主要寫看社戲,與此緊密聯系的詳寫,關系不大的略寫。
師:很好,我們寫作也應該這樣圍繞中心去選材。
(本文篇幅相對較長,內容豐富,學習這類文章,首先應理清脈絡,分清主次,培養學習的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篩選信息,這很重要,也是基本的學習方法。)
三、細讀課文,情感共鳴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每讀一段,就以四人小組談談自己是否有過和魯迅先生一樣的童年生活體驗,并在筆記本上做記錄,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討論記錄。然后代表發言,(先讓學生簡要說說文中作者的童年趣事,再談自己的體驗。)
生1:我回老家時,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媽媽不再逼我寫作業看書,是真正的放假。
生2:我的老家在農村,每年暑假我都要回老家過一段時間,那里有好幾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每次我們去釣魚,如果我釣不到,他們總要把魚分一部分給我,還把自家地里的香瓜、西瓜偷偷摘給我吃,我覺得他們像阿發一樣,對我很友好。
生3:農村里的孩子不怕豬狗雞牛羊,我很膽小,他們常笑話我.有時還故意逗我。
生4:我小時候向人家要東西,得不到滿足時,就一哭二鬧三不吃飯,最后父母無奈只好答應我。
生5:鄉村的夜色里水氣很大,帶著潮濕的味道很清爽。
生6:看一些看不懂的不感興趣的電影或戲曲時,往往不是睡覺,就是買很多零食吃。
生7:我們家對門是位退休的老奶奶,我父母有時出差,她就讓我去她家吃飯,好幾次,我父母送東西給她,她都不要,我覺得她就像文中的六一公公,有一顆慈愛的心。
師:同學們,聽到你們的體驗,我知道,你們已穿越了百年的時空隧道,走近了魯迅,和魯迅一起交流大家共同的童年體驗,一起歡樂,一起留戀,一起陶醉,一起遐想。心靈在碰撞,感情在共鳴,文章為什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激起我們這么多情感體驗呢?
生1:魯迅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我似乎回到了童年,寫得好。
生2:我認為本文的語言很優美。
生3:我認為本文的景物描寫很細膩生動。
生4:我認為文章人物形象刻畫得很成功。
生5:我認為結尾寫得好。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薄白鹬貙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從而開辟語文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與感受走進語文課堂,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教師的引導,既非灌輸包辦代替,更不是強加給學生,而是在合作中探究,對話中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四、精讀課文,欣賞品析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夏夜行船”和“歸航偷豆”有關段落,把表現“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別摘出來。
(學生朗讀并記誦美句)
師:誰來說一說“我”所見的句子?
生1: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生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生3:……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生4: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
生5: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霜罩著了。
生6: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師:找得很多,誰來說說“我”所聞的句子?
生1: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生2: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生3: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
生4:連夜漁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師:很好,誰來說說從嗅覺角度來寫的句子?
生1: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師:不錯,那么從感覺角度來寫的,誰來說說?
生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生2: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生3: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色里。
生4: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師:同學們看書都很仔細,這些語句作者寫得很美,美詞美句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請自選一段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讀一讀,然后用“我覺得(美詞)用得好,在它寫出(或表現了”的形式對你選讀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交流。
(學生自讀課文,體驗感悟、討論交流。)
師:誰來將閱讀的感受說出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生1:我覺得“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師:很好,你從色彩的角度,讀出了月色的美好,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生:舒緩的。
師:好,你來給我們讀一下,要音樂嗎?
(學生點頭,教師播放江南水鄉月色畫面及舒緩的音樂,學生輕緩地有感情地朗讀。)
師點頭贊許:他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了那個朦朧的月夜,好,讓我們也一起“朦朧”一下。
(眾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如氣味、聲音、動態等方面來品味,誰再來談談。
生1:我覺得“清香”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生2:我覺得“潺潺”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水聲美。
生3:我覺得“宛轉”、“悠揚”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笛聲美。
生4:我覺得“起伏”、“踴躍”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連山的動態美。
生5:我覺得“躥”、“喝采”用得好,好在它們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生6:我覺得“自失”、“彌散”用得好,好在它們表現了“我”的陶醉之情。
生7:我覺得“回望”用得好,好在它表現了“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師:同學們的感受很真切,剛才我們對文中的兩個精彩的段落進行了由句到詞,由粗到細的品讀,感受了江南水鄉的溫柔秀美,我們在讀的時候還要思考,這些自然環境描寫對作品主題的表達有什么作用?請大家思考并討論一下。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后發言)
生1:寫兩岸連山向船尾跑去了,從寫連山的向后跑表現出船前進之快,“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表現了急欲看到演戲的心情。
生2:“我”乘航船去看戲途中曾產生過兩點誤認: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誤認為趙莊,一是把“漁火”誤以為戲臺上的燈火。心急才產生誤認,寫這兩點,既構成情節的曲折,又進一表現“我”急欲去趙莊看戲的心情。
生3:看戲歸來小朋友一面議論戲子,或罵,或笑,一面搖得那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表現了對看戲仍然興趣很濃,愉快興奮。
師:說得很好,這幾段,從嗅覺(清香)、觸覺(撲面吹來)、視覺(朦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聽覺(歌吹)、想象(戲臺、漁火)寫出江南水鄉月夜的特征。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江南水鄉夜景的清新優美,使“我”的這次看戲更具有獨特的韻味,既寫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欲看到社戲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師:好,想象一下一個清新秀美的月夜,一場精彩的戲正在開演,而你還在看戲的途中,帶著這份情感,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看著畫面,朗讀一下這部分景物描寫的句子。
(眾生齊讀)
師:本文不僅情節吸引人,自然環境描寫細膩,更塑造了一些熱情的伙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
請同學們運用“我喜歡文中的(人物),因為他(他們)(評論其性格的品質),比如:(舉人物表現的句式,寫三言兩語,勾勒人物形象),請結合課文合作討論后寫話。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
生1:我喜歡文中的雙喜。因為他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并且“寫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
生2:我也喜歡雙喜,因為他像小領袖,敢于負責,比如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生3:我喜歡文中的阿發,因為他純潔無私,比如午夜歸航時,阿發以“我們的(豆)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
生4:我喜歡文中的六一公公。因為他淳樸厚道,熱情好客。比如,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輕加責備,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是“應該的”。
生。5:我來補充一下,還有他親自送豆給“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
師:剛才同學們談的都是有名字的,文中還有一群沒有名字的小伙伴,有誰喜歡?
生6:我喜歡,因為他們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游戲。
生7:我也喜歡,因為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
生8:因為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后,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瘌子”的辦法。
生9:因為他們很能干,比如寫開船和歸航時的動作“點、磕、上、架、徑奔、拔、點退、回轉、躥”.這些動詞的描寫說明他們駕船動作的熟練和技術高超、水性好。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進一步了解了閱讀課文的方法,情節要從多角度來概括,閱讀時要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精讀美文,要注重品析,分析人物時.要注重人物形象是否鮮明、典型,這樣頭緒才會簡化,結構才會優化。整體才會美化,對同學們的概括能力、品味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合作能力都進行了訓練,相信會對以后的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主動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發現文本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輔之以教的指導點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合作意識、探究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同時,由句到詞,由粗到精的品讀。感受了江南水鄉的溫柔、秀美,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品味、口頭表達能力。)
五、抓準文跟,明確中心
師:本文主要是寫看社戲,那么我們來看戲好看么?
齊:不好看。
師:請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談談為什么不好看?
生1: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沒翻。
生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
生3:最怕看“老旦”,但她還是不停地唱著。
師:好,這些都正面表現了戲不好看,還有從側面表現戲不好看的嗎?
生:有,男孩子的“喃喃的罵”、“不停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動作、神態描寫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師:戲不看,豆好吃嗎?
生:不好吃,水煮鹽拌,連五香粉都沒放。
師:去看戲,不盡興,豆也不好吃,但文章結尾“我”卻說“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看似矛盾的結尾,你是如何理解的?請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
生1:這個“好”,我的理解是有雙喜、阿發這樣的好朋友陪我,使我難忘。
生2:這個“好”我認為是農村美好的景色,使我流連忘返。
生3:這個“好”是因為我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沒罵我們,還送豆給我吃,表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
師:你們的回答真讓人滿意,“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獨特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正是這結尾道出了人生共同的體驗和感受,也是這句話使我們想起自己逝去了的童年,撥動了我們的心弦,點燃了我們追憶童年的情感之火,使作者與讀者融為一體,進出了耀眼的火花,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處。
(借助自己白爭閱讀體驗,說出自己的感受,領悟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在領悟中得到情感的升華。)
六、拓展延伸,交流材料
師: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希望擁有一個怎樣的世界?
生1:我希望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
生2:我希望人與人之間不應有隔閡、有恩怨。
師:對,你們的希望和作者一樣,希望世界充滿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愿這人間真正充滿愛,F在請將你們課前查找的資料互相交流。
(教師邊巡回邊查看)(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獲與感悟走向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學生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強化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精神。)
七、布置作業
魯迅先生用細膩而優美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段江南水鄉的童年生活,抓住了人們對童年生活無限懷念的共同情感體驗,與我們一同唱起童年的歌,穿越時空的隧道,我們才發現嚴肅而深沉的魯迅的童年和我們一樣充滿著童真童趣,我相信大家通過本文的學習,一定會寫出一篇佳作——《我的童年》。
(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讓學生展示自己、認識自己。)
【教學后記】
在本文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本文:
1.導人新課的這一環節,用聲情并茂的語感、優美的文辭、舒緩的音樂,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能迅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課文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并調動了學生的人生體驗,體現了新課改的新理念,由于這篇課文較長,內容距離我們的時代很遠,所以我就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去細讀課文,并分四人小組,談自己是否有過和魯迅一樣的經歷,終于碰出了情感的火花,走近了魯迅的童年,并開始欣賞他、贊同他。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3.美文欣賞的引導。在這個環節中,首先在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激情中再去精讀課文,力求學生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而不是教師、文本、教參強加給學生的東西,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合作意識,主動探究的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
1.學生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生字、生詞和查看有關社戲的資料完成情況還可以,但摘錄魯迅文章中的優美片斷完成的情況不理想,通過了解,是因為很多學生對魯迅的文章讀不懂,不能體會其中的含義,有時代的距離,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們都紛紛表示愿意去欣賞一下魯迅的文章。
2.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他們該讀什么樣的書,該懷著怎樣的情緒去閱讀名著,架起一座學生走向名著的橋梁,我覺得我在教學中滲透得不夠。
【八年級《社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八年級《社戲》教案設計06-16
《社戲》教案設計08-26
《社戲》的教案設計07-14
社戲的教案設計07-14
《社戲》教案設計精選07-14
社戲-教案設計精選07-14
社戲-教案設計07-14
社戲 的教案設計07-14
社戲教案設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