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23 09:44:04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除加、除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3、運用分數乘除法的相關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準確地進行簡便計算,運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運用分數乘除法的相關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溫故案

  一、知識要點:分數乘除法、倒數、比。

  1、分數乘法的意義:(1)分數乘整數,就是求幾個相同 的 的 運算。

  (2)一個數(整數或分數)乘分數,就是求 的 是多少。

  2、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 ,就是已知兩個因數的 和其中一個 ,求另一個 的運算。

  3、分數乘法的計算(分數和整數相乘、分數乘分數)。

  因為整數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是用 相乘的積作 ,用

  相乘的積作 ,能約分的要先 ,然后再計算。

  4、分數除法的計算(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

  在分數除法中,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 。

  5、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分數的簡便運算:分數乘法中進行分數的簡便運算時經常要用到的運算定律有 。

  6、分數四則混合運算:(1)乘除混合運算的,遇到除以一個數,就轉化成 這個數的

  然后采用一次約分的方法計算。(2)四則混合運算的,按先 后 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有括號的,先算 ,再算 。

  7、倒數的意義和求倒數的方法: 互為倒數;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1的倒數是 ,0有倒數嗎?

  8、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兩個數 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在兩個數的比中,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 ,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 ,兩者相除多得的商叫做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 或 相同的數, 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9、比和分數、除法的關系。

  比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除法

  分數

  鞏固案

  二、跟蹤練習

  (一)填空題:

  1、40分=( )小時 3/5千米=( )米 23×( )=1 1.5和( )互為倒數。

  2、 ( )∶8=1.2∶( )=0.75=( )÷6=( )折=( )成

  3、把一根4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米,每段占全長的( )。

  4、把鹽和水按1∶19的比例配成鹽水,鹽占鹽水的( )(填分數)

  5、一根鋼材長6米,若用去1/2米,還剩( )米;若用去它的1/2,還剩( )米。

  6、甲數是乙數的1.6倍,那么甲數和乙數的比是( )∶( )。

  7、從甲地到乙地,客車要行4小時,貨車要行5小時,客車和貨車的速度比是( )∶( )。

  8、一個數的2/3是24,這個數的'5/6是( )。

  (二)判斷題:

  1、1米的1/2 和3米的1/2 一樣長。( )

  2、兩個分數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數。( )

  3、如果a÷b=4 ,b就是a的4倍.( )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10%。( )

  5、王芳看一本200頁的童話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5,第二天應從40頁看起。( )

  (三)計算:

  2×3/4= 3/8×6= 3/10×2/3= 7/25×15/14= 6/13÷4= 5/7÷5/2=

  30-1.6÷4/15= 3/5×1/2+3/5÷1/2= 1/5÷6/25-7/2×2/8= (0.75-3/16) ÷(2/9+1/3)=

  (四)列式計算:

  1、8的2/7與5/7的8倍的和是多少? 2、18的5/27減去3/7是多少?

  3、2/3與5/12的和的6/7是多少? 4、42的6/7與21的1/3的和是多少?

  (五)簡單應用:

  1、有一個長方形的花壇,長是3/4米,寬是長的2/3,這個花壇的寬是多少米?面積是多少?

  2、李叔叔錄入論文,3小時錄了這篇論文的1/3,照這樣的速度工作8小時,可以錄入這篇論文的幾分之幾?

  3、一共有240千克水果糖,每袋裝1/4千克,才裝完了3/4,他們已經裝完了多少袋?

  知新案

  1、某鞋店進來皮鞋600雙。第一周賣出總數的 15 ,第二周賣出總數的 38 。

  ⑴兩周一共賣出總數的幾分之幾?⑵兩周一共賣出多少雙?⑶還剩多少雙?

  2、六年級同學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六一班捐了500元,六二班捐的是六一班的45 ,六三班捐的是六二班的 98 。六三班捐款多少元?

  3、一件西服原價180元,現在的價格比原來降低了15 ,現在的價格是多少元?

  4、希望小學三年級有學生216人,四年級的人數比三年級多 29 ,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卷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卷尺,并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后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測量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長度單位“米”是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米”比“厘米”機會少,度量時也比較困難.

  教學一開始,在復習厘米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測量較大的物體課桌的長度,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測量,非常不方便,使學生體會到需要較大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認識米,通過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體的1米高,1米長,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米卷尺,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體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量出2米、3米、……的繩子來.

  第二層次,根據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學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數一數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并通過1厘米、1米線段的對比,學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為熟記它們之間的進率提供鮮明的表象.

  第三層次,指導學生用米尺量較長的物體,由于距離比較長,所以采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要領.最后通過選擇合適單位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米、厘米兩個長度單位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信息窗三。

  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學習是建立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以及初步掌握萬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之上的。教材呈現的是小女孩參觀姥爺的花圃的情境。藍天、小鳥、蜻蜓、樹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活畫卷。通過圖中提供的各種花卉的棵數和已賣出花卉的棵數,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綜合應用萬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題思路。

  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混合運算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用,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談話:同學們,這兩天我們和小麗一起來到了姥姥家,給姥姥、姥爺帶來了禮物,還參觀了養鴨場。今天,我們再和小麗一起去姥爺的花圃看一看,好嗎?

  (課件顯示不出現數學信息的畫面)

  談話: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嗎?你都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和情景圖的引入,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動(買禮物—參觀養鴨場—參觀花圃)為素材,構成“情景串”,既使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又易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觀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賣出花卉的信息,提出問題。

  一串紅:上午賣出80棵

  下午賣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賣出35棵

  月 季:下午賣出78棵

  (畫面上顯示出已賣出花卉的信息 )

  談話:很多人都來買姥爺種的花,姥爺細心地把每天的賣花情況做好記錄,這是其中一天的記錄。仔細觀察,你都發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一串紅一共賣出多少棵?

  (2)這三種花一共賣出多少棵?

  (上述問題可直接讓學生口頭列式解決)

  談話:看到這些賣花的信息,你還想了解點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1)這些花原來各有多少棵?

  (2)賣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師隨著回答 板書:各剩下多少棵?)

  (學生能談出想法即可,如果談不出教師也不必勉強。)

  談話:小麗也想了解還有哪些信息,我們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設計意圖]先出示關于賣花的信息,目的是讓學生簡單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動地想到“原有的-賣出的=剩下的”這一數量關系,自然而然地教給學生一種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對信息的選擇也多了幾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問題。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紅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紅少180棵

  (畫面上補充顯示其他信息 )

  談話:現在你又發現了什么?從中了解到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發現:

  (1)一串紅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據一串紅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來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據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來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談話:我們從圖中了解到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關兩步計算的問題嗎?(學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問題)

  (1) 一串紅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來山菊花和一串紅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來一共有多少棵?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

  [設計意圖]將信息分層次地出現,有助于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條理地分析、整合、梳理。這樣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照顧到個體差異。知識的呈現過程層次清楚,能組織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中來。

  3、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談話:大家提出這么多問題,真棒!下面我們先來解決“一串紅、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嗎?

  (1)解決問題:“一串紅剩下多少棵?”

  談話:要求出“一串紅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嗎?

  引導學生回到情境圖中找到合適的信息,并列式解決問題。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紅原有450棵減去上午賣出80棵,再減去下午賣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②先求出一共賣出多少棵,再用原來的'-賣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時講清思路,鼓勵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倡導算法多樣化。

  (2)解決“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談話: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 一串紅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

  ② 山菊花上午賣出35棵。

  談話:你想怎樣解決,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內交流解題思路,并列式計算。

  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二種分析思路:

  ①從問題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來有多少棵山菊花,再減去賣掉的,算式:450-180-35

  ②從條件入手。根據一串紅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減去賣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講清解題思路即可,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450-180-35,提問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決“月季剩下多少棵?”

  談話: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時由板演的同學當小老師,講述解題思路以及計算方法。

  (4)讓學生口頭解決剩下的其他幾個問題。(重點讓學生說清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本信息窗呈現了豐富的信息,學生通過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許多不同的問題。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決定從分析“賣花”信息入手,著重解決“三種花各剩下多少棵?”這一問題。其中“一串紅剩下多少棵?”對于學生來說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較而言較難理解一些,因此解決時教師引導學生找信息,小組合作分析解題思路;至于“月季還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學習做基礎,解決這一問題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自主練習第1題。

  以“開小火車”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算,增強團隊意識。

  2、自主練習第2題(如果時間充分,可再補充一些混合運算式題)

  以“爭奪小紅旗”的形式組織學生獨立計算,小組訂正。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小紅旗多。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比賽的特點,將枯燥無味的式題以比賽的形式出現,既調動了學生計算的興趣,又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同時倡導小組合作交流、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四、課堂總結。

  談話:這節課大家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一)教師提問: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些圖形面積的公式是什么?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

  5.642=11.2(平方厘米)

  答: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1.2平方厘米.

  三、質疑調節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

  (1)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2)求三角形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還有別的方法嗎?

  (演示課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饋練習

  (一)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求畫斜線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是: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2、注意滲透轉化的思維方法和平移的思想,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活動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張長方形和三角形白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學生以長方形的.一條邊為三角形的底,畫一個最大的三角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2.引導學生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沿著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3.啟發學生將三角形折成兩個長方形,并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4.分小組討論這種方法與新課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異同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別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里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里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系。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么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關系?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4)你發現了什么?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小學數學教案【薦】07-20

【精】小學數學教案09-01

小學數學教案【熱】09-01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