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9~31頁內容。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乘除混合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通過交流,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重點:
根據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選擇相應的簡算方法使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為了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你們喜歡這個活動嗎?(喜歡)老師了解到,為了豐富“大課間”的活動內容,學校最近又新買了一些體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嗎?(想)
師:請看情境圖,學校都買了哪些體育用品?
1.仔細觀察,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
生1:學校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學校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還看見一筒羽毛球上寫著“一打裝”。
師:“一打”是多少個?(12個)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問題: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將學生置身于“大課間”活動的現實情境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
1.教學教材29頁例8(1)。
(1)解決“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讓學生找出解決此問題所需的條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說明解題思路。
(3)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出結果。
預設
生1: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個)
生2: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個)
生3:先擴大再縮小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個)
師: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對于最后一種方法可能說不太清楚,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擴大到原來的4倍,要使計算結果不變,應縮小到原來的)
(4)引導學生比較幾種簡便算法。
①這幾種算法有哪些相同點?(結果一樣;算法都比較簡便)
②你喜歡哪種算法?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你能應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解決問題嗎?
(5)總結: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結果都是相同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乘、除法的簡便計算。(板書課題)
2.教學教材29頁例8(2)。
(1)找到解決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
(2)引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讓學生匯報解題方法。
預設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支數求出單價。
330÷(5×2)
=330÷10
=33(元)
(4)喚起回憶,理解意義。
①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在小組內討論。
②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把兩個算式用等號連起來。
330÷5÷2=330÷(5×2)
質疑:在這個算式中,為什么“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與“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的結果相等呢?
學生借助題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球拍的支數求出單價,都能求出最終的結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5)方法選優:相比之下,這兩種計算方法哪種比較簡便?(出示課堂活動卡)
(6)引導總結,歸納規律。
學生討論、匯報后教師板書: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用字母表示為a÷b÷c=a÷(b×c)(b、c均不為0)。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變得簡便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簡便計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頁“做一做”,鼓勵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教材30頁1、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過遷移體會平方分米。
2.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初步體會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就是這個圖形包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吳江市實驗小學本部校園面積大約有2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吳江市實驗小學愛德雙語分校校園面積大約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師:看了這兩幅照片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1: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比本部的面積大。
生2: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
師:同學們,李老師工作的學校、神舟6號飛船的降落傘等我們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場來打比方,我們對它們的面積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們平時聽過或者用過這樣的比方嗎?今天,我們就從打比方入手,學習新的知識。
[思考:打比方初步滲透了這樣一種觀念:描述或者比較面積的大小如果有一個標準作參照,就可以把面積量化。這里打比方所借助的中介正是面積單位的雛形。這種比方也常見于報刊,常聞于言談,也就有利于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一種自然、親切的情感。]
二、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師:如果媽媽問我們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你準備用什么東西來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書本來打比方。
生2:我想用樹葉來打比方。
師:那就讓我們用一些物品來鋪整個桌面,看看課桌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個這種物品的大小。(指導學生分別用一次性紙杯、數學練習簿、大楷簿和樹葉等物品鋪滿課桌面,要求同一張課桌面只能用同一種物品來鋪。)
師: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來鋪的,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有幾個這種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數學練習簿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8本數學練習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樹葉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15片樹葉那么大。
生3:我鋪的是大楷簿,課桌面面積大約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鋪的是紙杯,我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40個一次性紙杯口那么大。
師:(電腦出示用四種物品鋪桌面的過程)我們一起來回顧剛才鋪物品的過程,(指鋪滿紙杯的圖)紙杯那么多,你們是怎么數出來的?
生:先數一行有10個,再數正好有4行,4 10 = 40,所以一共有40個。
師:說得真好!(指四種鋪法的圖)我們用這些物品鋪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說明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但是,看了這四種鋪法和得到的結果,你覺得有什么不妥嗎?
生:這些數都不同。
師:是啊,同樣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積的數卻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生:用同樣的物品來鋪。
師:同學們,還記得學習長度單位時的情景嗎?當時,我們用鉛筆、小刀、手來測量課桌的長,也得到了不同的數,覺得不好,后來學習了厘米這個長度單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要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就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思考:在課桌面上鋪物品,其實質是讓學生自選單位計量面積,選擇的單位不同,計量結果就不同,學生因此產生統一計量單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種物品讓學生選用,增強了不同單位,不同結果的對比度,學生統一單位的愿望也更強烈,也能突出作為單位的本質特征:同一種單位的'形狀、大小必須相同。指導學生數紙杯個數的過程,蘊伏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長度單位的引入過程,為引入面積單位尋找了另一個固著點。]
2. 認識平方厘米。
(1) 學。
師:(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板書:1平方厘米)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取出同樣的一個模型。觀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狀的?
生:正方形。
師:請用直尺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生:邊長是1厘米。
師: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板書: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號cm2來表示(板書:cm2),也讀作平方厘米。請用筆寫一寫這個符號cm2。
(2) 記。
師:讓我們一起來記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舉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示范),仔細看,用心記,閉上眼睛努力想,把1平方厘米印進你的腦海里,頭腦中有1平方厘米了嗎?
生:(齊)有了!
師:來,讓我們拿起筆,把腦海中的1平方厘米請出來,畫在紙上。(學生齊畫1平方厘米。)
師: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對照一下,畫對了嗎?不對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學生對照,修正。)
(3) 找。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紐扣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貼花紙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約有1平方厘米。
師: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個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 拼。
師: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再取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種后,再拼另一種。(學生拼圖。)
師:同桌間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嗎?你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為是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為它們都有6個1平方厘米。
師:這兩個長方形的形狀相同嗎?面積呢?
生:形狀不同,面積相同。
師:也就是說,看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個面積單位;一個平面圖形中有幾個面積單位,面積就是幾。
(5) 估和量。
師:請每人從學具籃里取出一張郵票。估計一下,一張郵票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剛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畫了一下,大約是8平方厘米。
師: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在郵票上,看看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學生發現一個人的面積單位數量不夠,于是與同桌合作。)
師:郵票的面積是多少?
生:(齊)12平方厘米!
師: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鋪12個1平方厘米。
師:請每人再拿出一張電話卡。先估計面積是多少,再用面積單位檢驗。(由于面積單位的數量不夠,指導學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積量具來測量。)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電話卡的面積。(實物投影儀展示蒙著量具的電話卡)
生:先數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 8 = 48,接下來2個半格或3個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約是56平方厘米。
[思考:五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以豐富的學習方式、流暢的活動過程、細膩的指導幫助,引導學生經歷建立1平方厘米概念的過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時還注意充分挖掘這些環節的內涵,比如,看一個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與引入面積單位時學生所產生的心理需求相呼應;再如,數電話卡面積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細致的習慣。]
3. 認識1平方米。
師:你們估計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1:太小了!
生2:應該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師:還真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猜猜看,這個面積單位應該是什么?
生:平方米。
師:能說說怎樣大小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嗎?
生: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板書)
師:會用符號表示平方米嗎?寫在本子上。(請學生在黑板上寫m2)
師:(出示4塊1平方米的布,發給每個小組1塊)每組的同學先商量,準備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什么物品,再實際鋪一鋪,看能鋪多少這種物品。
學生分組鋪物品,三個組分別鋪書本、書包、椅子,還有一個組擠著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師:請每組派一個代表介紹本組鋪物品的情況。
生1:我們組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了24本書。
師:可你們并沒有鋪滿,怎么知道要24本書的?
生1:因為一排鋪了6本,可以鋪4排,一共能鋪24本。
生2:我們在1平方米上鋪了9個書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平方米上可以站幾個人。
生:(齊)1、2、313人。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這個屏幕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3:有的電視機的屏幕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師: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生:(齊)2平方米。
[思考:用平方厘米量黑板的面積,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較大面積單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義和符號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釋或書寫,是剛才認識平方厘米時積累的經驗的即時運用。讓學生自選物品鋪滿1平方米,是教材中站人活動的拓展,也是先前課桌面上鋪物品活動的延伸。最后又回到黑板的面積,整個認識過程渾然一體。]
4. 認識平方分米。
師:你們還想學習什么面積單位?(平方毫米、平方分米等)再學一個平方分米,好嗎?你認為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怎樣用符號表示?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寫出dm2)
師:學具籃中有一個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到模型)對照這個模型,用手比畫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導學生比畫)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生1:(舉起學具籃)這個籃子的底面大約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三、 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師:下面我們做些練習來鞏固新學的知識。請看課本第79頁想想做做第2題。自己在書上完成。(學生完成練習)
師:我們先看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師:你同意誰的意見?
生:64平方分米。因為剛才電話卡的面積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電話卡大多了。
師:再看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師: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生:平方米。
師:最后看第一小題。誰把這個問題再讀一讀,要讀出點味道來。
生:數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4
師:誰來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師:今天學的是面積單位,你為什么填了長度單位呢?
生:24是數學書封面的長。
師:你看題真仔細!我們認識新朋友面積單位,可不能忘了老朋友長度單位哦!(把黑板上的1平方分米貼在1平方米的左上角,再把1平方厘米貼在1平方分米的左上角)看了貼在一起的面積單位,你有什么想法?
生:它們相差很大。
師: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以后我們會進一步學習。
[思考:把第一小題放在最后反饋,既不干擾練習重點,順著學生的思路把面積單位逐個再回憶一遍,又能集中注意,拓寬認知結構。三個面積單位的對比,形象鮮明,為后面學習進率埋下伏筆。]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按照“圖形間的規律—數字間的規律—數組中的規律—找規律解決問題”這一順序進行復習的。同時在細節上又注意以下幾點:
1.知識點、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易于學生掌握。
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對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層次清晰,難易適度。關注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2.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找規律的相關知識。(板書:找規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學期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有關找規律的知識呢?
(圖形的排列規律,數字和數組的排列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找規律相關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為下面的復習作鋪墊。
⊙復習整理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這兩方面的知識。
1.復習圖形的排列規律。
(1)課件出示。
(2)提問:這組圖形是按照怎樣的規律排列的呢?你能繼續畫下去嗎?
預設
生1:這組圖形是按照一個正方體,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一個正方體,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重復出現的.規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繼續畫下去,應該接著先畫出一個正方體,再畫出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
(3)如果只出示
這一組圖形,你還能找到它們的排列規律嗎?(引導學生說出不能找出規律,只有三組以上重復出現的一組圖形才能確定排列規律)
(4)提問:如果用數字表示出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該怎樣表示呢?(學生獨立完成)
(5)鞏固練習。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師小結。
圖形、數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顏色、形狀及其他形式為一組重復排列,就稱之為有規律的排列。
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是相對應的,圖形的排列有什么規律,數字的排列就有相應的變化規律。
2.數的排列規律。
(1)課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細觀察,發現數的排列規律。
(所給數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后一個數總是前一個數加3得到的)
(3)根據發現的規律填出橫線上的數。
(4)教師說明:這組數中相鄰兩個數的差都是相同的,這樣的一列數叫等差數列。
提問:你能根據等差數列的特征,自己寫出這樣排列的一組數嗎?
(引導學生自己寫出一組等差數列,并說明自己寫出的數列的排列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冊第一節中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第1課時,本課學習內容主要是認識圖形,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測量等方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角的特征,建立相應的概念。
二、教學設想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其重難點是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能準確無誤地辨認和區別。教學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遵循幾何圖形教學的基本程序與規則,設計上主要利用多媒體CAI課件,視屏展示臺等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突破重難點,同時也結合實物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等傳統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中多種教學形式的變換,直觀、生動、形象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進而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充分發揮多媒體組合教學優勢,讓學生學的積極、主動,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1、應用多媒體CAI課件及視屏展示臺,能清晰地揭示正方形、長方形的概念及特點,靈活性強,操作方便,這是其它電教媒體無法比擬的,有利于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2、借助長方體、正方體實物,畫長方形、正方形,從實物表面中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兩種圖形,再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實踐性強,可見度大,有利于學生區別長方形、正方形。
3、教學中由于多媒體課件展示、實物展示等電教手段的應用,加快了學生接受信息和反饋信息的速度,增大了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目標分解表
四、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難點: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歸納。
3、關鍵:引導學生觀察、操作等活動,發揮學生多種感官作用,從而獲取有關圖形的感性材料,提高認識。
五、教學媒體運用情況表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1、復習:電腦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提問:長方體有何特點?長方體有何特點?
2、師生同步操作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每一個面都剪下來,提問:剪下來的每一個面都是什么形?(指名)
3、導入: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究竟有何特點?
(二)學習新知
A、認識長方形
1、初步認識長方形
(1)(投影)用長方體實物的一個畫面出一個長方形平面圖。
(2)①電腦逐步顯示畫的過程,邊畫邊講解。
②長方形是長長的,方方的,所以叫做長方形。
③摸一摸長方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平平的面)
④長方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每一條線段都叫做長方形的`邊,所以長方形有4條邊,也是四邊形。
(依次閃動每一條邊)板書:四條邊
⑤摸一摸長方形的邊有何感覺?(直直的邊)
⑥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直的。
(依次閃動長方形的四個直角,并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的過程)板書:四個直角
(3)長方形邊的特點
①猜一猜,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
②想一想,你用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小組動手、合作試試。
③匯報活動情況
④電腦演示長方形上下對邊移動重合,左右對邊移動重合。
⑤小結長方形特點。
上下兩條對邊相等
4條邊 兩組對邊相等
4個直角 左右兩條對邊相等
B、認識正方形
1、投影。用正方體實物的一個面,畫出一個正方形平面圖。(電腦顯示畫的過程)
2、4人一小組自學正方形特征,合作交流。
3、匯報學習情況。
4、老師小結正方形特征。(邊講解邊操作演示)
①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所以叫做正方形。(板書:正方形)
②正方形也是由四條線段圍成,每一條線段也叫做正方形的邊,所以它是一個四邊形。(依次閃動每條邊)板書:四條邊
③展幕演示,4條邊的重合過程。板書:四條邊相等。
④正方形也有四個直直的角。(依次閃動每個直角)板書:四個直角
4條邊 四條邊相等
4個直角
C、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它們各有何特點?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何異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或(0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精】11-03
小學數學教案【薦】11-03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11-03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1-03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