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比較容易掌握,稍有困難的是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中連續進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筆算。為此,本課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養成認真、有條理的計算習慣 。通過情景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是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法中的.連續進位方法。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十年前我去動物園參觀的情境激趣引出課題,與今天再去逛時情境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整個課堂我創設小動物參與的環節,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開課伊始,我通過情景創設十年前逛動物園的情境,與今天學生再逛動物園的情境作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1.課件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相關數學信息。
(1)思考并回答:對比同一個動物園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2)提出數學問題。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口算 數線
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嘗試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小老師板書,講解)
3.小獅子先知道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你愿意告訴它嗎?
4.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補充課題) 6.. 趣味練習,評選動物園環保之家(板演)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這一環節設計了幫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對錯,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對今天學習的連續進位的加法進行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么,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三、室外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運用遷移的方法學會新知識,培養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使理解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輔墊
(一)讀題列式,并說一說各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4個13是多少? 18個20是多少?
小結:整數乘法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二)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復習
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三)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引入
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指導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二)討論:
1、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
2、13.5x5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3、你覺得哪個算式比較簡便?
4、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什么聯系?
(三)教師提問:小數乘整數該怎樣計算呢?
教師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復習中得到的規律來解決呢?
(四)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例1
教師提問:為什么要把675縮小10倍呢?
(五)請學生看書學習今天的內容第1頁,覺得重要的.地方畫下來。
三、質疑小結
(一)今天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請同學概括一下。
(二)提問:計算小數乘整數時為什么可以轉化成整數乘法進行計算?依據是什么?
(三)你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問題?
四、反饋調節
(一)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
0.9x463x68.4x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來。
14個9.76的和是多少?
5個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據填結果。
() ()
() ()
()x()
五、課后作業
(一)計算
0.86x72.14x620.375x12
1.8x3950.45x1081.056x25
(二)小明看見遠處打閃以后,經過4秒聽到雷聲。已知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閃的地方離小明有多遠?(從打閃起到看見閃光的時間略去不算)
七、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計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計算:13.5x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并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并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后,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并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游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敘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么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復雜的文字進行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系的各種計算也逐漸復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于是便產生了區別先后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于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記住小括號。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后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班有40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教學目標
1.經歷操作毛線的過程,知道線有直線與曲線之分。從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2.在觀察比較中掌握三種線的特征。
3.體驗點與線,線與線,線與面的關系,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
難點:建立直線,射線。線段的模型。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應用題的來源應具備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題化。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在導入或新授環節考慮了題材的生活化,但在練習中體現較少,或者說學習內容的生活化沒有很好的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其實從課的導入,新授,練習及發展都可以統一在一個生活化的主題之下。另外,許多老師教學應用題時,將課題命名為“應用題”,這個名稱在學生的大腦中并無多少概念,過于空洞,應更為形象與具體。比如,《游動物園中的問題》、《森林探險》等,相對于平均數問題,歸一問題,工程問題等課題而言,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與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學生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利于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學習。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對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強調,也利于學生形成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主動得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即發展良好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學了分數應用題之后,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有一天,老師帶了600元錢到家具公司買家具,便看見那里的家具都在降價。忽然,老師看見一套家具組合,老師很喜歡。衣柜200元,梳妝柜的價錢是衣柜的4/5,床的價錢比衣柜貴1/5。請你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帶的錢夠不夠?又例如,在教學了按比例分配應用題之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思考題讓學生想辦法由自己調制成一種鹽與水的濃度為1:4的溶液。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與其說是在解答應用題,還不如說是在做身邊的一件事情,他們不再是為了單純的解題而解題,而是在嘗試用自己的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生活。學生一定會興趣倍增,積極性提高。
二、應用題的呈現方式應多樣。
現實世界千姿百態,蘊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種多樣,因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問題更多的則是以表格、圖文形式出現的,純文字敘述的問題很少。所以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就勢必也需要在教學中創設一個類似于真實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呈現方式比較單一,大多為文字敘述的結構也比較簡單,總是若干個條件加上一個問題,所有的條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問題;解題的技巧性強,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類比、推理等思維能力的幫助則不是很大。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標》中則明確指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要。”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內容呈現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純文字化”的表達模式有機地與表格、漫畫、情境圖、數據單、情景劇表演等有效地結合起來,廣泛地采用于教學之中。這樣,既直觀又形象,而且還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出素材,提高學生的興趣,滿足了多樣化的學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的應用題的時候后,我們可以盡量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表或數據,讓學生結合表格來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氣污染指數,某一個班學生測驗的平均成績等等。再例如“小青買了兩本練習本,一枝毛筆,共用了四元錢。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筆是兩元錢,問一本練習本是多少錢?”這種應用題的呈現方式單一而且封閉,都是文字敘述,兩、三個條件再加上一個問題。如果這種題目反反復復,出現的次數多了,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厭煩。如果是那樣的話,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對于同樣一道例題,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如圖文應用題。這樣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颼颼的數字羅列的應用題變成了活潑生動,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三、應用題解題的多樣化、開放化。
對學生的發展而言,解決問題的學習價值不只是獲得問題的結論或答案,其意義在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體驗方法,以形成策略。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們不能把目光緊緊地定格在答案上,更應該關注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方法與策略。這些方法、策略的穩固與形成,將逐漸成為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以數學的眼光來審視與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問題,也將是數學教育的價值所在。而傳統應用題大多數結構良好,答案惟一,解題方向明確,只需要不斷地重復和套用已經學過的`公式和數量關系就可以解決。所以,毫無疑問,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來說,都是欠缺的。因此,要適度地引入開放性應用題,便能沖破傳統應用題帶來的封閉性,便能給學生創設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例如,某一家服裝廠接到了生產1200件T恤的任務。前3天完成了40%,照這樣計算,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學生在解決這道題目的時候,可以根據數量之間的關系,知識之間的聯系,對所給定的條件進行不同的組合,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所以,對于這道題目,解法有四種,即(1)3/40%-3;(2)3*[(1-40%)/40%];
(3)設還需要x天才能完成任務。40%/3=(1-40%)/x;(4)(1-40%)/(40%/3)
又例如,現在有一種含有鹽10%的鹽水為400克,要想得到含有鹽20%的鹽水該怎么辦?學生這道題目有以下三種策略:
策略一:要使鹽水中的鹽變多,則需要加鹽;策略二:要使鹽水中的水變少,則需要蒸發水;策略三:還可以加入含鹽量高于20%的鹽水。由于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學生找到了許多解決的方法,積極性越來越高,參與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從而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再例如下面一題:小明和小方同時從家中向學校出發。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方每分鐘走50米。8分鐘過后,兩人則同時到校。問小明和小方兩家相距有多少米?由于小明和小方家的地點不確定,所以,學生就會得出各種可能的結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情感,效果頗佳。
另外,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們應該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聯系不同的相關體驗,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法,比較不同方法之間的長短優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是唯一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中,不一定有好壞之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加以肯定。不能僅關注解決問題的格式完整與否,答案正確與否。這對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著重要影響。
四、應用題教學評價的全面化。
要重視解題過程的評價與反思,除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會欣賞,體會成功的喜悅等情感、態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學中,評價教學應用題的質量的主要標準是看學生應用題考試的分數。于是,便會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不少學生應用題的分數很高,但是,實際上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很強。有的時候,學生一旦遇到新的問題,變束手無策了。因此,過于注重考試分數的評價方式是違背新課程理念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題教學評價應努力實現評價考核多元化,總的趨勢是變終結性評價為發展性評價,變量化評價為質性評價。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為應用題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評價自己思維結果的諸多權利,那么學生便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時候,他們便會成長為自信而成功的問題解決者。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