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絕句》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絕句》教案1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近年來雖然《考試說明》把詩歌鑒賞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在實際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過去多年的詩歌鑒賞的備考策略,往往強調指導學生認真分辨題型、明確。試題常見的置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詩歌鑒賞題,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也迫使我們在詩歌鑒賞的教學及備考工作中及時采取新的策略。
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對20xx年詩歌鑒賞的命題走向有這樣一個初步認識:材料的選擇應該是淺易的、膾炙人口的,在設題角度上分兩個方面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鑒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允許考生在尊重定論的基礎上適度發揮。所以,這節高考詩詞鑒賞指導課主要圍繞《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掌握把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
2、學生情況分析
為了既能體現命題者在《考試說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鑒賞”的要求,又能在題目的區分度上達到理想狀態,高考所選擇的詩歌材料應會比較淺顯,學生能初步讀懂。經過一輪訓練,學生對詩歌主觀題的命題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把相關的表達技巧與具體的詩句關鍵詞的把握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把培養學生把握關鍵詞并以此來獲得詩人情感信息作為重點。
3、教學方法分析
針對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采用音樂、動畫、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小結和學生的朗讀、分析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的目標。
【教學重點】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過動詞及形容詞來把握詩人情感,分析詩歌內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以文學體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入唐詩,順帶復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幾種常見文學體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原籍襄陽,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長安。及安史之亂,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棄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有《杜工部集》。
2、通過兩首詩體味杜甫的愛國情感
3、引入《絕句》
三、講解《絕句》
(一)通過直觀觀察及朗讀來體味詩歌所反映出來的作者情感。
(二)通過分析詩中的關鍵詞語來體味作者情感,使同學了解詩歌鑒賞的要點。
1、分析動詞入“情”
鳴:
①請同學找出能夠形容鳥叫的詞語并歸為兩類
②創設情境表現黃鸝的存在狀態
上:
①如果用“沖”字代替會改變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這個動作
小結:表現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詩人喜悅的情懷。
含:引導得出“含”字所表現的詩人情感
泊:通過此字體會作者思緒
小結:寫出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詞入“境”
可以根據四個形容詞制成四幅圖畫,在引導學生給四幅畫命名、調配畫面色彩的同時體會作者情感
3、分析數詞入“趣”
用對比法使學生看到數詞的作用
黃鸝加上兩個,成對出現,當然就雌雄合鳴,具有喜慶意味,氣氛就融合協調了。
白鷺加上一行,就寫出了白鷺成行起飛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實而富韻味。
雪而千秋,言其積累之年深日久,可見西嶺之高寒。(時間)
船而萬里,言其來程之遙遠,重游江南之思緒,越遷越長了。(空間)
總結:一鳴一上,近景清脆,遠景悠揚,一收一放,遠大的要收回來,近處的卻放出去。在空曠遼闊的畫面中,雄渾博大的境界出來了。
四、點出“寓情于景”的。
寫作特點
五、作業:
根據所講鑒賞方法鑒賞《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背景: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確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表示自己雖懷智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
《絕句》教案2
教學目的
一、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致,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朗讀、背誦
教學時數:
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應和hè
醞釀yùn
niàng
暈yùn
第一節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
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
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講讀體會: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第二段: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
然,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
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出示月歷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學生看外語課發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這幅畫,那個山,就是潤澤的樣子。水漲Zhǎng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背誦第2節。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鉆,寫生命力。嫩,寫質地。
綠,寫顏色。滿是的,寫范圍。
軟綿綿,寫姿態。
鉆,用得非常好,寫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著春天,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盼望春天。
草好,人歡樂。
朗讀、背誦。
(4)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
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鬧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
朗讀背誦。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篇。怎么寫的呢?
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基扶我過橋東。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寫風的撫摸,風的.芬芳醒郁,鳥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嘹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
朗讀。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細和密。二個比喻形象生動。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朗讀第6節,展開想象。
綠得發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明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閾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7)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時間。
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8)小結: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幼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3.第三段: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五、作業:
1.誦讀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下周去長風公園春游,仔細觀察春景,領略大好春光,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
板書設計
總寫一切
山、水、太陽的臉(遠)
草:鉆、嫩、綠、滿、軟綿綿
花:開滿,紅、粉.白、甜味兒(樹上、花間、地上)
繪春
分寫
風:撫摸、醞釀
雨:細、密
人:趕趟兒
頌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態
青春活力
《絕句》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中唐社會現實在詩歌中的大致反映。了解杜牧詩歌中表現出來的詩人對統治者的不滿和諷刺,對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懷
2、了解杜牧的著名詩篇。背誦《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題烏江亭》
3、誦讀詩歌名句,能品味詩歌的藝術效果。理解古詩中的“虛實”,象征與比喻的異同;了解詠古詩的一般特點,學習多角度解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1、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杜牧在獻計獻策傾注的情感。 2、品味詩歌象征、借古諷今的藝術手法。3、背誦詩歌名句,品味其中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人生階段中,人最喜歡回憶的過去是晚年。因為走到風燭殘年時,人們常常會回憶青春年少的風華,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訓。 而一個朝代呢? 一個王朝的 興、盛、衰、亡正與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對于晚唐詩人而言,唐王朝已經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開元、天寶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夢,而安史之亂恰似驚破美夢的怪影。社會危機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這時期的詩人,對社會和歷史的思考出現了新的特色,反映在當時流行的詠史懷古題材中,懷古詠史詩的數量大增,普遍表現出傷時悼亂的情調。
杜牧便是眾多晚唐詩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們已經在《阿房宮賦》中領略了杜牧在文賦上的成就,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在詩歌方面的風流。
二、推進新課:
1、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居長安下杜樊(fán)鄉,因稱“杜樊川”。文宗大和時中進士后,曾為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他的詩、賦和古文都極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又和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杜牧以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并能寓諷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古不今,處于中間”。 (《獻詩啟》),詠史詩成就頗高,其中多有詩人深沉的歷史感。《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鶯鳴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詠史詩鑒賞步驟:1)寫了什么史實?——人?地?事?2)、詩人的觀點?從哪些詞句表現出來?
3)、詩人寫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憂天下——明世)4)、寫作技巧?
三.課文學習
(一)學習《早雁》
1.寫作背景簡介: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紇部族大舉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擄掠,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詩人當時在黃州刺史任上,聽到這個消息,對邊地人民命運充滿關切。農歷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故稱此時南飛的大雁為“早雁”,此處用為象征手法。
2.基本解讀:這首詩借寫早雁,表達自己對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的關切,暗含了對統治者的不滿。(主旨)
1)首聯“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想象雁遭射擊四散哀鳴的情景。金河,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這里泛指北方邊地。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常借秋天狩獵之機,乘中原地區軍民并無防范情況時突然襲擊,其罪魁禍首當然是其貴族統治者。“云外驚飛”,點明秋高氣爽時節,本是大雁翱翔長空、無拘無束之時,卻因戰亂不得不極力高飛以避禍,一“哀”字,寫出了大雁群飛無序之狀和叫聲凄慘。
2)頷聯“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想象雁失群后南飛途中情形。當大雁飛過長安上空時,景象凄涼,令人心碎:在清涼的月色下,漢宮中當年漢武帝所建承露盤上的仙掌孤單地高高聳立,形單影只;當年陳皇后幽居的長門冷宮里,燈光黯淡,幾聲失群孤雁的哀鳴陸續傳來。
3)頸聯“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是說必須要知道胡人的騎兵還紛紛布滿金河一帶,明春雁兒們又怎能隨著春風一一重返故鄉呢?這是勸早雁既已到了南方,即使到了春天也不要忙于回去。據《資治通鑒》載,回鶻南侵時,唐朝廷“詔發陳、徐、汝、襄陽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來春驅逐回鶻”。這里的“春風”含有對朝廷的軍事努力效果的懷疑和微諷。
4)尾聯“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告知雁兒們,不要厭惡南方人跡稀少的地方,因為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處處都有。瀟湘,瀟水,湘水,均在湖南。相傳深秋北雁南飛到衡山回雁峰就不再南飛,瀟湘一帶是大雁過冬的地方。
3、小結:這首詩四聯八句,前面兩聯寫實,后面兩聯寫虛;因為前面兩聯有記敘描寫的具體畫面,而后面兩聯只是詩人的議論要求,分別從用“須知”“莫厭”正反兩面對大雁提出正告和建議。注意,詩作全部的詩句都有具體畫面時,才從“是聯想想象的還是耳聞目睹的”的`角度界定其“虛”“實”。
4.藝術特色:
1)象征手法的運用:通過學習這一首詩,我們可以知道,杜牧筆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表面寫雁,實為寫人,即把逃避回鶻南侵的邊民寫作四散的早雁。
①所謂象征手法,就是以具體事物去表現某種抽象意義或不便表達的意義的一種表現手法。換言之,象征就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
② 象征(托物言志):
虛 聯想想象的 / 議論抒情的道理感情(要求) 實 耳聞目睹的 / 記敘描寫的具體畫面(情境)
2)強烈的現實批判性。全詩通過寫雁來寫邊地人民的苦況,既有對人民的同情,亦隱含著對朝廷未能抵抗強敵、安撫百姓的不滿。
(二)學習《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1、寫作背景簡介: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唐玄宗于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為行宮,“治湯井為池,環山列為宮室,又筑羅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官,長生殿就在此宮內,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
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這三首七絕。
2.基本解讀:這首詩借吟詠楊貴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對歷史興亡的感慨,語含諷刺。(主旨)
1)起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寫華清官所處的驪山秀麗景色。“繡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又暗含贊美驪山景色美不勝收之意,有雙關意味。《雍大記》云:“東繡嶺在驪山右,西繡嶺在驪山左。唐玄宗時植林木花卉如錦繡,故名。”長安離臨潼已遠,事實上是看不到此二嶺的,所以此句應為想象之詞。
2)次句“山頂千門次第開”寫華清宮的景象。用特寫鏡頭:平時緊閉的宮門一道道開啟,給人感覺似有軍國要事發生了。“山頂千門”用張衡《西京賦》“門千戶萬,重閨幽闥,轉相逾延”句意。“次第開”,可見使者被重視,也說明唐玄宗與楊貴妃對私人享受生活的重視。
3)最后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氣呵成,答案出來,原來只是楊貴妃要吃的荔枝緊急送到了。帝王貴妃們的驕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會知道啊!詩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諷。
3.藝術特點:
1)此詩以小見大,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2)此詩表達含蓄,用語精警,諷刺之意見于其中。“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吳喬《圍爐詩話》)。這首詩含蓄而精深,詩人不說玄宗荒淫好色,楊貴妃恃寵而驕,而是以“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作對比,含意深遠。“一騎紅塵”隱含的是無數個驛卒的血汗和無數匹戰馬的死亡;“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統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寫照,而這不由人不聯想到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教訓。“無人知”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一騎”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這更點出了皇帝為討妃子歡心而做出的極為荒唐之舉。
(三)《題烏江亭》
1.寫作背景簡介: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杜牧結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時渡江經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詩。烏江亭,文稱項亭,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東南的鳳凰山上。和縣一帶杜牧多次經過,“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邊六問津”。楚漢相爭時,項羽敗退烏江邊時,烏江亭長泊舟于江岸,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遂自刎(wěn)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項羽衣冠亭,并塑像紀念。唐書法家李陽冰在亭上題有“西楚霸王靈祠”。
2、基本解讀: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忍辱負重和總結失敗的教訓而重新奮發圖強,暗寓諷刺。(主旨)
1)首句“勝敗兵家事不期”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事不期”,難以預料。
2)次句“包羞忍恥是男兒”批評一旦失敗便自刎身亡的項羽難當“男兒”二字。因為只有能“包羞忍恥”以圖東山再起才是英雄所為。可惜的是項羽一直到死也不知總結教訓,只是歸于“時不利”,確實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之語“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亦足王……”的概括。這里表達了詩人對項羽剛愎(bì)自用的批評。
4)第四句“卷土重來未可知”呼應第一、二句,意謂假如能“包羞忍恥”的話,勝負還是難料的。此句氣勢如虹,令人想象“江東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來”的情形。
3.鑒賞要點:
1)借古抒懷,詩人重評歷史,暗含詩人以英雄自許的氣質風范。詩人對歷史事實作出了假設,表達了自己的惋惜、批判之意,亦有與項羽惺惺相惜之情。
2)通過議論表達了一個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氣用事,應能忍辱負重,不為一時失敗所挫,其中說明了“敗不餒”的道理,具有相當積極意義。
四、詠史詩的鑒賞
1、弄清史實: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注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
2、要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觸發感慨的媒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洲,到過當地一處叫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時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詩情的現實原因。
3、領悟感情: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2)、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實。我們中學里學過的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借古諷今和杰作。
4、分析寫法: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說百花齊放,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六奇已出陳平計,王餌曾聞賈誼言。敢借妄自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王昭君》),對漢元帝的統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對比,或側面烘托等。
五、作業:完成課后練習。
《絕句》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詩中重點字的意思和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3、通過熟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詩文,結合具體語境展開想象,從而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寧死不屈的品質,感悟其強烈的愛國熱情。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悟詩人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收集愛國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咀嚼詩句——溫情
1、(投影出示)《靜夜思》
學生齊讀
2、提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3、引述:這淡淡的鄉愁讓我們為之動容,那你能不能再帶我們欣賞一首詩,借此來抒發思鄉之情呢?
生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過渡:“詩中寓情,情中育詩”,我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種淡淡的思鄉之愁,觸摸到了那細膩的情感。那再讓我們來感受一種濃烈的情感。
5、板書:夏日絕句
(設計意圖:“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庫,讓他們在感受詩人情思的同時,激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明白古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初讀尋疑——釀情
1、(出示《夏日絕句》)學生齊讀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歸納并出示
1、為什么詩命名為《夏日絕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4、詩人為什么會懷念項羽?這和她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什么聯系?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詩人和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積累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新課標中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細讀品味——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品讀3、4句
a.提問:從哪兩句詩看出詩人懷念項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齊讀
b.引導:那從哪一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對項羽深深的懷念?
重點理解“思”字后,指名讀。
c.點撥:詩人為什么如此懷念他?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項羽這個人物?
學生回答
引述: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這種寧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詩人深深地懷念呢?孩子們,讓我們把詩人這種深深的懷念之情讀出來吧!(齊讀)情感再濃烈一點(齊讀)。
d.冥想:(播放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進行引述)
點撥:此時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孩子們,請用你的聲音表現出對項羽這個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請你聲情并茂地傳遞對他的崇敬。
引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引導過渡:站在英雄曾經慷慨就義的地方,看著眼前滾滾流淌著的江水,我們的李清照不禁高喊——
a.生齊讀出示:生當作人杰,死亦當鬼雄。
b.提問:“人杰”、“鬼雄”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這兩句詩的理解。
c.指導朗讀:一個內斂、含蓄的女詩人卻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人們怎么不為之動容呢?所有的女生讓我們站起來,把這種氣魄讀出來。(女生讀)你們的決心老師感受到了。來,男生們,拿出你們的男兒氣概。(男生讀)面對浩瀚的江水我們一起來吧!(師生齊讀)
d.引述:我們的女詩人李清照,一個手無寸鐵的柔弱女子都愿意為國捐軀。而當時南宋統治者卻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這份愁,這份情,我們怎樣表現出來?
指名讀,并請學生相互評價。引導“亦”應重讀。
e.點撥:孩子們,我們的女詩人此時此刻想表達出一種什么情感?
(生答)
這份寧死不屈的愛國熱情真是蕩氣回腸呀!讓我們再次感受這份濃烈的情!(齊讀全詩)
(設計意圖:以誦讀體味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注重在誦讀中涵泳、意會、體味。創設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讓豐富的形象又生發出更為多彩的畫面,這樣靜態的閱讀中注入了動態的生成,使隱含的意境逐漸顯現。讓學生憑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時空,感受詩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釋情
1、講述:在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文人過客如李清照一樣抒發著自己的愛國熱情,讓我們走近他們去感受那份摯熱的情感吧!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愛國詩篇,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提問:那這一首首愛國詩篇,這一顆顆赤誠的心與你有什么關系呢?(生答)
3、總結:是呀!愛國熱情是不會受空間限制,也不會隨時間而減少的。我們欣賞古人,我們佩服古人,我們會把他們傳承下來的愛國熱情繼續加溫,讓崛起的中國更加強大。
(設計意圖:教師除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獨特感受,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再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學生的骨血,為他們的生命著上民族的底色。)
《絕句》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與比較,了解三首詩的不同風格與表現手法。
2、從品味語言入手,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說明:
本課所選的三首絕句,內容淺顯易懂,其中《從軍行》和《過華清宮絕句》學生在高中以前已經有過接觸,大部分同學都可以背誦。因此,教學本課的三首詩,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層次的記誦和理解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向詩歌鑒賞的更高層次發展, 在誦讀和比較中品味語言,領會這三首詩的不同風格和表現技巧,感悟詩歌語言含蓄蘊藉的特點,進而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基于這樣的考慮,可以比較閱讀作為教學的切入口,從以下三個方面逐層推進:
一是作家不同風格作品的比較(以孟詩為例)。
二是不同題材詩歌風格的比較(送別詩、邊塞詩、詠史詩)。
三是三首詩不同表現技巧的比較(細節刻劃、融情于景、以小見大)。以比較顯差異,以差異促感悟,在比較中加深和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詞句,感受詩歌意象所包含的豐富思想內容。
2、難點:歸納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說明:
文本的解讀首先必須立足于語言的感悟和品味,詩歌的閱讀尤其如此。引導學生通過對三首詩的語言的品味,從而使他們獲得對鑒賞詩歌的某些理性的認識,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如何才能凸顯重點、突破難點?首先要求學生在初步誦讀的基礎上把三首詩所使用的表情達意的具體意象從詩句中剝離出來(“意象”這一概念學生在高一第一學期的詩歌教學中已有接觸,在此直接引入教學的環節中應該是可以的),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品味這些具體的意象中所蘊含的詩人的思想情感,進而明確:詩歌的不同風格,不僅與作者的生活經歷、人生價值取向密切相關,而且與其在詩中所選取的意緊密象緊密相關。
對于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層層剝筍的方法。比如,可先由孟浩然的詩入手,通過對詩中意象的分析明確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聯系以前學過的《春曉》、《過人故人莊》等詩,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體會詩人的不同風格,最后總結下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對于三首詩的表現技巧的分析,可以穿插在意象分析的過程中,最后略作總結,以期通過對表現手法的分析來加深學生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聯系舊知。
(三)設疑激趣。
1、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連綿起伏、群峰聳立的詩歌天地中,唐詩無疑是最為雄偉壯觀的一座山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絕句三首》就是從這座山峰上采擷來的精美的花朵。這三位詩人分屬于盛唐和晚唐兩個不同的時代,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創作風格。比如,你能說出孟浩然和王昌齡分別屬于哪個詩歌流派嗎?
2、請把三首詩迅速閱讀一遍,從題材上看,它們分別屬于什么詩?
(1)學生回答,明確: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派
王昌齡:邊塞詩派
(2)學生討論、回答,明確:
孟詩:送別詩
王詩:邊塞詩
杜詩:詠史詩
(3)喚起激情: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一個篇章,讀此篇章,教師應該感染激發學生內心的自豪之情、向往之情。
(4)關于詩歌流派和詩體的提問,既是考查學生對舊知的掌握情況,也是本課教學的必要環節。為下面環節中的不同詩體風格的比較留下鋪墊。
以《送朱大入秦》為例,探究解讀詩歌的一般方法。
怎樣來鑒賞一首詩呢?這節課我們就通過這三首詩的學習來作一次探討。
①指導學生閱讀第一首詩,疏通詩意。思考:“脫”應怎樣理解?(解下,拿出)
②意象分析:
抓住一個細節。啟發思考:聯系“寶劍直千金”一句看,“脫”字一詞體現詩人怎樣的情懷?(可聯系課文注釋并補充“季札掛劍”的典故來加深學生對這一細節的理解和感受。)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還可補充前人對孟的評價: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稱他“救患釋紛,以立義表”,“交游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新唐書文藝傳》謂其“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 。”那么,這首小詩所表現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③與《過故人莊》(或《春曉》)一詩的風格比較。思考:兩首所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嗎?(一顯恬淡灑脫之風,一具慷慨激昂之氣,頗有幾分盛唐豪氣。)
3、引導學生歸納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幫助梳理一下鑒賞的思路流程,讓學生在下一個環節乃至以后的學習中能不斷加運用,以提高獨立分析鑒賞的能力。
(1)學生齊讀《送朱大入秦》,對照注釋疏通大意。質疑。
學生思考討論“脫”字一詞的含義。
(2)交流、討論“解劍相贈”這一細節對表現詩人情感的作用。
(3)討論、比較:此詩與《過故人莊》一詩在風格上的差異。
(4)學生自讀后,齊背這首詩,簡要歸納一下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品味語言、分析意象、體會情感、聯系舊知、縱向比較。
①詩意的解讀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詞句上。這一教學環節關鍵就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從一些細微之處著眼,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詩的內蘊。
②學生討論和辨析的關鍵詞是一個“脫”字,抓住了它就打開了解讀這首詩的大門。
③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他們理解。由內及外,由點到面,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更廣闊的書外的世界,這是老師在高年級學生的教學中始終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
④如果對詩人自身不同風格的討論進展順利,教師還可引入唐詩中一送別名句以供學生鑒賞比較。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⑤方法的歸納不必拘泥于語言的表達形式,關鍵是讓學生能有所領悟。
4、鞏固與實踐:指導學生鑒賞《從軍行》。
關于《從軍行》可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加以研討。
(1)抓住詩中最能體現邊塞風光的景物:雪山、玉門關、黃沙、樓蘭,概括這些景物所組成的畫面的特點。
(2)分析景情關系,體會此融情于景的寫法特點。
(3)聯系初中學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結合本詩的學習,請學生簡要說說邊塞詩有哪些特點。
比如:內容多寫軍旅邊塞生活,風格或雄渾悲壯,或慷慨激昂等,學生能說出一二即可,不必求全求精。
5、學生朗讀《從軍行》,圍繞下列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
(1)找出詩中體現邊塞風光的景物,思考:這些景物組成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討論,使明確:奇麗壯闊,蒼涼雄渾。
(2)抓住“暗”“孤城”體會詩的前兩句表現的戌邊將士的思想情感。討論:這樣的場面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通過討論,體會戰爭的慘烈,對故鄉的思念。
(3)面對如此殘酷的戰爭,將士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抓住“百戰”“穿”“終不還”體會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和氣概。
(4)前兩句的景物描寫與后面有什么關系呢?體會悲涼的情景的描寫更襯托出了戰士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和氣概。
(5)聯系《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歸納邊塞詩的基本特點。1、這兩首詩的學習應該充分利用在第一首詩的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的品味語言的方法,在語言的品味和詩意的解讀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交流討論,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加以點撥。
因此,關于預設中學生討論的問題亦可適當簡化,《從軍行》重點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景情關系,進而歸納一下邊塞詩的基本特點;《過華清宮絕句》則重點讓學生把握此詩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體會其含蓄蘊藉的語言風格。《從軍行》的學習可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過華清宮絕句》一詩則主要交給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自主討論,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和拓展。
6、練習與遷移:師生共同鑒賞《過華清宮絕句》。關于《過華清宮絕句》著重引導學生討論:
(1)作為一首詠史詩,這首詩所詠的是什么時代的什么事?
(2)作者對歷史的評價態度主要體現在詩中的哪一句?
(3)這一句在表現技巧上有什么特點?
(4)這首詠史詩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可引入: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
何謂“蒙太奇”手法?此即為一例。自讀《過華清宮絕句》,參照“教師活動預設”中的四個問題展開討論。重點放在對“一騎紅塵妃子笑”一句品味和分析上。
①學生自讀,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②師生共同探討“教師活動預設”中的問題(1)(2)。
③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問題(3)(4)。
④師生共同評價,歸納本詩在表現技巧方面的特點。對于本課來說,這一環節既是對上一環節的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教學內容進一步推進,關鍵的地方,教師必須加以有效的點撥,適當的調控。比如,關于《過華清宮絕句》一詩亦可作適當的資料補充,引入前人的評價,關于“蒙太奇”手法的介紹等,以豐富和加深學生作者含蓄蘊藉的語言風格的理解和感悟。
7、歸納總結。
(1)三首詩在表現表現的運用上有何不同?
《送》:注重細節刻劃。
《從》:融情于景。
《過》:以小見大。
(2)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①指定學生發言,總結詩歌鑒賞中應該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②教師總結:
a.從語言入手。
b.抓住意象。
c.剖析手法。
d.聯系比較
(3)提問:從表現手法上看,三首詩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明確答案。
(4)學生根據本課學習,總結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學生總結后,教師作適當點評,可以參照“教師活動預設”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詩歌鑒賞對于剛剛跨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定難度的,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本課的學習旨在告訴學生鑒賞詩歌應該遵循的一些最基本的規律,讓學生知道從品味語言入手,抓住詩歌的核心意象來解讀詩意就可以了,至于更高層次的一些要求,比如知人論世、意境和手法賞析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落實。
8、布置作業。
(1)搜集或上網查閱有關孟浩然、王昌齡、杜牧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評價材料,整理成三百字左右的小資料,寫在語文課堂筆記本上。
(2)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
學生完成作業作業1是為了彌補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不足,因為考慮到課堂教學的流暢與連貫,教學中省去了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作業的形式來作一次歸納。
9、思路點撥:
如果班級學生程度較好,還可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把三首絕句作為一個整體讓學生自讀,質疑,討論,在教師的參與下疏通三首詩的大意,明確各自不同的題材。然后提出以下兩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1)這三首絕句中你認為哪些詞語最具有表現力?請舉例并作簡要的分析。(亦可把全班分為三組,分別針對一首詩加以討論,或以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為例,較的難的詩,由師生共同討論完成。)
(2)這三首絕句的題材不同,在表現手法也各不相同。你能說說它們在表現手法的運用上有何不同嗎?學生在討論以上問題后,教師可以適當加以補充和拓展,與學生一起總結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課外布置學生從三首絕句中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課上交流。
10、練習舉隅:
(1)《從軍行》一詩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具有極強的概括力,請問:從這一句詩反映了當時的戍邊將士怎樣的生活情形?
(2)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共有三首,下面是其中的第二首,請結合本課學習的有關內容,回答后面的問題。
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來。
[注]
①新豐:今陜西臨潼縣新豐鎮。
②漁陽:今河北薊縣,當時為安祿山叛軍駐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時一種宮廷舞曲。
(1)這首詩共寫了幾個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與“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異曲同工之妙,試作簡要分析。
《絕句》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第二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設計理念】
1、以的游戲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中吟誦的古詩,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激發學生學習新古詩的興趣。
2、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通過欣賞春天的美景、配樂誦讀、想象畫面、延伸的作業等環節引導學生領悟詩的意境,走近詩人。
3、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體現語文教學重在實踐運用的教學思想。
4、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用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學生領悟到含字的比喻寫法,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5、鼓勵學生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
難點: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意思。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教學間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通過昨天的朗誦比賽,陳老師知道了我們四甲班的同學們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詩,很多同學一口氣背誦了好幾首古詩呢!同學們還認識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對嗎?今天,陳老師就請來一位被尊為詩圣的大詩人,你們能叫出他的名字嗎?(CAI出示杜甫圖片)
2、陳老師叫大家課后查找有關杜甫的資料,都找了嗎?誰來介紹一下大詩人。
3、學生介紹杜甫。
4、老師小結。(杜甫是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圣。)
5、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原來學過杜甫寫的古詩嗎?(《江畔獨步尋花》)
6、那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同學們記性真好,肯定平時及時復習了,是嗎?溫故而知新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出示圖片,學生描述。
1、杜甫大詩人當年在杜甫草堂內研讀詩文,從窗戶內往外看,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大家請看。(CAI出示圖片)
2、大家覺得這幅畫面怎么樣?(很美)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時候的景象嗎?(早春)
3、那么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圖上的內容嗎?
4、指名說。(近處的柳樹抽出嫩綠的絲條,在春風的吹拂下,搖曳多姿,活潑可愛的黃鸝在綠枝條間蹦來跳去,在枝頭快樂地鳴叫聲,門前整齊地停靠著木船,遠處是一群隊列整齊的白鷺,展開潔白的雙翅,身姿優雅地向藍天飛云。遠處還有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雪山。)老師相機板書:黃鸝、白鷺、柳樹、船只、雪山、藍天。說得真美!
這使我不由地聯想到詩人賀知章《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十分贊賞地)你說得也很棒!學習能積極聯想到相關內容,是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相機介紹白鷺: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腿腳細長,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美。)
5、同學真棒,把這幅畫面說得美極了!老師深深地吸引住了。剛才我們用了那么多的詞句描繪的畫面,而詩人杜甫僅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樣的畫面描述出來了,大家想不想不讀一讀呢?
三、學生自讀自悟古詩。
1、自由讀。
2、小組之間比賽讀。
3、指名讀。
4、齊讀。
5、你們剛才在描述畫面的時候,講到了黃鸝、白鷺、藍天、柳樹,那杜甫在詩中有沒有描寫到呢?是哪幾句呢?請你找出讀一讀。
6、指名讀,(CAI出示一、二句古詩)齊讀。
7、請同學來講一講這兩句詩主要寫了什么?(兩只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兒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的鳴叫著,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蔚藍的天空)
8、你能從這兩句話中找到描寫色彩的詞嗎?(黃、翠、白、青)老師根據學生說的,CAI將字相機變色。
9、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文字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我們試著用最美的語言來讀出畫面的美。
10、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那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畫面。(配樂)
1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你們能不能背下來呢?指名背,齊背。
12、看看木船、雪山,詩人又是怎么描寫的呢?把詩句找出來讀一讀。
13、指名讀,CAI出示后兩句。
14、想一想,這兩句詩你都讀懂了嗎?說說你的是怎么理解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15、生質疑,生解答。
16、老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千秋、含。
四、拓展活動。
1、小結。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絕句是古詩體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2、大詩人杜甫還寫了兩首絕句詩,大家想讀一讀嗎?CAI出示另外兩首古詩。
3、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么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多讀大量的古詩,吸取祖國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絕句》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含義,認真觀察并用語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投影儀、幼兒用書第2冊、掛圖四幅、有關錄音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圖,用美麗的畫面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畫面上有什么?它們分別在什么地方?(逐幅畫出示,請幼兒試著講述上面有什么。也可打亂順序請幼兒理解后排序。)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節并引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內容及含義。
(1)請幼兒想一想這幅畫畫的是哪首古詩,請會的幼兒朗誦一下
(2)與幼兒一起分析詩的結構這首詩共有幾句,每一句有幾個字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提問這句詩主要是描寫的是什么?鳴翠柳是什么意思?
小結:柳樹上長出了翠綠的新葉,兩個黃鸝在枝頭歡樂的唱歌。
(4)用同樣方式讓幼兒自由講述其他三幅圖,教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并對較難理解的字進行解釋。
二、放錄音完整欣賞、朗讀古詩《絕句》,充分感受詩的韻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師利用課件簡單介紹詩人杜甫和寫這首詩的背景,激發幼兒創編詩的'欲望。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他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游時,看到我們祖國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試著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
四、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朗誦古詩,表現出詩人的歡快心情!
《絕句》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絕句”的定義。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么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絕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教案9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并能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通詩句
1?大家還記得《春曉》嗎?
2?其實,描寫春天的詩還有許多,今天,我們將學習其中的兩首。
3?請大家自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4?抽生讀,在評價中點撥字音。
二、學習《絕句》
1?結合注釋,說說“遲日”的意思。
2?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討論“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組討論“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意思。
5?抽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余學生補充。
6?有感情地誦讀《絕句》,注意讀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聯系詩句,結合插圖,說說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全班交流該怎樣讀。教師范讀。
(3)學生帶著感情自由誦讀。
(4)試著背誦。
三、學習《春日》
1?學生按學習《絕句》的方法自學《春日》。
2?教師點撥“勝日”、“尋芳”、“泗水”、“等閑”、“東風面”等詞語的意思。
3?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4?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5?能背誦該首古詩的學生給同學示范背誦,其余的學生嘗試背誦。
四、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搜集了有關春天的哪些詩句?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絕句》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
2、反復吟誦詩句結合插圖,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再學習二首杜甫的絕句。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以前學過描寫春天的古詩嗎?(指名背一兩首)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絕句》(展示第2張PPT)。這首詩不僅描寫了春天的美景,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感情。
3.學古詩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古詩的三步學習法:出示小黑板學習古詩的方法。
(生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二、古詩學習
1.這首詩的題目很特別,什么叫“絕句”?(學生交流)(展示第2張PPT)
《絕句》是古代詩詞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我們今天學的這首絕句就是“七言絕句”。
2.賞音樂,學古詩。(展示第3張PPT),播放PPT內FLASH,讓學生看著視頻初步了解古詩。
3.進入詩內容學習。(展示第4張PPT,接下來每個小步驟根據第4張PPT上的超鏈接進行)1)導讀,大體上介紹詩的大概內容,讓學生先對詩產生映像。有助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 2)展現古詩內容,播放聲音,讓學生邊聽邊跟著錄音默讀古詩。 3)師:這首七言絕句是誰寫的呢?引出詩的作者,進行作者簡介。課前預習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資料?(學生交流)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他一生坎坷,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后人尊稱他為“詩圣”。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4)解釋部分生字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絕句”“千秋雪”“西嶺”“泊” 5)解釋詩的大意。 6)學習生字。
三、課上鞏固練習。
1)詩句填空題(展示第11張PPT)2)根據要求回答問題。(展示第12張PPT)3)選擇題。(展示第13張PPT)
將學生分小組,每道題目分別請兩三個學生起來回答,答對以加分作獎勵,最后得分高的`將獲得老師準備的小禮品。這樣能讓學生發揮自主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競賽中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談體會。(展示第14張PPT)
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并根據ppt上的問題,抒發奇想,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從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能力。
五、快樂唱歌,鞏固知識。(展示第15張PPT)
教師播放視頻,學生集體跟著視頻學唱古詩。
將古詩編成歌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該教學方式正符合小學初級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六、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全詩描寫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達了詩人愉悅,歡快的心情。
七、布置課后作業。收集已學杜甫詩歌,背誦并默寫古詩。(展示第16張PPT)
八、拓展延伸。(展示第17PPT)
介紹杜甫另外一首《絕句》詩。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絕句這類體裁。
《絕句》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停靠著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本》第2、3、5題。
課后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插圖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系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發現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插圖的作用。
《絕句》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3、在更廣闊的誦讀中初步感受經典的魅力和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當我們想到最親愛的媽媽,我們不禁會想起古詩《游子吟》(學生有感情的背誦),想到滾滾奔流的長江,又會想到古詩《浪淘沙》(學生背誦)。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這節課讓我們再次來感受吧!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的背誦上個單元學習的兩首古詩,進入詩詞學習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詩抒情的意境。
二、通讀
1、師:這是我國唐朝偉大詩人杜甫寫的詩《絕句》。與以往我們學習過的古詩詩題不同,絕句是詩歌的一種體裁,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生:反復讀,將詩讀清爽、讀流利,讀出一定的節奏和韻律
師生對讀個別讀齊讀
設計意圖:了解絕句是詩歌體裁,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
2、整體感受詩歌
《絕句》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用一個詞來形容讀詩的感覺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師:杜甫的詩中有畫,讀一讀,結合課本插圖,看看詩中畫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師追問:分別來說一說,這些景物什么樣?
如(溫暖、柔和、明亮)的陽光(柔柔、溫暖、輕輕、輕柔)的春風
(五顏六色、各色各樣、火紅、金黃、雪白)的花(嫩綠、綠油油、嫩嫩)的草
這么美好的春色,詩中寫到:遲日江山( ),春風花草( )
師:詩中還有氣味呢,誰聞到了?
生:香讀出來
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麗如畫)。吸引小動物們也出來了?
學習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生:讀以上兩句
師: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飛來飛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讀出來
詩句中一對鴛鴦在做什么?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讀出來
師:這一飛一睡,一動一靜,讓這個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讀出來
喜歡這春色嗎?讀全詩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詩、看課本插圖和結合生活實際的想象中,了解詩的大意,從色彩、味道、感覺、動作等方面感受詩中所寫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產生熱愛之情。
四、拓展
師:杜甫也因為喜歡這春色,寫了不少詩來贊美:
1、略讀兩首詩: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花多的特點,了解后兩句的對仗寫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春雨,感受春雨潤物無聲的美好。
2、欣賞吟誦調《春曉》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要點:了解吟誦調,感受春天的`美好。
3、積累詩句:
1)葉紹翁《游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4、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描寫春天的詩
五:小結
讓我們用詩的語言贊美這美麗如畫的春天!
教學設計的特點:
1、抓住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感覺、色彩、氣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并且在交流中使認識更加清晰。
2、抓住杜甫詩中“一動一靜”的描寫,讀出忙碌與安逸,感受春之生機與和諧。
3、適當拓展賞析,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面蓄積對春天的美好感受。
4、課中有獨立讀、對讀,個別讀、齊讀,讀句子、讀全詩等多次誦讀,輔以適當的動作,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增加積累。
5、吟誦調即是讀中的一種休息,也是對這種古老形式的一些了解。
《絕句》教案13
[教學說明]
《絕句》是唐代著名“詩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絕句教學設計。全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在教學時我遵循教學的整體性原則,教學層次清晰,從激趣引題到感知全詩到逐句講解到學生扮演詩人呤誦詩句,層層展開構成了一個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體會詩境的良好教學結構。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通過聽配樂誦讀,想象畫面,展開畫面,貼圖豐富畫面的五步環節引導學生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并以此作為教學線索,貫穿整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領悟詩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用簡筆畫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融聽、思、畫、說為一體,使學生領悟到“含”字的比喻寫法,同時對“含”字作替換比較分析,不僅幫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學生在潛意識中領悟到“擬人”這種修辭形式對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動性以及表現詩意的特定作用,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準備]
大幅彩貼畫、錄音帶(機)、小黑板、大黑板上板書好全詩。
[教學間時]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1、導入:同學們,我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誰啊?----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齊讀課題]絕句是舊詩的一種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就稱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就稱七言絕句。這一首詩就是一首幾言絕句?(七言絕句)這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時所作的《絕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亂”終于被平息,憂國憂民的杜甫聽到這一消息,心境由沉悶變得開朗,詩人重返舊居,看到進姓又過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生機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悅,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沒有事先擬好題目,就用絕句這種詩的體載名稱作了詩題,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絕句教學設計》。下面請同學們各自把詩句讀一讀,生字要讀準。
2、學生自讀。
3、復習生字。在這首詩里有三個生字,我們一齊來復習一下。
4、指名讀詩:同學們會讀這首詩嗎?老師請四位同學一人讀一句,開火車,誰愿意?(請兩組)
二,范讀創設情境
1、學習第一句
(1)聽范讀錄音:同學們讀得挺順利,但讀詩要有感情。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誦讀,同學們想聽聽嗎?(想)同學們可以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用語言創設情境:聽著這充滿感情地誦讀,我們仿佛走近了詩人,也來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圍的景色真是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出示畫)(語言引導學生看圖入情境):此時正是三月天氣,日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婉轉的鳥鳴聲,詩人循聲望去,看到了什么?(黃鸝)黃鸝有同學知道嗎?(貼黃鸝)
(3)介紹黃鸝。黃鸝是一種很美麗又會唱歌的小鳥,羽毛大部分是黃色的。
(4)學習“翠”、“鳴”。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哪兒鳴叫呢?(柳樹枝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綠、翠綠的意思)可見此時正是什么時節?(早春時節)那么你們想,美麗的黃鸝鳥兒會在翠綠的柳樹間怎樣地鳴叫呢?(歡快地、自由自在地)
---------------------------
(5)讀第一句詩。讓我們一齊用歡快的語調,讀一讀第一句詩,注意七言絕句的(2、-2、-3)的節奏。
(6)說句意。第一句詩的意思同學們理解嗎,誰能說說。(兩只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兒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的'鳴叫著。)
2、學習第二句詩
(1)描繪情境。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白鷺)貼白鷺。
(2)介紹白鷺: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腿腳細長,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美。
(3)講“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鷺嗎?(不是)詩中哪能個詞告訴你的?(一行)這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哪兒?(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藍的天空)這里的青是碧藍、瓦藍的意思。
(4)說句意。那么二句詩的意思同學們會說嗎?(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蔚藍的天空)
(5)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詩,讀出畫面的美來。
3、體會詩境
(1)詩人作詩用語凝煉明快,僅僅兩句詩就已使我們浮想聯翩,畫面里的色彩,詩中都體現出來了,你找到了詩中描寫色彩的字嗎?老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著重號點出來。(黃、白、青、藍)
(2)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
《絕句》教案14
學習目標
1、利用注釋,展開想象,理解詩句,讀懂古詩。
2、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步入“與古人同行。”還是老樣子,進行“背誦古詩擂臺賽”。
教學內容:
一、揭示課題。
1、設境激趣
2、板書課題
3、背景簡介
課前,劉老師布置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或有關杜甫大詩人的資料,誰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訴大家嗎?
師小結:他一生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那時,一場戰亂剛過,老百姓終于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師簡介“安史之亂”)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反映當時太平環境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點明學法。
1、點明學法
師:平時我們學一首古詩,大體分幾步?(師生齊說五步驟。)
[第一步、讀準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詩。第四步、讀出感情。第五步、背誦默寫。]今天,我們就按這五步驟來學習《絕句》。
2、讀通古詩
(自由朗讀這首詩-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評議。)
3、小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詩,交流匯報。
四、感受意境。
1、選擇方式,感受詩意
師: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2、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3、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這首詩。
4、描述意境
學生用描述的方式來感受詩境。(學生說)
五、讀出感情。
1、自由朗讀
師:多美的一幅畫面啊!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些美表現出來嗎?
(先自己讀一讀--讀給小伙伴們聽--指名讀)
2、錄音范讀
3、感情朗讀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六、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2、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3、默寫古詩
七、總結
《絕句》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詩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其中一首詩描述的景象。
3、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教師語言:同學們,俺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誰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詩歌藝術達到了唐代詩歌的頂峰,后人贊嘆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今天,老師帶來了他倆的寫景詩各一首,想學嗎?有信心學好嗎?
二、初讀詩歌,讀通讀順
1、一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四遍,前兩遍讀準四個生字及一個多音字“行”,認清“疑”的字形;后兩遍讀對停頓。
檢查自讀情況。
⑴指名讀詩,正音
⑵指名讀詩,指導正確停頓
2、再讀,讀懂詞意
⑴自由讀詩,根據注釋用自身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出示注釋:
《望廬山瀑布》
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出現出紫色。
④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絕句》
①.黃鸝:黃鶯。
②.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終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
④.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所以說長江萬里船。
⑵交流詩意,朗讀古詩
⑶教師范讀,指導方法
教師語言:讀詩詞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俺在讀書時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自身當成作者,快樂著作者的快樂,悲傷著作者的悲傷,然后通過誦讀的聲調、節奏等表達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畫面,體味意境,品味語言
(一)三讀,想象畫面,體味意境
1、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輕聲讀詩,發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讀古詩,注意重音,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壯美/秀美)
(二)四讀,品味語言
1、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偉大的詩人都很注意遣詞造句,默讀古詩,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么?
⑴品味“生”、“掛”、“飛”、“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
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
②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俺們無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里、內、前……)
俺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窗有西嶺千秋雪”,你們覺得怎么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靜態的畫。)可是,俺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么,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溢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
③讓俺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四、再讀課文,背誦默寫
指名背誦,當堂默寫
五、安排作業,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作業指導
1、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答案)
2、同學作業情況摘記
3、作業評講與矯正性練習
【《絕句》教案】相關文章: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11-14
《絕句》的教案04-25
絕句的教案04-19
《絕句》教案03-03
絕句的教案10-14
絕句教案10-27
絕句的教案04-19
古詩絕句教案03-19
絕句活動教案06-12
關于絕句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