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音樂教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1
教學內容:
1、《祖國頌》
2、《你是這樣的人》
3、《走進新時代》
教學目標:
(1)欣賞《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走進新時代》,聯系所學作品,了解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音樂作品意境,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學習,體驗感受合唱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及藝術價值。
教學理念:
師生進行研究型學習,根據上節課布置的作業,學生在在課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音樂風格特點、作用意義等,并以《走進新時代》、《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為例,認識歌聲記錄新中國發展的歷程。教師從中給予指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懂得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體驗、了解合唱音樂的特點。
2、通過學習、演唱,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①學生將收集的的資料,整理好,用以說明合唱藝術。
②教師需多媒體設備,課件等。
③學生進入教室按聲部落座。
教學過程:
一、《祖國頌》
1、介紹合唱《祖國頌》(喬羽詞,劉熾曲):(出示多媒體)
《祖國頌》是一首振奮人心、鼓舞士氣、氣勢宏偉,熱情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為A,B,A三個樂段,教師范唱三段的主題,并簡要介紹說明。演唱《祖國頌》這首歌,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2、聆聽全曲
3、組織學生說出聆聽后的感受
4、學唱三段的主題旋律,加深體驗歌曲的結構、內涵及風格特點
5、出示多媒體:“什么是合唱藝術” 、“合唱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
6、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資料,教師參與展示、總結歸納: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作品,以及它們的風格特點。
二、《你是這樣的人》
欣賞分別由戴玉強的美聲唱法和劉歡的通俗唱法演唱,請學生進行對比。
作品介紹:《你是這樣的人》是電視片《百年恩來》的主題歌,是為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而作,題材為頌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長。
請同學說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簡單談談感受。
重復欣賞,戴玉強演唱的。
師點撥提示:周恩來,是一個讓后人無限追憶和懷念的歷史偉人,我們不能忘記他,也無法忘記那些為革命的勝利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
三、《走進新時代》。
(1)分別欣賞:獨唱《走進新時代》、合唱《走進新時代》。
師:請同學們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獨唱、合唱,產生的效果有怎樣的區別。
(2)實踐
教師彈奏并演唱《走進新時代》
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學唱《走進新時代》,進一步體驗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
師:《走進新時代》作于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夕,歌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婉轉動聽的音調,抒發了全國人民,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情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歌曲為二段體,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規整,歌曲的曲調采用民族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
第一樂段是陳述性的`訴說——“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演唱中注意裝飾音的效果,使曲調更具有口語的語感,自然而優美。
第二樂段是對比段,旋律在高聲區,情緒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詞中先后以“東方紅”、“春天的故事”唱喻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
學唱中,教師要給予氣息,咬字、吐字、強弱、情感處理等,必要的指導,把歌頌與豪邁的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播放歌曲,全體合唱《走進新時代》,教師指揮。
四、鞏固與深化
教師與學生一起,把整節課的內容,回顧,整理,總結歸納。
學生可繼續用搜集的資料說明。
教師在音樂有何社會功能上進行引導、點撥,進行研討。
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研討。
音樂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研討。
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意義。
最后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提問與考核。
五、下課,布置作業。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2
課題:
走向新世紀
類型:
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班級:
高一
教學內容:
1、欣賞《義勇軍進行曲》,表演并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欣賞并歌唱《歡樂頌》。
2、通過聆聽以上曲子,認識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功能,并結合曲子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德育滲透:通過音樂作品激發了學生熱愛民族的音樂藝術,激發學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2、情感態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用音樂搭起一座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相通的橋,引導學生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并建立起同學之間純潔而深厚的友誼,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3、價值觀: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音樂功能探究:在學習和感悟的過程中,結合曲子初步掌握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功能,探究音樂的:認識、教育、審美、等功能,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探究能力提高音樂文化修養。
教學重點:
1、《友誼地久天長》的表演與歌唱,在表演中感受同學情,掌握音樂的教育功能
2、全體學生演唱《歡樂頌》,在音樂表現中感受向命運不低頭不服輸以及對生活熱愛的態度,并掌握音樂的審美功能。
教學難點:
音樂功能的掌握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DVD機、CD碟
教學方法:
欣賞法、體驗法、表演法、歌唱法、講解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上課禮儀
二、情景導入
1、聽音樂看圖片思考問題
師:在上課前,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或者什么樣場合中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義勇軍進行曲?
師引導學生自由暢談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那么,現在請同學們來聽一聽義勇軍進行曲,在聆聽的過程當中,結合老師所提供的圖片,思考:
(1)為什么在這些場合里要使用《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
師播放曲子并結合音樂打開圖片。
(圖片有學校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天安門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奧運冠軍在領獎臺上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響起的情景等)
2、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師:歌我們聽完了,同學們想下為什么在這些場合
里要使用《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
(因為《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它具有節奏鏗鏘有力堅定清晰,旋律剛健豪邁雄壯有力的音樂特點,是其他歌曲所無法代替的。樂句中突出使用短句,使音樂具有短促有力的質地,造成急促的氣勢,富于青春活力和戰斗精神,休止巧妙使用,對音樂的強勁氣質和緊迫感的創造,有著很好的效果。)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國歌,那么,在這些場合中,國歌傳
遞出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音樂家聶耳的作品,那么他創作這個作品是在抗戰時期,是根據當時的狀況而創作的。在當時,《義勇軍進行曲》鼓舞戰士的斗爭意志,激發戰士的戰斗熱情,表達出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將革命進行到底,實現全中國解放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思想,這首曲子,是當時苦難的中國人走向勝利和光明的吶喊和呼喚,而在現在和平的年代,《義勇軍進行曲》已成為祖國的化身和象征,在圖片中,我們看到了,奧運冠軍為國爭光,站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聽到奏響自己祖國的象征——國歌時,激動不已熱淚盈眶或燦爛自豪的笑容的場景,那么,在那樣情況下,國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尊嚴,代表了一個中國人民族的自豪感。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有些音樂作品由于政治原因或其他社會原因,在固定場合、固定情況下反復使用,那么,這些歌具有了一定社會意義的信號,具有某種特定的象征的意義。就像我們的國歌,它所造成的那種代表一個國家尊嚴及情感象征,是很明確的。那么,這就是音樂的認識功能——信號象征作用)
3、師拓展延伸
師:2008奧運會就要來了,同學們,那么,在那時候世界最高領獎臺上,你們最想聽到的是哪首歌奏響著唱響著?
(奧運會就要在我們的北京舉行了,我知道我們所有的同學們都滿心希望在奧運會上,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我們能夠可以頻繁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在藍天飄蕩,那么我想那時《義勇軍進行曲》一定是最美麗最動人最悅耳的音樂,因為,那是一個信號,一個象征,那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神圣的尊嚴,一個民族自豪感的體現,那么,同學們,讓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為奧運做一點應有的貢獻,講文明,樹新風,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因為2008世界在關注北京,在關注中國人,世界和我們在一起聆聽《義勇軍進行曲》)
三、表演并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師:音樂的認識功能我們剛剛掌握了,音樂還有著其他的功能,
在探究其他功能之前,先請同學們看一個音樂情景劇《友誼地久天長》。那么,本音樂劇由贄超同學創作,由小東、培彥、世同三位同學表演,下面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小東、培彥、世同三位同學。
1、學生表演本劇情
(1)2007年9月他們一起來到格致中學,在高一(11)班這個集體里互相認識并成為了很要好的同學。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回家,一起上學,一起討論學習,一起聽同一首歌《友誼地久天長》,他們對這份友誼非常的珍惜,他們也相信伴著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他們的`友誼也一定會地久天長的。
(2)然而,時間長了,他們的差異出來了。甲是一個不愛學習不愛做作業的學生,他成天只想著打籃球,就算在面對考試的時候,他也是只想著抄別人來應付,而乙卻是一個熱愛學習認真對待生活的學生,他對待同學朋友都很真誠,而且他特別珍惜與甲的深厚的友誼。于是,兩個人這樣的差異導致了他們的友誼在慢慢的發生變化,他們誰也不理誰,一首兩個人唱的《友誼地久天長》現在只剩一個人孤零零的唱了,昔日的好友變成了陌生人。
(3)高一生活即將結束了,甲要念理科,乙要念文科,在一次音樂課上,《友誼地久天長》響起,在那時,兩個人都被這首曲子所感動,他們緊緊的抱在了一塊,他們從陌生人又開始變成了好朋友,他們又一起唱起了《友誼地久天長》。
>
(4)甲乙兩個人真情告白——珍藏友誼。并告訴11班全體同學們:高一就要結束了,文理分科決定了大家要走向不同的班級,無論走到哪里,高一(11)班永遠是一個大家庭,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11班的同學友誼地久天長;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挫折,人際關系出現不和諧情況,聽聽音樂吧,讓音樂來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如何為人處事。
2、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師引導學生演唱
(1)帶動學生跟隨音頻演唱或者哼唱
(2)師加入笛子演奏來帶動學生演唱
3、師引入音樂教育功能——人際關系和諧化的作用
師:感謝剛才3位同學非常精彩的表演,讓老師不禁想起了我的中學時代,我的好朋友,我的友情,建議再一次給三位掌聲鼓勵。那么,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剛才的音樂短片在你心中涌現出什么樣情感?是否勾起了你曾經的一些事,一些畫面?勾起了與老師與同學生活的點點滴滴?那么,有誰可以說說,可以讓我們一起分享?
師:那么這首曲子應該是在什么樣的場合下進行的?
師引導學生討論
師: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是社會交往的一個范例,當這首歌曲廣為流傳后這是歌曲已經同人民進行精神的交際和思想相溝通了。在剛才很多同學講的那些故事那些場合朋友餞行告別會,不論是小學畢業還是初中畢業時,這個旋律總會一直播放著,總會牽引出人們內心久違的感動。人與人之間在那樣場合下的精神交流,溝通,音樂起到了推波助瀾和強化作用。那么,這就是
(1)音樂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了人的群體意識和認同傾向;
(2)音樂又教會了人掌握和運用這種最廣泛最普遍的交流手段;
(3)音樂使人的交際活動藝術化和美感化。
偉大音樂家李斯特曾說過:“音樂可以稱作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并被一切人所理解。”
那么,這就是音樂的教育功能——人際關系和諧化的作用。
四、欣賞并歌唱《歡樂頌》
師:接下來,我們來聆聽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作品《歡樂頌》。這段音樂是《第九交響曲》的最后一個樂章。是貝多芬于1809至1822年創作的。這個時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徹底摧毀的一個反動時期,而在1820年時他自身也遭受到了一個巨大的打擊——兩耳失聰,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始終以自己的音樂作為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號角,創作出偉大的作品。那么,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聆聽《歡樂頌》。
1、聆聽《歡樂頌》
2、探究
思考:
(1)《歡樂頌》的音樂情緒是什么?
(全人類歡樂、團結、友愛)
(2)音樂表達了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第九交響曲是他在交響樂領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這部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抗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熱情,集中的體現了貝多芬畢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也體現了貝多芬積極、樂觀和堅強的內心世界。)
(3)那么,在當時消極的社會情況下,這首曲子對當時人們的思想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在首演那天,貝多芬坐在樂隊中間,因為他的耳朵已經聾的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了,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人們歡呼雀躍著,唱著,不斷的打著歡樂頌的節拍,但貝多芬卻什么都沒有聽
到。據參加首演的女中音歌唱家說:這位大作曲家,雖然坐在豐富的音樂聲中,但他什么也聽不見。甚至,在這部偉大的作品結束時,對觀眾的掌聲都無動于衷,還是站在那里,背著聽眾打拍子。直到我把他轉過身來,他才看到人們還在拍手,表示出最大的歡樂。在座的每一個人猛然意識到,他剛才之所以轉身是因為沒有聽見。人們無不像觸電似的感到震驚。接著,同情和仰慕的心情像火山一樣的爆發出來,首演非常成功,因為這樣的音樂,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斗志,感染了當時全世界的人為了自由、解放、平等而團結友愛,走向革命的勝利。)
(4)那么,對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有什么啟發?對情感有什么樣的認識?
貝多芬與我們隔了近兩個世紀,但他的音樂卻早就引起全世界人的共鳴,《歡樂頌》不僅表達了他內心的感情,也表達了全人類人民的感情,社會穩定和諧,人類自由平等團結友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遇到什么樣的磨難希望都能夠象貝多芬一樣,都能夠樂觀勇敢的去面對,都能夠頑強堅強的積極的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用這些積極性的情感(樂觀、堅強、團結)去戰勝內心消極性情感(如悲觀、陰暗、灰塵),那么,這個就是音樂的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
3、師引入音樂的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
(音樂的審美功能表現可以誘發人的內在情感,觸發人們內心積極性情感(如喜愛、快樂、興趣),使消極性情感(如悲痛、厭惡、憤怒等)得到宣泄。音樂使對立兩級的感情相互轉化,如通過積極性感情內涵作用與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們原有的消極感情并使之轉化為積極的感情。優美的音樂中動人的旋律、輕松的節奏、悅耳的和聲、豐富的音色,使人的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協調、心境良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們處在積極性情感狀況下,更為強化、豐富、充實,使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4、演唱《歡樂頌》
師引導學生演唱
(1)鋼琴伴奏:哼唱譜,
(2)演唱形式: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女聲大合唱
(3)情感:團結與歡樂
五、總結
音樂的三個功能
認識功能——信號象征的作用
教育功能——人際關系和諧化的作用
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文章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3
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大海》,使學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樂的風格特點。
重點難點:
賞析《大海》,感受、體驗其音樂風格。
領會和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交響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創作的一部音樂畫卷,它由三幅交響素描組成。三首素描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陽光的海面上變化無常的景象,描繪了海的氣氛和海的性格。它們既像是一部由三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曲,又好像是一首龐大的交響詩。本課欣賞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戲》。
2、《海浪的嬉戲》描繪的是浪花在歡快地嬉戲。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響曲的話,那么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個輝煌的談諧曲樂章。海有萬千變化,有時安靜沉著,有時又令人感到困惑。而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繪的卻是它的自我歡娛——浪的游戲。在無數輕快典雅的樂句中,在色彩斑潤的和聲對置下,洶涌的波濤和騰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頓沖擊,成為樂曲的中心。輕快的舞蹈性旋律與節奏及其恢諧性的筆法,構筑成這一印象主義的音樂畫卷。
二、授新課
1、用錄音機放《大海》,同時對作者、背景及樂曲進行介紹和講解。
(一)展示思考題: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不同嗎:你能說出有哪些不同?
(二)學生初聽《海浪的嬉戲》。
(三)老師引導學生回答思考題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于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采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秘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思考題:
1.這個片斷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2.這個片斷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
教師歸納:這首樂曲幾乎都是由這樣短小的動機,和不大有規律的節奏型組成的。這些旋律片斷生動而迷人地表現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陽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閃光。這個片斷是由長笛、單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作者簡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樂《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云》、《節日》、《大海》等作品。羅曼·羅蘭對德彪西是這樣描繪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境畫家。”
分析歸納印象派的特點: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萬變,輪廓朦朧模糊,但有蹤跡可尋。而在其他音樂流派中,特別是民族樂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節奏上不強調節拍重音。在作品中,音樂小心地柔和流動地遮掩了節奏的律動,從一個小節滑向下一個小節。
3.和聲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閃爍的圖畫性質。德彪西強調音程八、五度的平行進行,而這樣的平行運動在古典時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樂派認為不協和的和聲,如二度進行及九和弦等:這樣就使他的作品出現了奇妙的色彩。
4.調式方面:由于更多地運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樂既不在大調上也不在小調上,而在二者之間搖擺,在各種調的邊緣徘徊,創造出難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繪畫中朦朧的輪廓。
5.在曲式結構上:傾向于小型作品,用簡單靈活的形式代替奏鳴曲式結構。
再聽《海浪的嬉戲》:
(一)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展示學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
三、總結
(用德彪西的一段話)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里,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志。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