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17-18內容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2.能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角尺、直尺、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新”明標--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么圖形”?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2.揭題明標
揭示課題后,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關于圓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師將問題整理后抓住關鍵詞讀、寫、說并板書)
二、探“新”依標--依標導學,探究新知
(一)自學--發現圓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柱?
2.展一展:實物展示生活中的圓柱:保溫杯、唇膏、電池、圓的筆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認真看課本P17,重點觀察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要邊看,邊思考:
①這個圓柱形的物體,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谟^察圓柱的上、下兩個平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勰阌X得,兩個底面有什么特征?
4.說一說
讓學生自說說自己的思考結果,驗證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
5.讀一讀
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ǘ┕矊W--小組合作,理解圓柱
1.剪一剪,量一量,議一議
拿出你制作的圓柱模型,四人小組討論:
、偃Γ杭粢患裟愕膱A柱模型。
、诹恳涣浚毫繄A柱上下兩個底面的半徑、直徑;及身高不同大小圓柱的高。
、壅f:說一說你發現的圓柱兩個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圓柱的周圍是什么形狀?圓柱的高矮和什么有關系?
2.展一展,評一評
講解要求:
、倌惆l現的圓柱上下兩個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狀?
、蹐A柱的高矮和什么有關系?
小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小結:長方形硬紙圍繞木棒快速轉動,可以轉成一個圓柱。
三、測“新”評標--達標檢測,評價目標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圓柱有幾個底面?是什么形狀?
。3)圓柱有幾個側面,幾條高?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1)圖一的旋轉軸在哪里?
。2)圖二的旋轉軸在哪里?
。3)為什么同一個長方形會旋轉不同的圓柱呢?
3.練習三第1題
根據你對圓柱的理解,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嗎?想一想為什么其他圖形不是圓柱?圓柱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四、結“新”拓標--全堂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圓柱
底面2個
側面1個
高一樣長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2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了解了圓柱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問題情境,點燃探索激情。
基于“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理念,教學過程中通過呈現身邊圓柱的體積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學習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2.注重直觀教學,引導合作遷移。
數學理論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它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而引導學生從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就比較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所以,教學中不但設計了通過排水法理解圓柱體積的'實驗,而且還借助教具演示、課件演示等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到知識的由來。
3.滲透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有效地進行轉化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體會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單、化生疏為熟悉等作用的同時,參與數學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柱形實物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操作感知體積的意義。
通過出示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引導學生猜測:在燒杯中投入一個圓柱形物體,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水面升高或者水會溢出來)
師: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預設
生1:圓柱占有一定的空間。
生2:圓柱占據了原來水占有的空間。
生3:圓柱是立體圖形,它具有一定的體積。
2.討論、概括圓柱的體積的意義。
師:你認為什么是圓柱的體積?
(圓柱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圓柱的體積)
3.引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在猜測、觀察、討論中加深對抽象的“體積”概念的理解,自主概括出圓柱的體積的意義,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自主探究
1.探究影響圓柱的體積大小的相關因素。
(1)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
師:哪個圓柱的體積比較大?為什么?
預設
生1:左面的圓柱的體積比較大,因為它高一些。
生2:右面的圓柱的體積比較大,因為它粗一些。
生3:不好比較。因為左面的圓柱雖然高,但比較細;右面的圓柱雖然粗,但比較矮。
(2)討論、概括。
師: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圓柱的高及圓柱的底面積的大小有關)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認真審題,能夠選擇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
1.第74頁第1題。
。1)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0.125 0.3 0.5 0.6 0.25 0.75
(2)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
以上各題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們已經知道,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根據已知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還是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從而進行計算。
下面各題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比較簡單?
提問: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
提問:分數和小數乘、除混合運算在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但這種做法只有小數能夠被分數的分母除盡時才最方便,一般情況下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把小數化成分數來做比較簡便。)
。ǘ⿲W習新課
以上這些計算方法是我們進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
。ò鍟n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小組討論: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2)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通過試做,體會一下為什么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簡便?
。3)訂正,并且說說這種做法有什么好處?(因為計算分數乘、除法時,有時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所以,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一般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后再計算。)
(1)審題:例5與例4有什么不同之處?
。ɡ4是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例5是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想一想,做這道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a.運算順序;b.選擇合理恰當的方法。)
。3)小組討論:這道題是把小數化成分數算簡便,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算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4)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
。5)訂正。
(6)小結:我們把題目中的小數都化成了分數,這樣在乘除過程中,有時可以先約分,使得做起來比較簡便,同時得到的是一個準確的結果。
。7)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也可以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進行計算。在本冊教材中,一般要求只取兩位小數,這種算法在現在電子計算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社會里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大多數電子計算機都是用小數來計算的。請你用這種方法試做這道題:
≈5.2÷3.2-1.67×0.7(注意:這一步用“≈”)
=1.625-1.169
=0.456
訂正此題,并且教師要強調: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才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3.小結。
兩位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1)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又怎樣計算簡便?
看書質疑。
。ㄈ╈柟谭答
采用分小組鞏固練習的形式。
1.用題板做練習,大面積反饋。
舉題板訂正,再把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不難看出,第二種方法更簡便一些。所以解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如數的特征、運算符號等決定怎樣做簡便就怎樣做,故在掌握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還要靈活運用。
2.互相幫助:1,3,5組同學做題(1);2,4,6組同學做題(2)。之后,同桌同學交換檢查,指出錯誤,加以改正,使學生掌握檢查的方法,并養成檢查的習慣。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哪組的同學都做對了就給予表揚。
3.全體同學齊做。
把題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計算。(保留兩位小數。)
≈13×0.56-16.24÷3.5
=7.28-4.64
=2.64
。ㄋ模┱n堂總結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 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景
看上面的圖片,你們能說一說,圖中反映的是什么現象?哪些是將物體放大?哪些是將物體縮。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導入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例4: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后的圖形。
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直角思考: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么辦?
是不是只要把兩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
比較兩幅圖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
讓學生畫出放大后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完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或量一量的方法,發現放大后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后的圖形,看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后,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圖形的周長擴大到原來的2倍,面積擴大到原來的4倍。)
問題:如果把放大后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么變化?
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后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后,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獨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樣思考與操作的,并及時糾正錯誤。
2.總結
問題: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么發現?
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二、鞏固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后的圖形,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縮小后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三、全課小結。
什么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么原則?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5
第五單元 總復習
數 與 代 數
課題一:數的分類和讀寫法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六年級下冊第38—40頁 1—5題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牢固地掌握整數,小數、正負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同學能熟練地讀、寫數,并進行數的'改寫。
3、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同學在整理復習中形成知識網絡,學會復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有關數的意義和多位數的讀寫法,溝通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1、談話激趣。
談話主題: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話題
同學聯系實際舉例,教師和時滲透整理的意義和整理方法。
2、遷移導課。
師:生活中我們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這節課我們一起整理和復習有關數的基礎知識。(板書課題)
二、回憶整理,溝通聯系。
1、數的搜集。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數呢?
同學回憶搜集學過的數(隨著同學回憶屏幕上顯示:整數、小數、自然數、正數、負數……)
2、分類整理。
師:大家還記得這些數的意義嗎?咱們看著大屏幕,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各小組在班上交流,然后獨立完成書38頁第1題,集體證正。
3、數的讀寫和改寫。
小組探究,一起參與
同學自身舉例,出示多位數,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通過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提問、相互質疑、相互爭辯、相互評價,完成知識構建。
三、綜合練習,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 )是自然數,( )是小數,( )是整數,( )是正數,( )是負數。
。2)九億六千萬四百三十寫作( ),四舍五入到億位記作( )。
。3)二百零七零零四寫作( )
(4)53005300讀作( )
。5)3.92保存一位小數約是( )
四、總結全課學習情況。
五、作業。
教科書39—40頁3、4、5題。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出示例1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并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 10 20 30 40 50
所需的天數 30 15 10 7.5
在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現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么。
指名學生口答 討論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300。提問:這里的30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自己學習例2,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不變,當長發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里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說明:像例1、例2里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2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 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那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識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方法】引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1)觀察課本情境圖。(不出現相片長、寬數據)
、僬f一說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圖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圖片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3)這些圖片的`長和寬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①D和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長與寬的比是6∶4,B長與寬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認一認。
圖D和圖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圖A和圖B兩張圖片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
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6)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7)找比例。
在這四副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副圖片長、寬的比值。求出副圖片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調制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根據比例的意義,你能寫出比例嗎?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三、課堂練習
1.⑴分別寫出圖中兩個長方形長與長的比和寬與寬
的比,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品謩e寫出圖中每個長方形與寬的比,判斷這兩個
比能否組成比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哪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板書設計】 比例的認識
12∶6 = 8∶4
內項
外項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認、讀、寫億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了解負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3.回顧有關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等概念,鞏固求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4.逐步形成知識網絡,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意義是重點,掌握數學方法、體會數學思想是難點。
教具準備
幻燈片、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與交流
呈現學生熟悉、生動、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幫助學生對整數意義、表示、比較大小、實際應用等有個全面認識,使學生學到知識更加系統化,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內容。
信息1: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正整數的意義:基數、序數、測量結果、編碼。教材呈現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這些信息不僅體現了數的應用,也體現了正整數的不同意以。 教材又進一步提出討論的問題: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數,你知道他們的具體意義嗎?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數的具體意義。對于正整數的意義,不要求學生抽象地講,只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說明即可。
。ń處熃虒W時鼓勵學生閱讀這些信息,體會其中數的意義,充分讓學生交流,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收集一些包含正整數的信息,進一步了理解這些數的意義。)
信息2:出示第2題。
鼓勵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表示1234這個數,目的是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所學過的`表示正整數的各種方式,從多角度再次理解十進制計數法和計數單位。
信息3:舉例說明怎樣比較兩個多位數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讓學生舉例說明的活動,這樣給學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顧空間,有利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在學生舉例時,教師應注意引導舉例的普遍性。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
信息4:0的妙用。
整理對0的認識。教材按照所學內容的順序,從0可以表示沒有、0可以表示起點、 0可以用來占位、0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對 0進行全面再認識。教材還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對0的認識。教學時,建議讓學生自己回顧整理,并舉例說明0所表示的含義,并找生活中的原型與之對應。 還可以引導學生從運算角度認識0。還可以向學生介紹0的發展歷史。
信息5:關于倍數和因數,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請你整理一下。
整理倍數和因數的內容。鼓勵學生自己整理,整理方法不是唯一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信息6: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向同學解釋1萬有多大、1億有多大。
教學時,可直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談自己對1萬,1億有多大的認識,以充分展示學生對大數的理解,并復習鞏固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意義的方法。
。◣椭鷮W生感受達數的含義,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神奇的質數
在教學時,有人把質數看成正整數的 數根;在現實世界中,質數在密碼技術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讀一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體驗質數的神奇;也可以先查閱資料,交流后讀 感受;還可以鼓勵學生把對質數的理解和所涉及的內容,寫成資料或制成小報進行展覽,感受指數世界的神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應用上節所歸納的知識,鞏固所學內容。
2.在學生、教師之間的互動過程中提高同學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審視生活。
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可以利用小組競賽形式展開練習
這些練習一部分是對回顧與交流中所復習的內容進行鞏固,一部分是對整數這部分內容的補充,這些練習的設計,一方面是鞏固所學內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關于各個習題的說明
第1題:體驗表示數的多種方法,進一步理解十進制。
第2題:對于比較大小,學生可能選擇不同的策略;直接比較大小,改寫以后在比較等。
第3題:借助小紅家5月份收支情況這一具體情境復習正負數的意義。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結余雖然是問號題,但教師應鼓勵學生借助經驗嘗試解決。
第4題:本題復習了公因數、公倍數等內容。在3和5的公倍數的時候,注意是有范圍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設定范圍,體會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第5題:學生估計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一般的,可以將要估計的東西分成基本相等的幾份,通過數一份的數量從而對總數進行估計。教師應鼓勵學生交流這種方法,并應用這種方法從事其他的一些估計活動,方法只要合理,數目接近120就可以。
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交流。
三、數學萬花筒
讓學生了解一些其他記數系統,并進一步認識到十進制的優越性,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整理有關代數的初步知識,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使認知水平有所提高。
2.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知識的能力。
3.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進行一定的學習方法的滲透。
4.在整理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初步意識到整理知識的重要性,并逐漸養成邊學習邊整理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點:
梳理知識,形成網絡。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借助一個有趣的知識導入對代數知識的整理。
。1)師:在某地,蟋蟀叫的次數除以7再加上3就等于當地的氣溫。
(2)提問:①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谶@涉及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3)出示課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梳理有關代數的知識。
1.回憶知識點:提問:自己看書,看代數的初步知識,可以分為幾部分?
2.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運算定律、比和比例、方程的解、解方程、數量關系、計算公式、列方程解應用題、求積公式)
3.整理知識點:
提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整理得簡潔、清晰、與眾不同。
4.學生匯報整理的情況:
數量關系
用字母表示數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或使用樹狀結構的方式等)
方程
簡易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5.組織評價:提問:①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谒麄兌际歉鶕裁催M行整理的?
6.師:這節課我們重點復習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提高
1.出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1)學校去年種桔樹a棵,今年比去年的2倍多6棵。今年種( )棵。
。2)商店原有洗衣機 a臺,現在又運進30臺,現在共有洗衣機( )臺。
。3)甲乙兩人共同制造一批零件。甲制造a個,乙每小時制造b個,工作了4.5小時,兩人就完成了任務。這批零件共( )個。
(4)李紅a天看了60頁書,照這樣計算,看完這本書需要b天,這本書共( )頁。
想一想,書寫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什么?
2.復習簡易方程,小組同學互相說說: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三個概念有什么不同?
3.判斷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1)X-42=783 (2)4X﹤9 (3)5X-2X=150
。4)2X-16
監控:
。1)(2)、(4)為什么不是方程?
。2)動手解(1)、(3)兩個方程
。3)解方程時要注意點什么呢?
4.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一個梯形,看圖填表。
梯形數量12345
梯形周長58111417
①再多一些梯形,周長可以用什么表示?
②用字母表示梯形的數量和周長之間的關系?
、壑荛L是299個,這個圖形是由多少個梯形組成的?
。2)課件演示:由重慶到淄博,乘火車要花400元,用餐2天;到了淄博后,住5天,用餐5 天。
、儆煤凶帜傅氖阶颖硎咀筒┮恍械娜宋洳块_支。(每天用餐a元,住宿b元)。
整理后:800+9a+5b
、谀阌X得每天用餐、住宿開支多少元合適?請你設計一下?
③評價設計方案。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0
設計說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本設計在教學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展形象思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生建立了圓柱的表面積表象的同時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意識。
2.在操作中滲透轉化思想。
轉化思想是數學學習和研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設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使學生經歷用自己的方法把圓柱的側面化曲為直的過程,體會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所形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有關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觀察、推理中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體會轉化思想,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在應用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設計重視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對圓柱表面積的不同情況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紙質圓柱形物體 剪刀 長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設疑導入
1.說一說。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誰能和大家說一說?圓柱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2.想一想。
課件出示情境圖:做一個圓柱形紙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紙板?(接口處不計)
師:要制作這個圓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至少用多大面積的紙板”是一個關于什么數學知識的問題?
3.匯報。
小組合作,觀察、討論: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積的紙板就是求圓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之和。
4.交代學習目標,導入新課。
師:圓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之和也叫圓柱的表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有關圓柱表面積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培養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觀察、討論中初步感知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1
復習內容:第12冊P92—93“練習與實踐”7—9題。
復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義,進一步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熟練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問題之間的聯系,并能熟練解答。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與融會貫通。
2.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學習和游戲中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課前設計:
1.出示習題。一種圖書打八折后售價是20元,這種圖書原價是多少元?
2.學生練習、交流、檢驗。
3.練習P93第7、8兩題。指導學生理解“降價10%”的含義。第8題提醒學生注意:兩種襯衫的原價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現在售價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兩種襯衣現價的和。
4.練習P93第9題。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求出所框的4個數。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把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有關知識系統化。
2、使學生牢固掌握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3、通過運用知識解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知識解答有關應用題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談談學校的體育達標情況。
出示;體育達標率為99.7%
從這個條件,你能知道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
揭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二、 教學新課
。ㄒ唬┣蠓致
1、出示學校體育達標情況:優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據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關分數、百分數的問題?
3、同桌合作,討論完成。
4、反饋
(1)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百)分之幾?
例如:優秀率?650(650+400+250)=50%
。2)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百)分之幾?
例如:優秀比良好人數多幾分之幾?(650-400)400=5/8
。ǘ┣髥挝1或求分率所對應的量
1、把問題當成條件,根據條件編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優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總人數1300人,優秀率50%,優秀比良好人數多5/8。
2、小組合作完成
3、反饋,并解答,想想有沒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1300人,優秀率為50%,優秀人數是多少人?
130050%=650(人)(說說你的'揭題思路)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優秀率為50%,優秀人數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
65050%=1300(人)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優秀人數650人,比良好人數多5/8,良好人數有多少人?
650(1+5/8)=400(人)(說說你的解題思路)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良好人數400人,優秀人數比良好人數多5/8,優秀人數多少人?
400(1+5/8)=650人
4、觀察這些應用題,找找相同點與不同點
①有共同的數量關系 單位1分率=分率對應的量
、趩挝1已知或未知
5、你認為在解這類應用題是要注意什么?
6、師小結:找準單位1的量,根據已知與未知判斷方法。列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三)練習
1、對比練習
① 學校運動隊有30名男隊員,女隊員比男隊員少1/6,女隊員比男隊員少多少人? 301/6=5人 (說說另外的方法)
② 學校運動隊有25名女隊員,女隊員比男隊員少1/6,女隊員比男隊員少多少人? 25(1-1/6)-25=5(人) (說說另外的方法)
通過練習,你想說什么?(看清單位1,找準關系。)
2、一題多解
陳老師看一本200頁的故事書,前5天看了1/4,照這樣計算,還要幾天可以看完?
你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先獨立完成,不能解答時與同桌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好?
反饋、交流
師總結:在解答時可以不用具體數量,直接用分率求,也可以用具體數量進行計算。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用分率求比較簡單。
3、專題研究
某種股票進期走勢如下
日期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漲跌
。5%
+5%
。5%
-5%
某股民用10000元炒該股,你認為該股民從13日購入到16日為止是虧還是盈,并說明理由。
(四)課堂總結
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復習,說說你的想法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并會正確地求比值。
2:引導學生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合作與交流,感受學生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法制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第十九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規定,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圖片后,談話引入。
1.教學比的意義。
(1)教學同類量的比。
A、20xx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
在太空中,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提問:根據你所獲得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第十九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規定,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學生再次熟悉題目后,提問: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都是長15cm,寬10cm,怎樣用算式表示它們的長和寬的關系?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求紅旗的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B、這兩個關系都是用什么方法來求的?(除法)
C、比較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除了除法,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說成是: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或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
D、不論是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
。2)教學不同類量的比。
A、“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路程÷時間=速度,算式:42252÷90
B、對于這種關系,我們也可以說:飛船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這里的42252千米與90小時是兩個不同類的量。
。3)歸納比的意義。
A、通過上面兩個例子,你認為什么是比?
學生試說,教師總結: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教學比的寫法、比的各部分名稱。
比的寫法。
15比10記作15∶1010比15記作10∶15
42252比90記作42252:90
比的各部分名稱。
A、學生自學課本,小組討論概括知識點。
B、小組匯報并舉例:
“:”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10=15÷10=1
12……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做一做”第1題。
四、布置作業。
課本練習十一的第1題。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操作和探究中理解并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2.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等能力。
3.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情景鋪墊,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畫面,畫面中兩個小孩正在商店里買蛋糕,蛋糕有圓柱形和圓錐形兩種。圓柱形蛋糕的標簽上寫著底面積16cm2,高20cm,單價:40元/個;圓錐形的蛋糕標簽上寫著底面積16 cm2,高60 cm,單價:40元/個。
出示問題:到底選哪種蛋糕劃算呢?
教師: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了?他們應該選哪種蛋糕劃算呢?誰能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明白首先要求出圓錐形蛋糕的體積。
教師: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大膽質疑
教師:誰來猜猜圓錐的體積怎么算?
2.分組合作,動手實驗
教師: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之間究竟有沒有關系呢?如果有關系的話,它們之間又是一種什么關系?通過什么辦法才能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們分組研究,通過實驗尋找答案。
教師布置任務并提出要求。
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準備好的器材:等底等高空心的或實心的圓柱和圓錐、河沙或水、水槽等不同的器材,以及一張可供選用的實驗報告單。四人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器材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找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可根據小組研究方法填寫實驗報告單。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的活動。
3.教師用展示實驗報告單
教師:你們采用了哪些方法研究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
方案一:用空心的圓錐裝滿水,再把水倒在與這個圓錐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形容器中,倒了三次,剛好裝滿圓柱形容器,因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錐的體積=1/3×圓柱的'體積。
方案二:方法與一小組的方法基本一樣,只不過裝的是河沙。我們的結論和一小組一樣,圓錐的體積也是這個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教師:二個小組采用的實驗方法不一樣,得出的結論都一樣。老師為你們的探索精神感到驕傲。
教師把學生們的實驗過程演示一遍,讓學生再經歷一次圓錐體積的探究過程。
4.公式推導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又怎樣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只要求出與這個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再乘以三分之一,就得到圓錐的體積。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4↓〖6↓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
V=1/3×S×h
教師:圓柱的體積用字母V表示,圓錐的體積也用字母V表示。怎樣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
抽學生回答,教師板書:V=1/3Sh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公式,弄清公式中的S表示什么,h表示什么。
要求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9頁和第40頁例1前的內容。勾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語句,并說說理由。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例1。
一個鉛錘高6 cm,底面半徑4 cm。這個鉛錘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生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引導學生弄清鉛錘的形狀是圓錐形。
學生獨立解答。抽學生上臺展示解答情況并說出思考過程。
三、拓展應用,鞏固新知
1.教科書第42頁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填一填
。1)圓柱的體積字母表達式是(),圓錐的體積字母表達式是()。
。2)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倍。
抽生回答,熟悉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3.把下列表格補充完整
形狀 底面積S(m2) 高h(m) 體積V(m3)
圓錐 15 9
圓柱 16 0.6
學生在解答時,教師巡視指導。
4.教科書第42頁練習九第2題
分組解答,抽生板算。教師帶領學生集體訂正。
5.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現在我們再來幫助這兩個同學解決他們的難題。
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新課前買蛋糕的問題。
抽學生說出計算的結果。明白兩個蛋糕的體積一樣大,因此買兩種形狀的蛋糕都可以。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的學習中,你都有哪些收獲?有關圓錐體積的知識還有哪些不清楚的?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聽老師提幾個問題,想一想是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XX同學的左面是誰?我們教室的后面是什么?學校在郵局的什么方向?
生:方向與位置。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描述方向與位置的詞語都有哪些?如何確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根據不同的參照物確定物體的位置。(板書課題:確定位置)
⊙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1.整理復習學過的方位詞。
(1)學生小組交流學過的方位詞。
(2)學生匯報交流。
學過的.方位詞有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東北方向也叫北偏東,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東南方向也叫南偏東,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請大家觀察所在學校和學校周圍的物體,用方位詞來指明物體的方向和位置。
(4)剛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東、南、西、北來表示物體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們要準確地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還可以用數對來表示,大家還記得用數對的表示方法嗎?
2.梳理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用數對來表示物體準確位置的步驟和方法:
(1)確定位置:選定參照點(原點),建立直角坐標。(豎排叫作列,橫排叫作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
(2)數對的寫法: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用逗號隔開,外面加上小括號。
3.梳理用方向加距離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準確位置的步驟:
(1)選定參照點(原點),建立直角坐標。
(2)確定方向和角度。
(3)確定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
4.課件出示教材99頁情境圖。
星期日,奇思去動物園游玩,在大門口看到了動物園的示意圖。他想先去百鳥園,你能幫他確定百鳥園相對大門的位置嗎?
(1)學生探究確定百鳥園位置的方法。
(2)小組匯報。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2-16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28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9-30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9-30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9-30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8-25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