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竇娥冤》教案

時間:2023-01-31 15:06:31 教案 我要投稿

《竇娥冤》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竇娥冤》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竇娥冤》教案15篇

《竇娥冤》教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了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2、了解全劇劇情,了解課文節選部分在全劇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劇作主人公竇娥的藝術形象。

  2、以《滾繡球》《耍孩兒》等曲子的曲詞為重點,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

  3、鑒賞劇中“三樁誓愿”的超現實情節,了解超越現實的夸張和想象對于刻畫人物、揭示主題和體現劇作浪漫主義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滲透點

  了解元代的社會現實,認識劇作抨擊社會的黑暗反封建主題。

  (四)美育滲透點

  鑒賞古代戲曲的語言,欣賞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

  二、學法引導

  1、抓住戲劇沖突,理清情節結構,總體上把握劇本內容。

  2、反復誦讀[滾繡球],了解竇娥指斥的對象和她表達的感情,從中可以分析出,這一曲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做了相當深刻的概括,是竇娥以生命換來的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是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的控訴、抗議,是對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現。誦讀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幾曲,了解竇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誦讀第三部分的[耍孩兒]、[二煞]、[一煞],進一步了解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

  3、誦讀典型片斷,鑒賞語言特色,如婆媳訣別時的對話,凝練而又不失準確。又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寥寥數語百感交集,哀傷不盡。誦讀三個場面的主要曲詞,比較分析隨著人物感情的變化,語言色彩和節奏的不同:第一場,指天斥地,語言高亢激越、緊張急促;第二場,與婆婆訣別,哀婉凄慘、徐緩低回;第三場,發下三樁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鑒賞劇作的超現實情節并進而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是教學的重點;后兩方面,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解決辦法

  加強課前預習,要求學生了解全劇劇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曲詞,借助課堂討論,使學生認識劇中安排“三樁誓愿”超現實情節的作用,落實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要求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閱讀讀本《元曲和明清傳奇》一文的相關部分,了解雜劇的基本常識。以曲詞為主,誦讀課文;借助課文題解,了解全劇劇情。有條件的,可進而引導學生閱讀劇本全文及關于關漢卿的戲劇評論。

  2、第一課時,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體味作品。而后,要求學生獨立分析課文節選部分的基本情節,列出簡要提綱。

  3、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反復吟誦關鍵曲詞,體會劇作語言和藝術構思的特色,進而通過課堂討論,歸納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分析劇中超現實情節的作用。

  4、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關漢卿》和《竇娥冤》。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本課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借助分角色朗讀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節選部分的劇情發展脈絡,并初步把握主人公竇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體感知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重要的劇作之一。現代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語文讀本》第四冊選有該劇片斷)時,也是以關漢卿創作《竇娥冤》作為劇作核心情節的。《竇娥冤》歷來被列為元曲四大悲劇和中國十大悲劇之首。課文節選部分,是《竇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劇的高潮部分。劇作借弱小無助的竇娥的不幸命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元代黑暗現實的觸目驚心的圖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劇作賦予主人公竇娥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個自幼被賣作童養媳,最后又被無辜推上斷頭臺的弱女子,不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還大聲控訴“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劇作還為竇娥設計了臨刑前的三樁誓愿,借助超現實的夸張與想象,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增強了劇作的感染力,使整個作品達到“寓褒貶,別善惡,分是非,明愛憎”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關漢卿(約1210—約1300)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區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戲劇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并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曾經把自己比做“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爛,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爭,不畏權貴的性格。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人民的疾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經常出入于歌樓、戲場之中,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語言和民間的藝術形式,音樂和戲曲方面的造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產的.雜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60多部劇本,現存的有18部,其中《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蝴蝶夢》《單刀會》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于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2、指名提問,要求學生簡要說明元雜劇的主要體式特點(參看《語文讀本》)。

  3、指名提問,要求學生復述《竇娥冤》全劇劇情(參看課文題解)。

  4、分配角色,由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只讀曲詞與念白,科介從略)。

  5、問題討論:

  (1)試分析劇情的發展過程,將課文劃分為三個層次,并歸納各層大意。

  第一層:開頭至[滾繡球]曲末“……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訴說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層:“(劊子云)快行動些”至[鮑老兒]曲末“……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請求繞道走后街,怕婆婆看見自己被押赴法場而傷心;與婆婆見面后,訴說冤屈,囑托后事。

  第三層:“(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至文末。竇娥臨刑發出三樁誓愿,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

  (2)從課文的三個層次中,可以大致看到她怎樣的性格特點?(第一、三層主要表現她的反抗精神,第二層表現她的善良心地。)

  6、學生自讀課文,梳理課文詞語。

  下一課時,重點任務是鑒賞曲詞,容量較大,難點較多。因此,在熟悉劇情后可引導學生分層梳理詞語,減少下一課時的學習困難。以下所列詞語,僅供參考。

  第一層:實詞:生(深) 糊突(混淆) 勘(核查、查驗) 虛詞:合(應當)

  第二層:實詞:紐(拘束) 哥哥行(那邊) 落的(落得) 葫蘆提(糊里糊涂)

  第三層:實詞:罰(同“發”) 委實(確實) 湛湛(清明)青天 萇弘化碧(周朝的賢臣) 望帝啼鵑(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 暑氣暄(暖,文中指炎熱) 古陌荒阡(“阡陌”,指田野) 官吏每(同“們”)

  (四)總結、擴展

  學習《竇娥冤》,重點在欣賞其曲詞和藝術手法,這是下一課時的任務。但了解背景、把握劇情、梳理層次、通解文字,是進行鑒賞前必須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說是進行鑒賞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大家要充分認識本課時知識積累的作用,有些內容,如作家作品、雜劇曲詞語匯等,是可以融入我們的語文素養的,更不可忽視。

  (五)課后作業

  1、誦讀全文,重點誦讀[滾繡球]、[耍孩兒]、[二煞I、[一煞]等幾支曲子。

  2、初步思考設計“三樁誓愿”的戲劇情節對于刻畫人物、凸現劇作主題的作用。

《竇娥冤》教案2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為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里,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沖突,竇娥在公堂上的斗爭,都已在前兩折里表現出來,那么高潮為什么出現在第三折里?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里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沖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后,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竇娥冤》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提高鑒賞古典戲劇的藝術素養。

  (二)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三)認識封建社會官吏昏聵、法制腐敗的黑暗現實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這折戲由幾個部分組成?彼此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分析: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寫竇娥譴責天地鬼神,第二部分寫竇娥與婆婆訣別。第三部分寫竇娥臨刑發下三大奇愿,三個部分貫串了一個“冤”字,由冤生怨——由冤生悲——由冤生誓。前兩個部分顯示了竇娥性格中堅貞剛烈和善良敦厚的不同側面,第三個部分進一步表現了竇娥對含冤而死的不甘心,不瞑目,從而更集中更充分地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三個部分層相遞進,逐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了竇娥的叛逆精神。

  (二)竇娥是被當時昏聵的官吏屈判成殺人死罪的,在《滾繡球》一曲中為什么要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呢?

  分析:在封建社會里,人民不僅受到封建政權的迫害,而且受到神權的嚴重束縛。按世俗的觀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稱。竇娥起初也受到神權思想的嚴重影響,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于竇娥時,她仍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只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才逐漸覺醒過來,終于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面目。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得以橫行,善良橫遭殺戮。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際上也就是對封建官府對現實社會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社會中,天地鬼神是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竇娥敢于怒目青天,頓足大地,對之進行憤怒的譴責。從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激烈言辭中,我們可以看到竇娥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對封建統治的不滿和反抗,竇娥反抗性格正閃爍著劇作家關漢卿的思想光輝。

  (三)高明的戲劇家,常常善于捕捉生活細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押赴刑場上,竇娥要求劊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這一細節對塑造竇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分析:這是劇作家塑造竇娥形象的重要一筆。縱觀全劇,作者在刻畫竇娥反抗性格的同時,也注意逐一展現人物性格中溫順善良的另一側面。前兩折戲已經寫到竇娥對婆婆平時一向孝順。大堂之上,酷刑之下,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犧牲自己,屈招了藥死公公的死罪。這折戲中寫她赴刑場時,求劊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細節,可見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竇娥想到的還是如何不使年邁孤寂的婆婆傷心。這不正說明她的性格是極其善良的嗎?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就越發顯出她的冤屈,她的反抗和抗爭也就越令人同情。試想一個平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貪官斷為殺人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溫順的女子最終也作出了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因此,這一細節的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其豐滿動人,使劇作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也更為有力。

  (四)一般說,戲劇情節常忌平鋪直敘,一覽無遺。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往往能引人入勝,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試以婆媳訣別這一場面的設計來分析《竇娥冤》第三折情節結構的特點。

  分析:《竇娥冤》在情節安排上,有張有弛,疏密相間,富有鮮明的藝術節奏,第三折戲也體現了這個特點。“婆媳訣別”是這折戲中的第二個部分,大幕拉開時劊子手搖旗提刀,監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重的鑼鼓聲,舞臺上籠罩著陰森緊張的氣氛,而披枷帶鎖的竇娥的登場以及呼天振地的傾訴悲憤又加劇了悲劇的氛圍。頃刻之間,竇娥就要作刀下之鬼,觀眾的心弦繃得緊緊的。然而這時作者卻宕開一筆,沒有立即寫刑場處決,卻描繪了婆媳訣別這催人淚下的場面。如果說我們從前一場景中看到的是竇娥高亢激昂的斗爭精神,那么這一場景中聽到的便是竇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嘆,不僅人物的內心世界展露無遺,劇情的發展至此也是明顯地一頓,形成了一張一弛的戲劇波瀾;然而這“弛”是為一個“張”蓄勢,是為了把情節遞送到一個更高的浪峰——竇娥臨刑前發下的三大奇愿,也就是全劇的高潮,讓人物性格和主題得到集中體現。因此說作者在本折戲中別具匠心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使劇情波瀾起伏,跌宕多致,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

  (五)這折戲的結尾,寫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這在現實生活中自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劇作家為什么要安排這樣的情節呢?

  分析:從內容上看,這三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強烈(這從監斬官的反應一次比一次強烈也可看出)。竇娥發下三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這不僅要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動蒼天,讓人們都知道“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三愿充分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僚昏聵,法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呼告無門的真實情況。這三愿著力表現了竇娥與社會惡勢力“爭到頭,況到底”,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甚至產生了感天動地的超自然的力量。這三愿也是劇作家社會、政治觀點和美學理想的形象體現。作者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奇特的構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驚,人神共怒的藝術處理,使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事在藝術舞臺上應驗了。這雖違背物理,卻又合乎人情,有力地體現了廣大人民要伸張人間正義,殺卻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意愿。

  (六)關漢卿在語言運用上有著出色的成就,他的戲劇語言向來以“字字本色”,不事雕飾著稱。《竇娥冤》中人物語言質樸自然,鮮明生動。試分析《滾繡球》一曲,加以體會。

  分析: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的劇作,詞匯豐富,句式宮于變化,充分地吸收和提煉日常生活中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同時從古典文學名著中汲取營養,把這些和人民口頭語言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他“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語言風格,收到了雅俗共賞的演出效果。

  在《滾繡球》一曲中,有的地方如“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直率如口語,便于直抒胸臆,把人物因蒙冤受屈而憤懣不平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有的地方如“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更壽延”這些句式整齊,對仗工整,用強烈的對比有力地揭露了黑白顛倒的社會現實。整個曲子感情激昂有力,語言通俗易懂;句式或整或散,排列錯落有致,韻律鏗鏘,節奏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七)竇娥這一藝術形象是如何通過情節的發展而逐漸鮮明、豐滿起來的?

  分析:《竇娥冤》全劇共分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由蔡婆獨白開始,第一折為故事開端,第二折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折是故事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結束。課文是全劇的第三折,是矛盾沖突的高潮,竇娥性格在這一折中發展達到了頂點。

  本課劇情由竇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別婆婆、發下三大誓愿三部分組成。三部分中“冤”字貫串始終,由一個冤字引出了竇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竇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剛烈性格。

  第一部分開始,人物上場,構成一個赴法場途中指天斥地、訴說冤屈的場面。

  劇本首先用一支[端正好]的曲子,由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著說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竇娥含冤受刑,對命運的不公、天地的不公充滿了憤恨。由于內心悲憤到了極點,所以不由得對天地表示怨恨。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滾繡球]曲子中對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但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對于這樣不平的命運,不公的天地又能奈何呢?她的一腔悲憤只能以“兩淚漣漣”作結,抒發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悲傷而已。

  竇娥在這一部分里雖更多的是無奈與悲傷,但那指天罵地的言語也昭示出了她性格中的反抗成份。因為那封建社會的“天”可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它具有特定的含義,一個小女子竟如此“放肆”,是何其勇敢!

  第二部分通過竇娥與婆婆的對白訴說了自己的冤屈。赴刑場的路上竇娥忽然堅決要求走后街,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她這樣要求是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充分顯示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作者就此展現了竇娥性格中溫順善良孝順的一個側面,竇娥的形象更加完整豐滿了。

  而如此孝順、善良、溫順的一個弱女子卻被判了死刑,由此可以想見當時的官吏是何等昏聵,當時的社會又是多么黑暗與殘酷。“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情節設置中寄寓的深刻社會意義了!

  (快活三)和(鮑老兒)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她央求婆婆顧念自己屈枉而死和生前孤苦無依,對自己“遇時節將碗涼漿奠”,更突出了這一弱女子的悲慘遭遇,而她勸慰蔡婆不要過于悲傷,則再一次表明了她的善良性格和美好心靈。

  第三部分,隨著情節的發展,竇娥的感情更加激越奔放,竇娥的反抗精神達到高潮,這一切是由竇娥臨刑前發出的誓愿表現出來的。

  竇娥的第一個誓愿是血濺白練,她發這樁誓愿是希望刑場圍觀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個誓愿是六月飛雪,竇娥希望自己的冤屈將像古代的鄒衍那樣得到上天的反應。她的第三個誓愿是要楚州干旱三年,這已經不僅是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是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她的斗爭鋒芒已指向了貪贓枉法、草管人命的昏官污吏。

  三樁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了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這三樁誓愿和她在[滾繡球]中的指天斥地都充分地表現了她的反抗精神,而這三樁誓愿更加針鋒相對、鋒芒畢露,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是全劇的高潮,也是塑造竇娥形象最成功的一筆。

  情節至此,一個勤勞、正直、善良、孝順但又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形象就鮮明、豐滿地立在了讀者的面前。

  (八)竇娥臨刑時的三樁誓愿究竟是封建迷信的色彩,還是浪漫主義的藝術處理?

  分析:《竇娥冤》結尾部分竇娥臨刑時的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和竇娥被害后誓愿應驗所出現的奇特景象,究竟是封建迷信的色彩,還是浪漫主義的藝術處理?這是正確理解這個雜劇的主題思想的關鍵問題。

  戲劇作家關漢卿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極端黑暗的時代。元王朝的外族統治者,對人民實行慘無人道的野蠻統治,制造了大批冤假錯案,百姓怨聲載道。關漢卿塑造了竇娥這個被封建勢力迫害而至死不屈的典型,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元朝黑暗的社會現實,一方面歌頌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精神。三樁誓愿的實現,在有冤不能申,有仇無法報的社會里,表達了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勞苦大眾對封建統治者設冤獄,不顧百姓死活的憤慨。關漢卿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繼承了神話的傳統,借助感天動地的宏偉想象,讓誓愿一一兌現,正是在感情上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

  三樁誓愿在現實生活中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可是劇本卻讓它們一一發生并兌現了,這并不是宣揚封建迷信,而是浪漫主義的藝術處理。這樣處理,更加突出了竇娥寧死不屈的堅強性格和對惡勢力的反抗精神,我們不僅沒有感到情節的荒誕離奇,反而更覺竇娥確實是含冤而死的,更同情竇娥的“冤”;這樣處理,正表現了竇娥對死的不甘,對自己冤枉慘死、無處申冤的恨。她相信自己的冤案不會在人世上毫無痕跡地泯滅,她相信自己這樣的千古奇冤一定會在人世上留下點什么。三樁誓愿的實現,使主題更加深化,悲劇氣氛更加濃烈,《竇娥冤》的“冤”字也就更為突出了。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8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里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三)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里,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沖突,竇娥在公堂上的斗爭,都已在前兩折里表現出來,那么高潮為什么出現在第三折里?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里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沖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后,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思戲劇的矛盾沖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于正宮調。

  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明確:10個曲牌有三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第一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二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三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一層。齊讀第一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出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里,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圣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于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7.背誦[滾繡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練習”五。

  明確:作為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疑,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為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么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8.小結:這兩個曲牌,十分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草管人命、殘酷壓迫的反動本質。又由于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和諧統一,自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為此,這兩個曲牌,就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四)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后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為什么還要提出堅決走后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并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為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對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里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么自然、生動。

  在戲劇沖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為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6.閱讀第三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愿,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確:第一個誓愿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愿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7.她的三樁誓愿與第一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么關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8.提問:竇娥的三樁誓愿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采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愿望。

  9.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為什么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巖漿,沖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于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峰。

  10.歸納主題。

  主題:本劇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的心靈和反抗精神。

  【小資料】

  (一)重點內容圖示。

  (二)背景簡介。

  作者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末熊自得編纂的《析津志·名宦傳》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的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也說自己精通音律,會吟詩,會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具有多種多樣的才藝。當時由于元朝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關漢卿不滿當時的社會現實,他不愿意做官,進入了社會底層。他的一生主要是從事戲劇活動,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躬踐排場,面傅粉墨”,登臺演唱,借助雜劇藝術來揭露現實的黑暗,寄托自己的社會的理想。

  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共六十多種,大都散失,僅存十八種,流傳較廣的劇作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魯齋郎》等。關漢卿的劇作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他同情弱小,憎惡強權,在他的筆下,被壓迫人民總是那樣勇敢、正直,又充滿著智慧;而上層統治者卻總是如此卑微,低下和貪婪。他的劇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現實,又放射著理想的光輝,深受人民喜愛。關漢卿的創作所以有生命力,還在于它們有巨大的藝術魁力,他善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刻畫出人物深邃復雜的內心世界。他的戲劇語言不事雕琢鏤飾,呈其樸實自然的本色,既富生活氣息,又有藝術韻味,也被歷代評論者稱道為“字字本色”,尊為“本色派”之首。

  關漢卿的戲劇創作在我國戲劇史,文學史上占著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也享有盛譽。在本世紀50年代,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受到世界進步人類的景仰。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它通過主人公竇娥無辜被殺的冤獄,憤怒地控訴了元代社會冤獄迭生的殘酷現實,同時也通過竇娥如何從屈從于命運走向覺醒最終奮起抗爭的過程,反映了廣大人民對元朝統治的不滿和反抗。《竇娥冤》是有著深刻的思想意義和卓越的藝術成就的一部作品,是關漢卿成熟的藝術珍品。

  (三)陳毅同志對關漢卿的評價。

  1958年6月,陳毅同志為“關漢卿戲劇創作六百年紀念”寫了重要題詞。題詞說:

  “關漢卿接近下層人民,熟悉人民語言和民間藝術形式,也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所以能成為元代雜劇的奠基人。使他在思想上,在藝術上能發出炫耀百代的光彩。

《竇娥冤》教案4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范,該劇劇情取材自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為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里,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沖突,竇娥在公堂上的斗爭,都已在前兩折里表現出來,那么高潮為什么出現在第三折里?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里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沖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后,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思戲劇的矛盾沖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一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于正宮調。

  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第1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3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里,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圣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于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8.背誦[滾繡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練習”五。

  明確:作為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為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么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9.小結:這兩個曲牌,十分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草菅人命、殘酷壓迫的反動本質。又由于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和諧統一,自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為此,這兩個曲牌,就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業

  1.默寫[滾繡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練習”五。

  2.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研究閱讀第2、3兩個層次。

  3.熟悉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

  2.體會第3層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復習檢查

  1.學生背誦[滾繡球]。

  2.復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后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為什么還要提出堅決走后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并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為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里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么自然、生動。

  在戲劇沖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朽,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為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愿,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確:第一個誓愿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愿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6.她的三樁誓愿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么關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7.提問:竇娥的三樁誓愿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采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愿望。

  8.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為什么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巖漿,沖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于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峰。

  9.歸納主題。(參看[自讀提示])

  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竇娥冤》教案5

  【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

  2.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3.認識竇娥開始對天地神鬼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課文釋義】

  (1)親眷(眷,juàn)親屬。

  (2)負屈銜冤:背負委屈,心中懷著怨恨或冤枉。

  (3)杳無音信:(杳,yǎo)〈書〉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阡,qiān田間南北方向的路)古遠而荒涼的田間的路。

  (5)昏聵:(聵,kuì,耳聾)眼花耳聾。比喻頭腦糊涂,不明是非。

  (6)嫁禍:把禍患轉移給別人。

  【內容主旨】

  《竇娥冤》是我國十大悲劇之一。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

  竇娥的形象壯美動人,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竇娥》揭示的是元代社會的重重矛盾。吏治昏聵,法度不公,惡人橫行;百姓無告的黑暗現實,正是通過竇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體現的。竇娥的曲詞,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樁誓愿是戲劇沖突的集中體現,是對黑暗社會的血淚控訴。

  【寫作手法】

  課文節選的第三折,是全劇高潮。這一折描述的是竇娥被綁赴刑場問斬冤死的經過。它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寫竇娥被綁赴刑場,以“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詞為核心,痛陳了竇娥心中的怨憤之氣。第二部分寫婆媳訣別,竇娥訴冤,通過竇娥對婆婆的牽記表現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通過竇娥的長篇獨白,陳述了主人公的滿腹冤屈。善而蒙冤,悲劇愈悲。第三部分寫竇娥三樁誓愿,三樁誓愿一樁樁將竇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變化推向頂峰。就這點看,又展現作品積極浪漫的一面。

  【重點語段研讀】

  課文: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由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著說冤屈之大可“驚天動地”。竇娥含冤受刑,對命運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滿了憤恨。由于內心悲憤到了極點,所以不由得對天地表示怨恨。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這支曲子中對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但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對于這樣不平的命運、不公的天地又能奈何呢?她的一腔悲憤只能以“兩淚漣漣”作結,抒發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悲傷而已。

  人物一出場,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冤屈至深,怨憤至極的竇娥出現在眼前。

  課文: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分析:是竇娥的第一個誓言。她發這誓,是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個誓愿是,希望自己的冤屈將像古代的鄒衍那樣得到上天的反應。是她的第三個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這三個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這三樁誓愿又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這是全劇的高潮,也塑造竇娥這個形象最成功的一筆。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立在觀眾的面前。

  【解題指導】

  一、參見【.寫作手法】

  二、參見【重點語段研讀】

  三、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竇娥要求去后街避開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出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作者就此展現了竇娥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個側面。使竇娥形象更為完整豐滿。

  四、1生,深甚,2糊突,混淆。3行,加在稱呼別人的詞后面,意為“這邊”“那邊”或“這里”,“那里”。4則,只。

  五、略。

  【資料窗】

  (一)有關元雜劇:元雜劇揭露黑暗現實,塑造一系列被壓迫者形象、歌頌人民的反抗斗爭,極具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生活氣息。現實主義是創作的主流,不少優秀作品又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產物。以質樸自然,生動潑辣的北方民間口語為基礎。創作為舞臺演出緊密結合,構成動人的戲劇沖突。結構上一般為四折一楔。“折”是音樂組織單元,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一折相當于現在戲曲的一場或一幕。“楔”,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放第一折前對故事做簡單介紹,或折與折之間類似過場,起銜接作用。角色,每本只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音樂,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只由“正旦”或“正末”獨唱。宮調即曲調,表聲音的高低,“曲牌”即曲譜,韻律要求嚴格,實際是按譜填詞。

  劇本,由“曲詞”和“賓白”組成。“曲調”抒情強烈,起喧染和貫穿作用。“賓白”含對白(對話)和獨白。“獨白”具敘事性,對情節發展、人物塑造作用重大。劇本還規定了角色的動作表情,“稱范”或“介”及舞臺效果。

  (二)有關作者,吳漢卿號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東海孝婦的故事: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婆婆)甚謹。姑欲嫁之,終于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勞,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漢書·于定國傳》)

《竇娥冤》教案6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元雜劇和關漢卿的基本知識;理解古白話跟現代漢語在詞法上的一些異同

  2.整體感知全劇,把握故事情節和結構

  3.理清《竇娥冤》的戲劇沖突

  【學習重難點】

  1. 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3.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學法點睛】誦讀、探究。

  【知識積累】

  (一)有關元雜劇:

  1.元雜劇的結構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的“折”相當于現代戲劇中的“幕”,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包括多場次。“楔子”相當于“序幕”或“過場戲”,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紹劇情、人物,也有用在兩幕之間的。

  2.元雜劇的劇本構成:

  唱詞:按宮調、曲牌寫成的韻文;

  賓白:即說白。曲詞為主,所以說白為賓。

  科介:即現代戲劇中的“舞臺提示”。

  3.元雜劇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類。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類。

  凈: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

  丑: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角色。

  4.其他:元雜劇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為“旦本戲”(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戲”(男角色主唱)兩類。

  (二)有關作者,吳漢卿號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東海孝婦的故事: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婆婆)甚謹。姑欲嫁之,終于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勞,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漢書·于定國傳》)

  (四)寫作背景: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于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自主學習】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楔子( ) 竇娥( ) 嫡親( ) 親家( ) 撇下( )看覷( ) 薄面( ) 斟酌( ) 隅頭( ) 孛老( ) 勒殺( )繡闥( )怕不中( ) 刬的( ) ??( ) 親眷( ) 羊肚兒( ) 知契( ) 癥候( ) 恓惶( ) 祗候( ) 嘔吐( ) 孽根( )亢旱( ) 劊子手( ) 埋怨( ) 前合后偃( )罪愆( ) 盜跖( )古陌荒阡( )

  2.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時期的白話,其中有些詞語的古今意義發生了變化請辨析下列加點的詞語的古今意義

  (1)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 )( )

  (2)這早晚竇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癡 ( )( )

  (3) 當罵呵,則處分幾句 ( )( )

  (4)你老人家放精細著( )( )

  (5) 不堤防遭刑憲( )( )

  (6)行動些,行動些( )( )

  (7)誰敢合毒藥給你 只合把清濁分辨( )( )

  (8)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

  (9)是什么主意( )( )

  (10)囑咐他幾句話咱( )( )

  (11) 念竇娥尸首不完全( )( )

  (12)尸骸上烈些紙錢( )( )

  (13)你還有甚的說話 那有這等說話 不知亢旱三的說話準也不準( )( )

  (14)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 )( )

  (15) 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 )( )

  (16)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 )

  3.對課文中涉及的元雜劇的有關術語,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外 ②云 ③凈 ④科 ⑤唱 ⑥卜兒 ⑦鮑老兒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宮 ⑿滾繡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竇娥冤》教案7

  [教學目的]

  1、鞏固學生元雜劇知識及對古白話的理解。

  2、培養并提高學生古典戲曲的鑒賞能力。

  3、賞析、理解《竇娥冤》主題,人物形象及意義,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

  4、賞析,把握《竇娥冤》戲曲語言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竇娥人物形象及意義。

  2、品味關漢卿本色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導析法

  [重難點突破]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分析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過誦讀、對比,把握語言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回顧導入

  1、導語設計:

  上一節,我們已經講解了元曲特別是元雜劇的有關知識,并且讓大家預習《竇娥冤》,下邊檢查一下上節知識掌握及預習情況。

  2、習題

  ①元雜劇知識 ②典故掌握 ③古白話理解

  三、講解新課

  ㈠作者與背景

  ㈡《竇娥冤》劇情梗概(指導學生看課下注釋①)

  ㈢欣賞精彩劇照,認識作品影響

  ㈣解題、導讀提示,了解學習要點

  ㈤鑒賞分析

  1、整體把握

  ①三個場面(找學生概括內容)

  ②本折線索(冤)及感情變化(怨→悲→恨)

  ③矛盾沖突(基本主題)把握

  2、具體賞析

  ⑴戲曲語言,人物形象賞析

  (問):竇娥身上最光輝的.性格特點是什么?體現在哪些場面,哪些唱詞中?

  (生答):略

  ①分析第一場面,范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讓學生品味語言,體會語言所體現出竇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②分角色朗讀第三場面,繼續賞析語言,人物形象

  ③點拔第二場面,把握竇娥善良美好心靈

  (問):為什么要突出竇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體把握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⑵通過課堂練習,繼續把握語言特點

  ①對比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唱詞。

  ②總結本劇(關漢卿)語言特點

  ⑶賞析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㈥思考討論

  明傳奇《金鎖記》由《竇娥冤》改編而成,劇中竇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趕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考試,舉奪魁。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色陰暗,寒風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得團圓”。

  比較《金鎖記》與《竇娥冤》的結尾,你更喜歡哪一個?談談你的感想。

  四、總結

  1、竇娥形象及意義(作品主題),學習其美好品質。

  2、語言特點

  3、藝術手法

  4、讀書、寫作指導

  五、作業

  1、背默[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思考討論

  作者在第一場面安排竇娥指天罵地,為何又在第三場面靠天地來顯示其冤情?談一談你對此問題的看法。

  竇娥冤

  關漢卿

  冤

  怨 悲 恨

  (反抗) (善良) (反抗)

  現實 ← → 浪漫

  控訴、歌頌、表達愿望

  課堂練習:

  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中幾段唱詞,回答下面問題。

  《竇娥冤》: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后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劊子云)你有甚么話說?(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西廂記》:

  [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粉蝶兒]風靜簾閑,透紗窗麝蘭香散,啟朱扉搖響雙環。絳臺高,金荷小,銀燭猶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揭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

  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與“文采派”之分,通過唱詞分析,關漢卿與王實甫各屬哪一流派?

  2、試概括本色派”與“文采派”各自的語言特點。

《竇娥冤》教案8

  教材分析:

  這場戲節選自元雜劇代表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品《竇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這一折戲是全劇的高潮,通過描寫竇娥被解往刑場問斬的經過,刻劃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有關知識;

  二、理解節選部分的劇情及竇娥的形象;

  三、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的主題。

  教學重點:竇娥形象、元雜劇常識。

  教學難點:三場戲對表現竇娥形象的作用。

  教學設想:先使學生了解元雜劇的常識,再理清:赴法場、別蔡婆、立誓愿三場戲的情節結構,依次分析三場戲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義與作用,最后總結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教學過程中注意啟迪學生積極思考。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簡介常識、通讀全文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從古代戲曲的不同種類、不同角色導入新課。

  二、簡介元雜劇的常識:套數(散套)

  1、元曲的分類:散曲

  元曲 小令

  劇曲(雜劇)

  2、元雜劇的結構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的“折”相當于現代戲劇中的“幕”,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包括多場次。“楔子”相當于“序幕”或“過場戲”,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紹劇情、人物,也有用在兩幕之間的。

  3、元雜劇的劇本構成:

  唱詞:按宮調、曲牌寫成的韻文;

  賓白:即說白。曲詞為主,所以說白為賓。

  科介:即現代戲劇中的“舞臺提示”。

  4、元雜劇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類。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類。

  凈: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

  丑: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角色。

  5、其他:元雜劇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為“旦本戲”(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戲”(男角色主唱)兩類。

  三、簡介關漢卿及有關常識:

  關漢卿,元雜劇的代表人物,與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白樸(代表作《墻頭馬上》)、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四人共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的代表作品即《竇娥冤》,其他著名作品還有《望江亭》《單刀會》《救風塵》等。其中,《竇娥冤》又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

  四、檢查預習:說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

  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

  啟發:節選部分中,竇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節結構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誓愿(竇娥發下三樁誓愿)

  六、課堂小結:

  學習本課,我們首先要了解元雜劇的知識,關漢卿及其創作情況,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以上這幾方面,我們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業:

  1、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通讀節選部分,掌握字詞。

  附:板書設計

  竇娥冤

  元雜劇關漢卿

  指斥天地

  情節結構告別蔡婆

  發下誓愿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賞析第一、二場戲

  具體步驟:

  一、復習檢查: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節選部分情節結構

  二、閱讀欣賞第一場戲

  1、指名朗讀開場的舞臺提示(科介)

  問:這段科白寫了什么內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寫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肅殺可怕的氣氛。

  2、閱讀“端正好”這支曲子:

  指名朗讀;說出曲子大意。

  問:這曲子中,竇娥主要訴說了什么?

  答:竇娥主要訴說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竇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閱讀“滾繡球”

  教師范讀這支曲子。

  問: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寫了什么內容?試理清此曲中竇娥的情緒變化過程。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竇娥先前也是認為世間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慘的遭遇讓她不禁對天地鬼神產生了懷疑,而后憤怒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公,階級的對立,對天地鬼神大膽地徹底否定。但封建社會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竇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轉化一聲悲泣。即:

  傳統觀念懷疑質問揭露黑暗徹底否定一聲悲泣

  重點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簡析:這兩句,是作借竇娥之口,對封建社會作猛烈的抨擊、尖銳的批判,同時,也表現了竇娥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歷來被認為是本劇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臺詞。

  三、閱讀第二場

  1、指名朗讀“倘繡才”;問:竇娥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則怕被我婆婆見”、“枉將他氣殺也么哥”說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見到后讓婆婆傷心。

  2、討論:這一情節表現了竇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質?對揭示主題有何作用?

  明確:這一情節表現了竇娥溫順善良的一面,使竇娥的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突出了竇娥所處的社會環境的黑暗,現實的殘酷。另外,這一情節也激起了人們對竇娥的深切同情。

  3、學生默讀接下來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鮑老兒”,看科介和唱詞在內容上有何聯系?

  答:都訴說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遺囑。

  點撥:人們稱這種在唱詞、說白中訴說同樣的內容為“曲白相生”。

  4、簡析藝術手法:這場戲中運用多種藝術手法:

  懸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見婆婆偏偏遇見婆婆

  曲白相生:說白與唱詞相互補充。

  四、課堂小結:

  前兩場戲中,竇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溫順善良的品格。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她命運的深切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五、布置作業:

  背誦“端正好”與“滾繡球”二曲。

  預習“三樁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書設計

  訴說冤屈

  赴法場懷疑質問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會

  徹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懸念)

  (怕見蔡婆)

  見蔡婆遇見蔡婆(巧合)悲(溫順善良)

  白

  立下遺囑(曲白相生)

  唱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第三場戲的閱讀鑒賞、總結、練習

  具體步驟:

  一、復習檢查背誦“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試述前兩節中竇娥的感情變化、所表現的性格特點。

  二、閱讀第三場戲

  1、指句朗讀第一樁誓愿的相關段落,思考:

  竇娥的第一樁誓愿是什么?

  劇中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它的?

  這樁誓愿的實質是什么?

  2、學生回答:

  竇娥的第一樁誓愿是“血濺白練”。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復表現,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竇娥發下這樁誓愿,實質是希望刑場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學生舉一反三,自讀以下兩樁誓愿,填寫下表:

  誓愿順序 誓愿內容 所用典故 誓愿實質

  第一樁 血濺白練 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希望刑場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樁

  第三樁

  3、思考討論:這三樁誓愿之間,有何內在聯系?在全劇中地位如何?

  為何第一場戲中“怨天”,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樣理解這一矛盾?

  明確:這三樁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堅決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也是全劇高潮。

  竇娥的訴說中,“怨天”和依賴于“天”的情感始終交織在一起,這種矛盾實質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觀的矛盾。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統治者,表達了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文人,他雖關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從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變革現實的道路和希望,最終還是要借助“天”來為竇娥昭雪冤枉。

  三、總結全文:

  1、竇娥的感情發展:怨悲恨

  2、竇娥古代婦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題揭露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竇娥反抗精神

  4、語言通俗精煉,生動感人,運用元代口語

  四、布置作業:

  1、總結元雜劇的知識,記憶字詞、典故;

  2、學習本課后,你體會最深的有哪些?寫一篇劇評。

  參考題目:《談竇娥形象及其社會意義》

  《評竇娥冤的情節結構藝術》

《竇娥冤》教案9

  教學目標:

  ⒈鑒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色風格。

  ⒉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現實主義與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⒊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和統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惡。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⒈元雜劇簡介

  ⒉關漢卿簡介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⒊《竇娥冤》劇情簡介

  三、整體感知

  分主角朗讀課文,要求:

  ⑴把你認為疑難的問題找出來,討論交流。

  ⑵課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動你?

  四、討論交流

  ⒈討論交流疑難問題

  ⒉自由發言:課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動你?

  示例:

  (一)強烈的反抗精神

  ⑴指天斥地

  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軟,錯堪賢愚。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

  ⑵三樁誓愿

  臨刑時的三樁誓愿,尤其是第三樁誓愿,竇娥把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這是竇娥對自我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恨和堅決抗爭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那里,是全劇的高潮,也是竇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體現。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的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站在我們面前了。

  (二)淳樸善良的性格

  訣別婆婆:走后街→說真相→立遺囑→勸婆婆

  竇娥這善良、完美的心靈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

  ⒊談談關漢卿的語言風格

  明確:

  ①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見深邃。

  ②說白,凝練而又明白如話,聲氣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國維評:“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元人第一。”

  五、探究閱讀

  ⒈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終發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靠是始終交織在一齊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經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我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⒉這三樁誓愿的順序能夠顛倒嗎?為什么?

  明確:不能夠,理由如下:

  ①“血濺白練”――是期望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并用“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這兩個典故說明她死得冤枉、悲凄。

  ②“六月飛雪”――證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飛霜”這個典故表現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動天。

  ③“亢旱三年”――不僅僅是為了證明自我的冤屈,而是期望上天懲治邪惡。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東海孝婦”這一典故的運用,更加強化了她的斗爭性。

  這三樁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強烈,層層深入,不可顛倒。

  ⒊這三樁誓愿有兩樁即時應驗,還有一樁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驗證。現實中這本來不可能,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在現實生活中,這三樁誓愿均是無法實現的。而在作者筆下,竟然都得到驗證。正是作者浪漫主義的描述,顯示了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這也正是本劇最成功的一處,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杯具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著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六、主題探討

  造成竇娥杯具命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聵

  七、課文總結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家,也是一位熟悉民間疾苦的藝術家,他用本色又當行的語言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勞而又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時代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并且為世界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形象,《竇娥冤》的確不愧為元曲之首。

《竇娥冤》教案10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雜劇的特點以及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體會戲曲的語言特點,理解想像、夸張的藝術手法

  3.情感目標:通過竇娥這一冤案,認識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以及人們的反抗精神

  二、重點難點

  1.品味戲曲的語言

  2.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手法的運用與理解

  三、預習點撥

  1.熟讀課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閱工具書或電子網絡了解作家作品及戲曲有關常識并解決重點字詞

  第一課時

  寫作背景:

  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于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一、知識儲備

  1.關漢卿,號 , 戲曲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代表作品有 、 、 、 等。《竇娥冤》全名 ,共 ,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關漢卿的 和王實甫的 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為“關”“馬”“鄭”“白”。其代表作是關漢卿的 ,馬致遠的

  ,白樸的 ,鄭光祖的 。

  3.元雜劇:元代形成的一種把 、 、 等有機結合起來的戲劇形式。劇本結構一般分為 ,有的還加一個 ,劇本由 、 、 三部分組成。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調,由 或 一人獨唱至終。

  4.正音

  劊子手( )、親眷( )、嗟怨( )、杳無音信( )、前合后偃( )、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鮑老兒( )、瀽( )、

  5.課文出現 個曲牌,都屬于 宮調。

  二、理清結構(本折戲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問題探究

  研讀第一層

  1.【端正好】曲子表現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

  2.在【滾繡球】曲中,竇娥質問了什么?痛陳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滾繡球】這支曲子又表達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

  研讀第二層

  1.課文在表現竇娥反抗精神的同時,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的?

  2.試分析竇娥與婆婆的一段對白,體會關劇的語言藝術。

  3.討論: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不替婆婆認罪,冤案還會不會發生?

  課外延伸:把討論內容寫成一段小文字,闡明自己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研讀第三層

  1.竇娥臨刑時發出了哪三樁誓愿?為什么要發這三樁誓愿?

  2.這三樁誓愿表現了竇娥什么性格?

  3.作者設計三樁誓愿,并寫兩樁誓愿當場應驗,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起到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二、拓展延伸

  思考討論:除了《竇娥冤》,文學史上還有很多作品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比如《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和焦仲卿雙雙殉情,化為雙飛鳥;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游記》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為什么文學作品中會這樣安排呢?(提示:可從作家、人物形象、藝術手法、社會現實等角度考慮)

  三.趣味探究

  竇娥與哈姆雷特

  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學史中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因此關、莎二人的戲劇作品常被用于比較研究。竇娥與哈姆雷特,這兩個著名的悲劇形象分別誕生于13世紀的中國和17世紀初的歐洲,在反封建的斗爭精神方面存在著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發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老國王的鬼魂顯現,把自己被害的經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后,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的父親。奸王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實的重大理想并未實現。

  哈姆雷特的主要對手是克勞迪斯,克勞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惡德。從這一點看,竇娥與哈姆雷特悲劇的根源都在社會。

  但竇娥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能選擇,哈姆雷特則不同。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因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而遲遲不能采取積極行動,最后只能憑一時沖動,抱著宿命論觀點行動起來,以至于最終和所愛的、所恨的人同歸于盡。他的悲劇不僅僅在社會,還在人性本身。

  課外延伸:通過這段文字的閱讀,或許會使你對剛才討論的問題的理解有了很大啟發,那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剛才各組討論的結果求同存異進行歸納整理,寫成一篇小論文。

《竇娥冤》教案11

  一、 教學目標:

  (一) 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提高鑒賞古典戲曲的藝術素養。

  (二)、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三)、認識封建社會官吏昏聵,法制的黑暗現實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 難點和重點:

  (一)、這曲戲由幾部分組成?彼此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二)、如何理解竇娥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

  三、教學方法安排:

  點撥、研討、賞鑒

  四、 學時量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簫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塵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的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現僅存18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講授課文

  1、 提問:在課文共出現了多少曲牌?都屬于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有屬于正宮調。

  2、 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三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第一層[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層是[倘秀才]至[鮑魚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

  第三層[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愿

  三、 作業設計:背誦[端正好][滾秀才]兩個曲子

  四、 板書設計

  一關漢卿

  二、情節結構:竇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別婆婆——發下三大誓愿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和內容:研學課文

  教學過程:

  一、分析第一層

  齊讀課文第一層的兩支曲子

  提問: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天地驚鬼神。”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的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筑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二、分析第二層:

  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后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為什么還要提出堅決走后街,舍近求遠呢?

  明確: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的善良與淳樸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情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并試做分析

  (原文略)

  三、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為戲情的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對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里是那樣貼切,表現得是那么自然生動。

  四、閱讀[快活三][鯉魚兒]

  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婆婆提出的希望的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受冤屈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五、 閱讀第三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三樁誓愿,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確:第一樁誓愿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樁誓愿是六朋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蒼得到反應。第三樁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 惡。

  六、 她的三樁誓愿與第一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么關系?是否矛盾?

  明確:竇娥對天地的指斥和感受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者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斥天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動動容不定期昭雪竇娥的冤案。

  歸納主題

  本劇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

  七、 作業設計:

  如何分析理解竇娥的反抗精神?

  八、 板書設計:

  竇娥冤

  1、 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2、 三樁誓愿是什么?表現了竇娥什么樣怕精神?

  3、 歸納主題

  4、 作業設計。

《竇娥冤》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明白如話的說白、凝練而富有節奏的唱詞,理解竇娥這個藝術形象的人性之美。

  過程與方法:品味精彩唱段、分角色朗讀、改寫、利用多媒體設備,直接欣賞戲曲片斷,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精彩而富有表現力的戲劇語言,感受竇娥形象,體會竇娥悲憤至極的情感、以及造成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難點:怎樣看待“三樁誓愿”實現這一超現實情節以及造成竇娥悲劇的根源。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戲劇是一種運用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各種藝術手段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生活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一提到戲劇,我們自然會想到一連串的名字,如著名的戲劇作家莎士比亞,他的著名代表作《哈姆雷特》。其實在我們祖國的藝術寶庫中,戲劇一直是一朵絢麗的奇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把書翻到84頁。

  二:熟悉文本

  根據課文節選的故事情節,課文講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

  提示:(板書)

  1【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憤怒控訴

  2【倘秀才】—【鮑老兒】四個曲牌:婆媳訣別

  3【耍孩兒】—【煞尾】:三樁誓愿(竇娥在刑場上發下三大誓愿)

  注:幾煞的順序倒過來,不是一煞、二煞、煞尾,而是倒過來的:二煞、一煞、、煞尾

  預設:生1:竇娥譴責天地鬼神——途中與婆婆訣別——竇娥在刑場立下三樁誓愿

  三:品讀賞析【端正好】【滾繡球】二曲

  學生朱懿玲朗讀第一則【端正好】;老師板書:赴刑

  1:第一只曲子唱給誰聽的呢?天地(板書)

  2:天地難道聽得懂嗎?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怎么會有情呢?天地如何聽得懂呢?這里是不是指我們今天所說的天地呢?難道指上天和我們腳下所踏的土地嗎?

  生:不是

  3:那肯定有其他含義,這里的天地代表什么?

  當時的法律——法律操控在誰的手中?

  ——最高統治者或統治階級。天地所代表的是當時的統治階級(秩序)(板書)

  4:過去的皇帝貴為九五之尊,但謙虛的說我是天地的兒子,天子,而竇娥所要批評、責罵的是天地,是對整個統治秩序的懷疑、否定和批評。

  5:你們能不能在滾繡球中找出幾個最有代表性的字詞,讀出來,可以看出竇娥的什么感情?,

  “沒來由“——無緣無故;不提防(防不甚防),可見竇娥是無辜,是冤枉的。

  “叫聲屈動地驚天”—表明冤屈之深;生埋怨(生生地埋怨),所以竇娥臨刑前不禁要對天地生埋怨。

  兩個同學合作朗讀第二則【滾繡球】(楊喆+羅可心)

  1:滾繡球賞析:滾繡球中哪幾個句子最有代表性?抒發了竇娥怎樣的感情?

  ①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混淆黑白)

  ②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手推船!(揭示本質)層層推進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徹底否定)

  2:注:盜是什么?——反抗統治者的首領,農民起義的領袖,是英雄,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把他看成壞人。顏淵何許人也?孔子最得意的門生、賢人,這里泛指好人。

  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混淆了好人和壞人,黑的和白的顛倒了,指出了天地的混淆黑白。這是天地偶然間的錯誤嗎?哪里看得出來?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朗讀)——這是鑄成大錯的真正(本質)原因,這不是偶然的。

  3:第三個句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配不配做天地,這是對天地徹徹底底的否定。(板書)這三個句子是不是一種平行的關系?

  不是,是層層遞進,逐層加深的。

  4:滾繡球的曲子到這里完了嗎?對照原文,還漏了一句話“哎,只落得兩淚漣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就是一個弱女子在殘暴的社會秩序下最終的結局。

  我們發現關漢卿非常高明,對人物的情感處理呈曲線,三個句子逐漸加深,達到頂峰后又一下子跌入谷底,這就是感情抒發上的一種曲折層進。

  小結:這是第一個場景在赴刑過程中通過對以天地為代表的統治秩序的責罵來進行徹底的否定。

  四:賞析【倘秀才】—【鮑老兒】四個曲牌第二個場景:訣別(板書)

  1:竇娥在與婆婆訣別的時候有沒有心愿,心愿是什么?這心愿看出了什么?

  兩個心愿:(板書)有哪兩個心愿?

  2: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為什么不走前街走后街?

  怕前街里被婆婆看到,傷心,這表現了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

  3:臨行前對婆婆的叮囑。

  預習作業交流:把【叨叨令】道白最后三行和【快活三】【耍孩兒】改編成自己的語言,盡量符合竇娥臨別時的口吻

  完全改成自己的語言

  囑咐婆婆:“將碗涼漿”“烈些紙錢”“不要啼啼哭哭”

  4:遇到傳統時節將碗涼漿祭奠我,燒點紙錢給我,這些要求高不高?

  不高。要知道竇娥為誰而死?婆婆——但她提的要求微乎其微。

  5:這兩個心愿看出了竇娥的什么?

  善良、孝順和富有自我犧牲精神

  6:作者一再刻畫竇娥的心地善良有什么用意?

  越寫出竇娥的`善良、孝順越能夠反襯社會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兇殘。(反襯)板書

  五:賞析【耍孩兒】—【煞尾】第三個場景:立下三樁誓愿

  1:竇娥立下哪三樁誓愿?

  生: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2:能不能找出每樁誓愿運用了哪些典故?

  血濺白練: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六月飛雪:六月飛雪因鄒衍,

  東海曾經孝婦冤

  3:這三樁誓愿分別表現了什么?

  1):血濺白練——為什么要血濺白練?

  竇娥是冤枉的,要一領凈席,又要丈二白練,讓我的鮮血半星都不灑在紅塵中,以示自己的清白。

  2):六月飛雪表現了什么?——既遮住把尸骸遮住了,又揭示自己的清白,同時又表現冤屈程度之深,別忘了劇本題目是感天動地竇娥冤

  3):亢旱三年表現了什么?——不僅表現自己冤,而且要懲罰黑暗的社會,懲罰兇殘的統治階級的=

  4:這三樁誓愿的順序是什么關系?

  也是層層推進的,層層深入地,欣賞三樁誓愿的戲曲片斷,感受竇娥的一腔反抗精神。

  5:六月真的會飛雪嗎?血真的會濺在白練上嗎?

  肯定不會,這種手法不是真實地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這是什么手法?

  浪漫主義的手法,夸張、大膽地想象

  6:為什么要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為什么關漢卿使原本不能實現的三樁誓愿都一一兌現,這里有怎樣的含義?(討論)

  生:使戲劇更有傳奇色彩,這種結局在當時實現是很難做到的,只有通常過天地,所以作者只有通過浪漫手法使冤屈得到伸張正義。

  插入:從這一結尾的安排中,看出關漢卿對竇娥有一種怎樣的情感?(兩個效果)

  1:深深的同情

  2:這不是一種諷刺嗎?這個社會還有王法嗎?沒有。冤屈只能通過什么來使它伸張正義?只能通過浪漫、想象、天地來實現,這對整個封建統治秩序是一種辛辣的諷刺。

  7:在你讀過的藝術作品中用浪漫主義手法來結尾的還有什么?

  《孔雀東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化蝶,生不能結合,死后變為在自然中翩翩起舞的自由的蝴蝶,既是對他們的同情,也是對這種追求精神的贊美和肯定。

  共同之處:作品通過想象、夸張,以超現實的情節,讓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實現,以寄寓作者的愛憎,反映人民的情緒和理想。結合作品內容來看,這種寫法表現了作品揭露社會矛盾的深刻性和解決社會矛盾的理想化。

  六:課堂拓展

  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的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著實讓人痛心惋惜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竇娥能幸福的生活著。

  其實有很多好事者對《竇娥冤》進行改編,看一下劇作家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竇娥的丈夫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重相會。”

  問:皆大歡喜,破鏡重圓,多好啊?真的很好嗎?你覺得和原來劇本有何差距?

  生:沒有對統治階級的懲罰,也沒有對封建統治秩序的嘲諷,反而削弱了劇本的表現力量(批判力量)

  插入著名學者余秋雨在《廢墟》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話:中國的歷史充滿了悲劇,但中國人是最怕看悲劇的,他們總希望看到一個大團圓。其實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便沒有崇高。說得多好啊

  總結:我們不能不佩服關漢卿,是他塑造了不朽的文學形象竇娥,一個至剛、至善、至美的人,是他讓人們在虛幻的世界中看到了黑暗社會的一線光明,這就是《竇娥冤》恒久的藝術魅力。

  七:作業:熟讀課文,思考本課語言特點?

  板書設計:

  竇娥冤

  赴刑天地(統治秩序)徹底否定

  訣別兩個心愿反襯

  立誓三樁誓愿反抗精神

《竇娥冤》教案13

  課型

  教讀課

  教學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

  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征,概括雜劇的主題。

  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3、情節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賞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在我國古代,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事情的結局都讓人覺得凄涼悲慘,但人們都會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們的身上,比如梁山泊與祝英臺,雖生不能在一起,但人們讓他們死后雙雙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劉蘭芝和焦仲卿雖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是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凄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一)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題目:雜劇劇本結尾處有總括全劇情節的對句。對句末句為劇名全稱。如《竇娥冤》:“秉鑒賞=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怨”。

  (2)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竇娥冤》,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竇娥冤》屬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4)宮調:樂音七聲:宮、商、角……羽、變宮。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余稱“調”,合稱“宮調”。不同宮調之聲情不同。《竇娥怨》第三折用正宮,適于表現“惆悵雄壯”的思想感情。

  (5)套數亦稱聯套,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規則連綴起來,每套必有[尾],亦稱[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闋。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竇娥冤》用正宮,其聯套形式為[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耍孩兒][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詞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竇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韻。

  (7)賓白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8)科介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二)作者關漢卿

  (1)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馬致遠(《漢宮秋》)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2)關漢卿散曲中,像《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篇極端張揚自我、追求個性自由的宣言書: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撅竹,打馬藏圖;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樓、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會玩府游州!(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侯,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新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上走!

  三、檢查預習:

  說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么哥四、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

  啟發:

  節選部分中,竇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在刑場誓愿(竇娥發下三樁誓愿)

  五、布置作業:

  1、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通讀節選部分,掌握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元雜劇的有關知識節選部分情節結構。

  二、閱讀欣賞第一場戲

  1、指名朗讀開場的舞臺提示(科介)問:這段科白寫了什么內容?起到什么作用?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臺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答:描寫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肅殺可怕的氣氛。

  2、閱讀“端正好”這支曲子:

  (1)指名朗讀;說出曲子大意。問:這曲子中,竇娥主要訴說了什么?答:竇娥主要訴說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竇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2)詞語玩味:沒來由:這三個字更貼近竇娥的.身份,雖是口頭白話,但比“莫須有”之類的文人白話更能突出竇娥的大屈大冤,“沒來由”對于竇娥是清白無辜,對于官府,實際諷刺,誣陷可以得逞,王法,還有什么尊嚴?不提防:竇娥縱然再小心再謹慎,也難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傷,可見世道的險惡。動地驚天:竇娥自知在人間已沒有可以伸冤處,希冀天地能感應,還自己一個清白。弱者的無奈,反映出了人間的黑暗,“動地驚天”可說是戲文之眼,也會后面的三樁誓愿的實現埋下伏筆。

  (3)討論:有人說竇娥的“鳴冤”反映了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樣看?竇娥的“鳴冤“不是哀婉的哭泣,起句便發起了對黑暗勢力的沖擊,有動地驚天的舞臺效果,創制了一種特有的氣氛——憤勝于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剛烈。“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這是竇娥在臨遭極刑前的最真實的心理活動,這種活動,不單是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著巨大的悲痛,不甘蒙冤受屈的多種情愫,讓觀眾心中更有一種復雜的傷痛心緒。

  3、閱讀“滾繡球”教師范讀這支曲子。問: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寫了什么內容?試理清此曲中竇娥的情緒變化過程。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竇娥先前也是認為世間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慘的遭遇讓她不禁對天地鬼神產生了懷疑,而后憤怒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公,階級的對立,對天地鬼神大膽地徹底否定。但封建社會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竇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轉化一聲悲泣。即:傳統觀念懷疑質問揭露黑暗徹底否定一聲悲泣重點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簡析:這兩句,是作借竇娥之口,對封建社會作猛烈的抨擊、尖銳的批判,同時,也表現了竇娥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歷來被認為是本劇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臺詞。

  三、閱讀第二場

  1、指名朗讀“倘繡才”;問:竇娥為何哀告走后街?

  師生活動

  答:“怕則怕被我婆婆見”、“枉將他氣殺,《竇娥冤》

《竇娥冤》教案14

  1重點難點

  理解悲劇的教育作用

  “三樁誓愿”是浪漫主義手法

  2教學過程

  2.1第一學時

  活動1【導入】導語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之中亦無愧色”的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那竇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毀滅呢?

  活動2【講授】曲牌

  文章有幾個曲牌?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個層次?各層大意是什么?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

  第1層([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

  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層([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

  竇娥告別婆婆。

  第3層([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

  竇娥在刑場上發下三大誓愿。

  活動3【活動】朗讀

  學生齊讀[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討論,明確:“沒來由”“不提防”可見竇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書:蒙冤)

  活動4【活動】朗讀

  試讀[滾繡球],思考:竇娥為何埋怨天地?

  女生讀,男生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感情是: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聯系劇情討論,明確:竇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為命,年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極,怨天地。明為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了冤屈。(板書:怨)

  活動5【活動】討論

  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于反抗,可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這冤屈?

  明確: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還體現在什么樣的情節安排上?

  明確: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傷心

  還體現在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

  學生齊讀[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感受其善良,(板書:忍冤)

  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作者為什么要寫竇娥的善良?

  舉例:魯迅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著的和藹”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

  竇娥越善良越顯有價值,顯冤屈之深。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書:悲)

  活動6【練習】思考

  你怎樣理解劇作家在這折戲的結尾安排的“三大奇愿”這樣的情節呢?

  浪漫的手法,現實的含義

  提問:同學們還能想到哪些作品也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呢?

  ﹙1﹚、《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聰明絕頂,近乎仙,但并不影響人民群眾對他的喜愛。

  ﹙2﹚、還有《西游記》《聊齋志異》《封神榜》《四大愛情故事》等,浪漫主義的手法都增添了作品的無窮魅力。

  活動7【練習】課堂練習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混淆)則是看你死去的孩兒面上(只當是)

  B.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氣暄(溫暖)

  C.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著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竇娥從前以往干家緣(操勞家務)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抵御旱災)

  2、下列成語典故和傳說中的相關的歷史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①望帝啼鵑②萇弘化碧③六月飛雪④亢旱三年

  A.①鄒衍②萇弘③燕惠王④東海孝婦

  B.①鄒衍②莊周③燕惠王④竇娥

  C.①杜宇②萇弘③鄒衍④東海孝婦

  D.①杜宇②莊周③鄒衍④竇娥

《竇娥冤》教案15

  教學目的:

  1.了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教學設計示例(三)。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

  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征,概括雜劇的主題。

  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情節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雜劇的語言。

  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了解元雜劇、賞析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教學導入:

  元朝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的一段輝煌的時期,雜劇成為當時一種流行的文學樣式,涌現出了大批戲曲名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了解元雜劇的藝術特色。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1.關于元雜劇的知識: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作為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并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折相當于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是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于后來的過場戲。但也有少數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每本雜劇的末尾有兩句、四句或八句對語,用以概括全劇內容,叫做“題目正名”。如《竇娥冤》結尾的“題目”是“秉鑒持衡廉訪法”,“正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

  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于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雜劇角色分為末、旦、凈三大類。每類又可分為外末、副末、沖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貼旦、老旦、花旦;副凈、二凈等。其中正末為男主角,正旦為女主角。此外,還有以劇中人職務身份為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

  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組成。唱是雜劇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劇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教學設計示例(三)》。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白,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因“唱為主,白為賓,故曰賓白”。有散白、韻白,又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等。劇本還規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叫做“科范”,簡稱“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2.作者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他一生“不屑仕進”([元]朱經《青樓集·序》),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著密切聯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明初賈仲明《錄鬼簿》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臺演出。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余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斗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三.預習測試: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D)

  A.盜跖(zhi)嗟怨(jie)前合后偃(yan)

  B.罪愆(qian)銜冤(xian)湛湛青天(zhan)

  C.錯勘(kan)亢旱(kang)萇弘化碧(chang)

  D.埋怨(mai)尸骸(hai)哥哥行(hang)

  2.下列句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D)

  A.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

  B.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

  C.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煩煩惱惱,怨氣沖天。

  D.如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3.對下列加黑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

  A.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混淆)則是看你死去的孩兒面上(只當是)

  B.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氣暄(溫暖)

  C.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著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竇娥從前以往干家緣(操勞家務)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抵御旱災)

  4.下列成語典故和傳說中的相關的歷史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C)

  ①望帝啼鵑②萇弘化碧③六月飛霜④亢旱三年

  A.①鄒衍②萇弘③燕惠王④東海孝婦B.①鄒衍②莊周③燕惠王④竇娥C.①杜宇②萇弘③鄒衍④東海孝婦D.①杜宇②莊周③鄒衍④竇娥

  5.下列關于元雜劇的術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B)

  A.外,外末的簡稱,扮演青年男子;凈,俗稱“花臉”,扮演性

【《竇娥冤》教案】相關文章:

《竇娥冤》教案04-29

竇娥冤教案07-28

《竇娥冤》教案08-11

竇娥冤的教案07-19

《竇娥冤》 教案07-19

《竇娥冤》的教案04-29

《竇娥冤》教案范文10-30

《竇娥冤》(關漢卿)教案02-16

最新《竇娥冤》教案04-29

精選竇娥冤教案三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