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第15頁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課時:7
第一課時:分蘋果1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4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5”表示每盤2 0……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
放5個蘋果。 0……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 說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
(5) 練習:第2頁 “試一試”的四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第二課時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20個蘋果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
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6=3(盤)……2(個)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2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著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么?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三、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反思:
第三課時 3
教學內容:“分草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 練一練: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試商方法。
(1) 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 列算式:55÷8
(3) 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 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 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
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 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P5“練一練”的第1 ~ 5題。
四、總結
五、反思:
第四課時 4
教學內容:“租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 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 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 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6“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后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3元。問題:1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并完成在練習本上。
10÷3=3(時)……1(元)
答:1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1元表示什么?為什么不能劃4時?
三、 鞏固練習: P7“練一練”的第1 ~ 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4.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 總結
第五課時 5
教學目標:1.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游收費、游樂項目)2、出示課題:小練習(3)——郊游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游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午餐費:?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 )張( )元?
4、游樂項目。
(媒體出示游樂園圖)(1)找一找,有哪些游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復玩),你可能怎樣玩? 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新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規律。簡單推理過程和找規律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和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及列組合的數學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讓學生學會對于推理過程的簡單敘述。大部分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好,對所學知識基本上能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單元時,教學的重點要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時,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節,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數學思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等實踐活動,探索簡單事物的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發現數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去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1.根據已知條件通過活動判斷出結論,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
2.運用排除、猜測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數字是幾。
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2.在于如何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推理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1.猜一猜(一)……………………………1課時
2.猜一猜(二)……………………………1課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書寫規范,計算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法:
交流研討、師生探究。
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師生探究。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方法。
教具準備:
主題圖
教學過程:
(事先出示課題和主題圖)
一、創設情境獲取信息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喜歡去郊游嗎?小動物們呀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去郊游!今天,小熊哥倆商量好了要去大龍潭。你們瞧!它們正在超市的食品專柜前,準備購買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上有哪些數學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學習脫式的書寫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購買方案。
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從圖上發現了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們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買些什么東西呀?誰來猜?誰再來猜猜?恩,這些購物方案都很不錯!但只有__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貼示:我要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
2、解決問題,交流算法。
師:“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有關的信息,幫小熊胖胖算出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一共該付多少錢呢?(板書:該付多少錢?)請小朋友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找到需要的算法,請學生板演。)算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聯系主題圖理解算式的含義及運算順序。
師:“咱們來看黑板上的同學列的算式,先看這一種分步的列式方法,誰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這種列式方法(口算綜合)是__做的,請你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學生先畫橫線則問:你畫的這一橫線表示什么?b.若學生沒有畫橫線則說:老師給你畫上橫線表示你是先算這一步的。)(師畫橫線)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與綜合式的關系,介紹脫式的書寫方法。
師:“咱們再看看,這種算式實際上是把這兩個分步式怎么樣了?哎!是把這兩個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了。可是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在分步式當中有一個得數12,而這個綜合式當中有沒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x4代替了。在口算3x4+6時,得在腦子里記住3x4的積是12,才能算出得數是18,容易出錯還不方便檢查。所以,為了讓大家清楚地看到運算順序和計算過程,便于檢查,聰明的數學家發明了脫式。在我們數學書12頁上就有3x4+6的脫式寫法,請大家先找到小淘氣的這種算法,然后動筆幫小淘氣填寫空格,填完后仔細觀察,書上脫式的書寫與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對!計算的時候不是把等號寫在算式的右邊,(擦掉板書:=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個數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寫等號,(板書)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數寫到這一步的下面。沒有參加運算的數字和運算符號要位置不變地照抄下來,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計算結果有單位的別忘了寫單位,該答的時候要答。”(全班齊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與“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異同,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①若學生板書出6+3x4=18(元)則直接問。②若學生沒有這種板書,則讓學生通過看書學到這種算法。
師:“6+3x4與3x4+6一樣嗎?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你們想想6+3x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x4?為什么呢?所以說,計算時,先確定運算順序很重要,運算順序錯了就會造成嚴重錯誤。
6、學生試用脫式計算6+3x4。
a.指名板演,其余學生觀察。
b.引導學生評價:提建議或談談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在用脫式計算時注意了什么問題?
7、總結算式名稱和運算順序。
師:“同學們再次觀察6+3x4與3x4+6這兩個綜合算式,a.先觀察它們的運算符號,你發現了什么?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觀察他們的運算順序,你又發現了什么?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在計算乘加混合算式時,我們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書:先乘后加)的順序進行計算的。”
8、學生舉例乘加混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二)探索乘減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熟悉脫式的書寫方法。
1.引出問題。
師:“剛才我們發現小熊胖胖最喜歡吃面包和飲料,而小熊樂樂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還是決定拿20元去買3包餅干,(板書:買3包餅干,)請你們幫它估計一下20元錢買3包餅干夠嗎?還會剩錢嗎?你能不能算出售貨員應找回多少錢呢?(板書:應找回多少元?)”
2.解決問題,交流匯報。
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發現。”(教師巡視,請學生板演。)
師:“20-4x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計算時應該先算什么,(師畫橫線)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為什么?”
師:“20-3x4與6+3x4在運算符號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像20-3x4這樣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減混合運算。在計算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書:先乘后減)”
3、學生舉例乘加混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三、拓展練習
1.第13頁‘試一試’第2題
師:“其實啊,小熊是一個讒嘴的家伙,它想買的東西呀,可遠遠不止3包餅干,下面,大家看這些算式(板書第13頁‘試一試’第2題的3個算式,學生逐一回答。),結合小熊購物圖想一想,小熊還要買的東西是什么?”
2.“猜心思”游戲。
師:“看來同學們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們要做一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的,請每個同學根據小熊購物圖,寫一個綜合算式,然后請你的同桌根據你寫的算式,結合小熊購物圖,猜一猜你想買什么?”
師:“告訴老師,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嗎?有的同學猜出來了,有的同學沒猜出來的,那么沒猜出來的請把你的算式說出來,讓我們一起來幫你猜猜吧!(教師把算式板書出來),請注意觀察。誰能猜出__想買什么?__你說她猜得對不對?把你的心思再告訴大家一次吧。還有的同學,同桌沒有猜出你的想法,課后咱們繼續練習,好嗎?”
四、回顧反思,梳理總結。
1、師:“這節課啊,咱們幫助小熊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看!小熊正在高興地向你致謝呢!”
2、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跟大家說一說?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樣的情況下要先乘后減呢?”
3、師:“看來呀,咱們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小熊出來了那么久,它也該回家了,在臨走之前,它還有一句話要提醒大家。請注意聽喲!‘小朋友,今后在計算乘加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乘后加,在進行乘減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乘后減。’記住了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會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個物品的質量。
2、經歷用選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單位測量物品質量的過程。
3、對測量活動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有趣的測量活動,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玻璃球做單位測量物體有多重。
教具準備: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幣、生活用品等。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孩子們,這是多少錢呀?一元錢能買到什么?誰來說一說?學生說......
有一天,小紅和小麗一起,每人拿著一元錢,去商店買同一種一元10個的玻璃球,售貨員給了小紅10個,給了小麗9個,售貨員這樣做對嗎?公平嗎?嗯,這樣是不對的,是不公平的。他們都應該買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紅有10個,也應該給小麗10個。
為了解決這種不平等不公平的問題,我們需要有衡器作為一種衡量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就是我們要來認識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種。
二、自主探索
(一)、探索新知
1、認識天平師:孩子們,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幾臺天平,咱們來觀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針和兩個托盤組成的……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點1:用天平比較物體的輕重判斷蘋果和梨,哪個輕?哪個重?我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請孩子們掂一掂,通過你的感受來說一下,哪個輕?哪個重?再來猜一猜,把他們天平的托盤上,會有什么現象?師:你觀察到了什么?
探究點2:用天平比較質量相近的物體的輕重出示質量差不多的蘋果和橙子(學生可能會說法不一)哦,我們的說法出現不同啦,讓我也來掂一掂,我感覺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那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個輕,哪個重呢?對,我們用天平來幫忙。
當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時,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較他們的輕重時,可以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結論: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探究點3:用天平測量質量相同的物體出示質量相同的兩個面包,我們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現象發生?結論:天平是平衡的。
3、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天平,并且學會了用天平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誰能說一說,天平在什么狀態下說明兩個物品一個輕?一個重?在什么狀態下說明兩個物品同樣重?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說法:
1、天平一邊下沉,一邊上翹,說明兩個物體不一樣重。
2、天平下沉時那邊的物體重,翹起來的那邊的物體輕。
3、天平平衡的時候,說明兩邊的物品同樣重。
三、學習測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師: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斷了這個梨和一個玻璃球哪個重嗎?學生答:梨重。
師:估計一下一個梨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學生可能說出生①:3個。
生②:4個。
生③:5個。
教師記下猜的數。
我們用天平進行實際測量,驗證一下。
師:我把梨放在天平左邊,在天平右邊放玻璃球。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變化?學生可能說出生①:天平向左邊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這邊傾斜。
生③:指針偏向梨方。
師:好!現在我開始往天平右邊一個一個地放玻璃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天平的變化。
教師邊放玻璃球邊數數,讓學生說天平的變化,直到天平平衡為止。
學生邊數玻璃球的個數邊觀察天平的變化可能說出:生①:天平沒有動。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邊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討論梨和玻璃球的關系。
師:天平平衡了,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明確: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學生可能說出:生①:說明兩邊一樣重了。
生②:說明梨和玻璃球同樣重。
生③:說明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四、嘗試應用
1、以小組為單位下面我們就用天平實際測一測,用玻璃球測量語文和鉛筆盒,它們各有幾個玻璃球那么重?把測量結果記下來,填好表格。
2、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測量過程的機會。
語文書測量的結果是一致的,鉛筆盒可能會有多種結果。
學生可能說出?……師:語文課本和鉛筆盒哪個輕,哪個重?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我們還可以用玻璃球做質量單位測出物品的質量。然后比輕重。
3、教師談話說明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
五、當堂檢測
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
2、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利用老師準備的.物品,先估測,再實際測量,最后交流、匯報結果。
六、數學沖浪第1、2、3題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兩邊,翹起的那邊輕,下沉的那邊重。
2、用一種物體單位可以比較其他物體的質量。
板書設計:
用玻璃球表示物體的質量測量梨的質量1個梨的質量=(6)個玻璃球的質量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設計一個買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問題,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種。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準確測出平衡,在準備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體的操作中,去感知1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在通過天平秤語文書和鉛筆盒的過程中,感知語文書或者鉛筆盒大約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利用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比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輕。因為孩子們認知程度有限,不能過于細究。動手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偶爾會不聽老師講,自由操作,也屬于正常情況。所以,老師應該多在孩子中間,隨時引導。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最后一個知識點,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這點沒有點到,很遺憾。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復習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用具】課件、布袋、球、圓柱、三角尺、紙條、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角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想玩嗎?這里有一個袋子,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讓學生上前摸一摸,并說說判斷的依據。
學生分別摸出了球、圓柱、三角板。
過渡:同學們我們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舉起來。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覺?(尖尖的、扎手)
提問:課桌上還有其他的學習用品上面也有角嗎?請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導摸)
剛才我們小朋友摸感覺尖尖的,(指著角的邊說)那我們摸這個地方怎么樣?直直的預設: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結:我們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兩邊是直直的。
2.尋找生活中的角過渡:其實像這樣的角在身邊也有很多,平常你有發現生活中有哪些角嗎?小結: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角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的角。(課件出示并請孩子欣賞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認識角
1.認識“角”的基本特征過渡:為了便于觀察和研究,老師把這些角從物體表面“描”下來(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著其中的三個角分別描畫出來。
思考: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們都是尖尖的。
提問:在哪里?上來指一指生上臺指,老師用紅筆點出來。
講授:這個尖尖的位置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追問:除了頂點還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嗎?生: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講授: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角有幾條邊?(板書:邊)
生:兩條邊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進行了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2.畫角認識了角,我們來畫角。
提問:畫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導:請跟隨老師的手來看看畫角的過程:先畫頂點(板書:頂點),再用尺子從這個點開始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板書:邊),最后畫一個小弧線表示角。這樣一個角就畫好了。(示范)看清楚了嗎?生敘述畫角的過程,再嘗試畫角。
教室巡視,投影學生的作品。
反饋:你們是這樣畫的嗎?板書:
邊邊頂點學生回憶怎樣畫角,相機小結: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3.辨角現在你們都認識角了嗎?這里有一些圖形都說自己是角,請您們來判斷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尋找圖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經會辨角了,你們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圖形中,你們能找到嗎?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1.認識角有大小。
過渡:小朋友們已經找到了圖形中的角,鐘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嗎?提問:(出示鐘表,轉動表針,兩針聯動)仔細觀察鐘面,時針和分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發現:兩針離開的越來越遠了,角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比較:哪個大?哪個小?小結:角有大有小。(板書: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游戲一:火眼金睛,找準角。
活動要求:
出示一個缺了一個角的三角形。同桌討論、想一想:桌上的哪個角是從圖形中剪下來的。為什么?有什么辦法證明?教師巡視。
指定兩名同學拿著角上來。
設疑:現在這些小組有答案了,你們認為誰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一起來驗證,怎么驗證?生提出比較一下,引導孩子嘗試重疊法。
師補充講解重疊的過程(頂點和一條邊重合,如果另一邊和三角形的邊重合那么就是一樣的),并確定兩個同學的角都是從同一個圖形上的同一個角上剪下來的,并指出兩個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問:都是從同一個圖形上剪下來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發現:邊的長短不同;
指導:是的,老師剪的時候,有的邊剪得長,有的邊剪的短,但是卻不影響角的大小。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生再嘗試說一說。
3.角的大小和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游戲二:心靈手巧,制作角。
活動材料:
紙條兩根,同桌合作。
小組開始制作角,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
設疑:想一想,怎么把角變大一點呢?變小呢?發現:看來這個想要大就要把兩條邊張開得大,想要小就要把兩條邊張開的小。
小結:那么,我們可以說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觀看角的大小變化的動畫。
4.出示活動角。
指導:觀察老師手中的角,教師將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就變得(越大),教師將兩條邊叉開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師將兩條邊延長)而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
小結:要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總結升華通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了角,你對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結:為了更好的記住這節課的知識,老師送給大家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角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要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五、拓展提高,生活應用。
1.生活中的應用出示小學生兒童保護視力糾正器及護眼閱讀看書架。調整閱讀看書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閱讀,糾正了坐姿,有效預防近視。
2.拓展提高一共有()個角。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角有大有小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與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分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認識這個字嗎?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兩位老朋友-------(示ppt)
師:認識它倆嗎?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熊大熊二。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著熊大熊二到美麗的森林里去看看?只有會動腦、會探索的孩子才能順利穿過大森林哦!準備好了嗎?上課!
二、創設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借助棋子,感受平均分(6個平均分成2份)
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跟著熊大和熊二一起走進大森林吧
師:它們發現了什么好吃的?
生:大蘋果.
師:是呀,又香又甜的大蘋果!太誘人了!你們猜,熊大熊二此時最想干什么呢?生:……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呢?生:分一分…..
師:說的真好!它倆一共從樹上摘了幾個蘋果?(板書:6)熊大熊二(貼頭像)可以怎么分呢?
有請熊大熊二,哪個小朋友起來說說你的分法?
師:這幾種分法都是我們分東西的好方法,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師:哪種分法最公平?為什么?
師:說得真好,公平,就是每份分得蘋果一樣多(同樣多)。(師貼“每份分得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數學家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平均分。(師貼課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把東西分得公平,經常會使用平均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平均分。(齊讀課題)
出示ppt課件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分蘋果的過程。
師:請看大屏幕。剛才我們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只熊,每只分得3個。這樣,兩份分的就同樣多,也就是剛才我們認識的平均分。
6個,分給2只熊,每只分幾個?
練習: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什么是平均分,那你們能給小動物們當個小裁判,看看它們分的食物是否是平均分嗎?
師:請看判斷題①,是平均分嗎?生:…
師:你說的真清楚,那誰能想辦法把它變成平均分呢?
師:同學們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掌聲送給他。再來看判斷②,這是平均分嗎?你是怎么判斷它是平均分的?生:….
師:是呀,是看每只小狗分的骨頭是否同樣多,如果同樣多,說明是(生集體回答:平均分)。如果……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不僅能判斷平均分,還能將不平均的分法變成平均分,真了不起!
2、注重表達,描述平均分(6個平均分成3份)
師:剛才同學們給熊大熊二平分了蘋果,正當它們準備吃時,(出示三只熊圖片)
咦?誰來了?生:翠花
師:這時,熊二說:“熊大,俺們可不能吃獨食呀,這么美味的蘋果,咱們仨平分吧!”你們同意熊二的想法嗎?看來你們也懂得分享,分享是一種美德!這次三只熊平分這6個蘋果了,你們會分嗎?快拿起手中的小棋子分一分吧!
師:完成的同學用最美的坐姿告訴老師。真好。這次每只熊分到了幾個蘋果?誰能試著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生說:(師提示: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了?)
師:誰能完整地把分蘋果的過程再來說一說?
師貼:6個,平均分給3只熊,每只分
個。
師:誰還能試著用上面的話說一說?
師(示ppt)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分的過程,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大聲說,好嗎?……(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
三、探索交流,明確“平均分”含義。
1、動手操作,重視“平均分”的方法(18平均分成6份)。
師:看到我們幫熊大熊二分蘋果,吉吉也等不及了。請看,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課件出示)女孩,你來讀一讀,讀的真好,請坐!
師: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了這里有多少個桃子?
生:…
板書:18
師:要把這18個桃子平均分給幾個小動物?
生:…
板書:
師:這又如何分呢?想不想幫幫吉吉分一分?
生:…
師:可是,每人只有6顆棋子,怎么辦?好,請同學們靜靜地看
溫馨小提示:
①用18顆棋子代替18個桃子,小組合作幫6只小動物分一分。
②邊分邊和小組成員說說你的想法。
師:所以需要同學們合作完成。現在請同學們數出18顆棋子在你們的小組合作單上分一分吧!
生操作
師:都分好了嗎?看到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哪個小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下你們的分法?你可以帶上
你們組內的一個小助手,一個分,一個說(每個小組
可派兩個小代表上臺匯報,一個分,一個說)
生演示并解說。
【1個1個地分】這樣分可以嗎?還有沒有補充?這樣分能保證每份同樣多嗎?
【2個2個地分】
(掌聲歡送)
【3個3個地分】你們這么快就分好了?你們是怎么想到的?
生:3×6=18
師:說得真好,知識能活學活用,你剛才是用了我們剛學過的乘法口訣“三六十八”想到了3個3個分的,是嗎?(這種分法速度更快)
三種分法對比優化:1個1個:三輪分完
2個2個:兩輪分完
3個3個:一輪分完
那種更更快?
平時我們在分東西的時候,如果數量較少,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分,直到分完;如果數量較多時,我們可以幾個幾個地分;當然,如果我們能直接想到乘法算式的話,利用乘法口訣一次就能分完。
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吉吉分桃子,但是不管用哪種方法,最后每只小動物都分到了3個桃子,他們分得的桃子數是---生:同樣多
師:既然他們分得同樣多,這就是---生:平均分?
2、規范語言表達,敘述平均分的過程。
師:誰能把幫吉吉分桃子的過程再來說一說呢?
師板書:18個,平均分給6只小動物,每只分個。
3、借助直觀模型,體會“幾份”的含義。
師總結:同學們,現在我們把18個桃子,平均分給6只小動物,可以看成是平均分成了幾份?------6份,每個小動物分到了3個桃子,就可以說是每份有3個。誰能試著用這句話說一說分的.過程?(課件)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了小動物們,在幫助它們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知識!其實這節課的學習小棋子可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也應該謝謝他們,讓我們趕緊送這些小棋子回家吧!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脫離棋子,應用“平均分”
師:剛才同學們一直忙著幫熊大熊二和吉吉分食物,光頭強可著急了,快來看一看,光頭強提出了什么問題:
師:這次沒有小棋子的幫助,你還會分嗎?快來答題紙試一試吧,可不要讓光頭強給難倒了。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說說你的想法?生:…
師:你說的真完整。誰還愿意展示?你的方法也不錯。想乘法口訣來分的方法,你一下子就學會了,領悟能力真強!
2、發散思維,鞏固平均分。
師:同學們,有句俗話說得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你們快樂嗎?就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到森林的其他地方去看看吧!瞧,它們舉辦了一個熱鬧的聚會,準備邀請大家參加呢!我們看它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什么?生:果汁
師:看,你們會分嗎?請同學們拿出作業紙,圈一圈填一填吧。
生說師展示.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幫著小動物想出了這么多分果汁的方法。再來觀察這幅圖,同樣是12杯果汁,如果我們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人分得的果汁就會越----少;相反,如果我們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人分到的果汁就越-----多。
師:真了不起,在分果汁的過程中又發現了這么多數學奧秘,快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吧。
剛才我們平分了桃子、漢堡、果汁,那18個蘋果會分嗎?18個梨呢?你還能分什么?變成分18個物體你們還會分嗎?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探索了這多數學奧秘,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首先我們借助舊知識---數的分成,將“6個蘋果分成了2份”,(課件1)在對比與交流中我們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課件2-3)其次我們借助棋子的操作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課件4)學會了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隨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了“18個蘋果平均分成6份”的多種不同的分法(課件5),感受了分法的多樣性。同時把新知識與舊知識(課件6-9)聯系在一起(課件10-11),解決了生活中的平均分問題。(課件12-13)這也為后面除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其實平均分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比如:課前發給同學們的作業紙,每人一份,是平均分;課前發的材料袋,每組一份,也是平均分;
所以老師希望課下同學們能留心觀察,把你們的發現講給你的爸爸媽媽或小伙伴們聽,好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分”及其進率,培養初步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鐘面模型)和閱讀課本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床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說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床,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煉,增強體質。
師: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學習,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為了掌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發明了時鐘。
2、觀察時鐘。教師在黑板上掛出一個時鐘(或演示動畫"認識鐘面"),用投影儀出示放大了的'鐘面投影圖,要求學生結合自制的鐘面模型,觀察、了解鐘面上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請學生自由發言,要求知道:鐘面上有1~12共十二個數,以及它們各自的位置。每個數之間有5格,一共有60格。鐘面上有兩根指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61頁末段。理解“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一小時,分針走一格是一分鐘”的結論。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系怎樣?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定位的。結合學生熟悉的劃船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多與至少的含義,運用所學的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進一法或舍余法確定問題的結果,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取舍。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設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說一句話。
(二)復習導入
1.復習有余數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頁第3題。
2.匯報交流,以舊引新。(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5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2.審題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條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方式感受進一法。
(1)畫圖表示
(2)數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條)船。
(3)列式表示:224=5(條)2(人)
還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共要租5+1=6(條)船。
3.比較辨析,理解進一法。
(1)討論辨析,明確進一法。
①有些同學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來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較優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2.乘法驗證:5條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條船。
三、質疑再探
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收獲嗎?
余數在生活中真是太調皮了,有時候需要加1,有時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今后的學習中、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有余數的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靜心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為余數的好朋友。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運用拓展
(一)基本練習(第67頁做一做的第1題)
1.審題,理解題意。
2.思考,獨立解答。
3.質疑:結果為什么要加1?
(二)變式練習( 教材第67頁做一做的第2題 )
1.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面包,最多能買幾個?
(1)弄清題意。
(2)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還夠再買一個面包嗎?
2.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說說理由。
(三)綜合練習(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的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思考解答后,匯報交流,引導學生綜合考慮3種花的情況,以束數最少的花為標準確定。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課程特點:
1、本節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闖關游戲,營造愉快歡樂的課堂氣氛,從趣味的游戲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點燃學習數學的興趣。
2、本節課借助闖關游戲串聯知識點,讓學生在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里充分調動出數學學習的主觀意識,活躍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和意識,激發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和思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9頁例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第三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乘除混合運算、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教材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從而真正理解并學會正確使用小括號。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學習興趣濃厚,尤其對有趣的、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富有興趣,因此本節課,設計了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闖關游戲激勵學生的學習,并設計了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活動。同時,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學習了含有小括號的加減運算,只要做好引導,利用知識遷移,學生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并不難。這一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四則運算的基礎,要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和思路。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會計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2、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地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的作用的理解。
3、對含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通過對比觀察讓學生感受括號的作用。
4、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培養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含有小括號的脫式計算題。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地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學習了含有小括號的加減運算,但接觸并不多,教學中應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和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操作、探究、體驗、經歷,感悟、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用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預設用時:5分鐘
師:(情境)數學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一天,小貓湯姆突然生病了,猴子醫生用超級放大鏡仔細檢查了她的身體,發現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醫生說:“這病毒太厲害了,如果我們想要打敗它,得去找衛生超人幫忙!”
衛生超人知道情況后,氣憤地說:“這病毒太可惡了,我一定要消滅它!不過,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來幫忙。”
同學們,你們愿意跟衛生超人一起出發,消滅病毒嗎?(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驗,才能一起去哦!我們一起來看看,衛生超人的考驗是什么?
我會分類。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師:這些算式可以分成幾類?你是怎樣分的?
預設:從算式的外形特點來分,②、③、④、⑥沒有括號分為一類,①、⑤有括號分為一類。
師:真聰明!沒有括號的這些算式還可以怎樣分?
預設:把它們再分成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類,先乘除后加減一類。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細化分成兩類,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類,先乘除后加減一類。
師:你們真會思考!快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師:我們再來看含有小括號的兩道算式,序號①這題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誰還記得它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預設: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的“5+3”。
師:(小結)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我們再來看5×(1+8),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還有小括號,它的運算順序又是怎樣的?
預設:也是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師:這道題到底是不是先算括號里面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神奇的小括號——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衛生超人:同學們太棒了,我們一起出發去消滅病毒吧!
師:衛生超人帶著裝有特效藥的藥箱出發了!病毒聽說衛生超人即將過來城堡醫治湯姆,讓伙伴們在城堡中設下重重關卡刁難衛生超人。
【設計意圖:課始把算式進行分類,把學生已經學過的運算順序進行復習,從分類中找算式的特征,確定算式的運算順序。由此提出疑問,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同時還含有小括號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號里面的?從學生已掌握的運算順序引入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一環節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探索運算順序
預設用時:15分鐘
1、創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學例3第一個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計算題改編成解決問題,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師:(情境)病毒:啊!衛生超人來了!快跑快跑!
衛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衛生超人立馬追了上去,發現,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兩把鎖把門鎖上了。
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把鎖打開呢?
咦!上面有小紙條。紙條上寫著:(課件出示題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個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買7個口罩需要多少錢?
師: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問題是:買7個口罩需要多少錢?
師: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求什么,怎樣列式?
預設:先求一個口罩多少錢。因為一個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減法計算,列式為:7-5=2(元)。
師:知道一個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樣列式?
預設:再求7個口罩多少錢。因為一個口罩2元,買7個口罩要花多少錢,就是求7個2相加,用乘法計算,列式為:7×2=14(元)。
師:剛才我們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同桌討論,嘗試在課堂本寫出綜合算式。教師巡視。
預設1:7×7-5;
預設2:7×(7-5)。
2、互動解疑,學習新知
(1)引導學生討論:7×(7-5)和7×7-5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預設:這兩個算式的數字、運算符號是相同的,但左邊算式有小括號,右邊算式沒有小括號。
(2)加了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上有什么改變?
預設1:本來是先計算乘法7×7的,加了括號,就變為先算減法7-5。
預設2:小括號改變了運算的順序。
師生共同總結:小括號有神奇的作用,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3)哪一個算式與分步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同桌間討論,說一說,教師補充。
師:列綜合算式時,要先求一個口罩多少錢,也就是要先計算7減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號幫忙。正確的列式為:7×(7-5)。
(4)學生獨立計算,表述運算順序。
師:同學們,前兩個課時我們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脫式,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脫式大家會嗎?拿出課堂本,試試吧!
含有小括號和不含小括號表示的意義不相同。
小括號表示要先計算
不含小括號,要先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師:脫式計算時,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上一行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師生共同總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3、啟思導疑,內化新知
師:(情境)哇!左邊的鎖打開了,趕緊看看右邊小紙條寫什么。
出示例3第二個算式:
(77-42)÷7
(1)指名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會算嗎?請在課堂本獨立計算,同時指名學生板演。
(3)評比交流,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分析、糾正。
小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49頁,例3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用你喜歡的符號把結論畫出來,讀一遍。
師:我們回到剛才的5×(1+8),先算1+8的和確實是對的。
【設計意圖:大膽改編教材,設計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來,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感受使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設計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逐步提高,讓學生感受含有小括號和不含小括號的不同,主動探索出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較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預設用時:15分鐘
師:(情境)看!門打開了!衛生超人火速前進。咦!又有一扇門!
1、基礎練習:任選其中一組進行獨立計算。
(1)畫一畫:上下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在下面劃線。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3)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小括號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間討論,說一說,教師補充。
強調:①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②小括號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師:(情境)第二扇門打開了,衛生超人繼續前進。啊!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還設置了第三個關卡。同學們,你們有信心通過第三個關卡嗎?
2、拓展練習: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教材49頁做一做第3題)
算式1:
算式2:
教師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預設質疑: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號,而算式2卻要加上小括號呢?
全班交流:什么時候需要加小括號?
通過追問,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算理,弄清楚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號,如果不加小括號結果會怎么樣?讓學生從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結果的不同去分析,從而得出加小括號的必要性。
師:(情境)恭喜同學們!成功通過第三個關卡。我們繼續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這段時間居然召集了許許多多的同伴。
衛生超人:“同學們,我們需要一些洗手液來消滅病毒。你們趕緊去森林里的.衛生超市買5瓶洗手液回來吧!”
3、應用練習:解決問題。
(1)
找出題目中有用的數學信息。
(2)題目中隱含了什么信息?(中間問題是什么?)
(3)列綜合算式解決這道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教師指名板演。最后集體匯報。
師:同學們真是優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幫助下,衛生超人終于來到湯姆面前,讓湯姆把特效藥吃下。湯姆漸漸好了起來!掌聲送給你們自己!
衛生超人進行衛生教育:想要病毒遠離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處跑!
【設計意圖:①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神奇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后面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②通過小助手幫助衛生超人買洗手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③課堂學習也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分享收獲,總結升華
預設用時:5分鐘
師:今天在幫助衛生超人消滅病毒的同時,你收獲了哪些知識?
學生舉手發言。
預設1:我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是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預設2:我學會了含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脫式。
預設3:我知道了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我們回想一下學過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課件出示樹形圖總結所學過的運算順序。
師:這節課我們收獲滿滿!收獲了知識,就增長了見識,并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再見!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把新知識納入已經整理過的知識系統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系統地幫助學生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以“樹形圖”為結尾,前后呼應,融為一體,注意知識結構的系統性。】
板書設計:
神奇的小括號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小括號的作用: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買7個口罩需要14元。
【設計意圖:板書簡單清晰,一目了然所學知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下教材第48頁中的例2及相關內容,參考蘇教版和北師大版相關教材。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總結的能力。
3.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美。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混合運算嗎?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口算。
像這樣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我們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從左往右)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周末,小軍和小紅來到了書店,瞧,它們正在買學習用品。
(一)提取信息、揭示問題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問題:小軍買1個文件夾和3本作業本,一共用去多少錢?
(二)解決問題(1),學習含有加、乘法綜合算式的脫式計算。
1.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和同桌交流想法。
3.請生板演,可能出現以下方法:
①分步計算???4×3=12(元)
12+5=22(元)
②不含括號的綜合算式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4.匯報交流:
①請分步計算的學生說說想法。
②重點突出:為什么要先算3本作業本的錢?買3本作業本用多少元?為什么用4×3計算?
③請列4×3+5?的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一次對比:兩位同學都認為要先算4×3,他們列式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請列5+4×3的學生說想法。
這個算式如果先算5+4,算的什么和什么的錢?再乘3呢?(結合課件演示)
所以在這道題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對比:看看這兩個綜合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計算時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5.
學習4×3+5和5+4×3的脫式計算。
哇,你們學會了用脫式計算幫小軍算出買學習用品的錢,真了不起!我們來看看小紅想買什么?
(三)解決問題(2),學習含有減、除法綜合算式的脫式計算。
哦,小紅可能想買鋼筆,出示問題,你能幫她解決嗎?
1.明確問題:1個訂書機比1支鋼筆貴多少元?
2.初步梳理: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
1支鋼筆的錢有直接告訴我們嗎?得動動腦筋了。
3.區分對比,明確運算順序。
小精靈為我們送來了3個同學列的算式,哪個算式能正確解決這個問題?
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對錯都要能說出理由哦。
8÷2-10
10-8÷2
10-8÷2
=4-10
=10-4
=2÷2
=6(元)
=6(元)
=1(元)
第一個算式錯在哪里呀?哦,那就是要改成10-4,10是誰的錢,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用1個訂書機的錢減去1支鋼筆的錢等于多出來的錢。
小結:像這樣問誰比誰貴多少就要用較多的錢減較少的錢等于多出來的錢。
第二、三個算式對比:你們都認為第2個算式是對的,可老師看第3個算式列的不是和第2個一樣嗎?
所以減法和除法在一起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第2個算式是怎么算的,你們看懂了嗎?我們一起把這個算式請到黑板上。
三、觀察對比,總結運算順序
1.初步梳理
一起來看一下今天認識的3位新朋友,當有乘法和加法時,我們先算?(乘法),有減法和除法時,我們先算?(除法)
2.和同級運算對比
我們把這3個新朋友請到課件上來,和前面認識的這兩位老朋友對比一下,它們在計算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3.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什么加、減法。
4.提煉
綜合算式在進行脫式計算的時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要做到一看,看什么?對,看清楚運算順序。二算,然后再進行脫式計算。
四、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挑戰幾道題。
★
圈一圈:下面各題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來。
15-2×5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9÷3
2+9÷3
兩題中都有除法,為什么這題要先算除法,而這題要先算乘法呢?
真不錯!能把新舊知識進行區別,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辨一辨:下面的計算對嗎?對的在(
)里打√,錯的打×。
6×4-2
6+4÷2
=24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脫式計算完成下面各題。
10+8×2
18-8÷2
=
=
=
=
★★★★連一連:把算式和正確答案連起來。
4+4+4
20
4×4+4
5
4+4÷4
12
觀察這三個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哇!這些運算符號可真神奇呀!
再給你兩組算式,你能在○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使等式成立嗎?
想一想:在○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①
4○4○4
=4
②
4○4○4
=3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想知道老師的收獲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整百、整十數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計數器、人民幣學具等。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活動一:買家電
1、師:誰能告訴大家,你家都有哪些電器?
2、師:看來小朋友們對電器都很熟悉,那張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跟我去買電器,幫我參考一下價錢,好嗎?
(課件顯示:四幅電器圖)
3、師:現在誰能告訴大家,圖上都有哪些數學信息?
4、師: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5、看來小朋友們提的問題可真不少,張老師想買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視機,共花多少錢呢?請你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500+800=1300(元)
你們是怎樣算出1300元的?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學具,請你們利用學具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師:誰能先說說本小組內其他同學的算法,再說自己的?
課件演示兩種算法的計算過程。
7、師:看來呀,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正確,現在,老師還想知道一臺電視機比一臺洗衣機貴多少錢?你們能解決嗎?試一試。
8、師:謝謝小朋友們剛才幫了我一個大忙,真棒!現在你能幫自己家也添置一些電器嗎?在練習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錢?
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板書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這么多種不同的買法,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9、師小結。
活動二:練一練
1、師:小朋友們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對又快,還得進行一定的練習,你們敢不敢試試?
(1)做練習卡上的第一題“我會做”。
(2)做練習卡上的第二題“我能行”。
(3)做練習卡上的第三題“我真棒”。
活動三:說一說
師:你今天有什么收獲嗎?二次設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21
二年級下冊《統計》數學教案07-27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21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1
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7-13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2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09-16
關于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