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一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20 15:31:49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一數學教案【熱】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數學教案【熱】

高一數學教案1

  一、課標要求:

  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意義,會判斷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

  二、知識與方法回顧:

  1、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概念:

  2、從邏輯推理關系上看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與充要條件:

  3、從集合與集合之間關系上看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

  4、特殊值法:判斷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往往用特殊值法來否定結論

  5、化歸思想:

  表示p等價于q,等價命題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當我們要證明p成立時,就可以轉化為證明q成立;

  這里要注意原命題 逆否命題、逆命題 否命題只是等價形式之一,對于條件或結論是不等式關系(否定式)的命題一般應用化歸思想.

  6、數形結合思想:

  利用韋恩圖(即集合的包含關系)來判斷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

  三、基礎訓練:

  1、 設命題若p則q為假,而若q則p為真,則p是q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 設集合M,N為是全集U的兩個子集,則 是 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3、 若 是實數,則 是 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四、例題講解

  例1 已知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 ,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

  (1) 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2) 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3) 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充要條件

  (4) 是這個方程有實根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A.(1)(3) B.(3)(4) C.(1)(3)(4) D.(2)(3)(4)

  例2 (1)已知h 0,a,bR,設命題甲: ,命題乙: 且 ,問甲是乙的 ( )

  (2)已知p:兩條直線的斜率互為負倒數,q: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則p是q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變式:a = 0是直線 與 平行的 條件;

  例3 如果命題p、q都是命題r的必要條件,命題s是命題r的充分條件,命題q是命題s

  的充分條件,那么命題p是命題q的 條件;命題s是命題q的 條件;命題r是命題q的 條件.

  例4 設命題p:|4x-3| 1,命題q:x2-(2a+1)x+a(a+1) 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例5 設 是方程 的兩個實根,試分析 是兩實根 均大于1的`什么條件?并給予證明.

  五、課堂練習

  1、設命題p: ,命題q: ,則p是q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給出以下四個命題:①若p則q②若﹁r則﹁q③ 若r則﹁s

  ④若﹁s則q若它們都是真命題,則﹁p是s的 條件;

  3、是否存在實數p,使 是 的充分條件?若存在,求出p的取值范圍;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六、課堂小結:

  七、教學后記:

  高三 班 學號 姓名 日期: 月 日

  1、 A B是AB=B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 是 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3、 2x2-5x-30的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是 ( )

  A.-

  4、2且b是a+b4且ab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5、設a1、b1、c1、a2、b2、c2均為非零實數,不等式a1x2+b1x+c10和a2x2+b2x+c20的解集分別為集合M和N,那么 是 M=N 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6、若命題A: ,命題B: ,則命題A是B的 條件;

  7、設條件p:|x|=x,條件q:x2-x,則p是q的 條件;

  8、方程mx2+2x+1=0至少有一個負根的充要條件是 ;

  9、關于x的方程x2+mx+n = 0有兩個小于1的正根的一個充要條件是 ;

  10、已知 ,求證: 的充要條件是 ;

  11、已知p:-210,q:1-m1+m,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12、已知關于x的方程(1-a)x2+(a+2)x-4=0,aR,求:

  (1)方程有兩個正根的充要條件;

  (2)方程至少有一正根的充要條件.

高一數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解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的思想方法,會用二分法求解具體方程的近似解;

  (2)體會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為算法的學習作準備。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求解方程近似解的實例中感知二分發思想;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會二分法的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認識二分法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谂囵B學生認真、耐心、嚴謹的數學品質。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二分法求解函數f(x)的零點近似值的步驟。

  難點:為何由︱a - b ︳< 便可判斷零點的近似值為a(或b)?

  三、 學法與教學用具

  1.想-想。

  2.教學用具:計算器。

  四、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提出問題:

  (1)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公式求根,但是沒有公式可以用來求解放程 ㏑x+2x-6=0的根;聯系函數的零點與相應方程根的關系,能否利用函數的有關知識來求她的根呢?

 。2)通過前面一節課的學習,函數f(x)=㏑x+2x-6在區間內有零點;進一步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這個零點呢?

 。ǘ、研討新知

  一個直觀的想法是:如果能夠將零點所在的范圍盡量的縮小,那么在一定的精確度的要求下,我們可以得到零點的近似值;為了方便,我們通過“取中點”的方法逐步縮小零點所在的范圍。

  取區間(2,3)的中點2.5,用計算器算得f(2.5)≈-0.084,因為f(2.5)xf(3)<0,所以零點在區間(2.5,3)內;

  再取區間(2.5,3)的中點2.75,用計算器算得f(2.75)≈0.512,因為f(2.75)xf(2.5)<0,所以零點在(2.5,2.75)內;

  由于(2,3),(2.5,3),(2.5,2.75)越來越小,所以零點所在范圍確實越來越小了;重復上述步驟,那么零點所在范圍會越來越小,這樣在有限次重復相同的步驟后,在一定的精確度下,將所得到的零點所在區間上任意的一點作為零點的近似值,特別地可以將區間的端點作為零點的近似值。例如,當精確度為0.01時,由于∣2.5390625-2.53125∣=0.0078125<0.01,所以我們可以將x=2.54作為函數f(x)=㏑x+2x-6零點的近似值,也就是方程㏑x+2x-6=0近似值。

  這種求零點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師:引導學生仔細體會上邊的'這段文字,結合課本上的相關部分,感悟其中的思想方法.

  生:認真理解二分法的函數思想,并根據課本上二分法的一般步驟,探索其求法。

  2.為什么由︱a - b ︳<便可判斷零點的近似值為a(或b)?

  先由學生思考幾分鐘,然后作如下說明:

  設函數零點為x0,則a<x0<b,則:

  0<x0-a<b-a,a-b<x0-b<0;

  由于︱a - b ︳<,所以

  ︱x0 - a ︳<b-a<,︱x0 - b ︳<∣ a-b∣<,

  即a或b 作為零點x0的近似值都達到了給定的精確度。

。ㄈ、鞏固深化,發展思維

  1.學生在老師引導啟發下完成下面的例題

  例2.借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2x+3x=7的近似解(精確到0.01)

  問題:原方程的近似解和哪個函數的零點是等價的?

  師:引導學生在方程右邊的常數移到左邊,把左邊的式子令為f(x),則原方程的解就是f(x)的零點。

  生:借助計算機或計算器畫出函數的圖象,結合圖象確定零點所在的區間,然后利用二分法求解.

  (四)、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在師生的互動中,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列問題:

 。1)本節我們學過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二分法”有什么意義?

 。3)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ㄎ澹⒉贾米鳂I

  P92習題3.1A組第四題,第五題。

高一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應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檢驗;

  2、實際問題中的有關術語、名稱:

  (1)仰角與俯角:均是指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夾角;

  (3)方向角:常見的如:正東方向、東南方向、北偏東、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

  測量距離、測量高度、測量角度、計算面積、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教學重難點

  1、應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檢驗;

  2、實際問題中的有關術語、名稱:

  (1)仰角與俯角:均是指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夾角;

  (3)方向角:常見的如:正東方向、東南方向、北偏東、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

  測量距離、測量高度、測量角度、計算面積、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教學過程

  一、知識歸納

  1、應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檢驗;

  2、實際問題中的'有關術語、名稱:

  (1)仰角與俯角:均是指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夾角;

  (3)方向角:常見的如:正東方向、東南方向、北偏東、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

  測量距離、測量高度、測量角度、計算面積、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二、例題討論

  一)利用方向角構造三角形

  四)測量角度問題

  例4、在一個特定時段內,以點E為中心的7海里以內海域被設為警戒水域.點E正北55海里處有一個雷達觀測站A.某時刻測得一艘勻速直線行駛的船只位于點A北偏東。

高一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并能理解推導這些法則的依據和過程;

  2、能較熟練地運用法則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對數的運算性質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2、問題:對數運算也有相應的運算性質嗎?

  二、學生活動:

  1、觀察教材P59的表2—3—1,驗證對數運算性質、

  2、理解對數的運算性質、

  3、證明對數性質、

  三、建構數學:

  1)引導學生驗證對數的運算性質、

  2)推導和證明對數運算性質、

  3)運用對數運算性質解題、

  探究:

  ①簡易語言表達:“積的對數=對數的和”……

 、谟袝r逆向運用公式運算:如

  ③真數的取值范圍必須是:不成立;不成立、

 、茏⒁猓海

  四、數學運用:

  1、例題:

  例1、(教材P60例4)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25;(3)(補充)lg、

  例2、(教材P60例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結果保留4位小數)

 。1);(2)、

  例3、用,,表示下列各式:

  例4、計算:

 。1);(2);(3)

  2、練習:

  P60(練習)1,2,4,5、

  五、回顧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對數的運算法則,公式的逆向使用、

  六、課外作業:

  P63習題5

  補充: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6—3;(2)lg5+lg2;(3)3+、

  2、用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

  (1)lg(xyz);(2)lg;(3);(4)、

  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下列各對數的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四位)

  (1)lg6;(2)lg;(3)lg;(4)lg32、

高一數學教案5

  第一節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學時:1學時

  [學習引導]

  一、自主學習

  1.閱讀課本 .

  2.回答問題:

  ⑴本節內容有哪些概念和知識點?

 、茋L試說出相關概念的含義?

  3完成 練習

  4小結

  二、方法指導

  1、要結合例子理解集合的概念,能說出常用的數集的名稱和符號。

  2、理解集合元素的特性,并會判斷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運用它們表示一些簡單集合。

  4、在學習中要特別注意理解空集的意義和記法

  [思考引導]

  一、提問題

  1.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點?

  2、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哪些?

  3、集合如何分類?

  4.元素與集合具有什么關系?如何用數學語言表述?

  5集合 和 是否相同?

  二、變題目

  1.下列各組對象不能構成集合的是( )

  A.北京大學2008級新生

  B.26個英文字母

  C.著名的藝術家

  D.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所設定的比賽項目

  2.下列語句:①0與 表示同一個集合;

 、谟1,2,3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 或 ;

  ③方程 的解集可表示為 ;

 、芗 可以用列舉法表示。

  其中正確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 D.以上語句都不對

  [總結引導]

  1.集合中元素的三特性:

  2.集合、元素、及其相互關系的數學符號語言的表示和理解:

  3.空集的含義:

  [拓展引導]

  1.課外作業: 習題11第 題;

  2.若集合 ,求實數 的值;

  3.若集合 只有一個元素,則實數 的值為 ;若 為空集,則 的取值范圍是 .

  撰稿:程曉杰 審稿:宋慶

高一數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含有“或”、“且”、“非”復合命題的概念及其構成形式;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能用邏輯聯結詞和簡單命題構成不同形式的復合命題;

  (4)能識別復合命題中所用的邏輯聯結詞及其聯結的簡單命題;

 。5)會用真值表判斷相應的復合命題的真假;

 。6)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判斷復合命題真假的方法;難點是對“或”的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從事任何工作、學習,都離不開邏輯.具有一定邏輯知識是構成一個公民的文化素質的重要方面.數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的教學比初中更強調邏輯性.如果不學習一定的邏輯知識,將會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常犯邏輯性的錯誤.其實,同學們在初中已經開始接觸一些簡易邏輯的知識.

  初一平面幾何中曾學過命題,請同學們舉一個命題的例子.(板書:命題.)

  (從初中接觸過的“命題”入手,提出問題,進而學習邏輯的有關知識.)

  學生舉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 ……(1)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師提問:“……相等的角是對頂角”是不是命題?……(3)

 。ㄍ瑢W議論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師提問:什么是命題?

 。▽W生進行回憶、思考.)

  概念總結: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的語句叫做命題.

 。ń處熆隙送瑢W的回答,并作板書.)

  由于判斷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所以命題有真假之分,命題(1)、(2)是真命題,而(3)是假命題.

 。ń處熇猛队捌,和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例1 判斷以下各語句是不是命題,若是,判斷其真假:

  命題一定要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3)、(4)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所以它們不是命題.

  初中所學的命題概念涉及邏輯知識,我們今天開始要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介紹簡易邏輯的知識.

  2.講授新課

  大家看課本(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一冊(上))從第25頁至26頁例1前,并歸納一下這段內容主要講了哪些問題?

 。ㄆ毯笳埻瑢W舉手回答,一共講了四個問題.師生一道歸納如下.)

  (1)什么叫做命題?

  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

  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這語句有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疑問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題.有些語句中含有變量,如 x2-5x+6=0

  中含有變量 ,在不給定變量的值之前,我們無法確定這語句的真假(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做“開語句”).

 。2)介紹邏輯聯結詞“或”、“且”、“非”.

  “或”、“且”、“非”這些詞叫做邏輯聯結詞.邏輯聯結詞除這三種形式外,還有“若…則…”和“當且僅當”兩種形式.

  命題可分為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

  不含邏輯聯結詞的命題叫做簡單命題.簡單命題是不含其他命題作為其組成部分(在結構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題)的命題.

  由簡單命題和邏輯聯結詞構成的命題叫做復合命題,如“6是自然數且是偶數”就是由簡單命題“6是自然數”和“6是偶數”由邏輯聯結詞“且”構成的復合命題.

  (4)命題的表示:用p ,q ,r ,s ,……來表示.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補充和強調,特別是對復合命題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開.)

  我們接觸的復合命題一般有“p 或q ”“p且q ”、“非p ”、“若p 則q ”等形式.

  給出一個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應能說出構成它的簡單命題和弄清它所用的邏輯聯結詞;應能根據所給出的兩個簡單命題,寫出含有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復合命題.

  對于給出“若p 則q ”形式的復合命題,應能找到條件p 和結論q .

  在判斷一個命題是簡單命題還是復合命題時,不能只從字面上來看有沒有“或”、“且”、“非”.例如命題“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此命題字面上無“且”;命題“5的倍數的末位數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無“或”,但它們都是復合命題.

  3.鞏固新課

  例2 判斷下列命題,哪些是簡單命題,哪些是復合命題.如果是復合命題,指出它的構成形式以及構成它的簡單命題.

 。1)5 ;

  (2)0.5非整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線不相交;

  (6)若ab=0 ,則a=0 .

 。ㄗ寣W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辨析.教材中對“若…則…”不作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作些補充.)

高一數學教案7

  學習目標 1.函數奇偶性的概念

  2.由函數圖象研究函數的奇偶性

  3.函數奇偶性的判斷

  重點:能運用函數奇偶性的定義判斷函數的奇偶性

  難點:理解函數的奇偶性

  知識梳理:

  1.軸對稱圖形:

  2中心對稱圖形:

  【概念探究】

  1、 畫出函數 ,與 的圖像;并觀察兩個函數圖像的對稱性。

  2、 求出 , 時的函數值,寫出 , 。

  結論: 。

  3、 奇函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偶函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深化】

  (1)、強調定義中任意二字,奇偶性是函數在定義域上的整體性質。

  (2)、奇函數偶函數的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

  5、奇函數與偶函數圖像的對稱性:

  如果一個函數是奇函數,則這個函數的圖像是以坐標原點為對稱中心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個函數的圖像是以坐標原點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則這個函數是___________。

  如果一個函數是偶函數,則這個函數的圖像是以 軸為對稱軸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個函數的圖像是關于 軸對稱,則這個函數是___________。

  6. 根據函數的奇偶性,函數可以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一:判定函數的奇偶性。

  例1、判斷下列函數的`奇偶性:

  (1) (2) (3)

  (4) (5)

  練習:教材第49頁,練習A第1題

  總結:根據例題,你能給出用定義判斷函數奇偶性的步驟?

  題型二:利用奇偶性求函數解析式

  例2:若f(x)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當x0時,f(x)=x(1-x),求當 時f(x)的解析式。

  練習:若f(x)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當x0時,f(x)=x|x-2|,求當x0時f(x)的解析式。

  已知定義在實數集 上的奇函數 滿足:當x0時, ,求 的表達式

  題型三:利用奇偶性作函數圖像

  例3 研究函數 的性質并作出它的圖像

  練習:教材第49練習A第3,4,5題,練習B第1,2題

  當堂檢測

  1 已知 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則( D )

  A. B. C. D.

  2 如果偶函數 在區間 上是減函數,且最大值為7,那么 在區間 上是( B )

  A. 增函數且最小值為-7 B. 增函數且最大值為7

  C. 減函數且最小值為-7 D. 減函數且最大值為7

  3 函數 是定義在區間 上的偶函數,且 ,則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C )

  A. B. C. D.

  4 已知函數 為奇函數,若 ,則 -1

  5 若 是偶函數,則 的單調增區間是

  6 下列函數中不是偶函數的是(D )

  A B C D

  7 設f(x)是R上的偶函數,切在 上單調遞減,則f(-2),f(- ),f(3)的大小關系是( A )

  A B f(- )f(-2) f(3) C f(- )

  8 奇函數 的圖像必經過點( C )

  A (a,f(-a)) B (-a,f(a)) C (-a,-f(a)) D (a,f( ))

  9 已知函數 為偶函數,其圖像與x軸有四個交點,則方程f(x)=0的所有實根之和是( A )

  A 0 B 1 C 2 D 4

  10 設f(x)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且x0時,f(x)= ,則f(-2)=_-5__

  11若f(x)在 上是奇函數,且f(3)_f(-1)

  12.解答題

  用定義判斷函數 的奇偶性。

  13定義證明函數的奇偶性

  已知函數 在區間D上是奇函數,函數 在區間D上是偶函數,求證: 是奇函數

  14利用函數的奇偶性求函數的解析式:

  已知分段函數 是奇函數,當 時的解析式為 ,求這個函數在區間 上的解析表達式。

高一數學教案8

  第二十四教時

  教材:倍角公式,推導和差化積及積化和差公式

  目的:繼續復習鞏固倍角公式,加強對公式靈活運用的訓練;同時,讓學生推導出和差化積和積化和差公式,并對此有所了解。

  過程:

  一、 復習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萬能公式的推導過程:

  例一、 已知 , ,tan = ,tan = ,求2 +

  (《教學與測試》P115 例三)

  解:

  又∵tan2 0,tan 0 ,

  2 + =

  例二、 已知sin cos = , ,求 和tan的值

  解:∵sin cos =

  化簡得:

  ∵ 即

  二、 積化和差公式的推導

  sin( + ) + sin( ) = 2sincos sincos = [sin( + ) + sin( )]

  sin( + ) sin( ) = 2cossin cossin = [sin( + ) sin( )]

  cos( + ) + cos( ) = 2coscos coscos = [cos( + ) + cos( )]

  cos( + ) cos( ) = 2sinsin sinsin = [cos( + ) cos( )]

  這套公式稱為三角函數積化和差公式,熟悉結構,不要求記憶,它的`優點在于將積式化為和差,有利于簡化計算。(在告知公式前提下)

  例三、 求證:sin3sin3 + cos3cos3 = cos32

  證:左邊 = (sin3sin)sin2 + (cos3cos)cos2

  = (cos4 cos2)sin2 + (cos4 + cos2)cos2

  = cos4sin2 + cos2sin2 + cos4cos2 + cos2cos2

  = cos4cos2 + cos2 = cos2(cos4 + 1)

  = cos22cos22 = cos32 = 右邊

  原式得證

  三、 和差化積公式的推導

  若令 + = , = ,則 , 代入得:

  這套公式稱為和差化積公式,其特點是同名的正(余)弦才能使用,它與積化和差公式相輔相成,配合使用。

  例四、 已知cos cos = ,sin sin = ,求sin( + )的值

  解:∵cos cos = , ①

  sin sin = , ②

  四、 小結:和差化積,積化和差

  五、 作業:《課課練》P3637 例題推薦 13

  P3839 例題推薦 13

  P40 例題推薦 13

高一數學教案9

  學習目標:

  (1)理解函數的概念

  (2)會用集合與對應語言來刻畫函數,

  (3)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

  重點:

  函數概念的理解

  難點

  函數符號y=f(x)的理解

  知識梳理:

  自學課本P29—P31,填充以下空格。

  1、設集合A是一個非空的實數集,對于A內 ,按照確定的對應法則f,都有 與它對應,則這種對應關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個函數,記作 。

  2、對函數 ,其中x叫做 ,x的取值范圍(數集A)叫做這個函數的 ,所有函數值的`集合 叫做這個函數的 ,函數y=f(x) 也經常寫為 。

  3、因為函數的值域被 完全確定,所以確定一個函數只需要

  。

  4、依函數定義,要檢驗兩個給定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函數關系,只要檢驗:

  ① ;② 。

  5、設a, b是兩個實數,且a

  (1)滿足不等式 的實數x的集合叫做閉區間,記作 。

  (2)滿足不等式a

  (3)滿足不等式 或 的實數x的集合叫做半開半閉區間,分別表示為 ;

  分別滿足x≥a,x>a,x≤a,x

  其中實數a, b表示區間的兩端點。

  完成課本P33,練習A 1、2;練習B 1、2、3。

  例題解析

  題型一:函數的概念

  例1:下圖中可表示函數y=f(x)的圖像的只可能是( )

  練習:設M={x| },N={y| },給出下列四個圖像,其中能表示從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數關系的有____個。

  題型二:相同函數的判斷問題

  例2:已知下列四組函數:① 與y=1 ② 與y=x ③ 與

 、 與 其中表示同一函數的是( )

  A. ② ③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④

  練習:已知下列四組函數,表示同一函數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題型三: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問題

  例3:求函數f(x)= 的定義域

  練習:課本P33練習A組 4.

  例4:求函數 , ,在0,1,2處的函數值和值域。

  當堂檢測

  1、下列各組函數中,表示同一個函數的是( A )

  A、 B、

  C、 D、

  2、已知函數 滿足f(1)=f(2)=0,則f(-1)的值是( C )

  A、5 B、-5 C、6 D、-6

  3、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 函數就是兩個數集之間的對應關系;

 、 若函數的定義域只含有一個元素,則值域也只含有一個元素;

 、 因為 的函數值不隨 的變化而變化,所以 不是函數;

 、 定義域和對應關系確定后,函數的值域也就確定了.

  其中正確的有( B )

  A. 1 個 B. 2 個 C. 3個 D. 4 個

  4、下列函數完全相同的是 ( D )

  A. , B. ,

  C. , D. ,

  5、在下列四個圖形中,不能表示函數的圖象的是 ( B )

  6、設 ,則 等于 ( D )

  A. B. C. 1 D.0

  7、已知函數 ,求 的值.( )

高一數學教案10

  【學習目標】

  1、感受數學探索的成功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經歷誘導公式的探索過程,感悟由未知到已知、復雜到簡單的數學轉化思想。

  3、能借助單位圓的對稱性理解記憶誘導公式,能用誘導公式進行簡單應用。

  【學習重點】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的理解與應用

  【學習難點】誘導公式的推導及靈活運用

  【知識鏈接】(1)單位圓中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的定義

  (2)對稱性:已知點P(x,),那么,點P關于x軸、軸、原點對稱的點坐標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閱讀書第19頁——20頁內容,通過對-α、π-α、π+α、2π-α、α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的對稱性規律的探究,結合單位圓中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義,從中自我發現歸納出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并寫出下列關系:

  (1)-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與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關系

  (2)角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與角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關系

  (3)角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與角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關系

  (4)角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與角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關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1、求下列函數值,思考你用到了哪些三角函數誘導公式?試總結一下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值的過程與方法。

 。1)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2)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3)sin(-1650°);

  探究2: 化簡: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先逐個化簡)

  探究3、利用單位圓求滿足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的角的集合。

  三、學習小結

 。1)你能說說化任意角的正(余)弦函數為銳角正(余)弦函數的一般思路嗎?

  (2)本節學習涉及到什么數學思想方法?

  (3)我的疑惑有

  【達標檢測】

  1、在單位圓中,角α的終邊與單位圓交于點P(-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

  則sin(-α)= ;cs(α±π)= ;cs(π-α)=

  2.求下列函數值:

 。1)sin( 407[導學案]4.4單位圓的對稱性與誘導公式 )= ; (2) cs210&rd;=

  3、若csα=-1/2,則α的集合S=

高一數學教案11

  本文題目:高一數學教案:函數的奇偶性

  課題:1.3.2函數的奇偶性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奇函數、偶函數的概念,學會運用定義判斷函數的奇偶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判斷、推斷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繪制和展示優美的函數圖象來陶冶學生的情操. 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主動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思維品質。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函數的奇偶性的概念。

  難點:函數奇偶性的判斷。

  三、學法指導: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函數奇偶性的全面的體驗和理解。對于奇偶性的應用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使學生邊學邊練,及時鞏固。

  四、知識鏈接:

  1.復習在初中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

  2.分別畫出函數f (x) =x3與g (x) = x2的圖象,并說出圖象的對稱性。

  五、學習過程:

  函數的奇偶性:

  (1)對于函數 ,其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函數 為奇函數;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函數 為偶函數。

  (2)奇函數的圖象關于__________對稱,偶函數的圖象關于_________對稱。

  (3)奇函數在對稱區間的增減性 ;偶函數在對稱區間的增減性 。

  六、達標訓練:

  A1、判斷下列函數的奇偶性。

  (1)f(x)=x4;(2)f(x)=x5;

  (3)f(x)=x+ (4)f(x)=

  A2、二次函數 ( )是偶函數,則b=___________ .

  B3、已知 ,其中 為常數,若 ,則

  _______ .

  B4、若函數 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則函數 的圖象關于 ( )

  (A) 軸對稱 (B) 軸對稱 (C)原點對稱 (D)以上均不對

  B5、如果定義在區間 上的函數 為奇函數,則 =_____ .

  C6、若函數 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且當 時, ,那么當

  時, =_______ .

  D7、設 是 上的奇函數, ,當 時, ,則 等于 ( )

  (A)0.5 (B) (C)1.5 (D)

  D8、定義在 上的奇函數 ,則常數 ____ , _____ .

  七、學習小結:

  本節主要學習了函數的奇偶性,判斷函數的奇偶性通常有兩種方法,即定義法和圖象法,用定義法判斷函數的奇偶性時,必須注意首先判斷函數的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對稱。單調性與奇偶性的綜合應用是本節的一個難點,需要學生結合函數的圖象充分理解好單調性和奇偶性這兩個性質。

  八、課后反思:

高一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關證明和判斷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區分增函數,減函數,單調性,單調區間,奇函數,偶函數等概念.

  (2)能從數和形兩個角度認識單調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圖象判斷一些函數的單調性,能利用定義證明某些函數的單調性;能用定義判斷某些函數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簡化一些函數圖象的繪制過程.

  2.通過函數單調性的證明,提高學生在代數方面的推理論證能力;通過函數奇偶性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抽象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3.通過對函數單調性和奇偶性的理論研究,增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培養樂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1)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單調區間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的判定方法,函數單調性與函數圖像的關系.

  (2)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數、偶函數的定義,函數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數、偶函數的圖像.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與認識.教學的難點是領悟函數單調性, 奇偶性的本質,掌握單調性的證明.

  (2)函數的單調性這一性質學生在初中所學函數中曾經了解過,但只是從圖象上直觀觀察圖象的上升與下降,而現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用準確的數學語言去刻畫它.這種由形到數的翻譯,從直觀到抽象的轉變對高一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點下功夫.單調性的證明是學生在函數內容中首次接觸到的代數論證內容,學生在代數論證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較弱的,許多學生甚至還搞不清什么是代數證明,也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單調性的證明自然就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法建議

  (1)函數單調性概念引入時,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圖象出發,回憶圖象的增減性,從這點感性認識出發,通過問題逐步向抽象的定義靠攏.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圖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從點的坐標的角度,也可以從自變量與函數值的關系的角度來解釋,引導學生發現自變量與函數值的的變化規律,再把這種規律用數學語言表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對一些關鍵的詞語(某個區間,任意,都有)的理解與必要性的認識就可以融入其中,將概念的形成與認識結合起來.

  (2)函數單調性證明的步驟是嚴格規定的,要讓學生按照步驟去做,就必須讓他們明確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別是在第三步變形時,讓學生明確變換的目標,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斷號,在例題的選擇上應有不同的變換目標為選題的標準,以便幫助學生總結規律.

  函數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時,可設計一個課件,以的圖象為例,讓自變量互為相反數,觀察對應的函數值的變化規律,先從具體數值開始,逐漸讓在數軸上動起來,觀察任意性,再讓學生把看到的用數學表達式寫出來.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再得到等式時,就比較容易體會它代表的是無數多個等式,是個恒等式.關于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的問題,也可借助課件將函數圖象進行多次改動,幫助學生發現定義域的對稱性,同時還可以借助圖象說明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只是函數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高一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①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

 、趹脤岛瘮档男再|可以解決:對數的大小比較,求復

  合函數的定義域、值 域及單調性。

 、 注重函數思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的滲透,提高

  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數函數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睆土曁釂枺簩岛瘮档母拍罴靶再|。

  ⒉開始正課

  1 比較數的大小

  例 1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舕oga5.1 ,loga5.9 (a>0,a≠1)

 、苐og0.50.6 ,logЛ0.5 ,lnЛ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中這兩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兩個對數底相等。

  師:那么對于兩個底相等的'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可構造一個以a為底的對數函數,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大小。

  師:對,請敘述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取決于底的大小:當0

  調遞減,所以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單調遞

  增,所以loga5.1

  板書:

  解:Ⅰ)當0

  ∵5.1<5.9 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在(0,+∞)上是增函數,

  ∵5.1<5.9 ∴loga5.1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⑵中這三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三個對數底、真數都不相等。

  師:那么對于這三個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間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書:略。

  師:比較對數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構造對數函數,直接利用對數函

  數 的單調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間量”間接比大小,③利用對數

  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來比大小。

  2 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

高一數學教案14

  一、教材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知識體系上看,它既是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延續與提高,又是學習切線的判定定理、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從數學思想方法層面上看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以及相關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學情

  學生初中已經接觸過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的定義和判定;且在上節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點的坐標、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組的方法來求直線的交點;具有用坐標法研究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解題思想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準確用圖形表示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可以利用聯立方程的方法和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簡單判斷出直線與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操作、觀察、探索、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方法,從而鍛煉觀察、比較、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鍛煉積極探索、發現新知識、總結規律的能力,解題時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用解析法研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二)難點

  體會用解析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五、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的特點,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以幾何畫板為平臺,通過圖形的動態演示,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可以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同時有利于發揮各層次學生的作用,教師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設計一系列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泰坦尼克號的情景,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已知冰山的分布是一個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圓心位于輪船正西的l處,問,輪船如何航行能夠避免撞到冰山呢?如何行駛便又會撞到冰山呢?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已經學習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將所想到的航行路線轉化成數學簡圖,即相交、相切、相離。

  設計意圖: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有利于保持學生知識結構的連續性,同時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學——探究新知

  教師提問如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先獨立思考幾分鐘,然后同桌兩人為一組交流,并整理出本組同學所想到的思路。在整個交流討論中,教師既要有對正確認識的贊賞,又要有對錯誤見解的分析及對該學生的鼓勵。

  判斷方法:

  (1)定義法:看直線與圓公共點個數

  即研究方程組解的個數,具體做法是聯立兩個方程,消去x(或y)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判斷△和0的大小關系。

  (2)比較法: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做比較,

  (三)合作探究——深化新知

  教師進一步拋出疑問,對比兩種方法,由學生觀察實踐發現,兩種方法本質相同,但比較法只適合于直線與圓,而定義法適用范圍更廣。教師展示較為基礎的題目,學生解答,總結思路。

  已知直線3x+4y-5=0與圓x2+y2=1,判斷它們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并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

  當已知了直線與圓的方程之后,圓心坐標和半徑r易得到,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得到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他的本質是點到直線的距離,便可以直接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d。類比前面所學利用直線方程求兩直線交點的方法,聯立直線與圓的方程,組成方程組,通過方程組解得個數確定直線與圓的交點個數,進一步確定他們的位置關系。最后明確解題步驟。

  (四)歸納總結——鞏固新知

  為了將結論由特殊推廣到一般引導學生思考:

  可由方程組的解的不同情況來判斷:

  當方程組有兩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交;

  當方程組有一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切;

  當方程組沒有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離。

  活動:我將抽取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扮演,并在巡視過程中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最后對黑板上的兩名學生的解題過程加以分析完善。通過對基礎題的練習,鞏固兩種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判斷方法,并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后續學習的信心。

  (五)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以口頭提問的方式: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啟發式的課堂小結方式能讓學生主動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也促使學生對知識網絡進行主動建構。

  作業:在學生回顧本堂學習內容明確兩種解題思路后,教師讓學生對比兩種解法,那種更簡捷,明確本節課主要用比較d與r的關系來解決這類問題,對用方程組解的個數的判斷方法,要求學生課外做進一步的探究,下一節課匯報。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介、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一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確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恰當的表示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集合和元素的定義;元素的三個特性;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常用的數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別是什么?有何關系

  二、新課教學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和圖形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1)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并用花括號“ ”括起來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舉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說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

  慮元素的順序。

  2.各個元素之間要用逗號隔開;

  3.元素不能重復;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數,點,代數式等;

  5.對于含有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舉法表示時,必須把元素間的規律顯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號,象自然數集N用列舉法表示為

  例1.(課本例1)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內的所有質數組成的集合;

  (4)方程組 的解組成的集合。

  思考2:(課本P4的思考題)得出描述法的定義: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花括號{ }內。

  具體方法:在花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

  說明:

  1.課本P5最后一段話;

  2.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與 {y|y= x2+3x+2}是不同的兩個集合,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數},即代表整數集Z。

  辨析: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下列寫法{實數集},{R}也是錯誤的。

  例2.(課本例2)試分別用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

  (3)方程組 的解。

  思考3:(課本P6思考)

  說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采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采用列舉法。

  (二).課堂練習:

  1.課本P6練習2;

  2.用適當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數

  3.集合A={x| ∈Z,x∈N},則它的元素是 。

  4.已知集合A={x|-3

  歸納小結:

  本節課從實例入手,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

  作業布置:

  1. 習題1.1,第3.4題;

  2. 課后預習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高一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數學教案12-21

高一數學教案06-20

高一數學教案07-20

人教版高一數學教案07-30

上海高一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高一數學教案12-23

關于高一數學教案09-30

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04-10

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04-13

高一數學教案【熱門】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