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的意義,學會合并同類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使學生了解數學的分類思想。
3、情感目標:借助情感因素,營造親切和諧活潑的課堂氣氛,激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他們團結協作,嚴謹求實的學習作風和鍥而不舍,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難點:合并同類項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觀察下面的圖片,并將這些圖片分類:
你是依據什么來進行分類的呢?
生活中,我們常常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歸為一類。
2、對下列水果進行分類:
(二)新知探究1:
1、對下列八個單項式進行分類:
a,6x2,5,cd,-1,2x2,4a,-2cd
這些被歸為同一類的項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類項的概念。
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另外,所有的常數項都是同類項。
初一數學教案2
學習目標:
1、從實際生活中感受有序數對的意義,并會確定平面內物體的位置。
2、通過有序數對確定位置,讓學生感受二維空間觀,發展符號感及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具體-抽象-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
3、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創造性思維意識。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及應用于生活的意識,更好的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重點:
理解有序數對的概念,用有序數對來表示位置。
學習難點:
理解有序數對是有序的并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學前準備
預習疑難
二、探索與思考
1、觀察思考:觀察下圖,什么時候氣溫最低?什么時候氣溫最高?你是如何發現的?
2、想一想:你看過電影嗎?在電影院內,確定一個座位一般需要幾個數據,為什么?
(1)如何找到6排3號這個座位呢?
(2)在電影票上6排3號與3排6號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將6排3號簡記作(6,3),那么3排6號如何表示?
(4)(5,6)表示什么含義?(6,5)呢?
3、結論:
①可用排數和列數兩個不同的數來確定位置;
②排數和列數的先后順序對位置有影響。
4、概念:
有序數對:用含有的詞表示一個位置,其中各個數表示不同的含義,我們把這種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三、理解與運用
用有序數對來表示位置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如人們常用經緯度來表示地球上的地點。你有沒有見過用其他的方式來表示位置的?
四、學習體會:
1、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疑惑?
2、預習時的疑難解決了嗎?
五、自我檢測
1、小游戲:
怪獸吃豆豆是一種計算機游戲,圖中的標志表示怪獸先后經過的幾個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獸按圖中箭頭所指路線經過的第3個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樣的方表示出圖中怪獸經過的其他幾個位置嗎?
2、有趣玩一玩:
中國象棋中的馬頗有騎士風度,自古有馬踏八方之說,如圖六(1),按中國象棋中馬的行棋規則,圖中的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種不同選擇,它的走法就象一步從日字形長方形的對角線的一個端點到另一個端點,不能多也不能少。
六、方法歸類
常見的確定平面上的點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點為原點(0,0)將平面分成若干個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點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來確定點的位置。
(2)以某一點為觀察點,用方位角、目標到這個點的距離這兩個數來確定目標所在的位置。
初一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
2.理解二次函數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理解何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數和沒有實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數與y=h(h是實數)交點的橫坐標.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2.通過觀察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個數,討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3.通過學生共同觀察和討論,培養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2.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
2.理解何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數和沒有實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數與y=h(h是實數)交點的橫坐標.
教學難點
1.探索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的過程.
2.理解二次函數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討論探索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二張
第一張:(記作§2.8.1A)
第二張:(記作§2.8.1B)
教學過程
Ⅰ.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們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數y=kx+b(k≠0)后,討論了它們之間的關系.當一次函數中的函數值y=0時,一次函數y=kx+b就轉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即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現在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數y=ax2+bx+c(a≠0),它們之間是否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呢?本節課我們將探索有關問題。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更清楚以下事實:
(1)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是一種互逆關系;
(2)分解因式的結果要以積的形式表示;
(3)每個因式必須是整式,且每個因式的次數都必須低于原來的多項式的次數;
(4)必須分解到每個多項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活動5:應用新知
例題學習:
P166例1、例2(略)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應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題。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活動6:課堂練習
1.P167練習;
2.看誰連得準
x2-y2 (x+1)2
9-25 x 2 y(x -y)
x 2+2x+1 (3-5 x)(3+5 x)
xy-y2 (x+y)(x-y)
3.下列哪些變形是因式分解,為什么?
(1)(a+3)(a -3)= a 2-9
(2)a 2-4=( a +2)( a -2)
(3)a 2-b2+1=( a +b)( a -b)+1
(4)2πR+2πr=2π(R+r)
學生自主完成練習。
通過學生的反饋練習,使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對因式分解意義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師能及時地進行查缺補漏。
活動7:課堂小結
從今天的課程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學生發言。
通過學生的回顧與反思,強化學生對因式分解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的互逆關系,加深對類比的數學思想的理解。
活動8:課后作業
課本P170習題的第1、4大題。
學生自主完成
通過作業的鞏固對因式分解,特別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學會應用。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15.4.1提公因式法例題
1.因式分解的定義
2.提公因式法
初一數學教案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與復習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感受數學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難點:引導學生整理多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建構知識網絡。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邊形紙模
五、教學步驟與過程
(一)導入復習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整理和復習有關這些多邊形的面積的知識。
板書課題:多邊形面積計算復習課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復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⑴請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經過平移、旋轉等方法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⑵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每個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七、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從整理圖中能看出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嗎?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九
初一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歷用數格子的辦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力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的意識及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勾股定理的由來,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難點:勾股定理的發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入課題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提問:
1、圖1-3中,A,B,C之間有什么關系?
2、圖1-4中,A,B,C之間有什么關系?
3、從圖1-1,1-2,1-3,1|-4中你發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后,教師總結:以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的正方形的面積和,等于以斜邊的正方形面積。
三、議一議
1、圖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邊長表示正方形的面積嗎?
2、你能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的關系嗎?
在同學的交流基礎上,老師板書:直角三角形邊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就是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說: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為a,b,斜邊為c,那么我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的較短的直角邊為勾,較長的為股,斜邊為弦,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來。
3、分別以5厘米和12厘米為直角邊做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測量斜邊的長度(學生測量后回答斜邊長為13)請大家想一想(2)中的規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指的是屏幕的長嗎?只的是屏幕的款嗎?那他指什么呢?
初一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1,掌握相反數的概念,進一步理解數軸上的點與數的對應關系;
2,通過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的特征,培養歸納能力;
3,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知識重點相反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分成兩類,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4,-2,-5,+2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難予鼓勵,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是具有較特征的分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原點的距離)
思考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思考
再換2個類似的數試一試。
歸納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歸納。以開放的形式創設情境,以學生進行討論,并培養分類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滲透數形思想
深化主題提煉定義給出相反數的定義
問題2:你怎樣理解相反數定義中的“只有符號不同”和“互為”一詞的含義?零的相反數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規律:一般地,數a的相反數可以表示為-a
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一個練習體驗對稱的圖形的特點,為相反數在數軸上的特征做準備。
深化相反數的概念;“零的相反數是零”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強化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幾何意義
給出規律
解決問題問題3:-(+5)和-(-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簡它們嗎?
學生交流。
分別表示+5和-5的相反數是-5和+5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二個練習利用相反數的概念得出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1,相反數的定義
2,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3,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
本課作業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3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相反數的概念使有理數的各個運算法則容易表述,也揭示了兩個特殊數的特征.這兩個特殊數在數量上具有相同的絕對值,它們的和為零,在數軸上表示時,離開原點的距離相等等性質均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本教學設計圍繞數量和幾何意義展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教學引人以開放式的問題人手,培養學生的分類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把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觀察它們的特征,在復習數軸知識的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也能加深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問題2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相反數的概念;問題3實際上給出了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3,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觀察歸納,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并給學生留有發揮的余地.
課題:1.2.4絕對值
教學目標1,掌握絕對值的概念,有理數大小比較法則.
2,學會絕對值的計算,會比較兩個或多個有理數的大小.
3.體驗數學的概念、法則來自于實際生活,滲透數形結合和分類思想.
教學難點兩個負數大小的比較
知識重點絕對值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星期天黃老師從學校出發,開車去游玩,她先向東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學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線上),如果規定向東為正,①用有理數表示黃老師兩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車每公里耗油0.15升,計算這天汽車共耗油多少升?
學生思考后,教師作如下說明:
實際生活中有些問題只關注量的具體值,而與相反
意義無關,即正負性無關,如汽車的耗油量我們只關心汽車行駛的距離和汽油的價格,而與行駛的方向無關;
觀察并思考:畫一條數軸,原點表示學校,在數軸上畫出表示朱家尖和黃老師家的點,觀察圖形,說出朱家尖黃老師家與學校的距離.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如下:
數軸上表示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只與這個點離開原點的長度有關,而與它所表示的數的正負性無關;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例如,上面的問題中|20|=20,|-10|=10顯然,|0|=0這個例子中,第一問是相反意義的量,用正負
數表示,后一問的解答則與符號沒有關系,說明實際生活中有些問題,人們只需知道它們的具體數值,而并不關注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為引入絕對值概念做準備.并使學生體
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初一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從實際生活中感受有序數對的意義,并會確定平面內物體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序數對確定位置,讓學生感受二維空間觀,發展符號感及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 具體-抽象-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創造性思維意識。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及應用于生活的意識,更好的激發學習興趣
重點 有序數對的概念及平面內確定點的方法
難點 對有序數對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數對表示平面內的點
教學方法 以通俗、活潑的素材引入本節課內容;本節采用情景建構教學法
一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例1]小明買了一張8排6號的電影票,怎樣才能既快又準地找到座位呢?
[引例2]規定豎為列,橫為排,如果我的朋友在第3列,你能知道他(她)是誰嗎?
如果說我的朋友在第3列,第2排,那么你知道他(她)是誰嗎?
歸納8排6座、第3列,第2排共同點:用兩個數表示位置。
約定:影院座位,排數在前,座數在后;教室座位列數在前,排數在后。則上述位置可簡記為(8,6),(3,2)。
介紹:像(8,6)、(3,2)這種用括號括起來的一對數我們把它叫做數對。
追問:12排10座怎么表示?教室中(6,3)表示什么?(3,6)呢?它們意義相同嗎?
可以發現,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如果約定了前面的數表示列數,后面的數表示排數,那么a與b組成的數對就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
引入課題有序數對
(二)合作交流、探究學習
由上述問題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數對: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請思考: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有序數對,有序數對都有哪些用途?
[探究1]請學生結合實際的教室座位 若位置記法為(列數,排數)
(1)請問(5,4)和(4,5)表示的是哪個同學的座位?
(2)游戲:教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學生立即站起來。
(3)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討論]利用有序數對,能夠準確地表示一個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數對表示位置的情況很常見,如人們常用經緯度來表示地球上的地點等。(展示課件)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小明是朝陽實驗學校剛入學的初一新生,他為了盡快熟悉學校,請高年級同學為他畫了學校的平面示意圖。如果用(2,4)表示圖上校門的位置,那么花壇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的位置分別可以表示成什么?(課件展示地圖)
解:花壇(4,6),圖書館(5,0),體育館(9,6),教學樓(10,3)
(四)回顧反思、拓展升華
知識點:有序數對
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注意點:(a,b)與(b,a)表示的是兩個不同的位置。
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數對可以確定平面內點的位置,如根據數對畫圖形。反之,也可點的位置轉化為有序數對,如經緯網的使用。有序數對與點的位置實現了簡單的數形結合。
(五)[拓展應用]
小王初到某個公司,你有什么辦法讓他比較容易地找到圖上的幾處場所。
(六)布置作業
自由設計 二選一
1、 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用有序數對描述的圖形。
2、設計一個游戲,如解密游戲、迷宮游戲等。
教學反思
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較重,學習主動性不夠,主要是靠自己的興趣而學習。因此,我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明確了以學生為中心,利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來引導教學的各個環節;本節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能生動清楚的反映圖形,增加課堂的容量,同時有利于突出重點, 增強教學條理性,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方程算術解法與代數解法的區別。
2.掌握: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問題頭腦不僵化,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通過代數法解簡易方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滲透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用新的方法解簡易方程,使學生初步領略數學中的方法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注意教學中民主意識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體現。
2.學生學法:識記→練習反饋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
2.難點:解方程時準確把握兩邊都加上(或減去)、乘以(或除以)同一適當的數。
3.疑點: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的依據。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解決問題。教師介紹新的方法,學生反復練習。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出示投影1)
引例:班上有37名同學,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進行拔河比賽,恰好余3人當裁判員,每個隊有多少人?
師:該問題如何解決呢?請同學們考慮好后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活動:解答問題,一個學生板演.
師生共同訂正,對照板演學生的做法,師問:有無不同解法?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比較兩種解法.
問;這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活動:積極思索,回答問題.(一是列算式的解法,二是列方程的解法).
師:很好.為了敘述問題方便,我們分別把這兩種解法叫做算術解法和代數解法.小學學過的應用題可用算術方法也可用代數方法解.有時算術方法簡便,有時代數方法簡便,但是隨著學習的逐步展開,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使用代數解法的優越性將會體現的越來越充分,因此,在初中代數課上,將把方程的知識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學習.當然,在開始學習方程時,還是要從簡單的方程入手,即簡易方程.引出課題.
[板書]1.5簡易方程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談到方程,同學們并不陌生,你能說明什么叫方程嗎?
學生活動:踴躍舉手,回答問題。
[板書]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接問:你還知道關于方程的其他概念嗎?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
[板書] 方程的解;解方程
追問:能再具體些嗎?即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并舉例說明.學生活動:互相討論后回答.(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師:好!這是小學學的解方程的方法。在初中代數課上,我們要從另一角度來解,還以上邊這個方程為例。
[板書]
學生活動:相互討論達成共識(合理。因把x=5 代入方程3x+9=24 ,左邊=右邊,所以x=5是方程的解)
【教法說明】先復習小學有關方程的幾個概念和解法,再提代數解法,形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可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即培養了發散思維。正是因為認識問題的不同側面,導致學生感到疑惑,這時讓學生自己去檢驗新方法的合理性,不但可消除疑慮,而且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師:以前的方法只能解很簡單的方程,而后者則可以解較復雜的方程,因此更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理解和熟悉這種解法,我們共同做例1。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例1 解方程(x/2)-5=11
問:你認為第一步方程兩邊應加上(或減去)什么數最合適?為什么?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師板書)
問:你認為第二步方程兩邊應乘以(或除以)什么數最合適?為什么?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師板書)
解:方程兩邊都加上5,得
(x/2)-5+5=11+5
x/2=16
(x/2)*2=16*2
x=32
問:這個結果正確嗎?請同學們自己檢驗.
學生活動:練習本上檢驗并回答問題.(正確)
師:這種新方法解方程時,第一步目的是什么?第二步目的是什么?從而確定出該加上(或減去)怎樣的數,該乘以(或除以)怎樣的數更合適.
學生活動:回答這兩個問題.
初一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理解有理數的概念,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能夠按要求對給定的有理數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分類討論觀點和分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
給定的數字將被填入它所屬的集合中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形勢歸納
小學我們學了整數和分數,上節課我們學了正數和負數。誰能快速提出以下問題?
1。有以下數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將以上數字填入以下兩組:正整數集{}和負整數集{}。你填完了嗎?
(2)將以上數字填入以下兩個集合:整數集合{}和分數集合{}。你填完了嗎?
稱整數和分數為有理數。(指點題,板書)
二、自學指導
學生自學課本,根據課本尋找自學的機會
提綱中問題的答案;老師先做必要的板書準備,再到學生中巡視指導,并了解掌握學生自學情況,為展示歸納作準備。
三、展示歸納
1、找有問題的學生逐題展示自學提綱中的問題答案,學生說,老師板書;
2、發動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完善,教師根據每個題目的展示情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強調;
3、全部展示完畢后,老師對本段知識做系統梳理,關鍵點予以強調。
四、變式練習
逐題出示,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請有問題的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板書,并發動其他學生評價、補充并完善,最后老師根據需要進行重點強調。
五、總結與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必做題:課本14頁:1、9題
初一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數軸的意義,掌握數軸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數軸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數軸。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數軸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數軸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數軸,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數軸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數軸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初一數學教案11
多邊形及其內角和
知識點一:多邊形的概念
⑴多邊形定義: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位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________.
如果一個多邊形由n條線段組成,那么這個多邊形叫做____________.(一個多邊形由幾條線段組成,就叫做幾邊形.)
多邊形的表示:用表示它的各頂點的大寫字母來表示,表示多邊形必須按順序書寫,可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順序.如五邊形ABCDE.
⑵多邊形的邊、頂點、內角和外角.
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______________,多邊形的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________________.
⑶多邊形的對角線
連接多邊形的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畫一個五邊形ABCDE,并畫出所有的對角線.知識點二:凸多邊形與凹多邊形在圖(1)中,畫出四邊形ABCD的任何一條邊所在的直線,整個圖形都在這條直線的______,這樣的四邊形叫做凸四邊形,這樣的多邊形稱為凸多邊形;而圖(2)就不滿足上述凸多邊形的特征,因為我們畫CD所在直線,整個多邊形不都在這條直線的同一側,我們稱它為凹多邊形,今后我們在習題、練習中提到的多邊形都是______多邊形.
知識點二:正多邊形
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_____________.
探究多邊形的對角線條數
知識點三: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推導
1、我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為__________.
2、我們還知道,正方形的四個角都等于____°,那么它的內角和為_____°,同樣長方形的內角和也是______°.
3、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其內角和為360度,那么一般的四邊形的內角和為多少呢?
4、畫一個任意的四邊形,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四個內角,計算它們的和,與同伴交流你的結果.從中你得到什么結論?
探究1:任意畫一個四邊形,量出它的4個內角,計算它們的和.再畫幾個四邊形,?量一量、算一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能否利用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得出這個結論?結論:。
探究2:從上面的問題,你能想出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嗎?觀察圖3,?請填空:
(1)從五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_____條對角線,它們將五邊形分為_____個三角形,五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80°×______.
(2)從六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_____條對角線,
它們將六邊形分為_____個三角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80°×______.探究3:一般地,怎樣求n邊形的內角和呢?請填空:
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____條對角線,它們將n邊形分為____個三角形,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80°×______.
綜上所述,你能得到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嗎?設多邊形的邊數為n,則
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_.
想一想:要得到多邊形的內角和必需通過“___________定理”來完成,就是把一個多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除利用對角線把多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外,還有其他的分法嗎?你會用新的分法得到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嗎?
知識點四:多邊形的外角和
探究4:如圖8,在六邊形的每個頂點處各取一個外角,?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邊形的外角和.六邊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問題:如果將六邊形換為n邊形(n是大于等于3的整數),結果還相同嗎?多邊形的外角和定理:.理解與運用
例1如果一個四邊形的一組對角互補,那么另一組對角有什么關系?已知:四邊形ABCD的∠A+∠C=180°.求:∠B與∠D的關系.
自我檢測:
(一)、判斷題.
1.當多邊形邊數增加時,它的內角和也隨著增加.()
2.當多邊形邊數增加時.它的外角和也隨著增加.()
3.三角形的外角和與一多邊形的外角和相等.()
4.從n邊形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出(n一2)條對角線,得到(n一2)個三角形.()
5.四邊形的四個內角至少有一個角不小于直角.()
(二)、填空題.
1.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等于30°,則這個多邊形為
2.一個多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于135°,則這個多邊形為
3.內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邊形是邊形.
4.內角和為1440°的多邊形是
5.若多邊形內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則這個多邊形是邊形.
6.五邊形的對角線有
7.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為4320°,則它的邊數為
8.多邊形每個內角都相等,內角和為720°,則它的每一個外角為
9.四邊形的∠A、∠B、∠C、∠D的外角之比為1:2:3:4,那么∠A:∠B:∠C:∠.
10.四邊形的四個內角中,直角最多有個,鈍角最多有銳角最
(三)解答題
1、一個八邊形每一個頂點可以引幾條對角線?它共有多少條對角線?n邊形呢?
2、在每個內角都相等的多邊形中,若一個外角是它相鄰內角的則這個多邊形是幾邊形?
3、若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的比為7:2,求這個多邊形的邊數。
4、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內角都等于其相等外角的
5.一個多邊形少一個內角的度數和為2300°.
(1)求它的邊數;(2)求少的那個內角的度數.
初一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掌握數據收集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調查的過程中,要有認真的態度,積極參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統計調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統計調查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調查方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數據的活動中,全班同學是我們要考察的對象,我們采用問卷對全體同學作了逐一調查,像這樣對全體對象進行的調查叫做全面調查。
調查、試驗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較全面、準確的數據,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人力、財力等)的限制難以進行,有時由于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采用。在這些情況下,常常采用抽樣調查,即從被考察的全體對象中抽出一部分對象進行考察的調查方式。
在一個統計問題中,我們把所要考察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其中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做個體,從總體中所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sample),樣本中個體的數目叫做樣本容量。
例如,在通過試驗考察500只新工藝生產的燈泡的使用壽命時,從中抽取50只進行試驗。這50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的全體是總體,其中每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個體,抽取的5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一個樣本,50是這個樣本的樣本容量。
為了使抽取的50只燈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燈泡的情況,抽取時要使每只燈泡逐一進行編號,再把編號寫在小紙片上,將小紙片揉成團,放在一個不透明的容器內,充分攪拌后,從中一個個地抽取50個號簽。
上面抽取樣本的過程中,總體中的各個個體都有相等的機會被抽到,像這樣的抽樣方法是一種簡單隨機抽樣。
師: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為題在班級進行調查,請設計一張問卷調查表。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代表展示結果。
教師指導、評論。
師:除了問卷調查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數據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回答。
師:收集數據的直接方法有訪問、調查、觀察、測量、試驗等,間接方法有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就以下統計的數據,你認為選擇何種方法去收集比較合適?
(1)你班中的同學是如何安排周末時間的?
(2)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數量;
(3)某種玉米種子的發芽率;
(4)學校門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時的車流量。
初一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分析
教育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告訴”。學生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水平和認知系統。當他們遇到一個新的待解決的問題情境時,他們會自覺而主動地從自己已有的知識架構和認知經驗中摸索、收集、調動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三角形邊的關系這一內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內容,并安排在第二學段。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組成特征,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同時,也為以后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他多邊形的聯系與區別打下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做數學”等過程,并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學有價值的數學。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是:活動參與、自主建構,聯系生活、應用數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和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能用它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驗證,體驗探索三角形邊的關系的過程,培養猜測意識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標
經歷探究、發現、驗證“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過程,體驗合作學習和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實驗與探究
教學難點
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過程。
教學關鍵
使學生理解三角形邊的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根小棒、三邊關系試驗報告單每組四根小棒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課程類型
學科課程
教學過程
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配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我手上拿的是什么?(三角板)它是什么圖形呢?(三角形)誰來說說什么是三角形?怎樣理解這個“圍”字(端點首尾相連)。同學們還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識?關于三角形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繼續往下看。
復習舊的知識,使新舊知識之間有很好的連接
2分鐘
二、動手操作,發現問題
師:老師這里有三根小棒,分別長3、5、10厘米,這3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誰愿意上來圍一圍?圍的時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連。
師:這三根小棒為什么圍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板書課題)
三、猜想驗證,發現規律
師:我們發現這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怎樣做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換一根小棒
師:怎樣換?同學們說的都是你們的猜想(課件演示猜想1)
1、學法指導師:你們的這些猜想是否正確,三角形的三條邊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現在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試著圍一圍三角形。同學們親自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結果。先看要求(大屏幕)操作要求:(1)、2人一組合作完成四種拼法(2)、圍三角形時要注意首尾相連。(3)、完成后,填寫好活動記錄表準備交流
2、動手操作,尋找規律(師巡視,并指導)
3、交流匯報,探究規律。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小組上臺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5厘米、8厘米、10厘米能師:其它組有不同意見嗎?
師:仔細觀察四種結果,有的圍不成,而有的卻能圍成。這是為什么呢?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每組小棒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說說你能發現些什么?同桌討論一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幾組小棒長度之間又有什么聯系?
三根小棒要圍成三角形,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通過剛才的實驗和分析,你發現三角形三條邊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這組情況,誰愿意說說3、5、10這三根小棒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
師:其他同學贊同嗎?誰再來說一說。
師:我明白了,3厘米的邊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邊圍成三角形的,因為這兩條邊之和小于第三條邊。(板書3+4〈 8)你很會觀察。
(課件演示)師:再說3、5、8這三根,同學們有些爭議,到底它們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呢?不能,為什么?有誰愿意談談?
生:3+5=8重合了不能
師:是這樣嗎?(課件演示)請看大屏幕。
師:真的是這樣,通過演示現在明白這個同學的意思了嗎?誰愿意再來說一說。
師:通過以上的動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們發現了當兩邊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條邊時,這3條邊是圍不成三角形的。
師:那么怎樣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兩條邊加起來要大于第三邊就行了。
師(板書):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師:我們來看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兩組是不是這樣的呢,3+8>10、8+5>10看起來是這樣的。
3)師:回頭看不能圍成的情況,也有3+8>4、4+8>3、3+8>5、5+8>3(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情況,怎么就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種不符合就不行了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于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條邊。
生3:無論哪兩條邊之和都要大于第三邊。
4、歸納小結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于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師:這句話概括說就是: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書:任意)師:是這樣嗎?再挑選一組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來驗證:生:3+4>5、3+5>4、4+5>3,師:這個例子證明了你的想法是對的,這兩個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都是: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齊讀)
四、運用結論,加深理解
師: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下面讓我們來判斷幾道題目
1、快速判斷。
3cm、5cm、() 4cm
7cm、4cm、() 2cm
6cm、3cm、() 1cm
2cm、3cm、() 3cm
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是怎么判斷的?
2、出示P82例3圖
這是小明上學的路線圖,同學們仔細看一看,他可以怎樣走?
3、這幾條路中,哪條最近?這是為什么呢?
老師在生活中還看到了這么一種現象:(課件演示)公園里有一條這樣的路,路的兩旁是草坪,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間走?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平時多觀察、多動腦,你一定能成為數學的好朋友。
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嘗試找出問題的原因反復試驗,加深同學的理解,猜想驗證,發現其內在規律增強小組合作意識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鍛煉同學發言及表達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發現問題,嘗試找出原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自主發現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運用練習,鞏固學習的知識,加深印象
3分鐘5分鐘7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5分鐘
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反思
本節課鞏固應用部分的三個環節,是從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出發,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分鞏固性練習、應用性練習、拓展性練習三個層次。并與學生身邊的生活例子相結合,既能體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新理念,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以上教學設計,以學生的學習心理為基礎,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引導學生大膽的猜想,積極的驗證和合理的歸納,使學生學到新知識的同時,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的教學將會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將得到較好的發展。又通過擺圖形,尋找數據間的關系;又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確定圖形的存在性和圖形具有的性質,使數形緊密結合,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同時對不同類型三角形都具有的共性歸納總結,滲透了數學的歸納思想。教學中始終以這一核心的思想為教學靈魂,時時滲透,處處體現。
初一數學教案14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自學提問、探索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計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稱和功能。
2、了解計算器的形狀、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礎上,學會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3、培養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滲透節約、環保等諸方面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
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計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計算工具,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帶的計算器,結合教學目標自學課本,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中認識計算器,學會基本操作方法,并在應用中感受到計算器帶來的方便,體會到運用計算器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帶來的成功的快樂。
教具、學具準備:
1、每個學生自備一個計算器。
2、教師的計算器,實物投影儀,課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經常去超市嗎?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選購了好多東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時候,我有點猶豫,我就帶了1000元錢,也不知道夠不夠,這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算一算)
師:怎么才能又準確又快地算也來呢,你想到了什么計算工具?(計算器)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計算器?它們有什么作用?
師:小結: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計算器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計算器。
二、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1、了解計算器的結構
(1)師:你了解計算器嗎?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板書:面板、顯示器、鍵盤)
鍵盤里有哪些鍵?(板書:數字鍵、運算符號鍵、功能鍵)
這個點是什么意思?(點出開機、關機、刪除)
(2)請一生介紹自己的計算器(實物投影)
②小組內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計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務通
(3)師:文曲星、商務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計算,但它們也有計算功能,可以作為計算器來使用。
2、過渡指出:各種不同的計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說明書。但對于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還是相同的,象開機按?關機按?
3、學習計算器的操作
(1)師:大家認識了計算器,你會操作它嗎?試試!準備好了嗎?(請你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 24×7.6= 6.28-0.95=
(3)同桌之間說說你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這三題的。
(4)指名學生上演示(實物投影)
(5)問: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樣的嗎?
用新方法操作,學生齊操作。
(6)師:通過計算這三題,我們可以發現,用計算器計算時只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問:計算這題,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可以嗎?
為什么?(因為這題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8)看誰算的最快,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演示
問:有沒有不一樣的?
三、結束:辨證看待計算器的使用。
初一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練地進行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
能用有理數估計一個無理數的大致范圍,使學生形成估算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經歷運用計算器探求數學規律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
用有理數估計一個無理的大致范圍。
知識重點
用有理數估計一個無理的大致范圍。
對于計算器的使用,在教學中采用學生自己閱讀計算器的說明書、自己操作練習來掌握用計算器進行開立方運算的方法,并讓學生互相交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利用計算器不僅能給運算帶來很大的方便,也給探求數量間的關系與變化帶來方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能否通過閱讀,掌握用計算器進行開立方運算的簡單操作;能否利用計算器探究數量間的關系,從而尋找出數量的變化關系。
使用計算器進行復雜運算,可以使學生學習的重點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數學的本質上來,而估算也是一種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運算能力,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筆算、計算器和估算等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初一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數學教案11-10
初一數學教案12-17
初一數學教案上冊09-26
山東初一數學教案09-25
初一數學教案:相交線06-12
初一數學教案有序數對06-12
初一數學教案:相交線08-24
初一數學教案15篇12-17
初一數學教案:有序數對11-24
初一數學教案正數與負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