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的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海洋生物的探索興趣。
2、培養幼兒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爭辯的精神。
3、了解海馬獨特的繁殖方式。
教案準備:1、課件、磁帶。
2、主人公卡片及頭飾。
教案過程:
一、開始部分:
利用嬰兒哭的聲音,引出內容。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你知道你是怎樣出生的么?”
二、開始部分:
1、利用與幼兒生活經驗不符的提問,引發幼兒討論。
提問:“有沒有小寶寶是爸爸生出來的呢?”
2、運用課件講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小魚逗逗就遇到了和你們一樣的難題。我們來看看吧!”提問:“看來小魚逗逗不相信海馬寶寶是爸爸生的,那你認為海馬寶寶在說謊么?”“海馬爸爸是怎么生寶寶的呢?”幼兒自由發言。
小結:“海底世界可真神奇啊,看來需要我們去探索的奧秘實在是太多了。”
3、利用教具,進一步加深對海馬獨特繁殖方式的理解。
(1)提問:“我看見小朋友剛才聽的非常認真,那誰能給我說一下,海馬爸爸是怎樣生寶寶的?”幼兒發言。
(2)教師運用操作教具的形式,加深幼兒理解。
4、利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加深對的理解。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帶著小海馬去的海洋世界,去給其他的小魚、小烏龜講講海馬爸爸生寶寶的好不好?
(放音樂磁帶)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2
【活動意圖】
幼兒園的小朋友,特別是幼兒時期,對于聲音格外的好奇和感興趣。大班的幼兒是對各種聲音充分認識和了解的最好時機,可以增長小朋友的知識并且能激發小朋友們對于美妙聲音的喜愛。
【活動目標】
1、了解并知道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能通過不同的聲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聲音的來源是某些物體發生了振動。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有各種聲音的錄音。
2、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表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么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么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么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游戲環節: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3
目標:
1、認識幾種動物,了解其特征,知道它們是世界之最。
2、通過競賽游戲,提高記憶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
3、對動物產生好奇之心,激發探索欲望。
準備:
PPT 貼紙 課前向家長了解動物之最(如最大的鳥--鴕鳥、最小的鳥---蜂鳥等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呢?在你心中什么動物是最大的?什么動物是最小的?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
(二)認識幾種動物,了解其特征,知道最大與最小。
1、認識鴕鳥提問:這是誰?它長得什么樣呢?
你見過的鳥中它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呢?
師結: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可達2.75米。有房子那么高。它跑的飛快,連馬也趕不上它。
2、認識蜂鳥提問:這只鳥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你在哪見過它嗎?它長得什么樣呢?
你知道它有多大嗎?
師結;它的腦袋只有一粒米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3、認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世界上角最多的動物--千足蟲等。
4、你還知道什么最大或最小嗎?
(三)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
1、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狗 小貓 小老鼠提問:這是誰?他們三個比較誰最大?誰最小?
2、同形式比較最大與最小。
(四)競答游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最大與最小知識競賽。
2、告訴游戲規則。
3、教師出題小組競答:小組輪流 舉手搶答(答對一題的一分)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么鳥?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是誰?
動物爸爸、媽媽、寶寶誰最小?
4、評獎:得分多的小組為智慧寶寶,用貼紙獎勵。
(四)延伸活動:
1、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最大的或最小的,請你與爸爸媽媽找找資料看看還有什么動物是世界之最。
2、還有一些是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請你找找、比比誰最大?誰最小?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于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么樣的雨?
2.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3.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并說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并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游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說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標志圖形底色與形狀的含義。
2、能根據標志的特征或者用途進行分類。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標志卡片。
2、掛圖:人行橫道,禁止機動車通行,注意危險等。
3、小老師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教師:小朋友,今天早上小老鼠委托我們幫它一個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難呢?我們快一起來聽一聽吧。(出示小老鼠玩偶)
2、教師:小老師皮皮今天早上想到我們城里來游玩,但是一進城,它發現馬上上到處都有它不認識的標志,這些標志它可從來都沒有看見過,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開車進城,只好請我們小朋友來幫他的忙了。
二、認識標志
1、教師:我們快一起來看一看它們是什么標志,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教師出示貼有各種交通標志的圖片,請幼兒逐個觀察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試著說出這些分別是什么標志,分別代表著什么意思。
3、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說出了這些標志的意義,那到底對不對呢?讓老師來告訴你吧!(教師詳細講解每個交通標志的名稱及意義)
4、教師小結:紅色圓框加上斜杠的標志表示禁止,黃色、藍色表示不能做,禁止做。黃色三角形的標志是警告標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了,要小心了。藍色的標志有指示的作用,可以告訴大家這時需要做什么?這是什么地方。
5、教師:這里還有一些標志,請小朋友們看看它們是什么顏色,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6、游戲(我指你說):教師指出標志圖片,讓幼兒說出標志名稱及含義,讓幼兒復習鞏固
三、標志分類
1、教師:小老鼠不小心把標志弄亂了,誰能來幫他分分好?(根據顏色,形狀,用途來分)
2、幼兒畫冊練習
四、形成規范
1、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標志重要嗎?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少了標志會怎么樣呢?,那我們平時在馬路上應該怎么樣呢?
2、教師小結: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不能亂闖馬路,否則就會造成交通事故了。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從背景到設計成品,我都是根據中班孩子的興趣愛好來著手準備的。從課上到課后的情況來看,課上孩子們興趣濃厚,老師以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帶領著孩子在自由愉悅的氛圍里學習,課后孩子們更是意猶未盡,紛紛談論著關于課堂的問題。孩子們不僅學到了一些安全標志作用,更懂得了做事要細心的道理。但是從課堂的設問上我還是沒有做到簡潔明了,在游戲“說標志跳格子”環節中,應該設計一些難度,讓孩子有所超越。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更懂得如何去根據孩子的喜好去設計適合的活動方案,讓孩子們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蜘蛛,知道蜘蛛是節肢動物,會吐絲結網。
2.引導幼兒能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蜘蛛,不再害怕、厭惡蜘蛛。
3.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課件、各種蜘蛛的幻燈片、蜘蛛結網的動畫;彩條、橡皮筋、彩筆、膠帶等;在室內貼上收集的各種蜘蛛圖片。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則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小小諸葛亮,獨坐軍中帳,擺起八卦陣,單抓飛來將。(蜘蛛)
師:今天我們教室墻壁上有什么?(請幼兒自由觀察圖片)
師:今天老師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蜘蛛圖片,請小朋友看。(教師展示各種各樣的有關蜘蛛的幻燈圖片)
師幼觀看圖片后討論:
(1)你喜歡蜘蛛嗎?
(2)蜘蛛是我們的朋友嗎?
2.幼兒分組討論
喜歡蜘蛛的幼兒在一組,不喜歡蜘蛛的幼兒在一組。
讓幼兒分組討論:說一說你喜歡蜘蛛的什么?討厭它的什么?(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
師:兩組小朋友說得都有道理,那么蜘蛛到底是不是我們的朋友呢?我們今后要怎樣對待它呢?
師:大家有的愿意把蜘蛛當朋友,有的還是很討厭它。下面老師讓大家看一段關于蜘蛛的一個小課件。
(觀看后讓幼兒討論)
(1)大家了解蜘蛛的本領了嗎?它結網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吃蚊子,那么它對我們有好處嗎?
(2)觀看這個課件后,你對蜘蛛的看法改變了嗎?(可以讓幼兒重新選擇到哪組)
師:(小結)蜘蛛有結網的本領,雖然它體內有毒,但那是為了捕捉獵物,并且捕食的昆蟲大多是害蟲,所以蜘蛛對我們是有益的。
3.幼兒進行有關蜘蛛的辨論
教師請幼兒分成正反方辯論:蜘蛛宄竟是不是昆蟲?為什么?
(1)幼兒分組討論。
(2)幼兒紛紛發言,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4.師:(小結)昆蟲應具有頭、胸、腹三部分,三對足的特征。但蜘蛛卻只有頭、腹兩部分,而且有四對足,所以不是昆蟲,是節肢動物。
教師表揚發言積極的小朋友。請幼兒運用準備的材料自由組合扮成蜘蛛,表演蜘蛛結網。
(l)把有顏色的膠帶貼在地板上,用線條構建一個想象中的網。
(2)用橡皮筋圍成蜘蛛網。
活動結束。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7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里進行。
2、小鏡子、不銹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后集體分享探究結果,并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現了什么?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后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么發現吧!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么?
2、墻上為什么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上就產生了光斑。)
3、墻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墻上產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的游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么游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么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里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鏡”的游戲,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么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樣子?(原來勺子里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3、從勺子里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里的一樣嗎?為什么?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系,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銹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8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9
一、活動題目:怎樣站得穩
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怎樣使紙板站得穩的實驗,感知不同物體重心的位置不同,激發參加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培養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圓形紙板、方形紙板、不規則三角形紙板、多邊形紙板、圖書、粗細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動過程:看一看紙板的形狀。
探究的問題。
(1)用棍子把不同的東西穩穩頂起來的位置一樣嗎?
①頂在方形和圓形紙板的中間,能頂起來。
②頂在三角形和多邊形物體的不同位置,能頂起來。
(2)用粗細不同的棍子頂相同紙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誰的花片放得多?
①粗的棍子頂得多而且穩。
②細的棍子頂得少還不穩。
記錄實驗結果。
你能讓紙板小動物站起來嗎?
(1)用鐵夾子夾住紙板小動物,就可以立起來。
(2)用橡皮泥包住紙板小動物的下面,小動物就站起來了。
(3)把紙板小動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
1、提供積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實物,讓幼兒比一比,同類物品誰搭得高,說一說為什么。
2、讓幼兒利用積木、易拉罐等材料進行搭高樓比賽。在競賽活動中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只有將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系
能正確運用“高”、 “矮”、 “粗”、“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知道高矮、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系
難點: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高矮、粗細的初步概念
物質準備:學具:小紅旗、小綠旗若干。場地:附近樹木較集中的公園
活動過程
一、游戲:親親小樹
1.看一看,認一認,公園里都有哪些樹?
2.幼兒集體游戲。如: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楊樹跑回來;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桃樹蹲下來。
二、比較高矮
1.老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目測兩棵樹的高矮,在高的樹下插上紅旗,在矮的樹下插上綠旗。
2.請幼兒比一比這兩棵樹是不是周圍最高的樹或最矮的樹,如果不是,請幼兒把紅旗插到最高的樹下,把綠旗插在最矮的樹下。
三、比較粗細
1.教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討論:怎樣比較他們的粗細。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想出來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來感覺樹的粗細。
3.請幼兒找找周圍的樹,哪棵最粗,哪棵最細。
4.組織幼兒游戲:請幼兒按教師指令行動,如:摸摸最細的樹干跑回來,親親最粗的樹干蹲下來。
四、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1.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比較的結果會改變?
2.教師小結:隨著比較樹木的變化,比較的結果(樹的高矮、粗細)也會發生變化。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與其費時費力在室內為孩子找一大堆教具和學具進行學習比較,不如利用周邊環境中的現有資源,讓孩子在大自然這個“活課堂”中接受形象而生動的教育。在孩子眼中,高高矮矮、粗粗細細的樹木都是有生命的。
讓孩子象對待朋友一樣,在游戲中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顯得既直接又生動。本次活動強調的是“在環境中的教育”,目的是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在看一看、親一親、抱一抱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比較,從而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另外,是要讓幼兒在觸摸樹木的同時,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系。
二、效果分析
高矮、粗細各異的樹木,為孩子提供了生動而直觀的“活教具”,形態不一的樹木激發了孩子比較的興趣,孩子們興奮地與樹木游戲、 “對話”,學習十分主動積極,他們不厭其煩地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并為自已找到了樹林中最高、最矮、最粗、最細的樹木而歡呼不已。
在多次的觀察比較中,孩子門不僅理解了事物高矮、粗細的相對性,而且發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本次活動,孩子門與樹木建立了感情,與自然更加親近。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區分自身、自身與周圍物體的左右關系,發現以自身為中心,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的差別。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準備:
PPT 、手環人手一個、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置:
教師向幼兒出示一份來自羊村的信,引起幼兒的興趣。
“喜羊羊向咱們發來一份邀請函,請小朋友們去參加它們的智力賽,有愿意的請舉起你的右手讓老師看一看。在一路上會遇到灰太狼設置的一些機關,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安全到達羊村,你們有信心嗎?”
二、教師:
出發之前我們來一個熱身游戲《我說你做》
教師發出指令:如“左手、右腳”等請幼兒按要求做出反應。
指導要點:關注幼兒對左右的分辨
三、以主體或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第一機關:兩兩結伴(一男一女)
男小朋友的右手拉緊女小朋友的左手不要讓小朋友單獨一個人就可以順利通過
第二機關:走過陷阱(只能踩在畫有灰太狼頭像的格子里)
左腳踩在右邊的格子里,右腳踩在左邊的格子里,交替向前走,就可順利通過。
第三機關:打破干擾
根據灰太狼的口令做相反的動作就可以通過。
第四機關:挑戰魔鏡
站在魔鏡面前只要用和魔鏡中的灰太狼相同方向的手,并且戴上魔力手環就可以擊破灰太狼的魔咒,順利通過。
四、和羊村的小羊們面對面握手,進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對性
1、羊村長向小朋友介紹每位成員(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
2、小朋友和羊村的小羊們分兩隊進行比賽
游戲:看圖猜左右手
(一)手掌圖示
游戲規則一:當我點出一張手的圖片時,你要仔細看這個手勢是用左手做的還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覺得是左手,就請你站到左邊的藍線上,如果你覺得是右手,就站到右邊的紅線上。
游戲規則二:當我說開始,才能走,5、4、3、2、1數到1時必須站好了,還在中間走來走去的就算輸了。教師用關鍵詞再幫助幼兒重新確認游戲規則。
提升經驗:要看清楚手心還是手背,而且還要跟圖片做的一模一樣。
(二)手指圖示
根據幼兒的意愿選擇圖片進行游戲
1、關鍵提問:看看和圖片上的一樣嗎?
2、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觀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關注幼兒左右手套紅圈或藍圈的正確性
3、經驗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還是手背,還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4、了解幼兒游戲的情況:看看今天你獲得了幾個圈?
五、活動延伸:
集體舞《左手和右手》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抽象思維逐步發展,心理學研究一般認為,5歲以后是左右概念的發展期,幼兒辨別空間方位要經過以自身為中心定向逐步過渡到以客體為中心的定向過程。孩子在日常生活與游戲時,常存在分不清左右方向的問題。本次活動選擇以自身為中心開展“區別左右”教育活動。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自身的作用,給幼兒充分互動的空間、時間與機會,達到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的目的,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本課的目標是通過游戲等活動,感知以主體、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并能正確說出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關系,能準確的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在活動剛開始時,我出示羊村的一份信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起小朋友們的注意,充分調動小朋友們的積極性,使幼兒能夠注意傾聽。在課中,多次運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感知左右,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通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本次活動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良好,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2
一、設計意圖
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里玩耍、嘻鬧,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約,無法盡興地去玩水。因此,我們經常發現在洗手時幼兒們經常把衣服袖子弄濕,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長的時間。為了徹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使他們對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設計了“我們一起來玩水”這一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在游戲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處,知道節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活動準備
1、盛滿水的盆
2、塑料袋、鐵絲
3、透明的瓶子、顏料、圖畫紙等。
4、各種會沉和浮的玩具。如:紙船、塑料杯、石頭、鐵罐等
四、活動過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裝滿水的盆,讓幼兒說一說水有什么用?
2、請幼兒討論該怎樣節約用水?????
3、教師總結: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兒分組游戲探索。
第一組:玩水袋: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性。
第二組:會變顏色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
第三組:沉浮:引導幼兒討論什么東西會沉下去?什么東西會浮在水面?
2、師小結:剛才每個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種好玩的游戲,請小朋友回去想一想還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戲。
(三)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說說今天在幼兒園玩水的感受。
五、評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戲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自主的游戲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游戲當中來,敘述自己對水的體驗和享受玩水的樂趣。?????從身邊小事啟發幼兒,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重要性,讓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組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幼兒按意愿選擇組別活動,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以引導啟發,使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主動探索科學現象,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并體驗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遷移已有的作畫經驗,探索畫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大膽嘗試,感受旋轉涂抹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會使用棉簽。
2、各種各樣的橘子。
3、紅色、橘色、黃色的水粉顏料,顏料盤,棉簽若干。
4、畫有白色水果籃的黑色作業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變魔術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看看,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咦?這里還有一個,是什么呢?和剛才的小橘子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啊?
(1)教師通過多次變魔術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橘子的大小、形狀和顏色的不同。
二、出示作業紙和作畫的材料,幼兒探索畫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師出示畫有水果籃的作業紙。
教師:這里有一個水果籃,可是里面空空的。誰會用棉簽在籃子里變出一個小橘子呢?
誰愿意做魔術師上來試一試?
2、教師反饋并示范幼兒畫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教師:第一個魔術師是先畫一個橢圓形,再給它穿上衣服的方法變出小橘子的。
第二個魔術師是使用轉轉、越變越大的方法變出小橘子的。
第三個魔術師是使用轉轉、越變越小的方法變出小橘子的。這幾種方法都很棒哦!
3、要點提示
(1)第一種方法:先畫出橢圓形外輪廓,再在輪廓線內涂染。
(2)第二種方法:由內向外做擴散旋轉,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3)第三種方法:由外向內做收縮旋轉,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繼續添畫橘子,引導幼兒將籃子里裝滿橘子。
教師:一個大大的橘子,好甜啊!轉轉轉……又裝進來了一個橘子。
教師:大大小小的橘子裝了滿滿一籃子。看!都把一個橘子擠出來跳到籃子旁邊了!
(教師一邊創設情景,一邊示范畫小橘子)
2、幼兒作畫,教師個別指導。
四、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交流。
教師:你喜歡哪個籃子里的小橘子?為什么?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通過科學小實驗觀察物體熱脹冷縮這一科學現象,對科學活動感興趣。
活動重點:
觀察物體熱脹冷縮這一科學現象。
活動難點: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實驗材料:透明容器、溫度計;癟可樂瓶,開水,溫度計每組一支
活動過程:
一、乒乓球變圓了。
教師演示將踩癟的可樂瓶放在開水中,請幼兒觀察癟的部位發生變化的神奇現象。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可樂瓶會發生什么的變化?
為什么可樂瓶會鼓出來?
二、溫度計的變化。
1、教師操作,幼兒觀察溫度計液面高度,并記錄數值。
提問:未插入前溫度計的度數是多少?
溫度計插入熱水中有什么變化?
溫度計插入冷水中有什么變化?在冷水中慢慢加入熱水,溫度計的度數又有什么變化?
2、給自己測量體溫,感受熱脹冷縮現象。
(1)提示:你有沒有量過體溫?
在身體的什么位置量?
怎樣測量體溫?
怎樣看刻度?
(2)教師提示操作步驟,幼兒兩人一組給自己測量體溫(宜采用腋下測量體溫),對比體溫表前后液面的高度差距。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在這個變化莫測自我的社會里,孩子們對環保意識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隨手亂折樹枝、花草,更多人類還在砍伐樹木,導致地球災難越來越多,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保護樹木的重要性,我們從孩子開始教育,從身邊開始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點)
活動準備
1、聯系園林師與社區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護植物”的標志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導入)部分
一、師幼談話,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區,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么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了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這是什么?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為高大、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為一顆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大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
1、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么聯系?”(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區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1、社區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里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幫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幫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區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大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結束部分
四、組織幼兒為植物澆水并貼上保護植物的標志
1、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區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后把保護植物的標志貼在上面,讓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活動延伸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區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教學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象、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區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樹木與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了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幼兒園的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科學教案03-15
幼兒園科學教案10-05
幼兒園科學教案10-01
幼兒園科學教案08-09
幼兒園科學教案08-09
幼兒園科學教案大班03-17
幼兒園科學教案模板03-16
幼兒園科學教案及反思10-09
幼兒園谷雨科學教案04-01
熱的幼兒園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