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酸與堿的教案

時間:2022-11-07 09:43:38 教案 我要投稿

酸與堿的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酸與堿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酸與堿的教案

酸與堿的教案1

  【提問】

  你知道鋅、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嗎?請提出你的假設,并設計實驗檢驗你的假設是否正確。

  猜想:

  實驗方案現象結論

  【活動與探究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歸納】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學生討論

  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何用途。

  【總結

  在初中教材中,金屬活動性順序主要應用于在溶液中進行的兩類置換反應:

  一、金屬+酸→鹽和氫氣.

  反應條件: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排在氫前邊;b.酸是指鹽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濃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極弱的酸除外。

  二、金屬+鹽→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反應條件:a.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排在鹽中的金屬元素前邊;b.鹽必須可溶.

  對此兩類置換反應在應用時還應注意:

  ①鐵與非氧化性酸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呈現+2價

  ②很活潑的金屬如:鉀、鈣、鈉、鋇與某些鹽溶液反應時,是先與水反應生成堿和氫氣,然后堿繼續和鹽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但沒有金屬生成,故應除去這四種金屬。

  【教師講述

  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初中化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正確理解和應用。現將其幾種應用歸納如下:

  ㈠判斷金屬是否能與酸發生置換反應。

  例1.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金屬是( )

  A.銀B.鎂C.鋅D.鐵

  分析:鎂、鋅、鐵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邊,所以可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銀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后邊,故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答案為A。

  ㈡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例2.為驗證a、b、c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將它們分別投入稀鹽酸中,只有c不能與鹽酸作用產生氣體。再把a投入b的硝酸鹽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b>a>c B.a>b>c C.b>c>a D.c>a>b

  分析:a、b、c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只有c不能與鹽酸作用產生氣體,說明a、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邊,而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后邊,故a、b比c活潑;把a投入b的硝酸鹽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說明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a排在b前邊,綜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為B。

  例3.請你用最簡單的方法,證明鋅、銀、(H)、銅的活動性順序,至少需要選用下列物質中的(填序號)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⑦FeSO4溶液

  寫出證明過程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屬與酸反應的條件氫前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而氫后的金屬則不能,所以取用鋅、銅和稀硫酸,將鋅、銅分別放入與稀硫酸中,將見到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由此得出結論鋅比銅活潑且鋅排在氫前銅排在氫后;然后再取用銅與AgNO3溶液看兩者能否反應,可見銅的表面附有銀白色物質,說明銅可置換出銀,所以銅比銀活潑。從這兩組實驗則可證明鋅、銀、(H)、銅的活動性順序,所以至少需要選用所給物質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答案為:①③⑤⑥ 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斷金屬能否與其它金屬的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例4.將過量的鐵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攪拌,使其充分反應后,過濾.濾紙上留下的金屬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邊、Ag的前邊,所以Fe不能與Zn(SO4)2反應,故濾紙上不可能有Zn;但Fe能與AgN03反應換出Ag,所以濾紙上有Ag;又因為Fe是過量的,所以濾紙上有沒反應完的Fe。所以答案為B。

  ㈣判斷置換反應進行的程度

  例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是( )。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Mg2+

  B.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Ag+,Zn2+,Mg2+

  C.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Zn2+,Mg2+

  D.濾紙上有Ag,Cu,Zn,Mg濾液中有Zn2+,Mg2+

  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為Mg﹥Zn﹥Cu﹥Ag,即Zn能置換出Cu(NO3)2中的Cu,能置換出AgNO3

  中的Ag,但不能置換出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換反應只能部分進行,鋅粉加入溶液后,首先置換Ag+,當Ag+被置換完后,再置換Cu2+。也就是說,當濾紙上有Ag和Cu時,濾液中肯定沒有Ag+;當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肯定沒有Ag+,Cu2+。所以答案為B和D。[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實質上就是金屬單質與金屬陽離子的置換反應。如果濾紙上的金屬單質與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能夠反應,則這種情況肯定不會發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為B(Cu和Ag+反應)、D(鋅不可能置換出鎂)。]

  【板書】

  一、金屬+酸→鹽和氫氣.

  反應條件: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排在氫前邊;b.酸是指鹽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濃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極弱的酸除外。

  二、金屬+鹽→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反應條件:a.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排在鹽中的金屬元素前邊;b.鹽必須可溶.

  注意:①鐵與非氧化性酸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呈現+2價

  ②很活潑的金屬如:鉀、鈣、鈉、鋇與某些鹽溶液反應時,是先與水反應生成堿和氫氣,然后堿繼續和鹽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但沒有金屬生成,故應除去這四種金屬。

  【教后小結】

酸與堿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并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本質。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學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溶液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的本質。

  2、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3、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5、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領會中和反應的本質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提問:

  a、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b、為什么堿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2、提問:將酸和堿放在一起,會發生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的知識。

  (板書: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二、活動與探究(中和反應)(投影1)

  1、在燒杯中加入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直到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

  2、取兩滴上述反應后的無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發,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

  提問:玻璃片上的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氫氧化鈉是堿,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示紅色,隨著鹽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變成無色,所以此時的溶液肯定不是堿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質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質。

  提問:這個反應的實質是什么呢?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投影2)學生觀看動畫演示的中和反應實質

  學生發言: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就是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和堿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

  寫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問:氫氧化鈣與鹽酸、氫氧化鈉與稀硫酸能發生這種反應嗎?請大家

  寫出它們的化學方程式。

  寫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問:試總結上述三個反應的特點。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

  三個反應都生成水,另一種產物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類化合物叫做鹽。把這類化學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板書)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三、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我們學了中和反應,它與日常生活有哪些關系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9頁。

  (學生討論后,投影3)

  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工廠的廢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排放的污水。)

  反應原理: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醫藥(如:用氫氧化鋁可以治療胃酸過多。)

  反應原理:3HCl+Al(OH)3= AlCl3+3H2O

  上面例子說明了中和反應用途很廣。

  (板書:3、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中和反應的實例嗎?

  四、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堿性,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來鑒別,若要進一步知道該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酸堿度,怎樣來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

  這就是下面我們要學的知識。

  (板書:二、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學們閱讀課本60頁—61頁,回答以下問題:(投影4)

  1、溶液的酸堿度通常用什么來表示?如何測定?

  2、PH值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是怎樣的?

  3、怎樣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PH值?

  4、PH試紙測出的數值會精確到十分位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點撥:

  1、酸堿度常用PH值來表示,用PH試紙來測定。

  2、PH值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PH<7時,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

  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待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值。

  4、PH試紙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測出整數值,不能精確到十分位。

  隨堂測試:(投影5)

  1、能與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的是()

  A、生石灰B、碳酸鈣C、氫氧化鈉溶液D、鋅粒

  2、中和反應的實質是()<用離子符號表示>

  3、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將PH試紙直接伸入待測液來測定。

  b、用PH試紙測得某溶液的PH為3、2。

  c、將少量待測液滴在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d、把待測液倒在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4、某同學用濕潤的PH試紙測得稀鹽酸的PH值為5,則實際溶液的

  PH值()5。[填>、<或者=]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幾滴酚酞試劑后,溶液呈()色,

  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或者()的

  方法。

  學了溶液的酸堿度,它與生活有哪些聯系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2頁的資料。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了解了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試紙測定酸堿度。中和反應及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作業:65頁4、5、6題

酸與堿的教案3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中和反應中pH的變化以及熱量的變化,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七章第三節酸和堿的反應教案。

  ② ②鹽的組成,并能初步判斷鹽類物質。

  2、過程與方法: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屬活動順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酸、堿、鹽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生產的重要性

  二、任務分析

  1、起點能力:學生對酸和堿性質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所認識

  2、教學重點:認識酸堿中和反應以及反應中的酸堿性變化和熱量變化,化學教案《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七章第三節酸和堿的反應教案》。探究金屬活動順序并能對簡單的置換反應進行判斷。 3、教學難點:從中和反應中酸堿性的變化,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順序。 4、課型:探究、討論

  5、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

  【設問】如果把酸溶液和堿溶液混合,會有什么變化呢?

  【活動與探究】

  1、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測溶液的溫度,用滴管取鹽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剛變為無色時停止加入鹽酸。溶液的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溶液的溫度有什么變化?

  2、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顏色又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3、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發皿中,加熱到干,觀察到什么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酸與堿的教案4

  活動時間:

  第5周星期五班會課

  活動目標:

  1、了解上體育課時衣著上的注意事項。

  2、了解體育活動時的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

  (一)上體育課時衣著上的注意事項:

  上體育課大多是全身性運動,活動量大,還要運用很多體育器械,如單雙杠、鉛球……所以為了安全,上課時衣著有一定的講究。

  (1)上衣、褲子口袋里不要裝鑰匙、小刀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的裝飾物。

  (3)頭上不要戴各種發卡。

  (4)盡量不要戴眼鏡。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應當穿球鞋或一般膠底布鞋。

  (6)衣服要寬松合體,最好不穿鈕扣多、拉鎖多或者有金屬飾物的服裝。有條件的應該穿著運動服。

  (二)活動應注意事項:

  (1)劇烈活動后半小時左右才可以吃飯,飯后一小時才可以做劇烈活動。

  (2)由于活動時出汗多,所以需要補充水,但喝水時一定要注意量少次數多,不能一次喝水過多,最好喝淡鹽開水。

  (3)劇烈活動后不能馬上停下來。要做放松整理運動。

  (4)劇烈活動后不能馬上進行冷水浴或游泳。

  (5)惡劣天氣(大風、霧天、氣溫過高或過低)不宜活動。

  (三)活動小結:

  體育活動要量力而行,安全第一,適時適度進行。

  ?知道蘋果代表什么嗎

  紅蘋果實用文章,深受網友追捧

  黃蘋果比較有用,值得網友借鑒

  青蘋果沒有價值,寫作仍需努力

酸與堿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發展控球、行進拍球、傳接球的綜合本事

  2、利用不一樣的器材,探索球的多種玩法

  活動準備:

  籃球、呼啦圈、小棍、跳繩、瓶子、布、自制雜技帽、障礙物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報數:從排頭開始1、2報數,要求幼兒聲音洪亮、短促。1、2報數后,數2的幼兒向后退一步,迅速變成兩隊。

  2、隊列練習左右分隊

  由兩列變四列

  要求:幼兒聽口令,有節奏的進行,挺胸抬頭擺起臂,眼看前方隊列整齊;左右轉彎為直角。

  二、基本部分

  1、準備活動:

  有針對性地對玩球時會受傷的地方進行訓練。如: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

  2、身體活動——球操

  要求:做操時動作準確、做到位、用力

  3、花樣玩球

  小朋友們,我們以前已經想出了很多的花樣玩球的方法,今日教師還帶來了一些器材,有呼啦圈、小棍、跳繩、瓶子、布、自制雜技帽、障礙物等等,請小朋友們和你的好朋友來試試,這個球還能夠怎樣玩?咱們一齊來看一看今日你們能想出一些更新奇更好玩的拍球方法嗎?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想出更多不一樣的玩法。引導幼兒重點練習控球、行進拍球、傳接球的本事。

  三、體育游戲:

  游戲名稱:《趕小豬》

  游戲目標:練習持物控球跑,提高控制本事。

  游戲玩法: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隊,四隊人對面站,由一邊四個排頭手持小棍,聽到教師的哨音開始,開始趕“小豬”到對面,把球和小棍傳給對面的第一名隊員,依次進行,哪組先完成哪組勝利。

  游戲規則:要求把球在自我的跑到里趕到對面,如果球趕跑了要把球撿回來,從跑走的地方繼續。

  四、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幼兒聽到音樂隨教師做放松動作。

酸與堿的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并掌握測定溶液酸堿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計實驗比較不同濃度同種酸和同種堿的酸堿性強弱程度,體會到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2.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pH的測定,掌握測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測定溶液酸堿度—pH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在坐標系中表示酸堿度的變化情況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酚酞試液、不同濃度的兩瓶硫酸溶液、不同濃度的兩瓶氫氧化鈉溶液、橙汁、白醋、潔廁靈、洗潔精、洗發水、護發素、石灰水、自來水、pH試紙。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洗發時,用過洗發劑后再用護發劑,這樣對頭發有保護作用。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pH在生產、生活及生命活動中的意義,聆聽老師講解。

  根據實驗測得的洗發水和護發素的pH,思考、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

  從教材、實驗中獲取信息,并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體會到化學于生活。

  2、提出問題:分別往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鹽酸,試著畫出pH隨著鹽酸加入量的關系圖。

  老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畫圖。

  學生畫出之后,標出A、B、C三點,引導學生分析A、B、C三點所示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3、追問:稀釋酸溶液或者堿溶液,pH與加水量的關系圖是怎樣的?

  學生合作畫出圖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質成分。

  A點溶質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B點溶質只有氯化鈉,C點溶質有氯化氫和氯化鈉。

  學生畫出稀釋酸堿溶液的圖像。

  將化學知識與數學知識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1.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pH<7為“酸性” ph="/">7 為“堿性”。

  2.測定pH的方法

  3.改變溶液酸堿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堿溶液

  4.酸堿度在生產、生活及生命活動中的意義

酸與堿的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種常見的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認識酸和堿的腐蝕性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及在實際中的應用。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

  3、會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進行加工。

  2、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化學應理論聯系實際

  2、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1、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3、中和反應

  4、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

  教學難點

  1、從離子角度認識酸堿的概念

  2、從離子角度分析酸堿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3、書寫有關酸堿化學性質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閱讀、歸納、總結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提問] 如何給物質分類、引導學生回憶歸納

  (一名學生上黑板填寫,師生判斷補充,保留后面練習用)

  [提問]常見的酸有哪兩種?引導學生回顧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濃硫酸的特性,稀釋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等。

  [練習]1、下列物質露置空氣中質量減小的是( ),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的是( )

  A、濃鹽酸 B、濃硫酸 C、食鹽水 D、氫氧化鈉固體

  2、現有稀硫酸、石灰水、食鹽水三瓶無色溶液,只用一種試劑就能將它們一次鑒別開來的是( )。

  A、石蕊試液 B、二氧化碳 C、酚酞試液 D、氯化鋇溶液

  [提問] 什么是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變色如何?上述練習2能否用PH試紙鑒別,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的作用有何不同?

  [閱讀] 學生閱讀P49、P61有關內容

  [練習]小華幫助家人科學種田,查閱有關農作物生物最適宜的PH范圍見表:

酸與堿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為全面推動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杜絕學生溺水傷亡事故的發生。

  2、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學習防汛、防溺水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提高自救自護的能力。

  3、初步了解防汛、防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每一個學生提高安全意識。

  4、學習后,能改變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現在是夏季,天氣多變,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經常會漲水,很多小朋友喜歡去河邊、溪邊玩水,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而且,夏天天氣很熱,有的同學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發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去了生命,爸爸媽媽很傷心、老師也很傷心。

  二、防汛知識教育

  1、不到河里、溝邊去玩耍,下雨天,不去河邊、溝邊洗手洗腳,以免滑落水中。

  2、發洪水時應注意往高處逃;

  3、盡力躲避大浪;

  4、盡量抓住浮托物;

  5、揮動鮮艷衣物呼救;

  6、洪水來時,如正在教室上課,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秩序地轉移,緊急時要抓牢課桌、椅子等漂浮物,盡可能與老師、同學在一起,等待營救,千萬不要獨自游泳回家。

  7、山區山洪暴發,山溝、河灘中水深齊膝,水流又急時,學生不能單身過河。放學路上遇橋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險通過,可返回學校留宿或請老師想別的方法。

酸與堿的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實質,能夠從酸堿角度說明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驗證酸堿之間的反應,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化學實驗,增強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

  【難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實驗】演示“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中和反應

  酸堿之間會不會發生化學反應?

  【教師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沒有明顯實驗現象。

  【教師引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之后,視覺上沒有變化,無法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需要通過明顯的實驗現象來證明發生了實驗。

  【提出問題】怎樣利用實驗桌上現有的鎂條、石蕊試液、酚酞試液來設計實驗呢?如何才能看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來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呢?

  【學生回答】

  ①鎂條與鹽酸反應劇烈,若加入堿后反應程度減緩,則證明發生了反應。

  ②在堿中加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變為無色,則證明發生了反應。

  ③在堿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變藍,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變回紫色,則證明發生了反應。

  (學生分組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來完成實驗,觀察現象總結結論。)

  【教師引導】請小組代表來描述實驗現象以及得到的結論。

  【學生回答】

  小組①:鎂條放入鹽酸中有大量氣泡生成,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氣泡產生的速度減慢,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

  小組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氫氧化鈉溶液變紅,再向其中加入鹽酸,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使溶液不再呈堿性。

  小組③: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氫氧化鈉溶液變藍,再向其中加入鹽酸,溶液由藍色變回紫色,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現象均證明了酸和堿之間可以發生反應。那么從微觀的角度如何來解釋呢?

  【播放視頻】播放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微觀動態視頻。

  【提出問題】觀察三個化學方程式,發現了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都是酸和堿生成一個化合物和水。

  【教師講授】氯化鈉、氯化鈣、硫酸鈉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提出問題】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能否舉出幾個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案例?

  【學生回答】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其酸性。

  ②在印染廠的堿性廢水中加入硫酸進行中和。

  ③人被蚊蟲叮咬后,蚊蟲在皮膚內分泌出蟻酸,涂上堿性物質可以減輕痛癢。

  ④用“胃舒平”可以緩解胃酸分泌過多造成的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環節三:鞏固提高

  解釋課堂開始前的“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原理。

  解析:“紅酒”為加了酚酞試液的堿,向其中加入“神奇液體”酸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導致“紅酒”的紅色褪去,變成了“白酒”。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布置作業: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了解pH試紙的用途。

  四、板書設計

酸與堿的教案10

  一、本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了解pH的變化范圍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

  4.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與堿的反應認識中和反應的特征,通過生活實例了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應用。

  2、通過測定酸和堿溶液的pH,認識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pH的測定,讓學生認識到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義。

  3、通過本課題的探究實驗,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過程,形成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本節教材分析

  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關于中和反應的應用,教材從酸堿性的角度說明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堿度──pH及其應用。

  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系,教材安排了2個活動與探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三、教學設計思路

  元素化合物課要以實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和設計實驗來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發現和發展的過程,初步學會化學思維方法。本課題的教學設計精心改進課本上的一些實驗,讓實驗的設計與組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事實,揭示反應規律。通過實驗設置情景,使實驗內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動他們的思維欲望。設計與實驗同步的問題組,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有效地訓練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本課題的設計面向社會,緊密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聯系環境保護。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化學的視角發現、解釋和解決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培育學生品德。

  四、分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中和反應原理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演示實驗:用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觀察現象,并觸摸試管。(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熱量觸摸試管不明顯,故改為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

  【提出問題】滴入試管中的氫氧化鈉和硫酸有沒有發生反應。

  【學生討論】可能有以下情況:

  1、無反應,因為無現象。

  2、已經反應,試管發熱。(物質溶解也可以放熱,不一定反應)。

  【引發探究】試管發熱證明反應發生,這一證據不太充分,有無更好的辦法證明確實已發生反應。

  【設計實驗】氫氧化鈉是堿、硫酸是酸,可用酸堿指示劑變色來指示反應是否完成。

  【實驗探究】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酚酞試液,再滴硫酸,直到變為無色為止。繼續演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并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討論】上述幾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

  【師生歸納】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學生討論】討論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應的實例,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一塊稻田土壤酸性太強,不利于水稻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有些胃藥中含有氫氧化鋁,它在人的胃內起什么作用?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被蚊蟲叮咬后,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腫痛?

  【師生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

  3、用于醫藥

  【板書設計】課題2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一、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于醫藥: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課堂練習】

  1、⑴用鹽酸可以將鋁壺內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鹽酸不能過量,否則,鋁壺將被腐蝕,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⑵胃酸過多(主要是鹽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嗎? (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上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只紅色小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逐漸消失。回答下列問題: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的。

  第二課時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教學目標:

  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教學重點: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難點: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上課始把幾束頭發分別放入不pH溶液的燒杯中)

  【創設情景】用試管取少量較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滴入酚酞溶液,都顯紅色。

  【提出問題】利用酸堿指示劑,只能試驗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但不能試驗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時僅知道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是不夠的,經常還需要知道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哪么怎樣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與溶液的酸堿度是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酸 pH 酸 pH 堿 pH 鹽和水 pH

  較稀

  硫酸 較稀

  鹽酸 較稀氫氧化鈉 水

  較濃

  硫酸 較濃

  鹽酸 較濃氫氧化鈉 氯化鈉溶液

  (注: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較濃溶液配制而成,現象區分明顯。)

  【提出問題】根據實驗結果討論溶液的酸堿度與pH的關系?

  【學生討論】1、酸的pH小于7,酸的濃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

  2、堿的pH大于7,堿的濃度越大,堿性越強,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鹽和水的pH=7

  【師生歸納】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強,pH越小

  堿性溶液的pH>7 堿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實驗探究】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并填寫表格。

  【學處閱讀】了解溶液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觀察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

  【板書設計】一、酸堿度: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強,pH越小

  堿性溶液的pH>7 堿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課堂練習】

  1、棉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適宜生長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論在弱堿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適宜生長。現測得某塊田地的pH約為7.5,此地適宜種植( )

  A、小麥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為家庭中一些常見物質的PH:

  物質 食醋 牙膏 食鹽水 肥皂水 火堿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叫蟻酸(具有酸的性質)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癢痛。要消除這種癥狀,可在叮咬處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見物。它是下列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鹽水 C、火堿溶液 D、食醋

  3、下表為一些食物PH,對于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適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蘋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蘋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某地區土壤顯微酸性,參照下表,從土壤酸堿性考慮,在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適宜的pH范圍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漸滴入稀鹽酸至過量,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PH逐漸增大

  B、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pH逐漸減小

  C、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PH逐漸減小

  D、溶液顏色不變,PH逐漸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 B.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7、對酸堿指示劑與pH試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可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B.都可檢驗溶液的酸堿度

  C.兩者只能檢驗酸堿溶液 D.測試的意義相同,但測試方法不同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pH為零的溶液既不顯酸性又不顯堿性

  B.打開盛濃硫酸的試劑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霧

  C.金屬氧化物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D.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現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變為3,應加入下列哪種溶液( )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

酸與堿的教案11

  本章結構

  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學會測定溶液酸堿性的方法。

  學習呈酸性的一類物質——酸,掌握常見酸的性質,初步認識酸的性質與氫離子的關系。

  學習呈堿性的一類物質——堿,掌握常見堿的性質,初步認識堿的性質與氫氧根離子的關系。

  學習中和反應,在認識中和反應的產物時,進一步認識酸與氫離子,堿與氫氧根的關系和初步認識鹽,然后學習鹽的性質。

  學習酸、堿、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和使用方法。

  本章的重點難點

  第一節

  重點:溶液酸堿性、酸堿度的判斷和測定。

  難點:溶液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第二節

  重點:常見酸(硫酸、鹽酸)、常見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的判斷。

  難點:從溶液的角度理解“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為什么堿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

  第三節

  重點:認識酸堿中和反應以及反應中的酸堿性變化和熱量變化。探究金屬活動順序并能對簡單的置換反應進行判斷。

  難點:中和反應中酸堿性的變化,設計實驗探究金屬活動順序。

  第四節

  重點:銨態氮肥的檢驗。酸、堿、鹽的正確使用

  難點:銨態氮肥的檢驗。

  【教學建議】

  一、課時安排

  第一節 溶液的酸堿性 2 課時

  第二節 常見的酸和堿 3 課時

  第三節 酸和堿的反應 3 課時

  第四節 酸、堿、鹽的應用 2 課時

  整理與歸納 1 課時

  測試 1 課時

  二、教學設想與建議

  溶液的酸堿性

  本章雖然減低了難度,但仍然是初三化學中最難的一章。這一節從生活常識引入,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課堂、課外動手實驗的積極性。讓本節成為第七章學習的良好開端,繼續保持學化學的熱情。

  1、建議在上本節課之前簡單預習,鼓勵學生收集一些家中的液體(例如:飲料、洗發水等)或周圍能收集到的河水等并帶進實驗室,指導學生把實驗內容列成表格。在實驗室里把教師準備好的包括自帶的液體測試結果填入表格。

  2、交流實驗結果,歸納出指示劑變色情況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結果可列表如下

  石蕊試液 酚酞試液 藍色石蕊試紙 紅色石蕊試紙 pH 中性溶液 紫色 無色 7 酸性溶液 紅色 無色 紅色 <7 pH越小 酸性越強 堿性溶液 藍色 紅色 藍色 >7pH越大堿性越強

  3、課后可指導學生用富含色素的物質(如紅椰菜的菜汁)測試家中液體并記錄色素變化的顏色,有明顯變化的可帶到課堂上表演。

  4、學習溶液酸堿性與生命活動的關系時,可鼓勵學生查找有關人的體液pH的正常范圍以及非正常范圍引起的疾病和酸雨的危害及測定,把收集到的內容在課堂上交流匯報,教師再加以補充。這些內容將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

  第二節 常見的酸和堿

  1、在這部分中酸、堿、鹽都出現了,但沒有提出酸和堿的概念,直接提出鹽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再通過實驗體現物理性質,通過探究實驗學習酸、堿的化學性質,同時學會利用探究歸納。在“交流與討論”中結合溶液導電性的實驗對“酸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作出解釋,即酸溶于水后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決定了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對堿的水溶液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作出解釋:堿溶于水后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決定了堿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學性質。

  2、第五章學生已經學過稀硫酸與金屬的反應,在這基礎上“活動性較強的金屬+稀硫酸(鹽酸)→鹽+氫氣”這條性質基本上可通過學生實驗,小組交流,自己書寫方程式的形式歸納出來。有了歸納該條性質的經驗,另一條“某些金屬氧化物+稀硫酸(鹽酸)→鹽+水”也就較容易歸納出來了。

  3、學習常見的堿時,學生已了解了一些有關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從上節鹽酸、硫酸的學習中有了相似結構會有相似性質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再經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的形式歸納出常見的堿的性質。

  4、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可設計一個趣味實驗,用燒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上面放一個剝了殼的熟雞蛋,然后往瓶中倒入氫氧化鈉溶液,雞蛋會較快地進入瓶中。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反應,圍繞這個實驗并聯系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的反應,教師可設計許多問題。這個較難的化學反應會變得容易被學生接受。

  5、本節課后的知識拓展“燒堿與蛋白質、油脂的作用”建議可放在課堂上做。制作葉脈書簽的實驗可讓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

  第三節 酸與堿的反應

  1、在學習了酸與堿的性質后很自然的就引出一個問題“把酸與堿放在一起,它們的性質會有什么變化”,通過學習中和反應,從生成物水的角度再進一步理解酸與氫離子,堿與氫氧根離子的關系,學習中和反應過程中酸、堿性的變化和pH的變化。

  2、中和反應的實驗操作綜合性較強,在接近滴定終點時,強調學生滴加的方法,同時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同學蒸發溶液時會有刺鼻的氣味”

  3、學會設計實驗探究判斷金屬活動順序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提出問題、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從實驗中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4、“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這部分內容還是要學習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講解的深度。

  第四節 酸、堿、鹽的應用

  1、銨根離子的檢驗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在掌握方法的同時可讓學生思考〔實驗1〕與〔實驗2〕實驗操作上的區別,思考“為什么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需要加熱”。

  2、酸、堿、鹽的用途及化學肥料,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組織學生收集資料并進行討論交流,觀看錄象等形式進行。

  【問題討論】

  1、書中未出現酸、堿、鹽的定義,這對學生判斷酸、堿、鹽是否又增加了難度?

  2、在第二節的活動與探究中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但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討論鹽酸、硫酸還有硝酸的共性,其中跨度太大,教師補充的內容要達到的深度難以把握。

  3、在第三節鹽的交流與討論中要學生從已學的內容或課外了解到的事實舉例說明鹽與酸、堿的反應,對大多數學生該任務很難完成。在這之前教師是否還需補充一些內容?

酸與堿的教案12

  第十單元酸和堿

  課題 1 常見的酸和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白醋、稀鹽酸、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點滴板、滴管;花。

  2.學生準備:每小組自制2~3種指示劑。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酚酞試液、

  [教學程序]

  [提問]成紅色

  探究實驗: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

  [小結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上是有了些共性的。為什么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呢?

  探究實驗:氯化鈉導電性實驗。

  [提問]:氯化鈉溶液為什么會導電?

  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FLASH動畫展示氯化鈉溶液的導電過程,解釋電離的概念,介紹電離方程式。

  [結論]: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探究實驗: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導電性。結論:稀鹽酸與稀硫酸都能導電。

  [分析]:為什么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導電?

  [歸納]:稀鹽酸、稀硫酸中都存在著相同的陽離子──H+,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具有了相似性。不僅稀鹽酸、稀硫酸中存在H+,還有其它的一些物質也能電離出唯一的陽離子──H+,我們把它們歸為一類物質──酸。

  [小結]:)探究思路──通過實驗發現一些物質具有共性,試圖去解釋具有共性的原因,通過對導電性的探究,發現存在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歸納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堿

  [評價與小結]:評價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識提示]:氯化鈉屬于哪一類物質?

  [課外學習]:什么是鹽?

  探究學案:什么是酸、堿、鹽

  [示范探究]探究活動一:

  稀鹽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試液、鋅粒、氧化銅粉末

  結論:探究活動二:導電性實驗發現:

  稀鹽酸_______(能、不能)導電; 稀硫酸 原因:什么是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鐵溶液

  結論:探究活動二:

  ______(能、不能)導電。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堿。

酸與堿的教案13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中和反應中pH的變化以及熱量的變化。鹽的組成,并能初步判斷鹽類物質。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酸、堿、鹽對人類生活與社會生產的重要性—新金屬+新鹽

  2、酸+鹽一新鹽+新酸

  3、堿+鹽一新堿+新鹽 反應物都可溶

  4、鹽+鹽--新鹽+新鹽 反應物都可溶

  【交流與討論】查閱附錄四,探討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鹽水中溶;

  硝酸鹽入水無影蹤;

  鹽酸鹽(指氯化物)除去銀,亞汞;

  硫酸鋇、鉛水不溶。

  【要求】學生記憶鹽的溶解性

  【練習】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問的關系如下:

  活潑金屬+酸鹽+氫氣

  金屬氧化物+酸鹽+水

  酸+堿鹽+水 .

  酸+鹽新酸+新鹽

  非金屬氧化物+堿鹽+水

  堿+鹽+新鹽

  金屬+鹽新鹽+新金屬

  鹽+鹽新鹽+新鹽

  從以上的歸納中,我們可以看出,各類物質的相互反應中,都有鹽類物質生成。所以,我們可以聯想到制備鹽類的途徑,方法有很多。[想一想]

  請用五種方法制備ZnCl2。

  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新金屬+新鹽

  2、酸+鹽一新鹽+新酸

  3、堿+鹽一新堿+新鹽( 反應物都可溶)

  4、鹽+鹽--新鹽+新鹽( 反應物都可溶)

  二、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鹽水中溶;硝酸鹽入水無影蹤;鹽酸鹽(指氯化物)除去銀,亞汞;

  硫酸鋇、鉛水不溶。

  【教后小結】

  第三課時 金屬活動性

  【提問】你知道鋅、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嗎?請提出你的假設,并設計實驗檢驗你的假設是否正確。

  猜想:

  實驗方案 現象 結論

  【活動與探究】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歸納】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學生討論】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何用途。

  【總結】在初中教材中,金屬活動性順序主要應用于在溶液中進行的兩類置換反應:

  一、金屬+酸鹽和氫氣.

  反應條件: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排b.

  二、金屬+鹽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反應條件a.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排在鹽b.鹽必須可溶.很活潑的金屬如:鉀、鈣、鈉與某些鹽溶液反應

  【教師講述】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初中化學中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確理解和應用現將其幾種應用歸納如下:判斷金屬是否能與酸發生置換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金屬是( )

  A.銀 B.鎂 C.鋅 D.鐵

  鎂鋅鐵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銀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金屬2.為驗證a、b、c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將它們分別投入稀 鹽酸中,只有c不能與鹽酸作用產生氣體。再把a投入b的硝酸鹽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b>a>c B.a>b>c C.b>c>a D.c>a>b

  a、b、c三種金屬稀鹽酸,只有c不能與鹽酸作用產生氣體a、b排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a、bc活潑;把a投入b的硝酸鹽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a排b前邊,綜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為B。

  例3.請你用最簡單的方法,證明鋅、銀、(H)、銅的活動性順序,至少需要選用下列物質中的(填序號)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 ⑦FeSO4溶液

  寫出證明過程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屬與酸反應的條件氫前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而氫后的金屬則不能,所以取用鋅銅稀硫酸鋅銅稀硫酸鋅稀硫酸銅稀硫酸鋅銅鋅銅銅AgNO3溶液銅銅證明鋅、銀、(H)、銅的活動性順序至少需要選用物質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斷金屬發生置換將過量的鐵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攪拌,使其充分反應后,過濾.濾紙上留下的金屬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邊、Ag的前邊,所以Fe不能與Zn(SO4)2反應,故濾紙上Zn;但Fe能與AgN03反應換Ag,所以濾紙上Ag;又因為Fe是過量的濾紙上Fe。所以答案為B。

  ㈣判斷置換反應進行的程度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是( )。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Mg2+

  B.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Ag+,Zn2+,Mg2+

  C.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Zn2+,Mg2+

  D.濾紙上有AgCu,Zn,Mg濾液中有Zn2+,Mg2+

  Mg﹥Zn﹥Cu﹥AgZn能置換Cu(NO3)2中的Cu,能置換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換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換鋅粉置換AgAg+被置換置換Cu2+濾紙上有AgCu時,濾液中有Ag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Ag,Cu2+B和D。[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實質上就是金屬單質與金屬陽離子的置換反應。如果濾紙上的金屬單質與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能夠反應,則這種情況肯定不會發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為B(Cu和Ag+反應)、D(鋅不可能置換出鎂)。]

  【板書】

  一、金屬+酸鹽和氫氣.

  反應條件: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排b.

  二、金屬+鹽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反應條件a.反應物中的金屬必須排在鹽b.鹽必須可溶.很活潑的金屬如:鉀、鈣、鈉與某些鹽溶液反應

酸與堿的教案14

  本單元的學習,是對氧氣、氫氣、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屬、溶液等內容的有選擇地歸納總結與提升,為學習鹽類物質及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等內容奠定直接基礎,更為高中學習電解質電離、離子反應、焰色反應、在溶液中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等內容打下必要的基礎。本單元分兩課題。本課題在知識結構上可分為三部分:酸、堿與指示劑作用,常見的酸和堿,酸堿的通性。而本節課主要是認識酸、堿能與指示劑作用的性質,從而初步體現酸和堿作為不同類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使學生對酸和堿的性質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本課在內容安排上,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選擇學生生活或平時實驗中常見的物質,通過實驗來說明酸堿的性質。同時,注意通過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等方式,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能根據學過的知識來主動探究新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訓練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分析:對于酸和堿,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接觸到這兩類物質,對它們已經有了零散初步的認識。關于酸,學生已有的認識:家庭調味品食醋中的醋酸;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時,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在學習“能源開發和利用”時,用稀硫酸與鋅反應制取氫氣;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到稀鹽酸和稀硫酸與鎂鋅鐵等金屬反應的異同等。關于堿,學生已有的認識有:在學習“分子在不斷運動”時,知道了濃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時,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原理;在學習“溶解的吸熱放熱現象”時,學生認識了氫氧化鈉溶于水的放熱現象;在學習“溶解度”時,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質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等。上述這些有關酸和堿的零散知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過程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析:該階段的學生把化學實驗當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強烈的的好奇心,但多數學生只對化學實驗現象感興趣,對過程、結論缺乏認真思考,甚至對分析問題厭煩;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合作意識、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對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設計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都有待于培養。

  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酸和堿的知識,內容零散、細碎,學生學習起來會出現一定困難。如何將零散的知識納入合理有效的系統中,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學習這些零散知識,將成為解決上述困難的關鍵,它將幫助學生形成學習“一類物質”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建議】

  1、本課學習必須突破緊抓知識點教學的局限性,重視思維能力、科學探究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充分體現化學學科教學魅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和使用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溶液、無色酚酞溶液)。

  2、知道酸和堿溶液能和指示劑反應。

  3、能自制指示劑,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史實的了解,培養學生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通過模擬波義耳的實驗培養學生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艱辛,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并使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難點:自制酸堿指示劑;對現象的分析判斷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實驗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演示法等

  【教學環境】

  1、軟硬件環境:多媒體電腦室、平板電腦、液晶投影儀、forclass軟件系統等。

  2、教學資源:課件、自制微課視頻、其它參考素材資源。

  【教學用品】

  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試管、滴管、點滴板、雞蛋殼、指示劑、吸管、橡膠塞、燒杯、研缽、紗布、各種植物花瓣、碳酸飲料、蘇打餅干等。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堿性物質?(均可通過網絡、書籍查找資料)

  2、尋找生活中的過濾器。

  3、每組在學校周圍找一種植物花瓣。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知識引入【提問】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堿性物質?【點評】酸、堿就在我們身邊。(提示:堿性物質不一定是堿)【展示與交流】生:蘋果———蘋果酸葡萄———酒石酸檸檬——檸檬酸食醋———醋酸可樂——碳酸等。皮蛋——氫氧化鈣小蘇打———碳酸氫鈉蘇打————碳酸鈉爐具清潔劑—氫氧化鈉石灰水——氫氧化鈣等。生活中的酸堿。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物質入手,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知識建構【提問】鑒別醋和石灰水?最簡單方法?(實驗室不能品嘗)想出盡可能多的方案,并選用其中一種方案,利用桌上提供物品,進行鑒別。(提示:學會利用性質鑒別物質)【教師巡察】指導學生實驗,并拍攝上傳實驗照片。

  【提問】可以用酚酞和石蕊鑒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嗎?【評價學生實驗】有無錯誤操作?【提問】酚酞、石蕊變色規律【點撥】

  1、通過上述實驗我們發現酚酞和石蕊遇酸和堿會顯示出不同顏色,我們把酚酞和石蕊稱為酸堿指示劑。【提問】請用表格歸納指示劑變色規律。 【思考并回答】【初探究】最簡單方法鑒別醋和石灰水?生:嘗或聞其他方法并檢驗?生:小組展示匯報。

  2、【再探究】用酚酞和石蕊鑒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生:演示實驗并解說

  3、【歸納總結】生:板書酸堿指示劑體驗從生活中酸堿到實驗室酸堿的鑒別,從個別現象到普遍規律的探究過程,初步感知酸堿的不同,通過酸堿使酚酞和石蕊變色引發思考,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推斷。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素養和實驗探究的素養。

  (三)知識拓展

  1、【提問】花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這是校園里的兩盆牽牛花,有何不同?你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原因嗎?

  2、【提問】牽牛花的變色對你有何啟發?(肯定學生與波義耳想法相同,有科學家潛質。)

  3、【提問并點評】觀看指示劑的發現過程,思考對你有何啟發

  4、【提問并點評】微課學習自制指示劑,思考自制指示劑要解決哪些問題

  5、【提問并點評】請制作屬于你自己的指示劑?如何選取最理想的指示劑?【思考并回答】

  1、生:校園里的兩盆牽牛花顏色不同可能與土壤酸堿性有關。

  2、生:可以從花中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劑。

  3、生:科學發現的偶然、必然和曲折;有探究和創新的精神等。

  4、生:找原料;如何取汁液;如何分離汁液(介紹生活中的過濾器);實驗檢驗等。

  5、生:自制指示劑并檢驗效果。生:色差越大,指示效果越好。酸堿指示劑的發現和制作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的課程理念,由石蕊指示劑的發現過程,使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科學認識的曲折性。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素養。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利用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通過自制指示劑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及時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建構。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素養。

  (四)知識歸納【提問并點評】你的收獲?幫助學生總結歸納。 【分享收獲】生:知識層面和科學素養方面。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準確,系統,提高科學素養。

  (五)知識反饋【分析與點撥】重點講第4題,并進行拓展,題目如下:

  1、這是一張用某種指示劑處理過的白色濾紙,小明向其噴灑了某種無色液體X,濾紙上立即顯示出紅色的圖像,則可能用的溶液組合為()

  A.酚酞稀鹽酸B.石蕊溶液蒸餾水

  C.酚酞石灰水D.石蕊溶液氫氧化鈉溶液題中出現紅色圖像,能否用紫色石蕊和酸性溶液的組合?如果去掉指示劑三個字,你應該選什么組合?【練習】生:用平板完成相關練習并先小組內解答。生:講評個別題。生:可以或不可以,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根據題目的變化進行解題)鞏固所學知識并學會解題技巧。培養學生根據題目的變換進行解題的能力,并形成改編設計題目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題目創新意識。

  (六)知識鞏固【作業布置與點撥】對第1題和第3題進行指導如下:第1題:家庭實驗注意安全,尤其是廚房清潔劑的使用。第3題:不會設計題目可以參考題目進行改編,如課堂練習第一題,指導學生進行改編,舉一反三、 【獨立完成】

  生:完成家庭實驗與題目改編與創新。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和查閱資料,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意識,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板書設計】

  10。1。1酸、堿與指示劑作用

  酸、堿與指示劑作用(指示劑變色)

  指示劑酸堿性紫色石蕊無色酚酞

  酸性溶液

  堿性溶液

  中性溶液

  二、自制指示劑

  【教學反思】

  優點:

  ①較好的體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的課程理念。

  ②突出了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

  ③在教學環節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素養等。

  ④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

  ⑤將信息技術較好的融合到教學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不足:

  ①時間把控還有待調整,語速稍快,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②在練習題改編環節還存在不足和漏洞,已進行了修改,重點突出培養學生思維進階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③由于本節課實驗較多,課前在實驗準備上還要更充分,保證課堂順利進行。

  ④本節課知識點相對較少,重點要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酸與堿的教案1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食鹽、硫酸、燒堿、純堿、氨水的主要用途和一些常見化肥的作用。

  ②掌握銨態氮肥的檢驗。

  ③將掌握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銨態氮肥的檢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利用酸、堿、鹽的一些知識,初步樹立合理使用物質的科學意識。

  二、任務分析

  1、起點能力:學生對酸、堿、鹽的知識已了解。

  2、教學重點:銨態氮肥的檢驗。酸、堿、鹽的正確使用。

  3、教學難點:銨態氮肥的檢驗。

  4、課型:探究、討論

  5、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常見酸、堿、鹽的應用及其的正確使用

  【學生交流】根據生活經驗,談談有關酸、堿、鹽的應用。

  【教師講述】酸、堿、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產品。化學工業上常說的“三酸兩堿”就是指硫酸、鹽酸、硝酸和燒堿、純堿。

  【學生閱讀】課本199頁~200頁了解我國酸、堿、鹽的產量。

  【學生閱讀】課本199頁表7-6某些酸、堿、鹽的用途。

  【學生交流】候德榜及其聯合制堿法。

  【教師講述】酸、堿、鹽用途廣泛,但多數酸、堿有強腐蝕性,許多鹽有毒性,所以要注意使用方法。

  【演示實驗】稀釋濃硫酸

  【學生觀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操作?若把水加到濃硫酸中會出現什么結果?為什么?

  【學生討論】萬一強酸強堿濺到皮膚、眼睛、衣服、桌面上時應采取什么措施?

  酸溶液濺到皮膚或衣服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若是濃硫酸,必須迅速用抹布擦,然后用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來沖洗;堿溶液濺到皮膚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萬一眼睛濺進酸溶液或堿溶液要立即用水沖洗(不可揉眼睛)洗的時候要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如果酸(或堿)流到實驗臺,立即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溶液(或稀醋酸)沖洗,然后用水沖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要少量的酸(或堿)溶液,立即用濕抹布擦凈,再用水沖洗。

  【教師講述】溶液使用的注意事項

  【學生交流討論】亞硝酸鈉及重金屬鹽的毒害

  【作業】204頁第4題

  【板書】常見酸、堿、鹽的應用及其的正確使用

  【教后小結】

  第二課時化學肥料

  【學生交流】請說出你所知道的化肥的名稱與作用。

  【學生討論】化學肥料如何分類?

  【小結】氮肥(含N)磷肥(含P)鉀肥(含K)復合肥料

  【觀察與思考】學生完成201頁的內容后交流,進一步鞏固對化肥的認識。

  【學生交流】化肥的生產

  【教師講述】化肥生產中提到了催化劑,可結合制氧、合成氨作一介紹,其中鐵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雙氧水制氧也可用氯化鐵溶液作催化劑由于是液體催化其效果要比二氧化錳好;以活性鐵為成分的催化劑(商品名為預還原氨合成催化劑A110-I-H)在30萬噸/年的大型氨廠得到廣泛使用

  【學生討論】化肥使用的利與弊

  【小結】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見效快

  弊:化肥肥分單一,使用不合理時,土壤結構會遭到破壞;若使用不當,還會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活動與探究】氮肥種類很多,經常會用含銨根的氮肥,那么如何用簡單的方法來檢驗銨態氮肥?

  【實驗1】硫酸銨與消石灰在研缽混合研磨

  【實驗2】硫酸銨與氫氧化鈉溶液,在酒精燈上微熱

  【學生思考】〔實驗1〕與〔實驗2〕實驗操作上的區別,思考“為什么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需要加熱”。

  【小結】銨態氮肥的檢驗:

  加入堿液后加熱有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產生。

  【拓展視野】常見化肥的簡易鑒別

  學生閱讀了解

  【作業】204頁第7題

  【板書】化學肥料

  一、化學肥料分類:氮肥(含N)磷肥(含P)鉀肥(含K)復合肥料

  二、化肥使用的利與弊:

  利:化肥肥分含量高,見效快

  弊:化肥肥分單一,使用不合理時,土壤結構會遭到破壞;若使用不當,還會因流失而污染江河湖泊。

  三、銨態氮肥的檢驗:加入堿液后加熱有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產生。

【酸與堿的教案】相關文章:

酸與堿的教案優秀11-07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6-1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7-26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03-30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9-04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6-10

酸和堿的反應的化學教案06-19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8-26

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