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飲酒教案一等獎

時間:2023-11-22 14:50:18 金磊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飲酒教案一等獎(精選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飲酒教案一等獎,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飲酒教案一等獎(精選11篇)

  飲酒教案一等獎 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培養(yǎng)鑒賞古詩的能力。

  2、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3、反復閱讀,領(lǐng)會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2、語感的培養(yǎng)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

  教學準備

  1、多媒體:據(jù)陶潛《飲酒》(其五)作的詩意畫,《行路難》配圖。

  2、范讀帶:有關(guān)五首詩的錄音。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的卡片。

  設(shè)計思路

  學習這五首詩詞,應(yīng)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導學生從掌握欣賞古詩詞的方法(例如同一時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較)人手,理解本課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現(xiàn)詩詞主旨的優(yōu)秀詩句,應(yīng)能默寫并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

  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zhì)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guān)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fā)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qū)懸稽c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教法:介紹背景,反復誦讀法;聯(lián)想想像,比較閱讀法。

  學法:誦讀、討論、自主探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一。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

  二、解題

  1、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他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隱,最后下決心走上歸田之路。在東晉末年,玄學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共寫《飲酒》詩20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據(jù)說,《飲酒》詩都是陶淵明在飲酒以后寫的,但所寫詩的內(nèi)容不一定與飲酒的事情有關(guān),抒寫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詩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歸田的第20年(417年)。此詩寫他在農(nóng)村里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找到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聽五首詩詞錄音一遍;接著聽《飲酒》一遍,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jié)拍及重音之處等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第二遍錄音,學生默默地跟讀。

  (2)補充《飲酒》的注釋。

  ①喧:吵鬧的聲音。

  ②君:指陶淵明。這句是假設(shè)有人問陶淵明。

  ③心遠地自偏:自己的心靈已經(jīng)遠離了塵俗的牽纏,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顯得清靜起來了。

  ④辨:說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語言來表達。

  (3)教師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范讀《飲酒》兩遍。

  (4)打出課件,同時讓學生誦讀課文多遍。

  (5)指導背誦。

  在熟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詩有兩個層次:開頭四句為一層。是說作者雖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里,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聲,如何能做到這樣呢?原來是心靈遠離了塵俗的牽纏,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靜起來了。

  “采菊東籬下”以下六句為第二層次,承接“心遠地自偏”而寫下來。是說對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賞,能獲得無限的意趣。沿著這樣的理解去讀背,就能比較容易地背出。

  2、課文研討。

  (1)對一些重要詞語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馬發(fā)出的喧鬧聲,而應(yīng)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而無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quán)力、地位、財富、榮譽之類了。

  ②“悠然見南山”的“見”有的版本作“望”,能說說兩種版本的優(yōu)劣嗎?

  明確:“見”是漫不經(jīng)心地看一下,而“望”卻是眼睛有意盯住看。這就是說“望”是有意識的注視,“見”是無意識的瞥見。用“見”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蘇東坡也說:如果是“望”,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明確: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jié):在這當中,可以領(lǐng)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

  (2)說說這首詩表達上的特色。

  明確: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較為淺顯的,結(jié)構(gòu)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賞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四句是寫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學千金譜》中說:“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二片化機,天真自然,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之?”

  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屬值得一品的名句。

  (2)詩的最后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明確:此詩的最后兩句在全詩的`結(jié)構(gòu)上顯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又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體會、咀嚼。

  4、學生質(zhì)疑討論,教師小結(jié)。

  從《飲酒》詩的開頭四句可以看出陶淵明當時怎樣的心情?

  探究學習:

  詩的開頭四句是:“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住在眾人居住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這在當時確實是不易做到的。從封建社會直至今天,權(quán)力、地位、財富、榮譽,常常是人們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已成了普遍現(xiàn)象。惟獨作者卻是個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設(shè)問:“問君何能爾?”這實在是個令人驚奇而關(guān)注的問題。作為自答結(jié)果的第四句更妙:“心遠地自偏。”我的心靈思想遠離了那爭名奪利的社會官場,超脫了世俗,疏遠了奔波于世俗的車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處也變得僻靜了。

  作者剛從官場中退隱,一種脫離污濁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為自己的正確選擇而自我欣慰,其心情當然是舒暢愉快的。

  5、課堂訓練。

  (1)當堂背誦《飲酒》。(讓學生再次整體感悟這首詩。)

  (2)逐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

  明確:欣賞,先要弄懂詩詞字面上的意思;其次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再現(xiàn)詩句所要描述的畫面或形象;接著把握詩所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同時從內(nèi)容、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賞,以獲得自己的感悟。

  6、課堂小結(jié)。

  (打出投影片。)

  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xiāng)村里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他離開了污濁的官場,心里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他自由地種種花采采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非常悠閑和舒適,充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nóng)村淳樸生活的熱愛。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yīng)酬車馬喧鬧。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jié)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nèi)中深奧!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飲酒教案一等獎 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并運用朗讀知識反復詠讀這首詩歌。 2、通過對詩歌語言的品味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并運用朗讀知識反復詠讀這首詩歌。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語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法學法】

  1、誦讀品味

  2、想象聯(lián)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有不少人爭名奪利,有的人為了使自己在官場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擊他人,殘害親人,如李林甫、秦檜、武則天之流。當然也有少數(shù)人厭惡官場,辭官不做,卻愿意遠居田園,過著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淵明,這一類人我們一般稱之為隱士。(陶淵明的名言:不為五斗米折腰)

  二、板書課題、題解、簡介作者。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東晉人,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

  主要作品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

  東晉是我國歷史上很黑暗、很混亂的朝代,統(tǒng)治者重視門閥(出身),很多品質(zhì)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據(jù)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眾的優(yōu)秀人才卻屈居低位。陶淵明當過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級來地方巡視的時候,他都必須前去迎接,曲盡禮節(jié)。久而,他很厭煩這種情形,有一次他終于說:“吾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結(jié)果他就歸隱田園,并寫下很多詩來表現(xiàn)這種生活,而且這些詩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稱他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對唐朝的王維、孟浩然等人影響很大。

  三、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齊讀,師向?qū)W生明確:本詩分為兩層。1—4句為第一層,講作者因為能夠超脫現(xiàn)實紛擾,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覺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靜了。5—10句為第二層,說明欣賞美麗的自然景物,能獲得無限的意趣。

  四、研習新課

  1、研習第一層:

  提問:“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怎么理解?

  爾:這樣。這幾句的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怎么能夠這樣呢?這是由于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第一層描寫的是“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遠”,“遠”的對象是什么?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這四句,從感覺方面肯定了自己“心遠”的正確。

  2、研習第二層

  提出以下問題,師生共同分析解決。

  ⑴“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么理解?“采菊”這一動作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明確:在東邊的籬笆下,詩人在采擷菊花,正在專心聚志悠閑地采,偶一抬頭,無意間望見了悠遠的南山。這兩句是千古名句,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閑自得的形象,“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菊花稱為“花之君子”,采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xiàn)。

  ⑵“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明確:表達效果明顯不一樣。“見”是無意中看見,把人與物融為一體;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用“見”追求的是一種不用意而境與意融匯的完美的境界。蘇東坡曾說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這種寫法,古詩中常見,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卻偏偏寫成是景物自己撞上來的,變有意為無意,化有我為無我,例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最后兩句,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彎彎的河流環(huán)繞著蔥綠的農(nóng)田,正象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著一“護”字,“繞”字也顯得那么多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么美麗,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顧不得敲門就推門而入,奉獻上自己的一片青翠,這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隱主觀,顯客觀,極力忘我。

  ⑶“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么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的人物描寫有何關(guān)系?

  明確:

  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陽下山時,山色十分美麗,成群的飛鳥結(jié)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么還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yōu)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里說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yīng)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群”,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guī)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仿佛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吁:“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寫人是緊密相關(guān)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xiàn)象類比出人應(yīng)“歸真返樸”。而這個“理”,正好為兩句的“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chǔ)。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水乳交融,互為表里。

  ⑷《飲酒》最后兩句應(yīng)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說的是這里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至情言語即無聲”,這里強調(diào)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3、學生齊讀全詩。

  五、以討論小結(jié)本課。

  結(jié)合詩作的學習,我們評評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

  明確:

  a、陶淵明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的人格,渴望自由,總的特點是“淡泊”,“獨善其身”。

  b、棄官歸隱,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在當時來說,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反叛,因此,有其積極意義。

  c、但是,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穢,不能單靠“歸隱”與“獨善”,應(yīng)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的退隱思想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板書設(shè)計:

  在人境?第一層?(果)←心遠地自偏(因)??無車馬喧?第二層悠然?→?超脫塵俗,熱愛自然、高潔?飛鳥相與還→人、“呼吁”歸真還樸有真義→歸隱乃人生真諦?

  飲酒教案一等獎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陶淵明生平幾這首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2、了解學習鑒賞詩歌形象的常見方法。

  過程與方法了解陶淵明生平幾這首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采取讀—講—賞—評的教學方法,探究陶淵明成為士大夫精神歸宿的個中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正確理解詩人心志高遠的精神境界,樹立熱愛自然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

  2、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探究陶淵明成為士大夫精神歸宿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心遠”的豐富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向往祥和安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這樣一位隱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種;有這樣一位耕者,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花一樣高潔、飄逸。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

  二、介紹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三次出仕,三次退隱,最后下決心走上歸田之路。在東晉末年,玄學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要作品《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田隱居》、《飲酒》。其中《飲酒》詩20首。這組詩是陶淵明飲酒之后寫的,但所寫內(nèi)容不一定與飲酒有關(guān),抒寫的是自己的志趣。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的喜愛。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他用心良苦。這里所選的是第五首。

  可以說,陶淵明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許多士大夫仕途失意,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由此可見,陶淵明已成為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歸宿。

  那么陶淵明為什么會成為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歸宿,今天我們通過《飲酒》這首詩來探討個中原因。

  三、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朗讀。

  四、研討課文,對文章重要詞語和語句的理解

  1、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廬字的本義:鄉(xiāng)村一戶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為簡陋的小屋的通稱。“車馬喧”看書上注釋,還可補充: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鉆營的各種丑態(tài)的寫照。可補充詩人的家庭背景:他的曾祖父陶侃功業(yè)盛大封為長沙郡公,是東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祖父、父親、和他本人都做過官。他的家族是柴桑的名門,盡管到了陶淵明這一支脈衰微了,但還不太可能“門前冷落車馬稀”。無車馬喧表現(xiàn)的是他遠離世俗,厭棄官場的堅定抉擇。“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我想:王安石的評價不會只拘泥于前四句詩結(jié)構(gòu)上的精妙,更體味出了他的神韻。

  “心遠”與“地偏”是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guān)系。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凈化的,在一定條件下,只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明確:心遠包含三個因素: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事。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酌貪泉以覺爽,處涸澤而猶歡)這就是陶淵明成為士大夫精神歸宿的一個重要因素。

  2、除此之外,詩人筆下所描繪的質(zhì)樸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是不是士大夫回歸陶淵明的又一因素呢?

  名句分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

  1、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見”字也用的極妙,“見”是無意中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異趣。

  2、刻畫了一個采菊的形象。有人說“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了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周敦頤《愛蓮說》把菊花稱為“花之隱逸者也”,“晉陶淵明獨愛菊”。采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xiàn),刻畫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形象。

  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寒枝”表現(xiàn)了菊之耿介。元縝“不是花中更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分析含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么還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

  詩人在《歸去來兮辭》里說過:“鳥倦飛而知返”,這句正好應(yīng)合“飛鳥相與還”。《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這時我們隱隱約約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在規(guī)勸別人,不妨也“還”吧,我們仿佛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吁“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秋菊、夕陽中悟出什么真意呢?是萬物運轉(zhuǎn)、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馬?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真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的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已忘言”。如果結(jié)合前面“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真正的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yīng)該汲汲于名利,不應(yīng)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天然的本性,而應(yīng)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nèi)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jié)給讀者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無窮。

  歸結(jié):陶淵明高遠的心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以及他筆下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都是他成為士大夫精神歸宿的原因。

  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前四句敘事道理(人境——無喧——心遠——地偏),中間四句寫景顯理(采菊——見山——日夕——鳥還),最后兩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與內(nèi)容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無論是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抒歸隱之情,或敘田園之樂,或道人生真諦,都既富于情趣,又饒有理趣。

  封建社會,士大夫們把陶淵明作為精神歸宿,那么今天,我們能能從陶淵明身上得到什么啟示呢?

  一是“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借鑒,詩中寫道:“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常現(xiàn)代化的,非常喧鬧的社會中,不可能象他一樣隱居,但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遠離名利,遠離物質(zhì)追求,我們的心境就會變得寧靜,就會克服浮躁情緒,這對于我們自身的修養(yǎng),對于社會的安寧都是由益處的。

  二是陶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善于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來生活,詩人不愿在黑暗的官場混,他本人又很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因此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回歸自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生存方式可以選擇,特別是在現(xiàn)今社會,生活呈現(xiàn)多樣性和多變性,面臨的誘惑也很多,我們選擇的前提是:健康、向上、有益、樂觀。關(guān)鍵是適合自己。(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劇坝袨椤薄坝胁粸椤保?/p>

  五、詩歌的鑒賞

  1、知人論世

  2、要體味詩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分析詩歌的哲理句。

  六、作業(yè)

  閱讀賞析《飲酒》之一

  板書

  人境——無喧——心遠——地偏敘事道理心靜自然涼

  采菊——見山——日夕——鳥還寫景顯理萬物各得其所

  真意——忘言抒情悟理語言有時不能表達美妙的感受。

  飲酒教案一等獎 4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習得語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3、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4、理解詩句寓意,思考現(xiàn)代人生。

  【教學重點】

  1、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寓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二、作者簡介

  詩人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

  三、誦讀

  1、全體朗誦。

  2、根據(jù)注釋理解本詩的意思,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練習朗誦。

  3、聽音頻范讀。

  四、解題

  《飲酒》是詩人陶淵明在歸隱之后,陸續(xù)寫成的20首詩,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這些詩都是他在飲酒之后寫成的,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fā)對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讀詩句

  1、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①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

  ②“車馬喧” :代表官場繁瑣的應(yīng)酬和功利性極強的交往。“無車馬喧”即沒有這種應(yīng)酬和交往。

  ③ “心遠”。即心志高遠。可知他心志高遠、淡泊名利、超脫塵世。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①籬笆、菊花、南山、夕陽、飛鳥、人。——優(yōu)美、寧靜、愜意

  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了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閑自得的。

  ④問:“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

  明確:不能。“見” 表現(xiàn)出詩人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這正好與詩人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則將人與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園生活的閑適趣味。

  ⑤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鳥飛倦了,也知還家,那么人也應(yīng)該返歸這寧靜的大自然,享受田園生活的愜意,不要再為名利奔波勞累。

  ⑥“相與”:成群結(jié)伴,說明作者不光在勉勵自己歸隱,還在規(guī)勸他人丟棄對名利的追逐,回歸自然。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這里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我卻不知道該怎樣表達。

  六、主旨

  作者通過田園生活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遠離世俗生活的悠閑自得,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七、結(jié)束

  1、看視頻朗誦

  2、集體朗誦《飲酒》

  飲酒教案一等獎 5

  教學目標:

  1、 解讀田園風光構(gòu)成的意境。

  2、 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3、 簡單了解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的統(tǒng)治,辭官歸田,不與當時腐敗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農(nóng)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jīng)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nóng)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

  三、析題:

  文章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請大家將書翻到103頁。

  四、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鑒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wǎng)”、“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朝廷和官場的什么態(tài)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請同學們打開優(yōu)化方案128頁。我們班哪個同學說話最大聲的,自告奮勇起來讀給大家聽,好嗎?

  2、為何而歸?

  (1)本性愛田園。

  (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xiàn)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喚起人們對自由的熱愛和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學生自由發(fā)揮)

  (參考:屋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cè)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qū)в?根據(jù)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 “樂陶陶農(nóng)家游”這項服務(wù)?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

  六、詩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擬人 夸張 動靜結(jié)合 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征。描寫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zhì)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jù)整首詩,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八、作業(yè):

  課文有四句經(jīng)典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希望同學們能夠背出來。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zhì),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wǎng)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guān)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xiàn)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飲酒教案一等獎 6

  《飲酒》教案學習目標:

  (一)體會《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詩的思想內(nèi)容;

  (二)領(lǐng)會陶淵明詩平淡自然的風格第一次先學后教自學指導v參考注釋,疏通加注字詞在句中的意義v朗誦全詩,體會詩歌大意作者簡介v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人。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田園詩人的鼻祖28歲以前父親早逝,生活貧困29-41歲為官42歲從彭澤令退下,歸田“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第二次先學后教學生朗讀完后,談?wù)劚驹姳磉_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飲酒”,而通篇并沒有提到“酒”,實際上是取其意象:解酒抒發(fā)自己的愁緒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nóng)村淳樸生活的熱愛。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采菊、悠然的心境、山氣佳、飛鳥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三次先學后教。

  1、 詩人既然在人境結(jié)廬,為什么沒有車馬喧呢?說說你的理解。強調(diào)自己是內(nèi)心寧靜,所以即使身處人境,卻能免除士大夫間的世俗交往“大隱隱于市”,陶氏的隱居,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深山隱居,而是在自己內(nèi)心筑成的桃花源

  2.“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詩人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隱居的真趣,是與“偽”相對的《莊子》:“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又:“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詩人厭惡官場生活的爾虞我詐,厭惡“世俗久相欺”的污濁社會,一旦歸到大自然,就覺得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要在無車馬之喧,無名利之逐的大自然中尋求樂趣,堅守節(jié)操,這就是他的“真意”所在。

  3.“見南山”能不能改為“望南山”?

  無我之境有我之境“見”把詩人恬然、閑適的那種愜意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在詩人悠然自得的采菊的間隙,青翠如屏的南山不經(jīng)意間闖入詩人的眼簾,看見南山詩人不是有意而為之的;而““悠然望南山”的“望”好像是在說詩人在極目遠眺南山。使全詩的韻味盡失。當堂訓練《歸園田居》 (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首()A古體詩B絕句 C律詩

  從題材上看,是首()A山水詩 B田園詩

  2.從語言上看,全詩語言()

  3.從寫作手法來講,主要是運用了()手法A賦B比C興

  4.詩中,那兩句表明了主旨?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只要保持名節(jié),他勞而不怨。表明自己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飲酒教案一等獎 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重)

  2、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詩平淡自然卻韻味醇厚的語言。(難)

  3、反復閱讀,領(lǐng)會作者悠然閑適的隱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舊時代的許多詩人,因?qū)ΜF(xiàn)實不滿,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熱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陶淵明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重)

  2、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詩平淡自然卻韻味醇厚的`語言。(難)

  3、反復閱讀,領(lǐng)會作者悠然閑適的隱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點)

  三、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簡介。

  2、背景鏈接。

  四、一讀品詩音韻美

  (一)讀準字音、節(jié)奏。

  自學指導1: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節(jié)奏。

  (2)請學生朗讀詩歌,并請學生糾正字音、節(jié)奏及重音。

  (3)聽朗讀,畫出本詩的節(jié)奏。

  (4)跟著朗讀小聲的再讀詩歌。

  (5)齊讀詩歌,感受音韻美。

  (二)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對詩歌中的畫面進行描述。

  自學指導2:用自己的話翻譯課文內(nèi)容

  五、二讀品詩情感美

  (一)品“心遠”

  陶淵明心遠離了什么?“心遠”之后獲得了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

  (二)品“悠然”

  1、詩中營造了一個怎樣的田園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看到了人的活動嗎?

  2、寫隱居的閑適生活為何偏“采菊”,“采菊”這一動作包含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六、三讀品詩語言美

  1、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2、“悠然見南山”的“見”能改成“望”嗎?為什么?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七、探究主旨。

  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八、當堂檢測。

  1、當堂訓練。

  2、背誦全詩。

  九、小結(jié)。

  《飲酒》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后寫的抒情小詩,在這首詩里,有“結(jié)廬人境”后心靈的寧靜,有“采菊東籬”的閑適,有“悠然見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霧飛鳥的真趣,他這種于樸素的田園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的生活模式,為后代文人指明了一條藝術(shù)人生、詩意人生的道路。這也許就是本詩具有永久魅力的奧秘吧!

  飲酒教案一等獎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詩歌特色;

  掌握詩歌朗讀技巧,背誦詩歌;

  積累文言字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重點字詞品味詩歌語言和意境;

  結(jié)合背景和人物生平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詩意,體味詩情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與世無爭,高潔自持的情操;

  通過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引導學生樹立恬淡純粹的讀書之心。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和解析重點字詞,體會詩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詩情。

  通過對詩歌的品讀和解析,了解作者歸隱田園心情的閑適和悠然,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zhì)。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的情懷。

  通過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對于中國文人與酒之間的關(guān)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感知。

  教學方法:

  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學情分析:

  1、通過接近兩年的初中古詩詞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古詩詞的格式、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已經(jīng)掌握了朗讀古詩詞的三個基本步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通過對《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的`學習,學生對本詩的作者陶淵明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3、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復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白淺作為對象,從“酒”入手,導入新課。

  設(shè)計意圖: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

  二、朗讀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學生朗讀,教師糾正。

  三。通過提問的方式介紹作者

  四。品悟

  1、整體把握情感

  教師提出問題:短短50個字,同學們讀出一個怎樣心境的陶淵明?能否在原詩中尋一個或兩個字來形容?

  明確:悠然(閑適/愜意/恬淡自適)

  2、閑從何來

  (1)教師提出問題:除了“悠然”二字,還能從詩中哪些詞句或者氛圍感受到作者的閑適?

  預設(shè)1:采菊東籬下——活動閑適

  東籬——隱逸情懷

  菊花——高潔自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預設(shè)2:山氣日夕佳(心情悠然才能注意到美好的景色)

  預設(shè)3:而無車馬喧/心遠地自偏。

  (心境高遠,即便身處鬧市也感受不到喧囂)

  (2)補充詩歌序言的內(nèi)容確定詩歌寫作的時間為“冬閑”之時。

  《飲酒》序:“余間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

  明確:農(nóng)事清閑情趣雅閑心境安閑

  3、吾心安處

  (1)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探討陶淵明心境安然的根本原因——遠離官場與世俗。

  (2)通過對他與別人不同的隱居地點,引導學生明白——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

  (3)《飲酒》序:“余間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則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抓住“寡歡”與“獨飲”師生交流討論陶淵明的心境——精神上的孤獨(欲辯已忘言)不是不說,而是無人可說;不是不想說,是能懂的人太少。

  4、陶潛之酒

  總結(jié)陶潛之《飲酒》,中的感情——閑逸瀟灑的心境/高潔雅致的情趣/歸隱自潔的堅守/對世人的勸勉/知己甚少的感慨。

  一廬一山一壺酒,

  一人一影一叢菊。

  一廂遐思兩悠然,

  一士癡醉幾閑愁。

  五、拓展與延伸(中國文人與酒)

  (1)陶潛的一生是詩與酒的一生,他嗜酒/寫酒。中國古代文人中也有諸多與其類似之人。請同學們分享交流,教師點撥總結(jié)。

  (2)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酒,老友相聚,沒有酒抒懷不行;故人遠行,沒有酒餞別不行;仕途失意,前途渺茫,沒有酒澆愁不行;中國詩詞歌賦中寫到各種場景飲酒的句子不少,請同學們分享交流,并指出是哪一種類型的飲酒。

  (3)“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中國古代文人嗜酒/寫酒,卻意不在酒,借酒抒懷而已。

  酒是文人靈感的催化劑

  酒是文人澆愁的麻醉劑

  酒是文人泄憤的護身符

  六、作業(yè)布置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溫一壺月光下的酒》中寫到:“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的時候,宜讀柳永;喝烈酒的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yīng)飲高粱小口;讀放翁,應(yīng)大口喝大口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相宜,狂飲細品皆可。”

  從中那個選取一個人,以及他寫酒的作品。結(jié)合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以及這句評價,賞析其作品。200字左右。

  七、板書設(shè)計

  《飲酒》其五

  陶淵明

  悠然——歸

  飲酒教案一等獎 9

  一.導入:

  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該舍,什么該得,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選擇是辭官歸隱,終老田園。今天我就來學習他的《飲酒》,來領(lǐng)略陶淵明舍與得之間的人生境界。

  二.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2.熟讀并背誦詩歌,了解詩歌主要內(nèi)容

  3.了解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文學常識

  1.關(guān)于本詩

  《飲酒》是一組五言古詩,共二十首,是陶淵明在棄官歸隱后陸續(xù)寫成的,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這里選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寫在欣賞自然景物中所領(lǐng)會到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與美的享受。

  2.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謚號靖節(jié),人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文學家。開創(chuàng)山水田園派,并將其推向高峰。后世稱其“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和山水詩的鼻祖——南朝宋的謝靈運合稱“陶謝”。主要作品《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

  3.陶淵明:

  他的一生經(jīng)歷可分為三個階段。

  (1)、二十九歲以前家居時期。青壯年時,抱有大濟蒼生的理想,有過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2)、二十九到四十一歲或仕或隱時期。二十九歲時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后來,又做過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小官。因不滿政治腐敗、官場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權(quán)責,于是在405年四十一歲時棄官歸田,此后一直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

  四.學習新課

  (一)同桌互相聽讀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初步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按節(jié)奏誦讀詩歌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賞析詩歌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解釋:居住在喧囂的塵世,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靜、心靈是如此的安寧呢?原來是自己保留著一顆遠離俗世的心。這幾句語言樸實,卻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諦。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釋:自己在東籬下采菊,不經(jīng)意間看見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飛鳥,都顯得那樣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讓人忘記周圍的一切,讓人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但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往往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它。

  (三)研習第一層

  1.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車馬喧”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而無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quán)力、地位、財富等。

  2.心遠地自偏”“遠”的對象是什么?

  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

  3.“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兩句和“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兩句是什么關(guān)系?

  陶淵明“結(jié)廬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lǐng)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shè)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后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由果及因)

  4.心遠與地偏又是什么關(guān)系?這里揭示了一個怎樣的人生哲理?

  “心遠”與“地偏”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四)研習第二層

  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在東邊的籬笆下,詩人在采擷菊花,正在專心聚志悠閑地采,偶一抬頭,無意間望見了悠遠的南山:太陽下山時,山色十分美麗,成群的飛鳥結(jié)伴而還。籬笆、菊、山、鳥、日、人景,由近及遠,構(gòu)成了一幅質(zhì)樸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的圖景,表達詩人回歸自然后的悠閑自得的心境。

  陶淵明愛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賞、高潔傲岸的品格;他也愛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著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世俗、回歸自然的志趣。

  (五)藝術(shù)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前四句敘事含理(人境——無喧——心遠——地偏);

  中間四句寫景寓理(采菊——見山——日夕——鳥還);

  最后兩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詩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2、平易樸素的語言中富于情趣與理趣。

  (六)主題思想:

  這首詩通過描寫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與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污濁官場的厭棄、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決心歸隱自潔、超脫世俗的人生追求。

  五.小結(jié):

  結(jié)合我們學過的陶淵明的其他詩文,評評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思想精神?

  陶淵明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的人格,渴望自由,總的特點是“淡泊”,“獨善其身”。這在當時來說,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反叛,加此有其積極意義。

  但是,要改選社會,消除污穢,不能單靠“歸隱”與“獨善”,應(yīng)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的退隱思想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六.拓展練習:

  輕松一刻古詩拾趣,巧填植物名。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開。

  2、竹外()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始盛開。

  4、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來。

  5、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出墻來。

  6、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村。

  7、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別樣紅。

  8、人閑()花落,夜靜春山空。

  9、采()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七.課后作業(yè):

  (一)背誦默寫:

  1、詩中借優(yōu)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抒發(fā)作者恬淡高遠心境的詩句是。

  2、詩歌中表達作者對理想的追求,歌詠人生的渴望的詩句是

  (二)選擇題

  1.對陶淵明的《飲酒》賞析有誤的一項:

  A、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不慕功名利祿的高尚節(jié)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尋找樂趣的恬適心情。

  B、本詩平淡自然而詩意雋永,情與景相應(yīng)成趣。

  C、本詩的主旨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D、詩中的“菊”、“山”、“氣”、“日”、“鳥”這些極富詩情畫意的景物都點出了“真意”的所在。

  2、對本詩理解和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體驗:要擁有心靈的寧靜,就應(yīng)該脫離喧囂的環(huán)境,投身到大自然中,盡情體會生活的快樂。

  B、“山氣日夕佳”中的“佳”字,寫出了作者對山氣繚繞、夕陽西下一景象的贊美,表現(xiàn)了詩人歸隱田園的愜意情懷。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這種生活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但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心靈去感受。

  D、本詩描寫了恬靜、閑適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融的境界。

  3.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五言古詩通過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閑欣賞,反映出作者厭惡官場腐敗、決心歸隱自潔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喜愛,對車馬喧囂的官場生活的厭倦。

  C、第三、四句自問自答,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自在、超凡脫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將菊花、南山、山中晚景、歸林飛鳥構(gòu)成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閑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兩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義,作者想說出來卻不能說出。

  飲酒教案一等獎 10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

  2.通過朗讀、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的意境美,體味詩人的感情。

  3.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意境美,體味詩人的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查找有關(guān)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體會他那種不愿屈己從俗、決然舍去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了解了一些詞的知識,也知道了唐詩宋詞元曲這種說法。唐代以前很多題材的詩歌,唐代的時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惟獨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xiàn)象,就是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chuàng)的,并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峰。梁·鐘嶸說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那么,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詩人,他的人生經(jīng)歷、他所處的環(huán)境對他的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請同學們交流一下檢索到的有關(guān)資料、信息。

  陶淵明生平陶潛,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但到陶淵明時,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干一番事業(yè),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后期(41歲以后),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quán)位的壟斷,高傲的脾氣使他不愿迎合官場中鉆營取巧的一套,“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終于辭官歸田園,躬耕隴畝,不再出仕,回家鄉(xiāng)當隱士去了,與官場徹底決裂。《飲酒》詩一組二十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淵明的詩作有兩類題材:

  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篇,寄寓抱負,頗多悲憤慷慨之音。

  二、通過反復朗讀,體味詩人的感情和詩的意境美。

  1.散讀課文

  2.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都應(yīng)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jié)構(gòu)。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潔身自好不受塵俗的煩擾。起句應(yīng)讀的平靜些,轉(zhuǎn)折句也可處理為平靜的讀法,但體現(xiàn)出得意感。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何能爾”設(shè)問,爾,代前句,寫出了反常,與眾不同,故應(yīng)讀重音。

  “心遠地自偏”此句為全篇之骨,要讀出一份自豪,體現(xiàn)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讀這兩句之前,應(yīng)有個停頓。因為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

  這兩句是頗有意境的詩句,要讀出你的想象和聯(lián)想來,要讀出“見”字的“悠然”、怡然自得來。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jié)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朗讀時應(yīng)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與歸巢的鳥兒的自在快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結(jié)句應(yīng)一字一頓,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

  3.散讀課文

  4.聽錄音范讀

  5.跟讀

  6.散讀課文

  三、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的意境美,體味詩人的心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景、情、理交融于一體的名句,富有意境。請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體會這份意境美。

  (學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聯(lián)想,只要與詩句的淡然悠閑、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時俯時仰,“采菊東籬下”是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采菊東籬下”這不經(jīng)意之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意境寧靜清遠。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意境體寧靜恬淡。

  這四句,人和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構(gòu)成了一個恬靜優(yōu)游的情景。

  四、藝術(shù)特色鑒賞

  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敘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zhuǎn)折。自然引出后面兩句。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shè)賓主的設(shè)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五至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水乳的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后世所稱道。“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于景中。詩的最后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小結(jié):

  這首詩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詩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遠地自偏”對我們今天也不無啟發(fā),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常現(xiàn)代化的、非常喧鬧的這樣一個社會當中,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到山林里面去。我們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xiàn)實當中,只要我們每個人他的心遠離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質(zhì)的追求、遠離了一些世俗的官場,那么我們住的地方也會變得偏僻起來,我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寧靜起來。我們也會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緒,這樣使自己變得非常的寧靜,這個對于我們自己人生的修養(yǎng),對于我們社會的安寧都是很有好處的。

  陶淵明的詩文我們接觸不多,同學們可以去找些來讀讀。

  飲酒教案一等獎 11

  一、導入

  齊背《歸園田居》

  二、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自由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3.齊讀詩歌。

  三、理順文章大意

  1.同桌互助,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解詩意。

  參考:

  居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問怎么能做到這樣呢?因為心與世俗遠離,自然就覺得地處偏僻了。在東邊的籬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見南山。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靄中,益發(fā)變得佳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眼看暮色漸濃,結(jié)伴飛向林間的巢窠。這里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來表達。

  四、詩句賞析

  1.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明確:“而無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quán)力、地位、財富、榮譽之類了。

  2.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明確:表現(xiàn)了詩人的超凡脫俗,淡泊名利。

  “心遠”包含: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明確:包含著詩人超凡脫俗,熱愛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潔的情操。

  4.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明確: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jié)伴,知倦還巢的景物描寫。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確:是全詩的總結(jié):在這當中,可以領(lǐng)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

  6.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生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明確:遠離塵囂,置身于自然中,清靜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現(xiàn)詩人灑脫、恬淡、追求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

  五、拓展閱讀: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lǐng)。

  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六、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詩歌。

  2.積累關(guān)于“酒”的詩歌名句。

  3.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shè)計:

  飲酒

  陶淵明

  淡泊名利、寧靜處世

  超凡脫俗、熱愛自然

  灑脫恬淡、追求自由

【飲酒教案一等獎】相關(guān)文章:

《飲酒》教案09-18

《飲酒》教案08-22

關(guān)于《飲酒》的教案06-02

飲酒其五教案03-01

關(guān)于《飲酒》教案范本05-05

飲酒陶淵明教案08-25

《飲酒其五》教案優(yōu)秀03-22

歸園田居飲酒教案08-25

《飲酒其五》教案(精選9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