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乙己教案一等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1
教學目的
1.學習方法的指導。
2.思維能力的訓練。
教學內容
1.掌握一種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3.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訓練。
課時安排
課時一課時;課型導讀課。
預習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課文。
2.了解科舉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課前印發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用矛盾分析法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讀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現。
孔乙己是一個站著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熱心教小伙計茴字寫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著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偶爾偷竊的人。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從不拖欠酒帳的人。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的人。孔乙己是個熱心教小伙計茴字寫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無人關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會地位。歸納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著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據,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柜臺內坐著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愿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以而為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為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為萬般皆下品,不愿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帳說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為傲說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伙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為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2.綜合矛盾,統一矛盾,全面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凄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任選題目說話。
①孔乙己是個可笑而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個可憐而又可憎的人。
四、聯想擴思
1.在學習過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樣體現著自身性格的矛盾?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身為執法者但徇情枉法。
《七根火柴》中無名戰士饑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動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熱感到膽怯但仍堅持出車。
《楊修之死》中曹操口頭稱贊楊修但最終殺害楊修。
《小橘燈》中小姑娘小小年紀遭遇不幸但成熟機警。
2.小結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人亦然。抓住矛盾進行分析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學們學會用這種方法去認識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個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膚淺的人。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2
教學設想
《孔乙己》這篇小說雖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義深刻,語言含蓄而意味豐富,值得教學的地方比較多,要想講深講重是困難的,而且也沒有必要。教讀課文,應該是以教材為例,傳授必要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基于這樣的考慮,在教學中應始終將小說視為一個整體,抓住主要問題以勾聯起有關內容。教學中擬以孔乙己的性格特點、孔乙己遭遇悲慘的原因、孔乙己形象的社會意義、小說的結構和語言特色等作為重點內容。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魯迅的哪些小說?(學生回答)在魯迅先生寫的33篇小說中,巴金先生曾贊嘆說《孔乙己》寫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說,孔乙已是一個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藝術形象?魯迅先生又是怎樣塑造這個形象的?下面讓我們一起囪習這篇小說?
二、解題
本文寫于1918年冬天,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在1906就廢止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啟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舍。
三、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1.找出生字新詞。
2.試從課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內容的話。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結局。
四、品味小說中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
明確“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愿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惟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反映孔乙己對人們作用的一句話
“孔乙已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明確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
“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明確“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五、分析孔乙已的性格特征
1.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下語句。
△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
2.指名學生歸納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確科舉失敗又以讀書人自居,生活貧困愛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卻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沒落的讀書人。
六、布置作業
思考1.小說的前三個小節并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會意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
二、提示與思考
1.小說的前三個小節有什么作用?
2.酒客、掌柜、伙計等人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讀書經歷說明了什么?
4.丁舉人是通過科舉爬到上層的讀書人,他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三、交流、討論后明確
1.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由時間推算,我們可知當時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由以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可以看出當時貧富獨立和階級對立的狀況。“我”職務的變動可以看出當時人際間的世態炎涼。
2.孔乙己不能與長衫酒客為伍,短衣幫酒客雖然也處在社會最底層,但他們仍肆意譏笑孔乙己。惟利是圖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為樂,就連一個12歲的小伙計都鄙視孔乙己。這些,都充分說明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對科舉不幸失敗者的冷酷。
3.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既不能進學,又沒有學會營生,反而養成了好喝懶做的惡習,說明了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
4.丁舉人對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毫無憐憫和同情,在孔乙己寫了“服辯”之后仍將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僅揭露了丁舉人的兇殘冷酷,也尖銳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和罪惡培養殘酷的統治者。
四、學生討論歸納造成孔乙己悲慘遭遇的原因
學生討論后明確
1.社會原因。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眾的麻木不仁。
(3)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2.自身原因。
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說主題
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本文的認識進行思考分析。
六、布置作業
思考課后練習題三、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理清小說的結構
1.指名回顧小說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按照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結構。
開端(1—3段)介紹咸亨酒店,交代環境。
發展(4—9段)孔乙己的經歷和性格。
高潮(10—11段)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慘遭遇。
結局(12—13段)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二、理清小說的線索
明確小說以“我”(小伙計)的'所見所聞作為線索,選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幾個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構成小說情節。
討論分析使故事顯得真實親切,使情節集中,增加故事的悲涼,表現作者對孔乙己的同情。
三、體會“以笑寫悲”的巧妙構思
提示與思考小說中多次寫到旁人的說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
酒店中的人們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們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一樣同樣受著統治階級的奴役,所以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科舉的不幸失敗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有無情的嘲弄,以求得他們勞累而苦悶的勞動生涯中片刻的快樂。這種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劇更添悲涼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這樣,就更加’深了小說反封建的意義。
四、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引導學生揣摩以下加點詞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
2.他從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
3.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4.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五、布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并沒有明確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認為孔乙己死了沒有?請展開想像,寫一篇短文來明確交代,300字左右。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3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默讀課文,梳理主要故事情節。
2、勾畫描寫句,分析人物,品讀句子表現效果。
3、提煉主題,探究死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品讀句子
教學難點:
提煉主題,探究死因,體會情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激趣
從《范進中舉》進入學習,范進是活悲劇,但他起碼還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根本變化,在舊社會等級森嚴的考試制度下,比他更可悲的人(半個秀才都撈不到)的大有人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魯迅先生和他筆下的《孔乙己》。
二、學前檢測
1、小說的三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
2、小說的故事情節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小說的環境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__ 。
默讀、通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1、給課后生字詞注音(點生上臺)
2、劃出課文中帶笑的句子(讀出來)
3、誰為我們帶來了歡聲笑語?如果請組一個帶笑字的詞來形容這些笑聲,你會組哪些詞?
4、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并揣摩其含義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的結局:
你發現什么規律?
(孔乙己身上體現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特質,他是一個很有用意思的人)
(1)穿長衫卻在柜臺站著喝酒。
(2)給孩子分豆,卻又說不多也。
(3)明明每次去都被人嘲笑,卻每次都要“據理力爭”不許取笑。
(4)明明身無分文,喝酒卻從不賒賬。
(5)結局:大約的`確。
5、在笑聲里,魯迅寫了關于孔乙己的哪些事兒,請你幫我歸納一下。
(1)偷書為竊書;
(2)奚落考試不中;
(3)教我認茴字;
(4)給孩子分豆;
(5)斷腿買酒。
四、讀懂課文,分析人物
1、齊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用信息?
2、魯迅為什么不一開始就讓孔乙己出場,連一個被掌柜責罰的小伙計都敢笑他,說明了什么?
3、合作探究:孔乙己除了地位低下以外,還具備了哪些性格特點?請你找出你認為最生動傳神描寫句子加以品讀。(點撥:既可憐,又可悲,還可恨)
五、讀深課文,提煉主題
最終孔乙己消失于眾人的笑聲中,你覺得是什么害了他?請你幫忙分析悲劇的原因:
(1-5小組分析個人原因,6-10組分析社會原因)
格式:孔乙己的沉淪源于______因為______ (社會:看客心態,麻木不仁,唯利是圖;個人:不學無術,不知變通,死要面子)從深層次講,你覺得是什么促使孔乙己這個人身上產生了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性?(社會邊緣人階層,高不成低不就,融不進”圈子”)
六、讀透課文,領悟感情
1、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作者借小伙計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結局?你如何理解這句話?(大約指的是,的確指的是)
2、學完課文,結合文章內容,你覺得深究孔乙己到底死沒死,對魯迅來說重要嗎?因為不管他肉體是否還存不存在,他的什么已經死亡了?
3、對于孔乙己精神的死亡,你覺得起決定性因素的原因是什么?談談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七、小結全文魯迅先生用犀利的目光,精準的文字,深刻揭露了舊中國下中國人“獨特”的社會國民性,和被封建教育制度下所殘害的類似孔乙己這樣一大批屢試不第的社會邊緣人階層。
八、補充作業,情感延伸以《孔乙己走出酒店之后》為題,展開合理想象,續寫本文。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4
教學目標:
一、認識封建教育、科舉制度的罪惡,學習魯迅反封建的戰斗精神。
二、理解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環境描寫在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中的作用。學習本文遣詞造句的簡煉、精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難點:對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本單元是“小說之林”,要求學生閱讀本單元內容,了解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較遠,學生不太熟悉,教師要把“學而優則仕”的那種背景介紹清楚。從多角度切入,對小說進行多角度地觀照,由教師設計問題或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在討論中加深對小說的理解,進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時數:
三教時。
學習方式:
朗讀法,語言品析法,討論
第一教時
一、自主學習
1.本文寫于1918年冬,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2.字詞學習
⑴注音
闊綽(chuò )羼(chàn)綻出(zhàn)拭(shì)
(2)釋義:
格局:布置的格式。
闊綽:闊氣。
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綻出:文中是突露出來的意思。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于窮困。固,安守。
間或:偶然,有時候。
不屑置辯:不值得進行辯解。不屑,認為不值得。
頹唐: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3.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誰?文中哪一句話形象而概括地刻畫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這是一種怎樣的特殊身份?
提示: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二、展示交流
講讀分析第一部分(第1節至第3節)。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
1.提問思考:孔乙已是在怎樣的環境里活動的?
2.從哪些語句看出這個場所的勢利與冷酷?
三、點撥升華
3.作者為什么要用那么多筆墨來描繪環境?又為什么要寫柜臺、溫酒、喝酒?
4.就在這冷酷勢利、等級森嚴的環境里,一個“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場。為什么小伙計居然也可以“笑”呢?是“歡笑?是玩笑?是取笑?是譏笑?還是嘲笑?
四、板書設計:
咸亨酒店(縮影)孔乙己苦人兒
等級森嚴壁壘分明勢利冷酷
“長”“里”“坐”“葷”站著喝
(笑)→而涼薄
“短”“外”“站”“素”穿長衫
孔乙己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的生活內容;他的語言、行動,又必然使他在魯鎮人們心目中成為可笑的人。他為什么穿長衫,又為什么只能站著喝酒呢?那就得認真剖析了。
五、達標反饋
1.熟讀第一部分。
2.根據魯迅第一部分的描繪,用漫畫的筆法給孔乙己畫像。
第二教時
一、講讀分析第二部分(第4節至第9節)。
1.交流漫畫作業,加深對孔乙己的印象。
2.自主學習
請同學朗讀第4節至第9節的內容,思考:
圈劃出孔乙己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的語句,認識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3、交流展示
1.描寫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從外貌描寫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作者對孔乙己外貌的描寫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2.描寫孔乙己動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動作描寫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
作者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最精彩的是兩次親手交錢買酒的動作。
3.孔乙己富于個性的語言。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征?
作者寫孔乙己的語言是很富于個性特點的,例如: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竊”與“偷”本是同義詞,只是文言與白話的區別,可孔乙己寧可認“竊”,決不承認“偷”。在他看來“竊”與“偷”似乎高一等,何況他竊的是與讀書人關系密切的書,這就更高一等了。這種強詞奪理、自我解嘲式的語言也是孔乙己所獨有的。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格。
4.孔乙己神態的句子。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征?
魯迅小說對人物的神態描寫極簡煉,卻意蘊深刻,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得入木三分,觸及人的靈魂。
①“睜大眼睛”到“漲紅了臉”
②“不屑置辯”到“籠上了灰色”
③“極高興的樣子”到“極惋惜的樣子”
④“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達標反饋:
1.摘錄文中精彩傳神的描寫語句,并賞析。
2.熟讀第4節至第9節。
第三課時
一、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1.自主學習
啟發思考:孔乙己好些天來,他的遭遇如何呢?
(1)指名朗讀第10節。正音解詞。
打折(shé)服辯(fúbiàn)
(2)學生回答:他被打折了腿。
2.展示交流
思考:這件事深刻地揭露了什么問題?作者運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敘事寫人的?
孔乙己不僅精神上受侮辱、損害,而且肉體上遭摧殘。
文章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一個有功名,爬上去,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欺壓人民;一個沒有進學,跌下來,受折磨。丁舉人有地位,有權勢,本性兇殘,手段毒辣,私設公堂,草菅人命,先“正名”,后動刑,接著再慢慢地折磨,明明吃人,卻不擔吃人罪名,冷酷而暴虐。
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從喝酒的人與掌柜的對話中敘事寫人。
3點撥升華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場是怎樣的情景?與第一次出場比較,肖像、聲音、神態、動作有何變化?
(1)指名讀第11節。
(2)抓關鍵詞語說明。
(板書)
別人對他的嘲笑、哄笑、說笑仍然是一樣,無絲毫同情與憐憫,有的是冷漠、寡情與勢利。
4、總結。
1.請同學就人物性格與主題思想進行歸納。
孔乙己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摧殘下的一個可憐的犧牲品。迂腐,好喝懶做,偷盜,中封建思想意識的毒而不自覺,毫無社會地位,但精神上又接近不了“短衣主顧”,脫不了那件長衫,成為魯鎮的多余的'人,廢物。他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特有的語言行動,成為可笑的人。他是清末受封建教育、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
作者通過對孔乙己命運的描述,控訴封建社會的罪惡,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鞭撻丁舉人之類的冷酷暴虐。作者平平淡淡寫來,刻畫得維妙維肖。放在社會悲劇里寫出鄉村潦倒文人的性格悲劇,筆觸平淡,寓意深刻。整個悲劇是在人們的笑聲中進行的,既是社會的悲劇,又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文中沒有排山倒海的沖擊,可人們讀后卻感到心里有陣陣的隱痛。作者運筆確實收到鬼斧神工之效。
2.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文中的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均做到個性化。用詞精確,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5、達標反饋
1.看幻燈,講述故事情節,講述時注意運用傳神的詞句。
2.抓住孔乙己肖像特征和語言動作,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3.談一點讀后的感想。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5
【學習目標】
借助關鍵字詞替換還原比較凸顯人物性格,渲染場景氛圍揭示小說主題。
抓住獨特的“敘事結構”“變換視角”設計主問題,挖掘小說人物豐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語激疑置換體驗人物的悲劇,進而探究作者的獨具匠心。
截取視頻片段呈現相關畫面再現真實場景,設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探討小說的主題。
【教學難點】
理清文中“看/被看”的關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學步驟】
(課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視頻。)
一、圖片導入引人物
(出示咸亨酒店的圖片。)
導語:同學們,現在咸亨酒店的大門在我們面前緩緩打開,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誰?(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圖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魯迅走進他的小說《孔乙己》,聽一聽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出示課題《孔乙己》。)
二、初讀課文說感受
在,我從眼睛中,看到了的一個孔乙己。
(先讓學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組尋找說感受,從不同的視覺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三、再讀課文“看”人物
思考:這樣的人,他的的命運最終會如何?請找出具體的句子。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分析: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句子,魯迅運用了他特有的“非語法性”修辭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請你找出具體的句子佐證:
1、孔乙己的確死了。
2、大約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確”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證明孔乙己存在價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存在價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個“被看者”的角色,是一個多余人。)
(提示:1、生活環境;2、人際關系;3、性格悲劇。)
1、哪里“看”——社會環境:等級森嚴的魯鎮酒店(咸亨酒店)
①曲尺大柜臺:外面是短衣幫,里面是長衫主顧(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著長衫站著喝酒。(暗示悲劇:讀書人的身份與科舉落第的對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喪失生活能力。
2、被誰“看”——人際關系:被人“哄笑”與“念叨”
四次哄笑,描寫的實際上是眾人四次戲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尷尬狼狽、窮于招架的樣子他們很開心。眾人的冷酷、麻木、對弱者的踐踏由此可見一斑。
(講述第一次與第四次哄笑時,播放電影視頻,讓學生真實感受孔乙己“排”“摸”的不同鏡頭。隨文分析這是一些怎樣的人?)
①短衣幫:在封建社會中,處于備受壓迫的社會底層,同樣可悲可憐。
②小伙計:一個孱弱、飽受歧視卻又參與歧視的孩子。
③掌柜:挖苦并反復念叨孔乙己還欠他十九個銅錢。
④眾人:圍觀。
孔乙己是一個當時社會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用眾人的哄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這些哄笑是麻木的笑,這使孔乙己的悲劇籠上了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一面是悲慘的遭遇和傷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淚,而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就更加深刻了。
3、孔怎“看”——性格悲劇:精神與現實的`落差(固守讀書的人的“身份”喪失生存的能力)
正面寫孔乙己的外貌及綽號的來歷;孔乙己面對眾人嘲弄時的語言、表情和動作等描寫。
分析:“竊”與“偷”;滿口的文言詞匯;對待錢的動作。
4、作者“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由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孔乙己貧困潦倒卻又想保持讀書人的架勢,善良而又無能,可憐而又可氣,是一個時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也是當時冷酷社會的犧牲品。
(二)分析孔乙己“大約”死了
(提示:“大約”可以從時間推移的角度入手分析,因為沒有親見。)
側面了解孔乙己:好吃懶做不肯自食其力;偷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腿喪失勞動力。推斷“許是死了”。
長久不見孔乙己:抓住時間詞(自此以后——年關——中秋——第二年的端午——中秋——年關),推斷孔乙己“大約”死了,可見其悲劇。
四、今眼再看“孔乙己”
1、寫作背景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之后發表的第二篇白話小說,也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篇小說,魯迅先生后來親自將它譯成日文。《孔乙己》寫于1918年冬天,當時科舉制度雖已廢除,但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生活。
2、現實意義
孔乙己不只局限于中國封建社會。今天,從東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據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價值觀而生活,而他們自己又不了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夢幻中,他生活著的社會根本不能容納像他那樣的人。這樣,我們更能感受小說的意義的豐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意義。
3、小說主題
小說通過對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的描寫,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小說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精神的麻木。
引出小說的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與個人生活。
五、另眼假想“孔乙己”
請發揮你的想象,另眼假想“孔乙己”,請任選一題完成。300~500字。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進士……
假如孔乙己沒有偷丁舉人家的東西……
假如孔乙己自己脫掉了長衫……
假如孔乙己打折的腿好了……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6
一、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熟悉課文內容,了解小說所描寫的環境,理清情節結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認識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
二、 重點和難點: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說明:
為了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本文的教學側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小說的基本特征,認識小說的要素。
為了了解閱讀小說的一般過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可有意識地按照熟悉內容→理清情節→了解環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過程來分步進行。
由于時代的差別,加上關于科舉制度的知識學生比較缺乏,可能會增加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教師應對這方面內容作適當補充說明。
又由于這篇小說是以幾個生活片斷組材的,情節的連貫性不強,教學時,可以以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解決情節結構問題。
要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出有關規律性的知識,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
為什么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
說明:
選定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思維的活動,促使他們進一步鉆研課文關注人物形象問題。因為這一突破口涉及兩個人物,提示學生通過作比較的方法從人物的作用,與中心的關系等方面作思辨。了解小伙計的作用,也就解決了情節結構問題;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學會確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時有助于對主題的理解。
四、 基本教學流程:
(一) 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單元教學要求。
1、 學生默讀單元教學要求,并作圈畫、批注。
2、 交流圈畫批注的內容,教師作歸納、補充。
說明:
這一過程是為了使學生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指導學習的方向,把握學習重點,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
采用默讀的方法完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體味這一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二) 初讀課文,熟悉主要內容。
1、 默讀課文,準備復述提綱,以小伙計的口氣敘述孔乙己的遭遇。
2、 抽學生復述,全班補充、修正。
3、 教師作引導,明確:
(1)小伙計所見所聞孔乙己的遭遇,就是這篇小說的情節(小說要素之一)。
(2)熟悉內容是閱讀小說的第一步。
說明: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閱讀小說的第一步驟;二是對小說的情節有所感知,為落實有關知識打基礎。
提出列提綱的要求,可以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來理清小說情節結構,要求復述是對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是交流的需要。
(三) 再讀課文,了解小說的'環境。
1、 故事發生的具體地點有何特點?
2、 小說中人物所處的時代有何特點?
3、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明確有關環境的知識。
說明:
這一環節是為了落實有關小說環境描寫的知識及對其作用的認識。教會學生從課文中了解小說環境特點(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的方法。
具體操作時,可啟發學生默讀有關段落,從小說的內容中尋找依據。特別是從不明顯的,容易疏忽的內容中了解小說的社會背景、生活環境的特點。教學中不能就事論事,要把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關系聯系起來。
要顧及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必須在大量的學生活動之后,再歸納規律性的知識、傳授方法。
(四) 提出突破口
1、 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描寫孔乙己的幾個畫面,為每個畫面編個小標題。
2、 集體討論。
(1) 孔乙己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會遭此不幸?
(2) “我”、孔乙己各與小說的主題有何關系?
3、 教師引導、補充、小結。
說明:
經過前兩步教學流程,學生已對小說的情節、環境的特點有所了解,這一環節是進一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并通過比較,了解人物的不同作用,學會確認小說主要人物的方法。
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再次細讀課文,加深對主要情節理解。第二步,通過討論認識人物形式及其作用。在比較中認定主要人物。第三步,得出結論,歸納方法。
整個過程始終貫穿學生的活動,討論要充分,結論才容易被接受。
(五) 歸納、鞏固。
1、 由學生自己歸納學習這篇文章后的收獲。
2、 交流后,老師小結。
說明:
這一環節主要是起復習鞏固作用。讓學生自己回顧學習的過程,總結收獲,培養善于疏理及時小結的好習慣。為了彌補缺漏,強調方法,教師有必要作最后的小結。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了解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以討論的方式,理解孔乙己的復雜性格。
二、教學過程
1、簡介寫作背景引入。
本文寫于1918年冬,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小說集《吶喊》。魯迅本人曾說過,整一部《吶喊》十四部小說里,他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又是如何遭到社會的“涼薄”,學習本文后,可以有明確的答案。
2、教師朗讀課文第⑨節:“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問題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問題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3、聽錄音①-⑧節,思考以上兩個問題。
4、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問題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孩子、“我”。
問題二:
①語言被嘲笑[第④⑥⑧節]
從他的語言特征看,滿口“之乎者也”,不分場合地使用難懂的文言詞語,甚至對著孩子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論語》中的語句,表現了他的'迂腐不堪與自命清高。
“竊書不能算偷”這句話,在事實面前,仍徒然地換弄語詞,自欺欺人,可見人物的迂腐和愛面子。
②行為被嘲笑[第⑧節]
分茴香豆片段:“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直起身來又看一看盤,自己搖頭說……”俯仰之間,一個卑微、善良的讀書人窮酸之態畢露無遺。
③外貌衣著被嘲笑[第④節前三句]
長衫“又臟又破”,“臟”說明他的好喝懶做,“破”反映他的窮苦困頓。胡子“花白”與上一句“皺紋”共顯其老;“亂蓬蓬”與下一句長衫的“破”都示其貧;“夾些傷痕”則暗示了他常常因偷竊而挨打。
④遭遇被嘲笑[第④⑥節]
分角色朗讀第⑥節中的對話。
其中“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句,“新”說明剛挨打不久,“又”說明挨打不止一次,即偷竊行為不止一次了。
如果說因偷竊挨打留下的傷痕直接留在孔乙己臉上,那么未中秀才、未進舉人的傷痕,一直印在他的心里。然而他心中的傷痕更是人們樂于取笑的:“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5、孔乙己究竟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學生回答,明確:
迂腐[回字的四種寫法,滿口之乎者也]
愛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穿長衫,偷書卻不承認]
善良、天真[教“我”寫字和分茴香豆]
守信[從不拖欠酒錢]
6、綜觀全文,用自己話給孔乙己下一個定義。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皆可。最后提供一些經典的觀點作為參考:
魯迅——孔乙己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人。
葉圣陶——潦倒、不幸的讀書人。
李歐梵[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歷史轉折時期,落后于時代的,固守著過去價值觀的被侮辱、被損害的讀書人。
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吃的下層知識分子。
錢理群[北大教授,魯迅研究專家]——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著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孔乙己生死問題的假設和探究,進一步把握其悲劇性格。
2、由孔乙己的命運出發,分析造成他悲劇性的社會根源。
二、教學過程
1、由朗讀引入。
打開課本,至91頁,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問: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
速讀全文,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證據。
2、四人小組討論。
結論:孔乙己一定已經死了。
3、陳列理由。
①前后兩次外貌描寫的對比變化[第④⑾節]
首次出場末次出場
身材高大盤著兩腿,下墊蒲包
青白臉色臉上黑而且瘦
穿一件長衫穿一件破夾襖
分析:從發展的趨勢看,孔乙己的處境每況愈下,不久便會死去。
②當時天氣狀況與孔乙己的穿著[第⑾節第一句]
分析:“……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夾襖,看來難以捱過這個冬天。
③孔乙己三次“辯”的不同[第④⑥⑾節]
一辯二辯三辯
第④節第⑥節第⑾節
睜大眼睛說,不屑置辯頹唐,不十分分辨
爭辯好象懇求
分析:孔乙己的言談行為都旨在維護一個讀書人的體面,盡管事實上早已受盡侮辱嘲弄,斯文掃地,卻從不肯放下面子,丟棄自尊;所以明知別人是逗樂取笑,也全力與之爭辯,或擺出超然的姿態,來表明自己比短衣幫高出一籌。可最后一次他竟然“不十分分辨”,甚至有懇求的眼色,平日的生命力已消失殆盡了,距死期也不遠了。
④“排”與“摸”
“排”是指一個接一個按著次序擺。這里形象地寫出了他擺闊、炫耀的心態㈠。而“摸”
出四文大錢,反映了他境遇的窘迫,已近末路。
⑤孔乙己“品行比別人都好”,欠酒錢,“不出一月,定然還清”[第⑤節],而十九個錢一直未還,一定已經死了。
⑥孔乙己“好喝懶做”[第⑤節],“好喝”即嗜酒,甚至甘愿忍受眾人的嘲笑,仍然經常來酒店喝酒,他不再來喝酒,想來已不在人世了。
4、同桌討論:種種跡象都證明孔乙己已經死去,那么造成他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直接原因——偷竊挨打,困頓而死
制度因素——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社會因素——民眾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喝懶做、偷竊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可是民眾的“冷漠麻木”正是他們用傳統等級觀念來衡量他人(試想丁舉人滿口之乎者也,只會使人肅然起敬);而孔乙己的`好喝懶做也是因為他懷抱舊式知識分子的價值觀,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將自己視作國家、社會不可或缺的“君子”,縱然未能通過科舉一展才華,但也決不可與蕓蕓眾生為伍。
歸根結底,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因素是舊的的社會制度。
㈠也有觀點認為“排”字反映孔乙己的貧窮,錢來之不易,故付帳時小心清點記數。同樣是買酒喝,阿Q從城里中興回來,一走近酒店柜臺,就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柜上一扔”。“扔”字活生生地描繪出阿Q得意洋洋的炫耀情態。一“扔”一“排”,一暴發一窘迫,符合人物身份。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9
一、導入
同學們,作為中華民族20世紀的文化偉人,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以文藝實現他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的啟蒙主義抱負。在他一生所創作的三十多篇小說中,他最喜歡的是收在小說集《吶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說《孔乙己》寫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二、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小說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
(1)概括介紹: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種矛盾現象充分說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寫:
①第一次出場:寫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困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志,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志。“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委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場:“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著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著,窮途末路。“盤著兩腿,下面墊著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滿手是泥”說明他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
斷腿前后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3)語言神態描寫:
①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亡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動作描寫:
①“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現他拮據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并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說明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了他悲慘的境地。
2、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凄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
三、精彩研讀
1、對次要人物的描寫與分析
(1) 掌拒:“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東西了!’”四次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以追逐利潤為目標的經營者,為賺取利潤不擇手段。自私冷漠貪婪
(2)短衣幫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你怎么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兩次出現“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快樂的空氣。” “誰曉得,許是死了。”
靠出賣勞力維持生計。沒文化、愚昧、麻木、缺乏同情心
(3)小伙計
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嗎?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
年幼單純,不諳世事,受大人影響,為生計也變得冷漠無同情心
(4)丁舉人
“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在打折了腿。”
爬上去的“讀書人”有權、有勢、有錢。兇狠、殘忍、仗勢欺人
2、文章通過對魯鎮酒店和次要人物的描寫,你覺得孔乙己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環境?
孔乙己生活在一個 充滿黑暗、腐朽、麻木、冷漠、虛偽、勢力的封建社會環境中。
3、學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思想原因:思想僵化,因循守舊,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社會原因:是吃人的封建社會和封建科舉制度。
四、研讀探討,理解文意
1.學生閱讀課文的前三語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說一開始沒有直接寫孔乙己,而是介紹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小說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渲染“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大涇渭分明的社會群體,表現了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和人之間冷酷的關系,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為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預示著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2.學生通讀課文第4~12語段,也即小說的主體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幾處寫到眾人的哄笑?他們為什么而笑?作者用眾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文中四處寫眾人的哄笑。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處于社會底層,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與幫助,相反只知哄笑取樂,在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用眾人的哄笑貫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社會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僅僅是為了尋口酒喝,以此來麻醉失落的靈魂嗎?請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
孔乙己到酒店不僅是為了尋口酒喝,以此麻醉靈魂深處的隱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幫”這個社會群體中才能顯示他讀書人的身份,他要在這里尋求人們對他的“讀書人”社會地位的肯定和認可,以撫慰他那因沒考中秀才而產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錢”是為了表現他想在酒店這個小社會里尋求人們對他品行的認可;
③“教小伙計認字”是要求得到人們對他學識的認可;
④孔乙己在別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無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們中間才能尋求到一點溫暖;
⑤他每次用辯解來掩飾自己的劣跡,同時也是為了想尋求一個讀書人的自尊。
五、寫法點撥
1、小說對孔乙己的描寫,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寫?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由這些描寫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正面描寫:孔乙己的外貌、綽號的來歷、面對眾人嘲弄時的語言、神態、動作等。
側面描寫:孔乙己的身世、被丁舉人打折了腿。
由這些描寫看出孔乙己是一個麻木不仁又至死不悟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也是冷酷社會的犧牲品。
2、作者沒有采用小說常用的第三人稱的寫法,而是以“小伙計”的口吻來敘述。這樣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個小伙計“我”的角度審視觀察周圍世界,既方便敘述,減少敘述文字,又顯得客觀、真實、可信。連一個12歲的小伙計都鄙視孔乙己,更能說明這個社會對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達一種悲喜交融的氣氛。另外,小伙計涉世未深,還不像掌柜的那樣冷酷,表現出對孔乙己的同情。
3、討論:“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句話一方面深刻說明孔乙己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無足輕重的地位,顯示他的寂寞與悲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的冷漠、麻木,對他人漠不關心、毫不同情。
4、討論:小說的結尾:“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既然是“大約”,為什么又說“的確”,這是否矛盾?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小說結尾意味深長。孔乙己既然是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沒有人關心他,誰也不能確切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著,只能說“大約”。
孔乙己是個好喝懶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來喝上一口酒的,然而從初冬到年關,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關,始終沒見孔乙己來,看來孔乙己并非“許是死了”,而是“的確死了”,這是很合乎邏輯的。結尾處看似矛盾的詞語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現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無疑也加強了小說對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訴和鞭撻的力量。
5、討論歸納小說的主題思想。
分析后歸納:這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己后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
六、小結
小說通過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時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對于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 10
【教學目標】
1、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探究性學習重點】
1、掌握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復雜性,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教學方法】
質疑,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記錄質疑。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呈現出一個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誘發他們自主探究文本的強烈欲望,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期待。
二、作者簡介
最能廣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學體裁是什么?是小說。讀者最多,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文學體裁是什么?是小說。什么是小說?
明確:
1、小說概念
小說就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或事件場面及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3、性格小說
性格小說是以人物性格刻畫為中心結構,不必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的小說。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
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當時社會冷遇的苦人兒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說,《孔乙己》寫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據魯迅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
設計意圖:解決:
①文本體裁—小說;
②拉近學生與孔乙己的距離
三、學習字詞
咸亨酒店 附和 不屑置辯 闊綽 羼水 蘸著 打折腿 間或 頹唐 戕害
設計意圖:解決:相關字詞的音、形、義
四、問題討論
1、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明確:通過“我”——咸亨酒店小伙計的口述,記敘了清末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明確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時代背景。
2、咸亨酒店里幾種類型的人是如何對待孔乙己的?
在等級森嚴、貧富懸殊的社會里,從酒客、掌柜和“我”對待孔乙己的態度中感受遭受涼薄的孔乙己。孔乙己的命運讓世人唏噓。葉圣陶說:“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讀書人。”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恥的下層知識分子。”錢理群(北大教授)說:“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著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掌柜對長衫客:極力逢迎,恭敬侍候,對短衣幫:不講情義,恣意剝削,對小伙計:兇狠無情。說明掌柜虛偽、勢利、冷酷,媚富欺貧,唯利是圖。魯迅塑造的中國社會里這一群看客的形象讓人覺得面目可憎,魯迅說中國的群眾都是“戲劇的看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本社會環境。讓學生對這樣的一個人群所構成的中國社會有一個深刻地了解。在孔乙己的極力掙扎中,讓學生同時去分析各種類型人的特點。
五、作業:
1、掌握文中生字詞的音、形、義;
2、熟讀課文,勾畫描寫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課時
一、聽寫字詞并注音
咸亨酒店 附和 不屑置辯 闊綽 羼水 蘸著 打折腿 間或 頹唐 戕害
設計意圖:
①檢查學生對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突出提示“漂渺”一詞現在的通常寫法;
②為利用學生所寫字詞構成完整板書做準備。
二、試從課文中勾畫出反映以下內容的語句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
3、孔乙己的結局。
明確: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愿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惟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反映孔乙己對人們作用的一句話:“孔乙已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篩選信息的能力。語文教學要強化雙基,而雙基只有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才能在學生的心田扎下根。
三、研討
1、理解章法
小說的前三個小節并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任務活動的社會環境。由時間推算,可知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由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可以看出當時貧富獨立和階級對立狀況,“我”的職務變動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世態炎涼。
設計意圖:理解文本作出這樣的結構安排,既是突出中心情節的需要,同時又是表現主題的需要。
2、分析形象:就文中的“手”的細節描寫分析孔乙己的不斷掙扎的生存狀態。
明確:
①作為一個好逸惡勞的懶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
“長指甲”可以讓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狀態不同于靠辛勤的勞動來過生活的短衣幫。留著長長的指甲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養尊處優或者好逸惡勞的人。這樣的一雙手寫得一手好字,曾替人家抄過書,但這樣的人卻生活得并不安逸,相反很是困苦。這樣的長指甲只能是好逸惡勞、懶散過日的“標記”了。
②作為一個迂腐守舊的知識分子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臺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用指甲蘸酒寫字”是孔乙己作為一個讀書人,想盡辦法、利用一切機會向別人在證明自己的價值。雖然沒有進學,但還是極力要證明自己的學識。問小伙計識不識字,教小伙計“回”的四種寫法,沒有筆,用長長的指甲代替;沒有墨,蘸酒代替。無奈,換來的是別人的冷漠。孔乙己的迂腐成為了別人的笑料。更可悲的卻是:“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可見得他就算能夠充當笑料,能“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能使“店內外都充滿快活的空氣”,也不過是可有可無的取笑對象。多了他人們多了一個人取笑,少了他人們還是一樣過。
③作為一個窮酸的善良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
孔乙己唯一的下酒菜是一文錢的茴香豆,但是他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吃,他是善良的。但他畢竟生活窘困,面對不懂事的孩子吃了還要吃,他也不得不用手罩住他那僅存的下酒菜,這時讀書人在維護他的體面。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更足以展現窮酸之下不忘顯示讀書人的身份的迂腐。魯迅寫“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孔乙己是個多余的人,是個“苦人”,是個“弱者”。因為多余,他連自己正式的名字都被一個半懂不懂的綽號代替,店里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沒有人尊重他,也沒有一個與他有共同語言的人。在孔乙己病態人生中,這一內容可以說是他的性格亮點。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靈的單純,世態的涼薄冷卻了他心靈的.熱情,人性的兇惡和殘酷磨鈍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生存的狀態便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④作為受盡涼薄的可憐人而存在
例句:“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兒,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一雙曾經留著長指甲的手,一雙曾經用來寫字的手,一雙帶著善意的手,此刻滿是泥,成了代步工具。再也不可能保留知識分子的體面,再也不能讓自己的閃光之處得以施展。文不能,武不得,活干不了,孔乙己與短衣幫相比更為悲慘。
小結:孔乙己一個好逸惡勞、窮酸潦倒、飽受摧殘的苦人兒形象。
設計意圖: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吃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凄苦慘絕但麻木不仁的苦人兒。
5、探討主旨:
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何在?
明確:自身原因: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社會原因:科舉制度的毒害;民眾的麻木不仁;統治者的摧殘。
設計意圖: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課堂小結:
孔乙己之所以掙扎著生存下去,只是靠“文化”,文中“長衫”這個意象就是文化的象征。孔乙己不管別人如何看他,他始終穿著那件又臟又破,而且是多年也沒有洗也沒有補的長衫,但這種沒有和權力、金錢相結合的文化沒有實際的用途,文化本身并沒有能夠讓他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下去。他的文化最終也隨著他的生命而結束,連同他那好逸惡勞的手一起埋葬。像孔乙己這樣的知識分子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呢?充當單純而愚蠢的知識分子社會不接受不認可,充當別人的笑料不是最終解決的辦法,偶爾的挑戰與反抗更不能改變命運。問題只有通過改變國民性的弱點,這也是魯迅先生一直期待完成的。
設計意圖:深入探討文章主題。讓學生真正讀懂魯迅。
四、作業
運用“我看孔乙己是_____(概括其特點或性格)的人,因為文中_____(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寫一段文字,進行鑒賞。
【孔乙己教案一等獎】相關文章:
《孔乙己》教案03-05
孔乙己教案05-30
《孔乙己》教案02-20
孔乙己教案范文04-26
孔乙己教案范文04-12
《孔乙己》精品教案06-14
《孔乙己》課文教案01-20
孔乙己教案(精選5篇)03-07
孔乙己課件教案模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