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利亞的木匣教案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利亞的木匣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么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木匣、免得、躲避、仍然、敵人、一倍”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
都在變化的道理。
4.了解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練習采用這種方法讀懂課文。
思想教育: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衛國戰爭、德國法西斯的情況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導入新課。
在人們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給人以啟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2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
本課是蘇聯作家左琴科寫的。課文中的“戰爭”指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于1944年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時間,本文就是寫在那幾年中發生的一件事。
3.解課題。
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指導學生讀準“匣”、“箱”的字音,這兩個字都是三音連拼。
3.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4.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5.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詞語。
法西斯——本課指德國侵略者。
冰鞋——滑冰時穿的鞋。
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
仍然——表示情形沒有什么變化或恢復原狀。
(四)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匯報:
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果提出的是詞語方面問題,老師要帶領學生找到其出處,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是其它問題,老師告訴同學們講讀課文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
4.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給課文分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按照以上寫作順序,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一段是1~3自然段(埋木匣)、二段是4~12自然段(挖木匣)、三段是13自然段。(受到啟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講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段:(即1~3自然段)
(1)電腦出示思考題:
①科利亞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讓學生邊帶著問題默讀思考,邊填空。
出示填空題:
①科利亞埋木匣的時間是(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埋本匣的地點是(從他家門口十步遠)。
②媽媽埋箱子的時間是(戰爭開始的時候),埋箱子的地點是(從她家門口三十步遠)。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心細,想得周到)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練習用“只……就……”的句式說話。
先按課文的內容說,然后再另說一句話: 科利亞因為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挖坑埋木匣。放學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人,所以我走時就隨手把燈關了。
(5)歸納段落大意:
歸納段落大意,要抓住全段的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句式,組織好語言。請你按“誰,干什么”的句式歸納段落大意。
本段寫科利亞埋木匣。
2.學習課文第二段:
過渡語:從第一段的課文中,我們知道了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挖坑很細心地埋下了自己的木匣,那么等他和媽媽一塊避難回家后,挖木匣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學習第二段課文。
(1)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4)邊讀課文,邊填空:
媽媽挖箱子的時間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回到家鄉的時候),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比較句子,體會“如果……就……”的用法,練習用其說一句完整的話。
讓學生先比較兩個句子:一個是媽媽的原話,一個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表達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設句,先假設那么去做,就會出現后來的結果。
練習說話,先用課文中的內容說,再另外說一句話。
媽媽如果當初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如果我現在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就能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
(6)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亞從家門口(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沒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換詞練習,體會仍然的意思。
“還是沒有找到。”
“依舊沒有找到。”
“仍舊沒有找到。”
“依然沒有找到。”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3段(最后一自然段):
過渡語: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照媽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我們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另一方面體會“不光……還……”的用法。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關聯詞“不光……還……”,表示遞進關系。科利亞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還更進一步的意義是,他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四)再讀課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間的聯系,并且了解文章在寫作方面的特點:
1.自己小聲讀課文,課文中為什么要這么具體地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情景,這與文章后面寫到的挖木匣有什么聯系?
先自己邊讀邊想,自己練習說一說,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最后再指名代表小組向大家匯報。
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科利亞埋木匣的情景,同時也較細地寫了媽媽埋箱子的情況。這一方面突出了科利亞從小就愛觀察,思考,善于模仿,辦事細心,認真。另一方面,為后面寫的挖木匣埋下伏筆,既然都是從家門口到菜園的方向量十步,為什么挖不到木匣?媽媽照埋箱子的樣子,同樣量了三十步很快地挖到箱子,而科利亞和媽媽的方法也相同,為什么挖不著?這樣前后對比著寫,對于理解,強化“世間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變的態度,而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道理。
2.寫作方法:
本文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展開故事,文章主線清楚,并且文章前后照應。前面的描寫為后邊的描寫埋下伏筆。
讀課文,讓學生找一找,文章的哪些地方是為后面埋下伏筆的?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3.敘述科利亞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1)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2)進一步明確了歸納段意,要抓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句式,組織好語言。
【板書設計】
埋木匣 時間變化
27、 科利亞的木匣 ↓ 得啟示
挖木匣 周圍一切也在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3
科利亞的木匣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過程:
熟讀課文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②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鞏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②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a.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b.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③給生字組詞。
指導寫字
①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寫字。
a.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b.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c.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抄寫詞語
①自己讀、記詞語。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26 科利亞的木匣
埋 挖 受啟發
人長大 步子變大 一切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相關文章:
《科利亞的木匣》的教案06-15
《科利亞的木匣》的教案08-24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范文06-19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范文06-27
科利亞木匣說課稿08-19
《科利亞的木匣》課件03-29
科利亞的木匣課件06-12
《科利亞的木匣》說課稿06-23
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07-10
科利亞木匣說課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