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領悟泥人擬人的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正確認讀7個要求會人的生字,掌握7個要求回寫的生字,查閱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炫耀、塵垢、膽怯、曝著、陰霾”,自主積累詞語。
3、理解詩歌內容,通過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從中感悟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1、同學們,輕松愉快的假期已經結束了,在暑假里下了好幾場雨,我很想知道在天晴了的時候你都干什么了?
生:出去玩兒。
師:那你有沒有注意過清新的空氣,雨后的萬物?
生:下過雨后,花朵開得格外漂亮。
師:你真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結識一位“雨巷詩人”戴望舒,我們共同分享一下這位詩人在天晴了的時候去干什么。
我們首先來結識這位“雨巷詩人”。
2、教師小結:戴望舒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的代表詩人。(出示課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在天晴了的時候》。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詞,作上記號。
(3)指名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
1、默讀全詩,想想課文哪些詩句寫出了雨過天晴時的景物,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
2、朗讀全詩,體味詩句之美。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深入研讀,欣賞美景
引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來到雨后那清新潤澤的郊外小路。作者在天晴了以后,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看見了系列景物,
1、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用橫線把景物名稱畫出來。
2、指名反饋。(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
3、找出相關的詩句,讀一讀,結合詞語,想象畫面。
(1)雨后的泥路涼爽又溫柔(結合涼爽和溫柔理解)。
師;怎么理解涼爽和溫柔(體會擬人修辭)。
師:雨后天空放晴,會讓人感覺清涼很多,雨水又像母親一樣滋潤著萬物,它也擁有如同母親一樣溫柔的情懷。
(2)小草洗凈了灰塵和污垢,像在夸耀自己。(結合炫耀、塵垢理解)
師:你見過雨過天晴的小草嗎?在作者的眼里有什么不同?(體會擬人的修辭)
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師小節:這里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但寫出了小草的干凈碧綠,而且寫它像人一樣洗凈了灰塵和污垢,仿佛在夸耀著自己。指名感情朗讀。
(3)天晴了,低垂了頭的小白菊小心地、緩緩地迎者陽光,一瓣瓣地舒展綻開,開到極度。(結合詞語膽怯、綻透理解)
師:默讀描寫小白菊的句子,說一說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作者寫小白菊膽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師小節:是啊,就連再嬌小、再膽怯的小白菊都會在陽光中綻放自己最美的一面,可見生命的力量真是讓人折服。指名感情朗讀。
(4)鳳蝶在陽光下煽動它美麗的翅膀。(結合詞語書頁、曝著理解)
師:這里的書頁指什么?(體會比喻修辭)
師小節:美麗的鳳蝶不但像人們一樣自在悠閑,而且它那美麗的翅膀又像裝飾了美麗色彩和智慧的'書頁。一切在作者的眼里真是詩情畫意,誰能讀出鳳蝶的美麗。指名感情朗讀。
師總結:通過第一小節的學習,讓我們在雨后初晴在小徑中看到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如身臨其境,為什么作者能寫出這么美的詩文?
生:詩人運用了生動的比喻、擬人的表達手法。
生:因為詩人心思細膩,熱愛大自然。
師總結:作者運用細膩的心思,懷著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的情感,雖然并沒有直接描寫,但是運用了擬人、比喻手法,賦予景物以生命,讓我們感覺到“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怎么不讓我們身臨其境呢?
二、拓展思維,豐富畫面。
1、同學們,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潤濕的小路、炫耀著新綠的小草、綻放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鳳蝶兒,還可以看到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第三節。
2、指名反饋:詩歌描繪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結合詞語陰霾、暈皺理解)
3、小結: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烏云散了,一切顯得那樣的明朗:溪中波光蕩漾,林中樹影婆娑,天空云兒閑游……多美呀!我們一起把這三行詩句讀一讀。
4、拓展思維:你留心觀察過雨后天晴時的景象嗎?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說一說。
5、小結: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斷地倡議我們在天晴的時候出去走走,我們一起來讀第二節。
三、品味詩句、練習背誦。
1、自由誦讀課文。
2、指名讀一讀。集體評議。
3、集體讀一讀。
4、熟讀成誦。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我們只是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和戴望舒一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留心觀察,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做課后練習,完成一課一練。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描述想象雨過天晴的畫面。能說出自己看過雨后天晴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邊讀邊想象,能說出詩中描繪的場景和畫面。
2.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唐代詩人李商隱曾經有一首詩描寫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美好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也寫了一首這樣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在天晴了的時候》。(板書課題,談感受,介紹作者)
2.今天,我們一起來跟隨詩人戴望舒的腳步,欣賞雨后的世界。
二、梳理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重點掌握多音字“曝”。
(1)指導識字正音。強調多音字“曝”在文中讀pù,是陽光照曬的意思。
(2)理解詞語。(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指導朗讀,了解詩歌大致內容。
(1)教師指名學生按小節讀詩歌,學生評價。
(2)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詩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徑上看到了什么?
例:含苞欲放
三、深入研讀,欣賞美景
1.自由朗讀詩歌的第一小節,想一想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用橫線把景物名稱畫出來。指名反饋。(板書: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
2.找出相關的詩句,讀一讀。
3.指名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然后再讀一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4.通過詩人的描述,雨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5.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麗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時候,我們真應該到小徑中去走一走。因為——(學生讀描寫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
6.讀了詩人描寫天晴后的句子后,你們發現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擬人)
四、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的自然風光圖,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我們只是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和戴望舒一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留心觀察,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
2.說說你還見過哪些雨后的自然景象,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你觀察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板書
在天晴了的時候
走走泥路:溫柔
小草:新綠
小白菊:綻透
鳳蝶兒:閑游
看看新陽、溪水、云
教學反思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一首生動、富有情趣的小詩。教學時我主要是以讀為主,在讀中感受詩的意境,大自然的美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來品味詩的語言,想象畫面,體會詩的意境。通過最大限度地讀,在個性化的朗讀中感悟詩的語言。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對于文本挖掘的不夠深,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幽遠,有很多詩句都蘊含著很深的意境;有很多詞語挖掘的不夠深刻,例如“潤”“暗綠”“暈皺”等詞,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詩人用詞的絕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磨、多練,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走向完美。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7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通過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小徑中的自然清新的畫面。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詩句,結合詩句內容想象畫面,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
2.展開同學之間的交流,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查閱,或者動手畫一畫,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
借助工具書或結合語境與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的意思。采用同學互助的方法自主學習。
在閱讀課文時領悟擬人的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理解詩歌內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時候小徑中清新的畫面,激發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雨后天晴的美文與圖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播放與介紹學生收集的`資料、圖片。(課件展示)
(二)出示課題,教師引導:同學們,在雨過天晴了的時候你們都想做些什么?
(三)學生聯系生活體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過渡:我國詩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時候》為題寫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詩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與美麗。
二、初讀課文,捕捉直覺
(一)初讀課文,邊讀邊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劃出來。(展示課件)
(二)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1.讀課文,解決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詞句。同學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解決。
2.同桌互讀。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一)默讀課文,思考:詩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徑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課件學習提示)
(二)班內交流,把關鍵的詞語劃出來。板書。
(三)老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
(一)朗讀全詩。說一說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師過渡:這首詩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圖,讓我們繼續欣賞這幅圖,品味詩中的語言,感受詩中的美景吧。
二、品味語言,想象畫面
(一)指名讀第一節。思考:通過詩人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展示課件)
(二)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指導朗讀)
(三)品讀第三節。思考:在這一節中我們還看到了些什么?讀一讀,議一議。
(四)教師指導: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烏云散了,一切顯得那么明朗,溪中波光蕩漾,天空云兒閑游,多么美。帶著這種感覺讀一讀。
(五)你留心過雨后天晴的景色嗎?說一說。
(六)教師點撥:是呀,雨后景色多美!所以作者不斷地提議我們在雨后天晴的時候出去走走,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讀一讀第二節。
三、品味詩句,豐富積累
(一)自由誦讀,思考:詩人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文?
(二)搜集描寫大自然美景的詩歌、美文來讀一讀,積累在采蜜集上。(出示課件)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詩,讓我們感受到了雨后撲面而來的清爽無比的鄉土氣息。
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化”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鄉村畫卷。“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向往,讓我們走進了充滿想象的童話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徑!
在語言上,詩人一韻到底,讀來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潑的雨后村景時,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詩中的“深意”,令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此詩寫于抗日戰爭時期,作者似乎在表達心中的“淡然”“寧靜”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頌光明和解放,表達了詩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教學目標】
1.認識“炫、怯”等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悟課文。
3.結合自己喜歡的詩句,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用詩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過天晴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自己喜歡的詩句,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2.用詩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過天晴的景象。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用聯系上下文或查詞典的方法理解詞語。主要指導學生讀準“曝、暈”等字的讀音。
2.閱讀理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讓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現代詩的方法自讀自悟。
3.表達運用
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自學,通過討論、合作學習、誦讀等形式,逐層理解重點字詞和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嘗試用詩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過天晴的景象。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一組有關春天的景物圖片。
(2)詞語聯想。
①師引導:看著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你有什么感受?
②示例:草長鶯飛、姹紫嫣紅、花紅柳綠、繁花似錦。
(3)交流春游經歷。
①師引導:春光明媚,正是我們出去走走的好時候,你有這樣的經歷嗎?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②生交流。
示例1:周末我跟小伙伴們一起去郊游,看到公園里綠草如茵。
示例2:雨過天晴,小區樹葉上那些俏皮的露珠,如一顆顆閃亮的鉆石,十分耀眼。
(4)導入課題。
①師導入:詩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時候》為題寫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詩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與美麗。
②板書課題:在天晴了的時候。
③齊讀課題。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學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能提高自學能力。同時,學生通過交流,引發自身深度思考。這種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
板塊二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的音頻,注意聽清讀音和節奏。
2.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詞語。
(1)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赤、涉”都讀翹舌音,不要讀成了平舌音,“曝光”的“曝”讀“pù”,不要讀成了“bào”;“暈皺”的“暈”讀第四聲“yùn”。
(2)生開火車認讀詞語;全班齊讀。
(3)四人小組合作交流、理解詞語。
①課件出示自學方法。
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字詞。
合作探究方法提示:可以查工具書,也可以用想象畫面、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
②生交流。(炫耀:夸耀。曝:曬)
4.師指名分小節讀詩歌,生評價。
5.生自由讀詩歌,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優美、生動?
6.同桌合作讀后互評。
師引導:相信同學們對詩歌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現在請大家把自己覺得最優美、最生動的小節挑出來,美美地讀給同桌聽,聽的同學要專心、投入,邊聽邊評價你最欣賞同桌朗讀的.那一部分。
7.生齊讀全詩,體味詩句之美。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想象、體會雨過天晴的美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逐步感受到自然之美。
板塊三
深入研讀,欣賞美景
1.師:快速瀏覽全詩,詩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把這些景物圈起來。
2.生交流,師相機出示課件。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鳳蝶兒
……
3.默讀詩歌,交流感受。
(1)師:雨過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還有鳳蝶兒,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2)師引導默讀詩歌:請大家默讀詩歌,并想一想,你最喜歡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默讀時在相應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生邊默讀邊寫感受。(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①師引導:走在雨后的小路上,呼吸著野外的新鮮空氣,你覺得此時的小路有什么特點?
②示例:濕潤的、涼爽的、溫柔的、散發泥土芳香的、柔軟的、空氣新鮮的……
③師指導朗讀:把你的理解融入你的朗讀中,輕輕地讀出這溫柔,這涼爽。
(4)交流感受。(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①師引導想象:小草兒已沒有了往日的塵垢,這時候看起來生機勃勃。聽一聽,小草在說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
示例1:剛剛洗過澡,舒服極了。
示例2:瞧,小雨滴落在我身上,像給我戴上了一條漂亮的項鏈呢!
③師指導朗讀:讀出小草的炫耀,讀出它的開心。
(5)交流感受。(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①師指導理解“綻透”。(播放花兒綻放的視頻)
②師指導朗讀:讀出小白菊的自信、幸福。
(6)師引導交流感受。(課件出示鳳蝶兒圖片)
①通過圖片理解“自在閑游”。
②說話練習,進一步體會“自在閑游”。
a.出示課件。
練習說一說:
抖去水珠的鳳蝶兒,
在木葉間自在閑游。
瞧,
有的落在嬌艷的花朵上,
在和花兒說著悄悄話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四人小組內練習說話,全班交流。
4.讀詩歌的第一部分。
(1)師引導:同學們,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美麗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時候,我們真該到小徑中走一走。在小徑中你會發現什么?
(2)生分別齊讀描寫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
5.體會寫法。
師:讀了詩人描寫天晴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后,你們發現了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板書:擬人)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是需要變化的。如果說默讀環節是孕伏,是等待花開,那么朗讀就是爭相綻放,瑯瑯的讀書聲,能讓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朗讀之中,對景色的特點了然于心,無須教師過多講解。
板塊四
拓展思維,豐富畫面
1.引導想象。
(1)師引導:同學們,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濕潤的泥路、炫耀著新綠的小草、綻放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鳳蝶兒,你認為還可以看到什么景象呢?(板書:看看)
(2)示例:小螞蚱、小螞蟻、小花、小鳥、蝴蝶……
2.學習第3節詩。
(1)師指名回答:詩歌描繪的天晴后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板書:新陽溪水云)
(2)師小結: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烏云散了,一切顯得那樣明朗。溪中波光蕩漾,林中樹影婆娑,天空云兒閑游……多美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節詩句。
(3)拓展思維:你留心觀察過雨后天晴的景象嗎?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說一說。
(4)生交流。
示例1:往日含笑的小花,已露出美麗的笑容。
示例2:被雨撫摸過的大樹,已散發出它智慧的結晶,讓每一片葉子都領會了它的心意。
3.學習第2節詩。
(1)師引導: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斷地告訴我們在天晴后要出去走走,我們一起來讀第2節詩。
(2)生齊讀。
4.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師總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雨過天晴的自然風光圖,景物清新自然,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幅圖,品味詩中的語言,感受詩中的美景。
5.拓展練習。
(1)師:說說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么喜歡?讀了這首詩你有怎樣的心情?(生自由交流)
(2)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你觀察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寫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并進行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次詩歌教學的設計意在積極落實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最本質的特點是整篇閱讀文章教學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作為個體的學生和作為群體的學生的自主讀書、自主解讀、自主鑒賞、自主感悟。
自主讀書:學生或通讀、或誦讀、或咀嚼品味,真正從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產生自己的初步印象或想法。學生對原作還不知就里,就被老師的種種美麗的評價和堪稱“別具匠心”的陳述弄得云遮霧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主解讀:學生憑自己的知識積累,從篇章結構、表達技巧到一詞一句,通過與同學交流、探究,能獲得更精準、更獨到的感悟;而不是不敢思考、人云亦云。
資料袋自主鑒賞:學生通過多媒體手段、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獲得具有審美享受的自主賞析權。
自主感悟:讓學生獲得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地與學生交流碰撞,學生自然會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詩,詩歌讓我們感受到了雨后撲面而來的清爽無比的鄉土氣息。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化”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鄉村畫卷。“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向往,讓我們走進了充滿想象的童話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徑!此詩寫于抗日戰爭時期,作者似乎在表達心中的“淡然”“寧靜”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頌光明和解放,表達了詩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
2、結合自己喜歡的詩句,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重點)
3、嘗試創作,寫一寫《在天晴了的時候》,科大附中校園的.樣子。(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以來,連綿不斷的雨常常會引起詩人們感傷的情緒,有一位詩人,名叫戴望舒,在一個下著雨的日子,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這首詩名叫雨巷,戴望舒在詩中寫盡了自己內心所有的哀怨與無奈,他也因這首詩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而當雨過天晴時,陽光似乎能夠沖散所有的陰霾,詩人在這樣的日子里,也寫下了一首詩,名叫——在天晴了的時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詩人戴望舒,看看天晴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二、指導朗讀
1、師配樂范讀。
學生關注詩中的生字,圈一圈你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
請學生分享聽后的感受。(自由自在、悠閑、舒暢……)
出示詩中生詞,請生帶讀,師相機正音。(提示“暈皺”,想象畫面)
2、六位同學配合讀,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
其他同學仔細聆聽,讀完后請大家說說他們哪里讀得好,哪里可以讀得更好。
3、學生自由評價。師補充押韻——ou。
4、再請六位同學,根據剛剛的點評提示,爭取讀出詩歌的節奏感、韻律美。過渡:這六位同學不僅自己沉浸其中,也把我們拉進了詩的畫面中。如果要給這幅畫起個名字,你想起個什么名字呢?——雨后天晴圖
三、整體感知
1、雨后天晴了,太陽出來了,詩人向大家發出了怎樣的召喚呢?
(板畫一條小徑)
2、小徑中,有很多美景讓詩人神往,你看見了哪些美景?
(相機板書景物)
四、討論交流
過渡:的確,在天晴了的時候,有很多美景令人陶醉,尤其是第一小節,作者的語言詩意又優美。
(一)討論:在第一小節中,你最喜歡詩人筆下的哪種景象?說說感受。
學生討論,自由分享感受,師相機補充,請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表示景物特點的詞語。
預設:
1、泥路(涼爽又溫柔是雨后泥路帶給詩人的一種——感受,怎么才能讀出這種感覺呢?這就是現代詩的特點之一,通過幾個字,就可以想象出當時的畫面、詩人的活動。)
2、小草(“炫耀”表現小草充滿孩子氣,天真可愛的樣子,經過雨水的滋潤,在陽光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你能讀出小草的孩子氣嗎?)
3、小白菊(疊詞和擬人手法并用,寫出了小白菊小心翼翼開放的樣子;“綻透”一詞很有畫面感,“綻”是過程,“透”是結果——開得飽滿、惹人喜愛;小白菊本來很膽怯,但有了雨水了滋潤,它變得自信、向上。你能讀出小白菊這前后的變化嗎?)
4、鳳蝶(使用比喻,把翅膀比喻成智慧書頁,表現鳳蝶閑游的狀態。怎么樣讀出這種自在的狀態呢?)
(二)思考:詩人沿著小徑,一路欣賞,一路沉醉,他忍不住再次向大家發出召喚,他又說——到小徑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時候。
這時候,詩人希望我們怎么樣走一走呢?——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
自己再讀一讀這兩句話,你有什么感受?——語言簡短,節奏跳躍。
這樣的語言能夠自然而然的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心情——愉悅歡樂。他希望全身心投入,與自然親密接觸。
讓我們帶著愉悅的情緒,一起朗讀詩歌最后一小節。
“云也在閑游”,除了云以外,還有誰在“閑游”。
(三)嘗試背誦
沐浴在陽光下的世間萬物都在閑游,讓我們帶著這閑適的心情,美美的朗讀這首詩。
合上書,我們想象畫面,嘗試根據提示把這首詩背誦出來。
五、創作詩歌
過渡:詩人筆下的雨后小徑讓我們看見美,感受到美,其實我們的校園,也一樣美。昨天剛下了一場春雨,那么今天,天晴了,我們該到校園里去走走。
1、出示雨后校園的圖片,為學生提供創作靈感。師生交流
2、請學生選擇幾處校園中的景物,仿照這首詩的形式,嘗試寫詩。可以選擇其中一小節仿寫,有能力的同學也可以全部仿寫。
3、分享學生作品,互相點評。
六、教師寄語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今天這堂課,我們跟著詩人戴望舒一起通過詩歌之美,感受生活之美,世界之美,正如單元導語中的那句話——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生動、富有情趣的小詩,教學時主要以讀為主,在讀中感受詩的意境、大自然的美麗。執教區級公開課,現場學生剛開始有的拘束,逐漸放開、自然,能夠跟著老師的引導學習詩歌。這堂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能夠背誦全詩,并能結合自己喜歡的詩句,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尤其是最后的寫詩環節,是課堂的亮點,大家現場創作詩歌,很多同學寫得都很出彩,幾位同學的點評也比較精準。
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在交流感受的時候,我的引導語言過多,更像是主導課堂,沒有把課堂交給學生,在指導朗讀時,部分語句通過符號的方式標注停頓、重音,略顯生硬等等。需要不斷聽優秀老師的課堂、點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對文章的把握。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6
【課前解析】
關注詩人:戴望舒(1905年—1950年)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今杭州余杭區)人。他是中國現代詩壇上負有盛名的“雨巷詩人”,詩歌和詩論極富個性,雖然總量不多,卻“以少勝多”,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歌代表人物,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雨巷》 《獄中題壁》 《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詩篇,堪稱中國新詩的杰作。
關注詩韻:詩人觀察細致獨特,想象富有詩性,賦予文字一種寧靜而不乏靈動的美感。全詩押“ou”韻,但不生硬,不是為了湊韻而選字,韻與自然景物、詩人情感、詩歌節奏和諧相融。詩人借助跳躍的節奏和音韻的變化,將親近自然的愉悅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注自主學習:本課教學應該體現對精讀課文所學知識及技能的綜合運用,要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
【教學目標】
1.認識“炫、垢”等7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自主閱讀詩歌,說出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
能自主閱讀詩歌,說出閱讀感受。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讀,讀出韻味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走過雨過天晴的小路嗎?今天,我們跟隨著名的“雨巷”詩人戴望舒,走進《天晴了的時候》。
板書(天晴了的時候)
出示課件1:
2.教師引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我們借助以前學過的方法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先來看看課本上的自讀要求,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呢?
出示課件2:
3.學生交流。
預設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預設2:可以結合自己喜歡的詩句,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預設3:建議有興趣的同學用詩歌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4.教師提示:我們發現,自讀要求分為三方面的內容,我們根據前幾節課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出示課件3:
5.學生自由朗讀。
6.小組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
7.教師檢驗學習成果:同學們根據之前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學習,認真讀詩,我們檢驗一下這些容易讀錯的字,你都掌握了嗎?
出示課件4:
(1)學生朗讀。
(2)教師相機提示:注意讀準翹舌音“赤、涉”,讀準易錯字“怯(qiè)”“曝(pù)”。
8.小組內互相讀詩,讀正確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9.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1)教師提示:你有過和詩人一樣的生活體驗嗎?結合體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指名朗讀,學生互評。
(3)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掌握的自主識字和朗讀現代詩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自主感悟,互動交流
1.教師提示:雨過天晴時走在小徑上,那種輕松愉悅的心情,在你們的朗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一起再到小徑中去走走,結合之前學習的閱讀詩歌的方法,去體會,去感受。
出示課件5:
2.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3.小組交流,分享感受。
4.教師提示:大家通過自主學習,相信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結合自己喜歡的詩句,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吧。
出示課件6:
預設1:“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走在那里心情特別愉悅,連身邊的小草都是干凈,清新的。
預設2:走在這樣涼爽又溫柔的小路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我想說:“好輕松啊!”
預設3:小草泛著新綠,仿佛在說:“我換上了新亮的衣服,我又長高了……”
5.過渡:雨后初晴是這樣得清新、干凈,我們還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課件7:
預設1:我特別喜歡“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然后一瓣瓣地綻透。”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新穎、奇特,仿佛小白菊有了生命,想和它說說話。
預設2:這里把“鳳蝶兒的翅膀”比作“飾彩的智慧書頁”,大自然不就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一本書嗎?
6.教師引導: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除了表達新穎獨特的詩句,你還喜歡哪些詩句呢?
出示課件8:
預設:我特別喜歡“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這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
7.點撥:這里運用了重復式的語言,使詩歌前后呼應。讓我們一齊來讀讀,注意其中的動詞。
全班朗讀。
8.過渡:全身心地投入自然,親密地接觸自然,真好!大家繼續交流打動你的`詩句。
出示課件9:
預設1:新陽推開陰霾,微風吹動溪水,云的腳跡就像我們的心情一樣,在閑游。
預設2:我喜歡這幾句不僅因為描寫的景色很美,還因為這里藏有作者輕松、愉悅的心情。
9.點撥:同學們通過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感悟了詩歌,有了自己的體會。你在詩歌中除了讀到作者的心情,還讀出了什么呢?
預設:詩人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板書(熱愛自然 親近自然)
(設計意圖:多角度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詩句,通過原來掌握的學習方法,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間自主學習,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自主閱讀。)
三、延展所學,詩意表達
1.教師引導: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雨過天晴的自然風光圖,景物清新自然,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回憶雨后天晴時,你見到的景象。
預設1:雨后的彩虹美麗多彩。
預設2:小鳥展開書頁般的翅膀,呼喚我們走進自然。
預設3:蝸牛呼著泥土的芬芳,悠閑留下一條銀線。
2.教師小結:全身心投入自然的感覺,真好!詩人用優美靈動的語言營造出如此美好的情境,真令人欽佩!雨后天晴,走入自然的你也能成為一位詩人。歡迎大家用詩的形式,寫出自己看到過的景象。
(設計意圖:借助本課營造的情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回憶感悟,嘗試詩意表達。)
四、課后作業
雨后天晴,你還見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先說一說,再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景象寫出來。
五、板書設計
在天晴了的時候
熱愛自然 親近自然
【課后反思】
略讀課是對精讀課所學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可借助課前學習提示,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自主感悟交流。教師在巡視了解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梳理方法,走進生活,嘗試詩意的表達。詩歌是浪漫的,生活因為有了詩歌而更加浪漫。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逐句講解和分析,也沒有對詩歌進行過度拓展,而是貼近了兒童的鑒賞水平,保護了兒童的浪漫表達。兒童本就是天生的詩人,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最后的“寫詩”環節,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的平臺,為綜合性學習中嘗試寫現代詩做好準備。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戴望舒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雨過天晴的景色,給我們勾畫了一幅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圖。詩歌語言清新明快,依次描寫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等景物,最后寫了雨后走小徑的獨特感受。全詩結構緊湊,感情抒發真摯自然,富有韻律美,是讓學生感受自然魅力的好課文。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炫、怯”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情感,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4.用詩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情感,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情感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時以讀為主,綜合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資料等,調動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感受雨后小徑的美麗。
2.朗讀體會法。《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并相機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書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鼓勵、欣賞法。教師及時的點評、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探究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4.美讀訓練法。以“看、讀、聽、說、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提問、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互評,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雨后田間小徑的圖片,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對雨后自然美景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難理解的詞語。
我隨后檢查學生的識字和朗讀情況,讓學生分節朗讀,互相評價、正音。
小組合作朗讀,思考:詩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徑上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梳理信息。教師小結。點出描寫的景物。
(三)精讀,想象畫面
1.指名讀第1小節。思考:詩人描述的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引導思考: (涼爽溫柔)的小路 (生機勃勃)的小草 (綻放)的小白菊 (自由自在)的鳳蝶兒
2.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指導朗讀。
3.師:在天晴了的時候,除了可以看到這些景物,還能看到怎樣的景象呢?
學生齊讀第3小節,畫出景物交流。
4.教師引讀第2小節,學生合作讀、齊讀。
理解“在天晴了的時候”反復出現的作用。
抓住動詞“赤”“攜”“踏”“涉”,體會走進大自然的快樂和愜意。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四)升華感悟
1.學生交流讀后感受。
2.學生仿照詩歌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五)課文小結
詩歌描寫了雨后天晴小徑上的美麗景色,表現了景物鮮活的生命力,展現了雨后天地間一派清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輕松、愉悅的心情,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寫的一篇詩歌。整首詩用擬人手法、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雨過天晴的景色,給我們勾畫出一幅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圖。本詩依次描寫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等景物,最后寫了雨后走小徑的獨特感受。全詩分為兩小節,語言清新明快,優美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抒發真摯自然,富有韻律美,是讓學生領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課文。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7個生字,查閱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自主積累詞語。
3、體會這首詩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據三個教學目標和課文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從中感悟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為了講清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說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本課是一首生動、富有情趣的小詩,教學時主要是以讀為主,在讀中感受詩的意境,大自然的美麗。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新課伊始,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了作者戴望舒。使學生了解作者及詩的寫作背景。
2、朗讀體會法。朗讀就是賦予作品以生命。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讀:如有個別讀、集體讀、齊讀。讓學生在讀書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鼓勵、欣賞法。教師及時的點評、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一下方法:
1、小組合作,生生互動。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系到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以“看、讀、聽、說、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提問、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多種語文實踐中得到鍛煉。
接下來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過程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環節1、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我設計的導入是:
1、教師板書“戴望舒”:同學們,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嗎?知
道他是誰嗎?
2、教師小結:戴望舒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的代表詩人。(出示課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在天晴了的時候》。
3、讀課題。
課堂的一開始先讓學生了解課文作者的簡介和詩的創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環節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詞,作上記號。
(3)指名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3、了解課文的內容提示:從詩的結構來入手。
(1)小組討論。
(2)相互交流。
環節3、再讀課文
1、默讀全詩,想想課文哪些詩句寫出了雨過天晴時的景物,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
2、朗讀全詩,體味詩句之美。
環節4、深入研讀,欣賞美景
1、教師朗讀詩歌的第一節,想一想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用橫線把景物名稱畫出來。
2、指名反饋。(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
3、找出相關的詩句,讀一讀。
4、指名反饋。
5、齊讀第一節,想象畫面。
6、指名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然后再讀一讀。教師相繼指導學生朗讀。
7、師導:通過詩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的小白菊()的鳳蝶兒
9、師導:同學們,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麗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時候,我們真該到小徑中去走一走。因為——(學生讀描寫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
10、在讀了詩人描寫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后,你們發現了詩歌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擬人)
11、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12、指導學生朗讀第一節。
環節5、拓展思維,豐富畫面
1、同學們,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潤濕的小路、炫耀著新綠的小草、綻放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鳳蝶兒,還可以看到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第三節。
2、指名反饋:詩歌描繪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結: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烏云散了,一切顯得那樣的明朗:溪中波光蕩漾,林中樹影婆娑,天空云兒閑游… …多美呀!我們一起把這三行詩句讀一讀。
4、拓展思維:你留心觀察過雨后天晴時的景象嗎?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說一說。
5、小結: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斷地倡議我們在天晴的時候出去走走,我們一起來讀第二節。
這一教學環節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鞏固知識點,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
環節6、品味詩句、練習背誦。
1、自由誦讀課文。
2、指名讀一讀。集體評議。
3、集體讀一讀。
4、熟讀成誦。
環節7、總結全文
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我們只是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和戴望舒一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留心觀察,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
環節8、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做課后練習,完成一課一練。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明確化。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泥路:溫柔
小草:新綠
走走
小白菊:綻透
鳳蝶兒:閑游
在天晴了的時候新陽
溪水
看看暗綠
云
【四年級下冊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08-24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通用10篇)12-13
語文A版《在天晴了的時候》優秀教學設計04-10
四年級語文在天晴了的時候知識點03-04
天終于晴了作文09-01
天晴了的時候作文(精選34篇)12-12
天終于晴了作文2篇【精】09-03
(精品)天終于晴了作文2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