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語文高一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語文高一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重點]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概況。重點了解《左傳》作為先秦歷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內容和語言特色。
2、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知識,以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學習難點]
1、掌握正確誦讀方法,養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在課余拓展遷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燭之武智退秦師的政治活動,鑒賞燭之武的嫻熟而精要的外交辭令。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雜談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促進高中語文教學〗
借助示意圖形投影,使學生學得易學得好:
運用圖片投影,利用具體、直觀的圖形;輔助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言文教學中,常涉及古地理等文化常識,學生對此較陌生,給理解課文造成了障礙。如《燭之武退秦師》一課記敘的是春秋時期秦晉鄭之間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如果學生清楚秦晉鄭三國的地理位置,那學起課文來就容易得多了,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投影《秦晉鄭地形示意圖》,加上教師的導語,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化難為易了。
〖讓教案預設富有彈性〗
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作出思考:
傳統“教案”中,教師是本著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從教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學案”中則必須將學生放在首位,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作出思考。如學生學習《拿來主義》時可能會問:為什么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也會使人產生恐怖?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會問:為什么佚之狐認為“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學生能提出這些問題是十分可貴的,這說明他們認真地鉆研過課文。同時,他們對解決這些問題也就充滿了期待。如果教師只是看看教參、讀讀課文是發現不了或者說估計不出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的,因此必須站在學生學的角度去思考:哪些是注釋中沒有或解釋得不清楚的,哪些是容易引起懷疑的,哪些是容易激發學生聯想從而產生較高層次的問題的……“學案”中對學生的提問準備得越充分,上課就越從容,而問題能當場得到解決,反過來又促進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的課堂,就是互動的、活潑的、充滿靈氣的。
〖自主、合作、探究──新課標下語文閱讀教學初探〗
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閱讀教學往往容易走入“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的誤區,其結果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因為課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知識掌握勢必不牢。所以閱讀教學要避免“滿堂灌”,應倡導自讀──質疑──討論,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相互討論,最后解決問題。教師不必顧慮這樣組織教學會影響教學進度,也不要擔心自己準備的知識沒有全部傳授給學生,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在課堂中得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能力是否在課堂中得到培養和提高。這里的學生自讀不是盲目的自讀,而是有針對性的閱讀,是教師提出有關知識讓學生進行重點閱讀,或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疑難問題。自讀、質疑的過程是學生探索、研究的過程,討論的過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結論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才能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不僅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去掌握知識,而且會發現教師發現不了的問題,將課堂教學引向深入。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和“西”是否都可以理解為名詞作狀語?(提出問題的學生認為這兩個詞的用法有區別)。這個問題問得很深入,是學生探索研究閃出的思維火花。許多參考資料上都認為“東”和“西”是名詞作狀語,課文注釋“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往西擴大邊界”也有視它們為名詞作狀語的傾向。但深入探究句子的內部結構,這兩個詞在用法上確有區別:“封”,名詞作動詞,解釋為“把鄭國當作邊境”,“東”放在動詞之前,理解為名詞作狀語,但“又欲肆其西封”中,“西”處在動詞之后,名詞之前,把“西”也理解為名詞作狀語,理由不充分,這里的“西”實際上就是名詞修飾中心語,充當定語,此處“西”沒有活用現象。
因此在閱讀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了解自己,了解學習的對象,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教學互動:增強語文教學藝術氛圍〗
靠表演圓一段夢想:
只有讓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感悟和主動評判,才能透過語言文字,透過作品,透過故事梗概,深入地感知大千世界中千奇百怪的人物心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悲歡離合的各種情感。
當代中學生多有追星的現象,他們崇拜的無非是明星們的演技、風度和氣質,以及觸動他們心靈、唱出他們心聲的表演內容。他們情不自禁地模仿著、向往著,做著一個個多姿多彩的夢。針對學生有表演的渴求,就要給他們表演的機會。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配樂詩朗誦、即席演說、分角色朗讀、舞蹈、小品、相聲、課本劇、歌唱、講故事、說評書等等,可根據授課內容作適當的安排和調整。學生把題海游弋、高考獨木橋的艱辛變成表演的快樂,為了表演,他們細心地查著字典、詞典及各種資料;為了表演,他們分析討論著文章語言的意蘊,揣摩著人物的心理、動作和表情,那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苦”字早已變成一件樂事,以學為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時,讓兩個同學上臺用白話表演燭之武說退秦伯的過程,原文只有一句“秦伯說,與鄭人盟”,表演者(秦伯)將大手一揮,言辭鏗鏘地說:“好!秦國馬上與鄭國結盟。”這里的動作和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研讀后才發現,他的這個突破可謂妙絕:其一,體現了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秦伯,效果之好,達到了令秦伯當即立斷地與盟友晉文公分道揚鑣的地步;其二,體現了秦伯作為一個君王的銳利眼光和在勸說中對國際國內形式的正確把握;其三,體現了秦伯畢竟不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國君,這正是后來秦國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
這樣的突破,老師當場給予肯定。經過了表演之后,還應該引導學生:高超的表演才能可以初步從模仿電影電視開始,逐步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社會和人生,努力在生活與作品的坐標系里找到讀書與自我的位置。最終超越于作品之外和自我之上,表演出一種真真實實的生活。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當時在教這篇文言文的時候發現的問題,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下。
作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教學,這對于學生而言是有學習難度的,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初中語文在教學上沒有對語文語法進行落實,學生基礎相對薄弱,這使得我們高中的語文教學顯得很被動,不利于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縱深開展。同時,作為新教師缺少初中的教學準備,很難做到把初高中的教學有效的聯系起來,這樣在教學中就需要注意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此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做到知識點的不遺漏及知識點的銜接。
為了更加細致的分析自己的教學環節和內容,下面,我簡要的列出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
1、首先進入文本,讓學生分成男生、女生兩大組進行朗讀,并進行對比、點評。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的特色少不了朗讀,這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要突出的一個重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尤其是文言文的學習,也需要重視語文的語感培養,同時在閱讀中提煉出文章的內容,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2、《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中,我抓住一個線索——就是:退!主要分為四個步驟,即①為什么要退? ②誰去退? ③怎么退? ④退的結果如何?從這個角度走進文本,進而深入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作品分析等等。
3、在課文進行到最核心內容,即燭之武怎么退秦師這一部分時,又要求學生繼續朗讀課文,并且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相應的語氣,節奏,感情基調等方面的提示信息,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朗讀訓練。
4、本課教學設計中的重點就是討論燭之武能夠說退秦師所運用的游說藝術。深入分析燭之武說服秦君的三點理由,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更深入的把握文章的主題,并且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謀略的.存在的出發點和原因等等。可以適當的擴展,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中能夠有自己的思考。
5、最后講到晉文公被迫退兵,分析其退兵的最根本原因,從中歸納總結主旨,引導學生把握敘事結構。進而從課文學習中得到些體會,如寫作中,或者口語表達中能夠學以致用。
到這里,這是在匯報課設計中所希望展示的所有教學內容。從中可以發現的問題如下:
1、教學在備課過程中應始終圍繞著三維目標的實現,不僅要備教案,備教材,更主要的就是備學生。所以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而實施教學計劃,盡管這是一堂教學匯報課,但是卻不應該因此打亂學生學習和接受的習慣,教學過程中切忌過急、過快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主,和忽略了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即我在本節課授課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作為我的展示為主,忽略了對學生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滲透,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困惑。
改進計劃: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學之前,重點的是梳理課文中出現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點的講解,并且重視總結歸納,給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鏈接,同時適當的補充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給學生打好文言文學習的基礎。
2、在本課的設計中,圍繞一個“退”的線索開展教學,雖然看上去目標非常的突出,教學思路很清晰,但是我卻忽略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在課堂教學中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了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以字詞為主,以講解文言知識為核心,進而擴展文學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理解。所以,我的設計中課堂結構分配不盡合理,應該把教學中關于“退”的幾個不重要的問題一筆帶過,因為不是重點,也不是考點,甚至可以跳過不講,不占用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而把文言知識點串聯在課文教學的設計中,并力求當堂消化。同時,在課堂設置中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一課一得”便是收獲,不求多、不求泛、而求透徹,應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特色,一堂課應以基礎的文言知識教授為主體。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教學,而不應喧賓奪主,把語文課變成歷史課。
改進建議:在我今后的文言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位,優化課堂結構,細化每一個步驟。在課堂教學時間安排上要做到突出重難點,這部分要多花時間講解,并且注重學生的吸收和理解。而相對不重要的知識點,教學中應簡要的概括和總結,進行一下梳理,要求學生識記即可,不要在這部分的教學內容花費太多時間,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率。
3、我在課堂教學中,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了太多的小問題,使得課堂環節重點不明晰。有些問題實質是無效的提問,并且問的太細小就顯得零碎,沒有整體感。
改進步驟:今后在備課中要注意多設置大問題,并且組織好自己的過渡語言,使得上一個問題和下一問題間能夠環環相扣,步步逼近。如:通過改變課堂設置的角度,在文章的核心部分“如何退”這一問題上,可以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多說,多思考,適當的給予補充。切忌以自我思想為導向引導學生說出教師心中的標準答案,不要太多的分析“策略”問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4、要注重實現傳統課堂與有多種課程資源整合的課堂間有效的結合,要注意度的把握和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資源是很好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但不是主體,并且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要求,要明確并不是什么課都適用,所以教學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運用的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問題中,我曾經接觸過中學語文教學名師程翔,他的觀點就是在某些情感類的文章教學中,有時候反而是傳統課堂的教學效果更理想,不希望用外在的教學資源肢解了對課文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破壞了教學情境和氣氛。而對于類似說明文一類文章的教學時,因為學生缺少直觀的形象認識,缺少體驗和感悟等,可以借助多種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感官,進而更好的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教學效果。那么,經過評課后,我也在思考,到底文言文的教學是應更適合哪一類的課堂?我也學習老教師的經驗,學習同事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后面的文言文教學中實踐探索,我認為如果能夠較好的設計一個多媒體課件,在文言文教學中效果比傳統課堂,即以教師主導走進文本的效果更好。當然,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總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過早下結論。
好處是:一、在多媒體等資源的輔助下,可以有利于教師展示已經梳理出來的知識點,給學生直觀的展示,更容易把握重難點。二、在課堂中合理的運用,可以使課堂不那么沉悶,讓學生多種感官受到刺激,保持注意力,激發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三、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思路,從而促使目標的實現等等。
要注意的是:一、課件上展示的是教師的教學思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經過學生的談論后,教師最后給予糾正和指導。所以,課件上不要展示出標準答案。二、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運用能力,課件怎么樣才能更有效的輔助教學?是漂亮?是色彩、花樣多變?是字體復雜?……所以,教師要加強自己媒體資源運用的技術,才能設計出為課堂服務的好的教學資源。
5、還有一些就是語速的把握,教態的自然,板書的設計等問題也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規范化,把功夫用在平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夯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起來。
最大的感悟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匯報,深感肩上的擔子重了,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要想干好這份工作,除了熱愛還遠遠不夠,更要學會專研。所以,作為新教師本身缺乏經驗,有諸多的不足,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把這份職業變成事業,變成興趣,變成自己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放下繁雜的思想包袱,靜下心好好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燭之武退秦師語文高一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7-04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2-22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03-31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9-19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9-10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11-17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1-03
《燭之武退秦師》經典教案10-03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9-13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