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注解進行閱讀,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本文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無疑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2、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做出不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
3、學習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這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說了中國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后代人對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說,生活的道路只有兩種,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但是不論哪種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會有荊棘、有坎坷,面對荊棘坎坷,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列子》的課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一、復習導入,精讀課文ppt
1、誦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我們接下來齊讀課文并思考幾個問題,看同學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1)、課文寫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擔者、遺男。)
(2)、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規模怎么樣?
(3)、移山有什么困難?
(4)、結果怎樣?
二、討論交流、升華提高(小組活動,全班交流)
1、朗讀第二.三段。(小組討論)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有什么不同 ?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獻:提出,不反對,君:是尊稱,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為愚公著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顧慮(關切,擔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譏笑,殘年:極端鄙視年紀大,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冷言嘲諷(嘲笑,譏諷)
2、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為什么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們有什么樣的形象?ppt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淺,畏難而止 自作聰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嗎?
三、品讀課文,文本升華
1.提問: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學生自由發言。ppt教師點撥: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請找出文中的幾組對比并試分析其中一組的作用
3、讀到這里,你覺得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四、學生辯論,培養個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ppt
五、歸納總結《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與同桌討論:你認為你認為愚公是搬家好還是移山好? 寫篇300字的練筆
《愚公移山》教學雜談
〖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創新精神〗
如《愚公移山》就是一篇可以從多角度分析理解的課文,只要老師引導得法,通過讀后感的寫作練習,是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平時我們可以啟發學生對已成定論的觀點和見解、格言、成語質疑。如“老馬識途”這是人們公認的,現實生活中“老馬識途”式的經驗在當今社會是不是就這么重要呢?等等。作為寫作主體的學生,只要對所寫的對象,對寫作生活本身有自己的看法,作文才不至于落入俗套,才有創造性。
〖淺論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1、善于激“趣”。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新穎、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成為學生的迫切愿望。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我要求學生對“愚公”的人物形象談談自己的想法。結果同學們談了許多新穎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移山”不如“搬家”,移山浪費財力物力人力太大,得不償失,愚公確實很“愚”;有的認為愚公不肯搬家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的小農意識,安土重迂,老守田園;還有的說愚公頑固不化,不能博采眾人之言,只曉得盲干、苦干、蠻干……一節課下來,學生興趣盎然,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
〖加強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
二、逆向思維訓練。
蘋果落在牛頓頭上,牛頓由此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因為他運用了逆向思維:為什么蘋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實踐證明,對某些問題利用正向思維不易找到正確的答案,一旦運用逆向思維常常會取到意想不到的功效,這說明逆向思維是擺脫常規思維羈絆的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閱讀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逆向性閱讀分析。如指導學生閱讀《愚公移山》時,引導學生思考:有人說愚公若沒有神的幫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為什么不搬家呢?這不是名副其實的“愚公”嗎?教師逆向而指導學生思考,容易觸發學生的閱讀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種矛盾,學生能夠在思考后,產生一種質疑的品質。逆向閱讀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不唯上、不唯書”的科學精神。
〖改革語文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在質疑駁問中培養創新思維:
一直以來教師主宰課堂,學生大多高分低能。為此,要把學生的活動變為“思維體操”,強調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根據學生實際質疑或讓學生互相質疑,啟發學生多思,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如講《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時,引導學生逆向思維,提出“移山與搬家”、“移山與挖隧道”的看法。通過討論比較認為移山不如搬家,但為什么課本寫移山呢?學生質疑后領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學生觸類旁通,解決疑難,培養了其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來自質疑駁問。“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曾有一位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塞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要向學生“灌水”,而是要“點火”,只有這樣教育才有意義。
《愚公移山》一文我共上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翻譯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分析文章的主題。上第二課時時,我想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愚公“移山”的創舉的感想。當時,學生發言很積極,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愚公移山是為了給子孫后代造福”,有的說“從愚公移山的壯舉看出他老人家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但有學生認為“愚公移山不理智,應該舉家搬出大山定居”;還有學生說“愚公有點強人所難的,他的子孫也許根本就不想這樣做,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了子孫的身上,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這充分說明學生對《愚公移山》這則經典寓言故事的實質精神和故事所弘揚的蘊意還不理解。在讀解《愚公移山》這一文本時,教師又不應該帶有太多的情緒與結論,要讓學生讀解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為了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我讓學生朗讀寓言的最后一部分,然后提出愚公的行為為什么會“帝感其誠”的問題,讓學生再帶著問題“回爐”全文,進行思考。學生從文中找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難,進而思考到愚公如此做的決心之大,具有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而這些正是感動上帝的原因所在。然后我又順勢問他們“智叟為什么要反對他的這種做法呢?”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說他比較自私,有的說他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
就在這時,我針對他們的觀點請出一位學生作出總結:愚公移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更重要的是為子孫后代造福,他的這種利他主義、堅忍不拔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而這也正是這則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
課上到這里,學生們能真正地理解了愚公移山的真諦,而這些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出的。我在此時也深刻體會到了給學生頭腦中“點燃一把火”是如此的重要。
【愚公移山語文九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09-25
語文《愚公移山》教案初三下冊09-25
《愚公移山》初三下冊語文教案04-01
愚公移山蘇教版初三下冊語文教案10-14
初中語文愚公移山教案09-10
語文下冊教案12-13
語文下冊的教案06-03
語文下冊教案12-10
愚公移山語文教案設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