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滬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滬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體會敘事、寫景中抒發的感情。
2.了解詩句含義,領悟詩詞的意境。
3.熟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忠而獲罪的憤慨
教學難點:
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
教學方法:
以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書諫迎佛骨,觸怒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遷,猶言下遷,古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當韓愈到達藍田關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于是寫了這首詩送給韓湘,抒寫忠而獲罪的憤慨、為國除弊的決心和眷戀朝廷的心情。
二、評講:釋詩句,了解大意。
1.釋詞:
奏:向君主進言或上書,這里是獻上、呈上的意思。
貶:降職。
圣明:指天子。
惜殘年:愛惜殘年的生命。
藍關:即藍田關。
2.結構:
詩的前四句皆敘“左遷”,后四句轉寫“至藍關示侄孫湘”。
詩的開端直敘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訴自己非罪遠謫的憤慨,第五六句寫征途中回望遠瞻,流露出隱隱的悲哀,結句更加沉痛地表達了將會客死他鄉的憂怨。
3.譯詩: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貶往八千里外的潮陽。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國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為老病而顧惜殘年余命。
陰云遮蔽秦嶺,不見家鄉何處;大雪阻塞藍關,征馬不愿前行。
我知你遠道而來的心意,好為我收尸于瘴氣彌漫的嶺南水濱。
三.討論指導。
1.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細體會“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兩句詩。詩人是怎樣融情于景,抒寫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自己凜然無悔、剛直不阿的品格。
2.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這兩句詩就是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地表達這種情感。
云橫秦嶺、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上一句是回顧,詩人不獨系念家人,亦傷懷國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危,因而徘徊不前。“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三、課堂小結:1.這首詩敘事高度概括,寫景境界開闊,抒情真摯動人,三者融合一體,形成了悲愴壯美的藝術效果,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2.學生談如何面對。
四、布置作業:
1.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細體會“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兩句詩。詩人是怎樣融情于景,抒寫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自己凜然無悔、剛直不阿的品格。
2.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這兩句詩就是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地表達這種情感。
云橫秦嶺、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上一句是回顧,詩人不獨系念家人,亦傷懷國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危,因而徘徊不前。“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練習題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一聯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鮮明的對比之意,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對比反映了詩人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
(2).“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一聯中,作者將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請加以分析。
表面上寫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無法前行,實際上作者也是在掛念家人、感嘆人生之路的難行,讀來詩人頓生英雄失路之感。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歌鑒賞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奏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一生,以辟佛為己任,晚年上《論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人大內”,觸犯“人主之怒”,幾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可想而知的。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這首名篇。
首聯直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他很有氣概地說,這個“罪”是自己主動招來的。就因那“一封書”之罪,所得的命運是“朝奏”而“夕貶”。且一貶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著“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論佛骨表》)的精神,則雖遭獲嚴譴亦無怨悔。
三、四句直書“除弊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申述了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謫的憤慨,真有膽氣。盡管招來一場彌天大禍,他還是“肯將衰朽惜殘年”,且老而彌堅,使人如見到他的剛直不阿之態。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壯。韓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寫道:“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其后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可知他當日倉猝先行,告別妻兒時的心情若何。韓愈為上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淚。
此兩句一回顧,一前瞻。“秦嶺”指終南山。云橫而不見家,亦不見長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詩),何況天子更在“九重”之上,豈能體恤下情?他此時不獨系念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馬不前”用古樂府:“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意。他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危。“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結語沉痛而穩重。《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老臣蹇叔哭師時有:“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之語,韓愈用其意,向侄孫從容交代后事,語意緊扣第四句,進一步吐露了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從思想上看,此詩與《論佛骨表》,一詩一文,可稱雙璧,很能表現韓愈思想中進步的一面。
就藝術上看,此詩是韓詩七律中佳作。其特點誠如何焯所評“沉郁頓挫”,風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風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頓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筆勢縱橫,開合動蕩。如“朝奏”、“夕貶”、“九重天”、“路八千”等,對比鮮明,高度概括。一上來就有高屋建瓴之勢。三、四句用“流水對”,十四字形成一整體,緊緊承接上文,令人有渾成之感。五、六句宕開一筆,寫景抒情,“云橫雪擁”,境界雄闊。“橫”狀廣度,“擁”狀高度,二字皆下得極有力。故全詩大氣磅礴,卷洪波巨瀾于方寸,能產生撼動人心的力量。
此詩雖追步杜甫,但能變化而自成面目,表現出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律詩有謹嚴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詩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較好。好在雖有“文”的特點,如表現在直敘的方法上,虛詞的運用上(“欲為”、“肯將”之類)等;同時亦有詩歌的特點,表現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別是五、六一聯,于蒼涼的景色中有詩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摯深厚的感情的抒發上。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詩味濃郁,詩意盎然。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滬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09-21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教案07-04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教案08-27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賞析07-29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翻譯09-18
唐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09-05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10-25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11-22
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11-25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