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學會速讀,把握記述文六要素,訓練學生準確地復述課文的能力。
2、學習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生活哲理。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記敘文的六要素,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剛,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挺努力,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別人搞好關系,人家卻不理你等等,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莊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二、檢查預習
字音悶熱(mēn)玩彈子游戲(dàn)不能動彈(tán)全身顫抖(chàn)著眼(zhuó)
卜卜亂跳(bo bo)連攀帶扒(bā)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詞語訓誡迂回凝視啜泣嶙峋心驚肉跳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三、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四、默讀課文,復述大意
1、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閱讀方法――默讀。默讀就是要求帶著一定目的,不出聲、非常快速地閱讀。它是我們今后學習中用到的主要讀書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書,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聲叨念;因為“出聲”就影響閱讀速度,“手指”同樣影響眼睛的掃視速度。
回憶故事要點: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的還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2)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3)故事發生在什么地點?
(4)故事發生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
(6)故事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2、我們現在根據歸納的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復述這個故事,注意復述時在事情的經過部分要詳細一些。
五、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知識轉化、延伸。)
2、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七、作業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全文閱讀
那是在費城,一個酷熱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覺到那股灼人的熱浪。和我在一起的五個男孩子已經厭倦了玩彈珠,以及用透鏡在干樹葉上燒洞等游戲,正在尋覓其他好玩的事。
一臉雀斑的小內德說到:“嗨!我有主意了。我們很久沒去爬懸崖了。”
“我們走吧!”有人附和著。然后他們出發了,氣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我猶豫了。我渴望像他們一樣勇敢和活躍,但是在八年歲月中,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病弱的孩子,并將媽媽的警告牢記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強壯,而且不能冒險。
“快來呀!”杰里沖著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為你過去生病,所以就要當膽小鬼?這沒道理。”“我來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們后面跑。
我們穿過公園,進入樹林,最后來到一塊空地上。在很遠的另一邊,有一道懸崖,像一面幾近垂直的墻突兀的聳立在巖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長著參差不齊的矮樹叢和臭椿樹苗。從底部雜亂的巖石到頂部草皮的邊緣,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對我來說,這是嚴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其他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巖石和土層上找到放手和腳的地方。我猶豫不決,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然后我開始滿頭大汗、渾身發抖地往上爬。手扒在這兒,腳踩在那兒,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動,我努力往上爬著。
不知何時,我回頭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嚇壞了:懸崖底下的.地面看起來非常遙遠;只要滑一下,我就會掉下去,撞上懸崖,然后摔到巖石上,摔個粉碎。
但是他們已經爬到了距離懸崖頂部三分之二的巖脊上,那里大約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長。我努力向他們爬過去。我緩慢地爬著,盡可能貼近里面,緊緊地扒住巖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則站在靠近邊緣的地方這種情景讓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巖石。
幾分鐘后,他們開始繼續往下爬。
“喂,等等我。”我啞著嗓子說。
“再見啦!看你就像滑稽畫里的小人兒。”他們中的一個說到,其他的則哄堂大笑。
“但是我不能”這句話刺激了他們,他們開始嘲笑我,發出噓聲,然后繼續向上爬,這樣他們可以從崖頂繞道回家。在他們離開之前,他們向下盯著我看。
內德嘲笑說:“你可以留下來,如果你想的話。”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來很擔心,但是最后還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我往下看,但是卻感到陣陣暈眩;一股無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緊貼在一塊巖石上,感覺天旋地轉。我絕對下不去。這太遠,也太危險了;在懸崖的中途,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頂部的路看起來更糟——更高、更陡、更變化莫測;我肯定上不去。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
時間在慢慢地過去。影子在慢慢拉長,太陽已經沒在西邊低矮的樹梢下,夜幕開始降臨。周圍一片寂靜,我趴在巖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勞已經讓我麻木,一動也不動,甚至無法思考怎樣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空中,懸崖下面的地面開始變得模糊。不過,樹林中閃爍著一道手電筒發出的光,然后我聽到杰里和爸爸的喊聲。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個粗壯的中年人,他爬不上來。即使他爬上來了,又能怎樣?
爸爸遠遠地站在懸崖腳下,這樣才能看見我,他用手電筒照著我然后喊道:“現在,下來。”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說道:“要吃晚飯了。”
“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著說。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來,我會給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遠了,太困難了!我做不到!”我怒吼著。
“聽我說,”爸爸繼續說,“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看著手電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塊石頭沒有?”光柱游走,指著巖脊下面的一塊突出的石頭。“看到了嗎?”他大聲問道。
我慢慢地挪動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現在轉過身去,然后用左腳踩住那塊石頭。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點。你能做到。不要擔心接下來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這看起來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著巖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現在,往右邊下面一點,那兒有另外一個落腳點,就幾英寸遠。移動你的右腳,慢慢地往下。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著接下來的這步,不要想別的。”我照做了。“好了,現在松開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樹干,就在邊上,看我手電照的地方,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這樣,一次一步,一次換一個地方落腳,按照他說的往下爬,爸爸強調每次我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從來不讓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下面的路還很長,他一直在告訴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間,我向下邁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亂的巖石,撲進了爸爸強壯的臂彎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驚訝的是,我有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
我還驚訝地意識到,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時刻,每當我遇到一個遙不可及、令人害怕的情境,并感到驚慌失措時,我都能夠應付——因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己上過的那一課。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達到了自己的目標,然后再回頭看時,不禁對自己走過的這段漫漫長路感到驚訝和自豪。
《走一步,再走一步》知識點精析
一、詞語積累
聳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灌木:矮小而叢生的木本植物,如荊、玫瑰、茉莉等。
顫抖:哆嗦;發抖。
迂回:回旋;環繞。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嘲笑:用言辭笑話對方。
恐懼:懼怕。
疲乏:①因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而需要休息。②因運動過度或刺激過強,細胞、組織、器官的機能或反應能力減弱。
屢次:一次又一次。
灰心喪氣:(因遭到困難、失敗)意志消沉。
應付:①對人對事采取方法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將就、湊合。課文中用的是第一種意思。
二、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聳立(sǒng)峭壁(qiào)凸(tū)顫抖(chàn)
嶙峋(lín xún)暈倒(yūn)迂回(yū)目眩(xuàn)
啜泣(chuò)納罕(nà)小心翼翼(yì)屢次(lǚ)
三、文章主旨
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后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四、文章思路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全文共23個自然段):
第一部分(1~13):冒險。寫“我”跟著小伙伴們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塊石架,上不得上,下不敢下。
第二部分(14~22):脫險。寫“我”恐懼地伏在石架上,后來在父親的鼓勵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悟。寫作者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五、記敘的技巧
本文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注意前后的伏筆與照應,使得文章記敘很周密。為什么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巖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次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杰利,筆筆都見匠心。關于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文中這些寫法,都值得我們借鑒。
六、課后習題答案
(一)本題著眼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的要求是: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復述故事情節的要求是:交待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有關數字;說清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事情的結局。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領悟一步一步堅持不懈解決困難的人生哲理。
(二)本題要求能走進生活,無論說什么,做什么,要能表現同學們患難與共的愛心,體現勇敢精神。具體內容可自由表達。
(三)本題要求大家結合課文總結人生經驗,這既是練筆活動,又是交流活動。沒有字數規定,宜短小精悍。內容要真實,書寫標題、設計花邊要美觀。張貼,布置專欄,可自告奮勇地負責編輯、設計和張貼。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09-1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2-2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9-08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2-28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案06-2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7-0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9-0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8-2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1-28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