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10-12 14:04: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合集8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鳥的外貌特征。

  2、利用不同素材進行活動,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3、激發幼兒對鳥的興趣,并喜愛大自然。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鳥的外貌特征。

  教學難點:

  能獨立完成葉子鳥的制作。

  活動準備:

  1、各種鳥的圖卡

  2、有關鳥叫的CD

  3、各種樹葉若干

  4、紙卡,膠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先播放鳥類的叫聲,讓幼兒欣賞。在請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的叫聲。

  2、繼續播放音樂,讓幼兒欣賞各種鳥的圖卡并提問。

  (1)請幼兒說說傾聽地感覺,模仿鳥叫聲。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小鳥的各種特征。

  (3)讓幼兒假想自己是只小鳥,張開翅膀,來一段即興的,自在的律動仿真飛翔。

  3、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葉子并引導幼兒思索,我們可以利用葉子做小鳥。

  4、向幼兒介紹葉子鳥的做法。

  (1)請幼兒將葉子拼貼在圖畫紙上。

  (2)再利用添畫的方式在拼貼的葉子旁繪畫,完成一只葉子鳥。

  (3)完成后,展示幼兒的葉子鳥,并互相欣賞。

  教學反思:

  本學期小班科學課程分4單元。第一單元主要介紹春天的植物—花草,為了更好地引出第二單元—鳥的認識,這節課主要起銜接作用。本班幼兒年齡差異較大,所以幼兒的認知理解能力水平不同,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最后以手工課的基本要求設計本教學活動。 教學準備中,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準備小鳥的圖卡應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具有外貌特征代表的幾種就可以了。

  活動延伸:

  1、可以讓幼兒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素材制作小鳥

  2、讓幼兒多關注小鳥,小動物;愛護它們,保護環境,更好地做到情感遷移。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在幼兒園,會聽到孩子們在議論: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昨天我看見廣場有放風箏的,飛的可高了;今天風大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秘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風的存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嘗試制造風。

  2、初步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萌發探索自然現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嘗試制造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準備:風車、扇子、電風扇、吹風機、塑料瓶、塑料玩偶、針筒、視頻《風的危害》和《風能的利用》、風的音效、各種植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感受風的存在

  1、設置情境

  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請小朋友猜一猜他會是誰呢?打開門歡迎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吧!門外什么也沒有,我們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們的朋友是誰嗎?

  二、嘗試制造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

  1、提問:我們今天請來的是我們的“風”朋友那風是哪里來的?

  (幼兒自由回答)

  2、投放各種材料,請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制造風”。

  3、交流討論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風來的?(幼兒邊回答邊演示)

  (2)幼兒互相嘗試同伴造風的方法,進一步感覺風的形成。(邊嘗試邊思考)

  (3)為什么一扇、一捏、一擠、風葉一轉動就會有風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當我們一扇、一捏、一擠壓、一開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

  動了,空氣一流動就產生了風

  三、風的基本特征

  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著扇風,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是什么樣的?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四、游戲:大風和小風

  幼兒分別戴頭飾扮演各種植物,聽音效用肢體表現小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大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五、通過短片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觀看短片《風的危害》后提問:風對人類有什么危害呢?怎樣減小風災?

  2、觀看短片《風能的利用》后提問:風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風能?

  六、教師總結,以游戲《風車和風兒共游戲》結束活動

  風車想請小朋友與風兒一起做游戲,大家快舉起你的風車一起歡迎我們的風朋友和我們一起游戲吧。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幼兒去戶外放風箏或去參觀風能發電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討論交流自己喂養蠶寶寶的經歷及對其生長、活動過程的認識。

  2、能夠借助觀察記錄,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

  3、對喂養活動感興趣,體驗收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蠶寶寶的記錄。

  2、教學掛圖:《蠶的一生》。

  活動過程:

  1、出示蠶寶寶產的卵,引發幼兒討論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從哪里來的?

  2、出示教學掛圖,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蠶寶寶的生長變化。

  教師:蠶寶寶剛孵出來時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后來蠶寶寶是怎么長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樣吃的?蠶寶寶是怎樣移動的?它有多少條腿?蠶寶寶長大時有什么變化?

  教師:蠶寶寶長大后會怎樣?蠶寶寶從孵出來到吐絲一共生長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樣吐絲的?結的繭子是什么樣子的?它在繭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變成了什么?你還發現蠶寶寶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喂養經歷,體驗收獲的快樂。

  教師:蠶寶寶到我們班和我們做培養后,你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樣做得?為什么要這樣做?

  教師:當你為它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當你看到蠶寶寶蠶卵時,你又是怎么想的?

  4、請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蠶寶寶的生長、活動過程。

  教師: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用表演的形式來表現蠶寶寶長大的過程,看哪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請幼兒先商量,在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活動反思:

  由于自身經驗的不足,在課程審議時將這一活動安排在了還沒有蠶寶寶飼養的季節。由于這次的活動安排的時間還不是蠶寶寶飼養的季節。所以沒有蠶寶寶可以讓小朋友飼養,因此對蠶寶寶的生長、活動等習性不熟悉。

  農村本是家家戶戶都飼養蠶的,但是現在飼養蠶寶寶的家庭越來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接觸過蠶寶寶,對于蠶的生長過程一點都不了解。在出示蠶的生長過程圖后,我先讓孩子們猜蠶寶寶最初的樣子,小朋友都猜錯了。但是由于請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蠶的生長過程,小朋友對這個活動非常的感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回答問題。還會因為自己猜對蠶寶寶生長的一個環節而歡呼雀躍。孩子們對于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蛻皮充滿了好奇。這些都只能留待到養蠶的季節時再讓孩子們進行觀察。

  主要采用了圖片和教師講解為主。如何讓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主動、積極參與呢?我就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猜想先討論、講述。我再進行糾正、補充,這樣不僅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還能讓對所學知識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課程審議的過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節性活動的時間安排。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5的分合,記錄它的分法。

  2、樂意用語言、符號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5個籌碼(瓶蓋制作:紅面和白面);一個空八寶粥;各種特征的五只小貓圖片;記錄卡;筆;音樂《找朋友》;掛卡。

  活動重難點:

  發現數量5有4種不同分發,并用數字符號進行記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復習5以內量的點數。

  1、游戲“吹泡泡”。老師念兒謠,小朋友聽老師的口令變出相應人數的泡泡來。師: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吹成4個人的大泡泡。小朋友就4個人手拉手圍成圈變成4個人的大泡泡。(游戲重復進行,也可是5個人的大泡泡)。

  2、教師關注在游戲中每組幼兒的人數是否與指令要求一致。

  二、出示小貓的圖片,觀察小貓的特征,初步感知5的分合式的意義。

  三、學習5的分解組成

  1、教師搖籌碼,讓幼兒感知。了解分合式的意義。

  (1)出示籌碼,引導幼兒區分籌碼的紅面和白面。

  (2)教師讓幼兒區分籌碼的總數(5個)。

  (3)教師示范“搖籌碼”,判斷籌碼紅面和白面的數量各是多少,并用分合號和數字記錄籌碼。

  (4)幼兒用語言表述分合算式中數字和符號代表的意義。

  2、幼兒操作,記錄5的分解組成。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5個籌碼,一個空八寶粥罐)進行操作并記錄操作結果。要求幼兒多次操作,記錄多次操作的結果。

  (2)師生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

  (3)教師展示5的4種分合式。

  四、游戲“找朋友”,鞏固練習5的分解組成。

  玩法:幼兒每人掛起卡片,音樂響起,就去找自己的朋友,音樂停,手拉手站好,并且兩位朋友的數字合起來是5。如:1和4合成5。(游戲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2.會按要求整理活動材料。

  【活動準備】

  1.實物:4個蘋果、3個香蕉、3個梨子。

  2.圖片:4個娃娃及3個蘋果、4個香蕉、5個梨子。

  3.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1頁。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蘋果、香蕉、梨子各1個,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字。

  教師再拿出3個蘋果、2個香蕉、1個梨子。

  “來了這么多水果寶寶,他們一樣多嗎?”

  2.引導幼兒探索比較多少。

  請幼兒嘗試比較多少。

  教師將4個蘋果、3個香蕉擺到桌子上,請幼兒說一說誰多誰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示范一一對應比較多少的方法。

  先將4個蘋果擺成一排,再將3個香蕉一一對應擺在蘋果下面,引導幼兒發現蘋果多、香蕉少。

  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香蕉和梨子一樣多。

  3.請幼兒給娃娃送水果,比較娃娃和水果誰多誰少。

  為每組幼兒提供4個娃娃及3個蘋果、4個香蕉、5個梨子的圖片,請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樣多”。

  教師加強個別指導,對于能力情的幼兒通過適當增加圖片數量的方式增加挑戰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愛護水稻,愛惜糧食。

  2、幼兒喜歡玩草墊子,能想出各種玩草墊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草墊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很多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請幼兒說說什么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秋天的農作物,它是誰呢?下面邀請小朋友一起來猜一猜。

  2、出示水稻圖片

  提問:

  (1)你們看這是……?(在我們這里,水稻小時候是長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們看稻穗上一顆一顆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著一層黃色的殼,剝掉外面的殼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飯、粥、磨成米粉)

  (5)讓幼兒知道水稻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每天吃的飯、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愛惜糧食。

  教師小結:水稻渾身都是寶,除了它的果實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處。

  師:出示稻草實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嗎?(搓草繩、蓋草繩、做稻草人、做草墊子……)(逐一出示實物)

  3、玩草墊

  (1)師出示草墊,看,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墊子,它有很多用處。小朋友還可以用它來做游戲呢。小朋友們可以開動小腦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誰玩的方法多。

  (2)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草墊,一邊玩一邊念兒歌草墊子,變變變,變不成小河跳過去。草墊子,真有趣,變成格子,跳一跳。草墊子,真好玩,頂在頭上,慢慢走。

  (3)幼兒自由游戲。教師巡視指導。

  延伸活動:

  活動后教師可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稻草編制草墊,草繩等。

  活動反思:

  本次體育活動我始終圍繞"認識水稻,了解生長環境用途及草墊子玩法的,設計的環節層層遞進。同時,幼兒在玩草墊活動中也體現了尊重幼兒個別差異,在集體練習環節我用草墊子搭設了兩條難易不同的路線,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能力來選擇路線。

  從整體教學效果來看,絕大部分幼兒掌握了玩草墊及雙腳立定跳遠的基本技能,能夠跳過三個草墊子并且雙腳穩穩著地。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勇于挑戰的品質,一部分幼兒能夠嘗試雙腳立定跳四個草墊子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螞蟻搬食物回家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觀察螞蟻“搬食物回家”,感知螞蟻單個搬、群體搬食物,沿途回家這一有趣現象,培養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和探究問題的精神。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放大鏡、昆蟲盒、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子、米飯、餅干、昆蟲尸體、彩筆、紙若干。

  五、活動過程

  找幼兒園內或園外螞蟻較多的地方(場地寬闊、安全),能看到螞蟻巢穴的人口。活動前先在四周撒上螞蟻愛吃的食物,如米飯、小果皮、餅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間帶幼兒散步時,有意帶到指定場地,讓幼兒自發說出:看,有那么多螞蟻,它們在搬東西。激發幼兒觀察興趣。

  看一看,說一說,螞蟻怎樣搬食物?

  (1)螞蟻用尾部(屁股)搬的。

  (2)螞蟻用頭上的須(觸角)搬的。

  (3)螞蟻用手和腳一起拖的。

  (4)有許多螞蟻一起拖的。

  試一試,找答案。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東西。

  (1)螞蟻用嘴巴叼住,把東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對像螃蟹一樣的大鉗子,力氣很大。

  (2)當食物過大時,小螞蟻會用頭去碰另一只螞蟻的頭,過一會就有許多同伴來共同搬運食物。

  (3)螞蟻搬東西回家時,是大家排成一隊,沿著原來的路回家。畫一畫、說一說,螞蟻搬食物回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泥土的奧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養分,是許多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2、知道正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體驗探索的樂趣,并萌發對泥土的感情。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一把小鏟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教師:你們見過泥土嗎?哪些地方有泥土?你們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1、教師:這塊泥土地中長了些什么?如果沒有泥土。植物會怎樣?你們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嗎?猜猜看。

  2、和你們想的是否一樣呢?

  3、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教師小結。

  教師:為什么泥土里會有這么多的東西呢?因為泥土怎么樣?(泥土里有許多養分,植物生長血藥養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長離不開的地方。許多小蟲子就喜歡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還是許多小蟲子的家)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泥土里有許多奇怪的小蟲,那它們是怎樣生活在泥土里呢?我們下次再來尋找、發現。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動物。挖土時需要什么工具?引導幼兒討論,使用鏟子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挖泥的時候,小心泥土中生長的植物,一邊挖一邊看。同時要注意身邊的小朋友,自己的鏟子不要碰到他們,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06-18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7-12

【精】科學活動教案07-12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