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數腳》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數腳》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愿意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動物腳的數量也不一樣,產生了解動物的興趣。
3、學習詞語:又輕又巧、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沖直撞。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的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很多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呢?
1.師:(出示小雞圖):它是誰呀?
師:小雞有幾只腳呢?那你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嗎?誰來學一學?(學習詞語:又輕又巧)
2.師:(出示小兔圖)誰又來了?
師:小兔子有幾只腳?它是怎樣走路的?(學習詞語:蹦蹦跳跳)
3.師:咦!這是誰,你們知道嗎?(出示螳螂圖片)它有幾只腳啊?
師:六只腳的螳螂是怎樣走路的呀?(學習詞語:大搖大擺)
4.師:(出示螃蟹圖片):螳螂有六只腳,有一個動物它的腳比螳螂還要多呢,我們來看看會是誰呢?(螃蟹)
師: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學習詞語:“橫沖直撞”)
二、欣賞、理解故事。
1、幼兒聽故事的前半部分。
師:小動物來到草地上干什么呢?
師:小雞怎么說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說的呢?
師:小動物們正說著,這時候誰來了?
2、幼兒聽故事的后半部分。
師: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腳?
三、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師:數腳這個故事有趣嗎?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
四、擴散思維,進行遷移。
師:聽了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小雞有兩只腳,小兔有四只腳,螳螂有六只腳,螃蟹有八只腳,蜈蚣有四十二只腳,那除了故事中出現的這些動物你還知道什么動物?它有幾只腳?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熟悉而且很感興趣的事,為了讓幼兒在一節課中不覺得枯燥無味,所以我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出發組織本次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下獲得知識,即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第一個環節“猜猜它是誰”中,每種動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現,我以有關腳的不同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現自己對動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提煉,使幼兒對“又輕又巧”、“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沖直撞”等詞語的學習顯得非常自然,體現了《綱要》所提出的“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在第二個環節“欣賞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導幼兒在欣賞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礎上,學說小動物的'話,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語言交流、學習的機會;在這個環節中,我顧及了整體幼兒,沒有考慮到個別幼兒的發展,應讓個別幼兒完整地說。接著設置了“蜈蚣有幾只腳?”的懸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動物幫助蜈蚣數腳”;隨后,幼兒幫助蜈蚣數腳,解開懸念——原來這只蜈蚣有42只腳,這樣的安排,不僅鍛煉了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的能力,豐富了幼兒有關蜈蚣的知識,讓他們產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腳的興趣,而且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幼兒都熱情高漲。最后一個環節中,我對本次活動內容進行了拓展,請幼兒討論并說說其它的動物有幾只腳,并學一學動物走路的樣子,幼兒情緒高漲,但對于幼兒說的“章魚有10只腳,在水里游”,我在課上沒有及時做出糾正,課后我糾正“章魚有8只腳,又叫八爪魚。
【中班語言活動《數腳》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活動:《數腳》11-25
中班語言數腳教案03-10
中班語言教案:數腳07-05
中班語言:故事《數腳》08-26
《數腳》中班教案08-24
《數腳》中班教案08-24
中班體育數腳教案04-11
中班語言活動數高樓教案04-05
中班綜合《數 腳》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