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27 18:06:10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科學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科學教案匯編10篇

科學教案 篇1

  【課題】發展教育和科學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識記

  1、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4、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4、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運用

  1、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點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難點 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教具 投影機(片)、

  ▲教法 讀-問-導-練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閱讀下列圖表,分析、討論它所反映的問題:

  表1:1998年部分國家科技實力的名次比較

  國家 分數 名次 科技貢獻率

  美國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國 69.35 4 54%

  中國 58.57 13 -

  表2:部分國家符合科學素養條件的人口比例

  國家(地區) 美國 歐盟 中國

  占總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圖表反映出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國人口的比重也較小。

  認識:當前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實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國要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和文化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學習新課

  ◆讀

  1、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P123-126,要求:時間為3分鐘,尋找本課的知識點,理清知識體系。

  2、提問學生,歸納本課的知識體系。

  ◆問

  1、學生再細讀課文5分鐘,思考有關思考題。

  2、投影出示思考題:

  1)發展科學技術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發展教育事業有什么重要性?

  4)為什么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忣的戰略地位?

  5)我國教育的現狀如何?

  6)發展教育事業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7)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教師提問,學生依次回答,對于不會的學生,讓其再讀再思考,讓已會的學生糾正,實在難懂的問題,由教師點拔。

  4、由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導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表現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思想觀念的變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2、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表現和主要標志;

  2)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3)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

  4)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3、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因為,當今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教育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培養同現代化要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是關系到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當前仍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制約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所以,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培養與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創新問題〗

  選擇: 我國之所以重視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因為它:( )

  A、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首要條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設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應遵循的行為準則

  D、決定著精神文明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答案:B

  〖課堂小結〗

  著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②認清科技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國與國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③要聯系實際談談怎樣培養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何改變思想觀念、學習方法、學習態度。

  ◆練

  見《初三政治精講精練(8-3)》

  【板書設計】

  發展教育與科學

  1、 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科技創新

  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⑵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2、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幼兒早期識字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活動來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和注意力的,因此是一種玩與學合一的教學過程。而小班幼兒,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很差,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讓他們在游戲中學識字能很好地吸引其無意注意,使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識字活動中,根據這一特點,我們設計了《老師本領大》這樣一節認讀課,在活動中能創造多種吸引幼兒無意注意的方法讓他們識字。比如"變魔術"、"找字寶寶"、"看誰取得快"、"誰不見了"、"找朋友"等游戲,使幼兒始終保持極大的興趣和足夠的注意力,以達到相應的教育目標。

  二: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并正確朗誦兒歌。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認讀漢字:汽車、房子、娃娃、小鴨。

  3、激發幼兒對認讀漢字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幼兒認讀叢書"一份、投影儀。

  2、整首兒歌的漢字卡片一份;大字卡(汽車、房子、娃娃、小鴨)各一張。

  2、幼兒人手一個盤子,里面各放有四張所要認識的字卡(汽車、房子、娃娃、小鴨)。

  四: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來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好嗎?看看老師變出什么了?

  2、教師以畫畫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1)畫小鴨

  問:老師變什么出來了?你喜歡小鴨嗎?小鴨是怎樣叫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鴨叫,并做動作)

  學說短句:小鴨呷呷呷!

  (2) 畫房子

  教師在紙上畫出一幢房子,問幼兒:老師又變出什么來了?(幼:老師變出了一幢房子)問:老師變出的這幢房子看上去怎么樣?高不高?(幼:很高、非常高等)引導幼兒學說短句:房子高又高。

  (3) 畫汽車

  教師在紙上畫出汽車,問幼兒:看看老師又變出什么來了?呀!是汽車,小朋友乘過汽車嗎?那你聽過汽車是怎么叫的?(嘟嘟嘟)我們來學習開汽車吧!(邊模仿開汽車邊學汽車叫)

  (4) 畫娃娃

  教師:老師變了這么都的東西,小朋友開心吧?(開心)那我們一起來笑一個吧!我來幫你們拍個照吧!呀!小朋友笑得可真好看,老師也來變個笑哈哈的娃娃吧!(教師畫出一個娃娃)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畫都是老師用什么變的呢?(筆)那你們說說看,老師的本領大不大?學說短句:"老師本領大"

  3、認讀漢字:"小鴨"、"汽車"、"房子"、"娃娃"。

  (1)(請另一位教師幫忙,偷偷將字卡貼在小鴨的身上)問幼兒:咦!小鴨的身上多了一樣什么呢?呀!原來是小鴨的字寶寶,我們來跟它打招呼吧!(小鴨字寶寶,你好啊!)將字卡取下,引導幼兒認讀。

  (2)(指著貼在房子上的字卡)問:小朋友你們看!房子上也多了一樣東西,是什么呢?噢!原來也是房子的字寶寶,我們也來跟它打招呼吧!("房子"字寶寶,你好啊!)認讀"房子"并做動作。

  (3)將汽車的字卡取下,以字寶寶的口吻對幼兒說:"小朋友好,我是汽車字寶寶!"教師:呀!"汽車"字寶寶可跑得真快,老師還沒有點到它,它就已經開過來了,它還開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去了,快把它找出來吧!(幼兒找出"汽車"字寶寶,并認讀)

  (4)(教師把"娃娃"字寶寶藏在一個地方)問:咦!娃娃的字寶寶呢?我怎么沒看到呀?小朋友猜猜看,它會在哪里呢?(先讓幼兒猜一猜,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可能它躲起來了,我來找一找?(教師假裝找字卡的樣子)噢!原來它在這里,我們來認識一下吧!(認讀"娃娃")

  (5)游戲:看誰取得快

  教師從四張字卡中任意取出一張引導幼兒認讀,再請

  小班;科學認讀:老師本領大

  幼兒也在自己的字卡中取出一張跟剛才看到的一樣的字寶寶,對取得快得幼兒給予鼓勵、表揚,以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6) 游戲:誰不見了

  從四張字卡中抽掉一張字卡,讓幼兒觀察是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1) 教師抽字卡,幼兒觀察是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2) 一幼兒抽字卡,其余幼兒觀察是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4、整體認讀。

  教師:看到小朋友今天學得這么認真,老師很高興,我還為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老師本領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 教師邊念一句兒歌邊出示這一句的字卡,讓幼兒在聽的過程中認認有關的漢字。

  (2) 在認讀了兩遍兒歌后,再請他們找找看,剛才認識的汽車、房子、小鴨、娃娃的字寶寶在這首兒歌的什么地方,找出來后,用圈把它們圈出來,作為標志,再把相應的小圖片送給字寶寶。

  5、游戲:找朋友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字寶寶,然后再幫這個字寶寶找一個一

  樣的字寶寶做朋友,你可以先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聽,你拿的是什么字寶寶?好嗎?

  聽音樂"找朋友"去找相同的字寶寶。

  五:活動反思:

  首先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孩子們對"小鴨"、"汽車"、"房子"、"娃娃"都非常喜歡和熟悉,但小班幼兒對這些字寶寶掌握很少,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讓他們在這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強調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而幼兒在游戲中表現的最開心。因此,我們在活動中強調"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快樂學習"這一首要目標展開活動。"變魔術"、"找字寶寶"、"看誰取得快"、"誰不見了"、"找朋友"等游戲,讓幼兒在開心的氛圍中激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其實,我們在完成了以上的課后。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無意注意中自主學習。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學習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以及活動整體構思意識的培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進行一項大的活動(事情)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計劃和組織。

  2.過程與方法 :分析討論他人的經驗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嚴禁認真的科學態度

  學情分析

  學生知道用電燈、聲光控燈、各種壁燈、地燈、熒光壁紙、白墻、手電筒、蠟燭、太陽能、玻璃天窗、打開窗戶等等很多方法使那里亮起來。但是沒有從活動的整體上進行構思,確保設計質量意識。

  教學過程

  (1)閱讀奇奇的科學日記,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問題。

  教材中的科學日記一方面作為提出問題的材料,要激發學生產生回憶,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這篇日記也是學生科學日記的樣張,教學中,應對學生滲透關注生活,并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思索的教育。

  (2)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遇到的采光問題。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現象很多,大多數學生都會有所經歷。教材通過人物語言暗示這里應該讓學生展開討論,并把討論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記錄,為后面的研究作內容上的鋪墊。

  (3)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動員參加采光設計邀請賽。

  積累了一系列的關于采光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因勢利導,發動學生開展一次采光設計邀請賽。

  比賽規則可以參照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商量決定。

  (4)制定研究計劃

  計劃考慮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導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關鍵。

  首先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研究載體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分組。

  然后引導各小組必須明確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明白下一步即將去做什么。

  課后反思

  考慮到學生獨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議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探究學習任務。分組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按研究內容分,也可以按照自愿結合的方式,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進行適當調節。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嘀哩嘀哩》、《春曉》,演唱《小樹快長高》、《郊游》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能用廢舊物品自制沙錘等無固定音高的簡易打擊樂器。

  3.認識“0”并能準確地拍擊帶有“0”的節奏。

  4.能在學會歌曲后,跟著老師準確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學重點:

  指導孩子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郊游》。

  教學難點:

  按音高唱唱名。

  教學方法:

  綜合音樂感教學法

  教學用具:

  CAI課件、琴、打擊樂器等。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聆聽《嘀哩嘀哩》、《春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景、聆聽歌曲

  1、(多媒體展示)古詩《春曉》在清新的音樂伴奏下徐徐展開,老師引導孩子齊聲朗讀。

  2、教師導入:同學們都非常熟悉這首古詩,能告訴老師這首古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嗎?孩子很自然地揭題--“春”

  3、教師板書《春》,同時多媒體視頻圖象:“聽,春雷響了,好多躲在洞穴里過冬的小動物也醒來了,紛紛跑出來跟我們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動物最先出現在我們面前?”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說幾個動物的名字(老師根據孩子所說相應點擊畫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嗎?(孩子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這么美的春天,小動物會說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對春天說一句什么呢?(孩子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氣真新鮮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動物睡了一個冬天,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候到處尋找春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動物找一找,好嗎?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聽一聽,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個角落里?聽完后用歌詞來告訴老師)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現歌詞內容嗎?

  孩子聽歌曲,隨著音樂節奏自由表演

  9、設計提問:a、春天在哪里呀?

  (孩子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孩子回答:桃花開了、柳樹發芽了、小草綠了、燕子飛回來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樣的呢?(這里有紅花,這里有綠草,還有會唱歌的小黃鸝)

  d、你能把這幾句歌詞唱一唱嗎?(老師帶孩子一邊拍手一邊演唱)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閱讀資料和觀察的方法來研究四季對動、植物的影響。

  2、能堅持較長時期的觀察季節變化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科學知識

  1.知道四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認識四季變化對動物、植物行為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用閱讀資料和觀察的方法來研究四季對動、植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不同季節里的動物、植物的圖片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呢?板書:一年四季

  2、展示一年四季變化的圖片。提問:說一說下面圖片各是什么季節?

  3、談一談你印象中的春夏秋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4、教師板書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

  二、新授:

  (一)四季對我們的影響——學習合理安排作息

  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鮮明的特征,四季的變化影響著我們人類的活動。請看我們學校各個季節的作息時間表。

  2、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對照表。(要將四個季節的作息時間表綜合為一讓學生觀察)

  3、你發現各個季節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嗎?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4、你覺得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合理嗎?為什么?

  (二)、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1.動物的行為和植物的形態也會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改變,我們知道些什么呢?小組里說一說。

  2.PPT出示蜜蜂的四季變化圖,總結一年四季蜜蜂在做什么。討論: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這樣的變化呢?(梅花鹿、雷鳥等)

  3、提問何為動物冬眠?(動物冬眠,是適應不良環境的一種方法。動物冬眠期間,不吃也不動。呼吸次數減少,體溫也下降。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也相對減少。)

  4、你知道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嗎?

  冬眠的動物:蝙蝠、蛇、刺猬、烏龜等

  遷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

  加厚自己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貍、烏鴉、麻雀等

  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產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蒼蠅和蚊子

  5.PPT出示銀杏等植物的四季變化圖。體會四季對植物的影響。

  百花齊放的春天、郁郁蔥蔥的夏季、碩果累累的秋季、萬物蕭瑟的冬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可真不小,讓我們留心觀察,發現更多動植物隨季節變化的秘密吧。

  (三)做一做。

  1、下列現象與四季變化有關的有:

  貓捉老鼠 青蛙、蛇冬眠 工人工作

  日落而息 鳥吃蟲子 大雁南飛 春耕秋收

  2、植物在不同的季節里有不同的狀況,一般來講:百花齊放是( ),快速生長是( ),碩果累累是( ),植物休眠是( )。

  3、連線。

  春季 荷花

  夏季 梅花

  秋季 迎春花

  冬季 菊花

  (四)布置學生課外觀察,做好紀錄(可圖文結合)。

  (五)小結。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光與色彩》單元的第五課。本單元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組成等有關光的知識,認識了幾種常見的光學器材: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放大鏡,也知道了凸透鏡的多種光學用途:放大鏡、照相機、老花鏡、顯微鏡、天文望遠鏡等;還進行了許多的光學制作:小孔成像儀、萬花筒、潛望鏡。這對本課的學習既有知識上的準備,也有制作能力上的準備。照相機的學習既是為指導學生了解光學知識的應用和研究作準備,也是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膽地正確使用照相機作準備,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學的好題材。本課后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結構與相機的結構作合理比較,也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關注人體本身的科學,較好的體現了標準提出的“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過程與方法:

  1.嘗試制作照相機和眼球的實物模型;

  2.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2.了解照相機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照相機、眼球的模型或構造圖;分組材料:放大鏡一個,燒瓶一個,墨汁一瓶,硫酸紙一張。

  學生準備:每組可能帶來照相機或照相機說明書;一組為單位到照相館了解照相機工作原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難點: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于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麗景色,誰能做到這一點呢?是照相機,人們根據光學原理設計制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3.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么?

  4.教師設疑:教師出示兩張照片的投影,一張清晰,一張模糊。注意觀察,發現什么?

  5.討論確定研究方向和問題。

  (“關于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什么??”一問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講或不講。“還想研究什么”雖是一句套話,但確實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及引導學生探究方向的簡單有效地一招。而教師的兩張照[內容來于淘-教_案-網()]片,引發了本課探討的主要內容,照片的清晰與否首先引發對相機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學生認識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認識,其次,也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別是近視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識與思維方法的鋪墊。這是教師主導地位,實現有效幫助的重要環節。)

  (二)新授:

  1.討論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1)提問:有誰已經知道照相機是怎樣拍出照來的?

  (2)談話:請你們介紹課前搜集的一些關于照相機的資料。

  (3)出示相機,再請學生猜想并交流相機的工作原理。

  (4)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

  (5)指導分析照片清晰與模糊的可能原因。

  (6)簡單介紹“傻瓜相機”:這種相機能自動測量景物到相機距離,進行自動調焦,高度自動化,即使缺乏攝影經驗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師板書:照相機: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膠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講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精密的“照相機”。誰來說一說,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機”?(

  (2)提問:同桌之間相互觀察眼睛,你有什么發現?(稍侯提示,對照照相機工作原理,說一說猜一猜眼睛是怎樣工作的?)

  (3)小組討論,并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黑板之板書,將相機之凸透鏡、暗箱、底片,與眼睛的晶狀體、眼球內、視網膜兩兩對應地分析)

  (4)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總結講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頁的基本內容。)

  (5)教師板書: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

  3.觀察分析瞳孔與光線強弱的關系

  (1)觀察與探討:看窗外陽光燦爛的天空,在鏡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們的大小變化。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同桌之間觀察2分鐘,集體交流。教師小結:瞳孔是控制光線的,光線強時瞳孔縮小,防止傷害眼睛。外部光線弱時,瞳孔變大,以便看清物體。

  (3)分析貓的眼睛在白天與晚上的不同。師: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貓的眼睛的特別之處?學生回答。

  (4)比較:對照相機,說一說,相機的什么部件與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問:你們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個眼睛模型嗎?

  (2)師生討論,得出基本方法。

  (3)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七、課后延伸:

  1.觀察貓眼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并思考為什么?

  2.采訪照相館與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機信息。

  八、板書設計:

  6.照相機和眼睛

  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照相機: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科學教案 篇7

  教師要牢牢抓住科學課堂這個主陣地,以教材為依托,基于學生的經驗,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下面為大家分享六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參考!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以體現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采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據——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態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于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于語數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并整理、分析數據,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 為什么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臺上示范,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么我們以后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想好后,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于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據,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據統計

  對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

  八、對數據梳理分析,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了什么?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交流后,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回顧開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發揚。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已有的知識和“看”、“摸”、“聞”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種材料構成的。2、能根據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愿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出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能區分常見的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能舉例說明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關系。

  教學預備:鋁制飯盒、銅鑰匙、塑料袋、報紙、手電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進

  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動一:下面的物品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階段引導學生認真看書,木頭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頭制成的。

  2、按金屬、塑料、紙、布

  3、還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課本第二頁圖中的物品分別是由幾種材料制成的?

  三、活動二:熟悉人造材料與自然材料

  1、觀察畫面

  告訴學生:直接從大自然獲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導學生明白像玻璃這種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還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嗎?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四、活動三:找一趙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學生趙冬并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把小組找到的材料寫在書上

  五、拓展:調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體會材料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板書設計:

  1、身邊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類: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知道測量氣溫的方法,能夠用溫度表測出當時某個地方的氣溫。

  (2)啦解氣象站測量氣溫的工作原理。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不同地點測量的溫度數據中發現問題。

  (2)能夠從親身經歷的活動中體會數據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從事收集數據工作,樂于研究自己提出的問題。

  (2)有重證據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準備:

  1.空氣溫度計,百葉箱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學會使用溫度表。

  (1)觀察溫度表,認識溫度表的各個組成部分。

  (2)學會溫度的讀寫。

  (3)用溫度表的模型練習溫度的讀寫。

  (4)重點指導零下溫度的讀寫。

  2.測量教室里的空氣溫度。

  (1)學生測量、記錄教室內的溫度。

  (2)比較教室內不同位置的溫度。

  (3)學生討論各組測量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現問題。

  (4)學生匯報各組測得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現問題。

  3.測量不同地方的溫度。

  (1)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測量的數值,在此基礎上討論本小組測量的方法。

  (2)確定測量的地點,并對自己小組的測量結果作出預測。

  (3)學生分成小組測量各個不同地方的溫度,并記在P83的活動記錄紙上。

  (4)匯報數據,討論測量結果和預測的結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討論測量溫度的規定和百葉箱的由來。

  (1)觀察P41的“一天氣溫變化的記錄圖表”。

  (2)思考:從表格中你能發現什么?

  (3)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總結數據中隱藏的規律。

  (4)討論:怎樣測量氣溫才比較可靠。

  (三)課后研究:

  指導學生繼續收集天氣數據,并且記錄在天氣日歷上。

科學教案 篇10

  科學概念: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過程與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長度在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的變化情況,通過柱狀圖的分析,將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與其聲音聯系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勤于觀察,樂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尺子深處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變化能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難點】能通過柱狀圖分析出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鋼尺、一本厚的硬皮書、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鋼尺,如何使鋼尺發出聲音呢?請同學上來試試。

  2.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他振動時發出聲音的音高會發生變化嗎?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長短與音高的關系。

  1.假設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時發出聲音的音高發生了變化,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這個實驗呢?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方案:

  (1)確定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的變化。

  (2)實驗前先進行預測,根據鋼尺伸出桌面的變化,音高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預測的理由是什么?

  (3)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動部分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驗;注意區分尺子敲擊桌面發出的聲音和尺子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發出的聲音;把觀察到的現象(音高用高、較高、較低、低表示)及時記錄下來。)

  2.教師一邊講解實驗注意事項,一邊演示分組活動:

  出示記錄表格新課 標第 一網

  尺子伸出左面的長度(厘米)我想到的(預測)我聽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變化順序

  音 高振動的快慢音 高振動的快慢

  3.整理數據:通過表格中的數據,統計好“我們的觀察柱狀統計圖”的表格,根據實驗數據,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合法出聲音的音高變化規律嗎?還能發現什么?

  三、課后延伸

  音量、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出的聲音發生變化嗎?

  教學后記:

  本課是單元的難點,引領學生探究時,確實是障礙重重。首先,尺子振動發出的聲音較輕,學生的習慣還是沒過關,做不到安安靜靜地做實驗,給聽音帶來了不便,第一個實驗中,撥尺子的方法也是必須注意的細節,一定要用一只手用力地在桌子邊緣處按住尺子,防止撥動時尺子敲打桌面發聲,干擾實驗。其次,部分學生觀察能力的限制使探究活動一再走入低谷,聽出用力不同,尺子發出的聲音強弱不同后,再問:“兩次實驗中尺子的振動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沒有人能答得上來,再重復實驗,也只有少數學生注意到“振動的距離”不同,此時乘機讓學生用手的動作模仿了一下,給出了振幅的概念,覺得大多數學生沒有注意到這一不同,進行了第三次實驗觀察,這才堪堪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再后面,就更加舉步維艱了,首先,用四個杯子聽音,有一部分對音樂不敏感的學生根本聽不出來,為強化學生對音高的感知力,我覺得可以用一種樂器先來讓學生聽聽高低不同的音,效果也許會好一些(我在四年級只有一個班級,這階是沒法試了),然后,橡皮筋拉得不同長的音高音低,也有許多聽不出的,同樣的,用眼睛,也沒有幾個學生能看出橡皮筋振動地有快慢,這一環節的結論得出,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學生有太多的不確定

  教學后記:

  按書中的材料,只能得出不同的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不同這樣的概念,要再細化,比較難(本來說預期他們了解金屬傳播能力最強的)。而且鋁箔紙棒,做起來很難,要特地去買材料,我把這個材料改成鉛絲了。

  土電話是非常好玩的一個實驗內容,我把教材里的線加長,加長到30米,讓學生對著話筒輕輕說話,他們驚訝地發現,聽筒里能聽到!這比在教室里進行實驗要好得多,因為在教室里,本來就能聽到互相的說話聲嘛,還要電話干嘛啊!好玩之余,學生也對固體傳聲能力比空氣強得多有了很深的印象。

  材的這一個認識還不夠,所以在課堂中也沒有讓學生來證明,只是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無意之間有了一個手握正在振動的音叉而使得聲音停止的一個發現,學生也正好利用這一個發現證實了物體的振動會產生聲音,物體停止振動,聲音就消失。

  思考一:學生在這一節課里的活動有多少,(由于材料有限,沒有讓每組學生都有實驗的機會。)學生在教師的演示實驗中思考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思考二: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否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發 現

  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并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4.分組實驗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如何使橡皮筋發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松些,撥彈。比較: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呢?

  交流反饋:皮筋松,振動慢,發出的聲音低。皮筋緊,振動快,發出的聲音高。振動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四、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出的聲音發生變化嗎?

  5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氣球》科學教案08-27

有關科學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