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化學教案2022年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年級化學教案2022年,歡迎大家分享。
初三年級化學教案2022年1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的基礎上,研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通過討論,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反應原理;
通過實驗探究,學會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裝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學生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的設計思路;
通過篩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發展觀察能力并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探究中,使學生體驗合作、發現的樂趣;
在設計實驗裝置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引導學生復習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氣的方法,逐一篩選出適合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從中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驗學生的主動學習。
方法二:從實驗室制氣的要求入手,講清楚原則,讓學生自己總結,思考到底實驗室中用什么方法來制備二氧化碳。
方法三:單刀直入先講實驗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讓學生思考,實驗室選擇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么?通過對比突出該方法的優越性,總結出實驗室制氣的原則。
知識講解指導
注意講解時的條理性,使學生明白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檢驗方法;讓部分學生清楚選擇該方法的原因和實驗室制氣方法選擇的依據。
注意理論與實驗的結合,避免過于枯燥或過于淺顯,缺乏理論高度。
聯系實際,講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原理,適用范圍,必要時也可講解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素材。上好此節課對學生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節知識的學習比較容易,學生在前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上經過討論便可解決。本節學習的重點是能力訓練。學生在前面學習的氧氣、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具備了一些氣體制備的實踐經驗,各項實驗技術也已經具備,此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正是時機。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設計方案、表達交流、實施方案、總結表達等環節完成整個探究。
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學建議
為了完成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計2課時完成此節教學;
本節是典型的探究學習模式。其中有兩個探究:制備藥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裝置的探究(重點、慢)。
講授過程指導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可結合實驗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進行邊講邊實驗。
注意運用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可適當與氧氣、氮氣的實驗室制法進行對比;結合裝置講解制二氧化碳裝置與制氫裝置的區別與聯系(均是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氣);結合二氧化碳氣的性質,講解二氧化碳氣的檢驗和驗滿方法。
課程結束指導
復習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裝置及驗滿方法。
布置學生進行家庭實驗,用醋酸和雞蛋殼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業,注意計算和裝置圖兩方面的內容。
初三年級化學教案2022年2
一、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1的內容。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經驗出發,運用宏觀現象幫助理解微觀的原理,反過來,微觀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釋這些宏觀現象。將探究活動聚焦于“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這一核心問題。本節課對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經認識了物質發生的不少奇妙變化,并且有了“物質之間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物質到底由什么構成”等疑問。這些問題正是本課題的切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對初學化學的中學生來說,分子、原子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的確非常抽象,因此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應該注意形象直觀,幫助學生建立微粒的觀點。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能說出分子的三條性質。
2.能夠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生活中某些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日常現象,學習日常現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據、音像資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質,提高對奇妙的化學世界的探索興趣,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子的性質。
難點運用分子的性質特點,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五、說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情境創設法、講授法。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新課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結合實際創設問題情景: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做過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雖然實驗是在實驗臺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聞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不僅如此,生活中還存在很多類似的現象,由此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提起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興致。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在這里我會向學生演示品紅在水中擴散的實驗,他們通過觀察品紅分子在水中運動的現象和特點,會得出物質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猜想。接著我會肯定他們的猜想,提出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并且會通過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圖片,說明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類已經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直接觀察到分子、原子,使學生感受到科學進步可以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接下來我將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微觀粒子及其運動特點。
2.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首先通過1滴水中分子數目的介紹讓學生意識到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間有間隔。
接著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總體積是否等于100ml,請學生觀看視頻并解釋原因。之后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間是存在空隙的。我會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來分析固體、液體、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小關系,通過物質熱脹冷縮的現象判斷物質分子間的間隔與溫度有關。
接下來是分子的第三個性質,我會通過演示實驗來引導學生。
(3)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首先根據生活中衣服曬干、酒精蒸發等現象提問學生“分子還具有什么性質”引發學生猜想,接下來我會通過氨分子擴散現象來檢驗學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擴散現象需要的時間較長,所以我會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來進行。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結論:分子在不斷運動。并且利用這一結論解釋品紅在水中擴散、水蒸發、桂花飄香等現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認識生活中的化學,感受化學的奇妙。
接下來補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幾分鐘菜就可以變咸,腌蘿卜需要很多天,引發學生思考:分子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最終得到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的結論。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用本節課學過的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業:預習下一節內容并思考,從分子的角度來說,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下節課的知識做好鋪墊。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根據我的板書設計學生很明顯能看出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哪些,并且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里,便于學生抓住要領。
初三年級化學教案2022年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有機物,了解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和用途。
2、了解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用途和對環境的危害,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
教學工具
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與弊。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師:“China”表示我們的祖國,它還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師:對!瓷器的出現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創造了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人類社會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如今有機合成材料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板書:課題3有機合成材料
活動探究一
師:什么是有機化合物?請同學們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
學生分組討論,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表格并匯報討論結果。
師:我們將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稱為有機化合物,而氯化鈉、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稱為無機化合物。少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具有無機化合物的特點,因此把它們看做無機化合物。
flash動畫演示:石油中跳出一個個乙烯分子,乙烯分子連成鏈狀。
師:有機物中碳原子間可以連接成碳鏈或碳環,因此有些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大,通常稱為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這類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稱為小分子,由有機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稱為有機合成材料。
活動探究二
師:塑料是一種有機合成材料,請同學們通過實驗來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質。
學生實驗:
撕扯塑料薄膜
撕扯方向 用力程度 撕口形狀 原因分析
加熱塑料片
所用樣品 操作步驟 現象 分析原因
塑料袋片
鍋柄碎片
通過此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小結:鏈狀高分子都具有熱塑性,加熱軟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種形狀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纖維;網狀高分子加熱后不會熔化,具有熱固性,這種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過加熱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
幻燈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熱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電線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燈飾。
5.日本鈴木汽車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車。
活動探究三
師:我們穿的衣服通常由纖維織成,實驗臺面上的三種不同顏色的毛線都是纖維制品。
學生實驗:燃燒不同顏色的線
線的顏色 燃燒時的現象 結論
師:買衣服時,怎樣知道面料的種類呢?
生1:根據燃燒時的不同現象判斷。
生2:可以看服裝標簽。
幻燈片展示:服裝標簽
師:穿不同布料的服裝時,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滌綸衣服挺括,不易皺,易洗易干。
生2:棉綸衣服彈性好,耐磨,燙后會變形。
生3:棉織衣服吸水、透氣,感覺很舒服,但易皺。
活動探究四
幻燈片展示:人工割膠圖
師:樹木最忌割皮,人們卻常常在清晨割這種樹的皮,它是什么樹?
生:橡膠樹。
師:對!樹皮是它的產膠組織,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膠。
學生實驗:
拉扯橡皮筋,你發現橡膠具有 性。
用砂紙打磨網球鞋底,你發現橡膠具有 性。
燃燒車輪外胎碎片,你發現 。
實驗桌面上鋪了一層橡膠,是因為 。
幻燈片展示:汽車、飛機、輪船、墊圈、運輸帶等。
師:輪胎主要由天然橡膠制成,彈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膠制成,耐磨;飛機輪胎由順丁橡膠制成,彈性好,耐磨;輪船利用了橡膠的防水功能;墊圈多由丁腈橡膠制成,耐油、酸堿;運輸帶由氯丁橡膠制成,耐油、耐高溫、耐老化。
小結過渡:
1907年世界上第一個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塑料誕生,20世紀30~40年代合成了許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此后合成高分子工業發展迅速,同時廢棄物的劇增也帶來了環境問題。1984年,在意大利東側亞德里亞海打撈上來一頭死鯨,解剖后發現,該鯨竟是吞食了50多個塑料袋窒息身亡。
辯論
幻燈片展示:塑料垃圾對大自然的污染。
師:由于塑料廢棄物多白色,我們將此稱為“白色污染”。
學生小組辯論:使用塑料的利與弊。
師: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如何解決白色污染?
學生討論
幻燈片展示:
1.醫用可水解的手套。
2.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飯盒。
3.塑料包裝制品的回收標志。
欣賞錄像
錄像播放新型有機合成材料。
師:未來社會離不開有機合成材料,新型材料離不開化學,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初三年級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教案02-23
初三化學教案模板03-16
初三化學教案參考04-23
關于初三化學教案04-06
初三化學教案:離子04-07
初三化學教案:水04-05
初三化學教案:原子04-06
初三化學教案:分子04-06
初三化學教案空氣的組成04-03
初三化學教案水的組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