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時間:2022-09-18 10:24:39 教案 我要投稿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中的25課,本組教材以“異國風情”為專題,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本課向我們敘述了作者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愛花,親眼所見家家戶戶都開滿鮮花的情景,突出了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無私境界。本課預設兩課時完成,因此,我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定位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教學重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語句,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積累了一些語言,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異,讓孩子在本節課中在原有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各有所獲,通過朗讀,想象理解課文,感悟道理。

  三、設計理念

  根據教材和學生對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特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激趣導入,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時按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順序展開,體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在課的最后,學生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教學準備

  《綱要》第十一條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大屏幕的優勢,如:利用大屏幕向學生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向學生展示圖片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出示重點句來幫助學生朗讀,出示課文插圖和課文內容想象奇麗景色,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五、方法策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堅持以讀為主,指名讀,自由讀,默讀,瀏覽讀,朗讀等相結合。在朗讀指導中一定要做到“悟中讀,讀中悟”,培養語感,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同時加深對的感悟。在第3自然段的教學中,注意了讀的目的性的引導,比如課文描寫奇麗景色的兩句話,第一次讀為了讓學生讀通順,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讀之后讓學生看大屏幕欣賞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兩個詞,再請學生讀,要求要有一定感情,評讀,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又積累了優美詞句,我想熟讀成誦,有利于學生背誦。

  通過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想象,培養學生說話、想象能力。學生學習時以讀、說為主,讀、說中理解、感悟。

  六、教學流程我依據“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這一理念來設計教學。

  第一環節:由找出能概括德國留給季羨林的印象自然引出課文中心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二環節: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景色奇麗的句子,畫出表現景色奇麗的詞語。抓住“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體會花美。抓住”花的海洋、應接不暇、山陰道”體會花多。通過強調“家家戶戶、任何”來突出德國所有的人家都有這樣的景象,從而為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作鋪墊。2、學生分小組討論,奇特的民族又表現在哪里?抓住重點詞句”脊梁,家家戶戶栽窗外,花朵朝外”進行重點引導,并通過與中國養花方式的對比,讓學生更真切的體會到德國民族之奇特。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此類事情,比如學生每人帶一本書到學校建立班級圖書角,值日生輪流打掃衛生,無償獻血等。使他們明白只有做到我為人人,才能換來人人為我。

  第四環節:的最后一段則進行挖掘美麗,領悟夢想之美好。促進情感共鳴,升華主題。

  第五環節:總結全文,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首小詩,既疏導課文內容,又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那種對德國人奉獻精神的贊美。

  【說板書設計】: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花的海洋 應接不暇

  奇特的民族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這節課的板書簡單明了且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知識要點的理解,突出了中心。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2

  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貼近作者視角,選擇“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中的“美麗”為切入點,以“尋找美麗──感悟美麗──內化美麗”為貫穿課堂學習活動的線索,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在感情誦讀、角色體驗、情境想象、句式變換、聯系生活、延伸閱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問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美語言。

  2、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東西吧!

  (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羨林老爺爺他也深有同感,讓我們一起隨著他認識一個愛花的民族吧!

  板書:

  25花

  二、初讀識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字音讀準,生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2、出示生詞:

  讀并釋義。

  結合圖片,接力讀課文。

  3、這個民族指誰?你從哪里知道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自讀自悟,升華情感

  1、就讓我們和季爺爺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國對花的獨特的愛!瀏覽課文,季爺爺一共幾次去德國?

  2、四五十年前,季爺爺第一次到德國就對德國人的愛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讀出來。

  3、德國人是如何愛花真切的呢?哪個自然段描寫了?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國人愛花之情用你的語言記錄下來,并畫出相關的語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嗎?“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國人種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別人,你的體會是?指導感情朗讀。

  5、正是這樣,德國人種花都是種給?

  板書課題: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讀題。

  6、也確實不錯,就讓我們一起走上德國的大街,去欣賞這樣一道獨特的風景!(看課件)一邊看圖一邊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看到以及看圖的感受。

  7、我們的課文是怎樣描寫這樣獨特的風景的?你從第三段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什么?同桌齊讀第三自然段,討論。練習朗讀。

  “花團錦簇”是什么樣?老師也了解到“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含義。

  8、“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大家是怎樣理解的?在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讓大家用“因為……所以……”來說這句話應該怎么說?正是這樣!正因為你的付出,我為人人,所以才會有人人為我的境界!

  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能體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讓我們再次體味德國人的愛花的特殊情懷,引讀第三自然段,指導背誦。

  四、研習寫法,總結收獲

  1、再讓大家回答一次:

  你現在是如何理解德國人愛花的真切之情的?

  用上“不但……而且……”、“雖然……但是……”來說一說。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引著大家去自己體會文章的情感,其實,這篇課文在表現迷人景色展現德國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許多好的寫作手法,你發現了嗎?瀏覽課文。

  ⑴好詞,好句用得多。

  (如“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排比句等,學生積累。)

  ⑵過渡句。

  (“愛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這樣,也……”)

  說說作用。

  3、讀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生自主總結學習方法。

  4、是呀,這堂課我們收獲良多,下節課就讓我們隨著季爺爺再次來到德國,一同去生成我們新的感受、獲得新的收獲好嗎?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1~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德國風光片

  2.“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有遠遠流傳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還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同作者一道到國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國(板書)

  1.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

  2.談談觀后感受。

  3.揭題: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僅風光無限美好,這個民族還有一道十分奇麗的景色。(板書:奇麗)打開書本,讀一讀,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補充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再讀課文,質疑批注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完成:

  (1)質疑。(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對不理解的內容質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請將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匯報交流

  交流批注閱讀后的感想與收獲。(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

  1.詞語質疑:文中較難理解的詞語有: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2.學生可能會提出的主要問題:

  (1)愛花的民族有很多,為什么德國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四、以學定教,品讀課文

  1.導語:是呀!愛花的民族很多,為什么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國人種花有何獨到之處?請快速瀏覽全文,用“──”畫出相關的答案。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時,教師可相機展示重點句: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請生個別讀。正音:“脊梁”讀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從“家家戶戶”一詞可見德國人人愛花;而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

  (3)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

  (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卻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了?──“莞爾一笑”(輕輕一笑)

  2.學習第三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到相關答案時,教師相機展示重點句: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自由朗讀。

  (2)談談讀后的感受。(花多,花美,愛花之真切。)

  (3)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課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姹紫嫣紅”。)

  (4)有感情朗讀,并背誦。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當你來到德國,漫步在這花的海洋,你一定會驚奇地發現: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語言:

  假如我們來到德國,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頗耐人尋味”。

  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地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德國人愛花,還有哪些地方與眾不同?

  完成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的語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國,我發現很多東西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當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終沒有變。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異鄉,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文化,各國人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可以是,希望祖國人民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國人民也能像德國人民那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舉例談談。

  (人永遠不可能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與別人一起構成這樣那樣的關系。一個人總是經常為別人做事,為他人服務,別人也在經常為這個人做事,為這個人服務。在一個家庭里,爸爸工作掙錢,養活全家;媽媽為爸爸洗衣做飯;我們有時也為爸爸媽媽端茶捶背。在社會上,無論從事什么行業,你總是在某一方面,為別人服務,而在許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別人為你服務。)

  六、書寫生字,聽寫詞語,運用詞語

  1.重點指導“脊”的筆順。上半部的筆順是先兩邊后中間。

  2.聽寫的詞語有: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頗耐人尋味

  3.寫幾句話,用上上面的部分詞語。

  B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疑

  1.出示一張德國哥廷根的照片:

  這是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個大學已經孕育了三十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職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于歌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作者──季羨林──當時他才二十五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三十五年后,當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2.讀課題,質疑問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指名讀通課文,對學生讀得不準,或沒有讀通的地方進行指導。

  3.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景色?

  4.聯系第二、三兩段句子進行交流。

  三、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1.1980年,當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們的主人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說的話:“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自由讀,季老先生說的“美麗”并沒有改變指什么?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

  4.讀第二自然段。從哪里看出德國人愛花?他們愛花的獨特之處是什么?請讀這一段,好好體味體味。

  5.交流指導:“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為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當你和季老先生一樣看到這奇異的異國風情時,會怎么說?會怎么想?

  引出描寫女房東的話:“莞爾一笑”是怎么樣一種笑?

  6.補充材料:當時,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東姓歐樸爾。女主人歐樸爾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兒子的房間,就像一位家庭成員一樣,一住就是十年。

  聽了這個介紹,你覺得女房東是怎么一個人?簡簡單單的“正是這樣”說明了什么?

  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內斂而不張揚,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說說哥廷根的美麗指什么?

  二、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

  這句話前后半句都指什么?這樣反復寫的目的是為什么?請用肯定的語氣讀一讀。

  2.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吧!再讀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體會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看著花語。身處異國他鄉的青年季先生,會有怎樣的感受?

  (懷念祖國和故鄉,思念親人)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花之美。

  5.僅僅是花美嗎?出示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6.理解:耐人尋味。這種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這一段。

  三、前后呼應,三感“美麗”: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讀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

  2.當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經留下生活的痕跡和情感的哥廷根,他會想起什么呢?

  3.補充閱讀《季羨林先生》一書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從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這樣的情緒,使得季羨林在文中這樣寫道:“多么奇異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四、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2.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感受異域風情。

  3、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學習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異域風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學習難點】

  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

  【設計思路】

  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貼近作者視角,選擇“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中的“美麗”為切入點,以“尋找美麗──感悟美麗──內化美麗”為貫穿課堂學習活動的線索,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在感情誦讀、角色體驗、情境想象、句式變換、聯系生活、延伸閱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以及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學習過程】

  一、談話激趣,尋找“美麗”

  1、由課題談話導入,了解作者: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有遠遠流傳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還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同作者一道到國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國

  2、指名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對話,板書:

  美麗

  3、激趣:

  讓我們跟隨季羨林先生一起走進德國,去尋找他眼中不變的美麗。

  二、品讀文本,感悟“美麗”

  1、閱讀,與文本對話:

  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你覺得美麗的語句。

  2、交流,與同桌對話: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讀給同桌聽,并說說自己的體會。交流批注閱讀后的感想與收獲。

  (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

  3、詞語質疑:

  文中較難理解的詞語有:

  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4、學生可能會提出的主要問題:

  ⑴ 愛花的民族有很多,為什么德國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⑵ “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⑶ 為什么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5、品讀,與作者對話:

  指名讀句子,匯報體會,相機指導朗讀。

  預設如下:

  ⑴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 關鍵詞:

  脊梁。

  ② 角色遷移體驗:

  如果你來到德國人的家里,看到這些花的脊梁,會怎樣想?

  ⑵ “走過任何一條街……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① 關鍵詞: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花的海洋。

  ② 創設情境想象:

  走在德國的街道上,我仿佛看到了 。

  ⑶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① 關鍵詞:

  人人為我。

  ② 句式變換對比:

  只有(人人為我),才能(我為人人)。

  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

  這兩句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覺得作者從中品味到什么?

  6、感悟,與美麗對話:

  ⑴ 聯系感悟:

  在你的生活經歷中,生活有沒有類似體會?請談一談。

  ⑵ 延伸閱讀拓展: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卞之琳《斷章》

  詩中的“風景”與文中的“花”有什么聯系?

  三、情感共鳴,內化“美麗”

  1、再讀對話,情感共鳴:

  指名朗讀課文結尾一段,緊扣“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兩句,激發情感共鳴。

  2、隨文練筆,內化情感:

  作者在結尾寫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夢呢?他會夢到些什么呢?

  請同學們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對課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經歷,寫一段話。

  3、結語: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朵花兒,讓我們綻放成最美的風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別人的眼里。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4、收集更多的資料,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樹立大語文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欣賞德國奇麗的景色、了解德國奇特的風俗,并有感情地朗讀。

  (2)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難點: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課前準備:

  一、激趣導課

  五彩斑斕的世界里,既有我們引以為榮的中華文明,也有我們不太了解的異域風情。這節課,讓我們跟隨季羨林先生到德國看一看,相信你一定會有許多感受。

  齊讀課題(輕、慢一點)課前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1)課文大家預習過了,那詞語肯定難不倒你。出示,指讀: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如入山陰道上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讀完的同學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作者兩次踏上德國,卻發出了同樣的贊嘆!誰知道?板書: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3)作者為何會發出這樣的贊嘆呢?讓我們走進文本,尋找答案吧!

  三、探究——奇麗的景色

  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用直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四、探究——奇特的民族

  1、德國不僅有奇麗的景色,還是個奇特的民族呢?請大家瀏覽課文,看看德國人種花有什么特別之處?

  2、集體交流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見花的脊梁。

  (1)學生自由讀句子,找,談德國人種花的特別之處。

  ①在我們中國,是喜歡花的人,才養花,而他們是——家家戶戶都養花;

  ②我們喜歡花,把花養在屋子里,而他們是——把花都栽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③我們在屋子里是是可以看著一朵朵爭奇斗艷的花,而他們是——在屋子里,只能看見花的脊梁。

  師總結:德國人是每一家,每一戶都養花,而且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見花的脊梁。

  教師小結:

  要想實現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那就得先做到我為人人;只有我為人人了才會人人為我是嗎?可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并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名異國游子,當他踏上這塊土地時,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人為我”啊。

  因為不管他走到哪里,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在這種環境的熏陶、感染下,他意識到,人人都在為我服務,所以我也要為別人做點什么。再回到我們這里,剛才大家都談了許多身邊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事例,這是很好的基礎!當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我為人人”時,所有的人也就都會感到“人人為我”的美好氛圍。

  到那時,我相信不管是誰來到我們的集體,來到我們的城市都會被這種美好的境界感染、改變!也會這樣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所以作者說,這種境界是需要人細細品味的!齊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第25課。

  【單元教學目標】

  抓住主要內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并注意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淳樸恬淡,于天然本色中見“繁定絢麗之美”,總在不經意間,“創造出令人難記忘、發人興思的藝術境界”。他的文章意蘊豐富而深遠,大氣磅礴,意味雋永。《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篇短文選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講述了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

  早在1935年,25歲的季羨林先生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圖大志遠赴德國,求學于歌廷根大學。他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三十五年后,1980年當他再次踏上這第二故鄉的土地,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組散文。

  這是一篇十分經典的美文,語言樸素而洗練,含蓄而蘊籍,既有娓娓動聽的故事,又有色彩瑰麗的描寫,既有淡遠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議論,既充滿著異國他鄉的奇情異彩,又滲透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悟與思考,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名篇課文的教學,歷來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解讀過多過細,小學生難以接受;草率了事,又自覺有褻瀆之嫌。這篇文章短小而精悍,語言比較質樸易懂,其中又蘊含博大而精深之理。教學之難就在于讓學生理解其中道理

  這篇課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講了作者在德國看到當地人家家戶戶都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給別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許許多多別人家種的花,因而到處都是綺麗的景色,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長,卻包容了一個相當廣闊的世界:德國的人情風俗,作者的求學經歷,德國人獨特的養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賞的奇情異景,再加上作者獨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創造出一個浪漫溫馨的美好世界。走進文本,就仿佛走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一個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的世界。季羨林先生從德國人獨特的養花方式中,領悟到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文文字簡練,語言比較樸實。其中也有一些學生需要理解或者深究的詞語。

  詞義較難理解的是“莞爾一笑”我想可以在課堂上當場找出不理解的字“莞”查字典理解是形容微笑。再連字成詞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莞爾一笑”:形容微笑的樣子(多指女性)。我認為女房東這樣的微笑很有深意。一是作者發現花是給別人看的,女房東發出了會心的笑、和藹的笑,二是女房東為自己的民族人人都有的分享的意識而自豪的笑、快樂的笑。

  需要深究的詞語“應接不暇”以前學過,所以在這里主要回顧“暇”的意思是:沒有事情的時候,指空閑,強調這個字是日字旁。繼而深究什么事物使作者的眼睛應接不暇,相機出示“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兩個詞。“花團錦簇”: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簇──聚成一團,和“團”字同義。這個詞語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姹紫嫣紅”:姹──美麗;嫣──嬌艷。這個詞語專門形容花兒萬紫千紅、五彩繽紛、嬌艷絢麗。理解完這兩個詞語就請學生想象作者看到的景觀,再出示德國的實景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的形容,其中用上“應接不暇”“姹紫嫣紅”“花團錦簇”這幾個詞語。

  “耐人尋味”:耐──經得起;尋味──探索體味、體會、品味其中的含義。這個詞語說明德國人這種行為經得起人們去仔細體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反復體味。那么可以問問學生:你體味到了什么呢?

  本課有一些需要深刻理解的句子:

  1、“……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再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略講)

  這兩句話進一步點明了德國人養花的與眾不同之處。因為花朵栽在屋外,都朝外開,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那么想一想作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葉子)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嬌艷的鮮花)。顯然,德國人養花不是為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

  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深挖)

  我們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這句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來幫助學生理解句義。“這一種境界”在這里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頗”是 “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尋味”指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我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助人為樂,我為人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做好事其實就是報恩。一個人只要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總會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關愛。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會受到來自醫生、護士、父母、兄弟、姐妹、左鄰右舍、老師、同學、同事、互不相識的人的關愛。傳統美德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幫助任何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我為人人。助人是無私的,他使你的心靈得到凈化,使你的精神升華,更使你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成為一個實際意義上的社會人,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這么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果。雖然“人人為我”放在前面,但實際上“我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這兩者之間要辯證看待,整體理解。如人人都做到我為人人,其結果不是人人為我嗎,這個因果關系連小孩子都能推導出來,所以我說我為人人是因,人人為我是果。如果你想獲得,必先付出,舍得舍得,先舍后得。在課后拓展中可以圍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舉出身邊的實例: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深挖)

  時隔四五十年,作者又來到德國,當然會見到許多變化,但他說“美麗并沒有改變”,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是說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4、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作者曾在德國留學十多年,在留學期間時常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祖國。現在時隔四五十年作者又來到德國,見到那家家戶戶窗口上的鮮花,不由得觸景生情,仿佛進入了夢鄉,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學生活時代,他陶醉在鮮花艷麗之中,沉浸于思鄉情緒之中。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 4、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教學重點】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

  【教學難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學情分析】 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生活的經歷、時代都有很大差距。老師就要酌情增加背景資料的講述以及圖片的對比。

  【教學準備】 幻燈片。

  【設計理念】 讀悟結合,順學而導,扎實語言文字訓練。在學生自主實踐、習文怡情中落實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過程】

  一、出示題目,置疑激趣

  1、老師板書課題: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學生齊讀課題,老師問學生有什么疑問。等候學生廣泛質疑。

  2、老師根據學生提問作梳理并且板書:

  我們的問題都集中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是誰? 提示:

  一是題目可以給讀者設個懸念,讀者思考。

  二是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擬好題目以后也要問問自己這些問題,并且在習作中著重解決這些問題。

  (讀寫結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自行解決字音問題。

  2、迅速瀏覽課文: 解決簡單問題。

  3、課文是誰寫的?課文講了什么事兒?

  4、季老第二次到德國,表達了怎樣的感慨?抓出中心句。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解釋德國是德意志民族、日爾曼民族。 板書: 奇麗 奇特

  三、深入理解

  1、奇麗的景色: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現了奇麗的景色?勾出美麗景色的句子。畫出你認為很重要的詞語。

  (抓住“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山陰道上”來想象。相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詞義。)

  ①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地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②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⑵ 學生在交流有關奇麗景色的過程中,師相機:

  ① 強調生字的書寫(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這兩個詞語寫在黑板上嗎?學生板書兩個詞語);讀到這個“花團錦簇”詞語,你眼前出現了什么?讀到“姹紫嫣紅”呢? (想象。)

  ② 對比理解“花團錦簇(多而茂,重形態)、姹紫嫣紅(艷而嬌,重色彩)”的意思這里兩個詞語都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復了嗎?

  放PPT這些嬌艷的花一朵緊挨著一朵,一朵緊壓著一朵,他們擠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擁著,有時候都分不出他們誰是誰了。花兒的這種形態就叫做——花團錦簇。各色鮮花聚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紅。

  ③ 把詞語帶入句子,練讀,重品味花美、語言美。花美,語言也美,自己練練怎么用你的聲音展示這種美麗。熟讀到能背誦的程度。

  ⑶ 介紹作者兩次到德國的時間作者第一次到德國是35年到45年,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第二次到德國又恰逢文革結束不久。中國的社會處于滿目瘡痍、近似于一片廢墟的狀況。(出示PPT)所以當作者看到這樣的景色時,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帶著此時你的感受來讀中心句。可以怎么讀?還可以怎么讀?可以改變句子來表達你的慨嘆。 (多種理解與再造表達。) 對于作者而言,這真是一種美麗得近乎神奇的景色。再讀中心句。

  2、奇特的民族:

  ⑴ 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德國是個奇特的民族呢?

  ① “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⑵ 學生在交流有關奇麗景色的過程中,師相機:

  ① 生交流原因。

  補充資料:

  沒有陽臺的就放在窗臺上,故意把窗簾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亂的話枝花葉以及透過枝葉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賞到嬌艷的鮮花)這些做法充分說明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讀課題。

  作者見此情景估計德國人養花不是為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于是向女房東求證。女房東神態是──莞爾一笑,語言是──正是這樣。“這樣”是指什么?(上文、扣題)什么是“莞爾一笑”?(很輕松的微笑)想想女房東為什么是這樣的表情?(這在德國是很平常的、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東的表情和語言充分說明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課題)讓我們把這部分讀一讀。

  ② 這種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具體在我們生活中來說就是怎樣的行為?(分享、彼此關懷、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樣的行為體現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這種境界扎根在這個民族每個人的心田,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課題)讓我們把這部分讀一讀。

  ⑶ 現在來談談作者為什么覺得這個民族是奇特的?

  (聯系到民族的奉獻風尚來談。)

  ⑷ 老師提問,學生用課文里的句子回答:

  這個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們的花不象中國那樣──他們就是要──

  所以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都能看到——街頭花團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麗的景色。

  是啊!的確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在德國人人無私奉獻,為他人著想,奉行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這成就了這個──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發出了這樣的慨嘆:(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讀中心句。

  四、回到主題,結課

  1、四五十年后季老再次回到德國,對朋友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這不變的美麗包含什么呢?

  2、文章除了想告訴我們德國有奇麗的街景,德國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其實更在贊美一種怎樣的思想呢?(贊賞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是呀,這樣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風尚已經成為了這個民族的傳統,融入到每個人的血脈之中。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才出現了奇麗的景色,成就了這個奇特的民族。一句歌詞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就變成美好人間”。當人人都做到“我為人人”時,相信世界將會變得多么美好。

  3、現在再來看看這個題目,你怎樣理解?指著板書提示 (這個題目既表現了德國的美麗,更包含了德國這個民族的傳統風尚每朵花上都承載著人心靈的美好。放在窗臺上悅人悅己,人讓花美,花讓人更美。)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團錦簇 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 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的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德國風光片;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畫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這五彩斑斕的世界里,既有讓我們引以為榮的祖國的錦繡河山、優秀的中華文化,也有我們還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道去國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國(板書)。

  2、播放課件:德國風光片。師: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是呀,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是一個極富魅力的國家。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進一步感受德國的無窮魅力。板書課題。師述: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所作。

  3、誰來讀讀課題?腦中產生了什么疑問?(自己的花為什么是讓別人看的?為什么以此為題)

  二、初讀感知

  1、問題提得不錯。翻開書,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等會兒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你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2、這篇課文短小精美,咱們一起接力讀讀課文吧。(指名分節讀文)

  示詞卡:莞爾一笑 莞爾一笑是怎樣笑?

  評議,正音。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二生答)

  三、朗讀感悟

  1、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國故地重游發出了怎樣的贊嘆?(到文中找到語句說一說)

  板書:奇麗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快速默讀課文,找到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讀一讀。(指答)

  3、示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咱們也在下面讀讀這些句子,看看你讀出了什么?(生自由讀)

  你讀出了什么?(花多)從哪讀出來的?(任何、家家戶戶、都、花的海洋、應接不暇、花團錦簇) 生邊說師邊點擊詞語變紅。

  應接不暇這個詞說明了什么?(一路風景優美,看都看不過來。現也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來。)

  還有誰從哪讀出了什么?

  來,通過你的朗讀把花多的這種感受帶給大家。

  他讀出了花多,你讀出了什么?(花美)從哪讀出來?(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說明什么?(顏色多、鮮艷)

  示課件:看,這樣鮮花匯集成團,各種花兒艷麗奪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稱之為(示詞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如沒讀好)再讀一遍,想著詞的意思,想著畫面讀。

  這畫面你還能用什么詞語形容一下?(競相開放、爭奇斗艷、五彩繽紛、五彩斑斕、繁花似錦、鮮花怒放、千姿百態、婀娜多姿、花的王國、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誰來美美地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走過任何應接不暇)三生讀,齊讀。

  能背嗎?我們合作背一背:(師引背: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

  4、是啊,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走在街上的時候(引讀后一句)

  好一派奇麗的風光!

  5、可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德國人種花有什么奇特之處?(指答)

  你從哪知道的?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你們讀出了什么?從哪讀出來的?(1、家家戶戶德國人愛花;2、花栽窗外,花朝外開人人為他人著想,將花最美的一面給別人看。)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 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異域風情,了解德國風景和風俗特點,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點:感受異域風情,了解德國風景和風俗特點,揣摸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和風俗特點的。

  教學難點: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明確目標(齊讀)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的意思。

  2.了解德國風景和風俗特點,揣摸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和風俗特點的。

  三、自學

  (一)自學生字檢測(先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給帶點的字注音。

  莞( )爾一笑 東莞( ) 姹( )紫嫣( )紅

  2.形近字組詞

  脊( ) 暇( ) 姹( ) 錦( )

  眷( ) 瑕( ) 宅( ) 綿( )

  3.抄寫你喜歡的四字詞。

  4.理解詞語:花團錦簇: 。

  姹紫嫣紅:嫣( ) 。

  5.我不能理解的詞語:

  (二)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一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本文的作者是大作家( ),作者四五十年后重游德國故地發出了怎樣的贊嘆? 。

  3.默讀每三自然段,回答下面問題。

  ⑴作者在德國看到了怎樣奇麗的景色?用“ ”畫出有關的句子。

  ⑵這段話里“任何”“家家戶戶”這些詞體現了花 的特點,你還能在這段話中找到兩個這樣的詞嗎? , ;體現花美的特點的詞是 、,可見這段話,作者圍繞“奇麗的景色”這個中心,分別寫了德國花 、花 兩個特點。

  4.背誦第三自然段。朗讀提示:邊讀邊想象欣賞,把自己的贊美之情送到朗讀中去。

  四、交流

  1.小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請教同學改正錯題。

  2.全班交流,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根據意思寫詞語。

  形容微笑的樣子。( ) 形容各種好看的花嬌艷絢麗。( )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 )

  2.從文中找出列詞語的近義詞。

  目不暇接—( ) 繁花似錦—( ) 意味深長—( )

  二、明確目標(齊讀)

  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三、自學

  1.作者為什么說德國人是一個“奇特的民族”?用“~~~~”畫出有關的句子。作者揭示了一種要贊美的人生境界是: 。

  2.“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⑴“人人為我”在文中指: 。

  ⑵“我為人人”在文中指: 。

  ⑶“耐人尋味”是意思是 。“耐人尋味的境界”在文中是指:。

  ⑷聯系你的生活體驗,你是怎樣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耐人尋味的人生境界? 。

  ⑸聯系你的生活實際,你有沒有感受到類似的境界?舉例說一說。。

  3.看了德國人的風俗,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

  4.“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句中的“美麗”有兩層意思,①

  ② 。“美麗并沒有改變”是指:德國人的 沒變 。

  四、交流

  1.小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請教同學改正錯題。

  2.全班交流,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題。

  五、拓展訓練

  1.讀了這篇文章,德國人給你最深的象是:

  2.小練筆:寫一篇簡短的讀后感。

  六、課后檢測

  1.做《同步精練》第一至五題。

  2.背誦第三自然段。

  結合課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

  課后反思 :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應該讓學生舉例談談。

  人永遠不可能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與別人一起構成這樣那樣的關系。一個人總是經常為別人做事,為他人服務,別人也在經常為這個人做事,為這個人服務。在一個家庭里,爸爸工作掙錢,養活全家;媽媽為爸爸洗衣做飯;我們有時也為爸爸媽媽端茶捶背。在社會上,無論從事什么行業,你總是在某一方面,為別人服務,而在許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別人為你服務。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 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教學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1.德國風光片

  2.“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看德國風光片,導入新課:

  教師擔任導游的角色,播放德國的風光片,請同學觀看,并講解: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僅風光無限美好,這個民族還有一道十分奇麗的景色。(把畫面停在街道畫面上)德國人家家戶戶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們知道他們這是做什么?原來……(板書課題:25、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2、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測: 自己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

  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那么多問題,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自學生詞新詞。

  4.自學檢測:

  A、 認讀生字與寫字。

  (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要注意“莞”是個多音字,在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嫣”“暇”“頗”“姹”“脊”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還有一些字雖然筆劃較多,但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特點進行記憶。寫字要認真,注意書寫的習慣。)

  B.認讀詞語,體會詞語的含義。

  房東 莞爾一笑 天性 宇宙 真切 脊梁

  家家戶戶 應接不暇 耐人尋味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導語:是呀!愛花的民族很多,為什么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國人種花有何獨到之處?請快速瀏覽全文,用“──”畫出相關的答案。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時,教師可相機展示重點句: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 請生個別讀。正音:“脊梁”讀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因為花朵都朝外開,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葉子。顯然,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2)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從“家家戶戶”一詞可見德國人人愛花;而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

  (3)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

  (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卻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了?──“莞爾一笑”(輕輕一笑)

  (4)補充材料:當時,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東姓歐樸爾。女主人歐樸爾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兒子的房間,就像一位家庭成員一樣,一住就是十年。

  聽了這個介紹,你覺得女房東是怎么一個人?簡簡單單的“正是這樣”說明了什么?

  (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內斂而不張揚,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么?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1、 收集你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

  2、 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 讀回顧,再感“美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說說哥廷根的美麗指什么?

  二、品讀課文,感悟境界。

  1、引讀第三自然段,學習第三自然段。

  當學生從第三段中找到相關答案時,教師相機展示重點句: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自由朗讀。

  (2)談談讀后的感受。(花多,花美,愛花之真切。)

  (3) 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課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姹紫嫣紅”。)

  (4)有感情朗讀,并背誦。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當你來到德國,漫步在這花的海洋,你一定會驚奇地發現: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語言:

  假如我們來到德國,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視讀寫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吸收,又在寫中練習運用,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表達方法的領悟。]

  (7)理解“頗耐人尋味”。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德國人愛花,還有哪些地方與眾不同?

  完成小練筆,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適當運用課文的語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國,我發現很多東西變了:___________________ ,可當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終沒有變。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異鄉,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猜一猜,是什么?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引導交流:人永遠不可能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與別人一起構成這樣那樣的關系。一個人總是經常為別人做事,為他人服務,別人也在經常為你做事,為你服務。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試舉例談談:(課件出示)

  在家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學校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社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參與活動,既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以人為本,給學生自主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又引發了學生交流的愿望。]

  四、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2.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25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設計理念】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本節課就是以習作為導向進行課文閱讀,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悟德國的風景與風俗特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優美詞句,在讀中學習通過觀察加想象寫景體現民族風情的習作方法。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及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

  2. 品評重點詞句,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學

  習作者通過觀察和想象寫景的寫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并從中體會蘊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推敲中讀懂詞句,積累語言,從中體會蘊涵的哲理和情感,學習通過觀察和想象寫景體現民族風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絡等)完成預習單;教師制作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抓“題眼”,引發思考。

  1.出示季羨林照片,介紹作者并導入課題。

  季羨林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他精通12國語言,同學們知道嗎?1935-1945年,季羨林爺爺在德國留學整整十年,德國人民獨特的民族風情,給他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當他再到德國時,感慨萬千,不禁寫下了這樣的名篇。一起讀!

  生: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注意!誰的花?又是讓誰看的?請,再讀!

  2.扣緊課題,引出主線。

  (1)題目往往是的眼睛,請你回憶回憶,當你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你的內心是怎樣的感覺?如果讓你用一個標點符號來表達當時的感覺,你會用什么符號?拿筆寫在課題的旁邊。(?)

  (2)作者一開始也像你們一樣有疑問,但多年后卻發出了很大的感慨(板書“!”),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讓你從這個句子中找出兩個關鍵詞,你會找哪兩個?(指名答并板書:奇麗、奇特)

  過渡:這究竟是怎樣的奇麗景色,怎樣的奇特民族,能讓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詞”,品讀“奇麗”。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用筆畫出關鍵的詞語,組內互相交流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并試著帶上感情讀一讀句子。

  2.小組匯報(句子、關鍵詞、感悟、朗讀)

  課堂組織: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一寸金。

  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學生匯報時相機板書)

  (小組匯報后,相機引導學生認識生字“姹”“嫣”,并理解詞語,出示圖片,讓學生判斷哪個用“花團錦簇”,哪個用“姹紫嫣紅”,然后結合圖片把“花團錦簇”和“姹紫嫣紅”說具體。“花團錦簇”體現花多、花茂盛、側重寫花的形態,“姹紫嫣紅”體現花五顏六色、十分艷麗,側重寫花的色彩。“應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閑,“不暇”就是“沒有空閑”,就是說: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引讀: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頭向上看,你總能看到——讀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頭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讀句子; 走在德國的任何一條街道上,抬頭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讀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誰愿意把這么美的畫面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三、抓“文點”,訓練文筆。

  過渡:如此美的畫面,作者是怎樣描寫出來的,誰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1.用不同的線劃出觀察與想象的部分,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生答后教師總結:寫景,無非就是觀察加想象。板書“觀察、想象”)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遷移習作(學以致用)

  (1)試著用上“觀察加想象”的寫景方法,用一段話描繪一下你課前準備好的風景圖,時間5分鐘。寫好后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組匯報

  課堂組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小結并過渡:觀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處風景寫得更具魅力,而這篇課文不同于一般寫風景的,作者這里的描寫不僅僅是為了把景色寫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過描寫德國的奇麗風景,表現德國的奇特民族風情——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認真讀一讀,仔細想一想,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意見。(經過思考的語言更精彩,注意組織好語言,把話說清楚,把體會說具體)

  2.小組匯報(說句子,談體會,感情朗讀)

  課堂組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機出示句子:

  (1)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接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葉子)

  B、如果你是作者,剛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養花,你會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這份驚奇讀出來吧。

  C、是啊,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創設情境)現在你們就是德國的養花人,老師當記者,采訪采訪你們(注意,我要開始講德語咯)

  —— 你好,你喜歡養花嗎?(老師這是中國式德語,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樣養花的?

  ——生答

  ——你好,你們這樣辛苦養花,自己只看到枝枝葉葉,這不是白費功夫了嗎?

  ——生答 (預設:在家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嗯,我要采訪一下我親愛的房東太太,注意房東太太的表情哦)房東太太,你養花也是給別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這樣!)

  你剛才為什么笑了?(理解“莞爾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預設:一是你發現了花是給別人看的,所以我發出了會心的笑、和藹的笑,二是我為自己的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樂地笑。)

  (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理解“耐人尋味”,生活中有這樣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嗎?聯系生活舉例說明。)

  師:是啊!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愛花的人不是把花養在屋子里孤芳自賞,而是要讓更多人欣賞它。這就像詩人說的,“我付出了一縷春風。收獲的卻是整個”——(春天)

  3.小結:其實,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民族風情,不同的風景也許就蘊含著不一樣的特色。(你們從搜集到的異國美景圖中了解到什么樣的異國風情了呢?指名說說)

  五、借“書庫”,拓展延伸。

  1.師推薦閱讀異域風情叢書(要想了更多的異國風情,就去找找“異域風情叢書”吧)

  “異域風情叢書”是一套集歷史、文化、地理于一體的旅游知識叢書。每一集以國家、地區或城市名稱為書名,詳盡介紹了當地的風光名勝、歷史背景、文化淵源,內容新穎獨特,信息豐富完整,文筆生動流暢,圖文并茂。

  2.師推薦閱讀《留德十年》

  當一樣風景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傳統、一種風情,它就會變成一種永恒的美麗,永遠定格在你的心中。

  課文最后,作者說“我做了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這夢里會有什么呢?今天學習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記載了作者在德國十年來的點滴,讀了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夠明白,他的夢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學生推薦閱讀并說明推薦理由。(鼓勵學生推薦關于異域風情的書籍)

  結束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季羨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了解了德國(奇麗的風景)和(奇特的風情),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民族精神,學會了通過觀察加想象去寫景體現一個地方的民風民俗。其實,這篇的構篇很獨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變化貫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嗎?好,我們下節課再繼續探究。下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11

  在這次備課的過程中,我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因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從課文中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語言材料,并進行有價值的語言文字訓練。

  從課題入手,直奔點明中心思想且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結合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在感悟理解過程中感受綺麗景象,積累優美語句。在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類似的實例,加深對這句話以及課題的理解。最后小結歸納學習方法,完成相關課堂練習。

  課后思考與練習中要求理解的含義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論句,要采用結合上下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要引導自己的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括號中提出的問題重在引發思考與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在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思想啟迪,情操的陶冶。

  教學本文要注意朗讀,默讀,瀏覽相結合。通過默讀,瀏覽,可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有利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感情的朗讀要以正確,流利朗讀為前提,以感悟理解為基礎,語調平緩之中有起伏,語氣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適當突出“花”“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的語氣;第三自然段要圖文結合,讀想結合,讀議結合,再現美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這綺麗風景的欣賞和贊美,進而達到熟讀能誦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讀出作者由衷的贊嘆之情。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12

  【本單元目標】

  1、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了解不同地域風俗與風情的特點。

  3、揣摩作者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

  4、積累語言

  【課標教科書選編意圖】

  1、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積累優美語言。

  2、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受

  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我設定的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讓學生初步體會德國風情特點。

  2、通過多層次的朗讀,積累語言。

  3、學會抓住關鍵句、段,質疑中學文。

  4、聯系上下文、實際生活,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課前交流】(用時5分鐘左右)

  師:在作自我介紹以前,我要就幾個簡單的問題采訪幾位同學。

  (走到一個學生跟前)你認識我嗎?

  生1:不認識。

  師:你猜猜!

  生1:(不好意思的笑笑)猜不出來。

  師:猜不出來使勁猜!

  生1笑笑坐下了。

  師:(走到另一個同學面前)你知道我姓什么嗎?

  生2:不知道。

  師:猜猜!

  生2:姓王。

  師搖頭,接著又請幾個同學猜,都沒猜對。

  【蘇翁說“在教學中,要爭取使你的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這門課”因此,在課前交流時,我不僅僅要和學生盡快熟悉,還要通過幽默的情景創設、語言、表情,調動每個學生和我一起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這個課前活動,為我和學生創設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為接下來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師:同學們,剛才的這個采訪,有沒有使你們想起咱們剛學過的一個相聲?

  生:《打電話》

  師:我是其中的哪個人?

  生:啰唆。(是相聲中的一個人物,因語言啰唆而得名)

  師:是呀,老師這樣啰唆確實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誰來給老師提個建議?

  生:你說話應該“啰唆“點。(輕松的氛圍,讓學生發言也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這個發言是始料未及的,但是看著她快樂的眼神,我知道這不是挑釁,而是智力的挑戰。直覺告訴我,絕不能直接說‘你錯了’,這會傷害學生快樂、跳動的思維。】

  師:(略加思索,語氣歡快的)哦,你這個“啰嗦”是加上引號的吧!

  生滿意的笑著坐下。

  【我在心里也為自己的急中生智微笑】

  接著又有幾個學生給我提出了建議,大意是

  “說話應該簡潔、明白、生動。”

  師:好,現在我就按照大家的要求,來做一下自我介紹。(幽默的加上一句)這次要來真格的了。

  師做自我介紹。

  師:剛才,老師做了介紹,也想認識大家,請你向我來介紹你自己或你的學校。

  學生沉默良久,有少數幾個人發言。

  【在我做了自我介紹后,應請學生簡單評價一下我的發言,幫助他們明確自我介紹的要點,以及怎樣讓介紹生動起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5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美麗

  師:請快速默讀課文,然后告訴大家德國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生默讀文章。

  【蘇翁說過“在小學里,要教使所有兒童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在已有第一課時的朗讀基礎上,只需讓學生靜靜地默讀、瀏覽,他們就能完成這一教學目標,而且這個問題的概括性和整體性,也決定了他應當是學生靜思后的結晶。】

  (在學生讀文時,老師巡視,用眼神督促那些讀書不夠認真的孩子。)

  師:如果誰讀完了,請舉手示意。

  (學生都讀完了。)

  師:剛才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同學讀得特別認真,尤其是這位小姑娘,讀完了還小聲嘟囔著在練習發言呢。

  【在學生讀書時,老師應力求避免‘無所事事’的狀態,觀察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及時督促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一些幫助等,這都需要我們在課上時時保持一顆敏銳的心。剛才的這個表揚,正是我在學生讀書時觀察的結果,它不僅及時肯定了這位同學的好方法,而且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師:讓我們一起交流對德國的印象。

  生:德國的人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讀懂這么一句含義深刻的話。

  生:德國是一個花的海洋。

  師:德國是一個花的海洋,真美啊!

  生:德國的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自己種的花讓別人看,自己也可以聞它的芳香。

  師:雖然不能看了,但還可以聞到它的芳香,真好!

  【這個同學的理解本身就是文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一種體現,我卻未能抓住這個機會,予以肯定和點撥。可以把評價改為‘你和德國人有著同樣無私、美麗的情懷,看得出你也是個心胸寬廣、坦蕩,心靈美麗的好孩子!掌聲送給你!’】

  生:走過每一個街道,都可以看見家家戶戶窗子前的鮮花。

  生:德國是一個愛美的國家。

  師:和你這個漂亮的小姑娘一樣愛美,是嗎?

  【此處,學生的發言點中了主題,應該請她具體談談自己的看法,也能帶領其他學生一起初步體會德國的‘美麗’。可惜!】

  三、質疑,走進‘美麗’

  師:同學們,我們接下來的學習,老師想給大家一個挑戰——以前我們學習課文總是從頭學起,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最后一段。

  師:我想請一名學生來讀讀最后一段,其他人邊聽邊想‘其中有哪些句子你認為是重要的,并從中提出問題來’。

  (指名讀文后交流)

  師:同學們,抓住關鍵句、段質疑探究,能幫助我們快速學懂文章,誰來試試?

  【朱熹說過‘學貴有疑,疑則進也。’也有人說‘提出一個疑問比解決問題更了不起’。這個訓練,就是想教給學生一個簡單的質疑探究的方法,也能起到鍛煉學生質疑能力的作用。可是,面對這么聰明的學生,我不得不說,他們回答問題的能力高于其質疑能力,這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

  生:‘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以前……’老師,我想問,“思鄉”,這‘鄉’指的是哪兒?

  師:本文的作者是季羨林老先生,他的家鄉就是咱們的祖國——

  生:中國!

  生: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到底有哪些美麗的東西沒有改變呢?

  生: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個‘民族’指的是什么?

  師: 請大家告訴她,季羨林先生贊揚的是哪個民族?

  生:德國!

  【在學習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還有學生總在提問一些在第一課時就該完成的簡單問題,這是我考慮不周,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沒有要求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

  師:不過,你讀的這個句子很好,誰能根據這個句子提出問題來?

  (生提問,但不能抓住重點。)

  師:(小結)同學們根據最后一段,提出了兩個問題——“美麗的東西包含有哪些東西?”“有哪些奇麗的景色?是怎樣奇特的民族?”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感受德國的‘美麗’。

  (板書‘美麗’)

  四、細讀,理解‘美麗’

  第一種美麗

  師:在德國美麗的風景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花。

  師: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找出句子,同桌練習朗讀)

  (指名讀,評價)

  師:他把哪些字作為重音來讀?

  (指名學生交流,及時肯定聽得認真、評價好的同學。)

  【在評價中,學生更加明白該怎樣抓住重音有感情朗讀。在指名學生評價時,我其實故意找了一名聽讀不夠認真的學生,他思索片刻,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了剛才同學讀的重音,既然他能部分回答正確,我也就不必揪住不放,順勢夸獎愛他‘你聽的很認真,要繼續認真的聽吆!’他果然明白我的意思,臉有些紅了。達到了及時規勸的作用,又沒傷及尊嚴,正如賞識教育家周弘所說‘贊揚和賞識永遠要比批評和諷刺更有威力’。】

  師:聽完這段文字,請你再來描述‘德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風景’,要說的更加生動,可以借鑒書中的語言。

  【‘朗讀旨在積累語言,也是本課一個重點教學目標’。這是第一個層次的朗讀,引導學生通過引用書中語言描述花的美景來積累、運用語言。】

  (學生描述,積累運用語言。)

  生:德國有‘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

  師:‘花團錦簇’本身就是說‘有很多的花’,所以這樣說是矛盾的,應該說‘在德國,我看到了姹紫嫣紅、花團錦簇的景象。’

  【從事語文教學,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要對詞、句有高度的敏銳感受力,這樣,在學生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語法錯誤中,我們才能給予及時的指導。】

  師:花團錦簇,你們怎么理解這個詞語?

  生:美麗的花,多的擁在一起。

  師:你能告訴大家這個詞中哪個字與‘擁在一起’是相照應的?

  (生不能回答)

  (其他學生在思索片刻后,答道‘簇’。)

  師:你們能用動作告訴老師怎么樣是‘花團錦簇’嗎?

  (學生好多身體緊靠著,或是相互擁抱著。)

  師:我們的身體哪些部位還可以做出花朵的形狀呢?

  (先是女生把幾雙小手擺出花朵的形狀湊在一起,接著全班同學都加入了這‘花的海洋’。)

  師:老師想感受德國街道上‘花團錦簇’的景象,當我從每一條街穿過的時候,請讓你的花朵盡情綻放。

  (用手勢表明‘過道’就是‘街道’。)

  (師邊讀邊從孩子們用手簇擁的花團中穿過,接著再請兩名學生和我一起邊讀邊欣賞。)

  【這是第二個層次的朗讀,通過學生的動作體會,理解‘花團錦簇’的含義,并且,在兩次朗讀中,繼續完成積累語言的學習目標。】

  (在走的過程中,有幾個孩子故意用‘花朵’把路擋上,師順勢指導了“如入山陰道上”這個短語,并通過兩次讀加深理解。)

  師:德國的街道上到處都是花團錦簇的景象,這是多么美妙的風景啊!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兩句話,如果你能背的,就和老師一起來背一背。

  (師生齊讀)

  【這是第三個層次的朗讀,旨在‘熟讀成誦’中完成積累語言的目標。】

  第二種美麗

  師:德國的美麗僅僅是因為這些姹紫嫣紅、美麗的花嗎? 請聽老師讀這句話——“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坐著為什么會吃驚呢?(此處問題提的不明白,導致學生接下來的理解走了彎路,應改為‘作者為什么會對德國人愛花感到吃驚呢?德國人是怎樣一個愛花、愛美的國家呢?’)

  生:他們養花不像中國人那樣把花養在屋里……

  (師再次明確問題后,學生回答)

  生:他們家家戶戶都在養花。

  生: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對啊,只有在如此愛花的.國度,我們才能時時處處看到美麗的鮮花。

  【第一段也集中寫到了德國是個愛花的民族,學生沒有提到,可我完全能夠引領學生學習,可惜因為備課的疏忽,造成了我課堂上的疏忽、遺漏。】

  生: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情感反復、照應開頭的作用,能幫助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德國‘愛養花’的民族風情】

  師:我聽到你強調‘又是’,為什么要這么讀呢?

  (生不能回答,我以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打比方,使學生明白‘又’說明是曾經吃過、做過或看過的。)

  師:作者曾經看過這樣的景象,那是——

  生:四五十年以前。

  師: 四五十年以前德國人愛花,四五十年以后他們依然愛花,養花已經成了他們不變的——

  生:風俗習慣

  師:老師更愿意稱之為‘美麗的民族風情’。(板書 風情恒久不變)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與第二段開頭相呼應,進行學習,學生從時間的跨越上,輕而易舉的理解了‘德國人愛養花是一種不變的風俗’。】

  師:為什么講到‘德國的美麗’,老師要提到‘德國人愛花’呢?

  (舉生活中的小例子,幫助學生體會‘追求美好的人也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第三種‘美麗’

  師:德國的美麗還體現在他們截然不同的養花習慣上。

  生:他們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生:他們每個人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讀文,一邊體會德國的美麗風情,一邊找找能體現這種境界的句子、段落。

  (學生小組合作讀文、學習。師巡視后交流。)

  【在巡視過程中,我其實發現了最后一小組的成員學習不夠投入,我也有時間去解決這件事,可我卻‘一笑而過’。對于這一點是我在反思整堂課時,認為自己最失敗的地方。】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生: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

  生: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師:女房東的這句話說的多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句話,我想把季羨林先生的原句做個修改,我覺得這句話體現的是德國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境界。

  (板書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生:女房東覺得養花讓別人看,是一件再好不過、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生:她覺得自己先把花養在外面讓別人看,別人也把花養在外面,每個人就都能在街上看到美麗的花。

  師:這就是——

  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師:在我們的班級中,你與朋友之間是怎樣互幫互助的呢?

  師:(指名一個學生)我想問問,你又沒有借過別人東西?

  生:有,我借給朋友筆用。

  師:你每天都會借給他們尺子、橡皮、鉛筆、本子,你不煩嗎?

  生:(立馬反駁)不煩,他們都是我的朋友!

  師:老師明白,他們也經常這樣幫助你,對嗎?

  生:對!

  師:這就是——

  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師:不僅如此,你們還因此收獲了深厚的——

  生:友情!

  師:咱們濟源市正在申報——

  生:全國文明城市。

  師:走在寬敞的街道,我們不隨口吐痰、不亂扔垃圾,就能享受潔凈、美麗的環境,這也是——

  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在學習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從班級小事到社會大事,層層推進,讓學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完成了第四個教學目標。如果時間寬裕的話,能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他們的體會會更深入。】

  五、祝福,升華‘美麗’

  (師生小結本課主要學習內容,德國的美麗體現在他們美麗的花的風景,體現在他們恒久不變的愛花習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美麗風情。)

  師:最后,我衷心祝福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美麗,擁有美麗,去實現自己的美麗人生!謝謝!

  【教后反思】

  授課結束,走在斑駁的陽關下,走在黃小美麗的校園中,我長長地了一口氣,但內心卻并不輕松。孩子們鮮活的身影如同這春日的陽光一樣在我心頭跳躍,為師的責任讓我一遍遍叩問心靈——語文課到底該怎么上?教育的目的該指向何處?

  一遍又一遍地觀摩自己的授課錄像,我的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對自己說——教學路上“走神兒”了。

  在備課時,我不停地思索,抓住怎樣一個簡單的題眼帶領學生學習呢?后來,我決定了把“美麗”這一關鍵詞作為全文學習的題眼,并從“花美”“愛養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麗風情”三個方面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流程。正是有了這樣簡單又關聯密切的教學設計,整堂課顯得結構清晰、節奏明快,對于這個教學設計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有好的教學設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節成功的課。我在課上顯現的問題并不少。

  (1)課堂上心情緊張,教態不夠自然大方。

  特別是在剛上課時,我的多余動作較多,語速也稍快,這都是心態不平穩造成的。可究其根本,卻是我的教育宗旨不明確導致的——若我的眼中只有學生,沒有這次比賽,更沒有聽課的評委,只為了帶領學生學習,何來緊張呢?看那些教育大師在萬人禮堂里,依舊從容坦然,現在想來并不單單是‘藝高人膽大’,而是全身心投入教學的結果,這也是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啊。

  (2)少數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差

  上完課,有一個細節讓我一直耿耿于懷。有幾個男生學習時心不在焉,我在他們自學巡視時,明明發現了這個問題,我也上前勸導,可是,效果并不明顯。我知道當時自己并未盡全力,我完全能用自己的智慧解決這個問題。可我因怕耽誤教學,而忽略了。

  蘇翁說‘課上,如果一個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再次想起這句話,我的心里就更堵得慌。因為,有個男孩恐怕這一堂都在莫須有中度過了,這是我的失職造成的。我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歉意。“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這不應該成為口號,它才是我們教育實踐的根本宗旨。

  (3)教學語言不夠簡潔、優美,文化功底較弱

  因為備課時間有限吧,一些關鍵性的語言表述的不夠簡介、優美,甚至出現偏頗。也可以看出,我的文學修養功底較弱,有待加強。如果為了學生,我就必須保證自己涵養豐富,知識的源泉永遠鮮活。

  回顧自己的教學問題,我不禁想起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那句至理名言:我們已經走的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

  作為一名教師,重要的職責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重要的職責是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唯有以此為目標,心無旁騖,一往無前。

  教學路上別“走神兒”,相信自己會走的更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讀通,讀懂課文,讀出感情。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教師反復讀課文,達到讀通、讀熟、讀出感情。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絡等)了解關于德國風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羨林先生的資料,對德國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課件媒體的輔助功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知課文內容,為品味課文內涵而服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執教課時)

  一、一寫一讀,巧做鋪墊,情感初萌。

  1、我們剛剛學過季羨林爺爺的文章——《懷念母親》,關于季羨林爺爺你了解多少,誰來說說?

  2、季羨林爺爺留學德國十年,對這個國家,對日耳曼這個民族有著獨特的認識和情感,今天我們就隨他,一起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欣賞獨特的異國風情。

  (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3、讀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驚訝或疑問?怎么讀才能表達出你的感受。請你讀讀!

  二、突破常規,直扣中心,引發贊嘆。

  1、帶著這種疑問,讓我們走進課文。請同學們按要求自由課文。

  出示課件一

  a.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b.用﹏﹏劃出文章的中心句。

  2、交流:

  出示課件二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⑴誰來讀一讀,讀出這種景色的奇麗,讀出這個民族的奇特!⑵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板書: 奇麗?(新奇美麗)奇特?(跟尋常不一樣)

  三、緊抓雙奇,深度探究,體會畫面。

  (一)學習2、3自然段。

  1、這里的景色的奇麗在何處?這個民族又奇特在何處呢?

  請大家默讀2、3自然段,劃出描寫景色奇麗或民族奇特的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在旁邊寫下你的閱讀感受。

  (二)交流。

  要求:交流時,先讀自己畫的句子,再談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㈠:

  出示課件三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1、體會對“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

  a .“家家戶戶”都養花。

  b.體會“脊梁”。

  ①花的脊梁是哪?先摸摸自己的脊梁。(背部中間的骨頭)(花的脊梁簡單地說就是花的“枝干”。)

  ②那為什么要說成“脊梁”呢?這是什么修辭手法?由“脊梁”一詞你體會到了什么?討論一下。

  ③你腦海中出現的花是怎樣的姿態?(極力向前傾)由此你感受到這些花都在極力地表達什么?(我多好看哪!)

  ④總結:你看,這就是德國人養的花。讀著“脊粱”,腦中馬上浮現出花極力朝路人盛開怒放的形象,妙不妙?

  c、聯系上下文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微笑)

  ①女房東“莞爾一笑”的表情和 “正是這樣!”的話語讓我們體會到了什么?

  ②總結: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普通的女房東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一點也不吃驚,只是莞爾一笑,微微一笑,那么的平平常常。

  ③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對話。(指導感情朗讀)

  預設(二):

  出示課件四: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生讀句子,談體會。

  2、體會“花的海洋”。哪些詞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使你興奮,令你心動。“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什么意思?(看課件)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板書: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3、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是什么感覺?

  出示課件五

  “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這是東晉王獻之的妙句。山陰道:紹興會稽城西南郊外一帶,是紹興西南通向蘭亭的一條官道。自此西南迤行,遠山近水、小橋涼亭、田園農舍,相映成畫。畫中游而身亦入畫,晴日風雨,無不相宜。

  其實,這就是走在德國大街的感覺!看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啊!

  出示課件六

  4、聽老師讀這段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有何感受?(交流)

  5.有滋有味地自由朗讀,讀出語言的情味。(自由讀、指名讀)

  6、體味語言表達:作者是怎么寫得讓我們身臨其境的?(運用比喻,以 “山陰道”引發我們的聯想。)

  7、角色體驗: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著書包的小學生,走在這如花的的街頭,我會 。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壓力大,非常煩悶的青年人,看到這怒放的鮮花,我會

  ③假如我就是留學在此的季先生,聞到這溫馨的花香,我會 。

  8、再來美美地讀讀這段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里吧!(全班齊讀)

  預設(三):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如果給“頗”換一個詞,可以怎么說?(很;相當地)

  2、理解“耐人尋味”。(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

  3、這種 “境界”是什么?(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5、“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結合上下文,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吧。(評:你結合上下文理解很好。你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談得好。實際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請大家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理解。你談得很深刻。)

  4、創設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問問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時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亂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難道你不覺得厭煩嗎?

  ②我想問問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時候,你每天都能看到這些怒放的鮮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5、討論:現在你明白德國人為什么這樣養花了吧?這才叫愛花的“真切”境界呢!就像詩人汪國真說的:“我付出的是一縷春風,收獲的卻是整個春天!”

  5、理解了這段話,再來讀,大家就一定會讀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尋味”了。(配樂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

  6、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美麗而又富有哲理的文字!能背誦下來嗎?熟讀能夠成誦,自己背一背。

  出示課件七

  看提示語背,

  出示課件六

  看圖片配樂背誦。

  四、小結課文,升華主題,情感共鳴

  師:讀著讀著,課文既如一幅美麗無比的畫,又成了一首頗耐人尋味的小詩。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對德意志民族養花的熱切和種花的獨特方式的描述,不僅贊美了德國街頭家家戶戶都開滿鮮花的奇異景色,同時由衷地贊賞了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境界。

  這篇教材位于人教社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八組第25課。該組教材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內容豐富,是一組供學生細品的好文章。這課課文篇幅較短,語言親切自然,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帶給孩子美好的情感體驗,還有助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目標:

  1、能夠讀準并認識7個生字,學會嫣字的正確書寫。理解并積累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2、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和體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3、能夠感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美好景象,體會文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

  三、教學過程:

  (課前出示作者季羨林簡介)

  1、揭題:板書:花(看到老師黑板上寫上這個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是的,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卻是自己種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隨著著名的作家季羨林(板書)老先生走進德國,走進那個色彩斑斕的小鎮去看一看吧!請你們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從課文的那些句子中看出小鎮的人們很愛花。(從課文中找出三句話,媒體打出來讀一讀。)

  3、能不能再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課文記敘了這個小鎮的一道怎樣的風景線?

  板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奇特)

  是的,小鎮不但美得鮮艷,而且美得奇特;這種奇特來源于什么呢?

  請大家再讀課文,再一次走進小鎮去看一看吧!

  4、課文中的那一節,是描述這幅圖片的?(讀后請學生指出課文的第二節,并在圖畫下面出示課文第二節的內容。)

  5、是的,這是一張多么寧靜、多么溫馨的圖片,也許這里的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一個窗臺,這樣的一扇門,就讓我們輕輕地推開這扇門,去認識這里的女主人吧!誰來讀讀第二節你見到了一位怎樣的女主人?

  6、莞爾一笑就是--(媒體打出:微微一笑),你懂得了女主人這莞爾一笑中含著的意思嗎?

  7、教師讀:(1)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自傲地說:

  學生讀:正是這樣!

  (2)我曾問我的溫柔、無私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

  學生讀:正是這樣!

  (3)我曾問過熱情、慷慨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

  學生讀:正是這樣!

  是的,同學們,這莞爾一笑中蘊含著這個小鎮的人得怎樣的情懷呀!

  板書:情懷

  8、請再帶著你現在的理解來讀讀課文的這一節吧!

  9、是的,正是這樣(板書: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點擊,媒體播放課文第三節的畫外音、音樂、圖片)

  10、孩子們,假如此刻你就是小鎮上的主人,當你走過這條花團錦簇的街道時,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覺呢?(板書:美麗。這種美麗來自于人認為我,我為人人......)

  11、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工人,剛從工地回來,你是一位醫生,剛搶救了一位病人的生命,此刻,你迎著晚霞,走過這條姹紫嫣紅的街道時,你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呢?

  (這種充實來自于--人認為我,我為人人......)

  12、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殘疾人,生活中你面臨著種種困難,此刻你走在這條如花的海洋一樣的街上,你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板書:尊重這種尊重來自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13、請帶著你現在的感受再讀讀這一節吧!

  13、是的同學們,這個普通的小鎮,用他們奇特的行動,讓我們感受到美所包含著的內涵。這就是一種境界(板書)讀: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5、在四十幾年以后一位中國的學者,一位慈祥的老人,又一次走在這條街上,他是這樣訴說的:(指名讀課文最后一節。媒體打出這一節。)

  13:在此情此景中老人不由地感嘆:(出示句子,請學生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14、是的,媒體出示:變化是有的,只有美麗沒有改變,因為;因為你能用筆帶著心里的那份感受填一填嗎?

  15、是的,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它的奇麗就在于--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是的,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它的奇特就在于--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板書:情懷

  花團錦簇奇特美麗境界

  姹紫嫣紅感動

  力量

  課文: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我說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案06-29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案02-2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經典教案11-2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11-2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08-20

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08-25

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06-30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案范文10-10

關于《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