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美,簡潔,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并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師自身要明白文包詩的特點,捉摸編者編寫此類題材的意圖。在小學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里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有在小學35年級才會出現了文包詩,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幾乎不在出現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么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詩中。
學生分析:
由于開展經典誦讀,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詩的層次上,
并不能感受到詩中字里行間融入的思鄉之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系,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
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節感到的舉目無親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并能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在二年級時曾學過一首思鄉詩,還記得嗎?一齊背一背。
李白的《靜夜思》
師:是啊,
對于遠在他鄉的游子來說,家鄉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叫人時時刻刻思念著地方,尤其是在萬家團圓的節日,于是兩千多年前,同樣唐朝的一位大詩人王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下面聽老師讀一讀這個故事。(師配樂范讀)
二、學習生字詞
A、師:之前大家已經作了預習了,這些詞你能讀好嗎?
出示詞語:思念
兄弟
異鄉
重陽
回憶
情景
佳節
登高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一年一度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ㄖ该麅傻饺唬_火車領讀)
B、寫字指導
注意點:本課的生字難不難呀(不難)
生字是不難,但有幾個看似容易的詞語卻特別容易寫錯,一個是佳字,注意右邊是兩個土字,不能一豎到底。
還有兩個點要注意。幼字的一點不能丟,念字的一點不能添。
(老師范寫、學生寫一遍、描紅一遍)
三、檢查讀課文
你們的字詞真是讀的又快又準啊,課文也能讀的這么好嗎?
文章一共幾節?(四節)請四個人讀,即時糾正。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浚ㄌ瞥耐蹙S),王維為什么在詩中說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呢?
。ㄕ垉晌煌瑢W讀讀第一小節)
。2)如果變成這樣,你會讀嗎?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不覺已經()。
(3)讀完以后,你想說些什么?
預設:王維很孤獨,離開時只有15歲,王維很思念家鄉,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
。4)你能讀出王維的思鄉之情嗎?(指名3人)
是啊,王維離開家鄉時只有15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獨自一人來到了哪里?
京城長安(他不在自己的家鄉)異鄉
是長安人嗎?(不是)異客(外地人)
王維年僅十五歲,獨自漂流異鄉,感覺很孤獨。能讀好這一句嗎?
獨在異鄉為異客(指名讀,讀出思鄉之情。)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佳節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節日)
。2)在我們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佳節?
八月十五的中秋節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正月初一的春節
注意:要把話說完整
。3)對,這些節日都叫佳節,在本文中,佳節指什么節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就像其他傳統佳節一樣,是一個萬家團聚的好日子,在這一天,王維看到了什么?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4)這一天,人們心情怎么樣?
很高興
。5)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a、興高采烈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你能換個詞嗎?
預設(學生能說出興致勃勃、欣喜若狂、高興)
b、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過節時,你們全家會出去玩嗎?會有哪些人一起去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怎么走的呢?
攙扶著老人,帶著孩子。
。ǹ梢宰鲎鰟幼鳎
c、全家出動,登高游玩,多開心?你覺得這一天,人們除了登高游玩還會做些什么呢?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此時應該能說出重陽節的一些風俗。
師:是啊,多么開心的節日啊!可是獨在異鄉的作為異客的王維看到這樣的情景會高興嗎?
。ú粫┩蹙S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怎么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真是(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嗎?
(更加)你能讀出更加思念嗎?(指名3-5人讀,讀出思念)
六、學習課文第三節
。1)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的親人懷著深切的思念,他想了些什么呢?(文章第三節)
出示: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指名讀)
。2)王維知道,現在兄弟們一定也在頭插茱萸,登高遠眺?上У氖,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唉只少了一個人,是誰?(王維)
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讀35)
。3)師: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呢。你覺得家鄉的兄弟在登高聚會時想對王維說些什么?
(生自由說)
預設:王維,我好想念你呀,你在長安還好嗎?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4)王維知道家鄉的兄弟正在思念著自己,于是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也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5)王維陷入了不可抑制的思鄉之情中,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齊讀。
指名配樂朗讀(35)人(有感情的朗讀)
能背上嗎?
(有感情的背誦)
師總結: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在外地,每逢節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時,便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七、拓展延伸
思鄉之情充溢著游子的內心,王維除了寫這首詩千古絕唱外,還寫這樣一首思鄉詩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翻譯大致意思,
你覺得王維除了想知道家鄉的梅花有沒有開以外,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想知道家鄉的兄弟好不好,身體是不是很健康
八、作業:
1、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2、搜集幾首思鄉詩,小組交流背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材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忱斫庠娋涞囊馑迹w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二、揭示課題,解題
。保鍟n題:14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玻畽z查自學效果。
。ǎ保┏鍪旧挚ㄆ
。ǎ玻┲该x,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ǎ常┏樯挚ㄆ寣W生讀生字詞。
。常肿匀欢沃该x課文。
四、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玻x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保處煼蹲x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ǎ玻┻@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ǎ矗R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ǎ保┲该x第2自然段。
。ǎ玻┻@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ǎ常┬〗Y: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ǎ矗R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ǎ玻┻@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ǎ常┬〗Y: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ǎ矗R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ǎ保┲该x。
。ǎ玻┻@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家鄉的兄弟們。
。ǎ常R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ǎ叮┬〗Y: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ǎ常┍痴b《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客
客
王維
登高
插茱萸
遙知
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扶老攜幼頭插茱萸(圖)
。1)攜帶
。2)拉著插的筆順、書空
交流讀書所得,相機板書:重陽節(九月九日)
王維思念兄弟思緒萬千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1)聯系上下文;
。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么方法呢?(讀讀課文)
看老師的朗讀要求:
。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
(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說說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說說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么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什么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說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么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齊讀課文,一人讀詩句。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誰能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小結課文,指導讀全文,一人讀古詩。
作業: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重陽節指農歷_________,這一天,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_________,_________!北磉_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癬________,_________!毕胂罅私衲曛仃柟澯H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2、將節日與傳統食品聯系起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4
一、教學要求:
、睂W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材苷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忱斫庠娋涞囊馑,體會詩人的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準備:
詞卡、小黑板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卑鍟n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步忉岊}意。
、琶糠昙压澅端加H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親人
、平榻B王維。
王維,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⒈自學生字詞。
、沤o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輕聲讀課文。讀通順語句,畫出不認識的不理解的詞語。
、茣䦟憰x生字。
、,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兄弟
異鄉
思念
無限
深情
情景
佳節
登高
興高采烈
、矙z查自學情況。
、掣魅嗽囎x課文。
、捶肿匀欢沃该x課文。
四、寫字指導:
五、布置作業:
、崩首x課文。
⒉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二、學習課文。
、敝该x課文。
⒉分自然段讀。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七@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說了什么?
、切〗Y: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講的是唐朝詩人15歲離家,到京城已有兩年。
、三R讀課文第1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請讀
第2自然段。
、胖该x第2自然段。
、七@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第一到第三句說了什么?
理解扶老攜幼的意思。
、菑哪莾嚎梢钥闯,重陽節是個佳節?
、仍谶@家家戶戶興高采烈歡度佳節時,詩人王維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說的?
、尚〗Y: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點明了題意。
⑹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請讀:
第3自然段
、胖该x第3自然段。
、七@一自然段有幾句話?第一和第二句說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說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這三句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刃〗Y:這一自然段講的事王維思念兄弟的具體內容。
、升R讀第3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這樣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請讀
第四自然段
、胖该x。
⑵這一自然段第一句說了什么?
理解思緒萬千
這一句和上面的哪個自然段有密切的聯系?
、窍旅娴膬删湓捳f了什么?
、三R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煽磮D,佳深理解全詩的意思。
畫面人物是誰?
、世斫庠娋涞囊馑。
、诵〗Y: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⑻齊讀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
、崩首x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步Y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寫了唐代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二、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的意思。
三、朗讀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⒈這篇課文里你覺得哪個自然段最能表達詩人王維思念兄弟的深情?
、驳谌匀欢蔚谝辉捵x時應帶平緩語氣,第二句讀時帶歡樂的語氣,下面三句要帶深沉的語氣,讀到兩個省略號時,停頓要長,表達深思而不平靜的心態。
、持该首x。
四、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狈配浺粜蕾p。
、步沂景鍟,引導背誦。
⒊各人背誦。
、葱〗M背誦。
⒌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锻嘶ケ。
五、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2、用興高采烈造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及詩的含義。
2、體會詩人王維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
1、會認會寫并能理解本課的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教學準備:
1、本課生字卡片。
2、準備一首古典樂曲為配樂準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背詩《鹿柴》。(注意背詩的節奏和停頓)
談話:《鹿柴》的作者是?(王維)你知道詩人王維嗎?(生自由說: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還會畫畫;他少年喪父,母親向佛,21歲考取進士;王維十四歲就會寫詩了;王維是太原人,師相機:太原在華山以東,所以是憶山東兄弟)
2、齊讀課題;
3、談話:你知道農歷九月初九是什么節嗎?(重陽節)重陽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呢?(生自由說:敬老節,小孩要為老人做重陽糕和壽桃。)
4、小結:在這樣一個合家團聚的節日里,詩人王維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讀詩學文。
1、自由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讀詞語茱萸并說說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學生說。
3、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那怎么知道呢?學這首詩,我們有個更快的辦法?生說:前面的課文就告訴我們了。
4、那我們就來讀讀課文吧。
5、自由讀課文。認讀本課生字詞。(讀字卡;隨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攜幼、回憶;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詩句:你能用自己的話或課文里的話來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嗎?
7、指名一句句依次說。重點:獨、異鄉的異、異客的異、倍。師相機板出重點字詞的意思。
三、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1、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念家鄉)
2、再讀課文。帶著思鄉之情同桌一起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讀,教師用師生互評,學生評等評價方式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情感。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覺、已、兩年了。突出獨居時間長。再指名讀;全班齊讀。師板書:獨居長安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師生評議,體會重陽節的長安城是個什么樣子的?(哪些地方更容易讓詩人思念家鄉?)再指名讀,生體會。師板書:又到重陽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想想詩人的心情?生自由說;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詩人心里由回憶過去團聚時的歡樂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號處開始轉折。再指名讀;生齊讀。
帶著思念之情齊讀第四自然段。
4、齊讀全文,注意詩人心情的變化。
四、情感升華,朗誦詩文
1、詩人思緒萬千,帶著這種情感再讀古詩。
生自由練習讀;指名讀;評議鼓勵。
2、再指名配樂讀。配上古箏獨奏《高山流水》。
3、全班加動作配樂背誦。
五、拓展練習
1、今天,我們作一項什么作業呢?
生自由說:背詩。說說詩意。為課文配圖。學習本課方法,根據古詩編故事。
2、師相機指導:我們可以把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再背一背,想一想,查查它的作者,學著今天這一課,也來編一個故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14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3)抽生字卡片讓學生讀生字詞。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 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4) 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4)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4)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家鄉的兄弟們。
(3)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 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客 客 王維
登高 插茱萸 遙知 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7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興高采烈、思緒萬千等核心詞語的含義;
3.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敢于提問,自主讀書,合作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人,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讀了課文你就會知道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讀課題:
師: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自主讀書,討論交流。
師: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在誰能告訴我們,是誰每逢佳節倍思親?
板書:王維
師:王維是誰?誰來告訴我們?
板書:長安
師:讀得真好,但老師還想見一見王維,誰來扮演王維作一個自我介紹?
師:佳節指什么節日?什么時間?又有哪些風俗呢?
板書:九月九日
師:書上有一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重陽節的長安人們的心情,老師相信你只要仔細的讀書,一定能找到?
板書:興高采烈
師:請你接著老師的話說下去,用上興高采烈。
師:六一兒童節到了
師:誰還能用興高采烈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你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長安人們的興高采烈?
師:王維興高采烈嗎?那他怎么樣?他想到了哪些人?還想到了哪些事?
板書:山東兄弟
師:這就叫思緒萬千。
板書:思緒萬千
師:你有過思念的感覺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表達你的思念?
師:今天是傳統佳節重陽節,現在我--王維的兄弟,已經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此時此刻,不知遠在他鄉的王維怎么樣。哎,不如打個電話給他。誰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維?
師:可是當時還沒有如此先進的通訊設備,就連寫一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寄到家鄉。作為詩人的王維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寫詩。
三.感悟詩歌
1.朗誦:
師:下面我們掌聲有請唐朝大詩人王維為我們朗誦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生讀詩
師:詩寫得棒,讀得也棒!連我都想讀了。誰敢和我比一比?
師:我讀詩的水平可不簡單,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讀幾遍。
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
3.小比賽
4.誰能背誦這首詩?
四.小結課文
師:現在誰明白了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五.默寫古詩
師:誰來幫幫老師,把黑板上的這首詩寫完整。其余的同學請在底下默寫。
(提醒書寫和握筆姿勢)
評價:
師:連粉筆字都寫得這么好看,你的鋼筆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這個詞書本不要求會寫,你都能寫出來,真不簡單。
六.延伸
師:你回家還想做什么?
師:課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板書:
興高采烈
長安
九月九日
山東
思緒萬千
(王維)
每逢佳節倍思親
。ㄐ值埽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2分)
。薄煟和蹙S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師過渡:為什么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ǘ⒓氉x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么?(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么熱鬧、多么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ㄈ、細讀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聯系上文,理解思緒萬千。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4分)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1、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作為課題。
2、生讀課題。師:課文是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過渡:詩人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讀中解疑
。ㄒ唬┲v讀第一、二自然段
1、師:詩人為什么會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從中找出四個原因。
2、學生討論交流:(投影逐條出示)
。1)15歲那年,他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
(2)時光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4、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離家已有兩年了,恰逢重陽節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日,可王維獨自一人,感到孤單、寂寞,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二)讀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請聽錄音朗讀。
1、討論交流。
2、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兩句句子)
4、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各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句來說說。
5、師:詩人王維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句話來表達呢?請讀第四自然段。
6、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指導感情朗讀。
7、師:于是他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教師范讀引出全詩。
8、配上插圖,指導看圖,朗讀古詩。
9、結合前面的課文內容請同學說說全詩的意思。先同桌練說,再交流。
10、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可以站起來讀。
三、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王維的其他古詩,準備下節課參加古詩朗誦大賽。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談得出)是。⊥蹙S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ㄈ绻粍忧椋┙Y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ㄗx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看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ㄓ脮暇渥樱┗氐缴隙
三、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五、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
倍思親
華山
。ㄎ鳎╅L安
家鄉(東)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讀一讀,整體感知;議一議,了解內容;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3.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會寫生字,理解“佳節、倍思親、憶、獨”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驗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展示目標
1. 認識“佳節”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喜歡過什么樣的節日?為什么呢?我們常把美好的節日稱為佳節。(板書:佳節,并學習講解)我們經常見到“歡度佳節”的標語,你知道一般指哪些節日嗎?
2. 每當佳節來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3. 但是,有位詩人在佳節來臨時,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讀題。把“思”字用紅筆寫。問:老師為什么這個“思”字寫成紅色的?匆豢,“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4.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理解課題。
理解了課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ㄕn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誰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么倍思親?)
5. 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二、讀詩學文,分步達標
一讀課文,認識作者和文包詩的特點
1. 我們就帶著剛才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
2.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發現?
相機講解:
。1)這個節日指的是什么節?(重陽節)學習多音字:重,并學寫,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登高望遠,飲菊花酒,身插茱萸?)
。2)介紹作者
要讀懂一首詩,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詩人王維嗎?你以前背過他的什么詩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再次認識文包詩
讀了課文,你發現這一篇課文的結構跟以前學過的什么課文有點類似呢?(《詠華山》《母親的恩情》)像課文這樣,先寫故事再引出和這個故事有關的詩句,叫文包詩。
二讀課文,通文解字
1. 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聽清老師的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在旁邊打上小問號。
。3)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出示詞語:你標出的詞語在這里面出現了嗎?
佳節 一年一度 重陽節
情景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家家戶戶
兄弟 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 登高望眺
異鄉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3. 指名讀,正音,興:高興,讀第四聲
質疑:有哪些詞語是你不理解的?
4. 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自己讀一讀。
在小組里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哪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
三讀課文,體會思鄉之情
1. 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
念家鄉)
2. 讓我們第三次讀課文,請你找出能夠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語句,用線畫出來,再讀流利,讓人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情感。
3. 指名交流,重在生生交流。
4. 全班齊讀古詩
四、指導寫字
1. 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么字寫的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2. 寫字指導
哪些生字要注意什么?師范寫,學生把書上的字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1. 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2.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齊讀課題)課題中“佳節”在文中指的是哪個節日?重陽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引出古詩。
二、詩文對照,學習古詩
1. 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那么,這首詩給我們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這節課,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了解詩中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與哪一行詩相對應?
生自讀課文。
2.(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誰來讀?哪個自然段寫了第一行詩的內容?(指名讀) 王維的家鄉在哪里?京城是哪里?(指名說)
長安和蒲州之間隔著高高的華山,蒲州在華山的——東面,長安在華山的——西面。長安對于王維來說,不是家鄉,而是(異鄉)。
生活在異鄉的人就是(異客)
如果此時,你就是獨自一人在異鄉長安生活的王維,你的心情如何?
3.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哪個自然段寫了這行詩的內容?
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哪些詞語描寫了重陽節時,大街上人們過節的情景,把它圈出來。 指導學生交流。
好一派全家團圓的景象。。ò鍟喝覉F圓 興高采烈)我們的心也不覺高興起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帶著笑容接著讀下兩句——
讀到這里,我有個問題想不通,課文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么還要寫別人高興地游玩呢? 這是一種絕妙的寫作方法——對比(板書:對比),這里把什么跟什么對比?這就是“反襯”的寫作方法。(板書:反襯)
4. (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哪個自然段寫的內容?這段內容是王維看到的還是想到的?
王維在華山的這一邊,兄弟們在華山的另一邊,隔山隔水,不能相會,這就是——天各一方。 省略號里包含了很多沒有文字的語言,它可能省略了哪些內容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的兄弟們會想些什么呢?請你也試著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一寫。(課件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他們想,以前 。如今 ?)
誰來跟大家交流你寫的內容?
曾經的歡樂和如今的思念,像一幅幅畫一樣,在王維和兄弟們的腦海中一一浮現。再次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這兩種畫面。
此情此景,王維心中的思念之情噴涌而出,他思緒——,他觸景——(板書:觸景生情),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齊讀全詩。
三、反復誦詩,悟詩中情
一首詩,不僅是一個故事,一首詩,它更是一片深情。那么,王維的這首詩飽含了一片什么深情?
是啊,這種思念之情,在節日到來之際會變得越發濃烈,尤其身在異鄉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吟道:獨在——(齊讀全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向往佳節團圓,像重陽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你還知道哪些?
。ù汗、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無數詩人們把深深的思念之情,都寫進了詩中。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思念在月亮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佳節,登高賞菊,我的思念在菊花里: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甚至在清明節,人們想到逝去的親人們,不覺悲從中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對于王維來說,千言萬語都匯成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會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及王維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佳”字的字形、字義。齊讀。
2、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
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3、但是,唐代有位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ㄍ瓿砂鍟好糠昙压澅端加H)。隨機講解“倍”字的字形字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就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
4、對于王維,你們了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5、明確學習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主要任務
是: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把課文讀通順。
二、民主導學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129頁,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次,認清字形。
2)、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或查字典。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4)、三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A、出示詞語:
每逢插佳節兄弟
茱萸倍思親手挽手
思念重陽節獨在異鄉
登高遠眺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憶山東兄弟
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個、一行、齊讀(適時正音)
B、藍字要求正確認讀,紅色的字是要求記住字形的。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記住了那些生字?告訴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問: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請你告訴大家。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提出個別生字的強調之處。
重筆順:最后三筆的順序是,豎、橫、橫。
讀音:zhong
chong
選義:(1)重復
(2)再
。3)量詞
“重陽節”的重選(1)(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九為陽數,故稱重陽,也叫重九。古時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驅邪避災的習俗。
采會意字
幼與“幻”對比記憶等
書空,描紅
D、出示生字:指名認讀,還可組詞
逢插佳念兄
茱萸獨倍重
挽眺扶攜幼采憶
E、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愿意來試試,其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巨,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讀前提問,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相機指導、評價)
F、再次認真齊讀課文,注意把剛才讀錯的地方讀準確。(及時評價表揚)
G、快速瀏覽課文,把你剛才認為不理解的詞語問問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實在
解決不了的,一會大家共同解決。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三種方法理解詞語。如:
扶老攜幼:扶著老人,帶著孩子。(將字面意思連起來,就是詞語的意思)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說可祛邪避災。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了。到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資料)
天各一方:兩地相隔,非常遙遠,不能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
4、請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
古詩前兩句的具體描繪,那些自然段是后兩句的具體描繪。借助短文,理解詩句,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三、檢測導結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我們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誰來說說你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2、聽寫詞語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相關文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06-26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教案08-08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范文07-04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范文07-02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范文08-26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兩課時教案06-29
《每逢佳節倍思親》公開課教案07-04
《每逢佳節倍思親》優秀教案設計范文06-29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課稿03-31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