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天門山》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天門山》教案 篇1
一、教材簡介
本課文是三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李白的《望天門山》,我略去其中的寫字和識字環節,和大家探討的是如何更好地學習古詩。
我確定本首詩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感情,熱愛祖國河山
2、能正確朗讀、會背誦
3、感受語言,積累語言
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法如下:
二、層層深入,圖文結合(教法)
我把學習由淺入深,板畫與古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真正領略古詩的風采。
學生該如何有效學習呢,可以概括為
三、讀中感悟,感悟促讀(學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感悟,感受到的內容用讀來表達。
具體該如何操作呢?下面我簡介教學流程
(一)導入(背景導入)
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詩的內容。我這樣給學生介紹,李白25歲時,離開四川去洞庭湖游覽,接著他乘船順江向東,在經過安徽省涂縣的東西梁山時,看到滾滾的長江時,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詩。李白當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這首《望天門山》此時板書課題
(二)層層深入展開教學
(1)讀熟掃除障礙
首先,讓學生把詩讀正確、流利,掃除生字障礙。
師:我們用兩分鐘的時間把這首詩讀熟,放手讓學生自由讀,在讀熟時,我接著引導學生讀懂
(2)讀懂理解詩句意思
在理解詩句意思時,學生讀一句,教師板畫一處,詩圖結合,詩句的意思全在圖中,一目了然。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詩,這次學生的感受一定和第一次不一樣。
師:同學們看這首詩的四行兩句,誰能讀出不同語氣,在學生的朗讀中就會體驗到第一句中長江的雄渾、遼闊、洶涌。也體驗到了第二句中那撒滿夕陽的遼闊的長江中,那孤帆一點的綺麗、灑脫。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
(3)品讀感受語言的奇妙
這是教學的難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高的要求,我覺得這么好的語文素材,這么優秀的文化瑰寶,如果不利用好,太可惜了,但又不能強加給學生。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我讓學生在不同的字下點上重音,然后朗讀體會,談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在斷開回來下點重音讀過之后,學生談想法,師出板書:語言美
第二次在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下面點重音,再朗讀體會,學生就會發現一句一景,師板書:結構美
同學門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這首詩中,再自由盡情朗讀,此時字字含情,句句有景,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古詩的魅力,真正感受了語言,積累語言。
(三)想象畫面,此時背誦
四、擴展提高
這時教師出示搜集的描寫祖國山河的古詩,然后學生再把自己搜集的讀聽。
通過以上層層深入的設計,學生真正觸摸到了古詩的脈搏,領略了古文化的嫵媚和風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望天門山》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磁帶,字卡。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們有沒有詩興大發呢,請小朋友自己來編一編。
你們編得真好,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提問:
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卡片)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師解釋難解詞。
3、跟著卡片,大家練習朗誦一下
4、游戲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5、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唱,好嗎?
附:古詩《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教案 篇3
一、課前:
讀有關長江的詩: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二、開課:
1、書法欣賞(課件出示《望天門山》書法作品)
2、讓學生猜是哪一首詩?
3、這幅書法作品好不好?
三、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1、師生同默;
2、簡介李白;
3、結合詩歌的注釋,讀詩,問:你讀懂了什么?
4、再讀,問: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評讀
1、課件出示世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2、詩里哪些地方表現了這種氣勢?
3、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五、品讀
1、由乾隆皇帝的評價引入。
2、“碧”的品讀;
3、“孤帆”的品讀,插入《李白是個怎樣的人》材料
六、拓讀
李白的詩〈天門山〉和文〈天門山銘〉
《望天門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2、會讀、會背古詩,理解古詩的含義。
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包含的哲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話:
師:在我國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生:想)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這里,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現在請大家隨著畫畫去看看,去聽聽吧。
2、課件出示:天門山雄奇秀麗的景色及古詩范讀。
師:你們觀看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生:天門山真雄偉啊!
生:天門山真險峻啊!
生:這里的江水波濤洶涌,氣勢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稱為“詩仙”呀!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初悟詩意
1、大聲讀古詩
師: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大家讀讀李白的簡介
2、課件出示李白的簡介,齊讀。
3、再讀古詩,看有沒有不懂的提出來
4、請生提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生:“天門”是什么意思?
——天門就是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門,可見山很高、很雄偉、很險峻,所以叫天門山。
生:楚江是指長嗎?
——楚江是指流經古代楚國的這一段長江,流經楚國這一段叫楚江、終點在天門山,天門山以東是吳國,流經吳國的長江段,叫吳江。
三、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1、齊讀古詩,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這首詩有磅礴的氣勢。
師:你從哪句詩看出來?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
2、學習第一句詩
①指名讀
②指名說出詩句意思。
天門山被長江中斷開,分為兩座山。
師:對呀,天門中斷楚江開,特別是這個“開“字,讓我們想象到這江水排山倒海的氣勢(板書:吞吐江河)
③指導讀出磅礴的感覺。
師:除了這種洶涌奔騰、氣勢磅礴之外,你還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它很美麗。
師:你怎么理解?
生: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感受到。
2、學習第四句詩。
①齊讀第四句詩。
②指名說出詩意
生: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師:從“日邊來”感覺這長江水是從——天上來,天從天上來,你們覺得這美麗嗎?(板書:江水天來)
③指導讀出美麗的感覺。
師:這首詩給人感覺氣勢不僅磅礴,也很美麗,后人對這首詩作了很高的評價。
3、課件出示:后人對詩的評價
①齊讀
師:評價里說,這首詩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有主有次,有近有遠,有濃有淡,你從哪里可以看出?
②指名回答
生:主是“天門中斷楚江開”,次是“兩岸青山相對出”
生:遠是“天門中斷楚江開,孤帆一片日邊來”,近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回青山相對出”。
師:你們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問題都能答出來。我們再接著往下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詩,從這個“回”字看出了什么?
4、學習第二句詩
①自讀詩句,理解“回”字
生:“回”是指水到這里就打旋渦,在這里回旋
②小黑板出示:天門山及江水流簡畫圖
師: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長江水一到天門山(指圖)這個位置,水道突然收緊了,水就變得更——急了。水從上面沖下來,下面是一馬平川,水面變寬闊了,水自然就變——緩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緩的水,自然就——回旋了。所以一個“回”字,其實是在寫“急”。(板書:急流回蕩)
③指導讀出水流湍急的感覺。
④指名說詩意。
生: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天門山這里突然轉了一個彎,向北流去。
師:還有哪個地方也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急這種氣勢?
生:兩岸青山相對出。
5、學習第三句詩。
①指名讀,想想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了兩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師:這座山比我高,我比這座山高,似乎在比賽,在對峙,沿岸都是高聳的山峰,險峻的重嶺,讓我們感覺到——(板書:雄山對峙)
②一二組與三四組同學互相對看,讀出對峙的感覺
師:對于這首詩,后人評價非常高,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對這首詩發出了這樣的贊嘆: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師:所謂言盡意不盡,到底什么意沒有盡呢?大家來看第二句詩的“碧”字,奔放的長江水多有氣勢啊,一個“碧”字多小氣啊,再說,長江一路卷沙攜石從上游奔瀉下來,水應該是混黃的,為什么卻是“碧”水呢?
6、理解“碧”字的意思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插生領會
生:因為山是綠的,樹也是綠的,所以倒映在水里也是綠的。
師:正因為這樣,在詩人眼里到處是綠的,所以叫碧水。
小結: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指板書)“吞吐江河、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磅礴奔放的氣勢,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7、齊讀古詩
四、詩句比較,體會意境。
師:讓我們來讀兩句李白另外的詩,這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兩句。
1、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學生讀
師:讀完后,你似乎讀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情緒?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很難過、憂傷的李白。
②指名讀出憂傷的語氣來。
師:是啊,望著遠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傷;只留下自己孤獨一人站在空蕩蕩的黃鶴樓上,想到再沒有老友一起作詩酒,很感傷。
師:同樣是“孤帆”,讓我們讀讀這首詩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種感傷的情緒呢?
2、體會詩句:孤帆一片日邊來
①課件出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②齊讀
師:有感傷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在這里卻沒有感傷呢?主要因為哪個字?
生:“日”字
③理解“日“字
生:“日”就是“太陽”,太陽代表溫暖,所以感覺“孤帆”不孤了。
師:對呀,說得真好!孤獨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順水而下,一到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敞開自己的胸杯迎接自己,讓他的不開心,他的孤獨一掃而光。感受到了天門山的熱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要讀得高昂一些,我們在“日邊來”這三個字讀得重一些,大家一齊把這種感覺得出來。
④指導讀出高昂的語氣
師:正因為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李白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天門山》、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李白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的詩的生涯里很少見,可見天門山在他的感情生活地位,讓我們再來齊讀這首詩。
3、齊讀全詩
五、拓讀名句,給詩作畫。
師:自古以來,長江以它特有的氣勢征服了許多詩人,他們為長江而作了許多詩句,現在,老師找出有關名句,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1、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詩句,齊生齊讀。
2、給詩作畫
師:我們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李白寫的這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且一句就是一個畫面,請大家拿起筆,把李白看到的景色再現出來吧。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李白
吞吐江河
急流回蕩
雄山對峙
江水天來
《望天門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自然成誦。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滟”、“山色空蒙”構筑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讀中悟情。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
1、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3、感受詩人眼中的西湖,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理解詩題
1、師:現代詩人艾青曾經寫道: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同學們,你們猜,詩人筆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間的明鏡是什么?生:是西湖。幾千年來,人們用自己心中的筆描繪著西湖的美,出示白居易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楊萬里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林升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就幾時休。”人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筆,抒發了內心的情懷。蘇軾也是一樣,他對西湖愛的格外深沉。今天我們將跟隨蘇軾的腳步到西湖邊去欣賞西湖的美景——《飲湖上初晴后雨》。
2、老師寫詩題,你來讀詩題。學生讀詩題,注意要讀出停頓。
師: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生答
師:是啊,他們在西湖上喝著酒,賞著美景,起初是晴的,后來下起了雨。帶著你對題目的理解來再讀詩題。
二、學習生字,明確節奏
1、師:同學們看“初”字。“初”是要求我們會寫的生字,請你仔細觀察我們在寫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師:左邊為什么是衣部旁呢?(帶學生從甲骨文造字開始追溯“初”字的來源。)師:了解了左邊衣部旁的來源,我們來寫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字形結構左長右短。師范寫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書寫姿勢
2、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看看這景色到底如何?首先請你借住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詩,評價師:借助停頓符,我們可以把詩讀出它的停頓。借助拍子同樣也可以。我們拍手試著讀一遍,開始。師生共讀
師:停頓符和拍子都是讀出停頓的好方法。再找學生讀師:你讀得可真投入,讀詩就要這樣,不僅要讀出節奏,更要讀出它的味道。師生合作讀(老師一、二句,學生三、四句)(老師一、三句,學生二、四句)
師:古人在讀詩的時候也會有平仄調的不同,讓我們把詩吟唱出來。聽。(唱詩)看著古詩,想象著你就是蘇軾,此刻泛舟湖上,欣賞著眼前的畫面,跟著它唱出來。學生唱詩
三、初識西施,走近西湖
1、師: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卻像什么呢?生:西子。
師:你怎么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師: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你知道西子嗎?生:她是春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生:書的注釋上寫著。
師:同學們,借助注釋來理解古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2、對西施,你有了解嗎?
介紹西施,讀課件連魚兒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西施美不美?真正的美人略施粉黛,畫個淡妝,可以嗎?濃妝艷抹,可不可以?這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像西子一樣美,所以他才——欲把西湖比西子。
四、細讀詩句,欣賞晴雨西湖
師:這么美,美在哪里?蘇軾提起筆只用下兩句詩,就把西湖淡妝濃抹了一番。你來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水光瀲滟晴方好。
(1)“瀲滟”是什么意思?(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課本注釋知道的。)
(2)師:讓我們一同來猜猜,看著“瀲滟”兩個字,你覺得它可能跟什么有關?生:跟水有關,因為這兩個字都有“三點水”。
(3)“瀲滟”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波光粼粼,波光閃閃,波光閃動,湖水蕩漾)出示“水光瀲滟”的畫面,用上面其中一個詞說一說畫中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水光瀲滟”的意思。
(4)是什么讓西湖水面出現“瀲滟”的景象?(陽光和微風)這也讓我們了解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晴天。)讓我們去西湖看一看,欣賞這“水光瀲滟”的景象(看視頻)。師:同學們,陽光照耀著水面,你覺得這水面像什么?生自由答師:同學們,這水光瀲滟的景色夠美吧,難怪蘇軾會說——水光瀲滟晴方好。生:(接讀)
(5)蘇軾在詩中,用了一個字來概括他看到的畫面。哪個字?——好請大家把這個“好”字讀出來。一起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6)師:老師在讀的時候,查了查字典,發現“方”在字典里有七種解釋,我選擇了三種,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生:第二種:正好,恰恰。
師:“晴方好”的意思是?生:晴天的西湖正好顯得是那樣的美好。請你讀,讀出晴天西湖的美好。個別生讀,齊讀
2、山色空蒙雨亦奇師:西湖真會打扮自己啊,在陽光下,她是那樣婀娜多姿。正當蘇軾陶醉其中,忽然,雨霧迷蒙,眼前的西湖又變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課件出示“山色空蒙”畫面)
(1)師:說一說你眼前的畫面。生1:像披上了一層輕紗。生2:感覺朦朦朧朧的。師:所以,這就是——山色空蒙。師:你在哪見過這樣的畫面?(出示課文“雨中日月潭”句子)。一生讀現在,換個地方,讓我們來到西湖。你來讀。(山色空蒙雨亦奇)多種方式讀
(2)出示雨中西湖的畫面(動態),如果此時,你就是蘇軾,喝著杯中的酒,賞著西湖的美景,你想說些什么?生自由答師:蘇軾用一個字,概括這個畫面的景色——奇。
師: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雨中吧,誰愿意把這種朦朧、奇妙的感覺讀出來?生自由讀,男女生各讀一遍后,全班齊讀師:剛才還是水光瀲滟,現在卻是——生:山色空蒙。
3、師:短短一天之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學們,此時老師覺得這短短的14個字,仿佛匯成了一幅畫,畫中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看看誰能把這晴雨的變化讀出來。生朗讀詩的一、二兩句生讀,全班齊讀,(注意停頓、重音、有感情......)4、西湖的景色既美又奇,蘇軾可真厲害,短短的兩句詩把西湖由晴到雨的狀態,像一幅畫一樣鋪展開來。在這幅畫中,水光瀲滟是美景。山色空蒙也是美景。晴是美景,雨也是美景。晴方好。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古人在寫詩的時候,不僅追求平仄,還會追求對仗,這樣會讓詩讀起來更加的美。男生前半句。女生后半句。讓我們這種美讀出來。
五、賞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師:晴天的西湖嬌媚,雨天的西湖溫柔,像誰呢?生:(齊答)西子。師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那么美麗,西湖也是——生:(齊讀)淡妝濃抹總相宜。師:那就讓我們走進西湖,看看誰在為西湖化妝?(播放課件,出示西湖美景畫面,教師講述)美嗎?難怪說,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這“淡妝濃抹”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一樣的,那就用你的筆,描繪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生:(練筆,教師隨機指導)
師:淡妝溫柔濃妝艷麗,難怪蘇軾發出這樣的感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時,美在陰晴雨雪。無論何時,西湖總是美的。剛才我們為西湖即畫濃妝,又畫淡妝。下面我們帶上音樂,把西湖的這種美讀出來。學生個人展示讀,齊讀
六、走進詩人,情系西湖
1、師:蘇軾就這么看著,從早到晚,從日出到黃昏,從春到冬,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為西湖做點什么(出示蘇軾任職杭州,改造西湖資料)師:(朗讀拓展資料)看到這,你有什么想對蘇軾說的嗎?生:謝謝你,蘇軾!要不是你,我們也看不到這么美麗的西湖景色了。師:同學們,蘇軾對杭州,對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西湖,想著西湖。看,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就這樣誕生了!(全班配樂齊讀《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吟唱《飲湖上初晴后雨》)
2、感受不同詩人筆下西湖的多姿多彩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艾青)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周起渭)湖上春來似圖畫,亂峰圍繞水平鋪。(白居易)
師:而在蘇軾的眼中卻是——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七、拓展閱讀
師:蘇軾沉迷于西湖的美景,他看著美景為西湖寫下了453首詩,這一個數字足以看得出他對西湖的愛,就是這種愛。才讓蘇軾成為了贊美西湖的大家。
拓展:《6月27日望湖樓醉書》。
八、布置作業
師:西湖風景美不勝收。贊美西湖的詩歌吟唱不休。還有很多的名家為西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課下請你搜集一些其他描寫西湖的古詩讀一讀,品一品這濃濃的一湖詩意。
《望天門山》教案 篇6
課時備課
【本學期總第5課時】
【本單元第5課時】
【課題】:古詩兩首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好生鎮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重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復習學過的贊美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設情境。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望天門山》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流背
【教學反思】:
課時備課
【本學期總第6課時】
【本單元第6課時】
【課題】:古詩兩首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好生鎮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重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1、名背誦2、默寫《望天門山》
二、學習《題西林壁》
1、屏幕顯示廬山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2)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3)教師解答歸納。
5、步學習理解詩的內容,討論交流。
(1)老師朗讀詩文或聽錄音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
(2)小組內輪流背。
7、拓展閱讀:
搜集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8、作業
(1)會默寫其中的一首古詩。
(2)給其中一首古詩配畫,在班中展出。
《望天門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詩的課件。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課前談話:
師:聽說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么字?你能說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游山玩水嗎?都游過哪些山?還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游天門山,怎么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生鼓掌。)能說說你為什么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說說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么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想象,領悟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么”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四、誦吟古詩,拓展積累。
1、這么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背后人譽為“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五、結語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望天門山》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和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布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推薦。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配樂背誦
2.默寫古詩
3.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絢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愛國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2、師: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回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教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詩人借景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指導書寫“斷、楚”。
2、教師總結: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3、背誦并默寫古詩。
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氣勢磅礴雄偉秀麗
青山—相對出
孤帆—日邊來
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望天門山》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重點:
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吟唱詩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曾經了解過這個人嗎?板書:李白[唐]。你對他了解多少?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李白的資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氣勢磅礴、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大膽夸張.因此被稱為詩仙。今天,我帶來一首他寫的詩,不過,我要把它唱出來,你們想聽嗎?(想聽)聽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境界當中。
二、自主學習、探究詩意:
(一)整體感悟
1、學古詩,要先學會怎樣去讀.老師先讀,請拿出筆畫出這首詩的節奏.
2、根據你畫的節奏讀一讀3、誰來讀給大家聽。
自學詩意:真好,我們都能讀通、讀順了。讀完了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呢?現在就請你拿出筆,劃一劃你讀懂的字、詞、句。
探究詩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你們來匯報詩意,老師來作畫好嗎?誰先來。
匯報A:我讀懂了“天門”就是天門山。“楚江”就是長江。天門山斷開了是被長江沖開的.
師:這里的”斷”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圖說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出這種險的感覺來?(生:斷字要重讀。)學生自讀。“開”字又是何意?是說明這江水怎樣?怎么能讀好這句.(生:斷和開都要重讀。)
匯報B:我讀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綠的江水”“碧水東流至此回”就是碧綠的江水向東流至這就回旋了。師:這里的“回”字當什么講?邊打手勢邊讀詩。問:長江東去不復返,為什么到這就回旋呢?怎樣能讀好它。師相機板畫。
匯報C: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綠綠的山相對著聳出來.師:指導書寫”岸”.這里的“出”字當什么講?你認為這山有什么特點?怎樣去讀這句?這山真綠啊!讀。這山真高啊,再讀。這山真險啊!大聲地讀。師相機板畫。
匯報D: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單的一只船從天邊漂過來。師;這是誰的船呢?李白乘船來到天門山,看到這般景色,心情會是什么樣的呢?怎樣能讀出這種心情來。師相機板畫。
總結:孩子們,我們隨著詩句瀏覽了天門山的景色.一首詩一幅畫.你們看這景色美嗎?老師再來吟誦這首詩。讓你閉上眼睛,用心地想想這番美景吧!
三、反復朗讀、體會意境:李白不愧為“詩仙”啊,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樣?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出示評價:(一起來讀.)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洶涌奔騰,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氣勢.問:你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從“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詩中,我感受到了洶涌奔騰的氣勢。師: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這水真。。誰能讀出這種氣勢來。這種力量真。。加強語氣,誰再來讀.
B:我從“碧水東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蕩的氣勢,師引:同學們,我們再來聽聽水回旋時的聲音。聽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師:洶涌的江水聲,震耳欲聾,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浩浩蕩蕩的楚江又在天門山下,流轉盤旋。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再讀。
C:我從“兩岸青山相對出”感受到了雄山對峙的氣勢。師:天門山夾江對峙,高大雄偉。去匆匆這山的形勢又是多么險要啊。能讀出來嗎?
D: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感到了江水天來的氣勢.師:浩浩蕩蕩的江水載著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趕來,此時此刻李白的心情多么地激動,多么地愉悅。怎樣能讀出來?
總結:是啊,這是一番壯觀的景象,這更是一種宏大的氣勢。不光是李白,誰能不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嘆呢?現在,就請你用聲音來抒發這種情感吧,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四:拓展練習、總結學法:
孩子們,正因為天門山的美景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誰來讀,從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天門山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總結:孩子們,學完了本課,我們不僅懂得了詩意,更應該學會怎樣去學古詩。請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詩的?最后讓我們齊讀古詩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五、板書:望天門山
[唐]李白
斷
開
回
出
《望天門山》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讀詩的興趣,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配樂,課前欣賞祖國山河美景。
一、問題導入,釋題。
1.孩子們,你們喜歡游山玩水嗎?都去過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
2.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祖國處處都有迷人的風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長江風光無限旖旎,廬山瀑布氣勢磅礴,黃山云海云霧繚繞……祖國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盡。有一位唐代詩人,他也游歷了許多名山古川,寫下了千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被人們稱為“詩仙”,他就是——李白。(板書)
4.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他寫的一首山水名詩——望天門山(教師板題,望天門山)就讓我們跟隨大詩人李白去望天門山,欣賞山水美景。(教師板書:望)
5.釋題:“望”就是遠遠地看,那么李白在這兒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讓我們去詩中尋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看清要求,自由讀讀古詩兩遍。(課件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正音。
3.初步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4.根據手勢,標畫節奏。
5.師生合作疊讀詩歌,體會詩歌一唱三嘆之美。
三、展示交流
1.感受詩歌的景美。
這詩中有歌,詩中還有畫呢。《望天門山》這首詩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畫。下面我們靜靜地默讀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筆圈畫下來。(課件出示要求:學生默讀詩,邊讀遍圈。)(指名匯報)
2.巍巍天門山,滔滔楚江水,還有孤帆紅日,這么美的景物,誰來讀一讀詩文?
3.學習第一、二句。課件出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詩中哪個字最讓你感受到天門山的氣勢?(抓住斷字感受江水的氣勢)當李白看到浩蕩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發出這樣的吟誦(生讀,讀出氣勢)
4.這樣洶涌的江水,這樣的氣勢,誰來讀。(指名讀,再讀,男生讀,全班讀。)
5.一邊想象畫面再讀。并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說出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6.紅日、白帆、碧水、青山,李白的心和山水已相融在一起。詩人揚帆而下,望此美景,不禁吟誦……孩子們,讀到這里,你能不能體會到當時李白寫這首詩時,是一種什么樣心情?大詩人李白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師總結:(一千多年過去了,天門山還是那樣的險峻雄偉,長江水還是那樣碧綠多情,如果你有機會到那里旅游,你也會像李白一樣,深情吟誦……同學們,今天也讓這些字,這首詩,這支歌,這座山留在我們的心里,讓我們再一次誦讀……(學生配樂讀詩。)
四.鞏固拓展
1.總結學法。師:孩子們,善于總結與反思的人才能學得更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剛才學習《望天門山》這首古詩的學習方法,然后在學其他古詩的時候運用它,那么你就做到了舉一反三。學生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課件的學法。1.初讀。(讀準字音)2.再讀。(讀出節奏)3.想象。(想象畫面)4.悟情。(體會表達情感)我們剛才說過,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游覽過祖國的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也寫過一首山水詩。現在,請用你們剛才總結的學法自學《望廬山瀑布》。
2.學生總結方法,自學《望廬山瀑布》《終南山望余雪》。
3.小組展示自學成果。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
2.孔子曾說過:不讀詩,無以言。詩歌是一幅意境悠遠的畫,詩歌是一首動聽優美的歌,詩歌是靈動的文字與涌動的情愫美妙結合,在詩人的筆下,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在課外也去搜集一些,運用在這堂課里你所學到讀詩方法,讓詩歌浸潤你們充滿童真的心靈吧!
《望天門山》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反復吟誦中想象天門山高聳陡峭的畫面,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教學重點:
用語言描繪自己從古詩中想象到的畫面。
教具準備:
卡片音樂錄音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
師:同學們,你們登過山嗎?看到了什么?
生:全班討論
師:今天我們一起隨唐代大詩人李白一起去望天門山,感受一下天門山的陡峭。
二、教師范讀古詩
師范讀生閉眼聆聽,想象看到了什么?
三、生自學古詩
1、生自由讀,讀準字音。
2、邊讀邊想:讀中看到什么?
3、同座互聽互讀。
4、看圖:在圖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畫下來小組交流,教師點撥。
四、指導有感情地誦讀。
1、欣賞古詩錄音。放配樂古詩錄音,師生邊聽邊看掛圖。
2、誰愿意當詩人把《望天門山》讀給我們聽?
3、討論:把你從古詩中看到的說給我們聽。
4、指導誦讀。
5、師配樂表演讀。
6、生配樂朗讀。
7、分男女配樂朗讀。
五、布置作業
1、把你從古詩中看到的景色說給家長聽。
2、找一首描寫山的古詩和同學交流。
《望天門山》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跟著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游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唱,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節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為幼兒都是形象思維占主導。活動開始我運用圖片導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導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節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容,讓幼兒能比較輕松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借助于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為最后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
《望天門山》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并默寫《望天門山》。
3、能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借助學習本詩,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5、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用自己的話比較準確地說出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課前圍繞旅游進行談話,感受祖國的山河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并解題
1、用回答以前學過李白的詩篇名稱的談話方法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2、解題“天門山”、“望”,“望天門山”
讓學生參看課文注釋并回答,教師指點。(天門山,指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戶,所以也叫天門山。望,是觀看。望天門山就是詩人觀看天門山所見到的景象。)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先簡單介紹作者。
2、老師對作者簡介(映示圖片)。
3、寫作背景(映示圖片)。
三、初讀古詩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詩(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找兩個同學)
(3)正音,重點關注發音易錯字。
(4)齊讀一遍。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讓學生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指名兩名同學朗讀)
(2)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停頓問題進行梳理,映示帶停頓標志的詩句。然后范讀讓學生模仿,熟讀古詩。
四、教學生字的寫法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圖片斷楚至孤帆
2、利用課件指導說明這5個生字的寫法。(從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說明。)
五、把握詩歌大意
1、讓學生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同桌交流,結合注釋了解“天門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訂正。
(1)(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門山、楚江圖。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
六、構想畫面,理解詩句
1、教學第一、二詩句。
(1)出示詩句,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2)讓學生借助“斷”“開”,等字理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意思。
①重點理解“斷”“開”,體會長江水勢的浩蕩。(斷:切斷、截斷。開:劈開、斷開。)
②出示楚江圖片,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詩的意思,然后教師歸納出示。
(浩浩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④指導朗讀“天門中斷楚江開”。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想象江水洶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圖片展示景象及詞義,再讓學生歸納詩句意義,后教師訂正。
(回:回旋、回轉。詩意:東流而去的長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回旋的水流。)
②指導學生朗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4)指導小結古詩學法(圖片展示):
①結合注釋或查找解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2、教學第三、四詩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詩,指導理解“出,來”的意思(出:突出、出現。來:駛來。),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出示畫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兩岸的青山怎樣“出”?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討論,“當你坐車或騎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體會詩句中“出”“來”所描繪的情形。
(4)指導朗讀第三、第四句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后教師出示歸納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舟,富有情趣。)
(5)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和詩歌描繪祖國山河壯美的特點。
七、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為圖片配上合適的詩句。
3、教師投影默寫紙,讓學生觀察每行的方格數,討論古詩書寫的基本格式,在指導學生正確默寫。
八、作業: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斷開
回
出
來
壯美
《望天門山》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二、范讀詩歌
三、自讀詩歌,提出疑問。
四、試講詩歌大意
1.同座對講。
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五、指導朗讀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六、動手做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七、板書設計:
略。
《望天門山》教案 篇16
教學目的:
1、借助注釋理解《望天門山》的詩意,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預習內容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嘗試自讀理解古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講這首詩的意思。
(3)有什么學習困難記下來,以備質疑。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和查找有關資料的能力,利用工具書或有關資料,自己能初步讀懂古詩的意思及邊思考邊發現問題的能力。)
一、總結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設計意圖: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有檢查就要有總結和評價。借以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能讀書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根據學生質疑的問題,教師了解學生困難所在,從而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是教學的目的性更強。)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想象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
(設計意圖:利用多種方式理解詩中描述的內容,想象使內容豐富形象化。)
2、全班交流匯報自讀情況。
1、理解詩意。
(1)突破難點:“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回”怎樣理解?如果想象畫面,或描繪時怎樣表現這一內容?
(2)開頭兩句從詩人自己奇異的感覺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壯美的江山勝景圖,末兩句寫了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此時他眼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從部分到整體理解古詩內容,弄清楚作者觀察方位及順序。)
2、結合插圖讀詩句。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詩配畫,畫配詩,詩畫結合,直觀教學,強化理解和記憶。)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誦這首詩,看誰背得快。
1、有感情誦讀。
2、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嘗試介紹幾首,談談對詩的理解認識等。
(設計意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學習范圍,開闊視野。)
三,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
《望天門山》教案 篇17
一、課前:
讀有關長江的詩: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二、開課:
1、書法欣賞(課件出示《望天門山》書法作品)
2、讓學生猜是哪一首詩?
3、這幅書法作品好不好?
三、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1、師生同默;
2、簡介李白;
3、結合詩歌的注釋,讀詩,問:你讀懂了什么?
4、再讀,問: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評讀
1、課件出示世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2、詩里哪些地方表現了這種氣勢?
3、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五、品讀
1、由乾隆皇帝的評價引入。
2、“碧”的品讀;
3、“孤帆”的品讀,插入《李白是個怎樣的人》材料
六、拓讀
李白的詩〈天門山〉和文〈天門山銘〉
《望天門山》教案 篇18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蕩蕩悠悠。
◎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向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
作業:◎背誦詩歌◎讀一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
《望天門山》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2.會讀,會背兩首古詩,理解古詩的含義以及詩中的字詞。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包含的哲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會默寫《望天門山》,了解古詩的大意。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一.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還能背出來嗎?齊背《望廬山瀑布》。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二.簡介天門山和作者李白
三.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找出詩歌里不理解的字,詞。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學生自學古詩
1.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互相討論,了解詩歌的大意。
2.詩題:望天門山。望:就是觀看,欣賞。望天門山:就是欣賞天門山的美麗景色。
3.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后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讓學生通過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自學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還可以讓學生把想象的景象畫出來。
六.教師小結詩歌大意。
七.朗讀指導
八.作業:
1.背誦《望天門山》
2.默寫《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2、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他體驗詩人的感情。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呢?
指定學生起來背一背李白的一些古詩。
2、師: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
學習一首他寫的詩——(學生齊讀課題)《望天門山》。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讀詩樂趣。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1)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斷楚孤帆亦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2)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的!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家聯系課文中的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個人讀悟。
(2)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4)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獨立理解詩歌的意思。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遵循了“注重朗讀指導的原則”和“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詩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指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地背。)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熱愛古詩。
四、書寫生字,默寫古詩。
1、練習寫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設計意圖:養成天天練、天天寫的好習慣。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遵循了“情感教育與情景感悟相結合的原則”)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望天門山》教案】相關文章:
望天門山教案08-26
《望天門山》教案06-13
望天門山的教案07-04
望天門山教案02-25
《望天門山》教案08-24
望天門山教案08-26
望天門山精品教案06-18
《望天門山》教案模板06-29
望天門山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