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 1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統一概況、隋初經濟繁榮的表現;了解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立;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實現統一、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以及科舉制的歷史影響。
過程與方法:講述本課知識,讓學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況;詳細地講解大運河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會識圖看圖;探討隋朝的滅亡,培養學生從歷史教訓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示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立的積極歷史作用,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通過這種精神的感染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復興中華的情愫。
【重點】
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創立及影響。
【難點】
大運河開通的影響;科舉制創立的標志和影響。
【導學過程】
目標導學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學生閱讀教材“隋的統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統一全國的時間,統一的標志及統一的意義。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最后再次強調并歸納學生的回答。
教師講述:隋朝建立后,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那在此基礎上隋朝的國力發展如何呢?
4.圖文展示含嘉倉,一個在文獻里被屢屢提到,卻給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紀70年代,含嘉倉才在洛陽市老城區北部被發掘。據統計,含嘉倉內已勘探出糧窖287座,其中160號倉窖保存有約50萬斤炭化谷物。50萬斤糧食在當時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下,約合近千農民一年辛勤勞動的果實、數千農民一年的口糧,可見含嘉倉規模之大,儲糧之豐富。
5.請同學們回答:隋朝的經濟為何如此繁榮?
6.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與交流,教師總結歸納。
提示:
(1)發展經濟;
(2)編訂戶籍;
(3)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
(4)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教師設疑:這些措施的實施給隋朝帶來怎樣的結果?
師生共同總結:隋朝實施這些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目標導學二:大運河的開通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與教材“開通大運河”一目,指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什么。
反饋指導: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一聲令下,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大運河就開通了。
PPT呈現“大運河圖”,學生根據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畫出大運河簡單示意圖。
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填空、畫示意圖,教師展示部分同學的成果,進行點評。
教師講述:大運河全長2700多千米,三點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教師設疑:有人說大運河“功在千秋,罪在當時”,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自由發言。
師生共同總結:從地圖上看,中國江河大都是東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運河的開通溝通南北,加強了南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為祖國的長遠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古人語“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所以說大運河“功在千秋”。不過,隋朝為開通大運河征發了幾百萬人,占當時全國人口的將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夠,婦女也被征調去。百姓對此不滿,隋煬帝便用高壓手段鎮壓,規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輕重,一律處斬,且無須上報。古人語:“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所以說大運河“罪在當時”。過渡:俗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隋朝取得如此大的發展,是因隋文帝“治國有方”,有一批優秀人才為國“出謀劃策”,那“優秀人才”如何選拔呢?
目標導學三:科舉制的創立
同學們看提示,猜古代的.一種選官制度。
提示一:金榜題名;提示二:名落孫山;提示三:十年寒窗;提示四:連中三元;提示五:一舉成名。
材料展示隋王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門第限制。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諸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參加秀才、明經兩科考試,正式設立了每年舉行的常貢之科。隋煬帝時又添設了進士科。
依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問題。九品中正制選官的標準是什么?科舉制的選官標準又是什么?
教師設疑:這種新的選拔官員的制度——科舉取士最受哪些人歡迎?有什么積極作用?
5.學生結合史料與教材知識,小組交流,回答問題。科舉制間接擴大了教育范圍,打破了豪門貴族壟斷教育的狀況,刺激了官學和私學的發展,促進了學校數量的增加,也擴大了學習的內容,除“四書”“五經”外,有詩賦雜文,也有經史典籍,還有策論。
總結:科舉制的創立,最受門第不高的讀書人歡迎。這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門第不高而有才學的人可以參政,有利于鞏固統治,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后科舉制不斷完善,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續了約1300年。
目標導學四:隋朝的滅亡
學生閱讀教材“隋朝的滅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材上適當標注,歸納回答。教師小結:隋煬帝因實行“暴政”,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們要全面地看待這些歷史事件,客觀評價隋煬帝。
材料展示征吐谷,討高麗,用兵力既勞民力,固才冠諸王,然禍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內,后世論名,可與漢武齊功;建東都,修運河,享獨樂不與眾樂,雖罪在當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澤能至斯民,今朝評績,當和禹王同輝。
4.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你如何客觀看待隋煬帝?
5.反饋指導:隋煬帝雖說是公認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詩賦,治軍旅,絕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開運河,修馳道,建東都也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運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還創立進士科,使科舉制正式確立,影響深遠。所以我們在看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時一定要全面客觀公正。
教師小結:隋朝,因隋文帝而勃興,因隋煬帝而速亡,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四、課堂小結:
“隋朝就像流星一樣,瞬間摧殘,瞬間毀滅,勃興速亡,魅力十足!”歷時37年,二世而亡。隋朝的短暫歷史讓我們知道一個道理:民眾是國家的根本,治國必須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張有弛。只有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安定,國家才能強大,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遣唐使的含義,認識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2.知道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找出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
3.理解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和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鑒真東渡
教學難點: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三、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思考:唐朝時期,各國把中國人叫什么?當今把華人在其他國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二)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快速閱讀課文,結合本課導學案【自主學習】環節,完成自學。
(三)合作探究
遣唐使
學習與探究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探究討論以下問題,老師給出總結。
1.什么是遣唐使?
2.遣唐使團的地位和成員構成有什么特點?
材料
從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說:“大唐國者,法式定備之珍國也,常須達。”
—— 《日本書紀》
結合材料分析日本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義?
鑒真東渡
結合課件圖片展示,教師講述鑒真東渡的經歷及影響
玄奘西行
學習與探究
1.玄奘西游的時間是?
2.玄奘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貢獻有哪些?
四、課堂小結
請結合本課課件
五、鞏固練習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安史之亂的過程,分析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亂的影響。
2.知道黃巢大起義,了解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和影響。
3.知道唐朝滅亡的史實;
4.知道五代十國,了解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的政治局面。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安史之亂的原因、過程、影響;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教學難點:安史之亂的原因、過程、影響。
三、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荔枝是著名的嶺南佳果,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但保存時間不長。楊貴妃非常喜歡吃新鮮荔枝,唐玄宗下令從四川、廣東一帶,飛馬運送到長安,不惜跑死許多人和馬。于是,就有了唐朝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寵幸楊貴妃給唐朝帶來了什么直接影響?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二)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快速閱讀課文,結合本課導學案【自主學習】環節,完成自學。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別》
杜甫在《垂老別》一詩中描繪的安史之亂造成的慘狀。公認的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之一的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三)合作探究
安史之亂——盛轉衰
材料一 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遷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腐朽的統治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材料二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
材料三 安史之亂,摧毀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學習與探究
(1)閱讀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哪些。
(2)簡單概述安史之亂的路線。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安史之亂的影響。
黃巢起義——致命擊
材料:黃巢起義后,曾發布檄文,指斥宦官當政。并宣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對貪污犯贓的地方官吏處斬。
學習與探究
分析黃巢起義對唐朝的統治有什么影響。
五代十國——相延續
學習與探究
1.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哪些政權?
2.通過五代十國的更迭分析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請結合本課課件
五、鞏固練習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 4
第1課
一、目標
1.知道隋朝建立、統一與滅亡的史實,了解隋朝滅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大運河的概況、地位和作用,能夠辯證地大運河的開通;
3.知道科舉制創建的史實,理解科舉制開創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大運河的概況、地位和作用;開創科舉
教學難點:能夠辯證地評價大運河的開通;
三、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眾多。詩中提到的“雷塘”在揚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誰?這首詩將的哪一朝的史事呢?
(二)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快速閱讀課文,結合本課導學案【自主學習】環節,完成自學。
(三)合作探究
隋的統一
結合課件,引導學生了解西漢之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進而知道隋朝建立、統一的時間。
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民飽受戰爭之苦,迫切要求統一;從社會矛盾看,北方大融合,使南北對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緩和并趨于消失;從南北方經濟狀況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復經濟的措施,江南也因為大批北方農民南遷等因素,經濟得到開發。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勞思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加強軍隊建設,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
材料三 南陳皇帝陳叔寶深居高閣,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廢朝政。他喜愛詩文,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文人騷客,君臣酣歌,連夕達旦,并以此為常,所有軍國政事,皆置不同。
探究:通過材料分析:隋為什么能完成統一大業?
學習與探究
結合課件學習隋滅陳流線圖,探究隋朝統一的意義是什么?
結合課件,引導學生學習隋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
1.三省六部制,發展經濟,編定戶籍,統一南北貨幣和度量衡制度;
2.隋朝鞏固統治的措施——開通大運河
學習與探究
材料:陽剛的一撇是萬里長城,陰柔的`一捺是京杭運河,這才是一個頂天立地、有血氣、有溫情的中國人。
——改編自《話說運河》解說詞
“陰柔一捺”的大運河修建于何時、目的何在?
隋朝鞏固統治的措施——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孫中山
學習與探究
科舉制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四、課堂小結
請結合本課課件
五、鞏固練習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07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案08-25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短文》教案06-06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短文-不求甚解03-22
一年級語文下冊新人教部編版《豎》教案09-30
部編版《燕子》教案01-10
七年級下冊歷史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及反思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