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運動前后呼吸和脈搏頻率的對比,探究加強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準確地測試、計算、對比運動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數及運動前后每分鐘吸入空氣、泵送血液的數量變化,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對比。
3、親歷模擬心臟舒張和收縮的活動過程,了解人體血液循環的原理。
4、嘗試對運動時心跳、呼吸頻率加快的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
測試運動前后心跳、呼吸頻率的記錄表、水槽、血液循環器官的掛圖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對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師:運動與健康的關系很大。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系。(揭示課題)
二、運動起來會怎樣
1、我們每個同學經常在運動,運動前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2、我們都能感受到運動時心跳、呼吸會加快,但1分鐘內會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嗎?怎樣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測心跳的次數?心臟位置在哪里?教師出示心臟位置圖。仔細觀察圖,再摸摸自己心臟的位置。
【心臟位于胸腔之內,約2/3在身體正中線的左側,1/3在正中線的右側。心臟的大小和本人的拳頭相當。】
(2)怎樣算呼吸一次?怎么測?
(3)1分鐘時間怎么看?(出示課件鐘表)
【測心跳,可以測脈搏的跳動。測呼吸只要將手捂在鼻子下,感覺熱氣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鐘時間就看秒針從哪里開始,再回到那里,教師出示課件鬧鐘。】
3、學生設計方案后分組活動:(要求:四人小組中兩人測心跳數,兩人測呼吸數)
(1)測試并記錄平靜時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把數據填寫在表格上。
(2)原地跳動1分鐘后,測試并記錄每分鐘心跳和呼吸次數。
休息時和運動(1分鐘)后呼吸、心跳次數比較
姓名:班級:實驗時間:______年___月___日
狀態項目呼吸心跳
休息時次次
運動后次次
增加次數次次
(3)匯報、交流。
休息時和運動(1分鐘)后呼吸、心跳次數比較(學生匯報時用)
狀態項目呼吸心跳
休息時次次
運動后次次
增加次數次次
讓學生自己比較數據,說明什么?對不合理的數據作出評價。
三、為什么心跳會加快
1、模擬活動:心臟肌肉的力量。
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運動后心跳、呼吸會加快?
【教師出示心臟跳動有關知識,見書P77,可以以課件形式出現】
讀后提問:讀了這段話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書: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環模擬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環模擬器的收縮和舒張,并請學生模仿,體驗心臟的力量。
2、心臟跳動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臟舒張時血液怎么流的?心臟收縮的時候血液又怎么流?
師給各組一盆水,分組做血液循環的模擬實驗。
【教師用課件演示心臟收縮、舒張與血液循環關系】(板書:血液在全身循環)
3、血液不停地在體內循環有什么意義呢?
閱讀教材資料P77,說說血液循環有什么作用。教師借助課件說明。(板書:輸送氧氣、營養,排出廢物)
4、指導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來計算平靜時和運動時肺吸收的空氣和心臟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靜時和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較1分鐘呼吸次數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靜時運動時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進500毫升空氣、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計算。
5、匯報、交流。
平靜時和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較1分鐘呼吸次數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靜時
運動時
增加
6、討論:
(1)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現在你認為運動時人的呼吸和心跳為什么要加快?
(學生回答后,出示:因為人運動時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氣和營養物質也需要增加,運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動
才能滿足身體各處的需要。所以運動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劇了,血液流動快了,能量消耗大了,這對人體有什么好處?
出示訓練有素運動員運動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
訓練有素運動員平靜時吸進的空氣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鐘呼吸次數吸進的空氣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靜時1070004036000
得出: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這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加強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書:運動能使新陳代謝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強。)
四、總結:
學了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運動與健康
心臟跳動
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血液在全身循環
輸送氧氣、營養,排出廢物
作用:運動能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呼吸肌、心肌力量。
【課后反思】
運動對于健康的意義,學生認識不少,如果不上這節課,他們也能說出:“可以增強體質”“少生病”“延緩衰老”,等等。但這是他們從書本上或者別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這方面的'親身體驗,或者說很少有意識地去體驗。這節課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去體驗,去感受運動對心臟和其他器官的好處。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運動與健康關系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本課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的有結構的活動主要有三個:第一是通過親身的運動測算出運動1分鐘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靜時多了多少次。使學生知道自己激烈運動1分鐘后呼吸和心跳會增加很多。第二是讓學生通過心臟模擬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臟收縮的力量;第三是通過做血液循環實驗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臟收縮、舒張時血液流動地情況。
由于一課時安排三個活動,且知識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我試教了一個班級,結果拖課6分鐘,且是草草收場。怎么辦?根據試教情況,本著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能精簡就精簡的原則,我對原有的教案作了五處修改:
第一,精簡了“引入”。原來的引入是通過講述一個人把一只兔子和鴿子從小在籠子里喂養,長大后,他把兔子和鴿子放出來,結果兔子跑不了多遠就死了,鴿子飛了幾圈后也死掉了,讓學生聽候談談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導學生得出缺乏運動就失去健康的結論。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想法是多方面的,這樣就要費時。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讓學生談談看法,學生一般較快地說出能增強體質,延續生命等話語,教師就能順勢揭示課題,省時快捷。
第二是將原來專項教學心臟位置的的內容安排在測試心跳環節中,這樣教學自然又省時,不是為教心臟而教心臟,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
第三是精簡了實驗表格。按教材要求本節課學生需填寫兩份表格,一份是記錄運動前后呼吸、心跳次數的,另一份根據運動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數計算出心臟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氣。在填寫第二份表格時學生需將第一份表格數據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計算,費時,且易搞渾學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學時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內容。
第四是原來在測試心跳和呼吸次數時是讓學生自己看著課件上的鐘表數次數的,但學生完成人次參差不齊,教師就得等,浪費了時間。第二次教學時老師喊:準備——“瞿”,結束喊:“到”,同時結束。學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學生走來走去花費的時間。
第五是為節省學生翻書時間,我將樹上的有關知識語句直接用課件投視出來。
第六是為節省時間,考慮本課教學以學生體驗為主特點,每個問題一般提問不超3人次。
在精簡的同時,為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到運動能增強人體機能的教學目的,我增加了心臟跳動、血液循環、血液運送氧氣營養物質到全身各處,全身各處的廢物隨血液排出體外的flash課件,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從第二節的教學過程看,在測試運動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數時,由于學生節外生枝,雖然測試的動作過程清楚,但講述環節還是不夠清晰。
為節省時間,對個別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沒有及時予以評價,一定程度上傷失了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 2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運動后身體變化的現象,并進行條理化的記錄。
2.能根據自己的發現整理出可進行研究的問題。
3.知道我們的身體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發生的變化。
4.關注運動、關注人體健康。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學生校園運動的圖片或錄像,并為每組學生準備簡易的聽診器。
2.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參加運動后身體變化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學校里,我們經常做各種各樣的運動如做操、跑步、打球、做游戲…
我們的身體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有哪些不同的感覺呢?
二、新授
1.引導學生交流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體驗。
(1)教師出示校園中常見的活動圖片或錄像,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校園里經常參加哪些活動。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概括活動的意義并引入主題: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有哪些感覺?
(3)教師出示教材主題圖,指導學生交流運動后的多種感受。
(4)教師提出問題:“這些不同的感受說明了什么?”充分讓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
(5)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作出正確的歸納:運動前后的感覺不同,說明我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2.討論能用哪些方法觀察運動后身體發生的變化。
(1)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交流討論得出觀察方法。
(3)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方法做小結。
(4)教師強調指出:只運用我們的感官來觀察可能不準確,不全面,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儀器來觀察才能更全面、更準確地獲得身體的變化情況。
3.組織學生體驗。
(1)組織學生在室內或室外進行一些活動量較大的活動,并強調有關安全。
(2)學生運用上一項活動中交流的方法,相互觀察運動后身體發生的變化并作好記錄。
項 目 運動前 運動后
呼吸頻率 平緩、勻速 急促、加快
心跳(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脈搏(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3)學生交流
(4)教師小結
4.交流記錄中的發現,整理可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學生交流
(2)教師整理歸類。
【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課教案02-21
上下前后教案 上下前后優質課教案02-02
認識前后的教案08-24
認識前后教案03-30
《上下、前后》經典教案06-19
運動健身前后的飲食原則02-21
科學課教案03-23
科學課教案08-29
科學課程的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