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律動游戲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律動游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旋律,學習有節奏的利用彩綢進行開花和捉迷藏的動作,在游戲中感受律動歡快的情緒。
2、借助彩綢,學習初步創編動作,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跟隨音樂表現自己的歡快。
3、喜歡用彩綢跳舞,初步感知道具在活動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用人手一份彩綢制作的一朵大花、音樂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開場:聽樂曲《紅綢舞》入場圍成一圓圈
一、賞花:
(1)看花:引導幼兒發現中間的“花”,“花在哪里?喜歡嗎?為什么?”
(2)聞花:“請你來聞一聞,感覺怎么樣?”
(3)親花:“花兒真美麗,用你的小臉蛋來親親花吧”
(4)學花:“你會開一朵美麗的花嗎?”(指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二、學習律動第一段
1、創編“開花動作”
(1)發彩綢:教師邊唱改編的“找朋友”的歌曲,邊發幼兒人手一塊彩綢。
(2)觀察彩綢的顏色,形狀。
(3)玩開花游戲,指導幼兒用彩綢開成一朵花:“請讓彩綢在你的手心中開成一朵美麗的花。”
(4)指導幼兒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開花,并結合音樂有節奏的做開花動作。
2、學習跳轉、揮彩綢動作
利用風爺爺的情節引導,幫助幼兒理解并學習此動作。
3、學習揮彩綢轉一圈,結束時用身體動作開一朵花定格。
4、聽音樂嘗試表演第一段。
三、創編律動第二段
1、幼兒自由用彩綢創編動作。
彩綢真美麗,你還想怎么玩呢?請你聽著音樂玩一玩。
教師發現有創意的動作提取并集體學習。
2、玩捉迷藏游戲。
“彩綢怎么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
指導幼兒蓋在頭上做新娘子及蒙住臉躲貓貓等捉迷藏的的動作。
3、聽音樂嘗試表演第二段
加入幼兒自創的動作及捉迷藏的動作。
四、完整表演律動。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感知木匠勞動程序的基礎上,學習有序的創編小木匠做工、休息的工作
2.熟悉樂句,能聽清音樂的變化變換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帶孩子參觀過木匠的工作,了解木匠工作的基本程序,認識過工具。
2.相關教學音樂、木匠做工的圖片、錄像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愛勞動》。調動幼兒情緒
(二)感受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節奏與結構。
感受音樂的性質
2.感受音樂的節奏
3.感受音樂的結構
(三)學習創編動作
1.導入課題,交流經驗。
2.觀看錄像,會議木匠動作。
3.跟著音樂自由模仿木匠動作。
4.請個別幼兒示范動作,集體模仿
5.集體跟著音樂做鋸木頭、刨木頭、鑿木頭、釘木頭的動作。
6.創編小木匠完工后的動作,體驗其預約的情緒。
(四)完整表演律動(注意動作合拍,并能較好地表現木匠工作室的情緒)
1.第一遍提醒幼兒注意音樂變換處小木匠動作的變化
2.第二遍和小椅子合作表演,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表演情緒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通過游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小朋友為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圖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都要一起到樹林里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現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初步分析高低音。“我們這里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師為小朋友發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特別高興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愿不愿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感應長短音,體驗游戲的快樂。
2、積極參與肢體的創意造型,能伴隨音樂用肢體表現長短音。
活動準備:
音樂CD,鋼琴,鈴鼓一個,紗巾若干條,故事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造型游戲:
做吹泡泡游戲并聽鈴鼓聲做爆破的泡泡造型。
二、感知欣賞,在游戲中感知音樂中的長短音。
導語:今天我們要參加精靈國王的生日舞會,聽!里面傳出了很好聽的音樂,音樂里藏著“變-變-變——”的聲音,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吧!
1、傾聽音樂,感應樂曲中的“短短長”。
2、節奏律動并拍手表現樂曲中的“短短長”。
3、配合肢體拍奏感應樂曲中的“短短長”。
三、情境創意
1、故事引導
今天精靈山谷來了一群可愛的、快樂的小精靈,他們準備穿越山谷去參加精靈國王的生日舞會,他們用神奇的魔法咒語和山谷中的朋友們打著招呼“你好呀~”,結果所有的東西都隨著小精靈的魔法咒語,變得快樂起來。我們來一起看看,小精靈們都是怎么跟朋友打招呼的。
2、創意表現
(1)隨樂學小精靈做動作
(2)圍圓圈,隨樂律動拍奏,肢體動作創意表現“變變變~”。
(3)律動游戲“找朋友”,并用肢體創意表現“變變變~”。
四、道具表現:
道具(紗巾)創意表現“變變變~”。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出各行各業角色的特點
2.學習節奏型
3.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重點:
學習節奏型
難點:
能用動作和聲音表現角色的特點,并大膽表演。
教學準備:
PPT圖片(廚師、理發師、司機)、演奏會音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音樂
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節奏王國,那里正在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去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么?
二、情境創設,結合動作感受音樂
節奏王國正在舉行快樂身體演奏會,但國王有個要求,來參加演奏會的人要用身體演奏出一件他們覺得快樂的事情。我們來看看,有誰來參加演奏會?
1、通過教師動作猜測人物
(1)教師結合音樂示范動作。
(2)幼兒對教師角色進行猜測并根據節奏學習動作。
2、通過人物進行節奏創編
(1)通過理發師和司機的角色幼兒進行動作創編。
(2)動作結合音樂加強節奏感的練習。
3、自由創編
(1)根據節奏創編出自己最快樂的動作
三、結束環節:
1、師幼互動
(1)邀請聽課教師一起來參加身體演奏會。
預設活動反思:
1、活動設計結合情景游戲,幼兒參與性強,個別幼兒可能異常興奮。
2、對于樂感不太強的幼兒需要多加引導。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熱鬧的氣氛,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初步感應全曲曲式的基礎上,嘗試用聲勢、樂器表現樂曲的頑固伴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組織幼兒欣賞蘇格蘭風情圖,觀看視頻。
2、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十六宮格圖、聲勢圖卡、鈴鼓、圓舞板等。
【活動流程】
一、暖身活動——復習節奏
1、肢體節奏模拍
2、語詞節奏模拍
二、律動感應全曲曲式AABCA橋AA。
1、完整欣賞樂曲,初步感應全曲曲式
2、語詞律動感應全曲曲式
語詞節奏及動作,如:洗洗洗水果/切切切水果等。
導語:我們多榨點果汁,給更多的客人也嘗嘗。好不好?(幼兒隨音樂律動)
A段:語詞律動榨果汁
A段:語詞律動榨果汁
B段:打嗝
C段:請朋友幫忙榨果汁
A段:語詞律動榨果汁
橋:謝謝你們榨的果汁,我們再多榨點
A段:語詞律動榨果汁
A段:語詞律動榨果汁
三、律動感應曲式——A段。
1、分析曲式A段
引導幼兒在十六宮格表上體現頑固伴奏。
2、通過聲勢節奏感應
引導幼兒以手拍等不同肢體部位創編演奏TaTaTTTa的節奏。
3、樂器節奏感應。
四、結束部分(互動)
鼓勵幼兒邀請客人共同游戲
1、幼兒樂器演奏,客人老師肢體語詞感應。
2、客人老師樂器伴奏,幼兒跳舞。
結束部分視時間靈活調整。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小白兔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感受曲式的簡單變化,并能根據樂曲舒緩的節奏進行鏡面游戲。
2、能大膽參與游戲,樂于表達自己的游戲感受。
3、體驗韻律游戲帶來的樂趣。活動準備各種樂器
活動過程:
一、朗誦童謠小白兔,引入主題
二、嘗試為童謠編排不同的節奏型
1、共同討論,用什么節奏型使童謠變的與眾不同。
2、篩選結果,全體共同演繹。
3、在此基礎上,改變出第二種不同的節奏型。
4、全體討論,選出適合的節奏型演繹。
5、分聲部,保留一個主聲部,節奏不變,其他兩個聲部,改為兩種不同節奏的襯詞,嘗試合。
6、再次鞏固練習三聲部的融合。
三、嘗試用聲勢代替口說的節奏
1、教師簡單介紹什么是聲勢。
2、集體討論,用什么聲勢來分別表現三個聲部。
3、嘗試討論結果,找出不合適的地方重新替換。
4、再次分聲部展示。
5、三聲部用聲勢進行合奏。
四、嘗試用樂曲來表現
1、出示多種樂器,幼兒分組討論適合自己聲部的樂曲。
2、嘗試合奏,討論不合適的地方,改善。
3、再次合奏。
五、嘗試串聯,感受成功的喜悅
1、將前面的三部分,分別取一段,嘗試串聯。
2、發現問題,進行改善,再次演奏。
3、整理樂曲。活動效果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參與南美曲風音樂律動的樂趣。
2、通過肢體、語詞、道具表演熟悉特定節奏感應曲式AB。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頭套、花環,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導入本次活動內容。
二、感受南美曲風
1、欣賞教師舞蹈表演,初步體驗南美恰恰舞曲的風格。
2、幼兒自由講述心中感受。
3、小結:恰恰舞起源于拉丁美洲,是拉丁舞的一種,它給我們的感覺是熱情、奔放,很有活力,許多國家的人們都很喜歡恰恰舞。
三、肢體節奏感應曲式
1、一起欣賞《恰恰恰》音樂,教師用肢體動作表示A、B段的不同節奏。
A段(XXXXX)拍腿感應節奏
B段(0XXXXXXX|X)拍手感應節奏
間奏的部分做上下行滑奏的動作。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兩種不同節奏。
3、幼兒與教師一起再次用肢體節奏感應曲式
四、肢體律動感應曲式
1、分段讓幼兒自由創編各種肢體動作。
2、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提升創編的動作,并用圖例作好記錄。
3、配合音樂表演律動。
五、語詞感應曲式
1、A段用“一起來跳舞、來跳恰恰恰”的語詞替換XXXXX節奏,
B段用“彈舌”來替換0XXXXXXX|X節奏。
2、跟隨音樂邊念語詞邊完整的表現。
六、道具表演
1、用頭套、花環裝扮自己,并依圖例表演律動《恰恰恰》。
2、邀請伙伴或客人老師共同表演,自然結束。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律動游戲教案03-30
關于劃船的小班律動游戲教案設計06-12
小班音樂律動游戲教案《小紅帽》08-21
小班游戲化律動:小熊的早餐11-24
幼兒園小班律動游戲刷牙歌教案02-05
中班律動游戲教案大全03-24
中班律動游戲教案大全08-25
律動游戲教案及說課稿《變變變》03-26
大班音樂律動游戲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