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1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原教材相比有較大的變化,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抓住重點,借用多媒體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
2.2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動物的運動要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為的關系,為今后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③情感目標: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3 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系,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
②難點: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2.4 教具準備:
①教具: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條形木棍(一頭鉆洞)、小鐵釘1個、玩具汽車、細繩。
②學具:20 cm×2 cm紙板(或木板)2塊、皮筋2根、小鐵釘1個。
3.教學過程
3.1 復習提問
①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②動物為什么能運動?教師稍作引導。
3.2 導入新課
提供一組動物捕食、遷徙、求偶的視頻材料。提問:
①這些動物在做什么?
②它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了生存和繁殖)
③你根據什么來判斷動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頸部)
④所有動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樣嗎?(不一樣)
⑤簡述動物捕食的過程。(動物捕食時需要觀察、奔跑和撲咬等)
小結:同捕食有關的運動是動物的捕食行為,同理動物也有繁殖行為等,所以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3.3 運動系統的組成
學生討論得出:運動需要骨、骨連接(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讓學生觀察骨的外形。多媒體課件提供常見杠桿作用的動畫,讓學生分析骨在運動中的作用。
3.3.2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提供關節運動的動畫,師生共同分析關節的結構和功能,了解關節炎對運動的影響,了解關節脫臼的原因和后果。
②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接后可以彎曲,連接處相當于關節,說明關節就是骨連接的方式。
3.3.3 骨骼肌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演示骨骼肌的結構,觀察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②多媒體課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的視頻,說明骨骼肌有受刺激產生收縮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點。
④用玩具汽車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并且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特點。
3.4 骨、關節和骨骼肌的關系
課件動畫演示伸、屈肘運動,然后引導學生做伸、屈肘運動,感覺運動時骨、關節和骨骼肌的變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運動時骨骼肌(用彈簧代替)的變化。學生制作模型,觀察模型運動時皮筋的變化情況。
小結:骨骼肌受到來自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引起軀體產生運動。
3.5 觀察人體骨骼標本
多媒體給出人體骨骼標本,學生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的位置。
3.6 運動同身體各系統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自己身體的各種生理特征變化。理解動物的運動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 鞏固理解
討論回答:
①肌肉拉傷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動,為什么?
②通過學習,你認為在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小結:運動需要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作為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當承擔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3.8 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運動不但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還需要身體其他系統的配合。運動對動物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有重大意義。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2
教學目標
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認同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養成在運動時注意自我保護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社會行為的特征、事例的判別及群體內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學過程
播放錄像片段。
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animalbehavior)。
提出問題:請列舉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如蚯蚓的蠕動、魚的游泳、鳥和昆蟲的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引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動物的運動器官是怎樣完成各種動作的呢?讓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來探究。
運動系統的組成:
向學生展示探究實驗提綱,指導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有計劃地進行探究和討論。
(請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如果肘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嗎?為什么發生骨折或肌肉拉傷后,相應的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參與學生小組活動中,注意及時發現問題和只當觀眾,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一起探討,交流。
(觀察與思考)P28—29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思考:
1、關節對骨的運動有什么意義?
2、觀察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圖,注意看一組肌肉的兩端是附著在一塊骨上,還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這對于運動有什么意義?
討論:
1、大吊車的哪些部位相當于動物體的關節?
2、除哺乳動物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骼也有關節嗎?
3、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是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一個原因嗎?
4、人體都有哪些部位有關節?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當怎樣保護?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觀察:屈肘動作的產生和伸肘動作的產生
家兔等哺乳動物的運動也是這樣產生的。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哺乳動物靠四肢支撐起身體,骨在肌肉牽引下圍繞著關節運動,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從而具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于覓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模擬制作:制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3
一、說學情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生物知識,大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學生也從開學初的狀態進入了學習中段的狀態。八年級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對動物的運動方式有許多感性認識,對肌肉、骨骼和關節等結構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對動物完成運動的各結構的協調配合及完成運動過程中各系統的協調配合認識不深。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物的運動》是八年級生物課第五單元第2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本單元主要講述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而動物的作用和人類的的關系與動物本身具有運動和行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所以本節內容是這一單元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因此,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愛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
②概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③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學會分析利用媒體資料的方法。
②通過觀察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提高學生觀察生物運動現象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探究實驗、合作學習和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細致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科學素養。
②認識到動物世界的勃勃生機。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
③認識到生命在于運動,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①動物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
②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2、難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三、說教法和學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模型、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法:利用已有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四、說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模型
五、教學課時:1
六、說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探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知識產生和建構的場所,是學生“做中學”的樂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科學探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再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了解運動系統的組成以及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再進行講解,使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達到學以致用。
七、說教學程序(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將重點闡述教學過程中的以下幾個大環節。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將重點闡述我所設計的如下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播放1.奧運會運動員圖片;2.動物運動的圖片
學生觀察、思考
。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
興趣。培養學生
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動物運動的結構
1、設疑:奧運會上的運動員要完成各項運動主要是靠身體的哪個系統來完成的呢?
學生討論思考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請同學們做屈肘和伸直的運動。它是由哪些器官來完成的?
學生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骨
1、設疑:骨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認真積極思考、得出下確結論。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2、設疑:為什么兒童青少年的骨容易變形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呢?
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及觀愛老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良好美德。
(四)觀察關節的結構
1、設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
果不活動,運動情況會怎樣?
學生
觀察關節模型。
設計意圖: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關節的`結構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適于運動的特點呢?
學生討論并總結關節的結構具有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
設計意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
(五)人體關節
設疑:人體有哪些關節?我們在運動中應注意哪些?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討論、總結在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的知識。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六)骨骼肌的結構
1.設疑:運動中牽拉骨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結構的動畫。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興趣,揭示內
部的結構。
(七)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系。
1.設疑:有了靈活的關節,骨骼肌牽動著骨可以繞著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完成的呢?
學生制作肘關節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2.制作肘關節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系。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動畫。
學生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協作關系。
設計意圖: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適時發現制作不同關節模型的典型學生,請他們為大家做示 范和說明。
(八)動物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運動
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九)動物運動的意義
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動物有哪些意義?
學生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
設計意圖:培養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
整理信息的能力。
(十)小結
運動系統由骨和骨骼肌組成;關節具有牢固靈活的特點適于運動;骨骼肌在
運動中是動力器
官。
學生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的運動能夠充分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
設計意圖:加強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十一)教學反饋
學生討論、回答文題。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
八、板書設計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骨骼
一、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 肌腹:具有收縮作用
肌肉
肌腱:具有連接作用
關節頭
關節面
二、關節結構及各個作用 關節窩
關節囊
關節腔
運動的過程:神經→肌肉收縮→骨骼運動
三、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 屈肘運動: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運動: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九、教學反思
1、成功經驗
①利用媒體資源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獲得冠軍的圖片材料,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師生感受到運動的美麗,健康的寶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②通過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獲得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③通過觀察動物的關節結構,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于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2、不足之處
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特別是制作模型時,耽誤了時間,完不成任務,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還不夠好,使用圖釘的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等。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認同動物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通過學習運動這一功能,使學生能闡明運動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系。
3.通過各種動物的運動與觀察,使學生能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觀察與學習,使學生能與生產實踐相聯系。
2.通過運動系統功能的觀察與思考,使學生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確立辯證統一看問題思維觀點。
3.通過模擬實驗的制作,使學生具有能運用所學知識,嘗試一些手工制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從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的角度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觀點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結構,認同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使學生闡明運動系統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系。
3.使學生能夠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中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并能闡明運動與其他系統的聯系。
●教學方法
談話式、演示式、舉例式、啟發式。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1)家兔骨骼標本;人體骨骼模型;人體骨骼肌與骨、關節關系的模型;蛙神經——腓腸肌標本。
(2)動物覓食、避敵等各種動作與勞動機器等的影像資料或畫片。
(3)解剖器官。
2.學生準備:(1)豬、羊等的前肘關節(最好帶些骨骼肌)
(2)硬紙板、松緊帶、圖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觀看錄像、直接導課]
教師首先播放有關獵豹、獅子等捕食斑馬、羚羊、仙鶴起舞、鳥兒高飛、魚翔淺底、運動員的競技表演等內容的錄像資料,最后將畫面指向運動員凸起的肌肉和獵豹奔跑時強勁收縮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師出示人體運動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標本,用自己的體態語言示屈肘的動作,讓學生注意觀看胳膊發生了什么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如下導課:
教師:……大家注意觀察老師的胳膊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來了。
學生:發生了一種動作。
教師:是的。但這種動作是怎么發生的呢?再請大家來看看這個模型(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我現在用手牽引著它的手骨,結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學生:胳膊繞著肩關節(或肘關節)發生了運動。
教師: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確。那么,我要不牽引它呢?能動嗎?
教師的這幾個設問答案是很明顯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設問的目的,設問的目的是要引出“運動的結構”。最終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由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運動系統是由關節、骨和骨骼肌組成的。其中,關節是運動的支點;骨是運動的杠桿;骨骼肌是運動的動力。為了強化這一認識,教師可用勞動工地上的大吊車、挖掘機等畫片或影像資料,與人的運動的畫片或影像資料在多媒體上播放,讓學生充分理解:關節是運動中的支點、骨是運動中的杠桿、骨骼肌是運動中的動力。
最后,讓學生結合課本29頁的討論問題進行討論,根據討論結果和以上知識讓學生用自備的硬紙板、松緊帶、圖釘制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簡易模型。從而鞏固了以上所學知識,也使學生在認識運動的結構的基礎上,嘗試模擬制作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善于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聯系,發展學生的發散、創新的思維能力。
[模型展示,體態語言,引申新課內容]
首先,教師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裝在實驗儀器上,讓學生注意觀察針刺激肌肉時,指針是否發生變化,為什么發生了變化,停止刺激,指針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引,因為骨骼肌具有一個收縮的特性。
然后,結合學生觀察自備豬、羊的關節(帶些肌肉能示關節組成),進一步理解關節的組成并觀察骨骼肌的組成。
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可繞過關節分別連在不同的骨上。從而認識:當骨骼肌受刺激收縮時,就牽引著附著的骨發生運動。
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跟著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動作。這樣做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組織好課堂紀律。這樣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躍課堂氣氛;二、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時身體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發生了運動;三、讓學生充分理解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引出運動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系。
[親身體驗,發生聯想,提高認識]
接著上面的活動,教師接著讓學生做一個屈肘動作,維持一段時間,學生會給出一個結果:老師,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脹;支撐不住了;累了。此時教
師恰好抓住酸、累這一感覺引出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的聯系,進而引出運動系統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系。例如:教師可以如下組織教學活動:
教師: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
學生:我感覺到的。
教師:哦,是感覺到的。那你知道感覺由哪個系統完成?假如我們今天一上午都是體育課,那你還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可能會答出:餓了、出汗、臉紅、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勞等等。教師應及時抓住各系統的功能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
教師:餓了,你要干什么?
學生:吃飯。
教師:與哪個系統有關?這個系統出現什么生理變化?
學生:消化系統。這個系統將會……
如此,引導學生聯系各大系統,讓學生能夠闡明各類動物的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外,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的參與配合。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并使學生確立全面綜合,辯證統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態度。
[觀看錄像,訓練,結束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正在獵食的獅、豹等動物的奔跑畫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馬、瞪羚的畫面和其他動物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過程的畫面,引導學生認識并運動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
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本課時內容,突出重、難點,強化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認識。
[鞏固練習]
一、看誰選得對
1.運動的骨骼肌在運動中起
A.杠桿作用 B.動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點作用
答案:B
2.關節在運動中起
A.連結作用B.杠桿作用
C.支點作用D.支持作用
答案:C
3.骨在動物的運動中起
A.支點作用B.協調作用
C.動力作用D.杠桿作用
答案:D
4.把骨骼肌連在骨上的結構是
A.關節B.韌帶
C.肌腱D.關節囊
答案:C
5.屈肘動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頭肌收縮
B.肱三頭肌舒張
C.肱二頭肌收縮的同時肱三頭肌舒張
D.肱二頭肌等屈肌肌群收縮,同時肱三頭肌等伸肌肌群舒張
答案:D
二、觀察與思考
1.某人因腦部外傷,結果出現了下肢癱瘓,下肢并沒有受任何損傷。這是怎么回事?
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縮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須接受由神經傳來的興奮,才能收縮,進而牽引所附著的骨圍繞關節運動。某人腦部外傷,可能是傷害了運動中樞,致使興奮不能傳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縮。若長期不運動則肌纖維萎縮、癱瘓。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是收縮還是舒張?
答案: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交替收縮和舒張,可引起肘關節的屈伸。當人直臂提水時,處于單純伸肘狀態,但同時,還需用力才能將重物提起,所以,這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必須同時收縮才能完成直臂提水這一動作。
●板書設計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三章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一、運動的結構及功能:
二、運動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1.呼吸系統——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呼吸頻率加快
2.消化系統——消耗有機物,加快吸收,產生饑餓感
3.循環系統——消耗氧與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與廢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膚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張,體內熱量隨汗液分泌而釋放,出現臉紅、出汗等現象
5.神經系統——代謝速度的加快,產生肌肉酸困、疲勞、饑餓、熱、競爭等復雜的感覺和運動
三、運動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5
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舉例說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舉例說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
1、自然環境,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運動方式。
2、動物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等。
3、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系列通過運動的特征。從而提高了能力。
4、動物通過運動能迅速遷移到更為適宜的和,從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動物的運動方式主要為飛行的是:
A、鴕鳥B、企鵝C、蝙蝠D、蠶蛹
2、動物通過運動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運動方式為:
A、飛行B、跳躍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項不是鳥類遷徙的意義:
A、獲取足夠的食物B、尋找適宜的生活環境C、產生有利變異D、有利完成生殖活動
(三)、當堂達標
教材52頁《自我》1-3題。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頁《思維拓展》
(五)、課外閱讀
《鳥飛行的秘密》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04-07
八年級生物上冊《動物的運動》的教學反思07-12
八年級生物之動物運動方式試題04-07
關于生物動物運動教學設計03-29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評課稿范本11-25
關于動物的運動的教案09-07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