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學生在學習第1節“透鏡”,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對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著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成像規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距關系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結論”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產生興趣、發現問題、激發矛盾、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這樣加深學生對凸透鏡規律,又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②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③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學習從物理現象中總結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②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①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難點
①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新課導學(第1課時) (3分鐘)
根據上節課生活中的透鏡提出利用什么光學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異的問題,再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引入新課。
(回憶生活中的透鏡成像情況并回答問題,并產生凸透鏡有什么規律的想法,從而激發探究的興趣。)
提出問題
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都有凸透鏡,但有大小、倒正和虛實的差異,通過引導學生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提出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有什么關系。
(學生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情景,從而提出問題。)
猜想
繼續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的同相點及不同點,引導學生針對像的大小、倒正和虛實分析并做出其與物距或者像距大小關系有關的猜想與假設,同時板書。
(學生討論、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情況,做出猜想與假設。)
設計實驗
指導學生要檢驗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實驗,提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
給出器材,讓學生根據猜想設
計實驗方法,并說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實驗觀察什么、測量什么和記錄的數據以及實驗的主要步驟及過程。
演示: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補充說明實驗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如: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擺放位置。
根據猜想,實驗時先改變物距,由大到小進行幾次實驗。
并提醒學生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及時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鼓勵最先完成實驗的學生填寫黑板的數據.
(學生閱讀、討論、作答,舉手發言。其他同學評估、改進實驗方法。明確實驗目的。
回顧凸透鏡焦距測量的方法,并讓兩位學生測出本節課凸透鏡的焦距.)
進行實驗
教師事先畫好表格,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數據思考得到什么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并進一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并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分二人小組實驗,觀察記錄,思考猜想是否正確。 實驗、記錄、思考、作答。)
分析和論證
(第2課時)
(討論思考得出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或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有關,進一步綜合、分析歸納出: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驗像;
當f
當u 成實像時,物距變小時,像距變大,像也變大。 ) 歸納小結 請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同時用Flash動畫展示凸透鏡成像規律. (從知識、方法、有什么體會方面小結,并觀看動畫進一步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給學生一個全新的體驗,學生活動進行熱熱鬧鬧,但我們一定要注意,要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特點的探究,通過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讓學生親身體驗在不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和升華,深化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認識,從而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原理。 一、教材分析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3節的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內容。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初中光學部分的重中之重,呈現規律較多,變化相對復雜。也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探究實驗,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要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而且要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方法,提升學生對證據的分析和論證能力。同時,本節以及本章的知識,都是對第四章光現象的進一步延伸與細化。也對后面的《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學習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猜想,初步設計方案,用實驗探究的方法,找到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二、教學設計與過程實施 1.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按課標要求共設2課時完成,其教學環節如下: 2.教學過程實施 第一課時 (1)鞏固舊知——生活中的幾類透鏡成像特點以及實、虛像 【學生活動】完成學案表格內容 【教師活動】帶領學生認識物距(u),像距(v) 【設計意圖】使學生發現凸透鏡可以成不同特點的像,并知道通過凸透鏡成虛像時,像的特點如何去看。 (2)模擬體驗——正確使用實驗器材 【教師活動】介紹所用實驗器材,并帶領學生通過一次次改變物體到凸透鏡的位置(由遠到近),找清晰的像,并觀察像的特點,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在光屏上看不到像時(成虛像時),如何去觀察像的特點。在此之前,提出問題: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如何調節實驗器材?并指導學生調節儀器。 【學生活動】按老師的引領,每次移動光屏找最清晰的像,并讀出此時的物距,像距,并會表達此時像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會使用實驗器材,并會讀,會看(物距和像距)。知道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必須把F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調節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3)提出問題——成像不同的原因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活動】通過上述體驗模擬生活中的三類透鏡,提出既然這三類都是凸透鏡,那么它們所成的像,為什么會有不同?引導學生,在上述模擬時,在改變著什么? 【學生活動】進行猜想,可能與物距有關。 【設計意圖】引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要探究的目的——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虛實、正倒與物距有什么關系? (4)進行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師活動】既然上面的目的是要探究像的特點與物距的關系,那么我們要改變物距,那改變物距得有個參照,就要參照這個透鏡的焦距、二倍焦距。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學生在實驗時的錯誤,并指正。 【學生活動】兩兩合作,完成實驗數據的記錄。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實驗探究活動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5)分析數據,交流討論 【教師活動】帶領學生,分析數據(讓一組學生將其所有數據寫在白板的表格中),找出所有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數據,將其物距與f、2f對比。 【學生活動】在教師帶領分析一組數據后,2人合作,分析其他不同的數據。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而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交流討論】學生根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去分析以下問題: ①像的虛實: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實像?在什么條件下成虛像? ②像的大小: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縮小的實像?在什么條件下成放大的實像? ③像的正倒: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條件下成倒立的像?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結論,得出放大像與縮小像的分界點,虛像與實像的分界點以及虛像都是正立的,實像都是倒立的。 第二課時 (1)合作復習的——鞏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學生活動】對子互說 (2)交流討論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當u=f、u=2f時,成什么樣的像? 【學生活動】通過實驗再次去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進而完善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flash動畫——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師活動】演示,由遠到近移動物體。 【學生活動】觀察像的特點,以及此時物距、像距所在的范圍,并在相應的工具單上完成光路圖(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 【設計意圖】從光路圖的角度,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并知道像距和物距所對應的關系,以及相應的應用。 【教師活動】通過flash動畫,讓學生去觀察,當物距增大時,像距如何變化,像又如何變化? 【學生活動】觀察并思考 【設計意圖】得出:物近像遠像變大。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實驗前,為什么要調節F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器材去解決 【學生活動】2人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知道實驗前一定要進行調節實驗器材,同時,明白此類型題如何去做。 【教師活動】flash動畫,找到物體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的物距和像距,提出:此時是哪種應用?若現在將物體和像的位置進行對調?會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 【設計意圖】明白像物對調有何變化。 三、教學反思 很榮幸,成為了東勝區教育界的.一名老師,也很榮幸參加此次20xx年青年教師匯報課。更榮幸的是,收獲到了各位名師和前輩們耐心的指導,讓自己能盡快融入這個大群體。通過此次匯報課的講解,存在的不足仍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課堂節奏的把控,時間的把控等方面,與自己的教學設計比起來,仍有所欠缺,甚至出現沒有完成的情況。 (2)課堂教師講仍多于學生學,老是對學生不放心,導致有些內容重復出現。使課堂的教學更為繁瑣。 (3)對于教材以及教參的解讀,不夠細致。 (4)對于本節探究性實驗,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能力,但在實際課堂的教學時,頭重腳輕,導致對重點的內容出現了潦草一過的情況。 (5)對于板書的設計,仍有待提升。 針對以上的不足,我想在今后,仍需對這些進行改進,仍需要虛心向各位優秀的名師和前輩們學習,虛心聽從他們的指導,認真思考,專研教材和教參,為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前進! 四、活動感悟 通過此次活動,我也感受到了各位青年教師都各有所長,對我啟發較大的有: 1.李明浩(一中南),他能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很好地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一些錯誤在課堂中給學生指出,并進行了更正。 2.付琪,她通過利用構建圖示法,給學生去講解此規律。雖然對于此階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但是我想如果這種方法,一直延續下去,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 3.一中西校區的馮永賢,他巧妙地完成了此次探究性實驗課的講授,不僅培養了每個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而且很巧妙地將數據結果與透鏡的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聯系起來,在課上,利用最后的時間,還提出了一些較有思維性的幾個問題,達到了真正探究性實驗的目的。 【三維目標】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時能夠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能夠利用光具座進行實驗。 2、能設計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經歷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全過程。 3、通過實驗探究,體驗參與實驗探究的快樂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 學生對凸透鏡的認識,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已經有所了解,但對物體通過凸透鏡怎樣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會成什么樣的像,還不夠了解。所以,本節教材主要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探究,這個探究實驗是一個較完整的科學探究實驗。目的是:一讓學生認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二是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 2、難點: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用具】 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提出問題教師:請同學們用小玩具按照課本P61圖3-47所示的'方法做一個實驗,移動放大鏡或白紙板的位置,會在白紙上看到怎樣的像?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讓學生說出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師:對你所觀察的現象,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如:凸透鏡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交流討論,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說出猜想的依據。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我們知道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那么,要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就要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在此,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向學生介紹光具座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指出實驗時要注意的問題。)由于不同組桌面上的凸透鏡的焦距不同,你們想通過什么辦法得知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測量,也可查說明書)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實驗步驟。讓其中一組把實驗步驟向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可行,給予肯定;如果不可行,應予以糾正。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讓同學們進行實驗。比一比,哪個小組實驗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數據,用自己的話把凸透鏡成像規律表達出來。 6)交流與合作請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實驗研究的結果,看看得出的規律是否一致。板書:凸透鏡成像規律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習放大鏡的有關知識: 1)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鏡時要想讓物體的像變大些,應怎么辦?讓學生閱讀課文后或做過實驗后,回答上述問題。思考:若兩個凸透鏡大小相同時,透鏡的厚度對放大倍數有影響嗎?可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請同學們觀察圖3-50: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及用其觀察到的像。 二、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對本節的學習進行歸納,特別是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自我評價與作業”。 2、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3、完成本節的“基礎訓練”。 四、反思 本節教學安排及設計還是比較充分的,按照科學探究的思路,從問題的提出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從實驗進行到結論的得出,學生做得既全面又準確,效果較好。 五、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知道凸透鏡所成像性質與發光體位置的關系。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會從現象中歸納 出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習過程】 1.實驗引入 演示本中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鼓勵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閱讀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性質的影響因素作出猜想 2.實驗探究 幫助學生認識并組裝實驗臺上的器材,分析實驗的步驟及實驗數據的處理,教師巡回指導。 實驗 次數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與f 關系像距 v/cmv與f 關系 1倒立縮小的實像 2倒立等大的.實像 3倒立放大的實像 講解:當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沒有像時,把光屏取走,透過透鏡看蠟燭,并完成下表。 實驗 次數 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 與f 關系像距 v/cmv與f 關系 4正立放大的虛像 不填不填 3.分析與認證 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像。 4. 評估交流 學生閱讀本,討論本的相關問題,尤其要鼓勵學生討論自己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 5.典型例題 例1 在“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 的位置不變,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所示,同時調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圖上出現的像最小; 2)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不出現燭 焰的像.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形成主動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提問學生:他們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都有凸透鏡。) 教師引導:都是凸透鏡,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鏡成像有怎樣的規律?引出課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環節二:新課教學 多媒體展示: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與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特征,提出問題: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情況有何不同?(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較遠,成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鏡頭較近,成放大的實像。) 教師講解: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是物距,像與凸透鏡的距離是像距。 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猜想與假設:學生大膽猜想,有的認為可能與物距有關,有的認為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展示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白色硬紙板、光具座),介紹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問題: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如何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記錄表格? 提示學生由于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鏡的焦距有關系,所以研究物距的變化時,重點關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時的成像情況。然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由組長反饋討論結果,教師總結,并在多媒體上出示實驗記錄表和具體實驗步驟: ①每組選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記錄其焦距,再組裝實驗器材,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將燭焰向凸透鏡由遠及近移動,調節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完整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虛實的變化規律,多測幾組,并記錄。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組裝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對組裝和操作有問題的同學進行指點和幫助。 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總結實驗規律,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律進行板書。 環節三:鞏固提高 提問: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分別是什么位置?(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用順口溜記憶: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作業:思考用照相機照相時,發現底片上的像有點小,想要使像更大一些應該如何操作? 四、板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難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提出問題:請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思考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所成的像具有怎樣的特點呢?(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的鏡頭比較近,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離放大鏡比較近,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教師引導: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呢?進而引出課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二)新課講授 猜想與假設:學生猜想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教師講解: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像距。出示實驗器材:蠟燭、白色紙板、光具座等,介紹光具座的作用:使燭焰、凸透鏡、光屏在同一直線上,并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小組討論:根據現有實驗器材如何判斷成像的`特點呢?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為時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教師總結:由于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鏡的焦距f有關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變化時,焦距可能是個應該注意的參照距離,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數前后的成像情況。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總結實驗步驟為:(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記錄物距和像距,同時觀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變化規律;(2)不斷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調節光屏的位置,多測幾組,記錄數據;(3)繼續向凸透鏡移動蠟燭并調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從光屏一側向透鏡方向看去,記錄數據。 教師提問:為使像能夠更好被觀察到,燭焰、凸透鏡、光屏應該如何放置? 學生:應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請大家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將數據記錄在書上表格內。 分析與論證:根據實驗數據,與學生共同總結實驗規律,并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律進行板書。 (三)鞏固提高 焦距與像的虛實、正倒、大小有什么關系? (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四)小結作業 1.小結:學生總結。 2.作業: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凸透鏡成像規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3)能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2)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等科學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合作精神。 (2)通過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讓學生體會物理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理解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難點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準備 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等實驗器材。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展示一些凸透鏡成像的圖片,如放大鏡下的物體、照相機拍攝的照片、投影儀投射的畫面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凸透鏡成像有什么規律呢? (2)復習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做鋪墊。 新課教學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與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猜想。例如,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凸透鏡的焦距等因素有關。 (3)設計實驗 ①介紹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等。 ②講解實驗方法: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改變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觀察光屏上像的性質(大小、正倒、虛實)。 ③確定實驗步驟: a. 先將蠟燭放在離凸透鏡較遠的位置,逐漸向凸透鏡移動,觀察光屏上像的變化。 b. 記錄每次實驗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物距 u)、光屏上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距 v)以及像的性質。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 (5)分析與論證 ①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物距、像距與像的性質之間的關系。 ②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a. 當 u>2f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f b. 當 u=2f 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c. 當 f2f。 d. 當 u=f 時,不成像。 e. 當 u (6)評估 ①讓學生回顧實驗過程,分析實驗中可能存在的誤差和問題。 ②討論如何改進實驗,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課堂小結 (1)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強調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題。 (2)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凸透鏡成像的現象,并嘗試用所學知識解釋。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掌握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提高了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不夠熟練,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總結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思維。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2)能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質。 (3)會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等科學探究過程。 (2)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2)通過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讓學生體會物理學的實用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和理解。 難點 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準備 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等實驗器材。 五、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復習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2)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凸透鏡成像的現象?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與什么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師引導學生從物距、焦距等方面進行思考。 (3)設計實驗 ①介紹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等。 ②確定實驗方法: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改變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觀察光屏上像的性質。 ③設計實驗表格,記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質。 (4)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 (5)分析與論證 ①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物距、像距與像的性質之間的關系。 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a. 當 u>2f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 當 u=2f 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c. 當 f d. 當 u=f 時,不成像。 e. 當 u (6)評估 ①學生回顧實驗過程,分析實驗中可能存在的誤差和問題。 ②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改進實驗,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規律應用 (1)講解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2)舉例說明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如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 (3)讓學生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質。 課堂小結 (1)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強調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題。 (2)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制作一個簡易的照相機或投影儀。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體驗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但在實驗過程中,部分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操作不夠熟練,需要加強指導。同時,在講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時,可以結合更多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學與生活的聯系。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3)能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2)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等科學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2)通過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讓學生體會物理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中物距、像距與成像特點的關系。 難點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分析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準備 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等實驗器材。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通過播放一段關于凸透鏡成像的視頻,如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的成像現象,引起學生的興趣。 (2)提問學生: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新課教學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像有什么規律呢?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與物距有什么關系呢? (2)猜想與假設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猜想。例如,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想物距越大,像越小;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想當物距大于焦距時成實像,物距小于焦距時成虛像等。 (3)設計實驗 ①介紹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等。 ②講解實驗方法: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然后改變物距,觀察像的性質和大小,并記錄物距、像距和像的特點。 ③確定實驗步驟: a. 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 u>2f,調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和虛實,并記錄物距 u 和像距 v。 b. 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使物距 2f>u>f,重復上述實驗步驟。 c. 繼續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使物距 u<f,觀察此時的成像情況。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5)分析與論證 ①組織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與物距的關系。 ②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a. 當 u>2f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 f<v<2f。 b. 當 2f>u>f 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 v>2f。 c. 當 u<f 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6)評估 ①讓學生回顧實驗過程,反思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如實驗操作是否規范、數據記錄是否準確等。 ②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進實驗,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課堂小結 (1)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強調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題。 (2)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凸透鏡成像的現象,并嘗試用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解釋。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掌握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培養了科學探究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猜想,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同時,要及時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指導,確保實驗的安全和準確性。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相關文章: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08-10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04-08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反思10-27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訣及解釋09-05 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是什么09-14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08-03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10-13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訣是什么10-27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稿10-23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2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3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4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5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6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7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8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