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品德與社會》教案

時間:2022-08-05 09:39:46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德與社會》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合集10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誠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聯系。

  2、以誠信為標準分析和評議身邊的各種行為現象。

  3、思考失去誠信可能帶來的后果。

  教學準備:

  了解學生上次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

  教學活動:

  一、導入

  請幾個學生發言,談談對上一節課家庭作業中“進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閱讀與討論

  1、教師朗讀教科書第7頁上方的課文。

  說明:前面兩個課題中所學的內容,畢竟在生活中不是經常發生,而是比較特殊的事情。實際上,正如課文中所說,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誠信問題。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從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的。

  2、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7頁的幾幅插圖及說明文字,展開自由討論。

  3、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你遇到過這樣的或類似的事情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閱讀與思考

  請學生自己閱讀并且思考教科書第8—9頁中的內容,然后自由討論,要求每個學生的發言要結合第8—9頁中的一項內容。

  思考及討論主要圍繞以下題目展開:

  1、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這樣的做法,給自己帶來了什么?

  3、這樣的做法,給別人帶來了什么?

  4、這樣的做法,給社會風氣帶來了什么?

  四、教師

  教師用教科書上“誠信是做人的核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句話進行,鼓勵每個學生做一個誠信的人。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提升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嘗試自己處理和解決班級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強化自覺遵守班級規則、學校紀律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教師引導:“作為集體的一員,同學都愿意為集體做好事,但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著解決這些問題。”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今天,我們不僅要解決教科書中‘紅領巾信箱’中提到的問題,還要打開我們班的‘心里話’信箱,并在下節課召開‘我的心里話’發布會。讓我們先從教科書中樂樂所在班級同學的來信開始吧!”

  教師請學生分別朗讀教科書第5~6頁上同學們的“苦惱”,然后請學生以自由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聯系實際談談體會。教師可以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懂得在班集體中,同學間應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3.小組探究。教師拿出課前搜集到的同學中的“心里話”,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也可以讓各個小組閱讀事先準備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紹的準備。教師在巡視學生的討論時,應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思考解決辦法的妥當性。

  4.教師。督促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為下次的發布會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1.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為“心里話”發布會做準備。

  2.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說“心里話”,并根據小組的討論結果,說說解決的辦法,同時引起全班學生的討論與交流。

  3.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自古以來就懂得擇水而居,長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是養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體驗并感受祖國地域環境的博大,從對母親河的熱愛,升華為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感。

  2.學習優秀中華兒女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仁愛寬容、大氣磅礴的長江,受到優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進一步提高認識地圖的能力,通過識圖發展空間思維的能力;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4.了解長江的源流概況,并沿著這條線索,了解流域內各地區的社會發展概況,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教學準備

  1.政區圖、地形圖、長江流域圖。

  2.歌曲錄音:《長江之歌》《我們的田野》。

  3.有關長江流域的資料和圖片。

  〖教學活動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2.朗讀教科書第60頁的課文。

  3.教師借助地形圖或長江流域圖進行講授。

  (1)“長江發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東流,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長江在青海省發源以后,向東向南,流經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市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

  (3)出示歌謠,幫助學生識圖。歌謠:第一大河是長江,發源于青海西南部。流過川、藏、滇,穿過渝、鄂、湘,贛、皖、蘇、滬要記住。全長六千三,注入東海水力富。

  4.課堂練習。識圖:長江的流程。

  5.探究活動。

  (1)布置探究內容。由教師指地圖講:“和其他河流一樣,長江也分為上、中、下游三段。從源頭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長江的上游,從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長江的中游,從湖口到入海口是長江的下游。現在我們就從地圖上找一找:①長江的上游江段;②長江上游流經什么地形區;③長江上游地區的環境怎樣;④長江上游的水流狀況。”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地圖,進行探究。

  (3)課堂討論。學生交流“探究長江上游狀況”的成果。學生借助地形圖或長江流域圖進行匯報,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其要點是:從源頭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長江的上游;長江上游流經我國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貴高原地區和四川盆地地區,分別屬于我國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地區;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峽谷之中;長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從高處向低處一路跌落下來的,所以江水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聞名于世的長江三峽就位于此河段,宏偉的三峽水利工程正在建設之中。重慶市是我國西南部重要的工業城市,鋼鐵、機械、汽車制造、紡織、食品等工業十分發達。

  6.朗讀教科書第62~63頁的課文。

  7.學生齊誦在語文課上學習過的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

  〖家庭作業

  收集相關資料并從地圖上查找:①長江的中游、下游江段;②長江中游、下游流經什么地形區;③長江中游、下游地區的環境怎樣;④長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狀況;⑤長江中游、下游地區的建設成就。

  《長江的訴說》第二課時

  1.復習檢查。(1)集體朗讀長江源流的歌謠;(2)識圖:長江的流程。

  2.學生進行“探究長江中、下游”活動的成果匯報。學生借助地形圖或長江流域圖匯報有關長江中、下游情況的資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其要點是:

  長江中游:長江穿過三峽流到宜昌,結束了上游到達了中游,流經湖北到達江西的湖口,這便是中游段。

  長江下游:從江西省的湖口到長江入海口便是長江下游段。

  長江中、下游地區處于我國的第三級階梯,地勢低平,河湖眾多,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工農業均發達,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3.朗讀教科書第64頁的課文。

  4.學生繼續進行“探究長江中、下游”活動的成果匯報。學生借助地形圖或長江流域圖匯報有關長江中、下游情況的資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其要點是:

  長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區,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可以結合播放學生在音樂課學習過的兒童歌曲《我們的田野》(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無邊的稻田……)進行介紹:由于長江中、下游地處平原地區,又有很多支流匯合進來,所以江面開闊,江水流速平緩,利于航運,素有“黃金水道”之稱。長江在這一地區還經過湖北省省會武漢市、江蘇省省會南京市和直轄市

  海市。武漢是我國中部重要的工業城市,鋼鐵、機械、汽車制造、造船、紡織等工業十分發達。南京是我國的歷史名城,有多種工業,尤其是化學工業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還有我國目前最大的鐵路、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上海市是我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經濟、科學文化、交通均高度發達。

  5.朗讀教科書第65頁的課文。

  6.課堂練習:完成教科書第64~65頁的填空。

  7.教師。

  〖家庭作業

  1.通過識圖練習,鞏固學習過的有關長江的知識。

  2.布置探究任務。預習教科書第66~67頁的內容,收集有關長江環境和保護母親河行動的資料。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了解世界各國所具有的特色鮮明的社區,進一步加深對社區區的認識和理解。

  2、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社區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準備

  1、讓學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國獨具特色的社區圖片、照片以及相應的文字資料。教師也需做同樣的搜集工作。

  2、一張加大的世界地圖一級與小組數目相同的世界地圖若干張,學生人手一份水彩筆。

  教學過程:

  1、導入。“書本6~7頁位為我們展示了一組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社區圖片。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看看教科書都為我們呈現了哪些國家的社區,同桌間可以相互交流。

  2、小組交流:將課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國獨具特色的社區圖片、照片以及相應的文字資料分小組交流,并在地圖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介紹本組同學所搜集的資料,然后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在地圖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給予正確與否的判斷。回答正確后教師將圖片貼在較大的世界地圖上。

  4、個人制作:畫一畫自己生活的社區

  5、布置作業觀察社區有哪些設施,特別注意觀察增添了哪些新設施,并思考這些設施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什么?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記錄學校周圍地區的方法,了解如何通過小組合作正確地用方位將社區調查的記錄在區域平面圖上。

  2、了解安全生活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準備

  1、與一、二年級的教師練習

  2、為學生準備畫草圖需要的白紙。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將上節課出來的調查記錄繪制成草圖。

  2、布置新任務。請學生閱讀書48~49頁,并說明:樂樂他們在調查過程中還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關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問題做了特別的說明。今天,我們也要做同樣的事情。

  3、小組準備。畫草圖,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準備。將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來制作成文字或圖畫宣傳品。

  4、教師。肯定學生所畫草圖及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業:將自己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圖畫宣傳品送到低年級課室,并向他們做簡單介紹。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6

  (一)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自查、調查、訪問,了解身邊的人(包括同學、朋友、家長、老師甚至陌生人等)曾經有什么不誠信的行為;準備幾個有關誠信的故事或幾條格言。

  (二)教師準備

  收集古代、現代有關誠信的故事;準備幾條有誠信格言的條幅。

  本課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思考并認識誠信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2.以誠信為標準反思和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找出差距與不足。

  3.牢固樹立做誠信人的信念。

  教學結構

  1.導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殺豬》等。

  2.匯報:課前采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2]發生在家里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3]學校、班級里不誠信的人和事。

  3.討論:不誠信的危害。

  4.解決問題:給同學寫建議;送格言;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

  5.,布置課后練習

  六、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深情并茂地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匯報、討論采訪與調查的結果:課前采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組長匯報課前布置的采訪、調查等情況。

  媽媽為她有這樣的好兒子感到驕傲。

  我也想起了這樣一段話“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個星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個海洋。”

  [2]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誠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經遇到過什么事給你印象最深刻?

  過渡:這是發生在社會上的不誠信的事例。那么,在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呢?

  [3].討論:學習上不誠信的危害。

  (1)學生上臺講古今中外嚴謹治學的故事。

  (2)小組交流、討論考試作弊的危害性。

  (3)學生代表陳述自己的看法。

  (三)、閱讀課本,了解圖意

  看書上的插圖,談談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樂樂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處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說你跟別人真承諾了一件事,經過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發現這件事不對了,這時候你還去做到嗎?

  假如你對他承諾的事是錯的,不能做的,你得講哥們義氣,你還得去?

  還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壞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說“說到了做到,承諾了兌現”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誠信的、美麗的故事。誠信,說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命運,說它小,就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我們不用喊那么高的口號,其實我們身邊的小事真能做到“說到了做到,承諾了兌現”,“是真理去堅持,是謬誤去斗爭",就是好樣的!

  (四).提高認識見行動

  (1)寫格言,送格言

  同學們課前準備了一些有關誠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創作了格言,要送給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這句話送給誰?

  (2)嘗試給同學寫建議

  老師分發精美的小卡片,針對同學平時的言行,寫一寫你的建議,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鄭重地送到對方的手中。

  (3)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制作“誠信卡”

  為自己列出“清單”,請同學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條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給自己帖上“誠信星”。

  (五).,布置課后練習

  1.教師:

  誠信的品質要從小培養,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用誠信來要求自己,也用誠信來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其他身邊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業:

  繼續完成自己的“誠信卡”,征求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并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古埃及、古希臘、古代的文明起源于農業文明,知道農業文明對人類文明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國古代農業文明在人類生活中所發展起來的對土地的崇拜、絲綢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46~47頁。

  教學準備

  1.收集世界古代農業文明的資料。

  2.搜集有關我國農業文明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我們已經知道了,既然人類早期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是從農業生產開始的,那么世界人類的早期文明當然也就必然是在農業的基礎上孕育和發展起來的。”

  2.閱讀與討論。欣賞教科書第20頁古埃及的歷史圖畫、古希臘的陶器和第21頁北京中山公園社稷壇的照片,并討論“這些畫面告訴我們什么?”通過討論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種植農作物的生動景象,造就了尼羅河流域發達的農業,享有古代世界谷倉的美譽。壁畫中反映了古埃及發達的農耕、種植情景。古希臘陶器上的圖畫反映著古希臘很發達的耕作、種植農業,由于古希臘地處歐亞大陸交界地帶,所以古希臘的農業文明對歐洲和世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地處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又名“五色土”,取華夏大地上五種顏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壇上,表明我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舊北京還設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和蠶壇專門進行供奉和祭祀,說明由于農業著人類的衣食之源,對農事的崇拜足以證明我國的古代文明源于農業,而正是這種高度發展的華夏古代農業文明,對世界的發展曾經做出過杰出的貢獻。

  3.全班探究。閱讀教科書第20頁老師的話、第二段課文和豆博士的話,思考并討論:“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倫和我國古代,都創制了歷法?這些歷法各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和我國古代為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都創制了歷法。種植農作物必須了解氣候和季節的變化規律,因此歷法的創立是為了農業發展的需要,是農業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歷法是太陽歷,是現在公歷的前身;古巴比倫歷法的特點是月和星期的劃分;我國的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把農業生產和農事活動安排進歷法,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4.自由討論。讓學生展示他們搜集到的資料,并結合書上的圖片、資料一起討論,教師也可以資料。

  “你知道的絲綢和茶葉嗎?知道的絲綢和茶葉對世界產生的影響嗎?”通過討論明確:絲綢和茶葉是古代品質最好、外銷數量最多、最具特點的農產品。大量的優質絲綢、茶葉,通過絲綢古道遠銷到西亞和歐洲,把古代的絲綢文化和茶文化傳播到了世界。

  “你見過用絲綢制作的服裝和飾品嗎?你知道絲綢是用什么制成的?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絲綢的事情?”通過討論知道:“養蠶在我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前,我國人民就已經開始種桑養蠶了,悠久的養蠶業促進了絲織業的發展,絲綢以其質地輕柔、美麗、穿著舒適,成為我國歷史悠久、質量最高的紡織品。千百年來,絲綢不僅美化著我國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為我國帶來了崇高的聲譽。”

  “你的家人有飲茶的習慣嗎?你知道有哪些飲茶的習慣和風俗?”通過討論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飲料。我國茶的發展歷史悠久,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和黑茶(沱茶

  磚茶),有很多著名品種。喝茶的習慣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師,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應當搜集一些資料,如果學生準備不足,可以做適當的補充。

  2.啟發學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關資料,如本地有沒有對土地崇拜的文化遺跡、與飲茶有關的資料等。這樣的資料應當充分利用。

  家庭作業

  就本課題的學習,采訪父母和長輩,加深對絲綢文化、飲茶習慣的了解。

  建議

  對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收集資料的能力進行簡單。

  課文說明農業文明在人類歷史中的地位。尼羅河流域發達的農業,造就了輝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兩項成就。啟發學生思考農歷的科學性。古希臘的農業文明對歐洲影響深遠。土地是農業文明的基礎。本頁照片及文字介紹了我國農業文明的若干成就。質地輕柔、色彩艷麗的各色絲綢,是蠶寶寶吐出的絲紡織而成的,絲綢是農業對世界的偉大貢獻。飲茶習俗產生了茶文化,伴隨著茶文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茶具。的茶具種類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參照教材第20、21頁)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在歐洲歷史上重要的探險對于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意義。

  2.學會全面地思考和歷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險事實。

  教學過程:

  1.導入。提問學生有關哥倫布、麥哲倫的內容,請他們就自己了解的內容進行發言。教師應肯定學生的發言,并告訴他們在今天的課上將會了解得更多。

  2.探究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46頁的課文。教師強調:“課文告訴我們,歐洲有大約1000年左右的時間是處于宗教統治之下的,發展非常緩慢,也相當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紀開始發生變化。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就是重要的標志。為什么他們的探險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還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進行探究。”教師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并引導他們得出括號中的結論,鼓勵他們在討論中教科書。教師還可以將地球儀或自制的代用品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在思考和發言時利用地球儀。教師也應充分地利用地球儀啟發學生。

  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得到了什么結果?(“發現”了美洲大陸,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學生,為什么發現要加上引號?(因為美洲大陸本來就存在,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不知道。)教師可以參照資料庫的有關內容對這兩位探險家做簡要介紹,并注意對學生在導入活動中的發言做補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礙”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過去人們對于自己居住的陸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難直接與居住在遙遠地方的人們相互交往,但是在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偉大探險之后,人類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來于各個大陸之間。)

  在哥倫布、麥哲倫之前,各個洲居住的人們有沒有來往呢?是怎樣來往的?(有來往,主要是通過陸地上的道路。)教師要啟發學生聯系到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的絲綢、瓷器等帶到了阿拉伯國家,然后又帶到了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比較一下陸地交流與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儀,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從到埃及、從到歐洲、從歐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達的,因此往往要通過許多國家一次次交易,價格會越來越貴,而且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有戰爭,交流很容易中斷。其次,用來交換的物資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沒有火車、飛機的時代,一艘木船也可以運送幾千千克的物資。但如果是陸地交流,只能用馬、駱駝等,是無法與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過去騎馬每天最多走幾百里,而且晚上必須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幾個人輪流工作就可以晝夜航行等。)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給人類帶來了什么?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教科書第46~47頁的內容得出答案。

  為什么本課題的名稱是“血與火的時代”?(歐洲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掠奪財富、販賣奴隸、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給非洲、美洲、亞洲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3.教師要點,布置家庭作業。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地實際認識交通標志規定和標線。

  2.通過對本區的觀察,發現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3.通過會讓學生知道汽車發展要建立在保護環境節約上。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隨著交通的發展,交通在方便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時,也的確帶來了不少問題。課前同學們就交通問題做了個小調查,誰愿意匯報你的調查結果。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

  二、活動一交通問題——堵車

  1、師:你說的問題是堵車。(板書)

  (1.)堵車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么不方便呢?學生舉例說明。(課件出示圖片)(2.)關于這個問題還有誰有補充?

  2、師:造成堵車的原因你找到了嗎?師板書

  3、師: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們總可以解決了吧!學生討論發言。

  三、本課小結

  第二課時

  一、上節回顧

  二、組織教學

  三、活動二交通問題——車禍

  1.師:你們課前找的資料真齊全,其他的同學你們還找到了什么交通問題呢?

  2.師:車禍(板書)多么可怕的交通問題。在你的周圍發生過什么車禍嗎?

  3.學生舉例講述。師:當時你看到這樣一個場面心理是什么感受?

  4.師出示圖片及相關數據。

  5、師:造成車禍的原因你找到了嗎?師板書

  6、師: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們總可以解決了吧!學生討論發言。

  四、活動三交通問題——汽車污染

  1.師:你們還調查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噪聲污染尾氣污染汽車污染是交通的一大問題,其中噪聲污染、尾氣污染更是影響我們的生活。說說它對你平時的生活有什么影響?面對帶給你的影響你想如何解決?

  2.學生匯報,師出示數據(出示課件)

  3.小實驗:我們來做個噪音實驗好嗎?誰來說說剛才的感受?

  4.全班匯報交流感受,找原因及解決的方法。

  五、活動四:交通督察員

  1、師: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了解到現在的交通存在著這么多的問題。說明大家課前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提高了,祝賀你們!面對交通出現的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要依靠我們的聰明才智一一解決,有沒有信心!請做一回交通督察員,在小組內和你的伙伴交流,把出現的交通問題想辦法解決,在紙上寫出你的金點子吧!

  2、小組合作交流

  3、全班匯報。

  4、師小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了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采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3、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么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1、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生時會出現的情況。

  2、地震大事記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先讓學生借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地震大事記,然后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計。

  (2)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3、指導學生閱讀《地震帶分布圖》,看看哪些地區易發生地震、自己的家鄉是否位于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1、引導學生閱讀《河流分布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2、教師可參與“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3、在認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為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這外,學生還可以說說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的自然災害

  1、讓學生說一說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為學生調查的問題。

  2、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1)確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生的時間、表現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2)確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找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3)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

【《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小學品德教案07-10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1-25

《品德與社會》教案03-08

品德與社會教案06-29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案07-10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07-06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的優秀教案11-21

《品德與社會》優秀教案03-08

品德與社會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