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爬山教案

時間:2022-10-17 17:16: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爬山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爬山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爬山教案范文(通用14篇)

  爬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然后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然后那有沒有會爬墻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墻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并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三、講讀課文。

  1、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么?

  B、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后每句話寫什么?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在哪里?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在哪里?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墻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準備下課。

  爬山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第七冊里的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圣陶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二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如何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背誦2~3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

  四、教具準備】

  1、爬山虎實物展示。

  2、學生準備水彩筆及白紙一張。

  3、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八張。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實物,你在哪兒見過?爬山虎是一種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組成的?(由根、莖、葉組成,可爬山虎還有腳,覺得奇怪嗎?)

  學了這篇課文你就會明白爬山虎的腳究竟是怎么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課件出示)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世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二)初讀檢查

  1、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找一找課文中那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檢查交流:

  1、開火車讀,齊讀詞語。(課件)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

  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隨機理解“葉柄”、“重疊”

  2、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3——5寫的是爬山虎的腳)

  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生長的位置和葉子。)

  3、小結:作者按順序先寫()再寫()最后寫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兒看到了爬山虎?

  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都在墻上)

  2、教師小結:作者這樣寫是以這兩處的爬山虎生長的情況,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其實爬山虎還可以長在巖石上。

  3、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兩句話除了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外,你還能從句中看出爬山虎的哪些特點?

  從“滿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長得很茂盛。

  4、再讀第一自然段。

  (四)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

  2、小組交流,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3、品味語言。隨機理解:新鮮、舒服、均勻、拂過、漾起等詞語。

  新鮮指爬山虎的葉子綠得醒目,葉子生長旺盛,充滿生機。

  舒服指看上去會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當你心情煩躁時,看一看爬山虎,會覺得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云外;當你悲傷的時候,看著它心情會舒暢。當你疲憊的時候看到它會覺得神清氣爽。

  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這句話寫出了爬山虎的動態美。我們一般描寫植物只會寫植物的靜態,而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動態也寫得惟妙惟肖,值得我們借鑒。

  區別“蕩起”與“漾起”的含義。

  5、指名朗讀,要求讀出對爬山虎葉子的贊美之情。

  6、練習填空。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看著非常()。葉尖()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沒有()起來的,也不留()。一陣風(),一墻的葉子就(),好看得很。

  7、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出示課件,讀相關句子。

  交流討論:生長位置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腳的樣子:枝狀的——指六七根細絲構成的樣子,像蝸牛的觸角——指每根細絲的樣子。

  腳的顏色——嫩紅的。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莖上添畫葉子和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的語言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4、再次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的腳作者卻描寫得那么細膩,這都是因為作者在仔細的觀察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指導寫作方法。我們不了解爬山虎的腳,但是看見過蝸牛的觸角,即使沒看見過蝸牛的觸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龍的爪子,所以說采用比喻的寫法能讓我們對描寫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腳有哪些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爬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課前準備】

  1、課前觀察爬山虎實物。

  2、搜集爬山虎的資料。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課

  1、出示圖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圖片,問:知道這是什么植物嗎?(根據學生的回答介紹爬山虎: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漿果紫黑色,常攀緣在墻壁或巖石上,是可作為垂直綠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寫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腳》,就是介紹爬山虎這種植物的。

  2、板書課題,齊讀。

  3、質疑課題:看著課題,你有疑問嗎?(學生質疑)

  預設: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腳呢?它的腳是什么樣子的?長在哪里?它的腳怎么爬的?

  4、導入:是啊,爬山虎怎么會長腳呢?它的腳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3、理清脈絡

  (1)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3-5)

  (2)第二自然段介紹什么特點?(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3)主要內容?(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書寫生字

  1、指名讀生字。

  2、指導書寫難寫字“疊、痕、逐”。

  “疊”上面三個又的“捺”變成“點”。

  “痕”偏旁是病字旁,里面是“艮”(gen)

  “逐”豕(shi)的“捺”變成“點”。

  3、學生練習。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課

  1、認讀詞語。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一)第一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墻上的圖片。

  3、不管爬山虎生長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都是順著墻往上爬。)

  (二)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2、全班交流。

  (1)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A、嫩紅、嫩綠。

  B、師導語:是的,作者是抓住顏色由嫩紅到嫩綠的特點來寫的。還有別的特點嗎?

  (2)“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A、葉子的特點;綠、整齊均勻;

  B、“一順兒”是指同一個方向或順序,沒有一片葉子是朝另一個方向的。

  C、從“一順兒……沒有……也……”說明作者觀察得認真。

  D、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葉子排列。

  E、指導朗讀:讀出綠的特點。

  F、這句話寫出葉子的靜態美。

  (3)當微風吹來,滿墻的葉子更是美麗,誰來告訴我們?

  A、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B、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一句,你覺得這一句寫得怎么樣?

  教師點撥:漾、波紋是說水的,在這里來形容葉子被風吹得顫動時美麗的樣子,很形象,很生動。

  C、這是一種動態的美。

  D、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

  (4)同學們,你們知道葉圣陶爺爺怎么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這么形象生動嗎?(學生試著回答)對了,是因為他細心地觀察了,正因為細心觀察了,才知道葉的顏色和樣子。板書(細心觀察)

  3、感情朗讀,背誦。

  (1)出示圖片問:看著這么可愛的綠葉,你感覺怎樣?(學生匯報感覺,并用朗讀表達自己的心情。)

  (2)葉圣陶先生這么準確生動的描寫,我們應該把它背下來。試著背一背第二段吧。(學生背誦)

  (3)看屏幕背誦。

  三、作業布置

  背誦第2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舊知導入

  1、檢查背誦。

  2、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研讀交流

  過渡: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爬山虎葉的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和是怎樣爬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有關寫腳的特點和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一)學習第三段

  1、導語:下面我們來學習爬山虎腳的特點。誰來告訴我們,你劃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寫了爬山虎的腳的什么特點?

  (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寫出了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是莖上。

  (2)“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寫出了爬山虎腳的形狀。

  導語:啊,原來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長在莖上葉柄的反面。還有嗎?

  (3)“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寫出了腳的顏色。

  2、點撥寫法

  (1)教師出示對比閱讀的句子:(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細絲,顏色也是嫩紅的。)同學們看老師這里也有一段描寫,對比剛才我們學習的書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個好,好在哪?

  (2)寫法上的好處:第四句寫出了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還寫出了像蝸牛的觸角。很具體,很生動。

  (3)小結:是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葉圣陶爺爺非常善于細心觀察,不僅如此,他還善于運用了生動具體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爬山虎腳的特點的,這種寫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指導朗讀背誦。

  (1)學生朗讀句子。

  (2)指導背誦:現在,你已經知道爬山虎腳的特點了嗎?看著圖片給你的同桌介紹一下。

  (3)師生一起介紹。

  導語:這就是爬山虎的腳。那他是怎樣爬的?我們接著來學習。

  (二)學習第四、五段

  1、找學生讀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認真聽一聽,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1)找出能夠表現爬的過程的詞語,再體會一下爬的過程。

  (2)學生匯報:觸、巴、彎、拉、緊貼、爬。

  (3)齊讀

  (4)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

  (5)小結: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著也體現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陽光。

  (6)理解動詞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師講解: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比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2、學習最后一段

  (1)爬山虎的腳還有哪些特點呢?請自讀第五段。

  (2)出示: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3)“……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當然也說明作者親自體驗過。)

  3、通過剛才學習第四段爬山虎爬的過程,第五段腳的變化,你知道,葉圣陶爺爺的觀察是一時的嗎?(不是)是的,葉圣陶爺爺懂得連續的觀察,才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可愛的爬山虎。

  三、歸納概括

  1、導語:同學們看著板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點,和怎樣爬的。

  (2)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

  (3)按順序表達。(引導學生看黑板寫葉的部分寫腳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的)。

  (4)仔細觀察,繼續觀察的方法。(問:知道葉圣陶爺爺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和爬的過程寫得這么形象,生動嗎?(靠的是仔細觀察)僅僅是一時的觀察嗎?

  2、學生抄寫表達方法。

  3、讀“閱讀鏈接”,體會觀察,記錄的好處。

  師點撥: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連續的主要手段。我們應該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這樣,我們會終生受益的。

  四、鞏固應用

  1、練筆要求:我們已經知道爬山虎的特點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稱寫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們可以這樣的順序寫: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長在……。我的葉子的特點是……。我的腳的特點是……。我爬的時候,腳先……,然后……,最后……。

  2、每一個小組寫一處。分別找各小組匯報。

  五、拓展創新

  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行動吧。回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做記錄。也可以讓媽媽幫忙泡豆子,看看他們有什么變化。

  板書設計

  葉嫩紅嫩綠新鮮準確

  朝下均勻無疊無隙

  波紋好看生動仔細觀察

  爬山虎的腳

  腳莖上葉柄反面細絲嫩紅具體

  爬巴、彎、拉、緊貼、爬連續觀察

  爬山教案 篇4

  一、主要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通過連續仔細的觀察,發現了爬山虎怎樣爬的秘密。文中不僅講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樣子,以及怎樣爬等知識,還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

  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后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墻上爬,最后講它必須觸著墻才能生存。

  選編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

  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指導自己的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難點解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說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教師課前搜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制作有關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為主,并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為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為主,先個人自主朗讀,并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里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通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么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墻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為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為輔。可先讓學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出示掛圖(或實物或多媒體演示),再讓學生認一認:

  ①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狀的?(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②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再讓學生畫一畫,畫兩幅圖,一幅圖表現爬山虎的腳,一幅圖表現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爬的。畫好以后,在小組里交流,講一講,評一評。

  4、在反復感知課文內容以后,學生已接近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較快地背下來。按一定的順序記憶,抓住有特征的詞句記憶是幫助記憶的好辦法。第2自然段,可按剛長出來的葉子長大了的葉子的順序背。背長大了的葉子這一層時,可抓住葉子的綠和密的特點背。第3、4自然段的背誦,可借助畫一畫幫助記憶,邊畫邊背。當然,也可以抓住順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幫助記憶。幾種記憶方法的綜合運用,更能提高記憶效果。

  三、重點字詞

  疊讀dié,不讀diě;隙讀xì,不讀xī;拂讀fú,不讀fó;莖讀jīng,不讀jìng。

  疊,上中下結構,查又部,上邊是三個又字,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且字。書寫時注意又的捺變點。隙,查雙耳部,左右結構,左邊是雙耳,右邊是小字頭、日字、小字。書寫時注意小字頭一豎無鉤。

  漾起波紋的意思是蕩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動蕩。課文是指爬滿墻壁的爬山虎的葉子被風吹動,好似波浪一樣在蕩漾。理解時,要讓學生認真讀句子,然后默想爬山虎葉子被風吹動時上下波動的樣子。

  要注意區別嫩紅、嫩綠和嫩葉、嫩莖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紅、嫩綠中的嫩,指顏色淺,是淺紅、淺綠的意思;嫩葉、嫩莖的嫩,指新生長出來的,新鮮的,跟老字相對,有嬌嫩的意思。

  課后,可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爬山教案 篇5

  文本解讀: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生長經歷,表示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教重點:葉老給“我”批改作文

  教學難點:文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釋題。介紹葉圣陶。

  二、自讀課文: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詞語。

  3、分節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

  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寫了哪幾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默讀課文。

  1、找出課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讀這兩個內容。

  五、放聲朗讀“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內容。

  六、作業:

  1、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二、細讀課文,突出重點,引導理解“修改作文”的內容。

  1、自讀課文3----5自然段,同學質疑。

  2、指讀3---5自然段,考慮:

  (1)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指讀3自然段。

  (1)找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語句,讀一讀。

  (2)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葉老修改多·修改細。態度認真)

  (3)“愣住”何意?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生想象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

  4、指讀4自然段。

  (1)這段話中哪些是寫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寫作者的感受的?(生讀相關句子)

  (3)從“仔細”一詞你體會到什么?

  (4)指讀寫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體會修改作文的方法。

  (5)從葉老的修改中你學到哪些方法?(逐句閱讀體會,要求結合自身的作文實際來體會)

  (6)齊讀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結合實際談自身的習作體會。

  (7)看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樣的體會呢?(指讀相關句子)

  (8)齊讀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體會。

  (9)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此刻的心情嗎?(生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5、指讀5自然段。

  (1)葉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的?(生找出讀)

  (2)齊讀葉先生的評語。葉先生的評語中交給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嗎?(作文事實具體。親切)結合自身作文實際談談。

  (3)作者看了評語之后,是怎樣的感受呢?(讀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三、自讀3—5自然段,復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感情朗讀“修改作文”的內容。深化同學認識。你想說點什么?

  第3課時

  一、談話引入:這節課學習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容。

  二、自讀6---10自然段。

  (1)課文在寫做客的內容中幾次寫到了爬山虎?請把它們找出來。

  (2)指讀相關的句子。

  三、細讀課文,突破難點,引導理解感悟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容。

  1、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一):

  (1)讀句子。

  (2)引導體會:這里為什么要寫爬山虎?(寫景抒情)

  (3)“迷離”何意?為什么“像溫柔的小精靈”?(興奮、緊張、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這種心情嗎?(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讀這個句子。(師引讀、指讀、齊讀)

  2、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二):

  (1)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2)理解詞語:沉郁、搖曳、虎虎。

  (3)引導比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體會心情。為什么此時的爬山虎“像一片濃濃的湖水”呢?(心情平靜,興奮,充溢信心,期待)

  (4)讀句子。用自身的話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讀句子。

  3、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三):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4、指讀第10自然段。

  (1)這段話有幾句?

  (2)讀第一句。“堪稱楷模”何意?從中體會到什么?(作者很慶幸)體會讀句子。再聯系第6自然段朗讀體會驚喜意外之情。(3)指讀第二句話。理解詞語: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為什么還”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這樣做的”,“這樣”是哪樣?(結合8—9自然段相關內容)“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么”是哪樣?(結合修改作文內容理解)

  (4)到葉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樣的的感受?(讀最后一句)

  (5)這里寫的是爬山虎,實際上是寫自身的內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嗎?(6)請結合上文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的內心世界。

  四、回歸整體,升華認識。

  1、自由讀文,此刻你想說點什么?

  2、討論課文的命題。課文是寫事的,請你重新給它擬題。

  3、教師小結:一個人一生中能夠遇到良師益友,那是三生有幸!葉老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刻骨銘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一年又一年,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4、師引讀,凸顯課題,升華認識。春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夏天,在我的眼前,總有-------;秋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冬天,在我的眼前,總有-------。

  5、教師小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從春綠到秋,從下綠到冬,那種刻骨銘心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也成了一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一流的大作家。

  五、相關鏈接:介紹肖復興和葉至善

  六、作業:

  1、積累:背誦自身喜歡的語段。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認真(作品)

  堪稱楷模

  做客親切(人品)

  爬山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

  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容,使學生在課內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爬山虎的腳》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⑴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⑴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⑵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

  (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⑴這一段講了什么?

  ⑵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⑴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⑵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⑶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⑴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練習3。

  (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

  (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

  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

  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

  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后練習1⑶,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

  (觀察細致、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七、質疑

  八、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九、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爬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推薦、愣住、春風拂面”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研讀課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初步體會葉老對文的認真負責,對人的平和真誠,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感激之情。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初步養成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出示多媒體畫面(一墻綠綠的爬山虎)

  2、引導學生欣賞葉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腳》(片斷)

  3、根據課題,猜測內容,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1、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讀課文的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能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2、檢查詞語的學習效果。

  (1)出示詞語(一)

  (一篇、推薦、眼簾、刪掉、動詞、規范、燥熱、握手、融洽、黃昏、客廳、余暉、楷模、模模糊糊、)

  指名學生朗讀并重點理解“推薦”。

  3、理清層次。

  課文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這樣兩件事。

  (三)學習第一部分,體會作文修改之道,感受葉圣陶先生的人品。

  1、默讀課文1——5自然段。思考:從葉老先生的批改中,作者肖復興的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認真、平和、溫暖

  2、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讓“我”感受到了葉老先生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呢?

  理解“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感受葉老先生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

  3、討論:從哪兩個詞中特別讓我們感受到葉老批改的認真?我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4、再找一找,葉老把我的作文具體做了哪些改動,讓“我”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葉老幫我的作文做具體改動的句子。

  (2)葉老幫肖復興的作文修改了題目,還修改了詞句。你能不能從中也學到一些關于文章寫作的知識呢?(板書:1、用詞要準確,2、簡潔,不啰嗦,3、長句改短)

  (3)出示經過葉老修改的肖復興的作文,以證實葉老對作文修改的精細,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懾。

  (4)葉老是怎樣評價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評語并談感受

  讀著這樣的評語會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春風拂面)

  (5)理解“春風拂面”

  春風拂面是什么樣的感覺?(舒適、柔和、暖洋洋、溫暖)這種感覺僅僅是拂在臉上嗎?

  (6)練習寫話,肖復興拿著葉老修改的作文,回家看了一遍又一遍,看著,看著,他仿佛看到了——;看著,看著,他又仿佛聽到了葉老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說,他看到了什么?他又聽到了什么?在橫線上各寫一個句子。

  (四)質疑課題,小結激趣

  為什么這篇寫人的文章卻用爬山虎來作為課題?肖復興與葉老的交往中到底學到了什么呢?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讀背學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

  爬山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與這些生字相關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3、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毅力,盡自己最大努力。

  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巍峨峻拔的泰山腳下。泰山,以它優美的景觀和燦爛的文化聞名世界,更令我們這些泰山兒女倍感自豪!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爬過泰山嗎?誰能談談你爬山時的感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爬山》。看看作者又有著怎樣獨特的體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2、檢查課文中難讀的句段朗讀情況。

  3、思考: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導生抓關鍵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默讀課文,想想:從爬山這件事,作者學到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話來回答。

  (課件出示)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智慧。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問?

  結合學生回答理解“沉靜”。

  為什么說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學到了怎樣的智慧?讓我們一起帶問題學習課文。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梳理出父親說的話

  1、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父親說的值得深思的話。

  2、交流:讀讀你劃出的父親的話,想想分別是在什么地方說的?(師隨機板書)那這三次不同的話語讓我受到怎樣的啟發教育呢?

  <二>學習上山途中父親的話

  1、(課件出示)自由讀這段話,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引導學生理解“征服”的意思,再來體會“征服山”和“征服自己”的含義。

  3、結合自己的體會自由讀讀這段話。

  4、指生讀。

  <三>學習山頂上父親說的話

  1、指生讀父親的話,想想從這段話中又學到了什么?

  2、引導生理解“盡了力”的意思。

  3、引父親的對話。

  (1)請同學們讀讀這幾段話,誰來幫幫老師,告訴我該怎樣讀父親的話?那兒子的話又該怎樣讀?

  根據回答引導學生體會“慢條斯理”“自以為是”的意思。

  (2)師生讀,。

  (3)分角色讀。

  <四>學習下山途中的話

  1、大家都爬過山,聯系你爬山時的經歷,說說你下山時是怎么做的?

  2、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讀讀文中相關的段落。

  3、師引:就在我逞強的又跑又跳著急下山的時候,父親用他那雙厚實的手拉住了

  ,讓我和他一起躺在樹林的草地上,感悟大自然的美景,體會大山的沉靜。我閉上雙眼,仿佛聽到了微風吹拂聲,鳥鳴蛙叫聲,清脆的蟬聲,淙淙的流水聲,落葉飄零聲……雄偉的大山向我們展開了他無比寬大的胸懷,我的身心也全部融入到了沉靜的大山之中。當我睜開雙眼,一五一十地向父親報告我的感受時,父親像一位哲學家似的解說著他的哲理——(大屏幕出示父親的話)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此時你體會到了什么?

  4、師讀這段話,你聽出了什么?出示

  ①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會,還要用你的腦袋去思考。

  ②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要用耳朵去聽,要用心靈去體會,要用腦袋去思考。

  5、比較兩個句子,自由讀讀,體會一下哪一句留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6、:是呀!不僅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時,我們要眼耳心腦并用,做每一件事都應該全身心投入。再來齊讀這段話

  <五>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配樂朗讀這段話

  2、說說學到了怎樣的智慧

  3、課下背誦此段

  四、

  人生就如爬山,只要做到有信心,有毅力,盡力而為,全心投入,定會享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喜悅。

  爬山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點字詞,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生長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初讀和研讀,掌握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修辭手法,并且能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這篇爬山虎的學習,一方面建立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對身邊大自然的喜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來玩猜一猜游戲,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師: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細了啊,老師手上有一些圖片,同學們來猜猜這是什么?(教師模擬第一張圖片)大家看看這個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呀?我們來看看那個同學平時最善于觀察了。

  (這時學生思考,紛紛舉手想要回答)

  就這樣通過小貓腳圖片、小鴨子腳圖片、小狗圖片和爬山虎腳的圖片,引出腳這個話題。

  師:同學們,其實不光是我們的動物有腳,我們的植物也有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腳,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

  生:好……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初讀課文,學生自由拉朗讀,勾畫出不會、不懂得字詞,同座之間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幫助學習。

  2、再度課文,以前后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勾畫出爬山虎腳的描寫句子,然后四人通過討論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點?從哪些方面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引導學生從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如何爬的這四個方面去尋找)。

  3、深入研讀課文

  整體閱讀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例如:葉圣陶爺爺為什么要這么仔細的描寫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寫這篇課文的目的,以及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在這過程中,通過分析句子來介紹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辭手法。

  (三)你說我演,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通過一個游戲來加深學生對課文描述的爬山虎的腳的爬行方式的理解。

  游戲一:一個同學說爬山虎的腳樣子以及運動方式,一個同學根據同學的敘述一步一步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游戲二:貼紙游戲,在黑板上展現課堂開始的圖片,讓學生把對應的圖片上腳的特點貼在對應的圖片中來。

  (四)鞏固提高

  通過游戲的方式鞏固回憶字詞。

  從第一小組的同學開始:

  師:爬山虎爬呀爬,爬到…同學

  生:我是爬山虎,這個是我的腳,它讀…、,它可以這樣來造句,我身邊有這樣的…、植物,它的腳是這樣的……。

  通過爬山虎腳移動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起來分享自己這篇課文學習到的字詞和修辭手法以及身邊的其他相似的有腳植物。

  (五)小結和作業

  1、課堂小結采用發散式+收束式,通過提問的方式完成: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的是什么呀?

  生:《爬山虎的腳》

  師:那有那個善于總結的同學能告訴老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那些新本事呢?

  生:我學到新的生字和新的修辭手法

  師:這個同學非常棒,還有哪位同學能起來和大家分享嗎?

  ……

  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了我們的一個新朋友-爬山虎,一起了解了植物爬山虎的腳,知道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以及它是如何的爬,在這之中呢,我們也學到了新的生字寶寶和新的修辭手法。最后,讓我們再次的自由朗讀課文,去再一次感受爬山虎的神奇運動腳步吧!

  2、同學們下去后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有哪些植物是有腳的,用今天新學到的修辭手法來描述出來,明天上課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分享,看看哪位同學觀察最仔細,描述的最生動。

  爬山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默讀課文,體會父親說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四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慧”九個字,結合課文理解詞語:慢條斯理、一五一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持之以恒的精神,教會學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體會,理解父親說話的含義,激發學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盡力做事的精神。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爬山嗎?能談談自己爬山的感受嗎?

  生:談感受。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今天我們來學習《爬山》這篇文章,看看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生字詞能讀準嗎?

  生:試讀——同桌互讀——指生讀(強調崎嶇)

  師:老師發現,凝視的“凝”不好寫,我們一塊來寫一寫。

  生:寫兩個

  師:認識了生詞,我們再來想想,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生:26年前一個夏日的清晨,一對父子爬山的經過。

  師:誰來補充一下,從爬山這件事作者學到了什么?

  生: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智慧。

  師:這里有個詞“沉靜”你怎么理解?

  生:沉著冷靜不動搖。

  師:理解了這個詞,再讀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生:“智慧”是什么意思?

  生:學到了什么智慧?

  師:我們把問題整理一下,“學到了什么智慧?”

  師:在爬山過程中,父親的話或許對我們解決問題有所幫助,默讀課文,請隨筆畫出父親的話語。

  生:認真讀,認真畫。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老師都被同學們感染了。現在我們交流一下,誰來讀讀畫出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在山頂的句子——爬到山頂固然令人高興,但是爬山的過程更讓人愉快。其實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爬山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重點詞語,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什么?

  欣賞課件。問:你知道在這一大片葉子里面藏著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一)研讀第3自然段

  1、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特點呢?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腳的句子。

  2、學生匯報。出示句子。

  3、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直觀理解葉柄。

  4、請你選擇恰當的顏色筆,邊默讀這三句話,邊畫出爬山虎的腳(一生板畫,其余的在座位上畫)。

  5、評議圖畫。

  6、出示影片,讓學生配音。

  7、小結。

  (二)研討第4自然段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能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2、學生匯報:爬山虎是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質疑:“這樣”究竟是怎樣?

  3、出示句子,用“5”畫出動詞。

  4、誰來當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組討論,推薦一名代表表演。評議。

  5、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爬山虎嗎?

  6、抓住動作詞讀好這兩句。個別讀。齊讀。

  7、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向上爬。“一腳一腳”能換成別的詞嗎?看課件,討論,小組匯報。

  8、這段中,你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9、齊讀。

  (三)研讀第5自然段

  1、看課件,讀課文,用“如果……就……”說說你的發現。

  2、男女生分角色讀。

  三、總結課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作業

  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歡的植物,以《我發現______的秘密》寫片斷。

  板書設計: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枝狀`細絲

  嫩紅

  爬山虎的腳

  觸著墻——觸巴拉貼(牢固)

  爬

  沒觸著墻——(萎了)

  爬山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5個,積累有關的詞組,用換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有關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復習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

  4、知道爬山虎的腳的樣子的作用。初步了解葉圣陶其人。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名家,這就是他寫的文章。齊讀課題《爬山虎的腳》。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知道這是誰寫的?你知道葉圣陶嗎?

  2、這就是葉圣陶。(多媒體演示)

  二、新授。

  1、你們見過爬山虎嗎?在哪里見過?你注意過它的腳嗎?

  2、看多媒體認識爬山虎的腳。

  3、你能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嗎?交流。

  4、自讀課文找到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段落。

  5、分組讀,找到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

  6、爬山虎的腳長什么樣子?(多媒體演示)聯系第三節交流。

  板書: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枝狀細絲嫩紅

  師:作者把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樣子寫清楚了。我們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句子。在觀察的基礎上,對爬山虎的腳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葉圣陶先生用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寫

  得活靈活現,尤其是這個“巴”字。

  8、誰能做一做“巴”這個動作嗎?(學生演示)你體會到了什么?

  9、難怪課文最后描寫到(引讀)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要是……

  怎樣讀好這句話呢?生自由讀。

  出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使它緊貼在墻上。

  10、爬山虎的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自己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出力度來!

  11、爬山虎的腳真奇妙。那么它的葉子又是怎樣的呢?(多媒體感受)你覺得這些葉子怎樣?請看第二節。

  12、爬山虎的葉子長得綠綠的、密密的,真美。誰能讀好第二節?找一找你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三、課堂拓展。

  葉圣陶先生還寫了很多好文章。在我們的《十年后的禮物》這本書中有葉圣陶先生的《三棵銀杏樹》,請大家在課余去閱讀它。

  爬山教案 篇13

  一、新課導入

  師板書:腳

  同學們,還記得雪地里的小畫家嗎?|從文中我們知道了,小雞的腳像竹葉,小鴨的腳像楓葉,小狗的腳像梅花,小馬的腳像月牙,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腳,最近老師發現了一件稀奇事,植物也長腳,而且它還有一個動物性的名字,叫爬山虎,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呢?教學生字“虎”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看看課文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相信也解決了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了,課文寫了爬山虎那些方面的內容(葉、腳)那那幾段是寫葉,哪幾段是寫腳的呢?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觀察一下爬山虎的腳。

  三、精度課文

  1,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三自然段,請你從中找出爬山虎腳的相關信息。

  2、精讀句子的理解

  (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

  “長在莖上"也就是告訴我們爬山虎的腳所長的位置(板書:位置),那”莖“又是什么呢?看著這大屏幕上的圖片,你能把它指出來嗎?原來這根粗粗的就是爬山虎的莖啊。

  (2)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嫩紅“一詞告訴我們爬山虎腳的顏色(板書:顏色),這顏色課真美啊!你能再把這句子美美得度一遍嗎?

  (3)“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這句話說得是爬山虎的樣子、它的形狀(板書:形狀),“莖上長葉柄的地方”,請同學們注意這個“柄”字,它是左右結構,而且是左窄右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吧這個字寫漂亮(師范寫),現在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一寫。剛才同學們一眼就把“莖”找出來了,你現在能不能找出葉柄呢?原來葉子與莖相交的地方。“反面伸出細絲”,同學們看到“細絲”了嗎?“就像蝸牛的觸角”這爬山虎的腳可真是太有趣了!竟然有六七只腳,而且像蝸牛的觸角,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既有趣又稀奇的事兒嗎?(指名讀)我看大家都對著感到很有趣,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吧1

  四、小結

  短短的幾句話,同學們就從中讀出了這么多關于爬山虎腳的信息,同學們課真會讀書,那爬山虎這細絲般的腳又是如何爬上高高的墻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仔細地去瞧瞧,這節課就到這。

  爬山教案 篇14

  教材簡析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合起來。

  學生準備:

  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掛圖:爬山虎

  2、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墻壁上爬著的一種綠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嗎?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爬山虎

  二、初讀感知3、

  1、讀課文,學生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爬山虎的?

  2、學生交流,教師歸納出本篇課文的兩個探究點(多媒體顯示):

  a、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的?

  b、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又是怎樣爬的?

  小結過渡: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提問: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寫得美?你喜歡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4、老師指導讀出美感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

  5、拓展

  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

  6、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爬滿墻,這跟它的什么有關系呢?下節課再來學習。

  【學法指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四、學習本課生字。

  1、讀生字詞。

  2、注意易錯的字。

【爬山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優秀教案03-29

關于爬山教案01-04

《爬山》教案設計06-22

爬山教案設計07-04

爬山教案3篇05-11

【精選】爬山教案4篇05-21

【精選】爬山教案3篇04-20

【精選】爬山教案三篇06-19

精選爬山教案三篇07-06

爬山教案9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