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計算機病毒》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計算機病毒》教案1
一、前言:
教師點題:與計算機打交道,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個名詞——病毒,許多同學是早有耳聞,因為它已讓許多用戶談“毒”色變,只不過有些同學和它碰過面,也有的同學還“未曾謀面”。到底,病毒來了會怎樣?它有什么危害呢?先來聽聽大家的聲音吧!
學生匯報:學生根據自己收集有關病毒信息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講解:
師:剛才大家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自己對病毒的認識,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請看下面一段“計算機病毒的故事”(老師播放課前準備的課件)
1、什么是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是人為編寫的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并危害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特殊計算機程序。(解釋概念)特別指出以下幾個方面,目的:啟發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的正確認識。計算機病毒是某些人編寫的特殊程序;為何稱為“病毒”,因為它像生物病毒一樣是有復制和破壞能力故而形象稱之。
(層層深入)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發作呢?計算機病毒出現時有何征兆呢?什么情況下,你要警惕自己的電腦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師: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計算機突然不能使用了;運行速度明顯變慢了;昨天還使用的文件,今天卻無法運行了......這都有可能是自己的電腦感染病毒了。
師:大家有沒有見過“病毒”發作時的樣子呢?你覺得是否可怕呢?
(老師接著演示幾種病毒發作的現象)演示之后,指出危害最大,病毒發作時沒有這些直觀的現象,例如CIH病毒是第一個直接攻擊、破壞計算機硬件的病毒。
師: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影響呢?(繼續播放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
2、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
①經常無故地“死機”;
②運行速度明顯下降;
③屏幕上顯示莫名的信息;
④部分文件被破壞或刪除;
⑤破壞整個計算機硬盤或軟盤上的數據。
師:引導學生透過這些現象看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3、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①破壞性;
②隱蔽性;
③潛伏性;
④傳染性;
⑤激發性;
⑥廣泛性。
師:以CIH和殺手13病毒為例簡要介紹病毒的特點。師:這些病毒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明確: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例如:軟盤、盜版光盤、網絡以及硬盤等。
師:但是萬一自己的計算機感染上了病毒之后,我們該怎么辦呢?
4、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方法有:
①對于來歷不明的外來軟盤要先查、殺病毒再使用。
②建議大家使用正版光盤軟件。
③安裝實時監控軟件。
④安裝病毒防火墻。
(教師運用實際操作的方法,結合瑞星殺毒軟件,向同學們介紹查、殺病毒的方法。)
三、課后小結:
我們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來看待計算機病毒,時時處處關心計算機安全,并沒有哪一種殺毒軟件可以“一夫當關”對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計算機病毒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使用電腦時就更應該樹立安全防范意識,讓病毒遠離我們,遠離我們的計算機。
四、課堂作業:
給學生提供“病毒知識網站”讓學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幾種著名的殺毒軟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要求學生記錄下來。
《計算機病毒》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歸納出病毒的五種特性和病毒的種類。
2.通過分析實例、小組合作等方法,提高歸納總結、合作探究知識的能力。
3.在分析、探究的過程中,認識到病毒帶來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計算機病毒的特性及種類。
【難點】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CIH病毒爆發的案例,讓學生觀察案例中病毒的攻擊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學生能夠答出交通系統失靈、單位混亂、工廠停工。教師進行解釋說明:全世界至少有6000萬臺計算機同時遭受到CIH病毒的侵害,它能夠破壞硬盤數據,引起系統崩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計算機病毒呢?計算機病毒又有什么特性呢?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新課講授
1.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教師激發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病毒”一詞,計算機病毒和生活中的病毒是不是同一種含義呢?若不是,那計算機病毒到底是什么呢?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完成后提問一名學生回答。【不是同一種含義,生活中的病毒能夠讓人或者動物生病,計算機病毒則是一組計算機指令或程序代碼,能夠破壞計算機中的數據,并能夠進行自我復制】教師表揚學生歸納能力強后總結:病毒是生物學領域的術語,因為計算機病毒與病理學上的病毒具有相類似的特性,因此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教師再次提問學生:生物上的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宿主細胞上,那么計算機病毒能夠獨立存在嗎?【計算機病毒不能獨立存在,也需要寄生,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程序】教師評價學生思維活躍并總結:計算機病毒不能以一個單獨程序出現在計算機系統中,需要依附在計算機操作系統、可執行文件或數據文件中,這就是計算機病毒的特性之一——寄生性。
教師布置任務:計算機病毒還具有哪些特性?組織學生以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為單位,從網上查找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分析、討論它們具有的特性。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匯報。其中一組討論結果是【病毒具有傳染性和破壞性,病毒在一個公司的電腦中會得到快速的傳染,并且能夠破壞電腦中的文件,還會出現死機】另外一組補充【病毒具有爆發性,比如圣誕節病毒只在12月25日發作,黑色星期五病毒只要是每個月13號是星期五就會發作】教師表揚學生檢索認真準確,回答全面。
教師進行補充:計算機病毒還具有潛伏性,有時會潛伏一段時間不發作,使人們感覺不到已經感染了病毒,使其傳播范圍更為廣泛。教師順勢提出問題:病毒是怎樣實現隱藏的呢?如何不被發現?【產生變體隱藏,使感染的文件屬性不變,使用反跟蹤方法】
教師詢問學生:病毒的破壞性體現在哪里呢?【破壞文件、程序,破壞硬盤】教師補充:對計算機系統的各種資源進行破壞是計算機病毒生存、傳染的最終目的,輕者會降低工作效率,嚴重的可能導致系統崩潰。
2.計算機病毒的種類
計算機病毒的種類有很多,那病毒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分類?有哪些類型的病毒?學生以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完成后由小組代表匯報。其中一組討論結果是【可以從破壞情況來分,分為良性和惡性。也可以從受感染的計算機系統來分,比如Windows型、網絡型】另外一組補充【可以從計算機病毒基本類型分類,比如可執行文件型、宏病毒、特洛伊木馬型病毒等】
教師順勢提問:可執行文件型病毒和宏病毒分別感染什么類型的文件。【可執行文件型病毒可以感染.exe、.com等文件,而宏病毒可以感染.doc、.xls等文件】教師表揚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透徹。
(三)鞏固提高
在學生了解了計算機病毒的特性及種類后,教師拋出問題:怎么樣預防計算機中病毒?教師組織學生以同桌為單位,討論病毒預防的方法,討論結束后小組匯報,看哪個小組能夠回答的又多又準確。安裝殺毒軟件,使用U盤先殺毒,不打開不明鏈接,要從官網下載軟件。教師點評學生討論積極,對知識理解透徹。
(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提問計算機病毒的特性。根據學生的回答點評學生對知識掌握得牢固。
作業:思考計算機感染病毒的癥狀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病毒及其特點、危害。
2.掌握預防和查殺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范。
【教學重點】
認識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計算機病毒通常具有的幾個特性,掌握預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學難點】
掌握預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學過程】
采用學生自學,教師提問的形式。
【教具】
多媒體教學軟件、自制課件。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圍在不斷地擴大,計算機應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所以計算機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信息安全涉及國家、社會道德和公民個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二、明確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病毒及其特點、危害。
2.掌握預防和查殺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范。
三、布置任務
學生查看課本相關內容,解決下面的5個問題。
1.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2.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3.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4.計算機病毒的預防。
5.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四、教師提問,找學生說出答案,然后教師用幻燈片顯示答案,并加以講解和補充
問題1: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種人為編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這種程序能夠潛伏在計算機系統中,并通過自我復制傳播和擴散,在一定條件下被激活,并給計算機帶來故障和破壞。這種程序具有類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傳染和潛伏等特點,所以人們稱之為“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可以通過軟盤、光盤和網絡傳播。計算機病毒在網絡系統上的廣泛傳播,會造成大范圍的災害,其危害性更嚴重。
問題2:計算機病毒具有的特點
① 隱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隱藏在可執行文件和數據文件中,不易被發現。
② 傳染性 傳染性是衡量一種程序是否為病毒的首要條件。病毒程序一旦進入計算機,通過修改別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貝進去,從而達到擴散的目的,使計算機不能正常工作。
③ 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夠潛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當滿足一定條件時被激活,開始破壞活動,叫做病毒發作。
④ 可激發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具有激發條件,這些條件可以是某個時間、日期、特定的用戶標識、特定文件的出現和使用、某個文件被使用的次數或某種特定的操作等。
⑤ 破壞性 破壞性是計算機病毒的最終目的,通過病毒程序的運行,實現破壞行為。
問題3: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
計算機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國每年為防治計算機病毒投入和耗費了巨額的資金。
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 刪除或修改磁盤上的可執行程序和數據文件,使之無法正常工作。
② 修改目錄或文件分配表扇區,使之無法找到文件。
③ 對磁盤進行格式化,使之丟失全部信息。
④ 病毒反復傳染,占用計算機存儲空間,影響計算機系統運行效率。破壞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使計算機不能工作。
問題4:計算機病毒的表現
計算機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及時發現病毒、消除病毒。
《計算機病毒》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知道它的產生及傳播途徑,正確對待計算機病毒,了解計算機殺毒軟件,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通過學習,要加強學生的計算機信息安全和軟件保護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什么是計算機病毒?
2. 計算機病毒的產生、傳播過程。
3. 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
技能目標:
1. 學會使用殺毒軟件。
2. 學會預防計算機病毒的方法(殺毒、使用正版、安裝軟件、備份等)。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能自覺遵守計算機信息安全和軟件保護等條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什么是計算機病毒?
2. 計算機病毒的產生、傳播過程。
3. 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
4. 計算機信息安全和軟件保護的學習。
教學難點:
1.認識計算機病毒。
2. 正確使用殺毒軟件。
3. 如何加強學生的計算機信息安全和軟件保護的意識。
《計算機病毒》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說出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危害,學會檢查并清除計算機病毒。
2.通過觀察教師演示、小組合作等方法,加強對殺毒軟件的操作和使用。
3.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增強信息安全意識,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病毒的特點和危害。
【難點】檢查與清除計算機病毒。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采用生活實例的導入方法,向學生介紹熊貓燒香病毒通過網絡傳播,致使電腦出現“熊腦藍屏、頻繁重啟,甚至整個網絡癱瘓的案例。以此提問學生:“什么是計算機病毒,如何檢查和查殺病毒?”引出課題——《防治計算機病毒》。
(二)新課講授
1.計算機病毒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什么是計算機病毒?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之后請學生回答。【計算機病毒是破壞計算機中的信息,使計算機不能正常運行的特殊程序。】
接著教師追問學生:計算機病毒是否會傳播給人體?學生會發現:計算機病毒都是通過軟盤、硬盤、光盤、網絡等介質進行傳播的,由此得到計算機病毒只能感染計算機系統,不會感染人體。
2.計算機病毒的表現與危害
教師提問學生:在日常使用計算機時是否發生過一些小故障或奇怪的現象?學生四人為一組交流和討論,教師在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回想使用計算機過程中有沒有出現打不開或者文件失蹤等相關情形。最后由小組代表進行分享和交流出現過的奇怪現象。【經常死機或藍屏、運行速度明顯下降,文件莫名丟失、自動彈出各種網頁窗口等】之后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計算機出現了類似的一些征兆有可能是計算機中病毒所導致,同時給學生進行補充像文件突然變大、打印機不能正常工作、自動發送電子郵件等也有可能是計算機中病毒,并提醒學生在日后遇見以上癥兆要多留心。
3.檢查與清除計算機病毒
教師提問學生:要想確切地知道計算機系統是否感染了計算機病毒,可以怎么檢查?學生根據常識可以回答出答案。【殺毒軟件不僅可以排查病毒,甚至還能對已經感染病毒的盤符和文件進行隔離和查殺】之后教師請學生自行分享知道的一些殺毒軟件。【金山毒霸、360殺毒、瑞星殺毒軟件、電腦管家等】接著教師進行補充,諾頓殺毒也是一些常見的殺毒軟件,并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這些軟件的快捷圖標。
教師請學生查看自己所在電腦上安裝的是什么殺毒軟件,學生會發現是“瑞星殺毒”軟件,并提示學生將軟件雙擊打開,看看有什么新發現,并請學生進行大膽發言和猜測。他們會發現打開軟件之后,打開了“瑞星殺毒軟件”窗口,里面顯示了可以查殺的盤符,以及相關的功能操作按鈕。
之后,教師提問學生若想查殺軟盤上的病毒應該怎么操作,讓學生兩人一個小組,進行自主嘗試,之后和學生共同總結得出方法。【先選中盤符路徑為軟盤,單擊“殺毒”按鈕,如果沒有發現病毒則會出現“查殺結束”對話框,有病毒則彈出“詢問”對話框顯示感染了病毒的文件,并選擇相應的清理方式】但是也有的學生會直接單擊“殺毒”按鈕,教師由此提醒學生,這種情況是默認查殺“我的電腦”所有的盤符文件,一般所需時間都比較長。
最后,教師提問學生:“殺毒軟件是否能查殺所有病毒?”由此引導學生明白殺毒軟件并不能查殺每種計算機病毒,需要及時更新軟件和病毒庫,才能保證及時的預防最新的病毒。接著教師給學生示范升級軟件的方法:執行“選項”菜單——網絡和升級ID設置好升級的網絡連接以及ID——單擊“升級”按鈕即可完成更新。
(三)鞏固提高
學生兩人為一個小組以“瑞星殺毒”軟件為例,查殺計算機硬盤上的文件,檢查和清除病毒,將電腦設置成“自動監測”,提高計算機的安全系數。教師在過程中對學生遇到的疑惑進行幫助和指導,并對學生的總體表現予以點評和鼓勵。
(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提問學生小結,學生自行分享本堂課所學到的病毒的特征、危害以及清除方法。
作業:思考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怎樣預防感染計算機病毒,下節課一起來分享。
四、板書設計
《計算機病毒》教案6
教學目的:認識什么是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的種類和防治
教學重點: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一、病 毒 的 定義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數據的程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二、病 毒 的 歷 史
1988年發生在美國的"蠕蟲病毒"事件,給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蠕蟲病毒是由美國CORNELL大學研究生莫里斯編寫。雖然并無惡意,但在當時,"蠕蟲"在INTERNET上大肆傳染,使得數千臺連網的計算機停止運行,并造成巨額損失,成為一時的輿論焦點。 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現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當時軟件種類不多,用戶之間的軟件交流較為頻繁且反病毒軟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廣泛流行。后來出現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們對病毒的認識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對病毒理論的構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說。在70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中構思了一種能夠自我復制,利用通信進行傳播的計算機程序,并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三、病 毒 的 產 生
1、開個玩笑,一個惡作劇。
2、產生于個別人的報復心理
3、用于版權保護。
四、病 毒 的 特 征
未經授權而執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戶調用,再由系統分配資源,完成用戶交給的任務。其目的對用戶是可見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隱藏在正常程序中,當用戶調用正常程序時竊取到系統的控制權,先于正常程序執行,病毒的動作、目的對用戶時未知的,是未經用戶允許的。
1.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可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如軟盤、計算機網絡去傳染其它的計算機當你在一臺機器上發現了病毒時,往往曾在這臺計算機上用過的軟盤已感染上了病毒,而與這臺機器相聯網的其它計算機也許也被該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傳染性是判別一個程序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最重要條件。
2. 隱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編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盤代碼分析,病毒程序與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區別開來的。病毒一般只有幾百或1k字節,而PC機對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達每秒幾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轉瞬之間便可將這短短的幾百字節附著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覺
3. 潛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統之后一般不會馬上發作,它可長期隱藏在系統中,只有在滿足其特定條件時才啟動其表現(破壞)模塊。只有這樣它才可進行廣泛地傳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會提三個問題,答錯后會將硬盤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號的星期五發作。國內的"上海一號"會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發作。
4. 破壞性 良性病毒可能只顯示些畫面或出點音樂、無聊的語句,或者根本沒有任何破壞動作,但會占用系統資源。 惡性病毒則有明確得目的,或破壞數據、刪除文件或加密磁盤、格式化磁盤,有的對數據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5. 不可預見性 從對病毒的檢測方面來看,病毒還有不可預見性。不同種類的病毒,它們的代碼千差萬別,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駐內存,改中斷)。
五、病 毒 的 分 析
整個病毒代碼雖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導部分,傳染部分,表現部分:
1、引導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主體加載到內存,為傳染部分做準備(如駐留內存,修改中斷,修改高端內存,保存原中斷向量等操作)。
2、傳染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代碼復制到傳染目標上去。不同類型的病毒在傳染方式,傳染條件上各有不同。
3、表現部分是病毒間差異最大的部分,前兩個部分也是為這部分服務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條件才會觸發其表現部分的。
六、病 毒 的 命 名
1、按病毒出現的地點
2、按病毒中出現的人名或特征字符
3、按病毒發作時的癥狀命名
4、按病毒發作的時間
七、病 毒 的 分 類
按破壞性可分為:良性病毒,惡性病毒 按傳染方式分為:引導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按連接方式分為:源碼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統型病毒、外殼型病毒。
八、病 毒 發 作
⑴計算機無故死機
⑵計算機無法啟動
⑶Windows3.X運行不正常
⑷Windows9X無法正常啟動
⑸微機運行速度明顯變慢
⑹曾正常運行的軟件常報內存不足
⑺微機打印和通訊發 生異常
⑻曾正常運行的應用程序發生死機或者非法錯誤
⑼系統文件的時間、日期、長度發生變化
⑽運行Word,打開文檔后,該文件另存時只能以模板方式保存
⑾無意中要求對軟盤進行寫操作
⑿磁盤空間迅速減少
⒀網絡數據卷無法調用
⒁基本內存發生變化 根據上述幾點,我們就可以判斷您的微機和網絡是否感染上病毒,如當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會表現為某些應用軟件經常發生死機。
九、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形式
破壞可執行文件,使這些文件不能正常執行。 破壞文件數據,造成信息的丟失。 破壞系統文件或引導記錄,使系統盤無法引導系統。 破壞硬盤的主引導記錄或分區表,使系統信息丟失。 破壞文件分配表,造成數據的丟失。 占用磁盤上的可用空間或在盤上產生坡塊現象,使磁盤可用空間減少。 占用系統內存,使內存可用空間減少,造成一些應用程序無法運行。 對整張磁盤或盤上某個扇區進行格式化,破壞磁盤數據。 占用系統時間,使系統運行速度減慢,降低工作效率。
十、計算機病毒的傳播與防治
1、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途徑
2、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計算機病毒》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機病毒。
2、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危害。
3、掌握防治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點難點:
目標2、3
教具準備:
相關素材、電腦、投影機、幻燈片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 ,對計算機的正常使用進行破壞,使得電腦無法正常使用甚至整個操作系統或者電腦硬盤損壞。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這種程序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隱蔽在其他可執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壞性,又有傳染性和潛伏性。輕則影響機器運行速度,使機器不能正常運行;重則使機器處于癱瘓,會給用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通常就把這種具有破壞作用的程序稱為計算機病毒。
二、計算機病毒的表現和危害
計算機受到病毒感染后,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下邊把一些經常碰到的現象列出來,供用戶參考。
(1) 機器不能正常啟動
加電后機器根本不能啟動,或者可以啟動,但所需要的時間比原來的啟動時間變長了。有時會突然出現黑屏現象。
(2) 運行速度降低
如果發現在運行某個程序時,讀取數據的時間比原來長,存文件或調文件的時間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 磁盤空間迅速變小
由于病毒程序要進駐內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內存空間變小甚至變為“0”,用戶的什么信息也進不去。
(4) 文件內容和長度有所改變
一個文件存入磁盤后,本來它的長度和其內容都不會改變,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擾,文件長度可能改變,文件內容也可能出現亂碼。有時文件內容無法顯示或顯示后又消失了。
(5) 經常出現“死機”現象
正常的操作是不會造成死機現象的,即使是初學者,命令輸入不對也不會死機。如果機器經常死機,那可能是由于系統被病毒感染了。
(6) 外部設備工作異常
因為外部設備受系統的控制,如果機器中有病毒,外部設備在工作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出現一些用理論或經驗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
(7)藍屏
經常會出現藍屏,尤其是在按鍵盤的時候,一按就死機。
以上僅列出一些比較常見的病毒表現形式,肯定還會遇到一些其他的特殊現象,這就需要由用戶自己判斷了。
三、檢查與清除計算機病毒
教師演示計算機防毒軟件瑞星網絡的清除計算機病毒。
四、預防計算機病毒
首先,在思想上重視,加強管理,止病毒的入侵。凡是從外來的軟盤往機器中拷信息,都應該先對軟盤進行查毒,若有病毒必須清除,這樣可以保證計算機不被新的病毒傳染。此外,由于病毒具有潛伏性,可能機器中還隱蔽著某些舊病毒,一旦時機成熟還將發作,所以,要經常對磁盤進行檢查,若發現病毒就及時殺除。思想重視是基礎,采取有效的查毒與消毒方法是技術保證。檢查病毒與消除病毒目前通常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在計算機中加一塊防病毒卡,另一種是使用防病毒軟件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般用防病毒軟件的用戶更多一些。切記要注意一點,預防與消除病毒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不是一勞永逸的,應堅持不懈。
【《計算機病毒》教案】相關文章:
計算機病毒教案范文10-15
防止計算機病毒教案08-14
防治計算機病毒教案參考11-28
關于計算機病毒的教案設計11-28
認識計算機病毒教案設計范本08-14
《計算機病毒》說課稿01-08
《計算機病毒》的說課稿02-13
《計算機病毒》說課稿08-05
高中《計算機病毒》的說課稿02-25